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能团定量分析_第1页
官能团定量分析_第2页
官能团定量分析_第3页
官能团定量分析_第4页
官能团定量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官能团定量分析

8.1概述8.1.1官能团分析的意义A.确定组分(化合物)含量有机化学中官能团数目为确定值,故分析官能团数量即可确定该化合物含量。如:酒中乙醇含量,如,1升酒中测出醇羟基数为1mol,求其中乙醇含量?46g.L-1,约4.6%

如改为甘油溶液,又如何?M=9230.7

g.l-1,3.07%对未知化合物,测定官能团数量,可帮助确定化合物结构。如:1摩尔醇中含有1mol–OH,一元醇,2mol–OH,二元醇,结合分子量测定及其它基团分析(如C-H链)。B.确定未知化合物结构

B.确定未知化合物结构如通过元素分析获得一样品化学式:C3H8O2,可能CH3OCH2CH2OH、HOCH2CH2CH2OH、CH3CHOHCH2OH。如每摩尔样品含1mol-OH,前者,2mol–OH,后二者。如后者,如何确定?8.1.2官能团分析的特点

A.通常相同官能团的分析方法大致相同;

B.分子中其它部分对官能团性质影响较大时,可能导致分析方法不同。如C2H5OH与C6H5OH,前者用酯化反应,后者用酸碱滴定

CH3COOH与C17H35COOH,前用直接法,后用返滴定。

C.有机物反应速度较慢,一般直接法较少,间接法较多。

D.官能团反应专属性较强,故通常干扰较少。8.1.3官能团定量分析的反应类型

A.酸碱滴定法

如三乙胺用盐酸滴定;乙酸乙酯用NaOH水解后用盐酸返滴定等。

B.氧化还原滴定法

RSH

+

I2→RSSR

+

2HIC.重量分析法

RX

+

Ag+→

AgX

+

ROHD.沉淀滴定法上法如用过量的Ag+反应,以铬酸钾作指示剂,用NaCl标准溶液返滴定,即可测得卤素原子或卤代烃含量。E.量气法

如脂肪伯胺与HNO2反应

RNH2+HNO2→RNN+Cl-→ROH+N2

F.比色法

特征显色反应,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如醇与硝酸高铈;

Ce(H2O)64++xROH→Ce(H2O)y(ROH)x4+黄-红色8.2烯基的测定

C=C,典型反应,亲电加成,X2、H2、HX、HIO等。烯基的含量称为不饱和度,常用其所能加成卤素质量表示:碘值:

100克样品能加成I2的克数;溴值:

100克样品能加成Br2的克数。前者使用最多,二者数值不同但可互换,比值为原子量之比。8.2.2卤素加成法

F2、Cl2、Br2、I2

亲三者,过于活泼,可迅速进行加成反应,但也易发生取代反应,故难以定量进行,故通常不使用。

I2,反应性较差,室温下不与烯烃直接加成,只有新生态I可反应,一般不直接使用碘而采用其化合物:

如ICl,IBr,I2-乙醇溶液等作为测定试剂。8.2.2.1ICl加成法

A.基本原理

RHC=CH2+ICl(过量)→RHCI-CH2Cl+ICl(余量)

ICl+KI(过量)→I2+KCl;

I2+2Na2S2O3→2NaI+Na2S4O6

根据ICl加入量可计算反应量:一个烯基反应一个ICl分子,故计量关系为:

n烯基=nICl=1/2(n0,Na2S2O3-n1,NaS2O3)=1/2CNaS2O3×(V0-V1)×10-3

碘值:n烯基×MI2×100/W,溴值:n烯基×MBr2×100/W。一般以HAc作为溶剂,将I2溶于HAc中,然后通入干燥的氯气即可。

I2+Cl2→2ICl亦可用

ICl3+I2→3ICl

ICl不稳定,光及水等均使之分解,配制浓度大致为需要值(常为0.1mol.l-1)即可。使用时测定空白值,即相当于用前标定。本法测定范围:凡含烯基化合物(空间位阻极大者除外)均可。干扰物质:苯酚,苯胺及还原性物质。ICl

溶液制备:

f.

