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预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A.抗病株×感病株 B.感病株×感病株C.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2.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受到垂体和下丘脑的调节。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受到抑制,进而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这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不会过高,这种调节方式为A.反馈调节 B.神经调节 C.激素调节 D.体液调节3.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作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由③到⑨的育种方法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B.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C.若⑧为三倍体西瓜,则在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由③到④的育种方法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4.研究发现,活化的T细胞表面含有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癌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结合后,T细胞的活性受到抑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可能通过增强PD-L1的表达,逃避T细胞的“追杀”B.T细胞对癌细胞的清除,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C.PD-1与PD-L1的结合,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使用抑制剂阻断PD-1和PD-L1的结合,能使T细胞有效对付癌细胞5.人体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途径有多种,如囊泡运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是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B.与细胞膜融合后,囊泡内的物质最终都会释放到内环境中C.囊泡运输可实现膜的转化,有利于生物膜成分的更新D.核孔可以控制蛋白质、RNA等物质进出细胞核6.某株玉米白化苗的产生是由于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所在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导致该基因不能正常表达,无法合成叶绿素。该种变异类型属于()A.染色体数目变异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重组7.某淡水湖曾经水草稀少,经过治理,现在水草茂盛、鱼游虾嬉、鸟戏湖面,生物资源逐渐丰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湖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B.该淡水湖中的水草、鱼、虾、鸟共同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C.湖泊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的动、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从曾经的水草稀少发展至现在生物资源丰富的过程属于群落次生演替8.(10分)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者。丙肝病毒(HCV)是一种RNA病毒,病毒呈球形,在核衣壳外包含有衍生于宿主细胞的脂双层膜,膜上插有病毒基因组编码的糖蛋白。其宿主细胞是肝细胞,侵染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HCV能进入肝细胞,有赖于两者之间的识别功能B.HCV的RNA复制需要有两次形成双链的过程,发生在肝细胞质中C.HCV的基因可以直接做翻译的模板,能够合成出逆转录酶以保障RNA的复制D.从HCV增殖的过程可以看出,其进传信息的流向可以表示为RNA→蛋白质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甲表示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图乙是图甲中①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_。(2)图甲所示的反射弧由感受器、__________、神经中枢、传出神经、_________五个部分组成。(3)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以___________信号的形式传导的。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后,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变化成__________,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电位差,使兴奋向前传导。(4)兴奋在不同神经元之间是通过图乙所示的___________来传递的,该结构由突触前膜、②所示的____________及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此处传递兴奋的物质是___________。10.(14分)研究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下图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兴奋在c点的传导方向与__________(填“膜外”或“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反。(2)刺激图中的b处,a、c、d三点中只有__________点能检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3)研究发现,连续给海兔40个刺激会诱发习惯化,但只能持续一天。如果每天给10个刺激,连续4天,习惯化效应就能持续一周。训练中间穿插一些休息,能促进长时记忆的建立。人类的记忆形成与上述机理相似,若要产生长时记忆,可以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11.(14分)棉纤维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野生棉花大多为白色,由基因B控制。科学家用射线处理纯种白色棉花的种子,先培育出基因型为bb的深红棉(棉纤维呈深红色)再通过技术处理得到基因组成如图所示的突变型粉红棉(棉纤维呈粉红色)。请回答相关问题:(1)获得深红棉的育种方法叫_____育种。突变型粉红棉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_。(2)棉花对盐碱的耐受性由基因A、a控制,耐盐碱为隐性性状。基因A、a与B、b独立遗传。科学家用耐盐碱的深红棉与不耐盐碱的突变型粉红棉杂交,得到F1(全部不耐盐碱),F1随机交配得到F2(以上过程各类型配子育性正常、子代生活力正常)。则:①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F2中耐盐碱的突变型粉红棉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②为得到耐盐碱的棉花,应如何对F2进行筛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龙牙楤木是一种小乔木,其嫩芽可食,具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1)春季,人们集中采摘龙牙楤木顶端的嫩芽,但是幼芽的数量仍可增加,原因是______。(2)为了大量栽培龙牙楤木,研究小组尝试探究不同浓度的2,4-D对其插条生根的影响,完成了一组预实验。将龙牙楤木插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处理一段时间后进行扦插,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请回答:①从预实验结果可知,与2,4-D溶液浓度为8ppm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5ppm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的影响是________。②在预实验以及正式实验过程中,都要控制好无关变量,如________和________。③与沾蘸法相比,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所用的2,4-D浓度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所需处理时间________(填“较长”或“较短”)。(3)生产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除去单子叶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原理是____,图乙中曲线________(填“Ⅰ”或“Ⅱ”)可表示单子叶植物。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2)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所以亲2子1或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1子1或亲2子2则不能直接确定。【详解】A、抗病株与感病株杂交,若子代有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B、感病株×感病株,只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时才能判断显隐性,子代只有感病株,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B错误;C、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据此可以判断显隐性关系,C正确;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后代肯定为抗病,可能为隐性,也可能为显性,据此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D错误。故选C。2、A【解析】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包括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详解】在人体内,下丘脑作为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中枢,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使垂体分泌促激素,作用于其他内分泌腺,促进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激素,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过多,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称为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故选A。