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对深圳大学医学教育的影响_第1页
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对深圳大学医学教育的影响_第2页
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对深圳大学医学教育的影响_第3页
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对深圳大学医学教育的影响_第4页
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对深圳大学医学教育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对深圳大学医学教育的影响

1866年,广州博济医院医学堂成立,是中国第一个医学教育单位。博济医院及其配套医学设施后来发展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该校的西医教育始于儒家的西医教育,也是中国现代西医教育的先驱。发端于广州的中山大学医科教育,得益于所在地与海外联系的地利条件,得西方先进医学科学文化之先,成为中国近代西医教育的滥觞源头。乾隆二十二年至鸦片战争,广州是中国唯一通商口岸,此时的西方,科学文化飞跃发展。而当时的中国统治者闭关自守,力拒西方文化,但对西方医学传入却少有限制,早期来华传教的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又利用行医辅助传教。这使医学先于其它西方科学学科传入中国。中山大学早期医科教育形态正是在这样历史条件下形成,并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现代科学教育模式。中山大学医科教育及其所代表的中国西医教育从形成之初,就深受西方医学教育的影响。在中山大学医科教育发端三源中,岭南大学医学院代表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方英美医科教育模式,中山大学医学院代表的德国医科教育模式,广东光华医学院教育模式兼收并蓄,亦借鉴国外医科教育的模式。这三种模式代表中国医科教育发展的源头渊源,再现西方科学教育传入中国的曲折道路;而三所医学院合并及后来的发展起伏,有着中国当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全部特征,也有着中国科学教育从起源到发展的特点。中山大学医科教育发展过程与中国西医教育的沿革相重合。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山大学医科教育起步至今的历程,近乎为一部中国近代医学教育变迁史。而国外医学教育影响,伴随中山大学医科教育形成到发展之始终。这种影响贯穿中山大学医科教育起伏变迁全过程,并在中山大学医科教育发展演变的每一个不同时期,有不同方式、不同国家、不同程度的变化。由此亦可见,国外医学教育对中国西医教育有相伴始终的影响。下面通过简述中山大学医科教育的发展脉络,揭示国外医学教育对中山大学医科教育发展全过程的影响。1国外医学教育对高中文科教育的起源的影响1.1中山医学院的再回应中山大学医科教育发端于1866年创办的博济医学堂,亦称博济医院博济医学堂。1886年孙中山先生在该学堂学医。后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医科教育正式成型,是于1953年至1954年期间由中山大学医学院、岭南大学医学院和广东光华医学院合并组成的华南医学院。后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学校于命名为中山医学院。1985年6月升格中山医科大学。医科各方面经过错综复杂的发展过程达到相对完善。从1866年~1953年本已各自完成在西方医学教育的影响下从起源到定型的过程,然而,1953年三校合并后,又急剧向苏联医学教育方式靠拢转型,经历教育模式的第二次定型。学校在经过一系列动荡变迁后,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重新向西方医学教育的影响开放,至1990年终于完成第三次定型。1.2学院和广东光学院的发展时期比较这一时期是岭南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和广东光华医学院的各自独立形成发展时期。可以从中看到西方医学教育模式对三所院校的形成发展,有关键性影响。1.2.1双方大学教育模式考岭南大学医学院前身为博济医学堂,由美国医学博士嘉约翰(JohnCleasgwKern)于1866年在博济医院内创办。博济医院,是美国来华传教士医师伯驾(Parker)于1835年11月在广州建立的一间专科性质的眼科医院。这是中国的第一个眼科医院,也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西医院。1855年伯驾回国,医院交由嘉约翰主管。1856年医院遭火焚毁。1858年嘉约翰于广州重新建业开诊,于1865年扩建成为较为完整的综合医院,命名博济医院。1866年在医院内建立博济医学堂,最初为以师带徒方式授教,后来教学逐步规范,学制3年。1879年,博济医学堂改为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学堂,该校改学制4年,并首招女生,开我国女子学医先河。执教的嘉约翰毕业于美国费城杰弗逊医学院,黄宽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学校受英美式医学教育影响很深。1931年,博济医院外籍人士将该院的管理权移交有英美教会背景的岭南大学,教育模式接近英美医学教育模式。