时间:静置30-60min,碘值愈高,烯基越稳定,耗时越长。

g.催化剂:用Hg(Ac)2催化,一般3-5min,可反应完全。C.测定步骤

a.空白测定:即ICl

不加样品,加水、KI后直接用Na2S2O3滴定,标定ICl浓度。

b.试样测定:

试样

+ICl溶液,静置反应,然后加过量KI并酸化。用Na2S2O3

标准溶液滴定。

a.为保证反应完全,卤化剂过量100-150%,C>0.1mol.l-1。

b.滴定用溶剂:CHCl3、CCl4、CS2等非(弱)极性溶剂。

c.严格保证无水,ICl遇水分解。

d.密闭:ICl挥发,且与空气中H2O反应;

e.遮光:光引发ICl

分解→I·+Cl·,则易发生取代付反应。

B.测定条件

8.2.2.2碘乙醇法

用I2

溶于乙醇形成的溶液作为测定试剂的方法A.基本原理

I2+H2O=

HIO+HI

H2C=CH2+HIO→ICH2-CH2OH

快后一反应消耗HIO,促使前反应平衡正向移动。故在样品中加入过量的碘—乙醇溶液充分反应,然后过量的I2用Na2S2O3滴定,从而根据差值可以计算烯基含量或碘值。充分反应后,加入过量3-5倍KI,然后滴定。为什么?

a.增加I2溶解度并防止I2挥发,KI3,K3I5b.抑制I2水解,因为HIO+Na2S2O3→NaI+Na2SO4B.测定条件

a.I2过量70%左右:

b.过多易发生取代付反应,过少反应不易完全。

c.反应时间:3-5min,平行样应控制相同,否则误差较大。C.计算:同ICl法计算。

n烯基=ΔnI2=nI2,空白—nI2,样品

方法特点:a.较ICl简便,试剂较稳定。

b.较ICl反应活性差,测定范围受到限制。不能测定空间位阻强及有吸电子钝化基团的样品。主要测定对象:轻质石油产品。8.2.2.3溴加成法A.基本原理

>C=C<+Br2(过量)

→>CBr-CBr<

过量溴加KI,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滴定生成的碘。抑制取代反应的进行是本法的关键!B.溴化试剂可以买到单质溴,可否直接使用?液态,极易挥发;过量可能导致较高浓度,取代反应进行可能较为显著。溴酸钾-溴化钾:在酸性条件下产生单质溴。通过控制酸度,使溴维持在较低浓度,从而限制取代反应进行。b.溴-溴化钠溶液:类似碘配合物,可抑制溴挥发,亦使取代反应不易进行?常用催化剂:氧化铂、氧化钯、莱尼镍(NiAl2、镍铝合金)。莱尼镍:实际上是纳米镍单质;用NaOH与之反应,铝溶解后得到的海绵状镍,活性很强,放在纸上可以自燃。催化剂特点:前二者,催化能力强,甚至能使苯环加氢,故对难加成样品,用其催化。注意,样品中不能有芳烃,否则干扰。一般石油产品中都含大量芳烃,不能使用。后者催化能力较弱,不能使芳环加氢,石油产品测定时可用作催化剂。

CH2=CH2+H2CH3-CH3

根据H2消耗量即可计算烯基数量。属于量气法8.2.1.3催化氢化法催化剂

a.无付反应;

b.条件严格:VH2∝nH2

故T,p,催化剂,溶剂,H2纯度,均有影响。结果计算:pV=nRT,nH2=n烯基另:O2,H2S,CO会毒化催化剂,故体系中应排除。方法特点8.3含氧化合物的测定

8.3.1羟基化合物的测定8.3.1.1概述羟基化合物:R-OH,酸、酚、醇。醇的特性:酸性极弱,Ka:10-15~10-20水中显中性。易酰化成酯。酰化法:酸酐酰化酰化试剂乙酸酐易水解,酰化能力强,不能用于含水及含低级醛样品的测定。邻苯二甲酸酐比较稳定,水解较难,故可用于含水样测定,但反应能力较弱,时间要增加。均苯四甲酸酐反应能力介于两者之间,醛不干扰。测定方法:乙酐-吡啶,乙酐-HClO4-吡啶,乙酐-NaAc等测定对象:伯、仲醇。叔醇如何?叔醇

