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及现状_第1页
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及现状_第2页
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及现状_第3页
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及现状_第4页
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及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及现状导语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健康地需求不断提高,无论是身体是否有疾患,都希望其在身体、精神、心理方面得到社会支持。社区中除了妇女、儿童、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还有因人口老龄化加剧所新增的老年人群体以及健康人群,均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社区护理的特征为充分考虑整个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因此发展社区护理已成为我国卫生保健体系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社区护理的概述总体概括社区护理主要包含3个方面的要素:(1)护理服务和健康促进服务:对患者的医护护理,对健康人群的健康促进服务,如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2)社区全人群特征:社区护理是以整个社区为基础,充分考虑整个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服务的对象既包括社区患病人群,也包括社区健康人群;(3)服务连续性:社区护理从医护护理延伸到整个生命过程的护理服务社区护理的定义可以总结为:在一个功能社区范围内,结合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以护理服务为内涵,健康促进为外延,目标是维护和促进整个社区人群及其整个生命过程的健康。国内社区护理现状我国社区护理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大中城市的社区护理已在逐步发展过程中。随着全国推进的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制的开展,社区护理服务内容按照工作场所分为机构内护理和家庭内护理;按工作内容是否接触服务对象分为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按工作内容的属性分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我国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社区护理服务内容未满足实际需求;社区护理的内容缺乏专业性;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差;社区护理教育滞后;社区护理缺乏政策、财政支持。

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思考稳扎社区护理内容;发展社区专病护理;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培养社区“一专多能”的护理人才;加大有效财政、政策支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疾病谱的变化以及老龄化社会问题的出现,我国社区护理面临严峻的考验。发展社区护理应立足于我国国情,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实际问题的同时,需要不断深入和拓展社区护理服务内容,开设社区护理专业课程,培养高学历护理人员,争取政府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尽快完善制定法律法规,转变服务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社区护理卫生服务体系。

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及现状以时间轴为框架,每五年一个时间段,以“十一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的孵化、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的落实、《护士条例》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等护理管理实践大事件为线索,以文献为支撑回顾我国护理管理20年来的发展变化。随着2008年《护士条例》的颁布,2009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与实施方案》的出台,以及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在全国的启动和推进,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的指引下,临床护理专业于2010年首次被国家卫生部纳入重点学科建设,2011年护理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一级学科,我国的护理事业发展驶上了快车道。本文回顾我国护理管理20年来的发展变化,为更加认清未来护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提供参考。一、2001—2005年护理管理科学化的起步1.原卫生部启动8个护理研究课题为摸清当时护理工作现状,找准问题,厘清方案,助力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的出台,2004年年底,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布置了8个重要护理研究课题(简称“8个课题”),涵盖了护理的功能定位,5年内优先开展的专科护理领域,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发展紧迫性,护理教育现状及发展目标与策略,护士毕业后规范化培训现状,我国护士人力编制现状,护理质量标准、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以及护理管理人员上岗前培训制度的研究。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及护理质量管理是核心研究问题。2.《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的出台基于前期卫生部8个课题的研究结果,结合分析当时的形势,为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护理工作发展思路,明确近一个时期内护理工作的方向和重点,2005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这是继1986年全国首届护理工作会议之后的又一次专门研究和部署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的全国性工作会议。大会就探索医院护理三级垂直管理体制、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质量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同时在会议上,下发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这是我国首部国家层面针对护理事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明确了我国“十一五”期间护理重点发展的任务和目标。3.第一本由卫生行政部门主管的护理管理专业期刊创刊2000年以前,国内护理杂志刊发护理管理方面的论文非常有限,为加快护理管理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满足学习需求,原卫生部护理处召集国内有代表性的医院护理管理者动议,创立了由卫生行政部门主管的护理管理专业期刊——《中国护理管理》,并于2003年在国内外正式发行。全国护理管理者成为期刊的论文撰写者、阅读者和受益者。二、2006—2010年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护理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1.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与进展“十一五”期间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研究活跃,不仅关注护士数量及合理配置,也关注护理队伍的稳定性、护士绩效评价、岗位管理、排班等。研究成果不仅促进了护士队伍数量的快速增长,也为后期医院等级评审中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了证据支撑。2.护理质量管理方法日趋科学

