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技术导则(试行)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技术导则(试行)目录目录第一章总则1.3本导则参考的主要规范有:规划类:《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城乡用地评定标准》(CJJ132-2009)住宅设计类:《城镇住宅设计标准》(DB51/5018-2000)《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50437-200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山东省新型农居设计图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基础设施配套类:《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3-2008)《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4-2008)《青岛市城市道路技术导则》《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2768-2009)《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89]环管字第201号)《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版)《沼气工程技术规范》(NY/T1220-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534-2010)《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城镇环境卫生设施标准》(CJJ27-200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1)公共服务设施类:《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山东省农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绿化组织类:《城镇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规范》(DB13T1347-2010)《村庄绿化技术规程》(DB33T842-2011)《青岛市城市园林绿化技术导则》1.4本条对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共性要求进行了规定,强调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第三章基本规定3.2总体要求3.2.2根据国家规范《严寒和寒冷地区农村住房节能技术导则》试行、《建筑节能规范》(GB50411-2007)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地方规定《青岛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试行)》和《青岛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补充规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认为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3.2.3根据国家规范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住宅结构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丙类。住宅结构应能承受在正常建造和正常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作用和环境影响。在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住宅结构和结构构件必须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要求。3.2.4青岛市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青岛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条例》,《条例》规定: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政策、宣传推广,鼓励使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提高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使用比例。以建筑废弃物为原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可以进行二次利用,节约新型农村建设成本。3.2.5张新起市长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表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基础配套设施要宜居适度。新建社区都要配套完善水、电、路、气、暖、通讯、排污、绿化、垃圾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让群众住得舒适满意。同时,按照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的要求,既不搞“穷过渡”,也不能脱离实际、贪大求洋。3.2.7根据青厅字[2012]46号文件要求: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既可以新建,也可以改(扩)建或租赁,在搞好规划的前提下,建设可以分步实施,逐步达到“八有”标准。农村要实现配套完善的城市化生产方式转变和农村老百姓宜居的城市化转变,而不只是村庄规模大小的改变。《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技术导则》对公共服务设施的要求为:原则上按规划的要求配套建设,应达到“规模适度、相对集中、道路硬化、人畜分离、商住分设、饮水卫生、服务配套、村容整洁、风貌鲜明”的基本要求。服务设施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八类设施。3.3类型划分3.3.2参照山东省和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技术导则中社区规模划分,结合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对规划社区规模统计,大于10000人的社区占总量的5%左右,5000-10000人的社区占34%,3000-5000人的社区占41%,少于3000人的社区占20%。3.3.4建筑户型面积的初步确定,本导则主要采用依据为《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3.3.6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将现有的5983个行政村第四章建筑设计与建设4.3住宅建筑空间4.3.3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相关指标,在其基础上,结合现状已建成社区的调研意见,确定提高日照标准为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二个居室空间满足日照。4.4住宅建筑风格与色彩“碧海、蓝天、绿树、红瓦、黄墙”这是青岛这座城市独特具有的五种色彩,在其基础上,结合现状已建成社区的调研意见达到近80%确定,倡导采用“红瓦坡顶”。