叔醇:由于酰化时一般在强酸催化下进行,易脱水成烯,且空间位阻较大,不宜用酰化法测定。但可用乙酸BF3酰化法:BF3,强路易斯酸。BF3CH3COOH+C(CH3)3OH→CH3COOC(CH3)3+H2O↘(CH3)2C=CH2+H2O

两反应同时进行,但均为一分子醇生成一分子H2O,故可通过测定生成的H2O(卡尔·费休法)计算醇的量。

α—多羟醇:专用方法,HIO4法。8.3.1.2乙酰化法特点:较稳定,不易挥发,忌水。反应性适中,弱于酰卤强于苯二甲酸酐。反应速度较慢,需加入催化剂,适用于大多数伯,仲醇。干扰:酚,伯,仲胺,小分子醛,硫醇,环氧化合物干扰。8.3.1.3乙酐-HClO4-吡啶法

ROH+(CH3CO)2OCH3COOR+HAc+(CH3CO)2O(余)

(CH3CO)2O(剩余),水解成酸,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显然,羟基的数量等于乙酸减少的数量。试剂作用:

HClO4:强酸性,催化剂,

吡啶:溶剂,能与HAc成盐,抑制HAc挥发并通过降低HAc浓度,增加反应程度。伯、仲胺干扰:由于生成的酰胺稳定性好,不易皂化,可通过皂化法测定生成的酯进行校正。A.基本原理

HClO4、吡啶B.测定条件

a.乙酐过量:≥50%;

b.反应时间及温度;一般室温30~60min。视试样性质而定,-OH附近如有多个取代基,由于空间位阻,需加热或延长时间。有时需加热近沸2-3hr。

c.指示剂

甲酚红-百里酚兰,变色pH8.2~8.4,黄~玫瑰红~紫C.

测定步骤a.取一定量乙酐-加HClO4、吡啶,水解后用NaOH滴定,V0;b.取等量乙酐,加样品反应,完毕后水解,NaOH滴定,V1。D.计算:n(-OH)=CNaOH(V0-V1)×10-3酸性介质中,强氧化剂HIO4+2e+2H+→HIO3+H2O1.59V碱性介质为中等强度氧化剂,IO4-+H2O+2e→IO3-+2OH-0.7V显然,在pH=0即c(H+)=1.0mol.l-1与pH=14,c(OH-)=1.0mol.l-1

ΔpH=14,Δ

=0.89V,氧化能力与pH关系很大。碱性:氧化能力弱,不能氧化醇。强酸性:氧化能力太强,一系列氧化产物。使用条件:弱酸性,pH=4,

=1.1V,此时氧化产物为相应的羰基化合物及甲酸。8.3.1.4HIO4氧化法邻羟基多元醇反应通式

即端羟基氧化成羰基,中间则氧化成甲酸。消耗高碘酸数为所断裂的C-C键数目。乙二醇不反应例:乙醇n=0,1个HIO4,2个HCHO1,3丙二醇不反应1,2丙二醇n=0,1个HIO4,1个HCHO,1个CH3CHO葡萄糖消耗5个HIO4、生成1个H2CO、5个HCOOH果糖消耗4个HIO4、生成1个H2CO、3个HCOOH、1个HOCH2-COOHHOCH2-(CHOH)4-CHO,HOCH2-(CHOH)3-CO-CH2OH,A.基本原理

测定时加入过量HIO4标准溶液,利用反岐化反应,用碘量法测定,即加入KI酸化生成I2,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根据空白值与样品值之差计算-OH数。

HIO4+7KI→4I2HIO3+5KI→3I2

每断裂1个C-C键,2个-OH,消耗1个HIO4,则少消耗2个Na2S2O3。见反应通式根据邻羟基多元醇的分子结构,即每分子中所含相邻羟基的数目,可以计算醇的摩尔数。B.测定条件

(1)必须有n(Na2S2O3)1>80%n(Na2S2O3)0,为什么?如所有HIO4全部反应,则n(Na2S2O3)1=75%n(Na2S2O3)0。

(2)酸度宜控制在pH=4;

(3)温度为室温或低于室温;酸度过高或温度过高,HIO4氧化性太强,可能导致产物进一步氧化。过低酸度反应不完全。

(4)反应时间:30~90min。8.3.2羰基的测定Ka:1×10-64.35×10-6准确滴定条件?Ka1/Ka2>104~105!8.3.2.1羟胺肟化法利用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进行测定.有致命的缺陷?

