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媒体运营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2023年新媒体运营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2023年新媒体运营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2023年新媒体运营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
2023年新媒体运营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新媒体运营行业分析报告目录TOC\o"1-4"\h\z\u一、新媒体运营发展前景 PAGEREFToc361503292\h31、强包容力吸纳各行业 PAGEREFToc361503293\h3(1)巨大市场空间和良好盈利能力吸引诸多行业参与者 PAGEREFToc361503294\h3(2)产品体验和技术创新有助于刺激用户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PAGEREFToc361503295\h3(3)定制化仍可带来规模效应 PAGEREFToc361503296\h42、重造传媒各产业链新价值渠道 PAGEREFToc361503297\h43、脱颖而出的新媒体运营商 PAGEREFToc361503298\h6(1)政策可监可控 PAGEREFToc361503299\h6(2)充分利用云存储(多屏互动)、大数据分析 PAGEREFToc361503300\h6二、新媒体运营商竞夺的核心:电视 PAGEREFToc361503301\h81、粘性、付费习惯和高质量数据决定电视地位 PAGEREFToc361503302\h82、IPTV是当下三网融合大赢家 PAGEREFToc361503303\h10(1)IPTV集成播控平台:CNTV与百视通强强联合 PAGEREFToc361503304\h11(2)传输方:联通和电信——网络传输保障与付费渠道的重要保障 PAGEREFToc361503305\h13(3)省级、地方有线网络运营商——利益调动接地气者积极性 PAGEREFToc361503306\h143、互联网电视:破茧成蝶需先克服缺陷 PAGEREFToc361503307\h174、数字电视:双向改造提速仍可保综合优势 PAGEREFToc361503308\h205、网络视频:版权为本,向各终端延伸 PAGEREFToc361503309\h21三、重点新媒体运营商简析 PAGEREFToc361503310\h231、百视通:三部曲打造全球新媒体运营商 PAGEREFToc361503311\h232、乐视网:成功转型综合新媒体运营商 PAGEREFToc361503312\h243、华数传媒:三网融合中发挥广电综合优势 PAGEREFToc361503313\h25一、新媒体运营发展前景1、强包容力吸纳各行业新媒体是由传统广电运营与电信运营等经过交叉融合发展而来的新兴产业,随着技术指数级的进步,新媒体产业目前正在步入全新的阶段。从文化传媒发展历程来看,尚未有如此一个行业能够吸引如此众多的参与者且不论是技术、产品还是服务可如此日新月异。在文化传媒的各细分子行业中,新媒体运营是我们最为看好的一个方向,该领域的公司有产生巨型新蓝筹的潜质。(1)巨大市场空间和良好盈利能力吸引诸多行业参与者下游超过2.5亿的宽带和超过6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都是新媒体的潜在市场;巨大的行业空间使新媒体行业吸引了诸多参与者(运营商、内容制作商、广告运营、传统平媒等),有助于促进技术更新和产品形式的颠覆。(2)产品体验和技术创新有助于刺激用户消费,形成良性循环诸多行业参与者使得产品形式和服务模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刺激用户更多的新的购买欲望,数据分析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从而可向用户推荐其需求可能性更大的产品。因此新媒体运营领域有充分的空间在用户可支配收入上升过程中的持续提升ARPU值,进而提升新媒体运营商的盈利能力,吸引更多的行业参与者进入。(3)定制化仍可带来规模效应不同于传统工业制造业(即规模效应的产生依赖于大量同质产品的制造),而新媒体运营成功逃离了定制化无规模效应这一限制:借助快速崛起的大数据分析与云存储、分发技术,新媒体运营商可根据在手的高质量用户数据实现用户定制产品包的自动推送与分发,这一过程可自行通过业已搭建起来的数据分析与存储系统完成,仍可实现规模效应。2、重造传媒各产业链新价值渠道从新媒体运营产业链来看,新媒体运营商产业链为包括电影、电视剧、动漫卡通、游戏,甚至平面媒体在内的内容制作商提供了新的价值变现渠道,互动数据又可为内容商提供优质的用户偏好分析数据库,进而提升内容投资成功率;互联网上海量的内容经过集成播控平台的过滤也可登堂入室至客厅大屏幕;高质量的实名制电视新媒体用户数据库为广告营销行业提供了精准投放参考,促进广告业重换新生(DSP、SSP和BRT等技术的有效性均依赖于高品质数据库的建设)。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新媒体运营商可凭借强大的产业吸纳能力、与生俱来的优质数据库资源有望重塑整个文化传媒产业,不仅是为各子行业提供新价值变现渠道,还是提升整个传统媒体(平面媒体和整合营销的产业升级)都能够起到再造功能。从当下技术现状来看,国内的新媒体运营商分为传统媒体运营商、互联网视听厂商和终端制造商三类参与者。(在海外,涉及参与到新媒体运营的公司还包含了社交网站、电子商务网站和搜索引擎公司)。目前,包括中央电视台下属的CNTV、上海广播电视台下属的百视通(600637)、杭州有线电视台下属的华数传媒(000156)为代表,以及网络视频运营起家的乐视网(300104)等公司,非常幸运的站在了新媒体运营浪尖的位置。