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是一种艺术_第1页
论音乐是一种艺术_第2页
论音乐是一种艺术_第3页
论音乐是一种艺术_第4页
论音乐是一种艺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音乐是一种艺术音乐是用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旋律响起人们往往无法抗拒的立体的处于音乐的氛围当中。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表情达意、塑造艺术意象的表现形式。一个国度的音乐疆域有多宽有多广,它的文化包容性就有多大;一个民族的音乐种类有多丰富,它的人民就有多富足多幸福。一、声音的艺术音乐是以声音为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意象的塑造,是以有组织的音为材料来完成的。因此,如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样,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这是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作为音乐艺术表现手段的声音,有与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不同的一些特点。任何一部音乐作品中所发出来的声音都是经过作曲家精心思考创作出来的,这些声音在自然界是可以找到,但是没有经过艺术家们别出心裁创作与组合,是不能成为音乐的。所以,无论是一首简单的歌曲,还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交响乐,都渗透着作者的创作思维。随便涂抹的线条和色彩不是绘画,任意堆砌的语言文字不是文学,同样,杂乱无章的声音也不是音乐。构成音乐意象的声音,是一种有组织有规律的和谐的音乐,包括旋律、节奏、调式、和声、复调、曲式等要素,总称为音乐语言。没有创造性的因素,任何声音都不可能变成为音乐。语言具有一种约定性的语义,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具有特定的涵义。这种涵义在运用该语言的社会范围内是被公认的,是一种约定俗成;音乐的声音却完全不同,它仅仅限定在艺术的范围内,只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任何音乐中的声音,它本身绝不会有像语言那样十分确定的含意,它们是非语义性的。二、听觉的艺术音乐既然是声音的艺术,那么,它只能诉诸于人们的听觉,所以,音乐又是一种听觉的艺术。心理学的定向反射和探究反射原理告诉我们,一定距离内的各种外在刺激中,声音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它能够迫使人们的听觉器官去接受声音,这决定了听觉艺术较之视觉艺术更能直接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震撼人们的心灵。音乐只能用声音来表现,用听觉来感受,但这并不等于说人们在创作和欣赏音乐时,大脑皮层上只有与听觉相对应的部位是兴奋的,而其他部位都处于抑制状态之中。实际上,音乐家不止是通过听觉的渠道,而是用整个身心去感受和体验、认识和表现生活的,这同其他门类的艺术家并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是在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的时候,音乐家是把个人的多方面的感受,通过形象思维凝聚为听觉意象,然后用具体的音响形式表现出来。因此,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不是单纯的听觉感受,而是整体的感受。同样,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虽然主要是通过听觉的渠道,接受的是听觉的刺激,但由于通感的作用,也可能引起视觉意象,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和想象,进而引起强烈的感情反应,体验到音乐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境,获得美感,并为之感动。三、情感的艺术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擅长于抒发情感、最能拨动人心弦的艺术形式,它借助声音这个媒介来真实地传达、表现和感受审美情感。音乐在传达和表现情感上,优于其他艺术形式,是因为它所采用的感性材料和审美形式——声音最合于情感的本性,最适宜表达情感。或庄严肃穆,或热烈兴奋,或悲痛激愤,或缠绵细腻,或如泣如诉。音乐可以更直接、更真实、更深刻地表达人的情感。那么,音乐为什么能够用有组织的声音来表达人的情感呢,一种理论认为,音乐的表情性来自于音乐对人的有表情性因素的语言的模仿。人的语言用语音、声调、语流、节奏、语速等表情手段配合语义来表情达意,而音乐的音色、音调起伏、节奏速度等表现手段能起到与语言的表情手段同样的作用。还有人认为,音乐的声音形态与人类情感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具有某种“同构关系”,这是音乐能表达人情感的根本原因。音乐理论家于润洋曾指出:“音响结构之所以能够表达特定的情感,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极其重要的相似点,那就是这二者都是在时间中展示和发展,在速度、力度、色调上具有丰富变化的、极富于动力性的过程。这个极其重要的相似点正是这二者之间能够沟通的桥梁。”比如“喜悦”,它是人高兴、欢乐的感情表现。一般来说,这种感情运动呈现出一种跳跃、向上的运动形态,其色调比较明朗,运动速度与频率较快。表现“喜悦”的感情的音乐,一般也采取类似的动态结构,如民乐曲《喜洋洋》,用较快的速度、跳荡的音调等表现手段表达了人们喜悦的情感。四、时间的艺术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凝固在空间,使人一目了然。我们欣赏美术作品,首先看到美术作品的整体,然后,才去品味它的细节。而音乐则不同,音乐要在时间里展开、在时间里流动。我们欣赏音乐,首先从细节开始,从局部开始,直到全曲奏(唱)完,才会给我们留下整体印象。只听音乐作品中的个别片断,不可能获得完整的音乐意象。所以,音乐艺术又是一种时间艺术。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意象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是随着时间的延续在运动中呈现、发展、结束的。所谓“音乐意象”,指的是整个音乐作品所表现出的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并在欣赏者的思想感情中所唤起的意象或意境。例如,《春江花月夜》用甜美、安适、恬静的曲调,表现了在江南月夜泛舟于景色如画的春江之上的感受,创造了令人神往的音乐意境。音乐作品不像文学或绘画那样,只要作者创作完成,创作过程结束,就可以直接供人们欣赏了。音乐作品必须通过表演这个中间环节,才能把作品表达的意象传达给欣赏者,实现其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所以,音乐又是表演的艺术,是需要由表演进一步再创造的艺术。当作曲家把生动的乐思以乐谱的形式记录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抽掉了它的灵魂,所剩下的不过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乐音符号系列。而使音乐作品重新获得生命,把乐谱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的音乐的方式,就是音乐表演。如果没有音乐表演,音乐作品永远只能以乐谱的形式存在,而不会成为真正的音乐。无论哪一位作曲家写下的乐谱,都与他们的乐思之间有着一定的差距。而要使这种差距得到弥补、使乐谱中潜藏的乐思得到发掘、使乐谱无法记录的东西得到丰富和补充,这一切都有赖于音乐表演者的再创造。所以,音乐也是表演的艺术,音乐作品只有通过表演这个途径才能为听众所接受。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的本质前几天,在网上偶然看到著名钢琴大师傅聪(翻译家傅雷先生的儿子)的一段访谈视频。视频里,他说现在有很多年轻的钢琴师技术非常好,表演得很花哨,但那并不是艺术,更像是在炫技。听他说这段话时,我也没深思,就是直觉地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