R2C=O+NH2OH•HCl→R2C=NOH+HCl+H2O

可逆反应,进行不完全,需采取措施以确保反应完全。

A.采用过量的盐酸羟胺;

B.加入大量吡啶以结合产物盐酸;

C.加入乙醇以增大反应物溶解度;最后用碱滴定;问:滴定时体系中有几种酸?

R2C=NOH,极弱NH2OH•HCl,弱酸C5H5N•HCl弱酸

NH2OHC5H5NNH2OH•HClC5H5N•HClKb:1×10-82.3×10-9

8.3.2.2亚硫酸氢钠法

醛和酮能与亚硫酸氢钠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羟基烷基磺酸钠:

HSO3-基团较大,反应受空间阻碍影响很大,产物稳定性取决于分子的空间效应。测定对象只能是醛和甲基酮。计量可选择通过H+或SO32-。1.酸碱滴定法亚硫酸氢钠溶液不稳定,无法配制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通常采用过量的亚硫酸钠,通过加入准确量的硫酸标准溶液定量生成亚硫酸氢钠。2.碘量法计量对象为SO32-在与羰基反应完成后,用碱标准溶液滴定未反应的亚硫酸氢钠至亚硫酸钠,从而计算出反应消耗的亚硫酸钠的量,并以此计算羰基的量。显然n(羰基)=n(酸,初始)–n(酸,余量)

缺点在于NaHSO3有缓冲作用,导致终点观察困难。准确加入过量的亚硫酸钠,待反应完成后用碘标准溶液滴定未反应的量。淀粉作指示剂。实验8.4甲醛含量测定方法解析方法:加1.0mol.L-1亚硫酸钠60mL于锥形瓶中,以百里酚酞作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浅兰色消失。准确称取一定量试样加入其中摇匀后,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兰色消失。取终点体积约120mL,试样初始浓度为0.1mol.L-1。问题:1.该方法能否准确测定甲醛含量?

2.适用对象?3.是否有改进余地?百里酚酞:9.4~10.0;亚硫酸:pKa1=1.90pka2=7.20甲醛羟基磺酸钠:1.2×10-7;苯甲醛羟基磺酸钠3.5×10-3P135百里酚酞:9.4~10.0,人眼分辨率为1/10,取9.6为滴定终点。初始浓度

0.050.500终点浓度

x0.5-(0.05-x)0.05-x10-4.4

x=3.35×10-6mol.L-1,E=3.35×10-6/0.05×100%=0.007%如苯甲醛加成物为10-4,则K=1.58×10-3,同理可解得:

x'=0.00264mol.L-1,E=0.00264/0.05×100%=5.27%

这只是考虑反应是否完全引起的误差。人眼分辨率为1/10,取9.6±0.1为滴定终点的pH控制误差,则因此引起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为:亚硫酸为二元酸,其HSO3-的分布系数计算式为:pH=9.6时pH=9.5时pH=9.7时即使是0.1mol.L-1的甲醛,也存在大约1%左右误差?

pH=9.1δ=0.0124

pH=9.0δ=0.0156

pH=9.2δ=0.0099对于加成产物的稳定平衡常数为104的化合物,

K=1.58×10-3,如果控制终点为9.1±0.1则因反应进行不完全引起的误差:

x'=9.49×10-5mol.L-1,E=9.49×10-5/0.05×100%=0.19%

引用pH9.1,9.0,9.2的硫氢酸钠的分布系数数据,可分别计算出因终点控制原因引起的误差:滴定的化学计量点为9.1,如终点控制在9.0如终点控制在9.2滴定终点pH控制与滴定误差的关系计量点pH实际pH反应误差终点控制误差甲醛苯甲醛9.69.50.007%5.57%1.04%9.7-0.8%9.19.00.002%1.74%3.2%9.2-2.5%8.68.50.00067%0.557%9.4%8.7-7.6%可以看出:随滴定所控制pH降低,因反应不完全引起的滴定误差减小,但由于亚硫酸氢钠是两性物质,具有缓冲作用,因而引起的终点控制误差增大。故应根据测定的准确性要求,在两者取一个合理值。如找不到则说明该方法不能进行该样品测定。羧酸、酸酐