这些公司业务有所交叉,却具备了各自的优势,如挖掘优势良好,顺势而为,均具备成为新媒体运营新蓝筹的潜质。下面我们会对在新媒体运营行业可成长壮大所必须的潜质、特点或者原则进行分析,以有助于判断新媒体运营商的成长前景。3、脱颖而出的新媒体运营商(1)政策可监可控内外政治功能是国家将“促进文化产业大繁荣”坚定贯彻执行的原因之一,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鼓励内部消费或者外延输出,只有符合宣传中国价值观(减少外贸阻力)及符合国内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才可以被传播。因此,难以全面被监管审查的内容传播形式是不会得到政策大力支持的。这也是国家在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大力发展的情况下,仍将可全面掌控监控的广电体系作为首选的传播渠道。因此,一种新的内容传播形态,除了要用户体验良好、具备规模效应和开放性之外,应满足政府可全面掌控。(2)充分利用云存储(多屏互动)、大数据分析新媒体能够得以大力发展除了宽带普及率迅速提升和硬件终端价格快速下降外,还得益于无数新技术形态的成熟应用,我们认为,云存储分发和大数据分析是能够提升新媒体快速发展最为重要的两种技术:云计算可有效提升视听新媒体的行业信息存储、传输和使用能力,从而以更低的成本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大数据技术则可以使运营商充分利用在手的高质量用户数据进行挖掘,以进行精准营销、差异化版权建设,并提升自制内容成功的概率。例如CNTV建立起的“一云多屏”应用和华数传媒的五朵云平台。与产业链上下游建立好良好的关系。视听新媒体行业是一个涉及到内容制作方、播控集成方、内容集成方、平台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于一体的产业链,任何一种新媒体传播形式的发展壮大必须联合产业链各方共同发展。互联网电视之所以发展缓慢的原因除了无法做到完全纳入监管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产业链,“技术可以越顶,但利益不可以”。能够与产业链建立并保持完善健康的利益分配机制,是新媒体视听产业能够成长壮大的必要前提。具备良好的付费通道与自我造血功能。对于刚刚起步的视听新媒体行业,借助成熟安全且用户已经养成习惯的付费通道,对于该视听形式的长期成长壮大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用户养成良好习惯的两种付费渠道分别是广电和电信账单,这样从又一个方面验证了与电信或传统广电运营商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对于新媒体运营商成长的重要性所在。满足双向传输,坚持人以群分。新媒体视频在技术的支撑下,商务应用也得到了体现:新媒体运营商可以通过IPTV双向网络,快速对用户行为进行精准监测与分析,从而快速布局新业务。例如封闭架构的有线运营商上马一项新业务一般需要6-12个月的时间,而IPTV、互联网电视布局新业务只需1-6个月。另外,高质量的数据矿不仅是对运营商自用还对外共享,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注重正版资源建设,技术标准统一。网络视听新媒体能够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业正版产品,例如2023年上线的Hulu能够快速成长壮大,正式、是得益于雄厚的正版影视内容;乐视网凭借超过5000部的电影和9000集的电视剧资源,赢得了庞大的用户规模、点击量和商业回报。虽然目前网络盗版严重、监管困难、版权保护漏洞严重,但不可否认国内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正在加速加强,先期开始注重内容版权保护的公司可以走的更长远。统一的技术标准则有助于行业技术的快速升级换代,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二、新媒体运营商竞夺的核心:电视1、粘性、付费习惯和高质量数据决定电视地位其实我们不难发现,移动端(、平板电脑)、个人电脑已经很大程度上分流了电视的时间,广告投放也更加偏向于移动端,然而已经在原有互联网或登硬件业务上已经有所突破的乐视网、小米、爱奇艺等纷纷涉足电视产业,传统的有线电视运营商更是在互联网电视发力。表面上看,轻资产的互联网公司具更好的盈利能力理应更具吸引力,但在以下几个原因下,无论是有线电视运营商、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的硬件制造商,都将电视屏幕作为或战略或核心的突破点。首先,电视文化与稳定性和忠诚度绑定。电视是客厅文化消费的典型应用,而客厅则是与住所、家庭相绑定的,具有与生俱来的稳定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用户忠诚度;其次,电视屏幕的付费习惯已经养成。我们这里说的付费习惯与国外的付费电视节目有所不同,而是指广电年费账单或者电信宽带费用。无论是互联网电视、IPTV借助的电信付费通道还是数字电视借助的广电自身付费通道,都具有良好坚实的用户付费习惯或意识,由此带来的初期现金流,这为新媒体运营商走的更远提供非常良好的基础。第三,实名制的带来最优质的数据矿。与宽带绑定、家庭登记使用,这就决定了客厅视听拥有了与生俱来的实名制优势,其产生的用户数据矿的价值远远高于一般互联网用户的虚拟帐户的行为数据库。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广电新媒体传播渠道较互联网更易监管。