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通市志愿者服务状况调查南通志愿者服务状况调查报告第一部分:志愿者的起源与发展导语:当前,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正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南通大学及南通市志愿服务开展的实际情况,深入探寻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南通大学学生群体中志愿者与非志愿者志愿服务情况的抽样调查和对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南通大学学生志愿服务开展情况、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及感受、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现状与困境分析等四方面调研成果。志愿服务一词英文为VoluntaryService,其中voluntary的词根是volunteer,意为志愿者。根据《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七版)》的解释,志愿服务一词是指“不付报酬的工作”;志愿者一词的解释为“完成没有报酬的工作的人或自愿进行工作的人”。中文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没有对志愿服务进行明确界定,但对志愿者做了详细定义:“志愿者指自愿为社会公益活动、赛事、会议等服务的人”。归纳中英词典中与志愿服务相关的释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强调“无偿”和“公益”;第二,强调“自愿”性。综合来看,我们可以界定志愿服务的概念:是以服务为主的,具有自愿、公益和无偿等特征的活动。其特点是自愿、无偿,核心是服务。志愿者及志愿服务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后来逐渐在世界各国普及。在和平年代,志愿服务在帮助弱者、救援救护、消除贫困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在沟通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弥补政府和市场的缺失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调节和平衡作用。在中国,志愿服务发起时间较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产生的新兴事物。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推动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建设,90年代开始发起“中国志愿者行动”,1994年12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志愿组织。目前,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呈迅猛发展态势。首先,品牌化、项目化、专业化志愿服务层出不穷。打造了一批如海外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等精品项目,在国内外及行业里有着较高的品牌效应。其次,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为适应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已有团中央等部门或组织以及山东、黑龙江、吉林等18个省市制定了志愿服务的条例、规定和办法1。再次,对志愿者组织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地开展,如清华大学NGO研究所,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与社会福利研究中心等相继成立,而我校也成立了莫文隋志愿者组织。与此同时,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也大大提高。志愿服务作为一种高尚的社会行为和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在服务经济建设、社会道德构建、高校职能发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志愿服务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时间较晚等各种原因,志愿服务的水平仍然低于西方部分发达国家。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诸如志愿者选拔与培训机制不健全、缺乏法律保障和有效管理、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南通市作为一个拥有大量大学生人口的城市,近几年志愿服务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但就目前我们对志愿服务本身的开发和利用水平而言,与上海、苏州、南京等发达地区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前,志愿服务蓬勃发展,针对志愿服务开展的研究也日渐系统和深入。国外志愿服务起步较早,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已逐渐步入组织化、正规化和系统化的轨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和国际惯例。许多国家在志愿服务立法、志愿服务意识教育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欧美一些国家在志愿服务理论的研究方面已达到专业化水平。虽然国外有关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成果较多,但目前专门的译注仍较为少见。我国关于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有一定理论高度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各级共青团组织有关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调研报告、经验总结;一类是学术性专著和论文。而在这其中,有关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研究的论述则多处于理论初步研究阶段。目前国内与志愿服务密切相关的非营利组织、公民社会等方面的理论成果比较丰富,也可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提供借鉴。当前我国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青年志愿服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载体的研究;第二,有关志愿服务、志愿精神等基本概念内涵的研究;第三,从伦理道德建设的角度对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第四,从非营利组织、公民社会的角度对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第五,有关中外志愿服务比较的研究。第二部分:调查实施过程本次调研活动由我们宿舍三人成立调查专项小组,查阅相关文献,对比国内外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依托南通大学展开本次调查,并连线南通市内部分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管理机构,以期对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做出较为系统的调研,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找寻最佳解决方案。