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体的认识_第1页
正方体的认识_第2页
正方体的认识_第3页
正方体的认识_第4页
正方体的认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目数学课题弟二单兀弟二节:正方体的认识教师: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P22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五中的4-8题学习目标1、 知识:(1)巩固“立体图形”的概念。(2)基本掌握止方体的特征。(3)认识正方体的棱长。2、 能力:(1)能识别正方体物体。(2)会看正方体直观图。(3)会用直尺测量正方体的棱长。3、 德育:通过操作、观察、想象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习目的性教育。4、 创新:使学生经过操作、观察等,发现物体的特征。学情分析(一)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正方体的基础上,进步教学长方体的特征的。(二) 学生分析学生在低年级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识别出正方体,掌握本节内容并不难,可以通过观察实物、对实物的操作等认识正方体的特征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观察的广度和深度。确定五点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认识正方体的棱长。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德育点:通过操作观察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新点: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事物的规律。空白点:寻找生活M的正方体的应用。教具实际物体。正方体的包装盒等主要技术留空白技术、启发引导技术、激励创新的评价技术 教学过程中的五环节设计 教帅行为学生仃为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1、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大家来说说长方体都具有哪些特征?。2、 你还见过那些图形是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止方体的认识。1、 学生回答。2、 思考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1、出示正方体的实物:(1) 观察正方体有几个面,各是什么样的?(2) 看方体有几条棱?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3) 看看方体有几个顶点?1、 分组讨论,开拓思维,学会新知。2、 各组选代表汇报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1、 学生小结: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的物体是正方体。2、 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比较(1) 同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2) 观察两个物体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 学生汇报比较情况。3、学生总结如何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1、 在学生进行小结的过程中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并加以补充。2、 学生观察讨论,并记录结果。3、 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如何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1、 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应用了正方体?2、 做练习五的4-8题。1、 独立思考,指生回答。2、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各抒己见。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不同的见解吗?学生自由谈研究性作业:在自己生活中观察那些地方用到了正方体。板书设计:正方体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面:6个,都是相等的正方形棱:12条长度都相等 (长万体\顶点:8个 1 (正方y2、

科目数学课题弟二单兀弟三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师: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P25-P26例1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六中的1、2、3、4题学习目标1、 知识:(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2)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 能力:(1)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计算问题。(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概念。3、 德育:引导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4、 创新:使学生经过操作、观察等,发现更多的求表面积的方法。学情分析(三)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表面积的概念并不难,需要加强操作弄清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四)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但在进行表面积计算时,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会在计算时出现错误,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将纸盒展开后看清图形的各个面的长和宽确定五点重点: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难点: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德育点:引导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创新点:寻找多种方法求表面积。空白点:寻找多种方法求表面积。教具投影,剪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主要技术留空白技术、启发引导技术、激励创新的评价技术 教学过程中的五环节设计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六、导引目标,激发兴趣1、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2、 表出自带的之和的长、宽、高,并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3、 同学们对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面积都已经汇计算了,那么整个长方体6个免得面积怎么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3、 学生回答。4、 思考并回答提出的问题。七、创设条件,自主参与1、 学生操作:在长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标出上、下、左、右、前、后。沿着长方体的棱剪开,讨论展开的每个面与原来长方体每个面之间的关系。2、 观察思考展开的图形,每个面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歌有什么关系,讨论概括长方体的表面积是由哪些组成的。3、 独立探究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学习,看着手中的正方体盒子,你又知道了什么?3、 分组讨论,开拓思维,学会新知。4、 各组选代表汇报八、组织研究,体验发现1、 学生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教学例1(1) 投影出示例题1及图形(2) 学生分析题意,试着解答。(3) 学生汇报完成情况。3、学生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4、 在学生进行小结的过程中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并加以补充。5、 学生试做例1,并汇报完成情况。4、

九、引导创新,应用实践1、 尝试更多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2、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 做练习的1、2、3、4题。1、 独立计算,指生回答。2、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十、反思小结,巩固提高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不同的见解吗?学生自由谈研究性作业:在自己生活中观察那些地方用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例1:6X5X2+6X4X2+5X4X2=60+48+40=148(平方厘米)6X4+6X4+6X5+6X5+4X5+4X5=24+24+30+30+20+20=148(平方厘米)(6X5+6X4+4X5)X2=74X2二148(平方厘米)答:至少需要148平方厘米硬纸板.课后记:

