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山东省体育资源配置现状研究_第1页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山东省体育资源配置现状研究_第2页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山东省体育资源配置现状研究_第3页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山东省体育资源配置现状研究_第4页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山东省体育资源配置现状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山东省体育资源配置现状研究

1山东省17地市体育人力、财力、物权法和信息资源现状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专家访谈法、统计法等方法,对山东省17个市的体育人才、财力、物力和信息资源进行了调查和研究。2结果与分析2.1山东省体育资源配置现状分析2.1.1山东省体育资源配置现状的分析2.1.1.山东体育管理人才现状山东省体育管理人才主要包括各级体育机关公务员及直属单位管理员。调查统计,截至2008年山东省体育管理人才共有3343人,占本次人才调查总数的7.2%,机关公务员1136人,占总数的34%,直属事业单位管理人员2207人,占总数的66%,这表明山东作为体育大省,所拥有的体育管理人才数量比较充足。2.1.1.教员的学历结构截至2005年,山东省体育机关及直属训练单位共有竞技体育教练员2703名,从级别结构上看,具有高级及高级以上职称的教练员为554人,占教练员总人数的20.4%,从学历结构上看,教练员学历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受过高等教育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练员占83.9%,但本科及以上高学历教练员仍低于全国32%的平均水平,仅占29.7%。从年龄结构上看,教练员队伍呈现年轻化的特点,45岁及45岁以下教练员占教练员总数的85.8%,35岁及35岁以下人数占总人数的56.6%。2.1.1.田径项目运动员数量构成截至2005年,山东省优秀运动队(省直属一线、二线运动队)共有优秀运动员915人,与2000年优秀运动员人数(631人)相比有明显增长,但仍落后于广东、辽宁、江苏等省。其中男性559人,女性356人,分别占61.1%和38.9%,男女比例存在一定差距。从运动员等级来看,健将级、一级运动员分别为276人、483人,占其总人数的30.2%、52.8%,二级、三级及以下运动员数量和所占比例相对较少,二级人数仅为53人,占其总人数的5.8%,三级及三级以下为61人,占其总人数的6.7%。从项目分布来看,田径项目运动员不但绝对人数最多,共136人,占运动员总数的14.9%,而且高等级运动员数量与所占比例也相当高,其中国际级健将12人,占田径运动员总人数的8.8%;游泳项目运动员共48人,仅占运动员总数的5.2%,但级别很高,其中国际级运动健将5人,占游泳运动员总数的10.4%,占国际级运动健将总数的11.9%,都显示出山东省优势项目的实力。2.1.1.各类采收率低,但级别分布过尖据统计,山东省共有各项目体育裁判员9373人,从级别结构上看,体育裁判员能级结构基本符合金字塔结构,人数由低到高依次递减,但整体级别水平很低。从塔形来看,“塔尖”过尖,表现在高级别的裁判员人数太少,国际级和国家级比例为0.4%和2.7%,低于国家平均比例3%和11%。“塔身”偏小,一级裁判员数量明显不足,仅占14.3%,与国家平均比例47%悬殊过大;裁判员主要分布在二、三级层次上,比例高达82.5%,“塔基”过于庞大。2.1.1.社会体育辅导员的现状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本次调查中人数最多的一类,且多为兼职,级别结构、年龄结构、技术、文化层次差异较大。至2007年初,全省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833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4.1%,比2003年全省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1.8万余人)有较大的增长;截至到2009年,山东省总人口约为9470万,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例约为3342:l,即每3342人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北京的595:1,说明目前山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非常欠缺,无法满足社会体育发展趋势的需求;从地域分布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多于不发达地区,素质也较高,体现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正相关性。2.1.1.专业技术职称结构情况通过调查统计,山东省直属事业单位体育教师共2925人,占本次调查总人数的4.2%,其中男性为2039人,占总人数的69.7%;女性为886人,占总人数的30.3%。从级别结构上看,整体上级别结构较为合理,主要分布在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上,占总人数的65.3%。中级职称所占比例最高,为42.7%,依次为副高级职称者,占其总人数的30.4%,初级及以下职称者占22.6%,高级职称者占4.3%,接近于国家4.1%的平均比例,与学校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的总体专业技术水平更低。因此,应加强高级职称的体育教师的培养力度。2.1.2山东省体育资源配置现状分析2.1.2.资助、上级部门共同资金据调查数据显示,山东省体育经费的来源有四种方式:省市体育部门的创收、地方政府的财政补助、社团、企业的资助、上级部门财政拨款。近几年的体育经费调查结果显示,在四项体育经费来源中,省市体育部门的创收和上级部门的财政拨款虽然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提高幅度不大,在国家体育经费投入不足的一段时期,省市体育部门的创收对于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增加体育经费、弥补体育经费不足的重要举措。2.1.2.投资经费投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近几年体育经费投入态势良好。几年来,国家对省、市、县(区)三级体育部门的财政拨款逐年增加,2009年投入16418万元,其中用于全民健身工程经费2000万元,占12.2%,用于农民健身工程建设资金2134万元,占13.0%,用于备战第十一届全运会经费2000万元,占12.2%,用于十一运会省建场馆和信息中心建设经费8240万元,占50.2%,用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建设694万元,占4.2%。2.1.3山东体育资源配置现状分析2.1.3.山东省高尔夫球场资源根据全国第五次场馆普查加上山东省新建场馆,山东省目前拥有47379个体育场馆(其中标准场馆32416个、非标准场地13963个)体育场馆占地面积1.09亿平方米,场馆总建筑面积648万平方米,场馆总面积10197万平方米,截止到2009年末,全省总人口为9470万,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1.09m2。