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复兴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复兴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复兴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复兴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复兴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前县复兴高中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命题人:审题人: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有数据显示,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2012年以来,“光盘行动”广泛开展,“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减少,然而生活中不难发现,一些场景中还存在明显的浪费现象,如单位食堂,人们排队倒掉餐盘中余下的很多饭菜;宴席散去,酒桌上留下了不少“未光之盘”;餐厅消费中也时常可见超量点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全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减少餐饮浪费,是践行绿色低碳生活观念的必然要求。有研究显示,如果人类减少粮食浪费和提高粮食生产链的效率,将对保护地球自然资源和改善人类生活,做出巨大的贡献。节约粮食,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保证粮食安全,同时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消耗,可谓一举多得。培养节约习惯,需要善于发挥宣传教育的重要作用。“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崇高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政府层面还需加强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培养理性、健康的饮食观和消费观,鼓励和表彰节约行为,倡导餐桌上的文明新风。同时也要重视教育层面的作用,如学校加强相关知识与政策的科普。还可通过新媒介、新平台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大众,真正做到让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也不再困难。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还需餐饮行业共同努力,优化服务与经营模式。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后,湖北武汉餐饮业协会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发布包括“N—1点餐模式”在内的6条倡议。北京、江苏、陕西等地行业协会的倡议书也包括多项节约措施。这些举措,从服务侧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提供了动力,值得重视与借鉴,从而启发社会各环节探索更有效的节约措施。遏制铺张浪费之风,更需从上到下形成全维度的社会风尚。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只有党政机关、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更具有感召力与说服力,才能助推全社会自上而下形成节约风尚。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过“紧日子”,节约粮食,杜绝公款浪费,为人民群众做好榜样。“舌尖上的浪费”不仅是个人行为层面的问题,还关乎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与国计民生。只要人人都行动起来,做好实践者与监督者,形成杜绝浪费的良好氛围,文明新风就能吹遍神州大地,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将会成为社会新时尚。(摘编自王欣夷《让“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成为社会新时尚》,有删改)材料二: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生产的食物中,约有1/3被丢弃或浪费掉,相当于13亿吨粮食,约合1万亿美元的经济成本、7000亿美元的环境成本以及9000亿美元的社会成本。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全球还有大量极端贫困人口营养供给得不到保障。联合国日前发布的《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全球饥饿人数可能将在去年6.9亿的基础上增加0.83亿~1.32亿。强烈反差的背后,是全球购买力不均衡的现实。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世界最贫困地区,消费者的食物浪费程度很低,每年人均约10公斤,而在高收入回家,这一数字超过了100公斤。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指出:“粮食是足够的,今年也是如此。问题在于人们购买食物的能力。”食物浪费造成的需求过剩会推高食品价格,这对食品支出占比较高的穷人影响更大,令他们难以负担具有充足营养的食物,生存境遇进一步恶化。在市场经济中,买多少食物似乎是消费者的个人自由,有人还拿经济学的“破窗理论”为浪费行为开脱,认为这是为食品餐饮行业的繁荣作贡献,就像打破一扇好端端的窗户玻璃能给玻璃厂和安装工人带来经济收益一样。法国经济学家巴师夏在其著名论文《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反驳,“你的理论停留在看得到的那些东西,没有考虑那些看不到的”,更换窗户的财富本可以另作他用。食物浪费的机会成本和环境成本都很大。粮食生产是资源密集型产业,除了账单上标明的成本,人们在丢弃食物时还浪费了大量看不见的土地、化肥、水、能源等资源。人们本可以把这些资源节省下来,归还侵占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降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一方面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生产供应受到威胁,一方面食物需求还在不断增长。据预测2012~2050年的人口增长和收入增加将导致全球农产品需求增加35%~50%,这将给全球自然资源造成更大压力。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人类需要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制止食物浪费和损失应该是其中最基本和必要的行动。(摘编自尚凯元《制止食物浪费,不止有本经济账》)材料三:从目前看,我国现行法律中虽有一些关于制止浪费行为的原则规定和要求,但比较分散或笼统,缺乏必要的约束措施和惩戒机制。