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答案解析)_第1页
广东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答案解析)_第2页
广东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答案解析)_第3页
广东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答案解析)_第4页
广东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广东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卷共1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滑雪在俄罗斯普及率高,已成为大众化、常态化的体育运动,索契冬奥会后,其滑雪旅游产北快速发展。下图示意俄罗斯滑雪场所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相比亚洲国家,俄罗斯发展滑雪旅游的突出优势是(

)A.

地形较复杂

B.

纬度位置高C.

国土面积大

D.

降水量充足2.

俄罗斯滑雪场所分布东西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科技水平

B.

政策因素C.

人口密度

D.

运动偏好【答案】1.B

2.C【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俄罗斯大约位于30°E~180°E,50°N~80°N之间,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地跨欧亚两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大陆的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相比亚洲国家的俄罗斯发展滑雪旅游的突出优势是纬度位置高、气温低,有天然滑雪场,B正确,地形较复杂不利于滑雪、国土面积大、降水量充足跟滑雪场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俄罗斯的人口分布差异。滑雪场主导因素是客流量,俄罗斯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不同地区之间人口密度差别太大。俄罗斯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是滑雪场所东西分布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俄罗斯滑雪旅游和滑雪场的分布的有关知识。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很多地区位于高纬度的寒冷地区。某中学地理小组到内蒙古大青山野外考察(如图),南侧山坡长满了草本植物,北侧山坡则长满了白桦林和灌木。随着海拔升高,坡面植被差异减少。完成下面小题。3.

影响山地两坡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水分

B.

热量

C.

降水

D.

地形4.

随着海拔的上升,坡面植被差异减少,原因是(

)A.

坡度变陡

B.

水热交换增强

C.

人类活动干预减少

D.

坡面面积变小【答案】3.A

4.B【解析】【3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该山地位于内蒙古地区,分为南坡和北坡,山地大致呈东西走向,可判断该山地南坡为阳坡、迎风坡,热量和降水都比北坡要多,故热量和降水不是导致南坡长草,北坡长树的原因,BC排除;南北坡的地形差异不大,故地形不是导致两坡植被差异的原因,D错误;但由于南坡是阳坡,光照和热量都更充足,蒸发旺盛,会导致南坡的水分条件较北坡差,故南坡长草,北坡长树,A正确。故选A。【4题详解】无法根据文字和图片材料得出坡度随海拔的变化情况,A排除;由于海拔上升,接近山顶,南北坡之间的距离缩短,水热交换增强,导致水热差异逐渐缩小,故坡面植被差异减少,B正确;人类活动对于该山地山顶生长的植被差异影响小,C排除;读图可知,该山南北坡坡面面积差异不大,D排除。故选B。【点睛】山地的“阴阳脸”: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是因为阴坡蒸发弱,土壤湿度较高,能满足森林生长所需水分,而阳坡光照条件较好,热量相对充足,导致蒸发加强,水分少,不能满足森林的生长,但水分能满足草类的生长,故草地青翠。每年4月,我国一些地区的气温变化如坐过山车,真实上演“早穿棉袄午穿纱”的场景,不少小伙伴吐槽冬春夏三季随机切换,并发出“乍暖还寒,最难穿衣”的感慨。下图是我国部分省级行政中心1991~2020年4月平均昼夜温差排行图,完成下面小题。、5.

4月,我国各省级行政中心中受气温变化影响使居民“最难穿衣”的是(

)A.

合肥、成都、南京

B.

郑州、长春、天津C.

西宁、太原、银川

D.

兰州、拉萨、西宁6.

影响我国4月各地气温日变化较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A.

太阳辐射

B.

大气状况

C.

地面性质

D.

人类活动【答案】5.C

6.B【解析】【分析】【5题详解】由图可知,西宁、太原和银川的昼夜温差很大,是前3名的位置。其他选项的城市昼夜温差都在这三个城市之后,因此本题选C。【6题详解】气温的日变化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晴天的气温日较差大,阴天的气温日较差小。4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风的影响还未到,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B正确。太阳辐射、地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都不是主要因素。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考查气温的相关知识点。晴天的气温日较差大,阴天的气温日较差小。下图示意2015-2050年中美劳动人口(15岁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

两国社会负担越来越重

B.

两国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C.

2045年后中国劳动人口数量比美国少

D.

两国机械增长率不断上升8.

为解决我国未来将出现的人口问题,以下措施不可取的是(

)A.

发展人工智能

B.

大量放宽移民

C.

调整产业结构

D.

