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a69eb69ea78c5adb3c682c8f5e9e4a8/aa69eb69ea78c5adb3c682c8f5e9e4a81.gif)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a69eb69ea78c5adb3c682c8f5e9e4a8/aa69eb69ea78c5adb3c682c8f5e9e4a82.gif)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a69eb69ea78c5adb3c682c8f5e9e4a8/aa69eb69ea78c5adb3c682c8f5e9e4a83.gif)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a69eb69ea78c5adb3c682c8f5e9e4a8/aa69eb69ea78c5adb3c682c8f5e9e4a84.gif)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a69eb69ea78c5adb3c682c8f5e9e4a8/aa69eb69ea78c5adb3c682c8f5e9e4a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在校园周围植树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2.下列各图中,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3.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探究()A.响度是否与振幅有关 B.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C.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声音产生的原因4.“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上向下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球运动的时间比甲球短B.甲、乙两球运动的时间基本相同C.乙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D.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5.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6.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A.斜向上爬升 B.斜向下俯冲 C.竖直向上爬升 D.竖直向下俯冲7.《中国好声音》是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也是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唱歌类娱乐节目.在节目中常常听到导师们说:“某某某,你的声音有很强的辨识度,我很喜欢.”这里所说的“辨识度”主要是指选手唱歌时声音的()A.音调 B.响度C.音色 D.以上说法均正确8.夏季的清晨,站在黑虎泉边会看到护城河的河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如图所示.这些“白雾”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 B.凝华 C.汽化 D.液化9.炎热的夏天,课桌上一个杯子中有一把金属勺,把热水瓶中的开水(略低于100℃)倒入杯中,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关于这种金属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金属熔点高于100℃ B.该金属熔点低于26℃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 D.该金属凝固点低于100℃10.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大小恒定不变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11.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夏天湿衣服更容易晾干,是因为夏天温度高,加快了蒸发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12.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13.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在图中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A.一定是图线c B.不可能是图线bC.一定是图线a D.不可能是图线c14.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15.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如图1).这样医生就可得到被检者的心电图,医生再通过心电图了解被检者心跳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即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也就是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所示(同一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不变),若医生测量时记下甲的心率为75次/min,则可知乙的心率和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分别为()A.48次/min,35mm/s B.60次/min,25mm/sC.75次/min,45mm/s D.75次/min,25mm/s二、非选择题(满分55分)16.仔细观察图读数:(1)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甲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cm;乙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cm,_______尺测量较准确.(2)图丙中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秒.17.如图,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1)当你用嘴贴着瓶嘴吹气时,如果能分别吹出“do(1)”、“ruai(2)”“mi(3)”“fa(4)”四个音价,请按顺序写出与这四个音价相对应的瓶子的排列_______,这时是_______在振动.(2)当你用金属汤勺敲玻璃瓶时,你听到音调也有高有低,则发声时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18.图书档案、重要设备等发生火灾,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使用时应先用手握住钢瓶的胶木柄,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在_______时要_______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19.如图是空调制冷时制冷剂循环的简化图,气态制冷剂由压缩机压入室外机的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内发生的物态变是_______,该过程_______热,然后在室内热交换器内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该过程_______热,从而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20.如图是甲、乙两人在长25m的游泳池中游了两个来回的s﹣t图象,则_______先到达终点,提前了_______s.后50m甲的速度是_______m/s,整个过程中乙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若乙运动状态不变,甲到达50米后,想最终与乙同时到达终点,则甲后50米的平均速度应该为_______m/s.21.用尺子来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小明做了以下实验:(1)用尺子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22.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__图.(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或“降低”).(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23.下表是小丽同学在做“海波的熔化”实验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实验装置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3236404448484848546066(1)海波是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_______,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2)它在第6分钟处于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分钟.(3)利用水给试管内的海波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24.小明在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分别显示的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1)该实验小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2)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了_______.(3)小明通过计算得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整个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选填“大”或“小”).25.某实验小组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性质.该装置插入瓶中的玻璃管很细,目的是_______.在标准大气压下,把自制的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液柱达到的位置为A和B,再将刻度尺放在温度计旁边,用刻度尺的刻度作为该温度计的刻度,如图,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_______.26.“十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去梁子湖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1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从交通标志牌到梁子湖距离为18km;“60”意义为:通过这段公路时,汽车的行驶速度_______.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20min,则汽车通过这一段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梁子湖最快要用几分钟?(3)在行驶途中,遇到交通部门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这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从乙图中,可以看出汽车在_______测速仪(填“远离”或“靠近”),计算则此时汽车速度是多少m/s?