本次调研采用多种调研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文献研究调研组通过查阅学校图书馆文献、各大主要中英文数据库以及各大报刊杂志,对国内外有关志愿者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初步梳理。上述文献材料,为本次调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事实依据。2.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本次调研活动主要方法。依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分不同阶段、不同对象,对我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涉及志愿者的基本情况、服务动机、感受和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激励制度等相关内容。3.现场观测为收集第一手资料,调研组部分成员直接观测了部分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期间的表现,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得到了有关大学生志愿服务感受、志愿服务活动情况等相关信息。4.“面对面”访谈针对本研究内容要求,调研组成员对南通大学莫文隋志愿者组织的相关负责人、基层管理人员、普通志愿者以及受助对象进行访谈。5.电话访谈我们组成员电话访谈了南通市志愿者协会的相关工作人员,他们所提供的观点和看法对本次调查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本次调研以问卷调研为主,其它调研方法为辅的方式进行。调研范围较为广泛,面向全校23个学院志愿者学生与非志愿者学生共计发放问卷1040份,,共回收到有效问卷821份,有效率为78.94%(具体统计结果详见表一、二、三),符合调研采样标准。在调研中我们没有发现年龄在18周岁(不包括18周岁)以下以及24周岁(不包括24周岁)以上的个体出现。表一:样本性别及专业类型分布(单位:人)项目男生女生人文社会学科自然科学学科人数372(45.31%)449(54.69%)587(71.50%)234(28.50%)注:某些专业属于交叉学科,以其最后获得的学士学位类型作为区分标准。表二:志愿者类型分布(单位:人)项目社区服务赛会服务支教助学其他人数54(20.22%)49(18.35%)72(27.00%)92(34.43%)注:其他类型包括:红会志愿者40名其他类型志愿者、绿色动力环保志愿者协会25名、校内其他组织27名志愿者。表三:其他信息(单位:人)项目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年级分布是否是党员是否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研究生是否人数289562278266172753054767%35.2064.8033.8632.4020.959.133.666.5793.43注:大四学生中包括研究生支教团16名成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总体样本中都是共青团员或共产党员,所以将”群众”这一政治面貌省略。第三部分:收集资料,进行讨论一、我市志愿服务概况(一)队伍建设情况截止2011年10月,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志愿服务队2787支,共计注册志愿者31357名。从服务内容上看,志愿服务队包括了文体娱乐、维权维稳、扶贫助困、家教指导、医疗卫生、居家养老、文明创安、节能环保等多种类别。据了解,志愿者队伍仍在持续的发展壮大中。(二)管理工作情况我市各级妇联组织在志愿者和志愿服务方面承担了主要的管理、组织、协调、指导等责任。为了不断完善和推进志愿服务,各级妇联组织多措并举,作出了积极努力,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力争为志愿服务向“规范化、网络化、对象化、多样化、实事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提供保障。1.健全组织网络。我市在市级层面建立有南通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在县、乡级层面分别建立有志愿服务总队和分队,在村级层面则建立有由村妇代会主任(社区妇联主席)、村(居)党组织和自治组织成员、志愿者等人员组成的志愿服务协调小组。从而健全了四级组织网络,分别指导各级志愿服务的开展。2.完善制度规范。为了指导全市志愿服务有序开展,我市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南通市志愿者服务手册》的统一样本内容,对全市志愿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具体要求和有关台帐资料进行了统一。为了进一步强化对全市志愿者和志愿者服务的规范化管理,市妇联还制订下发了《南通市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对志愿者的条件、权利、义务、招募、登记、注册以及服务范围、程序、组织机构和志愿者的教育培训、激励机制等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为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各级妇联积极响应,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加强领导,有序推进。3.积极培树典型。为了放大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我市注重层层培树优秀典型。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志愿服务典型的评选表彰工作,在全市树立了一批优志愿服务示范点、优秀志愿服务队、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优秀志愿者典型,并通过多种渠道广加宣传,发挥好她们的示范引领作用。我们还将特别优秀的志愿服务典型推荐至更高级别,放大典型示范的社会辐射作用。如,今年我们借助省文明办组织开展全国、省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推荐活动的契机,及时推荐了崇川区北濠东村社区义工联合会的胡晖珏同志;我们好中选优,成功推荐了三个社区和一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作为省级志愿服务示范点和示范队。(三)服务活动及作用发挥情况1.志愿者的服务热情普遍较高。根据回收的146份调查问卷统计,98.6%的志愿者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原因是出于发挥自己的潜能,帮助有需要的人,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88.4%的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感觉非常有价值;97.3%的志愿者表示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非常快乐;90%的志愿者非常愿意继续参加志愿服务。可见,志愿者们的服务热情非常高,并且乐于享受这种服务他人的快乐过程,乐于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现自身的价值。2.志愿服务活动紧贴群众需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各级妇联及相关组织以及志愿者都十分注重针对群众需求开展志愿服务。为此,她们都在不同范围、不同领域内仔细开展了群众需求的调查摸底,以高度的敏感性及时将志愿服务延伸到群众所需要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那些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群体和工作的盲区。各级妇联组织针对本地区人员分布情况和群众的不同需求,对辖区内的注册志愿者进行梳理分类,实现志愿服务供需双方的信息对接,有针对性地组织不同专长的志愿者开展到位的服务,满足不同群众需求。