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宋《太医局方》《图经本草》的刊刊及刊刊
宋代医书的编撰和出版在中国文学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太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有9名官员,包括刘韩、马志、翟旭、张素、王根云、吴福宇、王光友、陈兆宇和阿子良,详细研究了宋代的救灾方法。命令马志来解释。之后,他命令李芳、呼蒙和卢多森作出决定,并将其发布给帝国理工学院,并命名为李开宝鉴定草本植物。《太平圣惠方》仿照《外台秘要》把医方分为1670门,载方16834个,反映了我国十世纪的医学水平。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诏晁宗悫、王举正校定《黄帝内经素问》、《难经》、《巢氏病源候论》等书,第二年诏由国子监刊印后颁行全国。天圣五年(1027年)诏王唯一考证明堂气穴经络之会,并纂集旧闻,订其讹谬,编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刻印颁行。庆历年间,福建奏狱多蠹毒害人,福建医生林士元有治蠹毒妙方,诏录其方,并集其它可治蠹毒之方编为一书,名曰《庆历善救方》,令丁度作序后刊行天下。庆历六年(1046年),令何希彭等编《太平圣惠选方》,是当时的标准医书,用作教科书达数百年之久,对宋代医学影响甚大。皇祐三年(1051年)五月十六日下旨精校《外台秘要》等书,刻印颁行。皇祐四年(1052年)宋仁宗诏令编刊《简要圣济方》颁行天下,然有不少遗漏,于是诏置校正医书局于编修院,诏掌禹锡、林亿、张洞、苏颂等人校《千金翼方》、《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书,每书校毕即奏上,由林亿等作序后交国子监颁行。又令掌禹锡、林亿等校修本草,增药22种,名曰《嘉祐补注本草》。嘉祐六年(1061年)又令各地将所产药物绘图进呈,由苏颂编成《图经本草》。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刻皇甫谧《甲乙经》,书后有识语云:“熙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进呈,奉圣旨镂版施行。”元丰中,诏天下名医各以得效秘方进呈,经太医局验试无误,汇而总之为《太医局方》,刊印颁行。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诏令刻印医书小字本,以降低成本,便民购买。元祐八年(1093年)正月,诏颁《黄帝针经》于天下。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二十五日,宋哲宗再次下令国子监刊刻医书小字本。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唐慎微将历代本草正文与图经合而为一,药之后附有制药法和古今单方,该书收药1558种,新增药628种,名曰《经史证类急用本草》,后徽宗赵佶易名为《大观经史证类本草》,简称《大观本草》。政和六年(1116年)经曹孝忠等重修,易名《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政和本草》。大观间,还诏陈师文等刊正医局方书,校正708字,增损70余方,编成《陈氏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宋高宗绍兴间,王继先等又一次整理本草,名曰《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绍兴本草》。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复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颁之天下。宋代各级地方政府也编刻了不少医书,有案可查者如:熙宁二年(1069年)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外台秘要》;绍圣三年(1096年)广西漕司刻《王氏脉经》;绍兴十七年(1147年)福建转运司刻《太平圣惠方》;乾道六年(1170年)九江郡斋刻《集验方》,姑孰郡斋刻《洪氏集验方》;乾道七年(1171年)姑孰郡斋刻《伤寒要旨》;淳熙十一年(1184年)南康郡斋刻《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淳熙十三年(1186年)龙舒郡斋刻《叶氏录验方》;庆元二年(1196年)沔阳郡斋刻《叶氏录验方》。另外,还有广西漕司刻《肘后备急方》、福建提举司刻《无名氏诸家名方》、闽中仓司刻《中藏经》等。刘彝在任两浙转运判官时,亲自编刊《正俗方》一书,移风易俗,有力地打击了虔州地区巫鬼横行的嚣张气焰。在官方编刊医书的带动下,宋代民间也编刊了不少医书。