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某田鼠种群数量在数年内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田鼠种群增长为“S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B.若该种群在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20,则该种群的该年出生率为20%C.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D.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图中a、b两点时对应的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有()①在生物的变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突变②基因多样性与基因突变有关,物种多样性与共同进化有关③外来物种入侵可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④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其适应能力越强⑤自然选择学说在个体水平阐述了生物进化的过程⑥自然选择决定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A.①④ B.③④⑤ C.④ D.②③⑤3.下列关于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一种可兴奋细胞 B.神经元的长轴突称为神经C.一般包含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 D.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4.人体细胞生活在液体环境中,下列液体或物质属于内环境的是()A.尿液 B.痰液 C.RNA聚合酶 D.O25.如图所示为神经纤维的某一位点受到适宜刺激后完成一次神经冲动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已知图中D点的膜电位与钠钾泵(能将钠离子泵出细胞,同时将钾离子泵入细胞,进而引起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发挥作用有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A点对应电位为静息电位B.图中B点存在离子的跨膜运输C.钠钾泵能将钠钾离子等量反向运输D.若增大该神经纤维膜外Na+浓度,图中C点将上移6.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环境因素诱发的变异是不能够遗传的B.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C.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D.单倍体高度不育可能是因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7.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不能推断出()A.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B.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数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8.(10分)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2、4、3、4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4、2、4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1、4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4、2、4二、非选择题9.(10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_____,兔属于_____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2)该食物网中有_____条食物链,鼠属于第_____营养级(3)鹰和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A.捕食B.竞争)(4)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_____.该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5)根据科学研究的结果,能量从草传递到兔和鼠的过程中,传递效率大约是_____A.50%B.100%C.10%~20%D.010.(14分)雉山鹧鸪(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是四川地区的一种鸟类。其尾羽颜色由一对等位因(A、a)控制,雄性个体尾羽有褐色和茶绿色,雌性个体尾羽均为褐色。雉山鹧鸪的虹膜颜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有蓝紫色和灰色两种。两对基因独立遗传,W染色体上不存在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现有以下杂交实验及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亲本褐色尾别灰色虹膜(♂)×褐色尾羽蓝紫色虹膜(♀)子一代表型茶绿色尾羽蓝紫色红膜(♂)褐色尾羽蓝紫色虹膜(♂)褐色尾羽灰色虹膜(♀)比例1/83/81/2,(1)控制虹膜颜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茶绿色尾羽为_______(选填“显性”或“隐性”)性状;两对等位基因遵循_______定律。(2)亲本中的雌性个体基因型为_______产生_______种配子,雉山鹧鸪群体中性别比例接近1:1的原因是_______。(3)下列杂交子代中,通过虹膜颜色直接可以判断雉山鹧鸪的性别的是A.蓝紫色虹膜雌鹧鸪×蓝紫色虹膜雄鹧鸪B.灰色虹膜雌鹧鸪×灰色虹膜雄鹧鸪C.蓝紫色虹膜雌鹧鸪×灰色虹膜雄鹧鸪D.灰色虹膜雌鹧鸪×蓝紫色虹膜雄鹧鸪(4)子一代中的褐色尾羽灰色虹膜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子一代中的茶绿色尾羽雄性个体与褐色尾羽雌性个体随机交配,产生褐色尾羽个体的概率为_______。11.(14分)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1)甲图中,根和芽生长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分别为________mol/L、________mol/L。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2)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侧,这是由________引起的。(3)为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发生在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①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②实验过程:给予右侧单侧光照射,在下列图中绘出插入云母片位置,并在下面用文字说明。______③实验结果: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可通过表面的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侵人人体,引起新冠肺炎(COVID-19)。请回答:(1)2019-nCoV侵人人体后,通常会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引发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T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有________免疫。(2)2019-nCoV侵入人体后,还会引发特异性免疫,由______细胞分泌抗体。