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氏放射孢子虫的形态和分子特征_第1页
一种雷氏放射孢子虫的形态和分子特征_第2页
一种雷氏放射孢子虫的形态和分子特征_第3页
一种雷氏放射孢子虫的形态和分子特征_第4页
一种雷氏放射孢子虫的形态和分子特征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种雷氏放射孢子虫的形态和分子特征

这是一个有两个细胞和一个寄生虫的后代动物。它广泛寄生于各种重要的经济鱼类中。目前报道了2180种。黏孢子虫几乎能在鱼体的所有器官中寄生,可夺取宿主营养、分泌可溶解宿主组织的酶以及造成机械性损伤与压迫等伤害,轻者影响鱼体生长发育,使商品鱼丧失应有的价值,重者可直接造成感染鱼的大量死亡,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影响。放射孢子虫(Actinosporean),原隶属于黏体动物门(PhylumMyxozoa)放射孢子虫纲(ClassActinomyxidia),首次被Stolc作为一种寄生于无脊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被记录之后,曾长期被认为是黏体动物门下的一个独立的生物种群。1984年,Wolf和Markiw对引起虹鳟“旋转病”(Whirlingdisease,WD)病原体脑黏体虫(M.cerebralis)的生活史进行了研究,首次证实脑黏体虫的生活史包括鱼和寡毛类(Tubifextubifex)两个宿主,放射孢子虫只是黏体动物在水生无脊椎动物体内的一个生活阶段。从此,国际上将原隶属于黏体动物门下的放射孢子虫纲取消,将其中的各类型放射孢子虫物种暂时以“组合群”(Collectgroups)作为过渡分类单位而归入黏孢子虫纲。由于放射孢子虫对宿主个体的强感染力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重视。各国学者对放射孢子虫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放射孢子虫新类型的鉴定、超微结构观察、系统发育等。但我国开展的相关研究较少,除了王桂堂和姚卫建鉴定的一种三突放射孢子虫以及我们鉴定的另一种新的三突放射孢子虫类型之外,未见其他相关文献报道。异育银鲫是近十多年来养殖规模和养殖产量稳步持续增长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近年来与其他鲫鱼一起年总产量已突破200万吨,产值近300多亿元,在淡水养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寄生虫病,尤其是黏孢子虫病引起的病害已成为制约鲫鱼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并鉴定放射孢子虫或黏孢子虫将有助于鲫鱼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对位于武汉蔡甸实验基地内常年暴发黏孢子虫病的异育银鲫养殖池塘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采集池塘底泥中的水生环节动物对其释放出的放射孢子虫进行形态学和分子学研究。本研究报道其中鉴定的一种雷氏放射孢子虫的形态特征,同时18srD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雷氏放射孢子虫为寄生于鲫鱼鳃软骨组织的Myxoboluscultus的对应放射孢子虫阶段。1材料和方法1.1实验基地和设备水栖寡毛类样品于2009年采自本实验室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的鱼类遗传育种实验基地。采样地点:以异育银鲫为主要养殖鱼类的土质池塘和水泥塘间的排水沟。1.2测量和pcr扩增水栖寡毛类的采集和物种鉴定池塘底泥的采集使用1/16m2良的彼得生(Petersen)采泥器,池塘边缘水浅的地方可直接用铁锹挖取,排水沟内的样品直接用小铲子挖取。底泥样品经60目的铜筛清洗后,装入2000mL的烧杯中运回实验室。在实验室内,将容器内的泥沙水倒入白瓷盘内,待泥沙沉淀后,肉眼状态下用弯头镊子将白瓷盘内的水蚯蚓轻轻挑出,放入直径为12cm玻璃培养皿中。分别用单蒸水和双蒸水清洗3次之后,置于超纯水中室温条件下暂养3—5d。水栖寡毛类物种的鉴定根据中国动物志分类手册和《中国小蚓类研究》进行鉴定。放射孢子虫的收集参照Yokoyama,etal.提供的方法,将形态结构完整的水蚯蚓放入24孔细胞培养板中,每个细胞培养孔内加2mL的双蒸水。然后将细胞培养板放入4℃房,每隔两天用ZeissAxiovert200立体显微镜检查一次,观察放射孢子虫的释放情况。细胞培养板中的水每两天更换一次。