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浙江省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浙江省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浙江省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浙江省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浙江省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下列各项生理过程在内环境中进行的是()A.抗体抗原特异性结合 B.淀粉分解为葡萄糖C.神经递质的合成 D.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时,垂体合成和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不相同C.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速度慢,作用范围更为广泛D.下丘脑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3.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A.在理想条件下能出现种群“J”型曲线B.“S”型曲线和“J”型曲线相差个体数就是被环境淘汰的个体数C.为保护鱼类资源,应该达到K值再进行捕捞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4.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对照组的胚芽鞘直立生长B.甲为背光侧,IAA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D.胚芽鞘尖端发生极性运输使甲,乙两侧的IAA分布不均匀5.下列激素中,由同一种腺体分泌的是()A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C.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孕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6.萝卜的根形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现用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扁形块根。F1自交后代F2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9:6:1,则F2扁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A.8/9 B.1/2 C.9/16 D.1/47.为研究大鼠皮肤移植后影响皮肤存活率的因素,某科研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相同品系移植不会出现免疫排斥,X射线可破坏骨髓和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叙述错误的是()组别处理移植重建移植甲组(A品系大鼠)假性手术后,X射线处理A品系骨髓B品系大鼠皮肤乙组(A品系大鼠)胸腺切除后,X射线处理A品系骨髓B品系大鼠皮肤丙组(A品系大鼠)胸腺切除后,X射线处理A品系成熟T淋巴细胞B品系大鼠皮肤丁组(A品系大鼠)胸腺切除后,X射线处理A品系成熟B淋巴细胞B品系大鼠皮肤A.实验可证明大鼠体内参与排异反应的淋巴细胞及免疫应答类型B.甲、乙、丙三组实验可证明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器官C.实验结束时出现免疫排斥反应的是甲组和丙组,皮肤成活率随时间下降D.免疫排斥反应是浆细胞通过分泌抗体发挥细胞免疫实现的8.(10分)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B.细胞分裂都要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C.真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细胞进行无丝分裂D.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二、非选择题9.(10分)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作用是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这种因素被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有些因素虽对种群数量起限制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和种群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遭遇寒流时,某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寒流是非密度制约因素B.森林中,害虫和食虫鸟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体现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C.持续38℃高温可以引起蚜虫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高温属于密度制约因素D.在“S”形曲线中,随种群密度的增大,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越大,食物短缺属于密度制约因素10.(14分)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肆虐,而我国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抗击由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此时发挥作用的是免疫系统的第_____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功能。(2)病毒侵入人体后,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免疫系统的_____细胞能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3)新冠肺炎康复者体内含有抗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这些特异性抗体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的免疫作用是_____。(4)大规模接种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疫苗建立群体免疫,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措施。①疫苗在人体内作为_____刺激B细胞,同时在_____的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当接触到同种病毒,机体中的_____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以抵抗病毒的感染。11.(14分)大凤蝶为ZW型性别决定生物,在某种成年大凤蝶中雄蝶以宝蓝色为主,也有少量黑色;雌蝶全为黑色。大凤蝶的腹部体表形态有光滑和粗糙之分,且光滑对粗糙为显性。现有一只光滑宝蓝雄蝶和一只粗糙黑色雌蝶杂交得F1,F1具体情况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假设W染色体上不存在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亲本F1光滑宝蓝雄蝶×粗糙黑色雌蝶雄雌光滑宝蓝光滑黑色粗糙宝蓝粗糙黑色光滑黑色粗糙黑色612209597195807823(1)据表推测,大凤蝶翅膀的颜色中,____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推测根据表中后代F1的表现型及比例,无法判断控制体表形态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Z染色体上,某同学从F1,中选择光滑雌蝶和粗糙雄蝶进行一次杂交实验来判断控制体表形态的基因位置,写出预期的结果和结论。预期的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些大凤蝶的幼虫蜕皮后,会变成可以融入周围草木的鲜艳的绿色,以防止天敌的捕食,从遗传水平看,这种性状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从达尔文进化观点来看,这种特征的普遍形成是_______________的结果。12.科学家研究发现,褪黑素(小分子激素)具有调节机体免疫的作用,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不同剂量的褪黑素对小鼠免疫能力调节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等。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小鼠使用褪黑素时,既可以注射也可以饲喂,可以饲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的"抗体生成细胞数量"这一检测指标中“抗体生成细胞”指的是______,在二次免疫的小鼠体内,该细胞可以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殖、分化而来。(3)小鼠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实验结果可知,褪黑素可能作用的免疫细胞有______________。据图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A、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因此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主要发生在细胞外液中,A正确;B、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发生在人体的消化道内,属于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神经递质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氧气和血红蛋白的结合发生在红细胞内,不在内环境中,D错误。故选A。2、A【解析】1、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详解】A、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A错误;B、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是体液运输,二者的结构基础不同,B正确;C、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速度慢,作用范围更为广泛,C正确;D、下丘脑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能发挥神经调节,某些细胞能分泌激素,因此下丘脑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D正确。故选A。