科目数学课题第二单兀第六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师: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P30-P32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七中的1、2、3题学习目标1、 知识:(1)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体积。(2) 人是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3) 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2、 能力:使学生能初步掌握计量物体体积的方法,能选折恰当的体积单位估算一些常见的物体的体积。3、 德育:向学生渗透物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4、 创新:恰当的估算物体的体积。学情分析(五) 教材分析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千进率等,都不容易理解。教材加强对体积概念的认识,通过观察教具和模型来加强对体积单位的认识。(六) 学生分析学生由认识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空间概念的一个发展.但学生对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认识都很模糊,也不容易理解.要通过观察教具和模型,以及实物的观察,认识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各种图形的体积是多少,以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和怎样用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的认识.确定五点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难点: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德育点:向学生渗透物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创新点: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空白点:寻找怎样快速的认识体积单位的方法.教具投影,1立方米的小正方体的木块若干主要技术留空白技术、启发引导技术 教学过程中的五环节设计 教帅行为 学生行为

十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1、 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您能用不同的方法求出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吗?3、 通过计算你还能想到什么,如果它是个正方体,你怎样求它的表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5、 学生回答。6、 独立解答并讨论交流。十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1、 出示例题2学生独立计算,讨论得出最佳的计算方法。2、 总结出最佳的计算方法5、 分组讨论,开拓思维,学会新知。6、 各组选代表汇报十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1、 学生小结:如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2、 出示例题3观察思考根据需要需要计算哪几个面,其中几组面的面积是相同的,它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讨论汇报,归纳基本思路。学生汇报完成情况。6、 在学生进行小结的过程中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并加以补充。7、 学生试做例2和例题3,并汇报完成情况。3、讨论最佳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十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1、 尝试更多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2、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某几个面的面积的和的?3、 做练习5、6、7题。1、 独立计算,指生回答。2、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十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不同的见解吗?学生自由谈研究性作业:在自己生活中观察那些地方用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某几个面的面积的和的。3、

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例题3 刷油漆的面积用多少平方米木板3X3X6=54(平方厘米)答:它的表面积是54平方厘米课后记:科目数学课题第二单兀第七节:长方体和正方体

科目数学课题第二单兀第七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师: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P32-P35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七中的4、5、6、7题学习目标1、 知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2、 能力:通过拼摆,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反体和正方体的体积。3、 德育: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4、 创新:寻找其他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学情分析(七) 教材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体积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物体的体积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学习起来并不难。(八)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可以通过学具的拼摆来计算体积,可以这样进行:探究、发现、归纳、概括、初步运用来进行。确定五点重点:能正确运用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难点:能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德育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并提高审美意识。创新点:公式的推导的新思路。空白点:怎样快速计算体积。教具投影,1立方米的小正方体的木块若干主要技术留空白技术、启发引导技术 教学过程中的五环节设计 教帅行为学生行为十六、导引目标,激发兴趣1、 常见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物体的体积?2、 出示教具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说出他们的体积各是多少?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学生回答。

十七、创设条件,自主参与1、 观察操作,实验探究长方体体积公式。2、 总结体积与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的关系。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7、 分组实验,然后讨论,学会新知,形成表象。8、 各组选代表汇报十八、组织研究,体验发现1、 学生总结长方体的体积公式。2、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3、 教学例题1读题并说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完成情况4、 学生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5、 出示例题2,学生独立完成。8、 在学生实总结的过程中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并加以补充。9、 学生试做例题1并汇报完成情况。十九、引导创新,应用实践1、 完成做一做2、 做练习七的4、5、6、7题。1、 学生实践,合作交流。2、 学生独立完成二十、反思小结,巩固提高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不同的见解吗?学生自由谈研究性作业: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更快速呢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长方体 正方体长 宽 高 长、宽、高都相等长方体的体积=长乂宽X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V=abh V=aaa课后记:

科目数学课题弟二单兀弟八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统一公式教师: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P35完成做一#衣及练习七中的8、9、10、11、12题学习目标1、 知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统一计算方法。2、 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 德育: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4、 创新:寻找其他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学情分析(九)教材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进行计算,统一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出现简化了计算的复杂性。学生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体积的计算公式,掌握本节不难,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去探究,发现。确定五点重点:能正确运用统一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难点:能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统一公式的推导过程。德育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感知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创新点:公式的推导的新思路。空白点:怎样快速计算体积。教具投影,1立方米的小正方体的木块若干主要技术留空白技术、启发引导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五环节设计教师彳丁为学生行为二十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1、 计算下'列各图形的体积长9厘米,宽6厘米、高12厘米棱长6厘米2、 填空长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有没有更快的计算体积的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 学生独立完成2、 学生讨论回答。