文化政治功能使得国家在鼓励或大力推动某项文化传播渠道的前提是,其传播必须是可监可控的,目前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等赖以传播的互联网仍难以完全实现内容监控,因此国家仍未完全放开大力推进这几种产品形态,而基于电信专网的IPTV和基于广电网络的数字电视目前基本完全解决了内容监控问题,这也是广电总局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明支持这两种产品形态的重要前提所在。因此,互联网公司、运营商等公司纷纷涉足电视产业的思路无疑是想通过掌握客厅的更加忠诚的家庭用户,来获取先期用户,随后引导这些高价值用户向自己在、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端服务的进行价值延伸。基于客厅视听的重要性,我们对新媒体的研究从涉足电视屏幕的厂商或服务入手。我们这里将所有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或者广电网络传输视听、游戏、书籍等业务的厂商定义为新媒体运营商。根据这些公司原有优势业务,我们将新媒体运营商公司可分为互联网厂商和牌照商两类(包括IPTV、互联网电视、数字电视等牌照)。下表简单对比了该几种客厅新媒体运营的优缺点及趋势。2、IPTV是当下三网融合大赢家客厅视听新媒体主要包括了IPTV、互联网电视(机顶盒和一体机形式)和数字电视三种主要形式。牌照不是稀缺性资源,但仍是限制性资源。IPTV处于广电和电信两个强垄断行业的交叉位置,其发展不可避免的受到国家政策的左右。经过2023-2023年的试点阶段,IPTV已形成了明确的二级播控平台的架构:广电总局43号文件明确规定IPTV集成播控总平台牌照由中央电视台持有,分平台牌照由省级电视台申请。全国性IPTV内容服务平台牌照由中央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拥有全国性节目资源的省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申请,省级IPTV内容服务平台牌照由拥有本省节目资源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申请。目前来看,该制度已将地方广电与电信纳入相关的利益共同体,地方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2023年三网融合步入了全面推广阶段。43号文件之后,IPTV的二级播控体系已经确立,我们试图从产业链出发,梳理政策导向及各利益方获益手段基本明朗后,产业链各方的利益分布情况。(1)IPTV集成播控平台:CNTV与百视通强强联合2023年5月,公司与CNTV的合资公司正式宣告成立,这意味着此前产业链各方就利益链梳理已经达成一致,未来产业链各方将集中自身资源和渠道共同推进IPTV产业的发展。根据43号文件,IPTV的集成播控平台收归央视下的CNTV,CNTV与公司的合资公司作为备份平台。合资公司的成立,一则是广电总局看到IP且符合用户需求趋势,且实现了“可监可控”,因此对IPTV的态度由封堵转变为,二是在CNTV播控平台始终无法取得实效情况下,且在三网融合全面展开之际,期望直接借助公司的市场运营能力和现有资源,从而帮助CNTV形成在播控上的突破,顺利切入IPTV产业链,三是借助合资公司,把原本CNTV和公司的市场竞争,转为合资公司的内部矛盾,形成统一战线。此前CNTV在IPTV的市场拓展主要依托于政策支持,以及央视3568频道的独家优势。从我们对市场调研的情况了解,央视3568以及本地频道还是对用户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的。而公司在各地IPTV业务发展的劣势之一便在于央视3568节目的缺失。2023年5月央视将3568频道新媒体分发权益从原来CNTV手中划归中央卫星电视传播中心,由中央卫传中心统一管理。这一调整就拉平了CNTV在内容资源上和公司差距同时,也将淡化公司原本的直播内容短板。在体育及影视节目方面,公司之前所投入的如NBA、影视版权资源,会使自身内容优势得以进一步展现。另外,虽然从形式上看CNTV掌握了播控环节,但公司的营运能力对IPTV的内容建设仍不可或缺。这是要求播控是基于监管要求而设立的核心审核职能,并非IPTV的核心环节。IPTV包括的平台研发、运行和维护、版权引进、内容采编、产品设计等诸多环节,成功的IPTV的平台的核心在于把握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对研发、运维、内容及营销推广的能力。因此,由于其运营能力和经验的欠缺,CNTV仍需依靠综合运维经验强大的公司来进行市场开拓和原有用户维护。(2)传输方:联通和电信——网络传输保障与付费渠道的重要保障在IPTV尚未发展到较大规模时,运营商起到的作用功不可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是网络保障,虽然目前宽带速度不断提升,但用户的需求标准也由标清提升到了高清,将来再到超清。网络带宽与用户需求之间始终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免费用户和付费用户对于服务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即在用户付费的情况下,任何的服务瑕疵缺陷都会被无限放大。鉴于基于公网的网络环境存在着较大的不可控性,因此运营商搭建起来的IPTV专网的意义十分重要。第二是付费通道,借助电信的付费渠道具有以下与生俱来的优势:(1)由于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电信的付费通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操作便捷,即点即付,满足了冲动性消费和小额多次的需要;(3)操作者与付费者往往不是同一人(很可能消费方是学生,付费方是家长),消费没有压力,可积少成多;(4)账单的结算灵活多样化(例如单位通讯费福利等);全业务套餐,增加用户的购买欲望,提升营销空间;(5)有利于形成多业务虚拟货币交易的环境,增大用户粘性。