立法遏制餐饮浪费,需明确职能部门、餐饮经营者、消费者等各方的责任,制定出易于操作的监督措施和处罚标准,并着眼于构建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惩罚并重的制度机制。必须指出的是,餐饮浪费只是粮食浪费中的重要一环,育种、收获、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的浪费同样不可忽视。立法遏制粮食浪费必须坚持“全面原则”,涵盖从育种到餐桌的所有环节,确保每一粒粮食都不被浪费。换言之,千呼万唤的《粮食法》该出台了。遏制粮食浪费任重道远,法治是治本之策。最新消息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决定成立工作专班开展相关工作。立法有望提速,令人期待。(摘编自陈广江《立法遏制粮食浪费迫在眉睫》,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广泛开展“光盘行动”,2012年以来,“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得到了完全遏制。B.湖北、江苏、陕西等地餐饮业协会倡议的节约措施,从消费侧杜绝“舌尖上的浪费”。C.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全球饥饿人数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0.83亿~1.32亿。D.餐饮浪费,不仅是个人行为层面存在的问题,还关乎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与国计民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球每年生产的食物,约三成被丢弃或浪费,造成经济、环境、社会成本巨大浪费。B.遏制铺张浪费之风,需要党员干部带头,形成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社会新时尚。C.全球粮食不足推高了食品价格,会进一步恶化食品支出占比较高的穷人的生存境遇。D.粮食浪费不仅包括餐饮浪费,还包括育种、收获、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的浪费。3.下列各项不属于材料二中“拿经济学的‘破窗理论’为浪费行为开脱”这类现象的一项是()(3分)A.“大胃王”主播镜头后吐掉口中食物,美其名曰:推介美食。B.发放免费健身消费券,既可惠及群众,也能助力场馆健身消费。C.制作美食短视频,消耗了大量食材,声称是传播传统美食文化。D.把还可以正常使用的空调换掉,说是可以以旧换新,拉动内需。4.材料一有怎样的行文脉络?请简要梳理。(4分)5.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应该如何减少粮食的浪费。(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战士孙犁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小沙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这个冬季,我有几次是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打伤了右臂和左腿。这铺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一般的山里的猪肉是弄得粗糙的,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时候不放盐。当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地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往上翘起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说:“又来了,”他转过头来对我,“他沉不住气哩,同志。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最后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直到现在,还想再干干呢!”伙计干脆地说:“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怎样?”我问他。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有毛病了。”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他沉默了。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那个女子个子很矮,衣服上涂着油垢和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我坐在他们的炕上,炕头上睡着一个孩子,放着一个火盆。女人多话,有些泼。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以外的家里把她接来,她有些抱怨,说他不中用,得她来帮忙。我对她讲,她丈夫的伤,是天下最大的光荣记号,她应该好好帮他做事。这不是一个十分妥当的女人。临完,她和我搅缠着一毛钱,说我多吃了一毛钱的肉。我没办法,照数给了她,但正色说:“我不在乎这一毛钱,可是我和你丈夫是很好的朋友和同志,他回来,你不要说,你和我因为一毛钱搅缠了半天吧!”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他不过,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临别他说:“你要找他们,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一九四一年于平山(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描写了抗日根据地石桥村冬季河边村妇淘菜、小战士捉鱼的场景,场面祥和、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展示了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B.小说讲究叙事策略,以“我”为叙述者,巧妙地串联几次对话,将几个不同时空的故事片段链接在一起,叙事灵活自由,节奏明快流畅。C.“一毛钱的搅缠”,刻画了掌柜女人的泼辣和小气,与掌柜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英雄不被理解的苦闷,从侧面表现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D.小说讲述抗战中几位受伤的“战士”的故事,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讴歌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7.小说中“伙计”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8.“战士”故事的讲述者最后变为“村干部”,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乾道六年,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乞依广东摧锋、荆南神劲、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弃疾怒曰:“佐国元勋,忠简一人,胡为又一赵鼎!”