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管理理念是引领护理管理者重视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扭转了过去护理质量管理重结果轻过程的局面,倡导结构、过程与结果并重,从系统层面完善结构,重视对结局的测量,但不忽视对整个照护过程的评价。护理管理方法的革命性转变进一步促进了护理管理日趋科学化。3.专科护理骨干培训范围不断拓展中华护理学会和北京、上海、广东及四川等省护理学会依托三级甲等医院作为培训基地,专科护理领域培训范围不断拓展,当前已拓展至糖尿病教育、PICC、老年护理、血液净化等30多个专科专病护理骨干培训领域,为推动我国专科护理的发展及后续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研究和护理专家的培养奠定了基础。4.《护士条例》的颁布使护理管理进一步纳入法制化轨道2008年5月12日实施的《护士条例》是我国第1次为护士权利和义务立法,这标志着我国护士执业有法可依,护理管理也进一步纳入法制化轨道。5.2008年汶川地震特大灾害对护理管理的高效调度运转提出要求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医疗救援给我国的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突发灾难事件使护理管理者重新审视惯性运转的护理管理,护理管理职能在突发灾难事件情况下需强化的观点得到广泛认可。同时,该突发灾难事件推动了应急管理的发展及医院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6.优质护理服务启动与全面推进2010年1月《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指出,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改模式、重临床、建机制”的护理改革策略,在责任制整体护理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护理服务。多家医院涌现出许多传统护理没有的岗位。三、2011—2015年护理管理发展驶上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快车道1.建立护理管理人员培训制度,推动护理管理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变临床护理管理者上岗前大多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管理培训,现有能力与新角色难以有效衔接。如何进行有效培训,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成为我国护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长效机制,推进护理管理人员培训制度是我国提升护理管理人员胜任力的长远举措。2.护理服务领域和护理管理范围不断拓展2011年国家卫生部发布了《护理院基本标准(2011版)》,指出我国需要大力发展护理院,满足老年人群、慢性病患者的长期护理需求。护理服务领域逐步从医疗机构向社区和家庭拓展,服务内容从疾病临床治疗向慢性病管理、老年护理、长期照护、康复促进、安宁疗护等方面延伸。3.护理信息化建设为管理科学化提供了支撑“十二五”期间我国护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加强护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及护理教育的质量和效率。目前我国大部分三级甲等医院已实现移动护士站床旁评估患者,运用掌上电脑(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执行医嘱、远程健康教育、不良事件上报、绩效考核等多种功能,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效率,也为护理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提供了技术支撑。4.建设护理重点专科、获批为一级学科的影响2010年年底,临床护理专业首次被国家卫生部纳入项目建设,首批全国86家大型综合医院获得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各家医院通过护理人才培养、推动多学科合作、医护一体化、建设专科护理服务技术和评价体系,推动了护理人才培养,拓展了护理职业生涯,推动了护理质量的提升,发挥了区域辐射作用,促进了基层医院护理水平的提高。5.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将优质护理服务推向更高层面2015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印发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着眼于改善服务,改进流程,创新举措,推动了日间手术、延续护理服务、临床路径与疾病诊断相关组(DRG)单病种付费的发展,拓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将优质护理服务推向更高层面。四、2016—2021年护理管理进一步迈向专业化、精细化1.医护比例倒置首次扭转,护士人力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我国首次实现医护比例倒置扭转,2020年年底,我国注册护士的数量已超过470万,护士成为当前我国和全球占比最高的卫生技术人员。护士人力构成更加优化,本科学历护士从2016年的14.6%增加至2020年的23.6%,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护士从0.1%上升至0.2%。2.基于信息网络系统支撑的护理质量控制中心与敏感指标建设2014年我国学者开始探讨制订和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2016年我国首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发布,包含了13个护理质量指标的统一标准供全国范围使用。同年,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护理质量数据库——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建成。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这是从国家层面首次将护理指标纳入医疗质量控制监测中。3.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和对公共卫生疾病预防的再认识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救治暴露了护士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知识短板及社区公共卫生护理人才的缺乏,需要院校联动,优化培训和培养方案,以应对未来挑战。除了前述问题外,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物资储备、应急流程、空间布局等难以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求的问题。4.“互联网+护理服务”推动护理管理的变革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是“十三五”期间护理服务供给模式的新突破。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采取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针对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护理服务,扩大护理服务供给。此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