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①萤火虫通过闪光来互相识别;②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③某种植物根系可以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2.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MM、mm、Mm的分开,分别发生在()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A.①②③ B.③③② C.②②② D.②③④3.某小组的同学准备制作一个生态瓶,为使它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一位同学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你认为不合适的是()A.所用瓶子应是透明的,以便使瓶内生物得到充足光照B.瓶内生物应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瓶内绿色植物越多越好D.瓶内各生物之间应存在营养上的联系4.果蝇的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灰色)、b(黑色)控制,但只含其中一个基因的个体无法发育。下图为果蝇培育和杂交实验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果蝇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乙产生的配子中有2/3是异常的C.F1中雌雄性个体都是灰色的D.F1中雌性个体数等于雄性个体数5.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经减数分裂产生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某同学用下列选项中的示意图表示该过程的某个阶段,正确的是()A. B. C. D.6.当面临高考、中考等大型考试时,同学们常常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适度的紧张有助于考试发挥,但当人体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焦虑状态时,常会导致心律失常、胸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下列相关解释正确的是()A.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跳加快B.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胃肠蠕动加快C.过度紧张、焦虑会使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变慢导致食欲不振D.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导致消化不良7.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乙烯(ACC是乙烯的供体)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为50μmoLB.拟南养下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是同时合成并发挥作用的C.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仍能生根,这与内源性激素有关D.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是促进其生根8.(10分)在如图所示的胚芽鞘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一般不会发生的是()A.a→b B.b→d C.c→a D.a→c二、非选择题9.(10分)如图所示为人体内某蛋白质合成的一个过程。请分析回答:(1)图中所示属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过程。(2)图中I是________________。按从左到右次序写出II____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内mRNA区段所对应的DNA的碱基序列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上面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填写下表(可能用到的氨基酸的密码子GAA:谷氨酸;CUU:亮氨酸)DNAC_______T______________mRNAG_______AtRNA_______U_______氨基酸_______10.(14分)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湖泊A是某省面积最大的天然浅水湖泊,有着丰富的水生动植物种类和较高生产力的各种水生生物群落。研究人员在近30年来连续开展水生植物多样性调查,以1983、2005、2016三年的调查数据代表该湖泊发展的三个阶段。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湖泊A的物种组成除了各种水生植物外,还有______________。近30年来,城镇化的发展使湖泊A的多个群落面貌不断发生阶段性的变化,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为____________演替。(2)调查群落植物类群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法,表中数据为1983年以来湖泊A各生活型水生植物种类数量变化。由数据可以看出,若把湖泊A看作一个大群落,其演替趋势为植物类群的物种丰度____________,其中贡献最大的生活型为____________植物。各生活型水生植物种类数量变化种类1983年2005年2016年种数所占比例(%)种数所占比例(%)种数所占比例(%)沉水植物1437.841428.571826.87浮叶植物38.1136.123448漂浮植物12.7036.1245.97挺水植物1951.352959.194262.68合计371004910067100(3)将湖泊A划分为若干群落类型分别进行调查,获得下表数据(具体群落名称未给出)。研究发现,在2005年水生植物群落数量最低,仅有4大类共9个群落,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群落数量减少最多,推测这些区域被挺水植物群落侵占,因为当时的外来物种-空心莲子草(属于挺水植物)在湖泊A已形成入侵趋势。若接下来不进行治理,推测2005年后的湖泊A会出现物种丰富度______________等现象。湖泊A水生植物群落类型及群落数量演替动态群落类型1983年2005年2016年数量(个)挺水植物群落449沉水植物群落1038浮叶植物群落214漂浮植物群落011(4)下表的调查数据为1983年以来湖泊A水生植物干重的变化。由数据可以看出,2016年的单位面积水生植物干重约为1983年的____________倍。研究发现干重增加最为明显的区域距离城镇较近,由于人类活动____________,造成藻类植物爆发式增长,使群落类型由草型转变为藻型。由此可以看出,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1983年以来湖泊A水生植物干重的变化(g/m2)湖泊A的不同区域1983年9月2005年8月2016年8月东部126.4453.2634.9中部100.692.0257.4西部106.3113.1478.5平均值111.1219.4457.011.(14分)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森林存在食物链:植物→野兔→动物甲。研究人员考察了野兔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9+≥10个体数931876056516152344139166注:表中“1+”表示野兔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演替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优势种群,这主要体现了不同植被物种对__________的竞争能力不同。