酸性化合物:10-4~10-8,少数10-10

准确滴定条件:cka>=10-8,取c=0.1mol.l-1计算,Ka>10-7才能准确滴定,也即可以用强碱直接滴定。故大部分羧酸可以通过直接滴定完成。较弱羧酸(α位有供电基团),Ka<10-7,可以用间接滴定或非水溶剂中滴定测定。酯中性化合物:皂化。用过量碱皂化后返滴定。皂化值:1g试样中和、皂化所反应的KOH的毫克数;酸性物质、酯的总量;酸值:1g试样中和所消耗的KOH的毫克数;酯值:1g酯皂化所消耗的KOH的毫克数;酯值=皂化值-酸值8.3.3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测定羧酸、酸酐、酯、酰胺、酰卤皂化~离子交换法将皂化后的溶液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将羧酸盐转化为羧酸,然后用碱标准溶液滴定。皂化时为保证反应完全,往往使用较大浓度的碱,并且由于吸收空气中CO2也消耗碱,测定的误差较大。聚苯乙烯SO3HSO3HSO3H直径约2mm的小球RCOOKKOHROHK2CO3阳离子树脂RCOOHH2OROHCO2+H2O煮沸除去CO2,用碱标准溶液滴定即可。阳离子吸附在树脂上,阴离子与H+结合成相应的酸水处理:Na+、K+、Mg2+、Ca2+、SO42-、Cl-、NO3-、H2O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酰胺酰胺稳定性远比酯强,水解条件很强烈。皂化法误差较大。性质与芳香胺相近?未取代的酰胺与亚硝酸反应定量产生氮气,可以通过测量生成的氮气体积进行测定。酰卤非常活泼,遇水分解成相应羧酸和卤化氢。相对而言,测定生成的卤素离子的量来计算酰卤含量更可靠。方法可用重量法或沉淀滴定法。10.7烷氧基的测定8.3.4烷氧基的测定 8.3.4.1概述

含烷氧基化合物:醇、醚、酯、缩醛,以醚最为典型。其结构为有机化合物中相当稳定的一类化合物,在酸催化下可以与强亲核试剂发生亲核取代反应。HI然后经分离、测定碘代烷。分离:小分子(少于6个C)可用蒸馏法,大分子可用萃取法。测定方法:氧化还原法、重量法、沉淀滴定、非水滴定。8.3.4.2蔡塞尔法1.浓HI加热裂解:CH3CH2OCH2CH3+2HI==2CH3CH2I+H2O副产物:I2、HI、含硫样品有H2S。2.蒸馏、洗涤碘代烷:洗涤液为红磷+CdSO4悬浮液,

2P+5I2=2PI5,

PI5+4H2O=H3PO4+5HIHI+CdSO4=Cd(CdI4)+H2SO4H2S+CdSO4=CdS(s)+H2SO43.吸收:Br2的HAc~NaAc溶液

CH3CH2I+Br2

=CH3CH2Br+IBr

IBr+2Br2+3H2O=HIO3+5HBr4.除去过量的溴:用甲酸

HCOOH+Br2==HBr+CO2,5.滴定:加KI并酸化,硫代硫酸钠滴定。

R-=RI=HIO3=3I2=6Na2S2O3小分子化合物,甲、乙氧基8.3.5糖类的测定糖单糖双糖多糖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纤维素水解制糖工业常用方法:旋光、折光浓度较大,杂质相对确定

