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_第1页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_第2页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_第3页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_第4页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尚德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时长: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今约5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A.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B.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C.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D.当时出现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2.商朝中央官职大体可分为文职官、武职官和史官三大类,地方则有侯、甸、男、卫等行政长官。这说明商朝()A.国家管理体制正日渐完备 B.摆脱了神权对王权的制约C.王权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D.官职分工已十分细致明确3.夏商周三代宗法制度的最重要特点是将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宗法制度()A.家国一体化的特征 B.原始宗教的内隐性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维护嫡长子继承制4.商代,对“四土”并未“授土授民”,但方国“莫敢不来朝”,形成归附臣属关系;西周实行分封,地方诸侯“莫不事王”,周王“授土授民”,形成了政治上的从属关系。这一变化表明,西周分封制()A.结束了商代地方割据局面 B.强化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C.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新模式 D.消除了“诸侯坐大”的隐患5.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时代,从西周的“政自天子出”变为了“政自诸侯出”,而后又相继出现了“政自大夫出”、“政自臣宰出”的现象。这表明()A.周王室统治广布四方 B.争霸战争日益频繁C.分封宗法制遭到破坏 D.民族交融不断加强6.据史料记载,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的征兵征粮经常达不到定额,民众对官府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在秦国新法实施之后,秦国百姓踊跃参军入伍,登记入伍的场所常常挤满了人。这一变化主要缘于“新法”中的()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C.厉行法治 D.焚烧诗书7.中国思想的源头基本起自先秦时期,后世各种思想潮流都可以从哪里找到最初的萌芽()A.原始社会 B.夏商时期C.诸子百家D.六经8.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zhēng”“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中央权力高度集中C.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D.独断性和随意性9.一般认为,秦朝时期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其主要标志是郡县制的确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血缘为纽带的政治传统被彻底废除B.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C.在中央设立了三公九卿的政治制度 D.郡县的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10.司马迁《陈涉世家》:“……然后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材料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A.兼并六国矛盾激化 B.陈胜起义C.秦的暴政 D.焚书坑儒11.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A.利于加强控制地方 B.旨在终结丞相制度C.有利于加强皇权 D.加速了西汉的灭亡12.汉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推行休养生息。武帝即位后,对匈奴用兵,采取盐铁官营、告缗等一系列政策汲取大量社会财富解决财政危机,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变化说明()A.和亲政策符合发展趋势 B.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统一C.对外用兵加重人民负担 D.国力变化影响内外政策13.中国自古以来重视监察制度。汉武帝时期为监察地方官员和豪强势力所采取的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尊崇儒术 C.设置刺史D.盐铁官营14.“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臣(董仲舒)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二者的主张()A.都使传统文化遭遇灭顶之灾 B.实质都是思想文化专制C.都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D.实质都是加强中央集权15.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一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A.外戚势力膨胀 B.宦官把持朝政C.豪强地主横行 D.官僚机构臃肿16.东汉末年至魏晋之际,关中、中原两大经济区的人口急剧减少,北方士民纷纷背井离乡,举家南迁。此后南方许多荒原变成肥田沃野,荆扬的洞庭、鄱阳、太湖流域成了谷仓地带,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三熟之稻”。这说明当时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造成了南方人多地少的矛盾 B.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C.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D.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17.司马迁的《史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和屈原的《离骚》一样,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这说明,司马迁的《史记》()A.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于黄帝时期 B.具有文学史题材的首创性C.展现了秦汉时期人民高昂的精神 D.兼具史学和文学双重价值18.