4.6住宅结构4.6.12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GB50378-2006)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一般项规定,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4.7住宅节能技术设计4.7根据《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的气候分区,青岛属于寒冷A区。结合《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规范(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的规定,将采暖居住建筑的节能目标提高到65%左右。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GB50378-2006)节能与能源利用一般项规定,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第五章基础设施配套5.1道路工程5.1.6本条内容主要采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中相关规定数据,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主要不同在于最小坡度取值(≥0.2),主要考虑因素为便于道路排水。5.1.14太阳能和LED路灯是应用比较广泛的节能灯具,通过对已建设或规划的社区进行调研,55%的社区采用LED路灯或节能灯具进行道路照明,推荐采用太阳能或LED路灯。5.2给水工程5.2.1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分布散落,地区差异较大,给水工程设计应从新型农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的经济水平、管理水平,选择适宜技术,力求简单可靠、经济合理、操作维修简便。新型农村社区给水工程设计标准采用城市小区给水工程设计标准,但由于我市不同地区新型农村社区条件不一、经济生活水平、工农业发展差异较大,除供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外,近期不具备条件的新型农村社区可以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给水工程设计建设标准。5.2.2本条规定供水原则。生活供水是农村社区生产建设和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社区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为了保证供水安全,新型农村社区采用集中供水。集中供水的方式有三种:连接城镇供水管网供水、联村联片集中供水、社区内独立集中供水。考虑到新型农村社区分布散落,靠近城市及镇(乡)驻地的新型农村社区连接城镇供水管网供水到户,实行集中供水。远离城市及镇(乡)驻地的新型农村社区采用相邻多个社区区域管网联村联片集中供水;个别社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独立集中供水。5.2.3给水工程建设与新型农村社区总体规划密切相关,给水系统规划必须符合规划发展和满足生活水平发展需求,统筹兼顾工业与农业用水,对水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开发。采用先进供水技术时,应有利于提高给水工程的工艺技术水准,提高供水质量和安全可靠性。5.2.4水源是给水建设的基础,必须对其水质、水量有充分的论证并有环境影响评价,保证供水水源的水量、水质以及开发利用后的环境条件。为防止水源受到污染,井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不得施用持久性或剧毒性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堆放废渣或铺设污水管道,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壤的活动。在水源选择前,应进行水资源的勘察,并做出评价。原水水质不得低于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关于III类水域水质的规定或《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的要求。选择地下水为水源时,其取水量应低于允许开采量。选择地表水为水源时,其枯水期的保证率不得低于90%。水源地周围应设立保护范围,并做好水源地卫生防护、供水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卫生防护应符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89]环管字第201号)的规定。取水构筑物的卫生防护范围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取水构筑物的形式和附近地区的卫生状况确定。在防护地带及水厂生产区应设置固定的标志,在水厂生产区外围10m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禽畜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管道,并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水源周围含水层的防护:在井的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持久性或剧毒性的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堆放废渣或铺设污水管道,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壤的活动。粉砂含水层井的周围25~30m,砾砂含水层井的周围400~500m为防护区。分布式供水的水源井周围20~30m范围内,不得设置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堆和废渣堆等污染源,并建立卫生检查制度。5.2.5供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有关规定。净水工艺的选择应参照国内外成熟的先进经验,根据原水水质合理选用,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新型农村社区自建集中供水工程应根据采用的水源水质,采用相应的农村给水工艺流程系统,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埋地式生活饮用水贮水池周围10m以内,不得有化粪池、污水处理构筑物、渗水井、垃圾堆放点等污染源;周围2m以内不得有污水管和污染物。当达不到此要求时,应采取防污染的措施。5.2.6本条规定了新型农村社区给水用水量指标,应以批准的城镇总体规划和给水专业规划及现行国家标准为主要依据。给水用水量指标依据《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和《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3-2008),结合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技术导则调研资料综合确定。农村社区人均生活用水量指标为:居民生活用水量定额80~150L/人•公共建筑的生活用水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的有关规定,也可按居住建筑生活用水量的8%~25%进行估算。浇洒道路广场及绿地的用水量可根据当地条件确定。消防用水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有关规定。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25%计算。5.2.7社区的室外给水系统应结合新型农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尽量利用供水管网水压直接供水。