本草方面有文彦博《节要本草图》、庞安时《本草补遗》、庄季裕《本草节要》、寇宗奭《本草衍义》、朱震享《本草衍义补遗》、郑樵《本草成书》等;诊法方面有刘元宝《脉诀机要》、《脉要新括》、通真子《续注脉赋》、蔡元定《脉经》等;内科方面有《金匮要略方》、《中藏经》、叶长文《启玄子元和纪用经》、庞安时《伤寒总病论》、朱肱《南阳活人书》、韩祗和《伤寒微旨》、郭雍《伤寒补亡论》、王鄸《博济方》、刘元宝《神巧万金方》、苏轼和沈括《苏沈良方》、董汲《旅舍备要方》、史堪《指南方》、严用和《济生方》、王贶《全生指迷》、许叔微《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和《普济本事方》,吴彦夔《传信适用方》、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王硕《易简方》、朱端章《卫生家宝方》、杨士瀛《仁斋直指方》等;外科方面有东轩居士《卫济宝书》、李迅《集验背疽方》、陈自明《外科精要》等;妇产科方面有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等;儿科方面有师巫《颅囟经》、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和《钱氏小儿方》、刘昉《幼幼新书》、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等;针灸科方面有《神农皇帝真传针灸经》、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许希《神应针经要诀》、庄绰《膏肓腧穴灸法》等;卫生保健方面有赵自化《四时颐养录》、陈直《寿亲养老新书》等。另外,法医学著作有宋慈《洗冤集录》,医史著作有赵自化《名医显秩传》、周守忠《历代名医蒙求》等。为什么宋代医学书刊如此之多呢?第一,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府文人学士都很重视医学。宋代诏令搜求名方、校刊医书、颁行医书,次数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宋代自开国之日起,就很重视医术,据记载:“自建隆以来,近臣、皇亲、诸大校有疾,必遣内侍挟医疗视,群臣中有特被眷遇者亦如之。其有效者,或迁秩、赐服色。边郡屯帅多遣医官、医学随行,三年一代。出师及使境外、贡院锁宿,皆令医官随之。京城四面,分遣翰林祗候疗视将士。暑月,即令医官合药,与内侍分诣城门寺院散给军民。上每便坐阅兵,有被金疮者,即令医官处疗。”宋太宗在没有登基的时候,就注意收集医方,“多留意医术,藏名方千余首,皆尝有验者。”登基之后,多次下令征集医书、医方。太平兴国中,名医洪蕴“录古方数十以献。真宗在蜀邸,洪蕴尝以方药谒见”;景德二年(1005年)名医赵自化“遗表以所撰《四时养颐录》为献,真宗改名《调膳摄生图》,仍为制序。”著名书法家蔡襄在福建任刺史时,千方百计向民间普及医学知识。宋代士大夫一般很重视医学,文彦博、司马光、沈括、庄季裕、郑樵等都有医学著作。苏轼在杭州为官时,曾赞助黄金50两办了一所医院,为人治病。他对医学尤其重视,特别注意收集各种秘方。在黄州时,蜀人巢谷出示《圣散子方》,苏轼为之作序,《圣散子方》因苏序而大倡。苏轼一生浮沉宦海,道路坎坷,然而他笑看人生,随遇而安,对养生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著名文人叶梦得和爱国诗人陆游还刻过医书。第二,为了加强对医疗事业的管理,宋代中央健全了医学领导机构———翰林医官院、太医局、御药院、惠民局等。据记载:“御药院,勾当官无常员,以入内内侍充。掌按验秘方,以时剂和药品,以进御及供奉禁中之用。典八人,药童十一人,匠七人……太医局,有丞、有教授,有九科医生额三百人,岁终则会其全失而定其赏罚。孝宗隆兴元年,省并医官而罢局生。续以虞充文请,依旧存留医学科,逐举附试省试别试所,更不置局,权令太常寺掌行。绍熙二年,复置太医局。局生以百员为额,余并依未罢局前体例,仍隶太常寺。”徽宗时,尤重民间医务,为了广传医方及施诊,特设惠民局。以上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均择名医担任,例如名医刘翰、王怀隐和许希曾任翰林医官使、尚药奉御等职;赵自化和冯文智曾任尚药奉御、医官副使等职;钱乙曾任翰林医学、太医丞等职;王克明累任医官,后迁至额内翰林医痊局,赐金紫。有关方面经常对医官进行考核,“乾德初,令太常寺考核翰林医官艺术,以(刘)翰为优,绌其业不精者二十六人。自后,又诏诸州访医术优长者籍其名,仍量赐装钱,所在厨传给食,遣诣阙。”第三,医学繁荣。为了推动医学研究和培养医学接班人,太医局和各地州县均开办有医学专门学校,定期招收新生,进行入学考试。为了培养学生的临床经验,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太学、律学、武学进行实习,每人发给印纸,记录治病经过及疗效,年终考核,分为三等:上等以20人为限,每月津贴纸钱十五千;中等以30人为限,每月十千;下等以50人为限,每月五千。医疗事故太多者,按照情节轻重,予以惩罚,直至黜退。王安石变法时,学校实行“三舍法”,即把学生分为外舍生(低年级)、内舍生(中年级)和上舍生(高年级)。外舍生经月考、年考,成绩优异者可升内舍;内舍生,成绩优异者可升上舍。上舍生之特优者,可直接做官。由于宋代重视医学教育,医学人材层出不穷,医学水平不断提高,兹以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针科等为例加以说明。内科方面,宋时对伤寒、天花、水痘、麻疹、痢疾等传染病的鉴别和诊断已有相当水平;对肠胃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开始利用多种药物治疗。庞安时、许叔微、张锐等名医对于内科的贡献最大。庞安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对《伤寒论》进行整理和补充。许叔微重视辨证治病,理论和实践并重。张锐刻意收集验方,尤其是备急单方,如治中风用乌头、附子,治呕吐用天南星,食欲不振用神曲,通便用麻仁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外科方面,宋人对传染性化脓症(痈疽)甚有研究。