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汉时期青海东部的羌人
汉代,青海主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羌人的早期历史,可惜他们自己既无记载,内地的史书里也没有保存一些史实。现在能得到的一点材料,还是在《后汉书·西羌传》里。据《后汉书·西羌传》载,西羌的祖先三苗,原来居住在今湖南衡山附近。舜将三苗迁移到三危河关西南地区。他们在黄河、赐支河、湟水附近居留下来,其活动范围东起陇西,西迄黄河源,南至青藏高原,西北达新疆中部。与羌人同居在青海的还有小月氏,据史载,在秦汉之时,匈奴冒顿单于控制了甘肃的河西地区。受到匈奴打击的月氏人西迁到大夏,其一部分留在张掖、酒泉地方的,进入南山地区后依了羌人共为婚姻。霍去病破匈奴,取河西地,他们来降,和汉人杂居,号为“义从胡”。月氏原住的地方极近羌人,后来小月氏更于羌人无别,与羌人杂处共婚,其语言、饮食、服饰都略于羌同。这部分人汉人称之为“月氏胡”或“芦水胡”。汉武帝时,汉的武力冲进湟中,在今永登县西、大通河左岸筑了令居塞,又开辟了河西四郡,隔断了匈奴和羌的通道,建置了数千里的障塞亭燧。武帝元鼎五年(前一一二),西羌数十万人反。翌年,武帝命将军李息讨羌,把羌人赶到青海和盐池附近,汉朝就在湟水流域设立了许多县,隶属于陇西郡;又置护羌校尉,驻临羌县,统领羌中事务。到昭帝始元六年(前八一),又从陇西郡中分出金城郡。依今日的区域来说,这一个新立的金城郡的疆域应当东至榆中,西至湟源,南至夏河,北抵永登。到宣帝时,赵充国攻打羌人到达这里,在河源之间,设有屯田,在西宁一带设立西平亭,并设金城属国管理诸羌。后来还在乐都设破羌县,在湟源设临羌县,在贵德设榆中县等。王莽时在青海湖以东的三角城设立西海郡,后复废,东汉永元年间复置。总之,从西汉宣帝以后,青海东部是羌人、小月氏和汉人的杂居区。自那时起,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和历代中央政府,对这个地区的开发和经营,都尽过最大的努力和辛勤的擘画。他们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通过考古发掘,把埋藏在地下的古代文物揭示出来,使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量,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建国以来,省文物考古队对两汉时期的墓葬,进行了多次的调查和发掘,使我们对于汉代遗址和墓葬的分布及其文化内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两汉时期的墓葬在青海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西宁、乐都、大通、湟中、互助、民和、海晏等县,海南藏族自治州也有发现,而以青海东部地区较为集中(《青海省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第165页)。正式的田野发掘工作从1973年开始,发掘的主要地点有:大通上孙家寨汉墓群,到目前止,共发掘二百数十座;互助县汪家庄,发掘墓葬十座;互助县总寨,发掘墓葬二十座;此外,在民和县中川、下川口,西宁市南滩、刘家寨、小桥等地发掘数十座,出土了一大批丰富多采的历史文物,这些都为研究青海地区汉代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本文将青海汉代墓葬中所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和重大发现,作一简要的介绍,以供学术界参考。一、木棺墓形制区别东汉的墓葬,与汉文化的关系更加强固,大部分采用多室的砖室墓,包括券顶和穹窿顶两种,土洞墓和单室小砖券墓也有一定数量,木椁墓较为少见。这完全同中原地区一样,随着大土地所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在墓葬中也表现为从简单的长方形木椁墓向象征地面宅院建筑的洞室砖室墓发展的趋势。这是我省汉代墓葬形制发展变化的一条轨道,也是区别西汉、东汉墓葬的主要特点。同汉代的中原地区一样,这种条砖所砌的双室和多室墓,肯定是当地有权势的豪酋之墓,这种墓的时代,主要流行在东汉的中期以后,晚的可以到三国前后。二、全墓葬式石发展的新特征在青海汉代墓葬中死者的葬式是异常复杂的,大通上孙家寨、互助总寨、互助汪家的墓葬都反映了这种复杂性。