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课件_第1页
中学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课件_第2页
中学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课件_第3页
中学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课件_第4页
中学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专题二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明发展的曲折历程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华民族的主旋律是觉醒与探索。这一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上,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经济上,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政治上,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最终确立,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民族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等政治方案,探索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道路,但都以失败告终。阶段特征表现

生活上,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巨变(文明化),服饰、礼仪、交通、通讯、传媒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核心整合

一、政治: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救亡图存的探索1.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危机——八国联军侵华概况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英、法、美、日、俄、德、奥、意八个帝国主义国家于1900~1901年发动了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果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2)义和团运动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斗争: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在天津、北京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阻击侵略者。口号:“扶清灭洋”,具有抗击侵略的爱国性与对先进文明的排他性。2.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1)戊戌变法

1898年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戊戌变法使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掀起了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潮。(3)辛亥革命条件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②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③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年,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④实践:各地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过程①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清朝统治土崩瓦解。②建立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③制定约法: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④革命失败: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意义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②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民权初步》是一本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论著。又名《会议通则》。1917年完稿。该书分为5卷20章,包括结会、动议、修正案、动议之顺序、权宜及秩序问题等内容,叙述了政府管理和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应掌握的民主原则、程序和方法,反映了孙中山倡导民主政治的思想。当时流行的风气,是“启蒙”民众,跟他们讲:你们应该有“民权”,你们应该去争取“民权”,但没有人说得清“民权”具体该怎样操作。惟有孙,用了5万余字,来教民众如何开会——包括如何召集会议、如何提出议案、如何议事、如何表决……等等。★孙中山与民主政治该书可操作性极强,158个小节,解决的全部都是会议中可能遇到的真问题。譬如,书中规定,所有提交讨论的议案,必须统一“从正面主张,不可从反面主张”,如“我主张做××事是有利的”,以免引发不必要的混乱;再如,常有开会时议员够法定数量,但中途有人离场又导致议员不足法定数量的情况,这时候,会议还要不要进行下去?书中给出的规则是:会长没有主动中止会议的必要,除非有议员提出缺额问题,则须停止讨论,清点人数,若已不足法定数额,则宣布散会。晚清资政院、民初国会开会时常常乱作一团,以至于袁世凯甚至指责民初国会除了给议员自己制定高工资,没有能力做出任何对国家有利的决议。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合格的民主议事的规范。胡适在看了孙中山的《民权初步》后,“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民主议会程序,实在是实行民权政治的‘初步’。”胡还说,在孙的所有著作中,《民权初步》最为重要。可惜的是,如胡适这般了解《民权初步》之价值者并不多。孙中山去世后,国民政府长期忽视该书。1940年代,熊式辉曾无奈感叹:如果开乡民大会,“以我的经验,在开会的时候或者是没有人,有人也开不好会,只有打架。”“我们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会议就没开好过,不要说那些农民。”可见,当时国民政府最高层次的会议,也没有拿《民权初步》作为指导,所以还是很混乱。直到1950年代,台湾推行“地方自治”,《民权初步》才再获关注,为日后台湾的政治转型打下了民间基础。★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辛亥革命既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与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有着历史的传承,因此,它既有历史性的重要搜索意义,也有现实性的重要意义。⑴革命志士的高尚情怀激励着后人不断奋斗。⑵孙中山提倡人民公仆精神可以为后来者镜鉴。孙中山的公仆精神与廉洁自持,是孙中山也是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珍贵政治和精神遗产。⑶孙中山构想的国家建设蓝图仍然具有现实意义。⑷辛亥革命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和民族团结主张,为我们处理现实的民族关系提供了参考与借鉴。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和普及,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的观念,是辛亥革命留给现代中国人的宝贵遗产,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⑸纪念辛亥革命有助于拉近海峡两岸的距离。正确阐释辛亥革命的历史,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题中应有之义,可以增进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共识,拉近两岸民间的距离,增强台湾岛内反独促统的思想意识和力量凝聚,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正面的意义。⑹纪念辛亥革命有助于动员广大华侨华人共同支持祖国的建设事业。二、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商办企业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2.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背景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②“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特点:地域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部门不平衡(轻工业发展迅速);短暂。(3)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奠定了基础。误区警示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因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而日本和美国却趁机加紧了对华侵略,尤其是日本。因此,不能笼统地说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侵略。三、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交通事业的进步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通讯工具的变迁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大众传媒的变迁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影视事业的发展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1)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再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2)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并伴随着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3)变化的地域上严重不平衡。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4)东西方生活习俗不断碰撞和交融,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知识拓展四、思想:近代前期中国四大社会思潮1.维新思想(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西方思想不断传入;民族危机的加深。(2)内容: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倡西学。(3)特点:将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利用进化论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4)意义①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②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派基本上是由受过严格儒家思想教育的知识分子构成的,这对他们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表现一:他们借助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思想;表现二:他们发动维新变法不仅仅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也有抵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挽救清王朝统治的目的。特别提醒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背景①民族危机的加深。②戊戌变法等救亡运动的失败。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提出时间:1905年。(3)内容: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平均地权”。(4)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未明确提出反帝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材料一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保护本国工业,便先要有政治力量,自己能够来保护工业。中国现在受(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不但是不能保护本国工业,反要保护外国工业。……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如果专从经济范围来着手,一定是解决不通的。要民生问题能够解决的通,便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条约。”——孙中山《民生主义第四讲》(1)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后来有什么新发展?(3分)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为实现民生主义所要采取的政治主张。(1分)内容:平均地权。(1分)发展:节制资本,实现耕者有其田。(2分)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1分)有题如此材料二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孙中山自始至终都看得最为重要的思想。……民生主义之所以占有如此突出的位置,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和要求。——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什么最看重“民生主义”?(2分)民生主义能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人民生活。(2分)材料三孙中山总是把自己的活动置于世界范围,从宏观角度去认识中国问题的“真解决”,适乎世界潮流的大趋势,摒弃“荒岛孤人”式的封闭,吸取国外的先进思想,而又立足于中国的国情——走自己的路。……孙中山的革新开放主张和经济社会发展方案,今天依然具有借鉴作用。……孙中山研究忽悠持久普遍的社会意义。他的思想和实践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涵盖了海峡两岸,成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旗帜。