对于已经侵入宿主细胞的2019-nCoV,抗体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入宿主细胞,这时就需要________________识别并与被2019-nCoV人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3)钟南山院士在采访中多次建议人们外出要戴口罩,请从免疫调节的三道防线的角度进行分析,终南山院士提出该预防措施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判断疑似患者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首要措施是采集鼻咽拭子用于病原学检查,目的是检测是否含有病毒的__________;采集血液样本主要用于血清检查,检测是否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自疫情暴发以来,我国积极给健康个体接种疫苗,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由图分析,当田鼠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田鼠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当田鼠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小于1时,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详解】A.在c点和d点时,布氏田鼠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小于1,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所以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所以在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A错误;B.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20,只能算出增长率=20÷100×100%=20%,出生个体未知,无法计算出生率,B错误;C.据图可知,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由于R大于1,所以种群数量一直增加,在c~d期间时,田鼠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小于1,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所以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C正确;D.由图可知,a、b两点时R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田鼠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错误。故选C。2、C【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①突变的种类有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为突变,①正确;②基因多样性与基因突变有关,基因多样性代表生物种群之内和种群之间的遗传结构的变异。每一个物种包括由若干个体组成的若干种群。各个种群由于突变、自然选择或其他原因,往往在遗传上不同;物种多样性与共同进化有关,共同进化会导致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②正确;③外来物种入侵会改变现有生物的生存状况,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和速度,③正确;④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不一定越强,比如在无氧环境内,乳酸菌就能生存,人却不能生存,④错误;⑤自然选择学说内容为:生物普遍发生能遗传的变异;生物又有过度繁殖的倾向,由于食物和空间有限,必然发生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条件之间的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那些具有有害变异的个体容易死亡,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他把有利变异的保存和有害变异的淘汰叫做自然选择。所以,在个体水平上的确阐述了生物进化的过程,⑤正确;⑥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⑥正确。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3、B【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考查对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明确神经纤维与神经的不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迅速发生反应,是一种可兴奋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A项、D项正确;神经元一般包含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长轴突称为神经纤维,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的,B项错误,C项正确。4、D【解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详解】A、尿液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A不符合题意;B、痰液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B不符合题意;C、RNA聚合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不符合题意;D、O2属于内环境,D符合题意。故选D。5、C【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过程: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详解】A、据图可知A点刚受到刺激,还未发生电位变化,故图中A点对应电位为静息电位,A正确;B、B点时是形成动作电位的过程,存在钠离子内流,B正确;C、若钠钾泵能将钠钾离了等量反向运输,则不可能引起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C错误;D、C点对应的是动作电位的峰值,若增大该神经纤维膜外Na+浓度,内流的Na+增加,使得峰值变大(上移),D正确。故选C。6、D【解析】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2、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详解】A、由环境因素诱发的变异如果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则为可遗传变异,A错误;B、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中缺失某一片段引起的,B错误;C、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改变,但可能基因的数量和种类不变,如倒位,因此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一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改变,C错误;D、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高度不育,是因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或(染色体组只有一个时)不能联会,而含有偶数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一般是可育的,D正确。故选D。7、D【解析】A.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A正确;B.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在不同枯落物层的厚度,不同枯落物层的生物种类不同,群落的垂直结构受到影响,B正确;C.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C正确;D.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类有差别,但是不能推测某种种群密度的大小,D错。故选D符合题意。8、D【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方向是双向的。