推进养老改革【答案】7.A

8.B【解析】【7题详解】读图可知,中国和美国的劳动人口占比在未来几十年中都呈减少趋势,故两国社会负担越来越重,A正确;图中只能得出两国的劳动力人口占比,2045年后我国的劳动力人口占比低于美国,但我国的人口总数应该仍远高于美国,故劳动力数量不比美国的少,C错误;从该示意图中无法得出两国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的变化情况,BD排除。故选A。【8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我国未来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即为劳动力人口占比低,故发展人工智能能够代替一部分的劳动力,应对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该措施可取,A不符合题意;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将产业向对于劳动力需求少的产业方向发展,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该措施可取,C不符合题意;推进养老改革,适当延迟退休,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劳动人口不足的问题,该措施可取,D不符合题意;大量放宽移民不利于我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并且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该措施不可取,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一是人口生育率持续低位运行,少儿人口比例大幅下滑;二是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加深,未富先老问题日益严峻;三是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男女性别失衡问题不断凸显。即目前我国人口正面临着少子化、老龄化、性别失衡的三大结构性难题。“共享员工”是指企业和企业之间以“借用”或“外派”的方式实现劳动力的流动,从而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灵活用工方式,实现人力成本转化为人力资本。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许多行业暂停服务,而外卖等新型行业线上订单呈爆发式增长,人员紧缺,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共享员工这种用工模式的发展。完成下面小题。9.

依据材料推断,下列行业中能实行“共享员工”的有(

)①餐饮服务业②金融业③家政业④IT业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10.

“共享员工”模式可以(

)A.

提高社会的就业率

B.

减少季节性的失业

C.

大幅增加员工收入

D.

根本解决用工荒问题【答案】9.C

10.B【解析】【9题详解】结合材料,“共享员工”是指企业和企业之间以“借用”或“外派”方式实现劳动力的流动可知,“共享员工”能够在不同的企业、行业之间流动、利用,说明这些行业对于劳动力的专业素质要求不高,入行门槛低,或者行业之间有共通之处,餐饮服务业和家政业的从业人员符合此特征,故能够实行“员工共享”,①③正确;金融业和IT企业对于员工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与外行的共通性小,企业之间的员工难以共享,②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共享员工”只是使得劳动力在不同的企业和行业之间流通,故并没有提高社会的就业率,也不会使得员工的收入大幅增加,AC错误;“员工共享”只是暂时的“借用”和“外派”,无法根本性解决用工荒的问题,D错误;但是可以使得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减少劳动力的季节性失业,B正确。故选B。【点睛】共享用工是企业之间进行用工余缺调剂合作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员工富余企业”与劳动合同制劳动者协商一致,在一定期限内将劳动者调剂到“缺工企业”工作,不改变“员工富余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合作用工模式。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如图所示)位于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交会地区,主要地形是低山丘陵,总面积约528.32平方公里。生态绿心地区分为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可适当发展绿色第三产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是(

)A.

落叶阔叶林

B.

热带季雨林

C.

常绿阔叶林

D.

常绿硬叶林12.

长株潭生态绿心限制开发区可适当发展(

)A.

信息产业

B.

生态旅游

C.

木材加工

D.

仓储物流13.

长株潭生态绿心建设(

)A

促进区域分工

B.

导致城市“空心化”现象C.

利于产业转移

D.

缓解城市群“热岛效应”【答案】11.C

12.B

13.D【解析】【11题详解】结合株洲经纬度和所学可知,株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潭生态绿心地区的植被类型应以当地地带性植被为主,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正确;落叶阔叶林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地区的植被、热带季雨林是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植被、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的植被,ABD排除。故选C。【12题详解】结合材料“生态绿心地区分为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可适当发展绿色第三产业”,故长株潭生态绿心限制开发区可适当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开发难度较低,开发程度较小,对环境的破坏小,B正确;限制开发区不具备发展信息产业和仓储物流的条件,AD排除;木材加工不属于第三产业,C排除。故选B。【13题详解】长株潭生态绿心建设会使得城市的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能够发挥调节气候的作用,缓解城市群“热岛效应”,D正确;长株潭生态绿心建设与促进区域分工和产业转移无关,AC排除;逆城市化才是导致城市“空心化”的原因,与长株潭生态绿心建设无关,B排除。故选D。【点睛】城市空心化是与城市化相对的概念,指城市中的富裕人群和中产阶层中的大量城市居民选择到城市的近郊或远郊居住,从而出现住宅郊区化和城市空心化的现象。华南前汛期是指我国华南地区4-6月间出现的多雨时期,其影响区域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以及海南省。下图示意1961-2021年华南前汛期开始日期统计图(图中横线表示前汛期开始的平均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从材料可知,今年(2021年)华南地区入汛的时间(

)A.

