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省丽水四校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浙江省丽水四校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浙江省丽水四校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浙江省丽水四校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浙江省丽水四校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浙江省丽水四校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图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甲同化的能量必然大于食肉动物同化的能量B.图中甲、食草动物、食肉动物l和2构成食物网C.当该系统处于相列稳定状态时食肉动物的增长速率可能为0D.乙通过分解作用大量释放CO2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2.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饮用大量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后尿液量会减少B.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产热量C.静脉注射250mL生理盐水后,细胞外液Na+的增加量远大于细胞内液D.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有关细胞的免疫效应3.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下图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甲、乙、丙三个植物优势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据图可知,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B.据图可知,阶段2和3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相同C.甲、乙、丙之间可能既存在种间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D.阶段2的后期,乙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4.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存在反馈机制B.胰岛A细胞产生的激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C.人体内唯一能升高血糖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D.饥饿时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浓度会升高5.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A.正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生态系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外来一定的干扰,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强度相同D.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6.下列有关等位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等位基因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B.基因是由萨顿命名的C.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其碱基的数目或排列顺序不同D.等位基因的分离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7.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是人体内化学反应进行主要场所B.组织液可直接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C.组织液可将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运至全身各处D.组织液可回收淋巴液中的营养物质并汇入血浆8.(10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民进城务工或者居住,大多数农田荒废后慢慢地长出杂草,开始出现的是一年生杂草,接着是多年生杂草,小灌木也开始扎根其中,再经过一段时间乔木开始出现。此种变化属于()A.群落的物种组成 B.群落的种间关系C.群落的初生演替 D.群落的次生演替二、非选择题9.(10分)某同学将新鲜马铃薯磨碎、过滤得到的提取液进行以下实验。Ⅰ.在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4支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pH分别为3,5,7,9的试管中,结果发现每支试管都产生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3)各实验组均在30℃的恒定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Ⅱ.将加入4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实验Ⅰ。分别测定实验Ⅰ、Ⅱ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在相同时间内的变化,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4)曲线a是实验___(填Ⅰ或Ⅱ)的结果。(5)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最低点基本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10.(14分)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是目的基因获取的常用方法之一。现有目的基因“X基因”,它是DNA分子上一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若要用PCR技术特异性地拷贝“X基因”,需在PCR反应中加入两种引物,两种引物及其与模板链的结合位置如图1所示。经4轮循环后产物中有五种不同的DNA分子,如图2所示。(1)目的基因的获取除利用PCR技术扩增外,还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其中从________文库获取的目的基因中不含有启动子。(2)PCR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PCR扩增的过程一般是:95℃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________,该过程在细胞内也可利用________酶实现。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________完成。(3)经4轮循环后,图2中⑤所示的DNA分子数分别占DNA分子总数的比例为________。(4)研究者利用4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下图所示。酶切后的产物连接时,目的基因上SalⅠ切割产生的末端应与质粒上________切割产生的末端相连接。连接完成后,该连接点________(能/不能)被这两种限制酶中的某一种切割。(5)与使用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相比,同时用两种限制酶切割(黏性末端不同),其优点是________。11.(14分)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产生C的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图中a、b两个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其中b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图中A代表的物质是_____。若适当提高CO2浓度,则短时间内图中C的含量变化是_____。(2)图中物质D为_____,D的_____量可代表净光合作用的强度。(3)经研究发现,该植物夜晚虽然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D,原因是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为暗反应提供_____。12.马世骏院士是蜚声中外的生态学家,他提出了“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有效战略来预防蝗灾。下图为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某植保站为预防蝗灾,通过__________法调查蝗虫的幼虫跳蝻的密度,从而监测蝗虫数量的变化。若要预测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则须研究种群的__________这一特征。(2)为了防止蝗虫进一步爆发,可通过多种方式降低蝗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图中a、b、c三个点中,__________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最可能为蝗虫的环境容纳量。(3)防治蝗虫应在__________点之前捕杀蝗虫,且越早越好,原因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从图中分析,甲能利用二氧化碳,故甲是生产者,乙能利用遗体和粪便等,故乙是分解者,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甲固定的太阳能,通过食物链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给各营养级。【详解】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甲同化的太阳能,能量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甲同化的能量必然大于食肉动物同化的能量,A正确;B、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可能有不同的种群,可构成食物网,B正确;C、当该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如食肉动物)处于平衡状态,增长率可能为0,C正确;D、乙是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会释放二氧化碳,但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D错误。故选D。2、C【解析】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在这三种调节方式作用下,人体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但人体的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详解】A、人一次性饮用大量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细胞不能对过多的葡萄糖进行存储、利用和转化,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会带走大量的水分,使尿液量增加,A错误;B、在寒冷环境下机体的体温仍处于37℃左右,机体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B错误;C、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静脉注射250mL生理盐水,大量进入血浆中,细胞外液Na+的增加量远大于细胞内液,C正确;D、淋巴因子是由T淋巴细胞释放的,D错误。