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1.

[2022江苏扬州高二期末]17世纪以来,用马铃薯做的饭菜在欧洲的许多地区逐渐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系。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BA.工业革命在欧洲逐步开展

B.新航路开辟促成欧美建立直接商贸联系C.欧洲农业作物结构的改善

D.欧洲民众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解析】马铃薯原产于美洲,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逐渐向外传播,所以材料中现象的出现与新航路开辟促成欧美建立直接商贸联系有关,故B项符合题意。2.

[2022江苏南京调研]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北美的纽约、费城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由此可见(

)

D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B.咖啡馆成了社交的主要场所C.欧美国家饮食结构逐渐趋同

D.世界物种交流范围逐步扩大【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咖啡原产于非洲,17世纪初,世界已经连为一体,随着物种交流,咖啡在欧洲和北美流行开来,故D项符合题意。3.

[2022江苏南通期中]新航路开辟后,不同地区的食物物种交流,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丰富了食物的种类。下列三幅图片,主要能够反映(

)

A.农业产量的提高

B.绘图技术的进步

C.食物物种的交流

D.生产方式的发展√【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米、马铃薯都是原产于美洲的作物,在中国和欧洲有相关记载,体现出不同地区间食物物种的交流,故C项符合题意。4.

[2022江苏徐州高二期末]明末以来,美洲的番茄、玉米、甘薯、辣椒、马铃薯等作物向中国等亚洲国家与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有学者把这一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A.商业革命的影响

B.奴隶贸易的影响C.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D.地球板块漂移的影响【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革命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商贸中心的转移、商品种类的增多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材料中“美洲的番茄、玉米、甘薯、辣椒、马铃薯等作物向中国等亚洲国家与地区传播”体现的是商业革命的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5.

[2022山东潍坊调研]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奴隶贸易,奴隶船还给美洲带来了西非水稻,这种水稻在18世纪成为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沿海经济的基础。这反映了(

)

DA.殖民活动引发了北美的族群变化

B.奴隶贸易促进了种植园经济发展C.欧亚作物的传入影响了美洲农业

D.物种交流改变了美洲的经济结构【解析】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非水稻传入美洲,并在18世纪成为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沿海经济的基础,即物种交流改变了美洲的经济结构,故D项符合题意。6.

[2022江苏苏州高二调研]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番茄、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传遍世界;而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说明(

)

AA.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形成C.新航路开辟带来经济繁荣

D.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解析】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番茄、玉米、马铃薯等物种传入欧洲,而水稻、甘蔗、葡萄等农作物和马、牛、驴等动物及先进的生产方式传入美洲,由此可知,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故A项符合题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反映经济是否繁荣的问题,故C项错误;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显然是错误观点,故D项错误。7.

[2022江苏宿迁调研]有学者在评论15、16世纪的欧洲菜肴时,称其“完全消失在调料(以胡椒、桂皮、豆蔻花为主的香料)里了,食物本身已经无足轻重,它成了稀奇古怪的调料的附庸”。这说明(

)

CA.价格革命使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下降

B.美洲的开发改变了欧洲的饮食风尚C.欧亚贸易的拓展影响欧洲人的口味

D.新航路开辟使民众消费观转向奢侈【解析】从材料中15、16世纪欧洲的菜肴中大量使用了各种调料,而这些调料大多盛产于亚洲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亚贸易的拓展影响欧洲人的口味,故C项符合题意;价格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黄金白银价格下跌而物价上涨的现象,与材料中欧洲人饮食菜肴中调料增加无关,排除A项;15、16世纪欧洲菜肴中的调料,大多是从亚洲进口的,与美洲的开发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15、16世纪欧洲菜肴中调料增加,与消费观无关,排除D项。8.

[2022山东德州高二期末]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由此可知,当时(

)

B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抑商观念发生改变

D.区域经济繁荣发展【解析】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A项错误;材料“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反映了当时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并不能说明抑商观念发生改变,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区域经济繁荣发展,故D项错误。9.

[2022江苏常州高二检测]到了18世纪,玉米和马铃薯在亚欧人饮食中的比重大大提高,支撑着众多的人口。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CA.欧洲的本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B.工业化带来的粮食增长使世界人口激增C.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D.粮食作物是早期亚欧贸易主要交易品种【解析】题干中玉米、马铃薯、番茄和辣椒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所发生的商业革命中物种交流的表现,故C项符合题意;玉米和马铃薯是原产于美洲的物种,不是欧洲本土作物,排除A项;题干中物种的交流是在工业革命前就发生的,不符合“工业化带来的”,排除B项;早期亚欧交易品种主要是香料和茶叶等,并且番茄和辣椒等不是“粮食作物”,排除D项。10.