——张磊张苹《孙中山传》(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论特征。(2分)(4)孙中山研究一直是学木界的热点,今天我们研究孙中山的思想理论,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2分)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从宏观视角认识中国,顺应世界潮流;立足国情。

★你觉得在当代我们应怎样来理解和实行三民主义?

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所以中国人民努力追求民族独立,要求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实现国家工业化和民权、民生。之后在苏共和中共的帮助下,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实现了国共合作和实行了党内改组,联合工农一起革命,以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在当今,我们应该把握好国际形势,处理好人民内部关系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切实地赋予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并能有效地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让人民真正过着幸福安康的生活。3.民主与科学思想(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进—步发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3)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特点①主要目的是维护民主共和和培养新时代的青年。②把救亡图存与思想改造相结合。③认识到从“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的探索。④从学习西方文明转向学习苏俄。(5)意义①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6)局限性①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②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4.社会主义思想

新文化运动后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西学东渐”对中国政治变革的影响归纳总结1.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在华势力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1)英国独霸:鸦片战争以来,英国长期处于优势地位。(2)列强纷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俄国、德国、美国在华势力迅速增长,形成列强联合瓜分中国的格局。(3)美日争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列强在华势力削弱,美日势力迅速增长,矛盾日渐加剧。(4)美国独霸:抗日战争以后,日本战败,美国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2.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甲午中日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什么?提示:中华民族尚未觉醒,民众没有充分发动起来,清政府单纯依靠李鸿章的嫡系部队与日军作战,清政府内部矛盾重重。视角整合考向探究主干知识的考查——维新思想考点1【典例】(2014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Ⅱ,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本题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时期“易服”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并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可知,“易西服”是为“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作铺垫,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故B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B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主题深化(1)学习内容:经历了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2)学习过程:①经历了由鸦片战争前盲目排外到鸦片战争后被动接受(林则徐、魏源和地主阶级洋务派)再到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主动选择(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②各进步思想间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体现主题:救亡图存是主题。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也是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过程,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关联、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4)学习目的: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社会生活变迁与政治、经济、思想等变革的关系——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原因考点2【典例】(2014年浙江文综,16)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题考查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两幅图片的寓意。清初要求蓄辫,“蓄辫”成为归附清王朝的标志,民国初年要求剪辫,剪辫被看作“革命”的象征,故选B项;剪辫或蓄辫的行为不能从本质上体现习俗的先进与落后,A项错误;两幅图片无法体现专制王朝的命运和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排除C、D两项。B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主题深化(1)经济:工业革命的完成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西方的工业文明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改变。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发展,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奠定了物质基础。(2)政治: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和揭露;辛亥革命中提出的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以及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均加快了民主化进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民主和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成就。(3)科技: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火车、电灯、电报、电话、电影等传入中国,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新中国成立后交通事业获得发展,扩大了人们活动的范围。(4)思想: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都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如戊戌变法以后,新式学堂迅速增加,接受新式教育的青年人大大增多,对推广新生活方式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新中国大力发展教育,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大众化,这些对人们思想观念、衣食住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1.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依据材料中的“以前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从中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认清了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认清中国的国际地位。故选D。A、B、C三项材料中均无法体现。D随堂练练★2.“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B.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C.救国是当时新兴力量的共识D.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的腐朽性与软弱性彻底暴露,民族危机加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无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救国方式虽有政治变革与实业救国的区别,但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图存。也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A、C、D三项正确。B项中“全体国人”的表述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族意识觉醒。B

3.袁世凯死后,中央政权在军阀手中更替,政治动荡。如果元首是实力雄厚的军阀头子,内阁便降为办事机构;如果内阁总理是有实力的人物,内阁便可以专权而左右政局。总统、内阁、国会在表面上都打着合法的旗帜,实际上都没有按照法律运行。这一现象说明当时中国(

)A.三权分立机制尚未建立B.军阀割据使民主政体瓦解C.君主专制思想根深蒂固D.民主共和政体徒有虚名由材料可知,袁世凯死后中央政权运转失常、秩序混乱,各个机构成为实力派人物专权的工具,民主共和政体徒有虚名,故D项正确。当时三权分立制度已经建立,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军阀割据”,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4.下面为1873~1910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单位:%)以上统计数据表明(

)A.出口货物以农产品和工业制品为主B.中国出口货物种类逐渐丰富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的发展D.中国经济具有半殖民地特征中国农产品出口日益增多,手工业产品出口日益减少,这反映出中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