掷之地。次阅《礼记》卷,弃疾曰:“观其议论,必豪杰士也,此不可失。”启之,乃赵方也。(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节)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B.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C.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D.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金,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一百二十年。B.绍兴,宋高宗逃至越州时,想要让宋朝复兴,打败金军,就以绍兴为年号。C.江右,指长江以西地区,古人以西为右、故又称江右。D.《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辛弃疾身处乱世,忠心不改。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并起,他就在耿京幕府里做节度使,并奉劝耿京定下南归决策。B.辛弃疾实绩突出,平乱有方。湖湘两广的盗贼都被他平定,他曾上疏皇上,指出平叛不力的原因,主张建立一支统一领导的部队。C.辛弃疾体恤百姓,顾全大局。他受皇上指令,到江右处理饥荒之事,禁止囤积和强卖粮食,并且拨运米粮到信州,受到皇帝嘉奖。D.辛弃疾坚持原则,识拔英才。做长沙帅时,有的士人上告考官渎职,辛弃疾予以查实,然后批阅《礼记》卷子,发现豪杰之士。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2)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13.请根据材料第一段,简要概括辛弃疾“有大略”的表现。(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恨别①杜甫洛城②一别四千里,胡骑③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④,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⑤急为破幽燕。【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洛城:洛阳。③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⑤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上元元年三月,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四千里”“五六年”这些数量词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体现出来。B.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草木变衰”与下句“老”相呼应,悲凉沉郁。C.颈联中,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坐卧不宁,表现了无限情思。D.整首诗写了个人的遭际,也写了国家的命运,侧重表现个人遭遇。言近旨远,辞约情丰。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杨万里的《插秧歌》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暗示抢插秧就像异常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以莺和流泉的声音为喻,描写音乐旋律的变化。(3)《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昌耀写的是什么呢?是大自然、岁月、生命。是人陷入岁月的困境中________时,从深山秘境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力量,与困境________的搏斗精神。而生命在大自然和岁月中复杂的磨砺,以及精神生成的奥秘,则是诗歌所要探究的永恒命题。与此同时,他在这里给出的,是中国汉语诗歌中一套________的,陌生、孤绝、矿石般的语言系统。这是他的诗歌最让人激动的魅力所在。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就是为之震撼,并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而语言,则是存在于一首诗歌中的更强大的力量。《峨日朵雪峰之侧》是昌耀流放祁连山时,生命大困厄中的一首诗作,也是他一生的命运模式和象征。而他此后之所以能________地成为一位大诗人,并形成唯他独有的一套语言系统,其中的缘由又是什么?()。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能自已不屈不挠标新立异水到渠成B.不能自拔不屈不挠独出心裁顺理成章C.不能自拔勇往直前标新立异水到渠成D.不能自已勇往直前独出心裁顺理成章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就是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并为之震撼。B.我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就是为之震撼,并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C.当年读昌耀诗歌,首先我就是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并为之震撼。D.我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就是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并为之震撼。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要说明这个问题,则需要他从人生中寻找答案。B.这个问题要说明,则需要从他的人生中寻找答案。C.要说明这个问题,则需要从他的人生中寻找答案。D.要说明这个问题,则需要从人生中寻找他的答案。2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6分)“2020中国书店大会”发布的《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显示,2019年实体书店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图书销售网点同比增长4%,特别是连锁书店规模迅速扩张,其中位居榜首的江苏凤凰新华书店已拥有1327家门店,渔书则以275家门店在民营书店中排名第一。该报告同时显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实体书店转型和渠道下沉的不断推进,乡村书店正在全国不少省市迅速兴起,成为2019年实体书店发展的一个亮点。据介绍,河北省乡镇以下新华书店2018年不超过10家,而截至2019年10月已超100家。不过,实体书店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全行业的销售收入虽有增长,利润却在下降。