因此,在国内用户自然付费条件不够成熟,且用户数量规模仍较低的情况下,运营商渠道无疑为IPTV用户快速的铺开搭建了天然优质渠道。而站在电信角度,也不希望内容平台的切换损害用户体验和延缓IPTV发展进程。因此,电信即使对接CNTV播控平台,很可能仍倾向于选择公司负责内容平台的日常建设与运营。目前深圳、海南目前正是采用这样的合作模式(CNTV+百视通+地方电信),相信以后三方合作的模式将是主流。相对与CNTV的强势,不管是从自身利益分配、后续运营以及配合度来说相信地方广电部门和电信公司更加愿意和公司进行谈判和合作。(3)省级、地方有线网络运营商——利益调动接地气者积极性在43号文件之前,国内IPTV的内容集成运营牌照集中在公司、CNTV、南方传媒、杭州华数、江苏电视台和华夏安业6家集成商。截止到43号文发布,除了公司和CNTV之外,南方传媒、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杭州华数,因为原本在IPTV市场上建树不大,或是受制于自身电视台身份的压力,或是受限于内容资源的缺乏,或是受限于IPTV牌照的地域局限性,最终都避开了IPTV业务,转而以互联网电视作为公司发展新目标。我们刚才已分析,开展IPTV业务除了要牌照之外,还需要技术平台、内容储备及人员配置等。43号文发布之后,原本还可以借助政策优势的有线网络运营商的生存空间越加压缩,政策的多变导致市场策略的无序,竞争对手有增无减(外部竞争者IPTV、内部的直播星和有执照的互联网电视等等),其生存空间面临进一步压缩。有线网络运营商原本还可以借助政策的优势,对IPTV有所限制,但随着三网融合的深入,试点城市的增加,已经日益艰难;43文规定的播控平台合并以及总局领导对IPTV的推进态度,更是给予IPTV了更多的支撑;地方电视台的加入,将使得有线网络在本地内容上的优势也彻底逝去。对于地方电视台而言,随着IPTV本身的政策通道被打开,电信运营商需要依靠他们的合作,广电总局需要依靠他们实施播控,央视需要依靠地方广电落地,而IPTV商业模式所带来的收益则更是地方广电的合作动力。因此,未来地方电视台以播控为手段,以利益为目标,以内容为优势,将更多掌握IPTV播控体系中的主导性,地方电视台的内容,虽然不是所有当地观众要求的内容,但确实电视机重要的观众群体(50岁以上的人群)已经深深固化的观看部分。同时地方电视台的媒体资源,对于IPTV的传播可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更何况这是为自己创造营收增加的有利方式,因此其对于IPTV显示出明显的积极性。最后,对于地方普通观众而言,由地方电视台出面共同推进IPTV业务,带来的信服度有益于用户规模的扩张。截止到今年6月初,已有包括云南、四川、湖南、辽宁、北京、河北、山东、海南等10个地区以三方合作的形式签订协议,共同推进IPTV业务。我们预计在领域内各有优势央百合资公司、地方电信和地方广电开展IPTV合作经营的形式将成为IPTV全国推广的主流,IPTV用户规模有望加速扩张。3、互联网电视:破茧成蝶需先克服缺陷我们这里指的互联网电视是以公告互联网为传播介质,以绑定特定编号的电视一体机或机顶盒为终端,并由经国家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批准集成平台向全国范围的用户提供音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及其行业相关增值的服务。互联网电视通过对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牌照持有者、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牌照持有者进行管理。目前共有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等共7家单位获得了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牌照,有包括上述7家集成商加上江苏广播电视台、湖北广播电视台和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3家厂商获得了内容服务牌照。与数字电视和IPTV相比,互联网电视当下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向用户提供更加海量的内容和应用,但其缺陷也较为显著:首先,监管尚不完善。虽然涉及到对于互联网电视相关的政策法律(包括《广电总局关于加强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管理规范》和《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等)已不断促进和保障互联网电视有序发展,确定了7家互联网集成平台和10家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商的格局,但是较IPTV和数字电视来说,互联网电视内容来源更为开放,且通过公网传输,仍存在着较大的内容安全、播出隐患和版权问题,即监管仍存在漏洞,而互联网上“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在电视屏上是不允许的。第二,盈利模式单一。与IPTV已经建立起以来基础月租、广告、点播和应用等多渠道盈利模式相比,互联网电视目前仍主要靠硬件销售盈利,虽然乐视电视开始试着实行硬件+服务年费的盈利模式,但当前行业整体现金的回流还是依赖于硬件,尚未建立起较为健康的盈利模式。第三,参与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目前互联网一体机和机顶盒的参与者众多,既包括了运营商、硬件制造商和互联网厂商,但整体看来,这些参与者各自为阵,市场非常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在新媒体运营的长远发展建立在用户规模效应的基础上,互联网电视更难找到健康和持续的盈利模式,形成自我造血功能。