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时作业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时作业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时作业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时作业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时作业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下图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反应了()A.天主教的传播 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C.罗马帝国的扩张 D.“日不落帝国”形成2.有学者统计列出了1600年运入欧洲的部分商品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A.欧洲与亚洲经贸联系更加紧密 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地中海C.商业革命引发交易商品改变 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3.16世纪以前,欧洲人普遍认为香料来自天堂,而16世纪以来,随着许多地理学著作的出现,各种香料的产地也随之有了真实具体的位置,此观念也就不攻自破了。这一变化A.冲击了宗教神学观 B.反映了自然科学的进步C.得益于新航路开辟 D.表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明朝后期高产作物马铃薯(土豆)传入我国后,迅速跻身宫廷美食行列,只有达官贵族方能享用。到清朝中期以后,马铃薯成为常见主食,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因为A.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B.土豆种植面积扩大C.西方对华出口增加 D.西方生活受到推崇5.16世纪起,西欧各国出现了商品证券交易所和商业特许公司等组织,随之商业规模急剧扩大,世界市场迅速崛起。这些现象的出现A.促成西欧商业格局的改变 B.加快欧洲资本输出的步伐C.导致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推动欧洲经济政策的转型6.在十七世纪,荷兰的商业贸易达到鼎盛时,荷兰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4,海上贸易基本上被荷兰垄断。荷兰的崛起主要得益于(

)A.优越的地理位置 B.英、法等国的衰落C.大量的股份公司 D.积极拓展海外贸易7.美国历史学教授克罗斯比在《哥伦布大交换》中讲道:“欧洲人发现南北美洲并来此定居时,带到新大陆来的禽畜和作物及偷偷溜上船的老鼠、不小心带来的杂草种子,所有这些组成一个生物旅行箱,这个旅行箱由原产于欧洲的和来自亚非的一些物种组成。”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①促进了不同大陆间的物种交流

②推动了各大陆的城市化进程③给美洲人民的生存环境带来威胁

④促进了美洲的原始资本积累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8.墨西哥“三文化广场”,包括阿兹特克金字塔大神庙、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外交部大厦,分别代表了1492年以前的阿兹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文化和墨西哥现代文化。由此可见,墨西哥文化A.体现了拉丁美洲的文化多元性 B.毫无任何印第安土著文化痕迹C.混合杂糅了欧洲与亚洲的文化 D.与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相同9.南非大主教德斯蒙德·图图说:“白人传教士刚到非洲时,他们手里有《圣经》,我们(黑人)手里有土地。传教士说:‘让我们祈祷吧!’于是我们闭目祈祷。可是到我们睁开眼时,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我们手里有了《圣经》,他们手里有了土地。”他的话旨在说明早期殖民扩张过程中A.经济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 B.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C.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D.经济的交流和文化的冲突10.下图是《三角贸易示意图》它反映出三角贸易客观上的影响是A.使美洲出现了黑人奴隶制度B.促进了欧美的资本原始积累C.导致了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D.有利于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11.《大国堀起》解说词中说到:“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其中“地理大发现”的直接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西方列强的扩张 C.郑和下西洋 D.玄奘西游天竺12.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用文明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下列结论不符合此观点的是(

)A.西欧终于走出中世纪的黑暗B.树立起西欧工业文明的形象C.为商业阶级开辟新的贸易场所D.开辟人类文明联结的新航线13.新航路开辟以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使近代商业贸易有了许多新变化。其中包括①罪恶的奴隶贸易被取消②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建立③商业经营方式出现变化④欧洲商贸中心开始了转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4.18世纪中后期,美国的开国者们重视引入“旧大陆”的植物品种,以便重塑北美大陆的植物分布,最终达到改善美国农业经营模式,实现自给自足的目的。下列各项中,属于其引入的植物有()A.橄榄、大麦 B.葡萄、南瓜 C.水稻、玉米 D.甘蔗、辣椒15.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规定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教皇子午线”的实质是A.西班牙、葡萄牙为争夺殖民地矛盾尖锐B.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C.罗马教皇具有很高的权威性D.西班牙、葡萄牙唯罗马教皇之命是从16.下图《狗人》是马可·波罗的报告中对安达曼岛居民的描绘,这些人的头、眼睛和牙齿长得“像狗的一样”。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西方绘画出现新类型B.马可·波罗用新文化对世界进行解读C.相对隔绝的状态限制了人类的眼界D.外来人种的发现推动了传统观念的更新17.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20年代,拉丁美洲一直处于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下。有学者认为,相较于北美地区,拉丁美洲的现代化进程被严重迟滞,根源在于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这主要是因为A.土著居民人口锐碱 B.亲主国对其进行全面封锁C.殖民统治时间太长 D.宗主国生产方式影响久远18.“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A.使人类由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B.使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差异消灭得愈来愈彻底C.使世界各民族的历史不复存在,历史完全合归为一部全球史D.使各民族原有的生产方式得以消灭,整个世界历史齐头并进19.玉米原产美洲,具有耐寒、耐旱、产量高的特点。1494年2月,哥伦布船队的一个船员从美洲带回了一包老玉米,此后玉米被好奇的西班牙人试种。1618年,威尼斯共和国政府允许农民用玉米作为赋税上交,后来玉米种植向欧洲各地扩展。据此可知A.欧洲贸易中心发生重大变化 B.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生产关系变革C.物种交流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D.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20.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亚洲、非洲、美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对欧洲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欧洲与亚洲、非洲的贸易扩大 B.世界各地的商品在欧洲市场出现C.主要商路从大西洋沿岸转移到地中海 D.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大航海时代的欧洲商人,把中国的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带到世界性贸易环流中。国际市场的巨额需求刺激了江南市镇早期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江南市镇早期工业化也促使优质生丝、丝绸、棉布畅销海内外,使人们看到了江南初露端倪的“外向型”经济。随着15世纪以来的全球化,南京、苏州、杭州、宁波、上海等城市先后成为西方传教士和异域商人主要活动的地区,西方人带来了天文地理、水利机械、油画、透视法、解剖学等科学、技术和文化,使江南呈现出一种复合型的形态。——摘编自邹振环《明清江南史研究的全球史意义》材料二