未化脓前,内服清热解毒药品,外用药敷等办法,使之消肿;已化脓后,或针刺、或开刀、脓出且贴以膏药。李迅是著名的外科专家,对于背疽的发病、诊断、用药、禁忌等,研究较深,其用药具有简、便、验、廉等特点。另外,关于骨折、整形术、痔疮等的治疗也有很大进步。妇产科方面成就更大,妇产科已作为专门学科自立于医林,涌现出庞安时、张锐、李师圣、杨子建、陈自明等不少名医。庞安时“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拊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然。安时曰:‘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如此。”妇科疾病中无月经、月经不调、月经过多、痛经等疾病,宋人已经深入研究,对红花、当归、伏龙肝、发灰、鹿角胶等痛经药、止血药等的服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宋人还把育产方式分为正产、横产、伤产、催产、冻产、热产、倒产、偏产、碍产、坐产等10类,掌握了胎位转正的各种方法。儿科方面,涌现出钱乙、阎孝忠、董汲、刘昉、陈文中等医学名家。钱乙积40年之经验,对发热病、胃肠病、咳嗽等小儿常见病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办法。董汲是治疗儿童斑疹方面的专家,他对治疗儿童斑疹提出一系列治疗原则和护理方法。刘昉等搜集了大量验方,对新生儿的护理、发育异常、营养不良、消化不良等有较好的疗效。针灸方面,涌现出王惟一、许希、王克明等医学名家。王惟一对医书所载穴位进行整理,制成铜人模型,以便人们学习针灸。关于铜人的情况,据周密记载:“昔倅襄州日,尝获试针铜人,全像以精铜为之,腑脏无一不具,其外腧穴则错金书穴名于旁。凡背、面二器相合,则浑然全身,盖旧都用此以试医者。其法外涂黄蜡、中实以水,俾医工以分析寸,按穴试针:中穴,则针入而水出;稍差,则针不可入矣。亦奇巧之器也。”针灸铜人模型穴位的铸造,对统一穴位、促进针灸技术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许希曾用针灸为仁宗治病,景祐元年“仁宗不豫,侍医数进药,不效,人心忧恐。冀国大长公主荐希,希诊曰:‘针心下包络之间,可亟愈。’左右争,以为不可。诸黄门祈以身试,试之,无所害。遂以针进,而帝疾愈。命为翰林医官,赐绯衣、银鱼及器币。”王克明亦精针灸,“魏安行妻风痿十年不起,克明施针,而步履如初。”针灸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对人体解剖的研究。早在西汉时我国就有法医学知识的零星记载,三国时医生已用医学知识判断诉讼案件,南北朝徐之才著《明冤实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法医书,可惜已经失传。南宋宋慈著《洗冤集录》则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该书对验伤、验尸等提供了多种检查方法,对正确判断案件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书沿用600多年,并被译为俄、朝、日、英、德、法等多种文字,流布世界。第四,宋代刻书业发达,遍布浙江、福建、四川、江西、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河南、山西、广东等十多省。其中,浙江刻书分布在绍兴、永嘉、杭州、吴兴、台州、新城、宁波、严陵、嘉兴、湖州、金华、衢州、温州、严州、括苍、桐江、余姚、嵊县、象山、东阳等地;福建刻书分布于临漳、建安、建宁、同安、兴化、麻沙、莆田、泉州、福唐、福州、江州、临江、邵武、永泰、长乐、仙游、武夷、闽川、南平、建溪、闽山等地;四川刻书分布在忠州、汉嘉、眉山、成都、夔州、潼州、广都、泸州、涪州、剑州等地;江西刻书分布在南康、萍乡、豫章、九江、南安、建昌、吉州、临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培训课件制作指南
- 油气管线不动火机械冷切割方案
- 企业培训总结课件
- 优化维护服务策略
- 信息技术采购合同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条款
- 生态停车场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合同
- 餐饮行业特色饮品技术与品牌合作协议
- 餐饮连锁品牌跨区域经营股份合作协议
- 矿业开发项目股权交割与收益分成协议
- 车辆挂靠与汽车租赁平台运营合同
- 会计领军人才试题及答案
- 2025年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招聘笔试试卷附答案
- 基础护理学练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 绘画授权协议书
- 防暑降温试题及答案
- 高考一轮生物复习讲义 晨背晚默
- 项目管理年度述职
- 成人用品的购买渠道分析
- 粉店合伙合同协议书范本
- 2.2.2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课件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2025年度河南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