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河文化的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研究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文化河,黄河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探究黄河流域的自然风貌、文明变迁,以及黄河文化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历史渊源等,对于了解黄河文化的内在价值,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历史角度与时代角度考察黄河文化的价值,以期在新时代为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提供理论依据。
一、黄河文化的内涵
(一)起源与发展
黄河文化是在黄河流域生活的人民在生存、生活、生产中形成的生活技能、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精神内容,比如劳动人民通过辛苦劳动、努力创造遗留下来的工作技能等,体现了一种淳朴、劳动的精神风貌,对于现代人的价值塑造、品格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源头,其发展阶段主要包括萌芽、形成、鼎盛、衰微、复兴5个阶段。
(二)特征
1.包容性
黄河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保持着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在与不同文化的交融、碰撞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开放、包容的精神文化。不论是人口迁移、经济贸易,还是文化交流,黄河文化保持着始终如一的文化系统,而且带动了自身与周围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展示了黄河文化强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体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2.主流性
一方面,中国古代王朝的都城多建立在黄河流域,形成了正统的中原文化观,黄河流域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另一方面,黄河文化的发展变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走势,促进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提升了民族认同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形成的重要原因。
3.守正性
一方面,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另一方面,黄河流域孕育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不论是河湟文化、三秦文化,还是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都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根植于黄河文化之中。对黄河文化的继承、发展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守正。
二、黄河文化精神的内涵
(一)三层级
1.自然黄河
黄河文化精神是一个从自然走向人文的过程。古代的“大禹治水”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洪水传说。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自然本身的运动是洪水产生的根本原因。
2.文化黄河
在中国古代,黄河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十分重要,这也意味着黄河与人的生产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以“自然拾取”为例,一些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的故事不断积累,其表达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积淀为大众认知。
3.精神黄河
黄河文化、黄河情怀无不是由人与黄河的关系构建而来的,体现了浓郁且丰富的感情。不少文人墨客面对黄河而发出的感喟均体现了人与水的复杂情感。因此,人与黄河的关系是黄河文化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二)生成机制
1.从他律走向自律
黄河文化精神的形成是一个从外到内、从自发到自觉的演化过程。他律是一种顺应自然以求生存,也即从大自然中攫取的状态;而自律是利用自然规律,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之上,改变人对自然的依附关系,以改造自然来满足人的需求。例如,人们最开始对黄河的利用只表现为采集、捕捞等方式,这是一种依附性手段;后来,随着人们需求发生变化,这种关系已不能满足人的生活需要,便产生了更加富有创造性、探索性的智慧实践,也完成了黄河文化精神的塑造。
2.从感性走向理性
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并不能靠感性而实现,需要建立在认知自然、把握规律的基础之上。以大禹治水为例,就是在把握大自然的运行规律的基础之上,利用自然规律而成功治水的结果。自此以后,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才不断形成和丰富。
3.从生存走向生态
受生产条件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外在因素的限制,中国古代人民对黄河生态保护的认知较为匮乏,随之而来的是黄河生态的不断恶化。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同志曾多次明确提出黄河生态保护,但由于当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经济建设仍是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黄河流域进行实地考察,其关于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的系列重要论述为黄河生态保护措施的贯彻落实提供了宏观支持和指导。
4.从家国走向天下
文化认同是一种精神脉络,是文化认同的基础和纽带,通常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被传承,黄河文化的认同范围也因历史原因逐渐由单个家族扩展到全国甚至国外。黄河文化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涵养着中华文明,不仅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是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文化不仅孕育了物质文明,也孕育了精神文明,同时也成就了世界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三、黄河文化的历史价值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先民最主要的活动地域,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诞生地。从早期文化阶段到文明时代,不论是河湟文化、三秦文化,还是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地
黄河流域孕育了中华文明,考古发现的遗址与文物从侧面说明了早在远古石器时代就孕育了中华文明。到了文明时代,黄河流域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农业经济,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到了后期,一方面,随着部落迁徙、经济贸易发展、文化交流等,使得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另一方面,黄河文化不断吸纳外来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
(二)大一统的主流意识
黄河文化体现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纵观历史,大一统能够促进国家稳定、发展、统一,是形成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原因。在中国古代,都城大多建立在黄河流域,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河文化也体现出多元一体的包容理念,汇聚了各民族的精神力量,促进了民族凝聚与国家统一,提升了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
(三)中华文明的重要根基
在国家形成之前,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文化,在国家形成之时,黄河文化就意味着国家文化,“大一统”的主流意识、民族认同感都是因黄河文化而形成的,黄河文化的发展轨道体现出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四、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