通过海外商业扩张,贸易公司的赢利,加上海上掠夺,使得英国财富急剧增加。海外商业扩张需要适宜于远洋航行的船只,因此刺激了英国造船业及相关工场的发展。1562~1563年,运往波罗的海的呢绒有三分之二用的是英国船只,到1599~1600年,比例提高到99.9%。根据统计数字,在接下的四十年里,英国进口总值从大约1000000磅,增长到3000000磅。商业的充分发展促使农本经济彻底走向瓦解,从而改变了社会力量的对比。——陈曦文主编《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江南经济的特点,并指出造就这种特点的外部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外贸易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变化。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物质输送线和生命线。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元代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后,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摘编自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5世纪中西方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世纪,东亚存在一个以明代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圈。……在明代,朝贡的经济特征更加明显,成为官方垄断海外贸易的手段。“朝贡与贸易挂钩,非朝贡不得互市。”为了维持官方对贸易的垄断,明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严格控制和限制。明统治者所建立的朝贡贸易体系,直接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地区的贸易交流。与统治者意愿相反,朝贡贸易直接促生了东南沿海地区——东南亚地区的私人的贸易网络。——摘编自梁雪松《近代早期与近代早期世界贸易》材料二

葡萄牙是欧洲最早进行海外探险和殖民的国家,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葡萄牙帝国处于鼎盛时期,以圣多美为中转站,通过好望角航线将大西洋贸易与印度洋贸易联系起来。巴西的烟草、黄金、白兰地酒和兽皮等商品经圣多美、好望角运往亚洲;亚洲的纺织品和香料运抵圣多美分销非洲、欧洲和美洲。这样葡萄牙人通过扩张活动建立了连接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海上贸易网络和庞大的商业殖民帝国。——摘编自赵婧《葡萄牙帝国与早期近代世界贸易》(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中、葡贸易体系的不同。(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葡贸易体系各自产生的历史影响。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B2.D3.C4.B5.A6.D7.C8.A9.B10.D11.A12.B13.B14.A15.B16.C17.D18.A19.D20.C21.(1)特点:商品经济发达,早期工业化;外向型经济初露端倪,深受国际市场影响。原因: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拓展;西方科技传入。(2)有利于英国财富增加;促进了英国造船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瓦解了英国的农本经济,促进了英国商业的发展;改变了英国社会力量;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2.(1)变化一:运粮方向由自东向西逐渐转变为自南向北。原因:秦汉时政治中心多在西北(长安)且经济重心尚在北方;唐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至元明清时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南北分离。变化二:从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到后来停止海运,只用河运。原因:元代航海技术提高;明朝推行海禁政策,政府疏浚河道提高运力,海运风险较大而河运风险小。变化三:河运从依托自然河道为主,逐渐转变为依托人工运河为主。原因:秦汉运粮方向是自东向西,符合我国自然河流的基本走向;唐以后运粮方向逐渐转变为自南向北,难以利用自然河道,只能开凿运河;唐以后生产技术的进步;政府重视兴修水利。变化四:从明清倚重漕运到清末废止漕运。原因:运河淤塞;近代铁路、轮船等新型运输方式的出现。(2)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体,自给自足(或固守自然经济的藩篱)—西方以商业立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西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