最后,技术标准尚未统一也不利于互联网电视行业整体技术的更新,有碍用户体验的增强,加之目前政策不允许互联网电视接入直播功能,也使得互联网用户体验大打折扣。截止到2023年5月,全国共有互联网电视5000万户。其中接入CNTV集成一体平台的互联网电视数量超过1200万台,百视通获得了335万个互联网电视一体机客户端编号以及200万个互联网电视机顶盒客户端编号其互联网电视接入数量累计达到1200万台。对接到华数传媒的互联网电视一体机数量达到了2023万台。但我们坚持认为,以上几点是限制互联网电视快速发展的缺陷,尤其是前三点更是当下致命缺陷。因此我们判断,当下互联网电视行业并未到达快速发展的阶段。但其开放的形态和海量的应用仍确立了其在未来视听新媒体领域的广阔空间所在。当下包括百视通、华数传媒在内的广电运营商和乐视网、小米等在内的互联网厂商对于互联网电视的大力投入只是战略布局阶段,未来互联网电视的形态、服务或盈利模式将于当下的互联网电视具有非常大的不同。4、数字电视:双向改造提速仍可保综合优势数字电视本来被广电总局作为模拟电视替代品进行推广的视听新媒体形式,然而在推广过程中市场份额逐渐被用户体验更好、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更加到位的IPTV和OTT所分流。到2023年年底,全国有线电视用户2.15亿户,数字电视用户1.57亿户,同比分别增长6.14%和25.26%,数字电视渗透率达到66.50%。其中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超过7000万户,开通双向业务用户超过2023万户。点播内容资源匮乏、双向用户体验差,缺乏应用等缺陷,直接导致了数字电视用户的增速远远不及IPTV和互联网电视。但是数字电视拥有收费低、播出信号稳定以及广电长期在大众心中建立起的信任地位(在三四线城市和乡村,这种现象尤为显著)。最重要的是,广电兼具了内容集成商和网络运营商的双重身份,避免了IPTV和互联网电视面临的播控集成平台与运营方的利益分成问题,从而有利于业务推进。我们坚持认为,电视是所有视听新媒体最有价值的一块屏幕,而对于电视来说,网络双向化是发展的基础,不仅是对IPTV还是OTT来说,双向化网络是参与新媒体竞争的基础——在网络视频行业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展开智能推荐、精准推送等用户精细化运营背景下,有线电视运营构建双向化网络是业务和经营模式转变、发展新业态的支撑,是挖掘“数据金矿”、从粗放经营转向精细化运营的基石。没有双向网络,就不懂用户,追不上大数据的新形势。因此,数字电视上述优势使得其在推广中依然具备了较大优势,可关注双向化进程良好、在大数据分析和云平台使用有效的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的投资机会。5、网络视频:版权为本,向各终端延伸除了电视屏,个人电脑和包括、平板电脑在内的移动终端上的视听新媒体亦保持了飞速的增长。2023年,互联网视频收入达到98.76亿元,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电视业务收入分别达到了17.4亿元和5亿元,CMMB(移动广播电视)用户也超过了4700万,付费用户达到了2300万人。然而互联网用户面临客户忠诚度不高、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电视和CMMB作为过渡性产品,最终会被视频客户端替代。因此长远来看,我们认为单纯的互联网视频运营商或者移动终端视听运营商最终会成为综合新媒体运营商的内容、应用提供方或者部分业务,但是一些优质的视频网站运营商或移动客户运营商仍然享受行业浪尖高速成长的红利,分析网络视频和移动视频运营商,对于研究从事新媒体运营的上市公司仍具备参考价值,且不排除其中会产生新的运营商。网络视频广告业务整体保持了102%的复合增速,远高于电视广告14%的增速。我们预计网络视频3年内仍可保持60%以上的高速成长。然后,个人电脑和移动终端面临用户忠诚度不高(目前仅有33.2%的用户使用固定的网站收看视频,有60%以上的用户使用3个以上网站收看视频)、盈利能力单一(目前视频网站大部分的收入的70%来源于广告,10%来自于版权分销)等致命问题,且2023年互联网视频用户渗透率已经超过了66%,且市场格局基本已经形成。互联网视频运营商需求寻找新的自身版权价值延伸、增加客户粘性,及提升ARPU值的渠道。电视屏幕在用户忠诚度、粘性和产业链建设都具备了其他终端难以比拟的优势所在,是将自身内容价值变现最为有效和长远成长的路径所在,例如腾讯与CNTV、爱奇艺与央广视讯合作进军互联网电视领域,均反映了这种战略考虑所在,而乐视网在盒子推出就已经转身为新媒体运营商。三、重点新媒体运营商简析从三种客厅新媒体的形式出发,我们对于分别代表IPTV、互联网电视和数字电视的百视通、乐视网和华数传媒进行分析,来发掘这三家公司的投资价值分析。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家新媒体运营商除了在客厅视听播放业务形态分别对应了IPTV、互联网电视和数字电视外,还分别与国际新媒体运营商Netflix、Hulu和BBC具有较大的可比性。1、百视通:三部曲打造全球新媒体运营商公司是全球最大的IPTV运营商,作为SMG旗下内容、品牌和价值的重要新媒体渠道,公司得到了来自集团的大力扶持;融合国企和国际工作经验的高管背景使公司可无缝的游走于市场、政府、央企的沟通协调中;公司在内容集成与监看、电子节目菜单、用户管理、计费系统、版权管理五大系统构建了全面地IPTV专网运营体系,超过800人的技术团队打造了新媒体运营的第一铁军;公司优质服务、内容保障、用户体验使公司IPTV、OTT产品拥有90%以上的续订。新媒体视听大发展大潮中,IPTV在节约传输成本、互动体验、营销推广及政策方面均胜数字电视一筹;IPTV在自我造血、“可监可控”等方面较OTT优势显著;利益绑定,地方广电和电信运营商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公司与CNTV合资公司落地意味着各方利益梳理已完成,用户将步入快速成长期。