看完后我习惯性地打开留言区,想看看网友们怎么评论。本以为大家都会赞同的,即便不是这样,我想大部分人至少应该会保持中立吧。结果让我着实吃了一惊。

评论区一片倒,几乎都在骂傅聪。有的说他是出于嫉妒在污蔑晚辈,有的说他自己弹得很差劲,对钢琴的领悟不到位还来批评别人,也有的把朗朗以及其他一些我没听说过的年轻钢琴师的名字搬出来,说随便哪位都秒杀他。更有甚者,骂傅聪常年在国外混,是靠巴结老外说中国与中国人的坏话来获得国际名声(我记得陈丹青、贾樟柯、莫言也都被扣过此类帽子。这年头中国的艺术从业者们但凡在国际上拿点奖,获得一些名声,都会被脑残的“爱国者”们痛骂,而且越是像傅聪、贾樟柯这种主要在或者只在“墙外香”的艺术家,越是被骂得多、骂得狠)……

再一次领教了键盘侠和网络喷子们的德性与本事。我心想幸亏那段视频是发布者不知道从哪一个访谈节目里剪辑然后放到网上的,如果是傅聪本人发布的,不知道他看到那些恶毒的评论,内心是何滋味。不过,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谈论网络暴力,毕竟在当下的中国,这种事已经见怪不怪了。我主要想借此机会,围绕傅聪先生的话,探讨一下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的本质。