[2022江苏淮安高三调研]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16世纪传入西非和中国,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有历史学家在评论玉米在世界上的传播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对该评价理解最准确的是(

)

BA.玉米的传播是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B.缓解粮食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价格革命使得玉米价格比黄金价格更高

D.玉米的传播使世界不同地区的联系加强【解析】根据题干“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的”“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可知,原产于美洲的玉米,在新航路开辟后逐渐传向世界,因为其属于高产作物,大规模种植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粮食压力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被历史学家评论为其传播的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故B项正确;玉米的传播能够缓解粮食压力,但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众多,材料仅涉及玉米的种植,故“主要原因”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玉米的传播对世界发展意义重大,而没有明确玉米与黄金的价格,故“价格革命使得玉米价格比黄金价格更高”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世界不同地区的联系加强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而不是玉米的传播,排除D项。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11.

[2022江苏镇江高二调研]玉米和马铃薯传入欧洲后,最初只是种植在庭院中作为观赏植物;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17世纪,玉米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这表明当时(

)

DA.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

B.欧洲人追求闲情舒适的田园生活C.物种传播改变了欧洲经济作物种植

D.物种传入丰富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玉米和马铃薯传到欧洲以后,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并不是强调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而是强调农作物在欧洲的传播对欧洲饮食结构的影响,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粮食作物,而不是经济作物,排除C项。12.

[2022山东烟台高二期末]新航路开辟后,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许多昔日的奢侈品逐渐成为大众日用品。这反映出当时欧洲(

)

DA.社会贫富差距减小

B.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抗击饥荒能力增强

D.民众的消费习惯正在改变【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新物产、原本数量极少的商品、许多昔日的奢侈品逐渐成为大众日用品,说明民众的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欧洲人消费习惯的改变,与贫富差距无关,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B项;材料的重点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物品丰富从而引发消费习惯的转变,与抗饥荒能力无关,排除C项。13.

[2022江苏苏州高二期中]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之际,总数接近30种;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食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这表明(

)

CA.新航路开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B.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亚洲和美洲的掠夺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民众的生活D.欧洲殖民扩张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流变多,体现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故C项符合题意;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但“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对亚、欧、美洲物种交流的影响,并非强调欧洲的殖民扩张活动,故B、D两项错误。14.

[2022江苏泰州高二调研]17世纪以来,马铃薯逐渐成为爱尔兰人的唯一主粮,爱尔兰人口从1762年的110万增加到1846年的830万。在德意志地区,直到18世纪晚期人们才开始接受马铃薯,在谷物歉收压力下,马铃薯代替了“自中古时期以来在广大民众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粥食”。这说明物种交流(

)

CA.解决了世界饥饿问题

B.延缓了西方殖民扩张的进程C.改变了区域饮食结构

D.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解析】马铃薯在爱尔兰成为最主要的粮食,而在德意志地区,马铃薯代替了粥食,这说明物种的交流推动了区域饮食结构的变化,故C项符合题意。15.

[2022山东菏泽高二期末]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其陪嫁包括221磅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皇后高雅的品饮表率,引得贵族们争相效仿。这说明(

)

AA.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B.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联系C.饮茶成为欧洲人的一种时尚追求

D.国民对茶叶的依赖日益增强【解析】茶叶、中国茶具及饮茶的行为都是来自中国,据“1662年”可知此时是新航路开辟以后,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从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并未体现世界联系的加强,排除B项;材料不能证明饮茶成为欧洲人的时尚追求,排除C项;材料不能证明国民对茶叶的依赖日益增强,排除D项。16.

[2022江苏徐州高二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据统计,我国目前现有农作物中,至少有二三百种是来自国外。宋代以前传入我国的农作物大多原产于亚洲西部,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多为果品和蔬菜,少有粮食作物。明清时期,美洲作物及粮食作物所占比重相对加大,这些美洲作物能够传入中国也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或是由葡萄牙及西班牙航海者发现美洲大陆后首先将美洲作物带回欧洲后,以欧洲为跳板传入中国,或是传入中国周边地区后再传入中国。概括而言,中国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农作物传播持续了4

000余年。——摘编自崔思朋《明清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世界——以外来作物在中国的传播为视角》材料二所有的人类历史都在一定的生态背景中展开。1492年,哥伦布开创了跨大西洋的定期物种交流,这一过程最显著的结果是美洲印第安人获得了一大批新的植物和动物,新的农作物在某些程度上拓展了美洲农业的潜力,并使当地人的饮食更加多样。但同时他们也染上了到那时为止他们仍不熟悉的破坏性疾病,包括天花、麻疹、腮腺炎、百日咳和流感等,这些传染病在1500年到1650年间在美洲肆虐,夺去了50%—90%的当地人的生命。南北美洲向世界食品作物库贡献了玉米、马铃薯、烟草、番茄、菠萝等物种。其中一些作物给非洲和亚欧的广大地区造成了革命性的结果。——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至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的来源地、品种和路径的变化,并指出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传入的原因。[答案]

变化:由亚洲西部到美洲及世界其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