例如,面向空巢老人组织居家养老服务队定期到老人家中照料,为他们提供便捷的送餐服务;面向农民工等外来务工人员,组织文体志愿服务队送演出进企业、进社区,并组织家教服务队辅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等等。通过实事化的服务,努力将志愿服务打造成真正服务广大群众的实事品牌。同时,在志愿服务工作推进过程中,各地坚持活动规模大小结合、服务方式集中与分散结合。在日常,志愿者们根据各级妇联组织和所属志愿服务组织的安排,结合自身的时间、专长等规范有序地开展志愿服务。在节假日,各级妇联组织紧抓契机,围绕不同主题,召集组织广大志愿者开展各类集中服务,如在母亲节,组织单亲妈妈沙龙活动;在家庭日,组织志愿者开展睦邻节等团结互助行动;在儿童节,组织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在重阳节,组织敬老爱老志愿服务;在建党节、国庆节,组织文体志愿专场演出;等等。3.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度较高。各地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形式,贴近需求的服务内容,赢得了广大家庭和群众的普遍欢迎。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志愿者们在服务工程中,普遍受到了各级党政的认可、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基层群众的尊重。根据调查,75.3%的志愿者能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感受到他人对志愿者的看法是“爱心天使”。尤为可喜的是,志愿者服务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形成了“人人参与志愿服务、人人享受志愿服务”良性互动局面。第四部分:调研结果与分析(一)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社会认知分析1.普通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内涵认识有待加深调查结果显示:在本次调查的非志愿者大学生群体中,有70.40%的学生不了解志愿活动的内涵,56.17%的学生认为志愿服务等同于“学雷锋活动”,另有17.17%的学生认为志愿服务是“无偿的体力劳动”。除此之外,还应引起注意的是,在问及志愿者有哪些权利时,有42.17%认为志愿者可以享有“免费观看比赛或参与活动的机会”。这种认识的存在,是导致部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动机不纯的原因之一。志愿者或有过志愿服务经验的学生则呈现出较好的情况,结果显示有42.77%的志愿者表示清楚志愿服务的内涵。2.志愿服务信息传递不畅是造成其服务理念未能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志愿者组织内部,如南通大学莫文隋志愿者协会,有比较完善的培训机制,因而成员对志愿服务的内涵都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但对于非志愿者而言,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对志愿服务信息的主要了解途径依次分别是学生组织或社团宣传(33.50%)、报刊杂志海报(28.00%)、导师(教师)和同学(16.83%)。从对普通学生的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学生是乐于接受这些信息并告知他人的,但是由于学业、生活等原因,他们很少愿意主动寻求这些信息。他们经常可以接触网络,所以他们希望学校能将这些信息以一定形式呈现在网络上。这个结果说明,一方面,学生社团以及分布于学校的宣传栏等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存在的问题,即在进行志愿服务宣传时,没有注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工具媒体。或者说,我们已经开始利用,但宣传效果不佳。3.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理解必须加以引导和深化虽然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42.77%的志愿者清楚志愿服务的内涵,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这些人对志愿服务的内涵知晓程度的真实情况。在接下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2.05%的学生不清晰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另有57.68%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义务,21.35%的志愿者认为参加志愿服务可以“免费观看比赛或参与活动”。这些现象的存在有力地说明了部分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理解不深,必须加以教育,以科学的理论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规范他们的行为,同时志愿者自身必须加强自我学习,深化对志愿服务的认识。4.大学生普遍认为志愿者组织应成为相对独立的组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将近九成的学生,即89.8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应该成为独立的组织,如此“有助于开展活动,并能够发挥其灵活性特点,做更多的事情”,而“官派作风少了一些”。目前,大部分志愿者组织都是官方或半官方组织,这样就使得志愿者组织在政策支持占得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灵活性有所降低的不足。5.大学生普遍认为志愿服务活动对共青团工作意义重大调查结果显示,43.12%的大学生认为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对共青团工作的启示是“强化了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39.10%的学生认为“开拓了新的服务领域”,31.43%的学生持“促进了团发挥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功能”的观点。只有0.36%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创新和启示意义”。(二)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及感受1.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动机呈现多元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将“帮助他人,奉献社会”列为原因的比例为61.63%,而紧随其后的是“积累经验,锻炼自身各方面能力”“结交朋友,扩大社交范围”两项,比例分别为59.07%和49.94%。从这个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注重自身发展,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志愿服务中。现代社会的竞争性,既要求大学生个人能力全面而有专长,又要求他们具备成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优胜劣汰的游戏规则已经深入当代大学生的思维中。因此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一方面,他们既要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另一方面,他们又想通过参与这种有意义的活动,满足自身社交、锻炼能力等方面的需求。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6.00%的学生选择了“大家都参加,自己不好意思不参加”,4.12%的学生是因为“一时冲动”才加入志愿者的。在接下来的访谈调查中,我们发现这部分因为“一时冲动”成为志愿者都是因为成为志愿者“有面子”或是“有机会去看大型比赛”。