当观察到有放射孢子虫释放出来时,将该阳性细胞培养孔内的水收集至1.5mL的离心管内,离心收集放射孢子虫。放射孢子虫的形态学测量新鲜释放出来的放射孢子虫,置于光学显微镜下放大倍数观察,利用校准目镜测微尺(分划板)并参照Lom,etal.提供的测量方法和标准进行形态学数据测量。图片用NikonECLIPSE80i显微镜上配置的数码相机拍摄。18SrDNA的PCR扩增实验所用引物为鲁义善设计的引物:myxoF(5′-CGCGGTAATTCCAGCTCCAGTAG-3′)和myxoR(5′-ACCAGGTAAGTTTTCCCGTGTGA-3′)。吸取新鲜释放的放射孢子虫滴在经过高压灭菌处理的载玻片上,置于倒置显微镜下,用毛细玻璃管小心分离出单个虫体。经灭菌双蒸水洗3次,每4个虫体为一组,放入含3μL灭菌水的PCR管中。13000—16000r/m离心10s,先加入5μL的细胞裂解液,再滴入10μL的矿物油防止水分蒸发。将PCR管放置于PCR仪中55℃温育1h,99℃热变性20min,变性后将PCR管迅速放在冰上,降至室温,最后加入15μL的PCR反应液,使最终的总反应体系为25μL。每组设一管空白对照(用清洗过放射孢子虫的水作为空白对照)。PCR反应条件:94℃预变性2min;94℃变性1min,53℃退火50s,72℃延伸1min30s,循环35次;72℃末端加尾10min;4℃暂存。PCR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转化DH5α大肠杆菌,培养过夜,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细胞裂解液的配制(1000μL体系):10×PCRbuffer100μL;25mmol/LMgCl280μL;10mmol/LproteinaseK30μL;灭菌水790μL。PCR反应液的配制:10×PCRbuffer0.5μL;MgCl2(25mmol/L)1.4μL;dNTP(10mmol/L)0.5μL;正向引物(10μmol/L)1μL;反向引物(10μmol/L)1μLTaqDNApolymerase0.125μL;0.475μL灭菌水。18SrDNA的序列分析登录NCBI,用BLAST-N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检索。使用Clustal-X进行序列的多重比对,分析序列的一致性。2结果2.1branchi对策水栖寡毛类经鉴定均为:尾鳃蚓属(Branchiura)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sowerbyiBeddard,1892)。2.2放射毒体中毒2009年采集的538条苏氏尾鳃蚓样品中,仅有一条在4℃培养条件下的第8天释放出成熟的放射孢子虫。2.3孢子体结构寄主苏氏尾鳃蚓体内释放出的放射孢子虫为雷氏放射孢子虫,具有明显的“三支架”锚状形态,随机选取其中15个新鲜虫体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数据测量(表1)。雷氏放射孢子虫的整体形态结构(图1):主要由3个极囊(Polarcapsule)、内含孢原质(Sporoplasm)的孢子体(Sporebody)和3个尾突(Caudalprocesses)组成,无孢柄。孢子体侧面观呈长椭圆形,平均长16.4μm,宽9.5μm;孢原质侧面观呈卵圆形;3个大小均等的极囊位于孢子体顶端,极囊呈梨形,平均长5.2μm,宽2.9μm;3个尾突基本等长,平均长度为102.6μm,宽为4.7μm;尾突末端轻微的上翘。有趣的是,当放大倍数观察时,可明显见每个尾突的远侧端表面有许多细小的、形状不规则的棘状小刺,靠近末端部尤为明显(图1C、D)2.41射芽孢虫与国外报道的m.cutus的一致性以放射孢子虫为模板,利用引物myxoF和myxoR扩增到了长度为753bp的18SrDNA序列。该雷氏放射孢子虫与国外报道的M.cultus(AB121146)序列一致性最高(98.41%);与国内报道的Raabeiasp.BWX(HQ613408)和M.cultus(HQ613409)的一致性次之,分别为98.26%和98.14%;与国内报道的M.lentisuturalis(AY119688)之间一致性为96.55%。2.5区感染率:0.18%和20%放射性能类型:雷氏放射孢子虫(Raabeiatype)寄主: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SowerbyiBed-dard1892采集地:湖北,武汉,蔡甸区感染率:0.18%在放射孢子虫类群的鉴定中,孢子体的形状,孢柄的有无及尾柄形状特征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鉴定依据。本文描述的放射孢子虫孢体呈椭圆形,无孢柄,尾柄近邻孢体后端向后侧延伸并稍微上翘,呈典型的锚状形态。