比旋光度法:糖都有手性碳原子,具有旋光性,在一定温度和液层厚度下,在一定波长偏振光的旋光度与浓度成正比。

折光法:与之类似,利用糖溶液的折光率与浓度成正比进行测定,但由于杂质亦造成折光率变化,故准确性略差,主要用于主要杂质含量变化不大的较高浓度的样品测定。化学法利用糖类以单或双糖存在时,都含有羰基(醛基、酮基),尤其分子中每一个碳原子上均有吸电子能力较强的羟基或羰基,因而具有一定的还原性,端羟基容易被较的弱氧化剂氧化。当氧化剂较强时,甚至可以使C-C键断裂而进一步氧化。故化学分析方法以氧化还原法为主。费林法基本原理:根据碱性条件下还原糖更容易被氧化的特点,用Cu2+作为氧化剂进行测定的方法。1.费林试剂:A(甲)液:硫酸铜溶液;

B(乙)液:酒石酸钾钠的氢氧化钠溶液;用前混合。酒石酸钾钠的作用?反应操作取一定量费林溶液及略部分糖溶液,加热煮沸,用还原糖溶液滴定至浅兰色,加入次甲基兰,继续滴定至兰色消失。测定条件及注意事项1.反应不能定量进行,故保证平行且测定前用糖标准溶液标定。2.反应影响因素较多,温度、滴定速度,特别是碱浓度影响较大,故应尽可能保持一致。溶液体积变化对碱浓度影响较大,而反应又在沸腾条件下进行,故一般控制加热时间2min,滴定在1min左右完成。3.次甲基兰是氧化性弱于铜离子的氧化剂,故还原糖优先与铜离子反应,但如次甲基兰加入过早,也会消耗还原糖,故应在近终点加入。滴定要求在沸腾条件下进行,除温度要求外,是否有其它原因?利用水蒸汽隔绝空气以阻止氧化亚铜氧化。铁氰化钾法:类似,费林试剂改为铁氰化钾溶液。其它已学方法?高碘酸法!8.4含氮化合物的测定8.4.1胺类测定

碱性氨基化合物脂肪胺

芳香胺

碱性强于氨,Kb:10-3~10-5,可在水溶液中用酸碱滴定法测定。碱性弱于氨,Kb:10-8~10-10,非水溶剂滴定。A.酸碱滴定;B.酰化法;伯、仲胺;C.重氮化法;a.脂肪胺:极不稳定,量气法。

b.芳香胺:滴定或比色测定D.溴量法;芳香胺使芳环活化,易发生取代。E.氮的元素测定法;测定方法8.4.1.1重氮化法基本原理

RNH2+HNO2+HCl

=RNNCl+2H2O脂肪伯胺:重氮盐立即分解成氮气,用量气法计量。芳香伯胺:有一定稳定性,可根据HNO2消耗量定量。

HNO2:属于中强氧化剂;很不稳定,不能配制溶液。采用将NaNO2标准溶液滴加入酸性的反应体系中新生成的方法。

2HNO2=NO+NO2+H2O指示方法:用淀粉~KI试纸作为外指示剂。外指示剂:体系外指示,即将反应液取出与之反应,根据颜色变化指示是否达到反应终点。误差较大反应不可逆,苯胺不能将I2还原指示剂为什么不直接加+入体系内?测定条件

A.酸度:HCl过量,抑制副反应,增加重氮盐稳定性。

过多:苯胺成盐,不利于重氮化;HNO2分解也快。

过少:易发生重氮盐分解及偶合副反应。

B.温度:低温。减少重氮盐和HNO2的分解。芳环上有—X、—NO2、—SO3-等基团的重氮盐稳定性好,可在30~40℃,—CH3、—OH、—OR等则不稳定,<15℃。

C.快速滴定法:滴定管尖嘴插入溶液中。防止NaNO2接触酸性溶液分解。

D.催化剂:KBrE.溶解性:保证样品完全溶解。

NaNO2标准溶液:每升加0.1克Na2CO3作稳定剂。控制碱性条件以保持稳定。硝基化合物脂肪硝基化合物

(较少)共性:氧化性、中性叔硝基:中性伯、仲硝基:水溶液中性,但在碱性溶剂中可以异构化,呈酸性。非水溶剂滴定芳香族硝基化合物:中性,利用氧化还原法测定注意:还原条件不同,产物不同。需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一般采用酸性条件还原成芳香胺。8.4.2硝基化合物的测定8.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