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试题语文本试卷共6页,22题,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水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答题卷上相应位置。答案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2.爱阅读,爱写作,爱语文,爱生活。命题人希望你细心答题,书写工整,保持平和心态,展现出自己的水平。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归省(xǐng)拙劣(zhuō)瞭望(liáo)强词夺理(qiǎng)B.彷徨(fáng)翌日(yì)穹顶(qióng)挑拨离间(jiàn)C.烘烤(hōng)俨然(yǎn)蛮横(hèng)接踵而至(zhǒng)D.迁徙(xǐ)拾级(shí)堕落(duò)矜寡孤独(guān)【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A.瞭望(liáo)——liào;B.彷徨(fáng)——páng;D.拾级(shí)——shè;故选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稀疏腐蚀扶植相辅相承B.沟壑驰骋虔诚不修边幅C.劫难狡辨敦实川流不息D.家眷颠簸潦绕怒不可遏【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字形。A.相辅相承——相辅相成;C.狡辨——狡辩;D.潦绕——缭绕;故选B。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只有不断修炼承受挫折的能力,才能开出成功之花,繁殖成功之林,结成功之果。B.学校提倡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简单的家务抢着做”,旨在培养他们每天劳动。C.为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各校正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D.保持清正廉洁,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重大保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病句。A.语序不当,根据逻辑顺序,“成功之花”和“成功之果”共同组成“成功之林”,所以“结成功之果”应移到“繁殖成功之林”前面;B.成分残缺,应在“劳动”后面加上“的观念”;D.搭配不当,“保持清正廉洁”和“能否取得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两面对一面,用删去“能否”;故选C。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但是,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②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③甚至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④人类必须吸收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全部精华,用以构筑未来,其中就包括奥林匹克精神。⑤当然,仅靠奥林匹克精神并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正、公平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分配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消费必需品。A.④⑤③①② B.④⑤①②③ C.②①③④⑤ D.④①②⑤③【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语句的排序。纵观整个语段可知,语段围绕着“奥林匹克精神”来写。④句中“其中就包括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提出了“奥林匹克精神”,因此该句可作为第一句;根据③中的“甚至不足以”及⑤中的“不足以”可知③和⑤之间是递进关系,⑤应排在③前面,这两句可放在④句之后;②“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是对整个语段的总结,故②应排在最后;①“但是”表示转折关系,写的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有利之处,③和⑤写的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局限性,因此①应在③和⑤之后,据此可知语段正确的排序为:④⑤③①②;故选A。5.下列关于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六耳猕猴假冒孙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真假猴王大战,玉帝、阎王、如来等无法分辨,最后观音识破假悟空,真悟空一棍将他打死。B.简·爱父母双亡后舅舅收养了她,不久舅舅也亡故了。舅妈把简·爱当亲生女儿一般疼爱,无奈她的表哥表姐极其讨厌她,经常欺负她。C.斯诺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从上海出发,经过西安,进入陕甘宁边区,到达保安与毛泽东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D.甫志高自作主张吸收郑克昌入店工作,许云峰认为他可疑,要求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转移,甫志高不听劝告,结果被捕并成了叛徒。【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A.“最后观音识破假悟空”有误。是由如来佛祖识破的;B.“舅妈把简·爱当亲生女儿一般疼爱”有误。舅妈非常不喜欢简·爱;C.“从上海出发”有误。斯诺从北平出发;故选D。名著阅读。(4分)6.