2023年IPTV整体用户规模有望超过1亿。公司志在成为全球性的新媒体技术运营和华语内容供应商:通过深厚技术储备、丰富运维经验和高品质版权,在行业快速成长中获取规模用户,是公司第一重野心。借助对高品质用户数据矿挖掘,以获取精致用户需求、建立差异化资源库、实现精准广告推送、提高自投内容成功率构建公司第二重野心。将在手技术、内容和服务输出,成为华语内容走出去的历史责任承载者是公司第三重野心所在。国际可比公司:Netflix2、乐视网:成功转型综合新媒体运营商乐视网以视频运营商起家,通过在网络版权价格较低的阶段积累的大量内容资源奠定了后续成长的第一道基础。公司早期的盈利模式主要来自于广告、版权分销及增值服务收入。我们认为,乐视网前期的成长壮大与公司先期注重版权投入,加之走在了网络视频用户快速增长和新媒体版权的规范双重美好时代的道路。虽然目前互联网广告的投入依然保持向上态势,但仍面临版权需要持续高投入、用户难以维系高粘性、市场渗透率难以持续提升和盈利模式较为单一的瓶颈。公司于2023年开始推出互联网机顶盒,该产品在长视频版权库、硬件配置和应用方面均让用户有不俗的体验,这标志着乐视网正式从单纯的网络视频提供商走向了新媒体运营商。2023年5月公司又联合富士康推出了乐视电视,该产品不仅在内容的丰富性和硬件配置上延续了乐视盒子的优势,在价格上更有所突破,39寸的电视售价为2023元,60寸的乐视X60售价为6999元(外加499元的服务年费),较传统卖场同样配置产品价格方面大约降低了20%。虽然乐视电视未来的推广要根据品牌的认知、营销推广、售后服务及配送物流等各方面综合观测,但将自身传统网络视频版权资源通过最具有用户价值的电视屏幕变现,无疑是走向真正的新媒体运营商坚实的一步。国际可比公司:Hulu3、华数传媒:三网融合中发挥广电综合优势公司2023年9月重组后,运营杭州市有线电视、宽带运营、互联网电视和电视等业务等。公司充分利用了广电有线运营商的综合优势(包括网络稳定性、价格以及用户对广电长期建立起的信任),同时吸取IPTV和互联网电视的优点,在浙江省有线电视用户渗透率已经超过80%,全国互联网电视用户已超过1000万户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快速向上的步。公司目前充分发挥在手的有线电视和宽带双网络资源,加上包括电视等在内的视听新媒体全牌照,将充分受益于三网融合。作为有线电视运营商,公司在以下几个方面稳步积累:首先,在浙江省加速推进有线高清互动电视跨代升级工程,该工程完善后,解决了数字电视互动问题。其次,云平台上汇聚大量的影视、综艺内容,并包装出大量行业、社区和家庭应用;第三,通过双向的互动数据传输,公司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云终端个性化服务。最后,公司自行建设云宽带平台能够进行高速接入,从而可保证应用、视频、游戏、下载等业务的高速体验。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宽带是具有广电特色的高速宽带,同时低成本,公司提出了看电视送宽带,把宽带成本控制在很低的状态下。目前公司在浙江省1500万有线电视网中有1300万宽带用户,包括电视网络传输和互联网传输会成为基本的功能,已形成了有线网相对全业务综合竞争实力。我们认为,华数传媒借助三网融合的东风,除了将广电综合优势充分发挥之外,还充分吸取IPTV的强业务推广能力及互联网电视的海量内容应用等强项,借助广电、宽带双网络以及电视、互联网电视全牌照,公司有望成为有线电视运营商中焕发新生的优质新媒体标的。

2023年环保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5月目录一、总体净利增速达30%,水处理板块表现最突出 PAGEREFToc356759998\h31、2022年总体净利润增长达30%,2023年一季度相对平稳 PAGEREFToc356759999\h32、水处理板块表现最突出,节能板块增长依然落后 PAGEREFToc356760000\h4二、水和固废龙头企业增势良好,大气治理等待政策推动 PAGEREFToc356760001\h101、水和固废龙头保持持续增长,一季度情况相对平稳 PAGEREFToc356760002\h102、水及固废处理企业业绩较好,大气和监测企业等待政策推动 PAGEREFToc356760003\h123、主要环保公司年报及一季报情况汇总 PAGEREFToc356760004\h15三、盈利能力变化情况 PAGEREFToc356760005\h191、2023年毛利率稳中略降,净利率各季度波动较大 PAGEREFToc356760006\h192、2023年费用控制较好,2023年一季度费用率提升较多 PAGEREFToc356760007\h203、碧水源资产收益率继续提升,期待后续资金使用带来效益 PAGEREFToc356760008\h22四、关注资产负债表中应收、预收、存货等各项变化 PAGEREFToc356760009\h23五、投资建议——关注政策及订单催化剂 PAGEREFToc356760010\h25一、总体净利增速达30%,水处理板块表现最突出1、2022年总体净利润增长达30%,2023年一季度相对平稳2022年,环保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26%,营业成本157亿元,同比增长27%;实现归属净利润合计30亿元,同比增长30%。2023年一季度单季,环保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同比下降0.54%,环比减少57%;主营业务成本25亿元,同比下降4.3%,环比减少59%;归属净利润合计4亿元,同比增长10%,环比减少71%。环保公司2023年总体净利润增长速度达到30%,总体增长情况好于其他行业,也符合市场预期。而2023年一季度,环保公司总体增速表现相对比较平稳,总营业收入和去年基本持平,成本和费用的下降促进了净利润的增长。从历史来看,一季度历来是环保工程公司收入确认的低点,因此,平稳的表现也属于预期之中。