故选C。3、D【解析】分析曲线图:由图中可以看出,最终乙、甲两群落并没有灭绝。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依次作为优势种群,但在竞争中,前者被后者替代,所以有竞争关系。【详解】A、该群落演替的起点物种丰富度不为0,为次生演替,A错误;B、阶段2到阶段只反映了优势种群的变化,不能得出物种丰富度相同,B错误;C、甲乙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不存在捕食关系,C错误;D、阶段2的后期,乙种群数量减少,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正确。故选D。4、A【解析】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激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别由胰岛B细胞和胰岛A细胞分泌。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胰岛细胞消耗葡萄糖,血糖的含量会减少。【详解】A、血糖平衡调节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稳定,血糖平衡调节中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存在反馈调节,A正确;B、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B错误;C、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激素都能升高血糖,C错误;D、血液流经胰岛后,胰岛细胞消耗葡萄糖,血糖的含量会减少,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考生需要注意平时积累。5、B【解析】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2、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3、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详解】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错误;B、生态系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外来一定的干扰,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但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B正确;C、不同的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不同,故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强度不同,C错误;D、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将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即其恢复力稳定性很弱,D错误。故选B。6、B【解析】1、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详解】A、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即等位基因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A正确;B、基因是由约翰逊命名的,B错误;C、等位基因是经过基因突变产生的,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因此两个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在于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或排列顺序不同,两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相同,C正确;D、正常情况下,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若发生交叉互换,等位基因的分离也可以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确。故选B。7、B【解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问的关系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下:a、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b、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c、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详解】A、细胞质基质是人体内化学反应进行的主要场所,A错误;B、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可直接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C、血浆可将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运至全身各处,C错误;D、淋巴可回收组织液中的营养物质并汇入血浆,D错误。故选B。8、D【解析】群落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1)定义: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过程(裸岩):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3)举例:如在火山岩、冰川泥、沙丘上进行的演替。2、次生演替(1)定义: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2)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林。(3)举例:如在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详解】演替是指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弃耕土地上保留原有的土壤,在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过程为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林,其类型属于次生演替。故选D。二、非选择题9、(1).探究不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2).pH(3).30℃是过氧化氢酶的适宜温度;排除温度变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Ⅱ(5).同一种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会由于酶浓度的不同而改变【解析】根据题文信息分析:实验I的自变量是pH,分别是3、5、7、9,马铃薯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反应物是过氧化氢,因此该实验的因变量是酶促反应的速率(酶活性),产物是氧气,因此因变量可以用单位时间的氧气产生速率(产生相同的氧气需要的时间)或过氧化氢的剩余量(消耗量)作为指标。【详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含量,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2)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3)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pH,而温度等其他无关变量都应相同且适宜。各实验组均在30℃的恒定温度下进行是因为30℃是过氧化氢酶的适宜温度,同时可以排除温度变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马铃薯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由于II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即酶的数量减半,导致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在相同时间内底物剩余量增加,即对应于曲线a。(5)过氧化氢的含量的最低点所对应的pH值是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同一种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会由于酶浓度的不同而改变,所以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的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并结合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求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题文信息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而确定实验的目的,明确酶的数量改变酶促反应速率,但是不改变酶的活性。10、①.cDNA文库(或部分基因组文库)②.DNA双链复制③.氢键④.解旋⑤.碱基互补配对⑥.1/2⑦.XhoⅠ⑧.不能⑨.可防止自身环化和任意链接(保证定向连接)【解析】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2、PCR技术:①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②原理:DNA复制;③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④方式:以指数的方式扩增,即约2n;⑤过程:高温变性、低温复性、中温延伸。【详解】(1)cDNA文库中的基因是成熟RNA逆转录而成的,成熟mRNA是由基因组DNA转录并加工而成的,DNA转录的时候是不会把启动子也转录的,转录起始位点都在启动子下游,所以cDNA文库获取的目的基因中不含有启动子。(2)PCR是体外扩增DNA片段,原理是DNA双链复制。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使双链打开,能打开氢键的酶是解旋酶,细胞内打开此键使用此酶。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来完成的的。(3)经4轮循环后,总共DNA分子数为16个,图2中⑤所示的DNA分子数8个,比例为1/2.(4)目的基因上SalⅠ和XhoⅠ切割后会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故他们切割产生的末端相连接。该连接点相连后不再是它们任何一种酶的识别序列,该连接点不能被这两种限制酶中的某一种切割。(5)与使用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相比,同时用两种限制酶切割(黏性末端不同),其优点是可防止自身环化和任意链接(保证定向连接)。【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中,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1、(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2).叶绿体基质(3).C3的还原(4).五碳化合物(5).下降(6).(CH2O)(或有机物、糖类)(7).积累(8).[H]和ATP【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示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还原氢和ATP,故C为还原氢,a是CO2的固定过程,b是C3的还原过程,其中A是C5,B是C3,D是(CH2O)。【详解】(1)C是还原氢,图中产生还原氢的过程是光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