如果没有政府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一些书店生存都是问题。21.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草拟的“美化校园,人人献花”活动的倡议书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修改。(5分)我校科学馆即将建好,为了把她装点得更加美丽,学生会特向大家要求:在近期内搞一次“美化校园,人人献花”的活动。献花的同学务必在本月26日前把花集中到“植物园地”。我们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敝校的环境将大为改观。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毛泽东“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十九大报告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1.D2.C3.B4.首先列举餐饮浪费的现象,提出对粮食安全要有危机意识;其次指出减少餐饮浪费的重要意义;接着交代减少餐饮浪费的具体措施;最后发出行动的号召,要形成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社会新时尚。5.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减少食物浪费和其它环节的损失;采取立法在内的多种应对措施,遏制食物浪费和其他环节的损失。加大耕地和环境的保护;采取立法在内的多种应对措施,遏制食物浪费和其他环节的损失。【详解】【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得到了完全遏制”错,与原文“一些场景中还存在明显的浪费现象”不符。B.“从消费侧杜绝‘舌尖上的浪费’”错,根据材料一第五段看应为“从服务侧”。C.“今年全球饥饿人数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0.83亿~1.32亿”错。根据材料二的第一段结尾句“今年全球饥饿人数可能将在去年6.9亿的基础上增加0.83亿~1.32亿”看,原文说的是“可能”,只是预估。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C.“全球粮食供给不足”错误。由原文材料二第二段信息“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指出:‘粮食是足够的,今年也是如此。问题在于人们购买食物的能力’”可知,“粮食是足够的”,并非“粮食供给不足”。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问题的理解以及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属于材料二中“拿经济学的‘破窗理论’为浪费行为开脱”这类现象的一项,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经济学的“破窗理论”。由“认为这是为食品餐饮行业的繁荣作贡献,就像打破一扇好端端的窗户玻璃能给玻璃厂和安装工人带来经济收益一样”可知,所谓的“破窗理论”就是通过破坏创造财富。B.“发放免费健身消费券”不属于破坏行为,故选项不属于经济学的“破窗理论”。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思路的梳理能力。题干要求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作答此类型的题目,需要明确每一段的段意,然后用恰当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进行整合。首先分析段落层次,概括大意:材料一的第一段,列举餐饮浪费的现象;第二段,提出对粮食安全要有危机意识;第三段,指出减少餐饮浪费的重要意义;第四、五段,交代减少餐饮浪费的具体措施;第六段,发出行动的号召,要形成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社会新时尚。然后用连接词进行整合。【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应该如何保障粮食安全。结合“食物浪费造成的需求过剩会推高食品价格,这对食品支出占比较高的穷人影响更大,令他们难以负担具有充足营养的食物,生存境遇进一步恶化”分析可知,全球购买力不均衡,穷人的生存境遇进一步恶化,故保障粮食安全可以考虑帮助贫困人口提高购买力,保障其营养供给;结合“食物浪费的机会成本和环境成本都很大。粮食生产是资源密集型产业,除了账单上标明的成本,人们在丢弃食物时还浪费了大量看不见的土地、化肥、水、能源等资源”分析,可概括出: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减少食物浪费和其它环节的损失;结合“一方面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生产供应受到威胁,一方面食物需求还在不断增长”分析,可概括出:加大耕地和环境的保护;结合“从目前看,我国现行法律中虽有一些关于制止浪费行为的原则规定和要求,但比较分散或笼统,缺乏必要的约束措施和惩戒机制”分析,可概括出:采取立法在内的多种应对措施,遏制食物浪费和其它环节的损失。【答案】6.B7.性格特点:(6分)①英勇善战。不怕牺牲,追敌受伤;指挥民兵打贏伏击战。②义烈不挠。身受重伤,渴望再上战场杀敌报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③爱恨分明。枪林弹雨中救助班长,不放走一个敌人。④自立自信。受伤后和残疾战友开合作社谋生,相信自己还有能力杀敌。⑤率直急躁。对掌柜言语粗砺,不能上战场急坏了眼睛。8.作用:(6分)①增加叙述视角,扩大了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更有张力。②进一步强化“战士”英勇善战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③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使主题意蕴更丰厚9.D10.D11.B12.(1)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他,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说辛弃疾意气慷慨,有远大谋略。(2)军事行政的弊端,在于统领不一致,差遣出兵攻城略地,一点没有停息的时候。13.①耿京聚兵山东,辛弃疾为掌书记,就劝耿京做南归宋朝的决定;②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辛弃疾趁机论述南北形势以及三国、晋、汉的人才;③作《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说形势。【解析分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为:耿京命令弃疾奉表归附宋朝,高宗在建康慰劳军队,召见他,嘉奖他并受了表,授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用节使印和文告召耿京。“归”的宾语是“宋”,如果从“归”后断开,那么“归向何方”就无法得知,所以应该在“宋”后断开,排除BC两项;“劳师建康”的主语是“高宗”,二者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D.