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垂体瘤的研究进展_第1页
中医治疗垂体瘤的研究进展_第2页
中医治疗垂体瘤的研究进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治疗垂体瘤的研究进展

垂体肿瘤是指从上臂前叶、下垂后叶和颅咽管肿瘤中引起的肿瘤。这是鞍区的一种常见肿瘤。最常见的是前叶肿瘤,第二个是颅咽管肿瘤。大脑、第三脑室、中脑、视力、幻觉和其他部位的肿瘤也可进入鞍内,影响脊柱,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目前关于其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10%左右,近年随着检测手段的进展,垂体瘤的发现率明显增加,有报道显示其检出率约为15%~20%,本病临床上表现可简单概括为三大征候群,即腺垂体本身受压征候群(临床多以各种腺体功能低下为表现,如继发性甲减、尿崩症等);垂体周围组织压迫征候群(此型多有头痛及神经支配受损等表现,如视力视野改变、三叉神经痛、面部麻木等);垂体功能亢进征候群(此型多出现腺体过度分泌的临床表现,如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溢乳-闭经等)。临床对于脑垂体瘤的治疗首选手术及γ刀切除,但术后临床症状大多难以去除,加之某些原因不能手术的患者,临床症状更是明显。保守治疗则可选用——多巴胺能激动剂(如溴隐停、硫丙麦角林、麦角乙胺及卞麦角林),生长抑素类似物(天然生长抑素;以奥曲肽为代表的八肽生长抑素激动剂;以兰瑞肽为代表的缓释生长抑素激动剂),但因为上述药物都有较明显的临床副作用,所以临床有些症状改善也不十分理想。笔者从中医角度对3例垂体瘤患者加以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传统知识的应用和垂体瘤的界定中医典籍对于本病并无记载。但现代医学先进的检测手段为中医诊治本病提供了思路。通过CT、MRI等现代检测手段,不难发现,垂体瘤实际是在正常垂体范围以外的增生物,那么,按照中医的诊疗思维,可以将本病纳入中医癥积范畴。古代中医典籍对癥积有很多论述。如《难经·五十五难》言:“故积者,五脏所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始终,左右有穷处。”隋·巢元方《诸病原候论·癥瘕候》云:“癥瘕者,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其病不动者,其名为癥”。所以,综合而言,垂体瘤是可以借助现代检测手段查知到的微小的有形实体,这与古医籍对癥积的记载十分相似,那么垂体瘤病机按癥积可定为痰气阻滞、瘀血内停、气机不畅等。中药治疗应以此为依据,拟定活血祛瘀、散结消痰、益气养阴等治疗大法。2中医药垂体瘤并发症的应用2.1血府逐瘀汤治疗大部分垂体瘤患者,无论手术与否,都存在头痛症状。其原因可能如下。对于未行垂体瘤手术患者,垂体瘤可通过鞍膈孔向鞍上发展,由于鞍膈鞍壁均有大量神经末梢分布,鞍内肿瘤未突破鞍膈之前,由于鞍内压力增加引起剧烈头痛;而垂体瘤手术后头痛,一般是生长激素瘤所致,生长激素过多分泌导致垂体异常肿大,引起蝶鞍扩大变形,鞍壁及前后床突受压迫与侵蚀,同时颅骨本身也增大,副鼻窦扩大,这种增大或侵蚀破坏往往是不可逆的,这就成为一种长期刺激因素,引起神经本身水肿挤压症状。中药通过活血祛瘀、散结消痰恰能改善这种病理变化,针对这种病理,一般采用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药用: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5~20g,葛根20g,白芍10~15g,桔梗5g,猪苓10g,茯苓10g,牡蛎15g,甘草5g。方中以桃红、川芎、当归活血祛瘀;葛根、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茯苓、猪苓、牡蛎散结消痰;桔梗引药上行,诸药合用,使病因得去,其症自除。血瘀重则桃红重用;痰象明显可加浙贝10~15g,牡蛎可用至25g;头痛明显可酌加柴胡、藁本、细辛等引经药。笔者曾治2例垂体生长素瘤术后头痛患者,取得不错疗效,兹举例如下。案1杨某,女,56岁,2004年8月就诊。患者行垂体生长素瘤手术后10年,近两月来自觉全头胀痛难忍,影响睡眠,遂来门诊求余诊治。诊见面色晦黯,手足粗大,前额突出,鼻及下颌增大,语声粗,舌质黯,苔薄黄,脉弦滑。诊为瘀热互结,痰蒙清窍。投以血府逐瘀汤。