较早

B.

较迟

C.

正常

D.

不确定15.

华南前汛期开始的日期年际波动大,与此相关的是(

)A.

太阳直射点移动

B.

全球气候变暖

C.

热带气旋的数量

D.

夏季风的强弱16.

1963年华南前汛期开始于5月31日,与此相关的是(

)A.

太阳直射点南移

B.

台风登陆个数偏多

C.

冷空气势力偏弱

D.

暖湿气流势力偏弱【答案】14.B

15.D

16.D【解析】【14题详解】结合材料“华南前汛期是指我国华南地区4-6月间出现的多雨时期”并读图可知,2021年华南的汛期开始时间晚于平均时间,即今年入汛时间较迟,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受到夏季风强弱年际差异的影响,导致每年雨季来临时间不稳定,夏季风强时,雨季来临早,反之来临晚,D正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每年都比较稳定,不存在年际变化,A排除;全球变暖和热带气旋的数量对我国的入汛时间影响小,BC排除。故选D。【16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我国华南的入汛时间主要受到夏季风强弱的影响,1963年华南前汛期开始于5月31日,明显晚于平均日期,说明该年夏季风强度弱,暖湿气流势力偏弱,雨带难以登陆和北上,D正确,C错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台风的数量多少与我国入汛时间无关,AB排除。故选D。【点睛】我国锋面雨带移动规律:4~5月在东南沿海登录;6~7月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一个月的梅雨天气;7~8月至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9月雨带南撤;10月雨带撤离我国。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7-1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18年7月,某记者报道中国助力卢旺达农田水利建设:距基加利100多公里的卡杜哈村正午阳光炙热,路面干燥,然而,路旁稻田中沟渠交错、流水潺潺,金黄色稻穗满田间……这片望不到尽头的稻田得益于中国企业承建的卢旺津戈——卡朗噶兹农田开发项目,这一项目内容包括一座库容为375万立方米的水库、30公里渠道及相应道路等。该项目建成前,当地无法种植水稻,农民只能在离河不远处种植土豆、玉米等旱作物,而现在的农田每年可种植两季水稻,卢旺达深处东非内陆,境内多山,平均海拔1600多米,东、西部地形差异明显。下图为卢旺达区域图。(1)与卢旺达西部相比,分析其东南部适合水稻种植的自然原因。(2)分析7月卡杜哈村水稻生产更需要水渠灌溉的原因。(3)说明卢旺津戈——卡朗噶兹农田开发项目对当地粮食生产的益处。【答案】(1)与西部相比,东南部位于河流下游,地形较低平;流水沉积为主,土层较深厚,土壤较肥沃:附近河湖较多,灌溉水源更充足。

(2)该地为(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此区域受东南信风控制,降水少,属于干季;且此时为水稻生长期,需水量大。

(3)调整农作物结构(优化作物种类),改种产量较高的水稻;增加粮食复种指数,提高粮食总产量;旱季,水渠为农田提供灌溉水源,可耕地面积扩大,增加种植面积;雨季,水库拦蓄洪水,减少洪灾,保障粮食稳产。【解析】【分析】本题以卢旺达发展为材料背景,考查卢旺达东南部的水稻种植条件、灌溉蓄水问题以及合作项目开发对于当地粮食生产的影响等内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难度一般。【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东南部地区的地势、土壤和水源等方面较西部都有明显优势:结合材料“东、西部地形差异明显”可知,与西部相比,东南部位于河流下游,地形较低平,利于规模种植水稻;河流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河流带来丰富的沉积物,土层较深厚,土壤较肥沃,为水稻种植提供充足养分;附近河湖较多,灌溉水源更充足,保障水稻的用水需求。【小问2详解】7月份更需水渠灌溉说明此时降水少、河流能够提供的灌溉水源少;读图可知,该地地处东非高原,为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气候区,干湿季明显,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此区域受东南信风控制,降水少,属于干季,灌溉水源不足;而7月恰逢水稻生长旺盛期,需水量大,灌溉用水供需不平衡,故需要水渠灌溉。【小问3详解】结合材料“该项目建成前,当地无法种植水稻,农民只能在离河不远处种植土豆、玉米等旱作物,而现在的农田每年可种植两季水稻”可知,该项目的实施使得该地农作物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改种产量较高的水稻;双季稻的种植使得该地增加了粮食复种指数,提高粮食总产量,保障了粮食安全;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的农业用水会季节性出现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水库的修建使得旱季时灌溉水源得到保障,可耕地面积扩大,增加种植面积;雨季时,水库拦蓄洪水,减少洪灾,保障粮食稳产。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巴塔哥尼亚山脉位于南美大陆的南端,属于横亘南美大陆的安第斯山脉的南端山脉,在狭长的山脉中,众多塔状尖峰和冰川交错分布。巴塔哥尼亚山脉的雪山大都呈塔状,山峰的崖壁近乎垂直,如一根根针锥插在山上,尖峭挺立。区域内森林繁茂,多处山口的“树不高,向东横长”。冰川丰富且分布海拔低,是世界上位于极地之外的第三大冰原。下图为巴塔哥尼亚山脉所在的自然地理环境图(1)说明巴塔哥尼亚山脉的东侧多荒漠的原因。(2)分析巴塔哥尼亚山脉山口处“树不高,向东横长”的原因。(3)分析巴塔哥尼亚山脉冰川丰富且分布海拔较低的原因。(4)从外力的角度分析巴塔哥尼亚山脉多塔状尖峰的原因。【答案】(1)西风从太平洋带来的水汽受巴塔哥尼亚山阻挡;位于山脉的东侧,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降水少,蒸发大,所以荒漠广布。