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你是一个村野穷儒,亏了杜迁得到这里。柴大官人这等资助你,赒给盘缠,与你相交,举荐我来,尚且许多推却。今日众豪杰特来相聚,又要发付他下山去。这梁山泊便是你的!此文段中的“我”是谁?【答案】林冲【解析】【详解】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本文段选自《水浒传》第十九回《林冲水寨大并火晁盖梁山小夺泊》;文中“你”指的是王伦,王伦目光短浅,嫉贤妒能,林冲自上山就得不到重用,且受其压制排挤;适逢晁盖上山投靠,王伦又百般推辞,加上吴用挑拨他们的关系,林冲抓住机会,直斥王伦的小人之心,并杀掉王伦推晁盖为王,语段中的“我”是“林冲”;林冲绰号“豹子头”,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7.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时,有同学认为可将书名换成《保尔成长记》,你认可吗?请说说你的理由。【答案】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书名,不仅高度概括了保尔从社会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的童工成长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过程,表现了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还暗示了作品的主题:一个人只有在激烈的斗争和艰苦的考验中经受住锻炼,才能成长为真正的钢铁战士。【解析】【详解】考查名著内容与语言的表达运用。回答此题,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与题目中的标题相比较,注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依据,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感觉还是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书名更好。“钢铁”是信念、意志、毅力的象征,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不灰心丧气。”“钢铁”比喻书中保尔、朱赫来等人物的意志如铁一般,经过烈火与骤冷的考验而铸炼成钢,并成长为有着为理想献身、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优秀战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书名更形象生动,更能凸显主题,而“保尔成长记”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8.默写。(1)小丹和朋友分别不久,就觉得时间很长,如果借用《子衿》中的句子来形容,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2)面对卖炭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矛盾复杂心理,小阳深刻感受到唐后期底层老百姓的凄苦。(3)虽身居漏雨屋舍,杜甫仍不改初衷,关心天下百姓疾苦,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一日不见②.如三月兮③.可怜身上衣正单④.心忧炭贱愿天寒⑤.安得广厦千万间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详解】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忧、炭、贱、愿、寒、厦”等字的写法。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友人(唐)王勃(唐)李白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9.结合两诗首联,说说送别时的环境特点有何不同?10.同为送别诗,两首诗的情感是否一致?说说你的看法。【答案】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描绘送别地点和友人到达地的形势与地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送友人》则出了城,实写眼前青山白水之景。10.甲诗是诗人借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谊,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乙诗是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诗的内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送友人》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辽阔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10题详解】本题考查作者感情。甲诗意在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写出了作者劝勉友人不要悲伤,表现了作者的豁达与乐观。乙诗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徐缓,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而这正是诗人此刻心情的象征。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末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二)(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桃花源记(节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阡陌交通()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③亲其亲()④女有归()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13.