3、C【解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详解】A、种群“J”型曲线发生在生存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环境中,则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A正确;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由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不是J型,其中“S”型曲线和“J”型曲线相差的个体数就是被环境淘汰的个体数,B正确;C、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故捕捞到k/2时,种群数量恢复较快,有利于保护鱼类资源,C错误;D、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的因素就是由于环境条件的有限性,所以当环境条件有所改善时,K值会增加,环境变恶劣时,K值降低,D正确。故选C。4、D【解析】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尖端的再长素在向下进行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下面一段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光侧细胞生长比向光侧快,进而导致胚芽鞘向光生长。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单侧光处理时间的延长,甲侧的细胞生长比对照组和乙侧快,说明甲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对照组和乙侧高,促进生长的作用比对照组和乙侧大,因此甲侧表示背光侧,乙侧表示向光侧。【详解】A、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没有受到单侧光的照射,因此不弯曲,但是其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因此其应该直立生长,A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甲侧为背光侧,其生长素(IAA)的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B正确;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则没有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则甲、乙两侧生长情况应该基本一致,C正确;D、生长素先在尖端进行横向运输,再向下进行极性运输,D错误。故选D。5、B【解析】下丘脑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等激素,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激素等激素;雄性激素由睾丸分泌,雌性激素、孕激素由卵巢分泌。【详解】A、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A错误;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均由下丘脑分泌,B正确;C、雄性激素由睾丸分泌,雌性激素、孕激素由卵巢分泌,C错误;D、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D错误。故选B。6、A【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1自交后代F2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9:6:1,为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9:3:3:1比例的变式,因此,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的遗传图解为:P:YYrr(圆形)×yyRR(圆形)→F1:YyRr(扁形)→F2:9Y_R_(扁形):3Y_rr(圆形):3yyR_(圆形):1yyrr(长形)。【详解】由题意可知扁形基因型为Y_R_;圆形块根基因型为Y_rr或者yyR_;长形块根基因型为yyrr。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的遗传图解为:P:YYrr(圆形)×yyRR(圆形)→F1:YyRr(扁形)→F2:9Y_R_(扁形):3Y_rr(圆形):3yyR_(圆形):1yyrr(长形)。根据F2表现型及比例可知,双显性个体表现为扁形块根(Y_R_,占所有F2的9/16),而双显性个体中有只有一个纯合子(YYRR,占1/16),所以F2扁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8/9,A正确。故选A。7、D【解析】排斥反应指移器官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详解】A、通过实验能证明大鼠体内参与排异反应的淋巴细胞(即T淋巴细胞)及免疫应答类型,A正确;B、甲、乙、丙三组实验可以证明胸腺是T淋巴细胞的发育成熟的器官,B正确;C、实验结束出现排斥反应的是甲组和丙组,同时,皮肤成活率是随时间下降的,C正确;D、抗体参与的特异性免疫是体液免疫,D错误。故选D。8、C【解析】A、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完成生长、发育过程,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完成繁殖、遗传过程,A正确;B、细胞分裂需要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以保证子细胞和母细胞遗传物质的连续性,B正确;C、原核细胞的分裂为二分裂,不属于无丝分裂,C错误;D、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其过程中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9、C【解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详解】A、寒流对昆虫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无关,故寒流是非密度制约因素,A正确;B、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害虫和食虫鸟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体现了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B正确;C、温度对种群数量的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高温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D、食物短缺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故食物短缺属于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故选C。10、(1)①.二②.防卫(2)效应T细胞(3)与抗原特异性结合(4)①.抗原②.淋巴因子③.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④.记忆B细胞【解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3、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清除。【小问1详解】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上述过程属于第二道防线,即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小问2详解】病毒侵入人体后寄生在宿主细胞中,能够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的细胞是效应T细胞。【小问3详解】抗体的作用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小问4详解】疫苗在人体内作为抗原刺激B细胞,同时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当接触到同种病毒,机体中的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以抵抗病毒的感染。【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掌握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1、(1)①.宝蓝②.常③.若控制翅膀颜色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则亲代宝蓝雄性与黑色雌性杂交,后代雄性全为宝蓝或宝蓝:黑色=1:1,该比例与题干中后代雄性中宝蓝:黑色接近3:1不相符,故控制翅膀颜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若控制翅膀颜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亲代宝蓝雄性(杂合子)与黑色(杂合子)雌性杂交,后代雄性宝蓝:黑色=3:1,该比例与题干中后代雄性的表现型和比例相符,若在Z染色体上则不相符(2)若后代雌蝶全为粗糙、雄蝶全为光滑,则控制体表形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若后代雌雄蝶中光滑:粗糙皆为1:1,则控制体表形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3)①.基因突变②.自然选择【解析】分析题可知,大凤蝶为ZW型性别决定生物,雄蝶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翅膀有宝蓝和黑色之分,雌蝶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只有黑色;现有一只光滑宝蓝雄蝶和一只粗糙黑色雌蝶杂交得F1,雄蝶中光滑;粗糙≈1:1,宝蓝:黑色≈3:1,雌蝶中光滑黑色︰粗糙黑色≈1:1。【小问1详解】若控制翅膀颜色的基因用A、a表示,分析杂交结果,F1雄蝶中宝蓝:黑色≈3:1,可知大风蝶翅膀的颜色中,宝蓝为显性性状。若控制翅膀颜色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则亲代宝蓝雄性(ZAZA或ZAZa)与黑色雌性(ZaW)杂交,后代雄性全为宝蓝或宝蓝:黑色=1:1,该比例与题干中后代雄性中宝蓝:黑色≈3:1不相符,故控制翅膀颜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控制翅膀颜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亲代宝蓝雄性(Aa)与黑色(Aa)雌性杂交,后代雄性宝蓝:黑色=3:1,该比例与题干中后代雄性的表现型和比例相符,若在Z染色体上则不相符。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小问2详解】设控制腹部形态的基因用B、b表示,若控制体表形态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光滑雄蝶的基因型为ZBZb,粗糙雌蝶的基因型为ZbW,F1中的光滑雌蝶的基因型为ZBW,粗糙雌蝶的基因型为ZbW,粗糙雄蝶的基因型为ZbZb,光滑雄蝶的基因型ZBZb,所以F1中光滑雌蝶(ZBW)与粗糙雄蝶(ZbZb)杂交,后代雌蝶全为粗糙(ZbW)、雄蝶全为光滑(ZBZb),与性别有关。若控制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