对于板块后续的增长,我们认为,2023年各项政策将逐步落实,治污力度加大,对与环保企业2023年的盈利增长仍是可以充满信心的。2、水处理板块表现最突出,节能板块增长依然落后根据各公司主营业务的类型,我们将目前主要的环保上市公司分为环境监测、节能、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及固废污染治理五大板块,对各个板块盈利增长情况进行。为了更好地说明各板块增长情况,我们在板块分析中对以下几处进行了调整:(1)由于九龙电力2023年电力资产仍在收入和利润统计中,因此大气污染治理板块中我们此次仍暂时将其剔除,2023年二季度开始将其并入分析;(2)盛运股份目前收购中科通用的重组进程尚在推进,目前盈利中并不是环保资产盈利状况的体现,因此等待重组完成后,我们再将其纳入固废板块中统一讨论。2023年,大气污染治理板块在所有环保公司中收入占比仍然最大,主要是由于目前上市公司中,大气污染治理的企业最多,其中还包括了成立时间较长、发展比较成熟的龙净环保。但从净利润占比来看,水污染治理、固废处理板块均开始超越大气治理板块,水和固废处理领域相关企业盈利能力还是较强的。而从2023年一季度各板块收入和利润的占比情况来看,水处理板块收入和利润的季节性波动相对明显,一季度是全年业绩低点。而固废、和大气治理板块的季节性波动相对较小。从收入和净利润增速来看,固废处理板块和水处理板块仍然是净利润增长相对最高的,而其中水处理板块表现尤为突出,2023年、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速都大幅领先于其他板块。水处理一直是环保行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2023年,经济形势相对低迷,但对以市政投入为主的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影响较小,水处理板块中的碧水源、津膜科技收入和利润增长形势都较好。而其中的工业水处理企业万邦达、中电环保等,由于之前基数较低,也在2023-2023年有了良好的业绩增速。在所有板块中,节能板块增长依然落后,受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较大。大气治理板块2023年、及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速依然偏慢,需要等待后续的政策落实推动业绩提升。而环境监测板块发展则逐步平稳。大气污染治理:2023年,板块实现营业收入71.3亿元,同比增长24%;营业成本53亿元,同比增长28%;归属净利润7.4亿元,同比增长12%。2023年一季度,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24%;营业成本8.9亿元,同比增长23%;归属净利润0.94亿元,同比增长5.5%。固废处理:2023年,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9.9亿元,同比增长18%;营业成本24.7亿元,同比增长15%;归属净利润7.6亿元,同比增长38%。2023年一季度,板块实现营业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9%;营业成本5.5亿元,同比增长16%;归属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3.5%。水污染治理:2023年,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64%;营业成本19亿元,同比增长75%;归属净利润7.8亿元,同比增长53%。2023年一季度,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40%;营业成本3.3亿元,同比增长54%;归属净利润0.46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工业水处理板块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60%;营业成本7亿元,同比增长70%;归属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28%。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65%;营业成本1.3亿元,同比增长67%;归属净利润0.24亿元,同比增长30%。节能:2023年,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36%;营业成本10.6亿元,同比增长45%;归属净利润2.4亿元,同比减少4.6%。2023年一季度,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同比下降3%;营业成本1.7亿元,同比下降2%;归属净利润0.39亿元,同比下降1.8%。环境监测:2023年,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15%;营业成本6.9亿元,同比增长18%;归属净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9%。2023年一季度,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7%;营业成本1.2亿元,同比增长21%;归属净利润0.24亿元,同比增长10%。二、水和固废龙头企业增势良好,大气治理等待政策推动1、水和固废龙头保持持续增长,一季度情况相对平稳从各家环保公司2023年度业绩情况来看,水、固废领域的两家龙头公司桑德环境、碧水源增长势头依然良好。