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1页
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2页
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3页
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4页
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试题语文本试卷共6页,22题,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水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答题卷上相应位置。答案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2.爱阅读,爱写作,爱语文,爱生活。命题人希望你细心答题,书写工整,保持平和心态,展现出自己的水平。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归省(xǐng)拙劣(zhuō)瞭望(liáo)强词夺理(qiǎng)B.彷徨(fáng)翌日(yì)穹顶(qióng)挑拨离间(jiàn)C.烘烤(hōng)俨然(yǎn)蛮横(hèng)接踵而至(zhǒng)D.迁徙(xǐ)拾级(shí)堕落(duò)矜寡孤独(gu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稀疏腐蚀扶植相辅相承B.沟壑驰骋虔诚不修边幅C.劫难狡辨敦实川流不息D.家眷颠簸潦绕怒不可遏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只有不断修炼承受挫折的能力,才能开出成功之花,繁殖成功之林,结成功之果。B.学校提倡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简单的家务抢着做”,旨在培养他们每天劳动。C.为提高同学们语文素养,我市各校正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D.保持清正廉洁,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重大保证。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但是,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②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③甚至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④人类必须吸收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全部精华,用以构筑未来,其中就包括奥林匹克精神。⑤当然,仅靠奥林匹克精神并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正、公平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分配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消费必需品。A.④⑤③①② B.④⑤①②③ C.②①③④⑤ D.④①②⑤③5.下列关于名著内容表述正确一项是()A.六耳猕猴假冒孙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真假猴王大战,玉帝、阎王、如来等无法分辨,最后观音识破假悟空,真悟空一棍将他打死。B.简·爱父母双亡后舅舅收养了她,不久舅舅也亡故了。舅妈把简·爱当亲生女儿一般疼爱,无奈她的表哥表姐极其讨厌她,经常欺负她。C.斯诺带着当时无法理解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从上海出发,经过西安,进入陕甘宁边区,到达保安与毛泽东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D.甫志高自作主张吸收郑克昌入店工作,许云峰认为他可疑,要求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转移,甫志高不听劝告,结果被捕并成了叛徒。名著阅读。(4分)6.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你是一个村野穷儒,亏了杜迁得到这里。柴大官人这等资助你,赒给盘缠,与你相交,举荐我来,尚且许多推却。今日众豪杰特来相聚,又要发付他下山去。这梁山泊便是你的!此文段中的“我”是谁?7.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这本书时,有同学认为可将书名换成《保尔成长记》,你认可吗?请说说你的理由。8.默写。(1)小丹和朋友分别不久,就觉得时间很长,如果借用《子衿》中的句子来形容,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2)面对卖炭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矛盾复杂心理,小阳深刻感受到唐后期底层老百姓的凄苦。(3)虽身居漏雨屋舍,杜甫仍不改初衷,关心天下百姓疾苦,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友人(唐)王勃(唐)李白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9.结合两诗的首联,说说送别时的环境特点有何不同?10.同为送别诗,两首诗的情感是否一致?说说你的看法。(二)(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桃花源记(节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阡陌交通()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③亲其亲()④女有归()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13.“大同”是古人追求的理想世界,“桃花源”正是“大同”社会的缩影。