其葬式主要表现为多人合葬、夫妻合葬、单人葬、二次葬或二次扰乱葬、火葬等。互助汪家第10号墓为双穹窿顶墓,时代为东汉,该墓墓室共葬有人骨架9具。其中前室6具,后室3具,方向均为头南足北,面向无规律,其中3具为仰身直肢葬,一具为侧身屈肢葬,一具骨架零乱不全,除3具为成年男性外,其余6具均为成年女性。大通上孙家寨部分汉墓中也发现有人骨架多达七、八具及至十余具的情况,这种情况在中原地区是比较常见的,是连续数代合葬的家族葬制的反映。但我省汉墓的情况也不一定是这样,因为羌、胡贵族中是存在着多妻制的,要准确判断骨架之间的相互关系,还需要作骨架鉴定工作,判断他们是否属于同一人种,如果有多种人种,那就要考虑,除了妻妾之外,是否可能有奴隶殉葬。当然,也不能排除受汉族家族葬制影响的可能性。两汉时期墓葬中,夫妻合葬占有相当数量,在互助汪家庄发掘的十座墓中,就有五座是采用夫妻合葬。但男性一般仰身直肢,女性骨架较零乱。这种情况,一般认为是意味着个体家庭关系又有新的强化。夫妻同穴合葬已逐步代替并穴合葬之风。近代以前长达二千年之久的夫妇同穴合葬之风俗,为什么到这时期才开始呢?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当原始公社解体后,随着个体家庭的普遍出现,在家长制公社存在之时,夫妻并穴合葬制就已发生,随着氏族宗法制的破坏,新的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封建宗法关系,又进一步松弛了同宗之间的血亲关系而强化了个体家庭关系,由于这种强化要经历很长的逐步发展过程,还由于人们保留旧葬俗的顽固性,个体家庭关系的这种新强化,才终于在葬俗中顽强地表现出来。正是由于这种需要,多室墓代替了单室墓。当然,青海地区汉墓中葬式又表现了自身的特点,女性骨架一般较零乱,身首异处的葬式较为普遍,可能反映了女性地位的低下。值得注意的是有一批西汉末到东汉初的平民墓葬,是带斜坡墓道的土洞墓,其葬式很奇特,有的是二次葬,骨架零乱,有的是四肢整齐,而胸部肋骨已扰乱,显然是一种二次扰乱葬,也有一部分砍头葬。这种现象在其它地点的汉墓中从未见过,而在青海汉墓中较为普遍。这显然是一种羌人的葬俗,因为这种葬俗在我省齐家、卡约、辛店文化中可以找到渊源。也很可能有一部分是汉化程度很深而风俗习惯略于羌同的诸胡的墓葬,当然也可能根本就是羌人的墓,即与月氏诸胡杂居的羌人之墓。大通上孙家寨甲区第20号墓,是座子母砖砌的单室券顶墓,墓室内有两层木棺,下层二棺,上层亦有二棺,其一为小孩,这可能是墓主家庭的死者,但在下层二棺的脚下,还有五个头骨,一为小孩,均不见身驱,这显然是被杀殉的奴隶。此外,在互助总寨一座单穹窿顶墓的前室中竟殉有十二个人头骨,除了杀殉以外,不可能有别的解释了。总之,当时青海地区的羌胡等少数民族使用奴隶殉葬制度是可以肯定的。1980年在民和县中川发掘的一座汉代木椁墓,全墓被火烧成炭,并完整地表现出木椁的原貌,是青海地区汉代的少数民族在部分地区继续实行火葬的重要发现。火葬制在汉墓中出现,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在汉代以前的墓葬中,我们曾在寺洼、卡约文化中发现过火葬。我国在佛教未输入以前,汉族是视尸体被焚为一大不幸的事,这显然不是汉族的习惯。不过,居住在汉族西边的羌戎,有些却是实行火葬制的。《墨子·节葬下》说:“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烟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列子·汤问》所说也大略相同。《后汉书·西羌传》将义渠归入西羌种属。《荀子·大略篇》说:“氐羌之虏也,不忧其系累也而忧其不焚也”。这葬俗到唐代还被党项羌所保持着。《旧唐书·党项羌传》说:“死则焚尸,名曰火葬”。至于当时这种火葬制是通行于全体的氐羌呢?还是仅限于少数部落?我们还未能确知,但是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这座火葬制墓葬的发现,增强了人们对青海部分汉墓和氐羌关系的认识。三、关于汉代的、量证和文化青海汉墓里的随葬品是丰富多彩的。反映中原关中地区和河西地区对青海地区的影响,以陶器最为明显。墓葬中主要陶器组合和种类有壶、罐、瓮、仓、灶、井、三足盒及鸡、狗、猪等动物模型明器。其主要形态与汉人之物,特别是与河西地区东汉墓葬相同,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如中原地区西汉前期的随葬品陶器以鼎、盒、壶、纺等传统礼器为主;西汉后期在随葬品方向则种类和数量大增,传统礼器变为一至数件的初奠用物,而仓、灶、井等模型明器及仿漆器的耳杯、盘、樽、、奁等陶明器逐渐普遍出现。