在早期博济医院南华医校,注重学生驻医院培训,与英式和美式医学教育模式注重住院医师的驻院培训,通过定期考核确定医师资格方式很接近,像英美等国一样,该校培养的医生在毕业后还需接受住院医师培训教育,后来愈渐完善地向英美模式发展。最后到并入岭南大学,综合大学本科教育与医科教育一体,重视前期的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教育,愈益接近美国通过本科教育后再接受医科教育的医学教育模式。在高中毕业学历中招收医学生,这与英美教育模式一致。1.2.2广东公立高等院校的发展历程中山大学医学院前身为私立广东公医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09年春,学制4年。1924年,私立广东公医医学专门学校改名为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学制6年。学校有德国教会背景,医学教育模式接近德国式。现代医学即欧洲医学模式肇始于19世纪中叶,其中德国医学界对现代医学的奠基与发展贡献良多。海德堡大学的医学系是最早的世界医学中心。直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语一直都是医学界的通用语言,由此对德国在世界医学界的地位可见一斑。德国医学教育模式即临床医学教育分为HumanMedizin和Zahnmedizin,即临床医学和口腔学,均为限制性专业,学制为12个学期3个月,毕业学位为Diplom,相当于硕士学位。临床医学分基础医学学习阶段、临床医学学习阶段和实习阶段。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完全采用以上的德国医学教育模式。1925年6月,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学生向广东国民政府请愿,要求将学校归并入广东国民政府领导的广东大学。当年6月25日,广东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即日接管广东公立医科大学为广东大学医科。1926年,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广东大学医科改名为中山大学医学院。此后,中山大学医学院医学生与综合大学的本科教育相联在一起。因此,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医科教育既保留了德国特色,也增加了英美色彩。1.2.3“印”20世纪20年代广东光华医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08年春的广东光华医学堂,该校创办人士于1907年首先创设光华医社,筹办医校。1908年3月正式成立光华医学堂,学制4年。办学模式,亦借鉴英美德日的医学教育模式。1912年更名为私立广东光华医学专门学校。1921年扩建新校和医院,同年学制改为5年。1928年曾改名为私立广东光华医科大学。1929年国民政府正式核准该校立案命名为私立广东光华医学院,学制六年。抗日战争时期,该校迁至香港设立临时授课处。1946年3月迁回广州原址办学。光华医学院原不分系,只设医科。1950年开设牙科系。1952年增设公共卫生专修科。德日的医学教育模式特点愈益明显。上述三院合并前的形成发展过程,它们的创建者以西方医学教育系统为参照建校。正好与中国近代西医教育的产生发展过程相重合。先进的医学理论、医学技术以及先进的西医教育系统、医学教育思想和方法被引入中国,对我国医学科学和近代医学教育体制的确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西医和西医教育系统传入中国,直接促成了我国近代医学科学和医学教育体制的滥觞和孕育,并为中国近代医学起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三院虽各不相属,基本上都以各筹建者所在国的医学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然而在教学上却也都经历了从不规范到规范,从实用功利到实行正规意义上的教学。这在办学历史最长的岭南大学医学院最明显,先是采取当时中国培养人才的学徒制模式,但借鉴外国经验的办校者对中医以师带徒的形式特别不以为然,办学之始基本是培养医院急需的护理人才,采取边学边干、边实践边传授理论的教学方式。中国第一个本土培养的西医生,也是从博济医院伯驾招收的三个学徒中成长起来的。随后,岭南大学医学院与中山大学医学院、光华医科大学,教学逐步规范化,最后教学模式完全与国际接轨。这正是,中国西医教育在西方医学教育模式影响下,从草创到形成,最后定期的曲折发展历程的典型。1.31中山医学院的教育模式1953年,根据国家高等院校调整的精神,原中山大学医学院、岭南大学医学院于8月1日合并。8月12日,正式成立华南医学院,1954年8月10日,广东光华医学院并入华南医学院。1956年,按照高等教育部、卫生部的高等医学院校名称以所在地省或市命名精神,9月1日,华南医学院改称广州医学院。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57年3月12日,该校改名为中山医学院。1961年被定为卫生部属全国重点高等医科院校。合校后至1959年,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1959年~1966年,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当时由于中国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科教文卫界强调向苏联学习,医学教育模式自然就向苏联教育模式靠近。从学校最高层至教研室、科室、年级,实行党政一体化管理体制。各级党组织为学校教、医、研政策方针的制订与执行,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人事组织制度的建立发挥了保证作用。