野兔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推测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表中数据是根据标记重捕法获得的,若第二次捕捉时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会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填“偏高”、“不变”、“偏低”),对捕获的野兔进行性别比例调查发现,其雌雄比例稍大于1,该比例_____________(填“有利”或“不利”)于种群增长。(3)动物甲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植物的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12.近年来,“跑马”成为一种健身新潮流,“跑马”是指跑马拉松,它是一种长跑项目。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时,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如表。回答下列问题:时间(h)01234胰岛素含里(μU/ml)14.212.08.97.56.2胰高血糖素(pg/ml)65100153220420(1)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___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2)“跑马”运动员运动时与运动前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会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______________转化为葡萄糖,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3)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使靶细胞_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详解】①中“闪光”属于物理形式,因此通过“闪光”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②中“急速飞起”和“扇动翅膀”是雄鸟发出的行为信息;③中植物根系分泌的化合物是一种化学物质,传递的是化学信息。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的作用,即ACD错误,B正确。故选B。2、B【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随之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着丝粒分裂,复制的基因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分配到2个精细胞中去。【详解】(1)基因M和M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即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中;(2)基因m和m的分离也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即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中;(3)M和m是等位基因,其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故选B。3、C【解析】生态瓶制备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置于透明瓶中,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放置;②瓶内应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成分,且它们之间可以构成食物链关系;③生态瓶不宜过大,投放的生物宜小不宜大,且数量不宜多等等。绿色植物过多,缺少消费者和分解者,使得生态瓶内物质循环不能顺利进行。【详解】A、瓶子是透明的,以便使瓶内生物得到充足光照,应该放在散射光的地方,为生产者光合作用提供光能,A正确;B、瓶内应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成分,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正确;C、若生态瓶绿色植物过多,缺少消费者和分解者,会使得生态瓶内物质循环不能顺利进行,C错误;D、瓶内各生物之间应存在营养上的联系,即构成食物链关系,D正确。故选C。4、C【解析】分析题图:经60Co照射后,筛选得到的乙果蝇的一条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移到X染色体上,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假设乙果蝇中不含B基因的常染色体用“O”表示,则乙果蝇经减数分裂产生的4种配子的基因型为BXB、BY、OXB和OY,它们的比例相等。甲果蝇经减数分裂只产生1种配子,其基因型为bX。【详解】A、乙果蝇的一条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移到了X染色体上,此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B、假设不含B基因的常染色体用“O”表示,则乙果蝇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为BXB∶BY∶OXB∶OY=1∶1∶1∶1,异常的配子(BXB、OXB、OY)占3/4,B错误;C、由图可知:甲果蝇产生的配子为bX,乙果蝇产生的配子为BXB、BY、OXB、OY,理论上,二者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BbXBX、BbXY、ObXBX、ObXY,但因ObXY只含一个b基因而无法发育,所以F1中雌雄性个体都是灰色的,C正确;D、综上分析可知:F1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BX、ObXBX,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Y,即F1雌:雄=2:1,D错误。故选C。5、A【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详解】A、图示不含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大的一极将形成卵细胞,因此可形成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A正确;B、图示含有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初级卵母细胞,大一极将形成次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可形成卵细胞,因此可形成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B错误;C、图示含有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应随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C错误;D、图示但从染色体的分离来看,细胞每一极含有同源染色体,应属于有丝分裂,但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又不符合有丝分离,故图示错误,D错误。故选A。6、A【解析】人体处于兴奋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加强,从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详解】A、过度紧张、焦虑等条件下,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A正确;B、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但消化腺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导致消化不良,B错误;C、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胃肠蠕动减弱,C错误;D、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变慢、消化腺分泌减少,导致食欲不振,D错误。