国家体育总局调查显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m2。美国人均体育场地占有面积为14m2。这就说明,山东省的人均占有场馆略低于全国人均占有量,更低于国外指标,山东省体育场馆在绝对数量上虽然具有一定的规模,但相对于我省9470万人口来说,人均场地指标不仅落后于发达的省、市,甚至落后于经济中等或欠发达的省、市,山东省体育场馆资源仍然短缺。从场馆的类型来看,山东省体育场馆类型比较齐全,主要有田径场,各种球类场馆,游泳场馆等,多数场馆属于专项管理,分别隶属体育部门、学校、企业、军队和其他事业单位。2.1.3.体育场馆开放率不高,开放率不高调查发现,体育场馆主要用于健身活动、承办公共赛事、体育培训、运动训练、文艺演出、房屋出租、场地出租、开办招待所、开办商场或商店、开办饮食娱乐业和广告等。从对外开放的情况来看,不面向社会开放的体育场馆占体育场馆总数的63.4%,部分开放和完全开放的仅占36.6%,这主要是因为山东省教育系统的体育场馆占全部场馆67.5%,教育系统的场馆主要是用来满足教学的需要,很少面向社会开放,故造成我省体育场馆开放率不高。因此,提高山东省体育场馆开放率的瓶颈在于如何提高教育系统体育场馆的开放率。2.1.4山东省体育信息资源现状分析2.1.4.居民对全民健身的法规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国家体育政策法规了解程度的调查数据表明,经过各级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的大力宣传,山东省城乡居民对《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了解得到加强,有超过半数(52.8%)的居民对全民健身法规政策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将近一半的城乡居民对此只是知道但不了解其内容或根本就未听说过。因此,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宣传全民健身工程的内容、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的效果是今后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工作的重点之一。山东省城乡居民获悉全民健身信息的主要渠道有:电视(72.4%)、报刊(51.6%)、广播(32.7%)。72.4%的人是从电视节目中了解有关全民健身的信息,说明城乡居民了解全民健身信息的渠道单一。2.1.4.科学健身的方法、场地器材情况、地方法规政策和法规政策51.8%的街道或乡镇设有全民健身宣传机构,其宣传内容依次为:体育健身知识(69.6%)、体育锻炼的重要性(62.5%)、科学的健身方法(57.1%)、国家的法规政策(41.1%)、场地器材情况(26.8%)、地方法规政策(25%)、近期的群众体育工作(14.3%)、其他(1.8%)。主要采取宣传栏、黑板报(66.1%),组织健身活动(53.6%),电视、广播(46.4%)和张贴宣传标语(44.6%)等宣传形式。2.2山东省体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2.2.1段的城乡发展差距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逐渐生成和固化的过程。尤其是1985年至2005年,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固化阶段。这一阶段实行以城市为重心的改革开放战略,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固化阶段,城乡差距在这一阶段加大,突出表现在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和社会发展差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从1985年的1.86倍扩大到2009年的3.33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2007年达到3.1倍左右,城乡经济差距明显加大,制约了城乡体育资源开发一体化的发展,也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成为阻碍城乡体育资源开发一体化实现最根本的原因。2.2.2资源配置不均衡,造成城乡体育资源共享利用和资源合理配置的社会体育资从体育资源配置角度来看,体育资源偏重配置于大城市和经济发达的中小城镇,而广大落后地区城镇和农村体育资源配置极度匮乏,这就造成城乡体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并且这些体育资源不能够实现城乡的共享。在体育人力资源方面,高水平的教练、师资、社会体育指导员多在城市。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例,到2010年,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目前虽然达到了65万,但大都分布在城市社区,特别是发达城市中。从体育场馆设施看,存在城乡分配的严重不平衡。2.2.3城乡融合,缺乏系统的研究方法目前,不少学者从政治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生态一体化、文化一体化、空间一体化等方面对城乡一体化进行了研究探讨,部分省市也对城乡一体化进行了研究,但是有关体育资源一体化的研究还处于零散、缺乏系统的状态。我们研究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互动发展过程,它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而体育资源城乡一体化也是双向的;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融合,体育资源一体化是要实现城市和乡村体育资源的融合,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体育资源城乡一体化并不意味着体育资源在城乡配置差别的消失,而应是城乡协调发展,城乡的差别缩小在城乡协调发展所容纳的范围内。3结论和建议3.1结论3.1.1学历结构不合理山东省体育管理人才数量充足;体育教练员学历、职称和专业结构基本合理,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趋势;优秀运动员学历结构偏低,等级成两头小、中间多的结构,项目分部基本合理,但高水平运动员匮乏;体育裁判员学历结构合理,高等级和高学历的裁判员偏少;体育社会指导员数量不足,整体业务等级不高,低学历人数占多数,指导专业水平不高;体育教师能级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整体学历结构有待提高。3.1.2体育资金资源体育经费的来源主要有四种方式:省市体育部门的创收,地方政府的财政补助,社团、企业的资助和上级部门财政拨款,经费投入逐年增长。3.1.3体育设备和资源3.1.4体育信息资源3.2工作机制3.2.1以深化认识为立足点,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城乡体育资源一体化的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统筹城乡体育资源一体化。3.2.2以机制创新为切入点,完善体育资源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