“大同”是古人追求的理想世界,“桃花源”正是“大同”社会的缩影。桃花源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异曲同工。14.渔人“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请根据《桃花源记》的内容,合理想象,将渔人与太守的对话补充完整。太守:来者何人?所为何事?渔人:_______太守:此地有何特别之处?渔人:_______太守:如何前往?渔人:_______【答案】11.①.交错相通②.请③.以……为亲④.女子出嫁;归宿12.①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②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13.①.老有所终②.幼有所长14.①.禀大人,我发现了一个世外桃源。②.此地人们生活富足安康,幸福美满,没有战争。③.驾船沿着一条小溪走。【解析】【11题详解】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田间小路四通八达。交通:交错相通;(2)句意为: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延:邀请;(3)句意为: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当做父母。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4)句意为: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归宿。【12题详解】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具言,详细地说;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叹惋,感叹,惋惜。(2)句重点词语:与,通“举”,选举,推举;修。培养。【13题详解】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思是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题干的重点是“相似之处”直接定位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据此可概括为:老有所终,幼有所长。【14题详解】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一空,结合“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拟写为:禀告大人,我无意发现了一个世外桃源。第二空,结合“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拟写为:此地人们生活富足安康,幸福美满,没有战争。第三空,结合原文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可拟写为:驾船沿着一条小溪走,那里有一片桃花林。【点睛】参考译文:【甲】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乙】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当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孩子,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是理想社会。(三)(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大雁归来(节选)利奥波德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我和我的学生注意到每支雁队组成的数字。六年之后,在对孤雁的解释上,出现了一束不曾预料的希望之光。从数字分析中发现,六只或以六的倍数组成的雁队,要比偶尔出现一只,多得多。换句话说,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而那些孤雁正好大致符合我们先前所提出来的那种想象,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乙】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丁肇中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丙】带上她的眼睛(节选)刘慈欣“落日六号”的中子材料外壳足以抵抗地心的巨大压力,而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我听到了她同地面最后通信的录音,这时来自底薪的中微子波束已很弱,她的声音时断时续,但这声音很平静。“……今后,我会按照整个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15.在【甲】文中找出与划线句相照应句子。16.结合三则材料,说说科学研究需要拥有哪些品质?17.小丹同学在物理实验课上不愿动手参与实验,她认为学习物理只要多做题就能得高分。请你用材料中的内容为论据劝说她改变想法。【答案】15.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16.持之以恒地科学观察;要有格物致知精神,即实验的精神;要超前的科学想象能力。17.小丹同学,物理实验课一定要亲自动手,才能获得第一手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多参加实验能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因为物理就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只偏重于思维而忽视实验,是不可能获得物理学的真谛的。请你重视物理实验吧!【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照应的写法。