故选A。7、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在柱形图显示的几个浓度中,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增强,当超过一定的浓度后对插条生根的促进作用减弱;与空白对照实验相比,较低浓度的ACC对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当超过一定的浓度后,随ACC浓度升高,ACC对插条生根具有抑制作用。【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在10μmol/L和100μmol/L之间,若进一步探究最适浓度,可以在10μmol/L和100μmol/L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但不能判断50μmol/L是最适宜浓度,A错误;B、该实验没有涉及拟南芥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合成时间,B错误;C、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均有一定的生根量,这与其自身的激素有关,C正确;D、由图中信息可知,与ACC激素浓度为0比较,低浓度的ACC对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所以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具有两重性,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是对IAA和ACC对插条生根的影响,分析题图获取信息并进行推理、判断是考查的重点。8、C【解析】生长素是由胚芽鞘的尖端合成,尖端部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此外在,生长素还可以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详解】结合分析与图形可知,胚芽鞘的尖端接受单侧光照射,故生长素能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即a→b运输;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而琼脂片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故存在b→d、a→c的运输,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二、非选择题9、(1).翻译(2).tRNA(3).核糖体(4).TGATTCGAA(5).T(6).G(7).A(8).A(9).C(10).U(11).谷氨酸【解析】1、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2、图示为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以转运RNA为运载氨基酸的工具,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图中Ⅰ是tRNA,Ⅱ是核糖体。【详解】(1)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图中为翻译过程。(2)图中Ⅰ是转运RNA(tRNA),Ⅱ是核糖体,图中mRNA上的碱基序列为ACUAAGCUU,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来的,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该mRNA区段所对应的DNA碱基排列顺序为:TGATTCGAA。(3)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实现对蛋白质合成的控制,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指导合成mRNA的过程,其碱基互补配对关系为A-U、G-C、C-G、T-A;翻译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指导tRNA转运的氨基酸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定位到相应的位置并在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的过程,涉及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A-U、G-C、C-G、U-A。DNA的两条链上的碱基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方式是A-T、G-C、C-G、T-A,因此表中的⑥为G,⑨为C,⑧为A,⑩为U,⑤为T,⑦为A,密码子为GAA,则对应的氨基酸是谷氨酸。【点睛】熟知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别图中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10、(1)①.动物和微生物②.次生(2)①.样方②.越来越大③.挺水(3)①.沉水植物②.降低(4)①.4②.排放大量含N\P的污水(造成水体富营养化)③.速度和方向【解析】初生演替是指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小问1详解】湖泊A的生物群落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其物种组成除了各种水生植物外,还有动物和微生物。城镇化的发展使湖泊A的多个群落面貌不断发生阶段性的变化,这一过程称为次生演替。【小问2详解】调查群落植物类群常用的方法为样方法。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83年以来湖泊A物种数逐渐增加,即物种丰度越来越大;该演替过程中,挺水植物所占比例一直是最大的,且逐渐增加,因此其中贡献最大的生活型为挺水植物。【小问3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由1983年至2005年,沉水植物群落减少幅度最大,可能是由于挺水植物的生长,遮挡了阳光,使沉水植物大量减少。由于外来物种-空心莲子草(属于挺水植物)在湖泊A已形成入侵趋势,导致沉水植物群落减少,因此若接下来不进行治理,可推测2005年后的湖泊A会出现物种丰富度下降等现象。【小问4详解】2016年的单位面积水生植物干重约为1983年的457.0÷111.1≈4倍。由于人类活动向湖泊排放大量含N\P的污水,导致水体矿质元素增加,因此距离城镇较近的位置水生植物干重增加最为明显,造成藻类植物爆发式增长,使群落类型由草型转变为藻型。由此可以看出,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点睛】本题考查水体污染和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11、(1)①.次生演替②.阳光(光照)③.保持稳定(2)①.偏高②.有利(3)野兔以植物为食,动物甲的数量增加导致野兔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植物数量的增加【解析】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的起点为从来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了的原生裸地,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主要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次生演替的起点为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后所形成的次生裸地,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主要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小问1详解】该地为火灾后进行的演替,有一定的生物基础,群落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群落演替中优势种的取代主要是因为不同植物对于光照等资源的竞争能力不同;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