药用:桃仁10g,红花10g,山栀子10g,黄芩10g,当归10g,生地15g,川芎20g,白芍10g,桔梗5g,柴胡3g,葛根20g,牡蛎15g,石决明15g,茯苓10g,升麻5g,甘草10g。7剂,水煎取200mL,早晚分服。7天后复诊,头痛较前明显减轻,能正常睡眠。遂以前方为本稍作加减,共投21剂,头痛大减。2.2溢乳神经研磨—脑催乳素瘤患者动眼神经麻痹及溢乳催乳素(PRL)瘤是临床内分泌最常见的下丘脑-垂体疾病,PRL瘤最多见的是功能性垂体瘤,其发病机制,诸多证据支持下丘脑调节垂体PRL细胞方面的功能紊乱;也有证据支持垂体PRL分泌细胞原发的内在缺陷(primaryintrinsicdefects)。90年代初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这两种PRL瘤发病机制的假设渐趋统一。本病特点是血清PRL水平明显升高,闭经泌乳。肿瘤增大时,从蝶鞍向两侧海绵窦方向发展,压迫、浸润第3、4及6对脑神经,可出现眼睑下垂、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等症。中医本病表现应归为溢乳范畴,而动眼神经麻痹在中医无明确对应症。本病的治疗以益气活血,健脾散结为主。对于本病笔者临床仅见1例。案2张某,女,51岁,2006年5月就诊。患者于2005年12月无明显原因出现双侧眼睑下垂,当时到某医院诊断为眼外肌麻痹,予维生素B1、B12及营养神经药治疗无效。后经CT及核磁共振检测发现垂体占位,考虑脑垂体瘤,临床建议手术治疗,因经济原因拒绝手术治疗。后经人介绍求余诊治,诊见:BP110/70mmHg,面色苍白,神清,头颅五官无畸形,大小无变化,双侧眼睑下垂,不能自主睁眼,双眼对光反射正常存在,左眼外展受限,于眼科查双眼视力均为0.8,双侧乳房挤压后有乳汁样分泌物,量多。四肢无增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淡,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虚细。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脾失健运。治以益气养阴,健脾活血,结合西医检查所见酌加化痰消积之品。决定采取中西并用之法。西药给与溴隐停2mg,日1次,中药予:黄芪15g,太子参10g,麦冬10g,升麻5g,五味子10g,草决明15g,白术10g,生牡蛎25g,浙贝10g,夏枯草20g,川芎10g,防风10g,黄精15g,半边莲20g,茯苓10g,甘草5g。方中以黄芪、防风、太子参、麦冬、五味子、黄精益气养阴,培补正气;白术、茯苓、川芎健脾行血,以助气行;生牡蛎、浙贝、夏枯草、草决明、半边莲化有形之瘤兼以明目;升麻引药上行达于病所,甘草调和诸药。上方加减调理1个月余,患者双眼睑能随意闭合,乳房溢乳现象消失,继改为散剂维持病情。2.3真武汤加减治体囊肿垂体瘤患者当垂体瘤增大时,垂体本身受压,或垂体手术创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相关腺体功能水平低下,会出现低代谢状态,如心率减慢,体温低,怕冷,水肿等症,从中医角度来讲,这些症状应归为阳虚范畴,治疗当以温阳化气利水为大法。笔者曾治1例垂体囊肿手术后水肿患者。案3纪某,男,41岁,2007年5月就诊,患者因垂体囊肿于5个月前行垂体囊肿切除术,手术后,患者出现畏寒,无汗,倦怠,全身水肿等症状。来诊时见,T36.5℃,HR55次/min,神清,面色萎黄,表情淡漠,头颅五官无畸形,颈部检查无异常,心音低钝,四肢轻度水肿。舌质淡,舌苔白厚,脉缓弱。中医辨证为阳虚水泛,治以温阳利水,以真武汤加减治疗。药用:黑附子(先煎)15g,麻黄15g,干姜15g,茯苓10g,白术15g,白芍10g,肉桂20g,黄芪10g,细木通10g,泽泻15g,厚朴5g,大腹皮10g,细辛3g,炒杜仲10g,浙贝10g,夏枯草20g,巴戟天10g,炙甘草5g。方中黑附子、巴戟天、干姜、肉桂、细辛、黄芪、炒杜仲等药温阳益气;麻黄、茯苓、细木通、泽泻、大腹皮、白术、白芍化气行水;浙贝、夏枯草化痰除湿,甘草和中,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化湿之功。本方调理共月余,患者水肿渐消,周身略略见汗,畏寒消失。亦以本方制成散剂巩固疗效。3现代检测手段检测结果的应用建议和一般在中医断脑垂体瘤的根本病变在垂体本身及内分泌激素水平发生了变化,这是传统医学的诊断手段所不能诊察的,但传统医药可以根据垂体不同病理变化所引起的证有针对性的辨证施治;同时现代检测手段检测结果,更扩大了中医药感知范围,比如微腺瘤传统的诊断方法是不能发现的,但CT、核磁共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