“《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错误,应为“编年体”,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应该是《史记》。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B.“湖湘两广的盗贼都被平定”错误,文中说的是“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缭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奏疏”,这里只提到平定湖湘盗贼,没有提到两广的盗贼被平定。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雅”,平素;“重”,器重;“入相”,入朝为相;“力荐”,极力推荐;“慷慨”,古今异义,意气激昂;“略”,谋略。(2)“敝”,弊端;“不一”,不一致;“差出”,差遣出兵;“占破”,攻城略地;“略无”,一点没有;“已时”,停止时候。【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言文信息,归纳概括相关文言文要点的能力。题目已经给出答题区域——文本第一段。仔细阅读第一段,根据“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概括出“耿京聚兵山东,辛弃疾为掌书记,就劝耿京做南归宋朝的决定”;根据“乾道六年,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概括出“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辛弃疾趁机论述南北形势以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根据“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概括出“作《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说形势”。参考译文:辛弃疾字幼安,是齐历城人。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并起。耿京在山东聚集兵马,号称天平节度使,指挥管辖山东、河北忠义军马,辛弃疾为掌书记,就劝耿京决策南归南宋。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弃疾奉表归附宋朝,高宗在建康慰劳军队,召见他,嘉奖他并受了表,授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用节使印和文告召耿京。乾道六年,当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辛弃疾趁机论述南北形势以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观点刚动质直。作《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说逆顺的道理,形势的发展变化,战术的长短,地理的要害,非常完备。因为讲和刚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改任司农寺主簿,出朝任滁州知州。滁州遭受兵火,市井凋零破败,辛弃疾减轻赋税,招收流散的民隶,训练民兵,商议屯田,于是创建莫枕楼、繁雄馆。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他,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说辛弃疾意气慷慨,有远大谋略。皇上就召见了辛弃疾。不久,辛弃疾担任了漳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接连兴起盗贼,辛弃疾全部讨伐平定。又因为湖湘控制连着两广,与溪峒蛮獠接壤,草贼时常出现,不仅是因为风俗顽劣剽悍,也是武备空虚造成的于是上奏疏说:“军事行政的弊端,在于统领不一致,差遣出兵攻城略地,一点没有停息的时候。请依照广东摧锋军、荆南神劲军、福建左翼军的例子,另外创建一支军队。专门听从帅臣控制调度,或许能让蛮獠知道有军戚,望风惧怕降服。”当时江右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辛弃疾督办赈灾事务。刚到灾区,辛弃疾就在大路边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拿出公家全部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情况借贷钱物给他们,等到他们领命运回买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而姓因此得以熬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运米粮救助,部属都不答应,辛并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出米舟的十分之三给了信州。重帝嘉奖了他,给辛并疾涨了一级俸禄,后来他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弃疾豪爽崇尚气节,赏识提拔才俊,所结交的多是海内名士。做长沙帅时,有的士人上告考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子,辛弃疾查证果然如此,要来榜上第二名的《春秋》卷子两相调换,启开名字是赵鼎。辛弃疾生气地说:“辅佐国家的元勋,只有忠简一个人,怎么又来一个赵鼎!”把卷子扔在了地上。然后批阅《礼记》卷子,辛弃疾说:“看他的议论,一定是豪杰之士,这人不能失去。”打开糊名,是赵方。【答案】14.D15.①思乡怀亲:“一别四千里”写出远离家乡,“思家”“忆弟”写出与亲人分离,倍感思亲。②飘零憔悴孤苦之感:诗人虽暂时安定,但“草木变衰”及下句“老”暗示诗人飘零憔悴。③盼望早日平定叛乱:尾联写出听到连战告捷的喜讯,更急盼平定叛乱。【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侧重表现个人遭遇”错误。整首诗将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结合,没有侧重表现其中哪一方面。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诗人到成都,多亏亲友帮助,过着比较安定的草堂生活,但思乡恋亲之情是念念不忘的。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之边了。“老江边”的“老”字,悲凉沉郁,寻味不尽。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杜甫有四弟,名为杜颖、杜观、杜丰、杜占,其中杜颖、杜观、杜丰散在各地,只有杜占随杜甫入蜀。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杜甫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它不是抽象言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形象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手法含蓄巧妙,诗味隽永,富有情致。尾联回应次句,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