这些管理方式,都主要源自苏式的教育管理模式。苏联医学教育继承了俄罗斯高等医学教育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通才”医生为培养目标,这本身也适合了十月革命后,尽快培养“无产阶级的红色专家”的要求,也正好适应了新中国建国之始,急需人才的需要。国家的高校调整、医科院校合并政策,就有这样的目的。合校后的华南医学院自然尽力学习苏联的教育模式。为了配合向苏联医学教育学习,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俄文学习、巴甫洛夫学说学习等直属委员会。然而,由于中山医学院有着欧美各国医学教育经验的积淀,因此在教育模式上,还保留了除苏联教育模式外的其它教育模式。比如吸收了类似英美式的协和医学院的基础医学教育方式。1.4在国外医学教育的影响中十年文革期间,动乱中的中山医学院和中国大陆的所有医学院校一样,与国外医学教育的影响隔绝。1.51医学教育模式色彩的变化“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77年,学校医学本科按国家统一考试招生,学制5年。1978年,学校招收研究生,同年护校复办。1980年学校医学本科改学制为6年。1981年我国建立学位制度,中山医学院成为我国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单位之一。1981年学校设有医疗、卫生、口腔、医学基础和法医等专业。1984年~1987年学校形成多层次、多院系、多形式的办学体制。学校下设基础学院、卫生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岭南医学院、第三临床学院、口腔系、法医系、护理系。专业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营养学等。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18个,授予硕士、学士学位的学科专业有31个,医学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1988年,学校本科学制改为5年,同时在临床医学专业试办7年制,实行“五七分流”。1990年设有各种研究所(室)38个,教研室70个。设置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医学营养学、护理学等七个专业。这一时期,教学方式、学制、教学重回“文化大革命”前的模式,与国际医学教育方式呈对接趋势。学校重新接受国外医学教育的影响。随着国家实行对外开放,进行改革的政策,特别是科学教育重新强调向西方学习,虽然苏联医学教育模式色彩还存在于中山医科大学的医学教育中,但是整体上处于逐渐淡化趋势,德国医学教育模式色彩仍保持着,原有的英美医学教育模式色彩趋强,尤其是美国医学教育模式色彩日渐强化,教育管理部门积极探索当代美国医学教育的方式,或从当时中国国内较接近美国医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北京协和医科大学,间接学习美国医学教育模式。1980年4月3日,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1985年6月20日卫生部发文批准中山医学院改名为中山医科大学,同年设立校务委员会,作为学校工作的审议机构。1985年12月3日试行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起监督保证作用。此时学校虽多方借鉴西方医学教育方式,然而仍保持着苏联医学教育管理行政化、党政化特色。2医学营养专业1990年~1995年,重新接受国外医学教育时期的中山医科大学,经“八五”计划,设基础学院、卫生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岭南医学院、第三临床学院和口腔系、法医系、护理系、医学营养系9个院系;设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护理学、医学营养学等各专业。本科学制5年,临床医学专业同时设有5年制和7年制,7年制毕业授予硕士学位。1990年6月30日,恢复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当时政治形势下,党委领导的党政管理体制再度强化。然而,随着临床医学专业同时设有5年制和7年制的“五七分流”学制改革推行,及其随之而来的课程设置、学科调整,临床前期与综合大学协商对医学生进行授教,医学教育模式进一步向英美医学教育模式靠拢,尤其是向美国医学教育模式靠拢。3医学教育模式概况1996年~2001年,中山医科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多院系、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和充满南方特色的综合性医科大学,亦是我国首批招收博士生和外国留学生及外国博士生的院校之一。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岭南医学院、第三临床学院;4个系7个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实行5年和7年制,7年制授予硕士学位。学医前两年,试行将学生送综合大学接受文理本科教育。医学教育模式有进一步向英美教育模式靠近趋势。向美国医学教育模式靠拢的趋势更明显。国内各医科院校也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已初,纷纷开办7年制,甚至8年制专业,皆有借鉴西方医学教育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