“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表现了孤雁的孤独和心情的悲哀,因此很容易找到第一段与之照应的句子“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1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甲】文“我和我的学生注意到每支雁队组成的数字。六年之后,在对孤雁的解释上,出现了一束不曾预料的希望之光。从数字分析中发现,六只或以六的倍数组成的雁队,要比偶尔出现一只,多得多。换句话说,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而那些孤雁正好大致符合我们先前所提出来的那种想像,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可得:持之以恒地科学观察;结合【乙】第二段“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可得:要有格物致知精神,即实验的精神;结合【丙】文第三段“今后,我会按照整个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可得:要超前的科学想象能力。【17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中的劝说他人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第一步要分析情景,明确题意。本题根据题意,可知是劝说小丹同学在物理实验课上应该动手参与实验,第二步要正确、得体地表达。首先要礼貌地称呼对方(小丹同学);然后结合【乙】文第二段内容,说明动手参与实验的意义,如“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等。注意语气要委婉,表达要得体。(四)(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雨落槐花点地宁显福①六七月,群芳谢尽,却正是北京槐花盛放的日子。②今年雨水多,往往一场骤雨过后,槐花打落一片,如筛过的泰米,细细获就、密密匝匝铺满一地,浅白、微绿、轻黄砌在一起,合着零星碎雨,透着清雅的香,实为盛夏北京一道胜景。③民间有“槐落三度”之说,而北京槐花起落至少有两度。只不过,那些赶趁三四月开的是刺槐,而盛夏姗姗迟来的则是国槐,而国槐生在北京,却别有一番特殊意义。④中国是槐树之乡。据载,北魏洛阳、唐朝长安早有广植国槐作为行道树的历史,而我国现存最老的一株则在甘肃平凉,距今已3200多年,可谓华夏“古槐王”。老北京同样有着悠久的植槐史,从蓟辽幽燕,到元大都、明清北京作为行道树,再到上世纪80年代国槐正式成为首都市树,古槐与北京俨然一对风雨伉俪,一伴千年。⑤京城每一处老槐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光说景山,最老的树要数观德殿西侧的一株千岁唐槐,远观高耸挺拔、叶繁荫茂,近看才知其主干其实早已朽空,只制外围栓层和树皮维系生机,奇巧的是在树干中空又生出一株小槐,成为京中独一无二的“怀(槐)中槐”,这株古槐前瞰朝廷峨宫,后踞清廷历代皇帝神像供所“寿皇殿”,联系朝代兴替、风云变幻追寻历史,不禁令人嘘唏。⑥槐不择水土,一旦扎下根,便与时光俱老,香浓岁月、镌刻风霜。在国槐与北京千余年的历史交葛中,老槐树正以其生生不息的顽强劲儿以及对脚下大地的执着贞守,演绎着古与今、旧与新、变与不变的时空转寰,已然成为触摸北京千年古都文化传承、历史脉动的重要线索。⑦槐之于京,虽举目于“市”,其实卿本“宫廷”,乃皇家贵胄身世,如今遍落北京街头巷陌,真可谓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⑧槐别名挺多,如槐蕊、豆槐、细叶槐、金药材、六年香等,但民间叫得多的是“家槐”“老槐”、“护屋树”,也许正是源于槐之“老”、槐之“旧”、槐之“大”,槐才成为人们内心中无需约定、当之无愧家园故土的象征。明朝时“洪洞移民”就有这样一首民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鹳窝”,“山西洪洞大槐树”流传五百多年至今,已不再单单是山西迁民的寄托,而成为华夏儿女对祖先故土慎终追远的共同图腾,因此槐树也上升为中华民族“寻根文化”的传统符号。⑨槐者,怀也。人们立于高槐浓荫之下,举目四望、俯仰天地,不免逸兴遥飞、思接古今、神游万端,于是一股忠恭、慎远、望怀之情自然升腾。这时天和地、家与国、故乡与远方,悄然贯通联结为一体,实现了家国天地人亲君师的统一。槐在家为乔、举国为桢。高“国”槐,则直接把对国士英才的期待提拔到制高点。槐寄托太多,其情切之处是家、其忠页之骂便是国。“而今谁解槐魂赋,老树深恩怎报偿?”而国人选择把槐树作为社树,甚至拜为“灵星之精”的神树,意蕴家承荫嗣绵长、社稷长治久安,其情结之重也就理所当然、不足为奇了。(《北京文学》2021.6)18.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名称所在地树龄①②3200多年③景山观德殿西侧④“山西洪洞大槐树”山西洪洞⑤19.体会第②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往往一场骤雨过后,槐花打落一片,如筛过的黍米,细细簌簌、密密匝匝铺满一地,浅白、微绿、轻黄砌在一起,合着零星碎雨,透着清雅的香,实为盛夏北京一道胜景。20.第③段中作者说“国槐生在北京,却别有一番特殊意义”,你觉得有哪些“特殊意义”?21.仿照链接材料,对文章最后一段进行批注,说说选文如何由对槐树的记叙升华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链接材料】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节选自《灯笼》)【批注】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马前卒”的誓愿。由此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情感也转而悲壮激越。【答案】18.名称所在地树龄①古槐王②甘肃平凉3200多年③唐槐景山观德殿西侧④千年“山西洪洞大槐树”山西洪洞⑤五百多年19.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落地的槐花比作“筛过的黍米”,表现了槐花之多、之密,写出了碎雨中槐花遍地、清香满城的美丽景色。20.国槐是触摸北京千年古都文化传承、历史脉动的重要线索;国槐是家园故土的象征;国槐是国士英才的象征,包涵着家承荫嗣绵长、社稷长治久安的意蕴。