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在校园周围植树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现象,分别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在周围植树会在噪声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会增大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不符合题意;C、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不会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学生戴上防噪声耳罩后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到,无法进行学习,不符合题意;故选A.2.下列各图中,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①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②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③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④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解答】解:A、刻度尺没从整刻线开始测起,读数误差比较大,所以A错误;B、要从刻度尺的零刻线开始测起,所以B错误;C、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长度,所以C错误;D、刻度面紧贴被测物体,起始端从零开始,故D正确;故选D.3.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探究()A.响度是否与振幅有关 B.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C.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声音产生的原因【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本题中音叉正在发声,乒乓球接触后会被弹开,说明了音叉是振动的,因此本实验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故选D.4.“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上向下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球运动的时间比甲球短B.甲、乙两球运动的时间基本相同C.乙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D.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1)首先知道“频闪摄影”时,摄影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2)物体的运动路线是直的,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物体进行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路线是直的,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同,物体进行的是变速直线运动.【解答】解:AB、由图可知,甲是摄影3次,乙是摄影5次,所以时间不同,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即甲、乙两球运动的时间不相同.故AB错误;CD、由图可知,乙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乙球进行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乙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故C正确,D错误.故选C.5.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酒精是比较容易汽化和液化的物体;酒精受热就会迅速的汽化,形成酒精蒸汽;酒精蒸汽受冷就会液化,形成酒精.【解答】解: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酒精受热就会汽化形成酒精蒸汽,将塑料袋鼓起来;装有酒精蒸汽的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来,酒精蒸汽就会液化形成液态的酒精,袋子就又瘪了.故选D.6.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A.斜向上爬升 B.斜向下俯冲 C.竖直向上爬升 D.竖直向下俯冲【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取一个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当战斗机斜向上爬升时,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时,将看到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左低右高,倾斜向下的,故A错误B、当战斗机斜向下俯冲时,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时,将看到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左高右低,倾斜向上,如图乙所示时.故B正确;C、当战斗机竖直向上爬升,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时,将看到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还是水平的,且与飞机的距离越来越远,故C错误;D、当战斗机向下俯冲时,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时,将看到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还是水平的,且与飞机的距离越来越近,故D错误;故选B.7.《中国好声音》是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也是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唱歌类娱乐节目.在节目中常常听到导师们说:“某某某,你的声音有很强的辨识度,我很喜欢.”这里所说的“辨识度”主要是指选手唱歌时声音的()A.音调 B.响度C.音色 D.以上说法均正确【考点】音色.【分析】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因为每个人的发声声带结构都不相同,因此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辨别熟人的声音、辨别乐器的声音靠的都是音色.这里所说的“辨识度”主要是指选手唱歌时声音的音色.故选C.8.夏季的清晨,站在黑虎泉边会看到护城河的河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如图所示.这些“白雾”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 B.凝华 C.汽化 D.液化【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液化使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淡淡的白雾是液态的小水珠.【解答】解:淡淡的白雾是液化现象,因为河水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故选:D.9.炎热的夏天,课桌上一个杯子中有一把金属勺,把热水瓶中的开水(略低于100℃)倒入杯中,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关于这种金属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金属熔点高于100℃ B.该金属熔点低于26℃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 D.该金属凝固点低于100℃【考点】熔点和凝固点.【分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金属勺熔化了,说明热水瓶中开水的温度高于金属的熔点,使金属勺从开水中吸热而熔化;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说明室温(26℃)低于金属的凝固点,使金属凝固.故选D10.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大小恒定不变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因为物体已经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了,即其速度大小恒定不变;也就是说其速度与时间和路程不成比例,故B正确.故选:B.11.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夏天湿衣服更容易晾干,是因为夏天温度高,加快了蒸发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①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②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需要放出热量;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快;④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解答】解:A、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故A正确;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冰晶.