首先亮明个人观点,我深刻赞同傅聪先生的说法。尽管我的态度在第一段里已经有所流露,但是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干脆、直接地重申一遍。

在很多人(外行)心目中,钢琴弹得好的一个标准就是弹得快。快,不仅意味着熟练,流畅,更标志着技艺的高超。某种程度上,这种认识确实没问题。尤其当我们考虑到它的反面时就更是如此了。

因为如果说弹得磕磕绊绊、不熟练是新手、小白的典型“症状”,那么弹得快不就代表了一个人已经摆脱了初习者的通病了吗?进一步说,越快越好。当快到一定程度,量变引起质变,不就自然而然成为演奏家了吗?

当他们这么想的时候,可能还自动脑补了电影《海上钢琴师》里的主人公,那位弹到最后仿佛如有神助,琴键上方漂浮着四只手之魅影的天才。但是,首先那只是一部虚构的电影,并不是真实事件;其次,即便是真事,我相信,让主人公成为大师的,也不仅仅是他的一流技艺,而是他灵魂深处那无可救药的孤独,以及他对那位曾有过短暂缘分的女子的深深的思念与眷恋。

君不见电影里,当他当着整船的听客、看客而忘我地弹奏时,与那位女子有关的画面一个个地不断萦绕于他的脑海,同时也是我们盯着的荧幕中吗……

我相信,如果没有孤独、思念这些情感方面的东西,光凭快,他的弹奏可能会让人们惊掉下巴与眼镜,但是绝不会让那么多人感动得潸然泪下的。

其实,要证明这一点并不难。比如设想一下,我们可以发明一台由电脑程序来控制的自动弹奏钢琴,显然它的弹奏速度要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水平并不难。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把这个机器设计成机器人乃至仿生人模样,这一切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都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请问有多少人愿意承认,这样一个钢琴演奏者是艺术家,是大师呢?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物的发展都遵循“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而艺术恰恰是个例外。更准确地说,在艺术这件事上,仅仅单一维度上的量变是远远不够的。

没错,足够多的冰堆在一起就能成为冰山,足够多的水汇在一起就能成为大海。但是聚沙却无法成塔,即便可以,也是一座冒牌的塔,是一座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塌陷的塔。

而就像人类世界里所有已建成的塔以及其他可以视作艺术品的建筑一样,只有在砖块、木材、钢筋、水泥等基础建筑材料中加入足够多的粘合剂,才能形成一座真正的塔。建筑如此,艺术更甚。但那些可怜的鼠目寸光者、艺术门外汉则往往以为,只要在速度这单一维度上做到极致,量变就能引起质变。殊不知他们陶醉的“质变”,充其量只是一种“小成”。而"道隐于小成",艺亦如此。

也许,从钢琴新手到有资格登台表演者,只要足够快就行了,也就是说只有量变就可以;从表演者到演奏家,也只要足够快就行了,快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就成演奏家了;但是从演奏家进化到钢琴大师、音乐艺术家,则是一种蝶变,唯快不行,不论你多么快。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快不快的问题了,而是你还需要另外一些维度上的东西来加持,只有所有要素都具备了,才能实现最终的飞升。既然上文曾谈到建筑,姑且让我们继续借用建筑方面的术语来谈音乐吧。如果把对一支钢琴曲的演绎比作一个建筑的话,演奏技术就像“基础材料”,而人的思想与感情则是至关重要的粘合剂与催化剂。

光有一流的演奏技艺是不够的,只有加进了对音乐的理解与领悟,对乐曲本身承载的情感的把握与传递,才能称作是艺术,表演者才称得上是艺术家,是大师。而且以上三点中,恐怕这后两者更重要也更难得,这就是为什么普天之下技术好的人遍地都是,而艺术家凤毛麟角的缘故。因为作为一项艺术而言,钢琴演奏“是一个心灵在运作,而不只是一双手在飞扬。”「1」

也许,那段视频里的傅聪确实老了(2020年已去世),要让他像二三十岁甚至十几岁年富力强的年轻人那样炫技,那样飞快地弹奏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