3、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③④是诱变育种,①②③⑤⑩是杂交育种,①②③⑦⑨是单倍体育种,①②③⑥是多倍体育种。【详解】A、由③到⑨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A正确;B、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2×1/2=1/4,B正确;C、三倍体西瓜的培育属于多倍体育种,若⑧为三倍体西瓜,则在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正确;D、由③到④的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诱变育种不能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D错误。故选D。4、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PD-1与PD-L1结合会抑制了免疫应答的初始与效应阶段,维持机体的免疫自稳,否则过分免疫应答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PD-1与PD-L1结合会抑制T细胞的活性,因此癌细胞可通过增强PD-L1的表达,逃避T细胞的“追杀”,A正确;B、T细胞不能清除癌细胞,B错误;C、根据题意可知:PD-1与PD-L1结合,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正确;D、PD-1与PD-L1结合会抑制T细胞的活性,可使癌细胞逃避T细胞的“追杀”,因此使用抑制剂阻断PD-1和PD-L1的结合,能使T细胞有效对付癌细胞,D正确。故选B。5、B【解析】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详解】A、由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可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是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通过囊泡运输实现了细胞器之间膜结构的交换,A正确;B、与细胞膜融合后,囊泡内的物质不都会释放到内环境中,如消化酶通过囊泡运输与细胞膜融合后直接通过导管分泌到外界,B错误;C、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完成,不断从一个具膜的细胞结构转运至另一个细胞结构,从而实现了膜的转化,进而有利于生物膜成分的更新,C正确;D、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孔具有选择性,可以控制蛋白质、RNA等物质进出细胞核,D正确。故选B。6、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玉米白化苗的产生是由于控制叶率素合成的基因所在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导致该基因不能正常来达,无法合成叶率素,表明读白化苗的变异具有有害性。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因此,ABD错误,C正确。故选C。7、B【解析】1、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2、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其中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湖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A正确;B、该淡水湖中的水草、鱼、虾、鸟不能构成一个群落,因为缺少分解者,B错误;C、湖泊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的动、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D、该湖由曾经的水草稀少属于次生裸地,演替至现在的水草茂盛,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意在考查学生了解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区分群落的结构中的两种类型,了解群落的演替的两种类型,难度不大。8、C【解析】题图分析,HCV的衣壳上有一层衍生于宿主细胞的膜,膜上有糖蛋白,它们能识别宿主细胞,诱导细胞胞吞病毒,从而使病毒侵入宿主细胞。HCV是一种RNA病毒,侵入肝细胞后,利用肝细胞内的物质为原料进行繁殖。【详解】A、HCV能进入肝细胞,需要受体介导,即有赖于两者之间的识别功能,A正确;B、RNA通常为单链结构,而其复制过程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HCV的RNA复制需要有两次形成双链的过程,由于病毒是胞内寄生物,该过程发生在肝细胞质中,B正确;C、图中显示,HCV的基因可以直接做翻译的模板,能够合成出复制酶以保障RNA的复制过程顺利进行,不包含逆转录过程,C错误;D、由HCV增殖的过程可以看出,其遗传物质RNA既可以作为翻译的模板,也可作为复制的模板,因此,其遗传信息的流向可以表示为RNA→蛋白质,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9、(1).反射(2).传入神经(3).效应器(4).电(5).外负内正(6).突触(7).突触间隙(8).神经递质【解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电信号、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在突触间传递时经过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过程,需要的时间长,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由突触的数目决定。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详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部分,分别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3)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电位状态,即膜内外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接受刺激后,由于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此时膜内外两侧电位为外负内正,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使兴奋向前传导。(4)图乙为突触结构,兴奋在不同的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②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在突触处兴奋的传递是依靠神经递质来完成的。【点睛】熟知兴奋在神经纤维是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辨别图中各部分的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0、(1)①.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鳃②.负电位→正电位(→负电位)③.膜外(2)①.d②.突触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3)多次重读,中间穿插休息【解析】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小问1详解】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鳃。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负电位→正电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于传导方向相同,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传导方向相反。【小问2详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能双向传导,而在突触位置兴奋只能单向传递,因此若刺激b处,则a、c、d三点中只有d点能检测到电位变化。【小问3详解】研究发现,连续给海兔40个刺激会诱发习惯化,但只能持续一天。如果每天给10个刺激,连续4天,习惯化效应就能持续一周。训练中间穿插一些休息,能促进长时记忆的建立。人类的记忆形成与上述机理相似,根据该实验结果,若要产生长时记忆,可以采取的做法是多次重读,中间穿插休息,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反复强化记忆。【点睛】熟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图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及在突触间传递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1、①.诱变②.染色体结构变异③.Ab∶ab∶A∶a=3∶3∶1∶1④.3/32⑤.将F2种植在盐碱地上【解析】利用射线照射获得个体的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在解答(2)第一问时,关键是读懂题干中的信息,确定基因型,从而得到F1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两种,比例为1:1,前者能产生Ab和ab两种配子,比例为1:1,后者能产生Ab、A、ab、a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利用棋盘法计算aab时,要注意有两种情况。将植物种植在盐碱地中,能生长的个体就是耐盐碱的个体。【详解】(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深红棉是用射线处理纯种白色棉花种子而得到的品种,因此其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据图可知,突变型粉红棉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2)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耐盐碱深红棉的基因型为aabb,不耐盐碱的突变型粉红棉的基因型为AAb,二者杂交F1的基因型1/2Aabb和1/2Aab,Aabb产生的配子为1/4Ab和1/4ab,Aab产生的配子为1/8Ab、1/8A、1/8ab、1/8a,因此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b:ab:A:a=3:3:1:1。F2耐盐碱突变型粉红棉(aab)的概率为3/8×1/8×2=3/32。将棉花种植在盐碱地中观察其是否生长,可以选择出耐盐碱的个体。【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变异、育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