故B正确;C、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快,故湿衣服在温度较高的地方更容易晾干,故C正确;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D.12.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冰与盐混合后,冰的熔点降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解答】解:往冰上撒盐,使冰中参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底部形成霜.故选:A.13.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在图中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A.一定是图线c B.不可能是图线bC.一定是图线a D.不可能是图线c【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由甲运动时间可得到乙的运动时间,由甲、乙6s后相距2m,得到乙通过的距离,由此计算出乙的速度.根据图象得到a、b、c的速度判断即可.【解答】解:由题,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s,所以乙运动时间t=4s,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m,所以乙运动的路程可能是s=s甲+2m=6m+2m=8m,也可能是s′=s甲﹣2m=6m﹣2m=4m,乙的速度可能是v===2m/s,也可能是v′===1m/s.由图线a,当s=8m时,t=4s,则图线a表示的速度va===2m/s;由图线b,当s=8m时,t=5.5s,则图线b表示的速度vb=≈1.45m/s;由图线c,当s=6m时,t=6s,所以图线c表示的速度vc===1m/s.由此可知,a、c都有可能是乙的s﹣t的图线,B正确.故选B.14.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解答】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D.15.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如图1).这样医生就可得到被检者的心电图,医生再通过心电图了解被检者心跳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即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也就是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所示(同一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不变),若医生测量时记下甲的心率为75次/min,则可知乙的心率和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分别为()A.48次/min,35mm/s B.60次/min,25mm/sC.75次/min,45mm/s D.75次/min,25mm/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对于同一台心电图仪来说,相邻两波峰的时间是相同的,所以心率与波长的乘积一定.【解答】解:甲的心率为75次/min,设乙的心率为n,根据题意得75次/min×20mm=n×25mm解得n=60次/min;乙的心率为60次/min,所以乙的心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t==1次/s;乙的走纸速度:v===25mm/s.故选:B.二、非选择题(满分55分)16.仔细观察图读数:(1)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甲测量的结果是2.8cm;乙测量的结果是2.80cm,乙尺测量较准确.(2)图丙中秒表的读数为337.5秒.【考点】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测量结果越准确.(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1)图中甲刻度尺最小刻度值为1cm,甲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5.0cm﹣2.2cm=2.8cm;图中乙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末端刻度值为5.80cm,物体长度为5.80cm﹣3.00cm=2.80cm;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故乙刻度尺更准确一些;(2)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5min37.5s=337.5s;故答案为:(1)2.8;2.80;乙;(2)337.5.17.如图,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1)当你用嘴贴着瓶嘴吹气时,如果能分别吹出“do(1)”、“ruai(2)”“mi(3)”“fa(4)”四个音价,请按顺序写出与这四个音价相对应的瓶子的排列乙、丙、甲、丁,这时是空气柱在振动.(2)当你用金属汤勺敲玻璃瓶时,你听到音调也有高有低,则发声时音调最高的是乙.【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判断音调的高低首先确定振动的物体,然后确定振动的快慢,再判断音调的高低.(2)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解答】解:(1)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乙、丙、甲、丁,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1、2、3、4.(2)瓶子里装有水,敲击瓶子时,振动物体是瓶子和水,从左到右水越来越多,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因此此时用金属汤勺敲玻璃瓶时,发声音调最高的是乙.故答案为:(1)乙、丙、甲、丁;空气柱;(2)乙.18.图书档案、重要设备等发生火灾,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使用时应先用手握住钢瓶的胶木柄,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考点】液化方法及其应用;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①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一是压缩体积;二是降低温度.②液化要放热,汽化要吸热.【解答】解: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液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会迅速汽化,因此使用时需要注意手先放到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汽化;吸收.19.如图是空调制冷时制冷剂循环的简化图,气态制冷剂由压缩机压入室外机的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内发生的物态变是液化,该过程放热,然后在室内热交换器内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该过程吸热,从而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解答】解:空调器制冷时液态的制冷剂经毛细管进入热交换器(室内机)汽化成气体,吸热;压缩机将气态的制冷剂压入室外机的热交换器,在冷凝器毛细管内液化放热,将室内的热搬到室外.故答案为:液化;放;汽化;吸.20.如图是甲、乙两人在长25m的游泳池中游了两个来回的s﹣t图象,则甲先到达终点,提前了10s.后50m甲的速度是0.71m/s,整个过程中乙的平均速度是0.77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若乙运动状态不变,甲到达50米后,想最终与乙同时到达终点,则甲后50米的平均速度应该为0.625m/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两人经过的路程是相等的,可以通过比较时间来比较快慢,用的时间少的速度大.(2)速度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即利用v=即可求出甲、乙两人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甲、乙两人经过的路程都是100m,甲用时120s,乙用时130s,因此甲先到达终点,并且提前130s﹣120s=10s;(2)后50m甲用的时间是70s,因此甲的速度v甲==≈0.71m/s;整个过程中乙用的时间是130s,因此乙的速度v乙==≈0.77m/s;(3)甲到达50m后,要与乙同时到达,则时间为:t=130s﹣50s=80s,甲后50米的平均速度:v′甲===0.625m/s.故答案为:甲;10;0.71;0.77;0.625.21.用尺子来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小明做了以下实验:(1)用尺子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接下来的操作是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在研究一个量与多个变量的关系时,我们常采用控制变量法.