在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阶段,龙头公司具备品牌、规模优势,发展思路清晰、市场拓展顺畅,经营状况也相对稳定,可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此外,天壕节能、永清环保2023年业绩增速也较为亮眼。而从2023年一季报情况来看,环保公司利润增速大多不高,一季度历来是工程公司收入和业绩确认的低点,其中桑德环境业绩季节性波动相对较小,凯美特气和国电清新则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2023年一季度利润增速达到较高水平。此外,目前收入增速高于成本增速的公司仍然较少,大部分公司由于新业务拓展、异地扩张、或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影响,都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从长期趋势来看,各环保公司还将抓住产业发展的机会大力拓展新市场,而且随着环保市场参与主体的增加、竞争加剧,毛利率还存在下降的可能性。2023年收入增速高于成本增速的公司:雪迪龙、桑德环境、九龙电力、东江环保。2023年一季度收入增速高于成本增速的公司:九龙电力、龙源技术、国电清新。2023年及2023年一季度收入增速均显著低于成本增速的公司:先河环保、凯美特气、燃控科技。2023年收入和净利增速均较高的公司:天壕节能、永清环保、桑德环境、碧水源。2023年收入和净利增速较低的公司:易世达、三维丝。2023年一季度收入和净利增速均较高的公司:桑德环境、凯美特气、国电清新。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速较低的公司:先河环保、易世达、永清环保、三维丝。2、水及固废处理企业业绩较好,大气和监测企业等待政策推动从2023年年报情况来看,水处理、固废处理企业业绩基本都符合或略超预期。监测、节能、大气治理板块企业业绩大多低于预期。我们认为,2023年,整体宏观经济环境较为低迷,与工业企业相关的投入、污染治理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而水处理、固废处理作为环保板块中占比最大的两个细分领域,多以市政投入为主,污染治理监管也相对更加到位,因此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波动小。相比之下,节能板块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最大。而大气治理和监测企业则受政府换届、治污政策推动的影响较大。2023年,随着政策的落实和推动,大气治理和监测企业的业绩应有望得到改善。从2023年一季报的情况来看,一季度历来是环保工程类公司收入确认低点,因此对其业绩预期普遍也较低,2023年一季度的收入结算也没有太多亮点。部分企业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2023年增速表现相对较好。部分企业的利润增长来自于募集资金带来财务费用的减少、或管理销售费用的控制。还有部分企业去年留下的在手订单结算保障了一季度的增长。环保公司全年业绩的兑现情况还需等待后面的季度表现再判断。2023年年报业绩略超预期的公司:桑德环境(固废业务进展良好,配股顺利完成)、天壕节能(2023年新投产项目多,2023年贡献全年收益,还有资产处置收益)。2023年年报业绩符合预期的公司:碧水源(北京地区项目结算多,各地小碧水源持续拓展)、九龙电力(煤价下跌、脱硫脱硝等环保业务发展快)、中电环保(延期的核电、火电项目恢复建设)、雪迪龙(脱硝烟分监测系统增长)、津膜科技(水处理市场环境相对较好)、万邦达(神华宁煤烯烃二期、及中煤榆林两大项目结算)、维尔利(2023年新签订单较多,主要在2023年结算)、东江环保(资源化产品收入受经济周期影响下跌较多,但环境工程增加,费用控制)。2023年年报业绩低于预期的公司:国电清新(大唐资产注入滞后、托克托运营电量减少)、龙源技术(低氮燃烧结算进度慢、余热项目少)、龙净环保(增速较以前快,但低于业绩快报发布后的市场预期)、聚光科技(环境监测市场需求滞后)、凯美特气(项目延期、工程机械制造业开工率不足)、天立环保(毛利率大幅下滑)、易世达(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拓展慢)、三维丝(收入下滑、费用大幅增加)、永清环保(重金属治理项目增加带动利润增长,但低于年初100%增长的预期)、先河环保(利润率下滑较大)。2023年一季报业绩符合预期的公司:碧水源(一季度平稳)、桑德环境(固废业务进展良好、财务和管理费用下降)、国电清新(大唐部分脱硫特许经营资产并入)、聚光科技(费用控制加强)、雪迪龙(2023年留下在手订单增多,财务费用下降)、天壕节能(电量稳定、财务费用下降)、九龙电力(电力资产剥离、环保业务增长)、万邦达(烯烃二期及中煤榆林两大项目继续结算)、中电环保(规模扩大、但费用上升也较快)、凯美特气(2023年基数低)、津膜科技(一季度平稳)。2023年一季报业绩低于预期的公司:龙源技术(一季度是结算低点)、龙净环保(一季度是工程结算低点,但订单增速良好)、东江环保(资源化产品收入受经济周期影响下跌较多)、永清环保(重金属业务同比去年减少)、天立环保(一季度新疆等地工程无法施工,利润率下滑也较大)、维尔利(2023年受政府换届影响,新签订单少,影响2023年结算)、先河环保(竞争加剧,利润率下滑)、易世达(受上游水泥行业景气下滑影响大,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拓展慢)。3、主要环保公司年报及一季报情况汇总三、盈利能力变化情况1、2023年毛利率稳中略降,净利率各季度波动较大2023年及2023年一季度,从环保公司总体来看,毛利率基本稳定,2023年全年略有下降,而2023年一季度提升较多,我们分析主要是由于一季度九龙电力和国电清新两家公司的业务结构变化促进了整体的毛利率上升,其他公司毛利率基本是稳定的、或略有下降。而净利率在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