二十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1、 观察填空,实验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统一公式。2、 长乘以宽实际上是什么?3、 棱长乘以棱长又是什么?9、 学生讨论,学会新知,形成表象。10、 各组选代表汇报二十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1、 学生总结统一的体积公式。2、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3、 完成35页的做一做10、 在学生实总结的过程中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并加以补充。2、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二十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1、做练习七的8 12题。1、 学生实践,合作交流。2、 学生独立完成二十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不同的见解吗?学生自由谈研究性作业: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更快速呢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统一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乂宽X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底面积x高 =底面积X高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V=sh课后记:科目数学课题第二单兀第九节:体枳单位间的进率教师: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P38-39完成做一做练习八中的1-5题学习目标1、知识:使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

2、 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 德育:培养学生推理能力。4、 创新:知识进行的迁移。学情分析(十)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图示,引导学生推出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学生分析掌握本节不难,可以让学生先说出常用的体积单位,并用教具说明实际的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有多大,通过学生自学推倒去探究,发现。确定五点重点:掌握体积间的进率及换算。难点:如何进行单位间的换算德育点:培养独立思考和概括能力。创新点: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空白点:学会用一些关系式来刻画数量之间的关系的思考方法。教具投影,1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的木块若干主要技术留空白技术、启发引导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五环节设计教师彳丁为学生行为二十六、导引目标,激发兴趣1、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2、 计算下'列各图形的体积长7厘米,宽6厘米、高6厘米棱长7厘米3、 如果把上题的厘米改用分米做单位呢,他们的体积是一样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板书课题1、 学生独立完成2、 学生讨论回答。二十七、 创设条件,自主参与1、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2、 如果改用厘米做单位,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体积又是多少?11、 学生计算,并讨论12、 各组选代表汇报

二十八、组织研究,体验发现1、 学生总结汇报自己的发现。2、 引导学生进行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比较3、 对总结的进率进行验证:自学例3和例411、 在学生总结的过程中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并加以补充。2、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二十九、引导创新,应用实践1、做练习八的1 5题。1、 学生实践,合作交流。2、 学生独立完成三十、反思小结,巩固提高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不同的见解吗?学生自由谈研究性作业:测量自己家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型的物体用不同的体积单位计算出它的体积物体板书设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课后记:科目数学课题第二单兀第十节: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师: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P40完成做一做练习八中的6-8题学习目标1、 知识: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毫升,掌握容积单位间的进率,理解容积和体积概念的联系和区别2、 能力:培养学生自学和动手实践能力。3、 德育: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4、 创新:对知识进行迁移。

学情分析(十一)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计算后进行的,介绍了容积的概念和计量液体体积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它们与体积单位间的关系。学生分析有了前面教材的铺垫,掌握本节不难,可以让学生自学掌握本节内容,探究、发现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确定五点重点: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概念知道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难点:理解容积的含义和升、毫升的实际大小。德育点: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思创新点:感悟知识内在的联系空白点:容积单位同体积单位的转换教具投影,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主要技木留空白技术、启发引导技术 教学过程中的五环节设计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三十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1、 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2、 计算长方体的盒子的体积3、 你能计算出盒子里面能装多少物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板书课题1、 学生讨论回答。2、 学生独立完成三十二、 创设条件,自主参与1、 出示长方体盒子,先测量盒子的长、宽、高,再计算盒子的体积2、 如果里面装满沙子,请计算它的体积。13、 学生小组合作计算,并讨论14、 各组选代表汇报三十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1、 学生自学容积。2、 容积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3、 对总结的进率进行验证:自学例64、 总结汇报自己的发现。12、 在学生总结容积,总结的过程中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并加以补充。2、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三十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1、 完成做一做2、做练习八的6 8题。1、 学生实践,合作交流。2、 学生独立完成

三十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不同的见解吗?学生自由谈研究性作业:测量并计算自己家里的长反体和正方体的物体的容积板书设计:容积和容积单位V=abhV=aaa 1升=1立方分米体积单位: 1毫升=1立方厘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1升=1000毫升立方厘米课后记:科目数学课题第二单元第十二节:表面积和体积的比较教师: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P44完成做一#衣及练习九中的1-5题学习目标1、 知识: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分清表面积和体积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2、 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德育: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4、 创新:灵活的运用恰当的计算方法进行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学情分析(十二)教材分析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以后,有的学生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