给水干管最不利点的最小服务水头,单层建筑物可按12m计算,建筑物每增加一层应增压4m。当该给水管网的水压、水量不足时,应设置贮水调节和加压装置。贮水调节和加压装置的设计应符合《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的相关规定。5.2.8为保证给水管网安全,严禁自备水源的供水管网、中水、回用雨水等非生活饮用水管网与生活饮用水管网连接。5.2.9消火栓的布置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相关规定。5.2.10室外埋地给水管道管材的选用应结合社区实际需求并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要求。5.2.11无。5.3排水工程5.3.1本条规定排水原则。排水体制的选择应根据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地形特点、水文条件、水体状况、气候特征、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程度和处理后出水利用等综合考虑后确定。新型农村社区的排水系统应采用“雨污分流”制。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应按照规划要求,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暂时不具备改造条件的新型农村社区,应采取截流、调蓄和处理相结合的措施,避免污水直接排放污染环境。5.3.2本条规定排水定额的确定原则,建筑内部给排水设施水平较高的新型农村社区,可按用水定额的90%计,一般水平的新型农村社区可按照用水定额的85%确定,其余新型农村社区可按照用水定额的75%确定。5.3.3污水管径的确定应根据流量进行计算,选择合理管径,排水管渠和附属构筑物应符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相关规定。根据新型农村社区的特点,推荐选用聚乙烯、硬聚氯乙烯等塑料排水管材。5.3.4为了节约成本、节省投资、方便管理,靠近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管网或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的新型农村社区应将生活污水接管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或工业污水处理设施进行集中处理;无法纳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管网或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的新型农村社区应设置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应采用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处理效果稳定、方便运行管理的污水处理技术。5.3.5青岛市的污水处理工艺均采用了比较先进的工艺。目前,青岛市各污水厂采用的工艺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可靠,基本达到一级A出水标准。依据《山东省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67-2007),排向《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标准的A标准;排向《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Ⅴ类水域、山东省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中排污控制区及《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二、三、四类海域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标准。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规定当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引入稀释能力较小的河湖作为城镇景观用水和一般回用水等用途时,执行2002标准中一级排放标准的A标准。污水再生利用分为农林牧渔业用水、杂用水、工业用水、环境用水、补充水源水等。青岛市为缺水型城市,有条件进行污水再生利用的新型农村社区应积极推广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再生水水质根据不同用途应符合国家相关现行标准。5.3.6污水处理工艺选取时应结合新型农村社区的特点,选择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处理效果稳定、有工程实例或成熟经验的污水处理工艺。具体工艺流程的选取应根据农村社区的特征、经济条件、污水水量及水质等条件确定,设计时要考虑农村社区特点,不能简单套搬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现有污水处理工艺多种多样,根据对青岛市建设委员会《青岛市农村污水处理试点技术工艺方案图集》中试点技术工艺方案总结,适合青岛市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但不限于多孔微生物载体曝气工艺、土地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法、A/O工艺、毛细管润湿式处理系统、流化床、A2O工艺等。5.3.7污水处理站的方位,应选在对周围居民点的环境质量影响最小的方位,一般位于新型农村社区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并且要适度考虑方便再生水回用。5.3.8传统的集中式供排水模式属于“污染物末端处理”结构,无法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和污染物资源化。区域性分质供排水和废物资源化系统,是指在城市的一定区域或居住区(小区群)建立水的循环利用和废物综合处理系统,实现水的分质供给与排放、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废物资源化及能源化等目的。也就是说,在一定区域内实现“能源消耗最低、污染排放最少、废物综合利用”的最优化。区域性分质供排水和废物资源化系统理念体现了“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原则,与我国当前建设“低碳社会”和“绿色住宅区”的小康社会目标吻合。生活污水被分为洗涤和厨房污水(简称灰水)和大小便及冲洗水(简称黑水),分别收集、分质处理和资源化。由于灰水的污染物浓度低,不与大小便混合,无致病微生物,容易快速净化,且费用低,因此可建立灰水处理和再生单元,将污染物去除和再生利用融合于一体,这部分水净化后,无色无味、水质清澈,通过再生水管网输送到居民家庭、公共建筑物等用水点,可用于大小便冲洗、绿化、补充景观水体和洗车等用途。大小便和冲洗水通过污水收集管道进入黑水处理单元后,可以通过简单高效的净化技术将其中的氮磷或悬浮状含碳有机物回收,然后将其处理后达标排放或者深度处理后循环利用。将黑水处理的污泥与厨余垃圾等联合用于厌氧发酵制备生物质能源,厌氧发酵后的残余物不含任何重金属,可生产有机肥或绿肥,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5.3.9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当地气候状况、地形条件、重要程度和排水设施各异,同时为防止或减少积水现象,保证社区的安全运行,应合理选择设计暴雨重现期。经济条件较好或有特殊要求的社区宜采用规定的上限。社区的高强度开发应在社区内进行源头削减,地面综合径流系数的取值应严格按照现行国家规范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版)的相关规定执行。5.3.10雨水明沟、管道或暗渠的选择应结合地形及社区景观环境确定,在满足排放需求的基础上,宜选择一次性投资低、日常维护方便简单的方式。