【解答】解:(1)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但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音调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使人听不到声音.(2)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小尺子振动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所以改变钢尺振动幅度的操作是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尺的力度;故答案为:(1)慢;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22.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96℃.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A图.(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98℃.(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变(选填“升高”或“不变”或“降低”).(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2)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注意分度值;掌握水沸腾时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解答】解:(1)从图中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当时的温度为96℃.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2)从图象可以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为98℃.(3)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4)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答案为:(1)96;A;(2)98;(3)吸收;不变;(4)液化.23.下表是小丽同学在做“海波的熔化”实验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实验装置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3236404448484848546066(1)海波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海波的熔点是48℃.(2)它在第6分钟处于固液共存(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4分钟.(3)利用水给试管内的海波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使海波受热均匀.【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分析】(1)晶体在熔化时保持熔点温度不变.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3)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受热均匀.【解答】解:(1)由表中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从第4分钟到第7分钟海波的温度保持在48℃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这个温度就是海波的熔点.(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海波熔化时,从第4分钟到第7分钟海波的温度保持48℃不变,第6min时,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过程经历了4min.(3)利用水给试管内的海波加热,这样做可以使海波受热均匀.故答案为:(1)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48;(2)固液共存;4;(3)使海波受热均匀.24.小明在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分别显示的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1)该实验小车的实验原理是v=.(2)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了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计时.(3)小明通过计算得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0.25m/s,整个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为0.18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选填“大”或“小”).【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公式v=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3)读出BC段和AC段的长度和对应的运动时间,用公式v=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速度,注意长度要有估读值;(4)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平均速度会偏大.【解答】解:(1)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v=.(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是为了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3)由图知:BC段的距离是sBC=5.0dm=50cm,所用时间为tBC=2s,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vBC=s==25cm/s=0.25m/s;整个过程中,s=9.0dm=90cm,t=5s,所以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v===18cm/s=0.18m/s;(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公式v=可知,平均速度会偏大.故答案为:(1)v=;(2)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计时;(3)0.25;0.18;(4)大.25.某实验小组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该装置插入瓶中的玻璃管很细,目的是液面变化明显.在标准大气压下,把自制的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液柱达到的位置为A和B,再将刻度尺放在温度计旁边,用刻度尺的刻度作为该温度计的刻度,如图,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25℃.【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分析】(1)一般的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计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摄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金属包装容器及其附件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滤紫外石英玻璃灯管合作协议书
- 九年级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1
- 2025年二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3篇)
- 口外-唾液腺疾病诊疗考核试题
- 2025年个人简单门面出租合同(2篇)
- 2025年产品订购合同经典版(4篇)
- 2025年个人车位转让合同参考样本(4篇)
- 2025年交通意外保险协议样本(2篇)
- 2025年互助拼车的协议(2篇)
- 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2024年第四季度)
- 2025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城市建设发展集团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江苏省扬州市蒋王小学2023~2024年五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无音频)
- 山西省大同市基层诊所医疗机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所室地址信息
- 项目部、公司成本管理流程图
-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二 Unit 1 Period 1 Reading and thinking(课件)(共38张)
- 小学生电子小报通用模板-A4电子小报15
- CAS云计算软件平台深入介绍
- 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PPT)课件(PPT 16页)
- 氯盐型和环保型融雪剂发展现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