青海地区汉墓中陶器也存在着这一变化,只不过中原地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西汉前期,而在青海,则主要发生在东汉以后。《汉书·礼乐志》记载西汉王朝建立之初,曾“命叔孙通制礼仪”;《汉书·平帝纪》又载元始三年(公元3年)王莽曾“奏车服制度,更民养生送终嫁娶奴婢田宅器械之品”。叔孙通的《汉礼器制度》仅佚存数条,王莽所定制度也没有保存下来,但可以推知叔孙通和王莽前后两次订立礼仪制度的事,正反映出中原地区西汉前后期的礼仪制度曾发生很大变化,而王莽所订制度,正是对武帝以来已经发生变化的礼仪制度用律令来加以肯定。在中原西汉前后期,在青海东汉早、中期之际随葬品及埋葬风俗的变化,是大土地所有制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引起的相应反映。即从氏族宗法制度下等级制度的体现物,转变为土地所有者财富的象征物。我们在前言中曾提到,史载湟中月氏诸胡是与羌人杂处、通婚,其语言、饮食、服饰都略于羌同,而且它在东汉又是一种义从胡,即臣服于汉代中央政府的一种胡人。这一记载从大通上孙家寨一座匈奴墓中出土的一方铜印中得到了证实。其乙区第1号墓出土的铜印,方座、骆驼纽,阴刻篆文“汉匈奴归义亲汉长”八字。通高2.9、边宽2.3、座厚0.8厘米,驼纽高2.1厘米,驼跪卧屈肢,昂首。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出土的“汉归义羌长”铜印类同。这方铜印的出土,为判定上孙家寨部分汉墓的族属提供了依据,印证了史料,是我省文物考古工作的重大发现之一。(《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匈奴墓》,《文物》1979年第4期)大通上孙家寨甲区第24号墓内,还出土一块网状铜牌,是一件带扣。这种铜牌,具有强烈的斯基泰风格,是匈奴人所特有的遗物。类似的铜牌,过去曾在内蒙古集宁二兰虎沟的东汉南匈奴墓中发现过,这也证明其为匈奴之物。乙区第3号墓内出土一件单耳银壶,腹部锤出一周花瓣形图案,表面镀金。这件银壶,根本不是汉人之物,也不象匈奴遗物,其花瓣,有一部分酷似忍冬纹,应是安息(波斯)制品。匈奴是游牧民族,常常驰骋千里,游牧于中亚诸国。这件银壶,不仅是说明东汉时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物品,而且可以肯定墓主应是匈奴人,因为只有他们才最可能得到这种安息的工艺品。表明匈奴人的确在汉代已经到达青海的,不仅是上孙家寨汉墓中发现的这些遗物。在互助县丹麻泽林和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都发现了一种双马相骑的铜牌,这种铜牌是身上的装饰品,在欧亚大陆也仅见于斯基泰——匈奴文化。(《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汉墓葬出土文物》、《文物》1981年第2期)青海汉墓中普遍出有汉代各时期的五铢钱、王莽钱、铜镜、车马饰器、带钩、摇钱树等器物,都具有典型的中原地区的作风和传统,也是研究青海和中原相互进行文化交流的宝贵资料。特别重要的是,在大通上孙家寨甲区115号西汉晚期木椁墓中,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汉代木简,这是我省汉代考古发掘中的重大收获。木质经鉴定为云杉属。墨书隶体,每简三十余字至四十字不等。残简片共有四百片。简文内容主要有部曲(军队编制)、操典(操练法规)、军队标志和军队爵级、赏赐制度及行杀、处罚等规定。简文中的《孙子兵法》,有的内容在以前未曾发现过,是这次新发现的孙子佚文。记载的军队标志,如肩章、旗帜的区别等,与流传的《尉缭子》内容大体相同,但字句不尽相同。简文内容更为重要的是有关汉代斩首捕虏军功爵级的赏赐制度。这次出土木简中有关军功爵级的赏赐制度的记载很具体,看出汉代按斩首捕虏的级差分别赐予不同的爵位。临阵避战、畏缩不前者给于处罚。揭发同伙中的犯罪者有赏,包庇犯罪者同罚。从这些规定中可以看出,西汉时期对军事作战很重视,鼓励士卒奋勇杀敌,保卫边防。这批木简为研究西汉时期的军事制度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与本简同出的还有一枚铜印,印文为马良,结合木简的情况看,墓主人马良当是一个汉族军事将领。