雨水排放应就近分散排放,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推广雨水储存利用。雨水管渠断面尺寸的确定应根据计算结果合理选取。5.3.11截洪沟的设置应结合社区总体规划,满足防洪要求。5.3.122010年进入汛期以来,我国许多地区发生严重内涝,给人民生活和生产造成了极不利影响。为防止或减少类似事件,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时有必要采用低影响开发进行雨水综合管理,通过源头削减、程控、末端处理的方法,控制面源污染、防治内涝灾害、提高雨水利用程度。具体措施包括屋顶绿化、雨水蓄渗、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等。5.3.13青岛是缺水型城市,社区杂用水、消防水源等低质用水宜利用净化后的雨水作为补充水源。5.3.14无5.4燃气工程5.4.1新型农村社区应同步实施燃气管网。宜选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等矿物质气作为气源。暂时无法实施燃气管网的,应按规划预留管网位置。5.4.2远离城镇燃气管网及输气管沿线的社区可根据实际条件建设集中型燃气供应场站,敷设供气管网,实现社区的集中供气。燃气供应场站、管网的设计、施工、验收等应符合《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及其它现行国家相关标准、规范。5.4.3远离城镇燃气管网及输气管沿线的社区宜选用沼气、农作物秸秆制气等生物质气。靠近畜禽养殖区的新型农村社区宜结合畜禽养殖区建设集中式沼气池。小型社区可设置小型沼气池。5.4.4秸秆资源充沛的地区应积极推广大型秸秆气化工程,以农作物秸秆制气作为气源,敷设供气管网,实现社区的集中供气。秸秆气化站的方位,应选在对周围居民点的安全及环境质量影响最小的方位,应布置在距离社区50m外的下风侧。5.4.5燃气负荷分类、预测指标等应符合《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及其它现行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居民生活人均耗气量指标应符合社区总体规划及燃气规划。5.4.6燃气调压箱的设置应按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执行。5.4.7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设置应按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的相关规定执行。5.5供暖工程5.5.1本条规定了供暖方式。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新型农村社区应采用集中供暖方式解决居民采暖需求。5.5.2本条规定了热源选择原则。新型农村社区的采暖系统设计应符合总体规划和供热规划。供热介质的选择、供热参数的选取、管网布置与敷设应参照《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执行。结合新型农村社区的实际情况,采暖供热热源选择应以热电厂、区域锅炉房、工业余热和废热为主要热源。在可以选择热电厂、区域锅炉房、工业余热和废热为热源的地区不应新建集中锅炉房为热源供热,严禁新建燃煤锅炉房作为集中供热的热源。..6严禁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采暖技术作为新型农村社区的供暖技术。5.5.7日照充足的地区,应结合总体规划和供热规划,选择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作为分布式供暖的供暖方式。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50495-2009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应设置其他能源辅助加热/换热设备,做到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建筑物上安装太阳能集热系统,严禁降低相邻建筑的日照标准。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应根据不同地区和使用条件采取防冻、防结露、防过热、防雷、防雹、抗风、抗震和保证电气安全等技术措施。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应做到全年综合利用,在采暖期为建筑物提供供热采暖,在非采暖期为建筑物提供生活热水或其他用热。.9靠近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的社区,宜采用污水源热泵作为采暖方式。5.5.10由于青岛地区各新型农村社区分布零散,各社区存在一定的气候差异,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可作为其它采暖方式的补充。在空气源热泵机组冬季制热运行性能系数低于1.8时,空气源热泵启动困难,热交换能力明显下降。因此,在空气源热泵机组冬季制热运行性能系数低于15.5.12无。5.5.13热负荷分类及预测指标应结合总体规划和供热规划、参照《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5.5.14换热站设计参数等技术指标应结合总体规划和供热规划、参照《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5.6供电工程5.6.1新型农村社区供电电源应满足社区生产生活需求。供电电源的选择应符合总体规划及供电规划的要求,保证社区的供电安全。5.6.2本条规定了供电指标。用电负荷分类、用电负荷预测、用电指标等应结合总体规划和供电规划、符合《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的相关规定。居住用电指标根据《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和《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结合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技术导则调研资料确定。公建综合用电指标根据《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和《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确定。5.6.3本条规定了电网及供电设施布置原则。电网及供电设施布置应结合总体规划和供电规划,参照《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及其它相关标准、规范执行。5.6.4本条规定了供电设施。供电设施布置及建设应结合总体规划和供电规划,参照《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及其它相关标准、规范执行。5.6.5居民生活用电应采用“一户一表”,分户计量。供电线路应在保证现有生活生产需求的基础上适当留有余地,保证供电安全。5.6.6备用电源的设置应结合总体规划和供电规划,参照《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8为保证供电线路安全,满足新型农村社区景观需求,有条件的新型农村社区内供电线路应采用穿管埋地敷设。供电线路的管材、管径及管孔数参照《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通信工程5.7.1为了适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信息网络发展,促进新型农村社区中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综合业务通信网路建设,满足居民对通信业务的需求,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通信工程建设应在通信工程规划基础上,满足居民需求。