这些形态特征为雷氏放射孢子虫的主要特征,因此我们将该放射孢子虫归为雷氏集合群(Raabeiacollectgroup)。此外,尾突末端放大倍数观察,每个尾突的远侧端表面有许多形状不规则的棘状小刺,此特征在所报道的雷氏放射孢子虫中是少见的(图1C、D)。3尾突末端的不符木科多发生的功能继Wolf和Markiw的开创性工作之后,作为黏孢子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生活阶段的各类型放射孢子虫陆续地被研究者报道。在已报道的200多种放射孢子虫中(19个组合群),雷氏放射孢子虫(Raabeiatype)有29种,占总数的14.5%。表2中列出了已报道的雷氏放射孢子虫[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当雷氏放射孢子虫随着寡毛类动物的粪袋排出体外进入水体后,在水体内的锚状形态结构和无孢柄的特性使其与其他类型的放射孢子虫如桔瓣放射孢子虫(Aurantiactionmyxon)、合放射孢子虫(Synactionmyxon)和三突放射孢子虫(Triactinomyxon)等很容易区别开来。本文描述的雷氏放射孢子虫与Hallett,etal.报道的雷氏放射孢子虫R.type2的外观形态最为接近(表2),两者之间尾突长度差距最小(102.6μmvs.120.7μm),只是R.type2的孢子体较长较宽些(22μm×14.2μmvs.16.3μm×9.5μm),极囊近圆形,而本文报道的雷氏放射孢子虫极囊近梨形(4.2μm×3.6μmvs.5.2μm×2.87μm)。另外,当放大倍数观察尾突末端时,可观测到尾突的远侧端表面有许多形状不规则的棘状小刺,Hallett,etal.报道的雷氏放射孢子虫R.type2没有该特征。只有Özer,etal.报道的雷氏放射孢子虫R.type4的尾突后末端具有状小刺结构。但是,与本研究鉴定的雷氏放射孢子虫相比,R.type4的尾突较长(142.7μmvs.102.7μm),孢子体较大(29.6μm×16.5μmvs.16.3μm×9.5μm)极囊也较大(6.3μm×6.4μmvs.5.2μm×2.87μm),而且孢子体形态偏圆形,而本文报道的孢子体为椭圆形。关于放射孢子虫尾突末端的不规则棘状物,除了Özer,etal.报道的雷氏放射孢子虫R.type4之外,在Marcucci,etal.报道的棘放射孢子虫(Echinactinomyxon)和Hallett,etal.报道的合放射孢子虫(Hexactionmyxon)中也有描述。Hallett,etal.的研究发现,合放射孢子虫尾突末端的棘状物,非常容易黏附培养基(或水体)中的碎片,而且这种合放射孢子虫在静置状态下,是沉于培养基底部的,在搅拌培养基后,才会暂时地浮现于上层。因此Hallet,etal.认为,放射孢子虫能利用尾突末端的棘突黏附水中杂物来增加自身重量,降低在水体中的浮力,不至于漂浮在水体的表面,从而增大与水体中宿主鱼的接触机会,增强感染宿主的几率。作者认为,尾突末端的不规则小棘突,除了上述功能之外,可能还有利于增强放射孢子虫与寄主体表的接触面积,或者说当与寄主体表接触时,棘突有利于孢子虫更好地黏附于寄主体表,有利于原始感染性胚质细胞向寄主体内的释放。除了形态特征比较的差异之外,不同类型的雷氏放射孢子之间也存在寄主偏好性差异。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在已报道的29种放射孢子虫中,有4种是寄生于颤蚓科(Tubificidae)的尾鳃蚓属(Branchiura),分别是R.typeofM.cultus、R.typeofM.lentisuturalis、R.type1ofEL-Mansy和R.type2ofEL-Mansy。而其他种类的雷氏放射孢子虫则多寄生于颤蚓科的正颤蚓(T.tubifex)、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hoffmeisteri)以及蠕虫(L.variegatus)。本文描述的雷氏放射孢子虫的寄主经鉴定为尾鳃蚓属的苏氏尾鳃蚓。通过部分18SrDNA序列比对,本文报道的雷氏放射孢子虫与国外研究报道的M.cultus(AB121146)和国内上传至NCBI上的M.cultus(HQ613409)的序列一致性都在98%以上。目前,尽管还没有制订出广为接受的遗传距离标准与域值来明确区别种类间的界限范围,但是,从已发表的几篇研究论文来看,一致性在98%以上的,基本被认定为同一物种,其差异值是由于寄生于不同的寄主或地理位置不同所造成的。Yokoyama,etal.通过感染实验证实M.cultus的对应放射孢子虫为雷氏放射孢子虫,因此,我们将本研究鉴定的雷氏放射孢子虫与Yokoyama,etal.报道的雷氏放射孢子虫R.typ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