【详解】A、在a点左侧刺激,此时a、b两点是未兴奋点,电荷分布如图4,然后a、b两点依次兴奋,见图中2、3情况,最后a、b两点电位归为静息电位如图4,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2、4、3、4,A正确;B、在b点右侧刺激,此时a、b两点是未兴奋点,电荷分布如图4,然后b、a两点依次兴奋,见图中3、2情况,最后a、b两点电位归为静息电位,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4、2、4,B正确;C、在a、b两点的中央刺激,兴奋向两侧同时等速传导,不会出现指针的偏转,如图4、1所示,因此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1、4,C正确;D、如果刺激点在a、b两点的中央偏左,所以a点先兴奋,电位如图中2情况,然后b点后兴奋,电位如图中3情况,即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2、4、3、4,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9、(1).A(2).B(3).3(4).第二(5).A(6).草(7).太阳能.(8).C【解析】(1)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兔属于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2)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鼠→鹰,草→鼠→蛇→鹰,草→兔→鹰,其中鼠属于第二营养级。(3)鹰和兔的种间关系捕食关系。(4)能量流动具有逐渐递减的特点,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生产者即草(第一营养级),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5)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故能量从草传递到兔和鼠的过程中,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10、(1)①.Z②.隐性③.基因的自由组合(或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①.AaZBW②.4③.含Z的雌配子与含W的雌配子比例接近1∶1(3)C(4)①.AAZbW、AaZbW、aaZbW②.3/4【解析】亲本为灰色虹膜(♂)与蓝紫色虹膜(♀),而子代雄性全部是蓝紫色虹膜,雌性全部是灰色虹膜。这个杂交组合的特点是双亲表现为一对相对性状,子一代中雄性个体的表现全部是蓝紫色虹膜,与亲代中母本相同,子一代中雌性个体的表现全部是灰色虹膜,与亲代中父本相同,说明这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蓝紫色虹膜对灰色虹膜为显性。所以双亲的基因型是ZbZb、ZBW,因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W染色体上不存在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所以控制尾羽颜色的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双亲均是褐色,子一代出现了茶绿色,说明茶绿色属于隐性。雄性个体尾羽有褐色和茶绿色,雌性个体尾羽均为褐色。那么双亲基因型可以写成Bb与Bb,子一代的雄性基因型是A-:aa=3:1,雌性基因型是A-和aa,但都表现为褐色。【小问1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控制虹膜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根据无中生有有为隐,茶绿色尾羽为隐性性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小问2详解】根据上述分析,综合两对相对性状,亲本中的雌性个体基因型是AaZBW,产生的配子有AZB、AW、aZB、aW,共4种。因为雄性的染色体是ZZ,雌性染色体上ZW,雄性产生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只有Z,含Z的雌配子与含W的雌配子比例接近1∶1,雉山鹧鸪群体中性别比例接近1:1。小问3详解】因为蓝紫色虹膜对灰色虹膜为显性,且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下列杂交子代中,通过虹膜颜色直接可以判断雉山鹧鸪的性别的是A、蓝紫色虹膜雌鹧鸪ZBW×蓝紫色虹膜雄鹧鸪ZBZ-杂交,后代雌性ZBW和Z-W,雄性ZBZB和ZBZ-,雄性全部表现为显性蓝紫色虹膜,雌性不确定,因此不能通过虹膜颜色直接判断雉山鹧鸪的性别,A错误;B、灰色虹膜雌鹧鸪ZbW×灰色虹膜雄鹧鸪ZbZb,后代雌性ZbW,雄性ZbZb,雌性和雄性全部表现为灰色虹膜,因此不能通过虹膜颜色直接判断雉山鹧鸪的性别,B错误;C、蓝紫色虹膜雌鹧鸪ZBW×灰色虹膜雄鹧鸪ZbZb,后代雌性ZbW,雄性ZBZb,雌性和雄性的表现型完全不相同,因此能通过虹膜颜色直接判断雉山鹧鸪的性别,C正确;D、灰色虹膜雌鹧鸪ZbW×蓝紫色虹膜雄鹧鸪ZBZ-,后代雌性ZBW和Z-W,雄性ZBZb和ZbZ-,雌性和雄性的表现型均不确定,因此不能通过虹膜颜色直接判断雉山鹧鸪的性别,D正确。故选C。【小问4详解】双亲的基因型AaZbZb、AaZBW,子一代中的褐色尾羽灰色虹膜全部是雌性,基因型可能为AAZbW、AaZbW、aaZbW,比例是1:2:1。子一代中的茶绿色尾羽雄性个体aa与褐色尾羽雌性A-或aa个体随机交配,子一代中褐色尾羽雌性AA:Aa:aa=1:2:1,随机交配,aa×1/4AA交配后代Aa的概率为1/4,aa×2/4Aa交配后代Aa的概率为2/4×1/2=1/8,aa的概率为2/4×1/2=2/8,aa×1/4aa交配后代aa的概率为1/4,所以Aa:aa=1:1,雄性个体尾羽中褐色Aa1/2和茶绿色aa1/2,所以后代中雄性个体尾羽褐色Aa的概率为1/2×1/2=1/4,但是性别雌性个体尾羽均为褐色,Aa和aa都是褐色,共1/2,所以产生褐色尾羽个体的概率为1/4+1/2=3/4。【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表中亲代到子代表现型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与判断,明确对基因所在染色体位置的判断方法。11、(1).10-10(2).10-8(3).既不促进也不抑制(4).促进(5).小于(6).重力(7).(8).直立生长(9).弯向光源生长(10).弯向光源生长(11).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解析】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2、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3、分析甲图:图示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和芽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生长素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4、分析乙图: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a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c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d点。【详解】(1)由图示可知,甲图中,根和芽生长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mol/L、10-8mol/L。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对芽生长的效应是促进作用。(2)由于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进行了横向运输,使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故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3)②因为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单侧光照射下,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其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所以应分别阻断A段和B段,并用不作处理的胚芽鞘作对照进行实验。具体阻断过程如下图:③由于生长素横向运输是在胚芽鞘尖端,所以阻断A段后,生长素不能向背光侧运输,因而胚芽鞘直立生长;而阻断B段后,生长素能向背光侧运输,所以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对照组中由于生长素能横向运输,故发生向光弯曲生长。

④根据上述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