(《大通上孙家寨汉简释文》,《上孙家寨木简初探》,同载《文物》1981年第2期)上述青海汉代墓葬的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物,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它充分说明两汉时期,青海边陲和中原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逐步形成统一,也反映了汉族和青海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日趋密切,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界限在墓葬中看得并不十分分明。无可论争地证实了青海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汉代及其以后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虽然曾经产生过分裂,但都是短暂的。这种民族之间统一和分裂的反复是阶级社会中的普遍现象,世界上其它多民族的国家都产生过类此的情况,因为“阶级斗争是以民族斗争的形式出现的”,阶级斗争不可调和,民族纷争也就不可避免。但是,不论是长期的统一还是短暂的分裂,不论是以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为主建立中央和地方政权,都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内部的事,其历史事实决不容他人歪曲篡改。苏联某些别有用心的御用文人拖着社会帝国主义分子的腔调胡说什么清朝以前“中国的北部疆界在长城以内,西部不超过甘肃和四川”,妄图把青海划在我国领土范围之外。青海汉代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有力地粉碎了他们的无耻谰言。青海地处中国西陲,南下西藏通印度,西越新疆出中亚,无论在中国疆域的形成,还是在中西交通的往来中,自古以来,迄为要地。特别是在汉代以来,青海不仅成为中华帝国的对外通道,也是中原地区的重要屏障。青海地区汉代墓葬的形制同中原地区是一脉相承的,换句话说,均采用汉人的埋葬习俗。从发掘情况看,西汉时期盛行洞室木椁墓、竖穴木椁墓、土洞墓和单室小砖券墓。洞室木椁墓的主要特点是先挖一长方形斜坡式墓道,深入地下后,再由墓门方向往里挖洞,构成墓室。墓室平面是长方形,前端近甬道处逐渐收狭,墓门之上,就土圹开成弧顶。墓室中放置棺椁,墓室方向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化车间承包与运营管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乡绿化一体化树木种植与管护合同4篇
- 2025年度个人房产买卖合同备案流程详解2篇
- 2025年度农家乐特色民宿设计与施工总承包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农业项目融资合同范本下载4篇
- 中小企业2024年专属融资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海外劳务人员培训与就业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婚姻登记证制作与发行合同4篇
- 2025年度特色餐厅厨师技艺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电器行业绿色生产与环保责任合同4篇
- 2024年高考数学(理)试卷(全国甲卷)(空白卷)
- DB32-T 4444-2023 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 临床三基考试题库(附答案)
- 合同签订执行风险管控培训
- DB43-T 3022-2024黄柏栽培技术规程
- 九宫数独200题(附答案全)
-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培训
- PTW-UNIDOS-E-放射剂量仪中文说明书
- JCT587-2012 玻璃纤维缠绕增强热固性树脂耐腐蚀立式贮罐
- 典范英语2b课文电子书
- 员工信息登记表(标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