5.7.2本条规定了邮政局(所)及电信局(所)设置选址原则。邮政局(所)及电信局(所)的设置要便于群众使用。邮政局(所)及电信局(所)的数量及选址原则参照《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的相关规定执行。5.7.3电话包括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青岛地区电话普及率应达到100%(以户计)。5.7.4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光缆接入模块点位置及交换设备容量。有条件的新型农村社区宜同步实施光纤入户。5.7.5移动通信基站的设置要在满足现状需求的同时适当留有余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时要预留移动通信基站的位置。5.7.6为方便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通信设施宜集中建设。5.7.7为保证通信线路的安全,宜沿通向社区的道路采用穿管埋地敷设社区外主干通信线路。暂不具备入地条件的,应预留通信管位,近期采用架空杆线过渡。5.7.8为保证通信线路安全,满足社区景观需求,有条件的新型农村社区,内通信线路应采用穿管埋地敷设。通信线路的管材、管径及管孔数参照《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T50605-2010)及其它国家现行标准、规范执行。5.7.9本条规定了广电工程设计原则。有线电视、广播电视应全面覆盖,实现村村通、户户通。为减少地下管线施工对社区道路及居民生活的影响,有线电视管线、广播管线、宽带网络管线、电话管线应同路由敷设。为保证线路安全,满足社区景观需求,有线电视管线、广播管线、宽带网络管线、电话管线应采用穿管埋地敷设。5.8垃圾处理5.8.1本条规定了垃圾分类收集原则。以居民为责任主体,按照垃圾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对易降解的有机垃圾,村庄可建沤肥池或进沼气池处理后返田;有价值的回收物由社区物业公司进行有偿回收;建筑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其它垃圾进入垃圾处理系统,由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应参照《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CJJ/T102-2004)的相关规定执行。5.8.2本条规定了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原则。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执行《城镇环境卫生设施标准》(CJJ27-2005)的相关规定。5.8.3本条规定了垃圾容器容量及数量设置原则。垃圾容器容量及数量设置执行《城镇环境卫生设施标准》(CJJ27-2005)的相关规定。5.8.4本条规定了生活垃圾收集点、垃圾转运站设置原则。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执行《城镇环境卫生设施标准》(CJJ27-2005)的相关规定。垃圾转运站设置执行《城镇环境卫生设施标准》(CJJ27-2005)、《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的相关规定。5.8.5本条规定了危险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理原则。危险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处理执行《城镇环境卫生设施标准》(CJJ27-2005)的相关规定。5.8.6本条规定了垃圾运输车辆配置原则。压缩式运输车配置数量按使用人口、各类垃圾日排出量、垃圾种类和收集频率计算确定,推荐2~3个社区配置一台压缩式运输车。压缩式垃圾车技术要求应符合《压缩式垃圾车》(CJ/T127-2000)的相关规定。5.8.7本条规定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置原则。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置执行《城镇环境卫生设施标准》(CJJ27-2005)的相关规定。5.8.8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环保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型农村社区的环境状况,对农村社区居民环保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社区宣传、成立社区环保组织等方式进行。第六章公共服务设施6.1总体要求参照《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鲁发〔2009〕24号)、《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青厅字〔2012〕46号)等文件精神,对青岛市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提出了总体要求,同时参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智慧山东”试点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13〕3号)特别提出“智慧社区”建设总体要求。6.2职能要求参照《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鲁发〔2009〕24号)、《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青厅字〔2012〕46号)等文件精神,对青岛市公共服务设施职能要求进行了明确,同时参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智慧山东”试点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13〕3号)及咨询相关科技部门意见,对“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礼仪课件教学课件
- 开学课件模板教学课件
- 灌肠护理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农用搬运机械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精神病医院药剂科相关
- 3.2.3酸碱中和滴定 课件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DB1304T 480-2024商品煤采样技术规范
- 社团的活动部部门介绍
- 静脉输液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
- 白血病饮食宣教
- 国家安全教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临沂职业学院
- 检验科生化项目临床意义ppt课件-生化室项目临床意义ppt
- 2023深圳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解析
- 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人护理
- 新东方英语背诵美文30篇
-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
- 自学考试-计算机系统结构(全国)
- 极地特快中英文台词打印版
- GB/T 3620.1-2016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 GB/T 307.3-2017滚动轴承通用技术规则
- GB/T 20416-2006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