(2)地处南半球西风带,风力强劲;河流多东西走向,西风经山口后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增大,使山口处的树长不高,还向东横着长。

(3)西风从太平洋携带大量水汽,遇巴塔哥尼亚山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巴塔哥尼亚山岭海拔高,且(南北)跨(纬)度大,大量拦截水汽,使冰川不断生成;山岭所处的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冰川易在低海拔地区存留。

(4)西风所携带的大量水汽使得冰川不断生成,冰川侵蚀作用强;因处于西风带,风蚀作用明显;受到冰雪侵蚀和风蚀等外力持续侵蚀,山体碎石剥落,角峰被越削越尖,形成直立的塔状尖峰;顶部温差大,岩石容易风化,易形成尖峰。【解析】【分析】本题以巴塔哥尼亚山脉为材料,考查荒漠形成的条件、影响植被的主要因素、冰川发育的条件以及尖峰发育的原因等内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难度一般。【小问1详解】荒漠的形成说明降水少,蒸发旺盛,气候干旱。结合该地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地地处南半球盛行西风带,但该地地处巴塔哥尼亚山脉盛行西风的背风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水汽受到山脉的阻挡,导致山脉东侧降水少;且风越过山脉后下沉,在下沉过程中增温,形成焚风效应,使得该地温度高,蒸发旺盛,加上降水少,导致该地荒漠广布。【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树长得不高且树冠朝向均主要是因为受到风的影响。风力过大的地区,植被会生长得矮小,地处南半球西风带,风力强劲;且结合图片材料可知,该地地处东西走向的河谷之中,西风经山口后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增大,导致树木长不高;由于风向为西风,导致树长向与风向相反,即向东横长。小问3详解】冰川丰富且海拔分布较低说明气温低,降水多。结合材料可知,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处南半球盛行西风带,西风从太平洋携带大量水汽,遇巴塔哥尼亚山抬升,形成大量降水;读图可知,巴塔哥尼亚山岭海拔高,且(南北)跨(纬)度大,大量拦截水汽,使得降水以降雪的形式形成,且积雪常年不化,积累形成冰川;读图可知,山脉所地处南半球中高纬度,气温较低,冰川易在低海拔地区存留,故巴塔哥尼亚山脉冰川丰富且分布海拔较低。【小问4详解】读图可知,尖峰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西风所携带的大量水汽使得冰川不断生成,山脉上冰川广泛发育,受到冰川侵蚀作用,形成角峰;在角峰形成后,还会受到其他各种外力作用的影响,山脉地处西风带,加上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等因素,冰川侵蚀、风力侵蚀和风化作用都非常的显著,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角峰上的岩体不断被侵蚀剥落,角峰被越削越尖,形成直立的塔状尖峰。19.

[选修2:海洋地理]潮间带(如图),指平均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之间的海岸,是海洋与陆地两大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承担了重要的生态功能。位于我国东部的黄渤海潮间带滩涂,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咽喉地带,近年来,人们在滩涂上大面积填海造陆,很多潮间带变成水产养殖和盐田,随着海岸经济的发展,港口建设,临港工业园等对潮间带滩涂造成进一步的破坏,潮间带萎缩,甚至消失。分析说明黄渤海潮间带滩涂的开发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