黄河文化催生了很多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中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的源泉与动力。一方面,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的劳动人民辛苦劳动、努力创造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一种淳朴的精神风貌,对于现代人的价值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河湟文化、三秦文化,还是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都体现了一种凝聚力、向心力;同时,黄河文化是一种向上的、先进的文化,具有创新、开拓、团结、拼搏等文化品格,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较为一致,不断推动着中华民族向前发展。
(一)农业文明的坚韧、创新精神
黄河流域农业文明,是黄河流域的劳动人民辛苦劳动、努力创造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基础。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神话传说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文化都由黄河文化孕育而生,体现了一种自强不息、变革图强的精神内涵,铸就了中华民族坚韧、创新的精神气魄。
(二)和谐、包容的精神
一方面,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碰撞形成了一种开放、包容的精神文化,不论是人口迁移、经济贸易,还是文化交流,都带动了黄河文化与周边流域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体现了黄河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另一方面,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碰撞也形成了友善、和谐的精神文化。不论是明代建构的“屯堡”,还是西汉贾让的“治河三策”,无不体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黄河文化。
(三)民族认同的精神文化支柱
黄河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民族精神,如民族认同感、民族凝聚力等。一方面,黄河文化因其源远流长的5000年发展历史而被现代人民广泛认同。随着时代的发展,黄河文化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其蕴含的“同根同源”的民族心理和“大一统”的主流意识,是增强民族认同感、维系我国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支柱。
五、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时代要求
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有其时代使命,一方面,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实要求;另一方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现实要求。
(一)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实要求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的联系也在日益密切。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位于重要地位,目前,各国之间不断交流、融合。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际沟通、对外交流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张中国名片。因此,提高黄河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对于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黄河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黄河文化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涵养着中华文明,不仅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同时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河湟文化、三秦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都体现了一种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黄河文化也孕育出如《史记》《诗经》等精神文明成果,同时,也成就了世界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2.黄河文化为世界各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受生产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中国古代对黄河生态保护的认知较为匮乏。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多次明确提出黄河生态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黄河流域实地考察,关于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系列的重要论述为黄河生态保护措施的贯彻落实提供了宏观的支持和指导,黄河文化为世界各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3.黄河文化为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历史基础
在中国古代,都城大多建立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内吸收了西北、东北、南方等地域的文化,对外吸收了欧洲、亚洲、非洲等地的文化,多种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从而形成了包容、开放、多元一体的文化特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基础。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现实要求
黄河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着精神力量。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不仅一脉相承,而且经久不衰、自成体系。黄河文化蕴含着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其开放、包容的精神文化,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民族凝聚力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塑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强大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力量。
1.黄河文化是提升民族自信的文化根源
黄河流域的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的黄河文化,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黄河文化体现了海纳百川的气度和包容开放的特征,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新时代,黄河文化是提升民族自信的文化根源。
2.黄河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黄河文化在价值塑造、品格培养方面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远程教育在商业培训中的应用
- 现代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 国庆节国旗外摆活动方案
- 环保教育在厂区绿色转型中的作用
- 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的步骤与技巧
- 烟台的绿色交通系统与低碳出行模式
- 环保法规下的企业生态环境预警管理
- 环境影响评估在交通运输规划中的角色
- 打桩安全施工方案
- 4《选举产生班委会 》第三课时(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 2025版林木砍伐与生态修复工程承包合同2篇
- 2025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年中国硫酸钾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课题申报参考:社会网络视角下村改居社区公共空间优化与“土客关系”重构研究
- 乡镇卫生院2025年工作计划
- 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初中学业水平生物试题含答案
- 住建局条文解读新规JGJT46-20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 物流公司软件售后服务流程方案
- 机械工程类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关于水浒传的题目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一氧化碳中毒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