桃花源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异曲同工。14.渔人“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请根据《桃花源记》的内容,合理想象,将渔人与太守的对话补充完整。太守:来者何人?所为何事?渔人:_______太守:此地有何特别之处?渔人:_______太守:如何前往?渔人:_______(三)(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大雁归来(节选)利奥波德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我和我的学生注意到每支雁队组成的数字。六年之后,在对孤雁的解释上,出现了一束不曾预料的希望之光。从数字分析中发现,六只或以六的倍数组成的雁队,要比偶尔出现一只,多得多。换句话说,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而那些孤雁正好大致符合我们先前所提出来的那种想象,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乙】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丁肇中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丙】带上她的眼睛(节选)刘慈欣“落日六号”的中子材料外壳足以抵抗地心的巨大压力,而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我听到了她同地面最后通信的录音,这时来自底薪的中微子波束已很弱,她的声音时断时续,但这声音很平静。“……今后,我会按照整个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15.在【甲】文中找出与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16.结合三则材料,说说科学研究需要拥有哪些品质?17.小丹同学在物理实验课上不愿动手参与实验,她认为学习物理只要多做题就能得高分。请你用材料中的内容为论据劝说她改变想法。(四)(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雨落槐花点地宁显福①六七月,群芳谢尽,却正是北京槐花盛放的日子。②今年雨水多,往往一场骤雨过后,槐花打落一片,如筛过的泰米,细细获就、密密匝匝铺满一地,浅白、微绿、轻黄砌在一起,合着零星碎雨,透着清雅的香,实为盛夏北京一道胜景。③民间有“槐落三度”之说,而北京槐花起落至少有两度。只不过,那些赶趁三四月开的是刺槐,而盛夏姗姗迟来的则是国槐,而国槐生在北京,却别有一番特殊意义。④中国是槐树之乡。据载,北魏洛阳、唐朝长安早有广植国槐作为行道树的历史,而我国现存最老的一株则在甘肃平凉,距今已3200多年,可谓华夏“古槐王”。老北京同样有着悠久的植槐史,从蓟辽幽燕,到元大都、明清北京作为行道树,再到上世纪80年代国槐正式成为首都市树,古槐与北京俨然一对风雨伉俪,一伴千年。⑤京城每一处老槐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光说景山,最老的树要数观德殿西侧的一株千岁唐槐,远观高耸挺拔、叶繁荫茂,近看才知其主干其实早已朽空,只制外围栓层和树皮维系生机,奇巧的是在树干中空又生出一株小槐,成为京中独一无二的“怀(槐)中槐”,这株古槐前瞰朝廷峨宫,后踞清廷历代皇帝神像供所“寿皇殿”,联系朝代兴替、风云变幻追寻历史,不禁令人嘘唏。⑥槐不择水土,一旦扎下根,便与时光俱老,香浓岁月、镌刻风霜。在国槐与北京千余年的历史交葛中,老槐树正以其生生不息的顽强劲儿以及对脚下大地的执着贞守,演绎着古与今、旧与新、变与不变的时空转寰,已然成为触摸北京千年古都文化传承、历史脉动的重要线索。⑦槐之于京,虽举目于“市”,其实卿本“宫廷”,乃皇家贵胄身世,如今遍落北京街头巷陌,真可谓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⑧槐别名挺多,如槐蕊、豆槐、细叶槐、金药材、六年香等,但民间叫得多的是“家槐”“老槐”、“护屋树”,也许正是源于槐之“老”、槐之“旧”、槐之“大”,槐才成为人们内心中无需约定、当之无愧家园故土的象征。明朝时“洪洞移民”就有这样一首民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鹳窝”,“山西洪洞大槐树”流传五百多年至今,已不再单单是山西迁民的寄托,而成为华夏儿女对祖先故土慎终追远的共同图腾,因此槐树也上升为中华民族“寻根文化”的传统符号。⑨槐者,怀也。人们立于高槐浓荫之下,举目四望、俯仰天地,不免逸兴遥飞、思接古今、神游万端,于是一股忠恭、慎远、望怀之情自然升腾。这时天和地、家与国、故乡与远方,悄然贯通联结为一体,实现了家国天地人亲君师的统一。槐在家为乔、举国为桢。高“国”槐,则直接把对国士英才的期待提拔到制高点。槐寄托太多,其情切之处是家、其忠页之骂便是国。“而今谁解槐魂赋,老树深恩怎报偿?”而国人选择把槐树作为社树,甚至拜为“灵星之精”的神树,意蕴家承荫嗣绵长、社稷长治久安,其情结之重也就理所当然、不足为奇了。(《北京文学》2021.6)18.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名称所在地树龄①②3200多年③景山观德殿西侧④“山西洪洞大槐树”山西洪洞⑤19.体会第②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往往一场骤雨过后,槐花打落一片,如筛过的黍米,细细簌簌、密密匝匝铺满一地,浅白、微绿、轻黄砌在一起,合着零星碎雨,透着清雅的香,实为盛夏北京一道胜景。20.第③段中作者说“国槐生在北京,却别有一番特殊意义”,你觉得有哪些“特殊意义”?21.仿照链接材料,对文章最后一段进行批注,说说选文如何由对槐树的记叙升华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链接材料】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节选自《灯笼》)【批注】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马前卒”的誓愿。由此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情感也转而悲壮激越。三、写作(共60分)22.小作文:游记常常要对某处景物做定点观察,以写出景物的特点。请选择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