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发展呈现的主要特征是()A.国家统一与吏治清明 B.科技落后与经济停滞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社会繁荣与文化开放19.东晋时期,高门士族琅琊王氏掌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该现象反映了()A.高门士族成为东晋政权的重要支柱 B.地方出现众多割据政权C.门阀政治取代了皇权政治 D.士族与皇权的冲突激烈20.《孝文帝出行图》(如下图)取自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宾阳洞帝王礼佛浮雕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一队朝佛者,以孝文帝为中心,前拥后簇,神情泰然。画面中所有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这幅图()A.历史久远难以考辨 B.艺术加工不可采信C.全面展现社会风貌 D.反映北魏改革趋势21.秦、隋是历史上两个短命的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A.修筑了规模宏大的军事工程 B.开通了沟通南北的水上运输通道C.开创了影响后世的政治制度 D.注重强化思想控制巩固政治统一22.《隋书》认为,隋朝开通大运河,是为了高丽战争运输兵马物资;后世学者认为,其主要是为了满足隋炀帝巡幸江南的娱乐需求;当代史学家认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是根本原因。据此可知,关于隋朝大运河开凿原因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多面性C.说明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D.后世学者研究比古代观点可信23.唐朝中后期,节度使的权力愈发扩大,他们自行任免下属文武官员,地方官吏几乎成了节度使的家臣,士兵几乎成了节度使的私家武装。节度使一旦死去,或由子嗣继任,或由部下接班。朝廷委派的继承人选往往无法立足,朝廷也无可奈何。史学界对以上现象称之为()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朋党之争 D.五代十国24.隋初,虽确定以三省长官为正式宰相,但已经有以他官参与其事的事情。如“柳述为兵部尚书,参掌机事;又杨素为右仆射与高疑专掌朝政。”炀帝时裴矩、裴蕴也都“知政事”。这一做法()A.显示国家用人的科学性 B.意在分散宰相的权力C.阻碍了阶层之间的流动 D.完善了官吏选拔制度25.唐代的三省体制相当成熟,在一般情况下,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布“最高指示”。皇帝下达的诏令,原则上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这表明()A.唐朝时三省掌握了实际统治权 B.唐朝皇帝被剥夺了最高决策权C.唐朝时君权与相权矛盾尖锐化 D.唐朝皇帝的决策权受到了限制26.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 B.国家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D.唐朝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27.唐朝时,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不需要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正评定,没有出身门第的限制,可以自行报名投考,由此可知,科举制()A.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C.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 D.淡化了等级观念28.山西恒山的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寺庙最高处的三教殿,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这体现了()A.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内涵 B.儒家思想走向衰落C.程朱理学对古建筑的影响 D.大一统思想的渗透29.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30.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以下史实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是()①唐蕃和亲会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第31题21分,第32题19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材料一

周人的统治在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的基础上,以周王“授土授民”的名义赐予,建立起一批以周人为统治族的新型国家。一国之内则是各族混居,这就为未来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就是从这一时代起,中华民族的先民才第一次具有了“天下一体”的观念,而作为中华民族主体民族的华夏民族的生长聚合,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摘编自王和《中国早期国家史话》材料二

“大一统”是汉武帝国家观的核心,其继位之初就提出要效法尧舜,实现“教通四海”“海外肃慎”。汉武帝在位54年,最终实现了“四个统一”,即军事统一、政治统一、思想统一、经济统一,推动西汉王朝开始进入了全盛时期,对后世也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摘编自徐平华《汉武帝“大一统”的国家观及其当代价值》(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并概括这些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四个统一”而采取的主要措施并概括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11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材料一自东汉以来,匈奴、鲜卑等边疆民族大规模内迁。西晋末年,政治黑暗,汉族大量流向边远地区,从而扩大了汉文化的影响边疆民族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向中原地区展开更大规模的迁徙。晋室东渡,汉族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内迁各族积极推行汉化政策,并以建大一统之功为己任,以华夏正统自居;在政治上逐渐由割据走向统一的同时,文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量汉人南迁,促进了汉族与南方各族的交融以及汉文化在南方地区的进一步发展。这些为后来隋唐更大规模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材料二唐朝对待不同的民族问题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设立军事行政机构针对的是解决北方突厥、回纥民族问题,以及东北秣褐民族问题;册封制度针对的是回纥、韩羁、南诏民族;和亲政策针对的是缓和唐朝和吐蕃的关系。唐朝统治阶级能够从各个民族问题产生原因出发去解决或缓和矛盾,实行开明的政策,在总体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