21.【批注】由表及里,由历史上古槐的成长,揭示出槐树所承载的厚重文化,并由浅入深地揭示出其所蕴藏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从而由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树升华为意蕴着家承荫嗣绵长、社稷长治久安的民族情结。【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题。由“3200多年”定位到文章第④段。根据“据载,北魏洛阳、唐朝长安早有广植国槐作为行道树的历史,而我国现存最老的一株则在甘肃平凉”可知,名称为“古槐王”,所在地为甘肃平凉;“景山观德殿西侧”可定位文章第⑤段,根据“最老的树要数观德殿西侧的一株千岁唐槐”可知,名称为“唐槐”,树龄有千岁;由“山西洪洞”定位到文章第⑧段,根据“‘山西洪洞大槐树’流传五百多年至今”可知,树龄有五百多年。【19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注意先判断写作手法,再结合具体情景分析特点、感情。“槐花打落一片,如筛过的黍米”可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被打落的槐花比作筛过的黍米,一场骤雨过后,槐花满地,就像是黍米一样,“浅白、微绿、轻黄砌在一起”写出槐花的多、密的特点;“透着清雅的香”写出槐花飘香,表达作者对其的喜爱之情。【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结合上下文分析。由文章第⑥段“在国槐与北京千余年的历史交葛中,老槐树正以其生生不息的顽强劲儿以及对脚下大地的执着贞守,演绎着古与今、旧与新、变与不变的时空转寰,已然成为触摸北京千年古都文化传承、历史脉动的重要线索”可知,国槐是触摸北京千年古都文化传承、历史脉动的重要线索;由第⑧段“槐才成为人们内心中无需约定、当之无愧家园故土的象征”可知,国槐是家园故土的象征;由第⑨段“槐在家为乔、举国为桢。高“国”槐,则直接把对国士英才的期待提拔到制高点”“而国人选择把槐树作为社树,甚至拜为“灵星之精”的神树,意蕴家承荫嗣绵长、社稷长治久安,其情结之重也就理所当然、不足为奇了”可知,国槐是国士英才的象征,包涵着家承荫嗣绵长、社稷长治久安的意蕴。【2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最后一段的批注,属于一道开放题,注意仿照链接材料,结合文章主旨批注。示例:【批注】古往今来,在槐树的荫蔽下,国人实现了天和地、家与国、故乡的远方的联结,槐树早已不单单是一棵树,由历史中的古槐树引申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表现出人们家承荫嗣绵长、社稷长治久安的期待。三、写作(共60分)22.小作文:游记常常要对某处景物做定点观察,以写出景物的特点。请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围绕其中一处风景,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段。要求提示:(1)选择某一处风景来写,不要贪多,不要面面俱到。(2)细致观察,具体描绘该处风景,不要泛泛而谈。(3)描写风景时要融入一些个人感受,尽可能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答案】示例:梅花山,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被誉为“天下第一梅山”。我们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片大片的梅花,红的、黄的、白的、紫……层层叠叠。五颜六色的梅花像给这座山披上了一件花衣,美丽而又高贵。我们穿过人海,一种淡黄色的梅花逐渐显现出来。我凑近看了看,花瓣圆圆的,花萼是与众不同的绿色,所以被称为绿萼梅。它的花瓣晶莹剔透,上面有些浅褐色的小斑点,看上去十分俏皮可爱。闻起来不像之前刚进来时的宫粉梅那么浓烈,却有着一股沁人心脾的淡清香,一点儿也不刺鼻。它摸起来滑滑的、软软的,像婴儿的皮肤似的,又滑又嫩。我徜徉在花的海洋里,为之沉醉。【解析】【详解】考查小作文。本篇习作要求写自己游览过的处自然景观。可以选一次旅游的经历,把旅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写清楚,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构思指导:①开头: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②中间:细致的描摹景物。③结尾: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作的内容宽泛,但要注意:①精选写作对象。什么风景名胜让你得到的审美享受最多,让你受到的触动最大,让你的感悟最深。仔细思考后,选定写作对象。②突出景物特征。应力求写出景物鲜明的特征,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对景物进行观察,要对景物进行有顺序的描写一或远眺或近观;或鸟瞰,或仰视;或从正面看,或从侧面看;或对景物整体用全景镜头,或对景物局部用特写镜头;将景物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以审美享受,本题也要求必须使用定点观察的手法。③表现主观情感。景物本无情感,而人的情感却是十分丰富的:喜悦、哀伤、忧愁、恐惧……有着不同的情感去观察事物、景象,所观察的事物、景象就必然会带上不同的情感。在文章结尾时,可由景及理,运用简短的语句来阐明一定的生活哲理及人生感悟,使读者在领略自然风景的同时,也受到启迪、熏陶和教育。示例:深山藏古寺,沿盘山公路循山而上,竟在山腰处寻得一处古寺。古寺不大,正如同嵌在山间的一块璞玉一般,不易察觉,朴实无华。抱着随意看看的心态,下车循着密林间的小径入寺。小径曲折,还有落叶点缀其上,平添一份“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幽远意境。朱红的寺门敞开着,里面似乎也没人,实在大大不同于南普陀的人来人往,这竟令我有了些许小期待。踏进寺门,举目四望不见人,只有殿前香炉中袅袅青烟不绝,诉说着清冷与空寂。殿中佛像高大威严,令人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