这些学生的想法有相当大的代表性,这正对应了本次调查中非志愿者大学生对志愿服务内涵不了解的调查结果。从而提醒我们必须加强志愿服务相关理念、活动的宣传。在对不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群体(共142人,占非志愿者总样本人数的25.63%)问及“您未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有32.39%的学生表示是因为“对志愿活动不了解”;26.76%的学生表示是由于“缺少相关方面的信息”;24.65%的学生表示“自身素质不高”,所以不会参与;有14.79%的学生是因为“没有时间”才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而“没有兴趣”的学生为16.90%。可以看出,不参加志愿服务的主要原因依旧是因为信息传递不畅,同时学生自身因素也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在后续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没有兴趣参加志愿服务的原因主要集中于“活动形式老旧,没有意思”“活动内容空泛,没有实质内容,得不到锻炼”“服务对象局限、僵化,没有新意”这三项,也有个别学生认为是其它原因。2.大学生更倾向于参加校级以上组织的志愿活动详见表四。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南通大学学生更愿意参加学校学院以上级别的志愿服务活动,而不愿意参加班级、社团或是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但是我们也发现,不愿意参加涉外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也占到很大的比例,为24.60%。在问及原因时,有学生这样回答道“我很想参加涉外志愿服务活动,但感觉自身能力不足,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也有学生这样说道“涉外志愿服务活动,机会太少了,轮不上自己”,还有学生写道“我很想参加,但是涉外志愿服务活动的要求太高,自己没有机会参与”,等等。而在问及不愿意参加班级、学生社团或是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时,原因集中于“组织水平低,没有意义”“志愿者权益得不到保障,存在一定风险”“活动规模太小,形式老旧,没有新意和吸引力”这三点。这说明作为学生群体的基本单位,班级及社团,其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吸引力不强,很多学生参加班级或是社团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是“被迫的”或是“碍于面子,别人都去了”。这就要求这些基层组织要及时查找原因,规范管理,创新项目,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表四: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级别倾向分布(单位:人)项目涉外服务国内服务省市级学校学院班级学生社团自发进行愿意参与14225623435410213234不愿参与20278122562352123033.大学生结合未来职业特点选择志愿服务活动形式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南通大学学生愿意参加支教助学活动的人数远大于其他活动。在随后的访谈中,有学生点出了其中的原因“我们是南通地方综合性大学,所以我们有实力也有信心将孩子们教好,这比我们去另一个领域重新学习要来得更加实际和有效”,这个观点得到了绝大部分支教助学志愿者的赞同。4.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后的感受在对志愿者群体做满意度调查时,结果如图二所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绝大部分人的认可。接下来,我们对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之后的感受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如图三所示。从结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志愿服务活动确实使得部分志愿者成长成熟,有所收获。在我们的访谈中,有被访对象这样说道:“通过交流,我们增进了与孩子们的感情,更感受到了作为志愿者的一份责任”。但是也有部分志愿者称“没有收获或基本没有收获”。在问及原因时,他们解释道:“很难安排自己时间”;也有的志愿者称志愿服务结束后,称“除了做了一些体力活,其他什么都没学到”。这正好印证了图三所示的有54人认为毫无收获或基本没有收获的调查结果。这些都是志愿服务开展所面临的困境。(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现状及困境分析1.大学生愿意定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年均服务时间超过30小时,达到43.12个小时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在志愿者样本中有79.41%的大学生志愿者愿意定期参加志愿服务,而在不愿意定期参加志愿服务的20.59%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怕影响学业而不愿意定期参加,但是他们均表示只要有机会,都会参加活动。通过对南通大学莫文隋志愿者协会主要学生志愿者组织或社团的调查和数据统计,发现这些组织的活跃志愿者成员的年服务时间平均为43.12个小时,这个平均时间超过了规定的30个小时。2.志愿服务受到各界的普遍支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其周围人群抱以支持态度的占大多数,平均比例是69.23%,而持反对意见的平均比例为6.10%。在采访莫文隋志愿者协会时,我们了解到他们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社会热心人士和企业的捐赠,并得到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大力支持。3.志愿者选拔应该更加严格有序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志愿者是经过考核加入志愿者组织或直接参与志愿服务的,这部分占到志愿者样本的79.41%,有的志愿者没有接受过考核就加入了志愿者组织,也有小部分人是通过同学关系进入志愿者组织内部的,而后又因为种种原因最终退出组织。这类现象的存在既加大了志愿组织内部人员管理的难度,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有可能造成志愿者组织内部关系的混乱。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志愿服务组织,如南通大学莫文隋志愿者协会,其内部有比较完善的考核和注册制度,对志愿者招募和管理有相当丰富的经验。而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存在少数志愿者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没有注册的情况,这反映出该组织内部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4.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奖励作为激励的重要手段,对激发大学生热情,促进志愿服务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35.58%的志愿者曾经获得过某种形式的奖励,而在没有获得奖励的172位被调查志愿者中有17位表示“很不爽,我付出后没有回报,下次不想参加了”,有11位表示“很不爽,我的付出没有任何回报,下次参加前要事先仔细考虑”。虽然这部分志愿者的想法不能代表绝大部分人的想法,但是他们的存在的确说明我们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在后续调查中,当我们问及志愿者组织内部的激励机制存在哪些问题时,“评奖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只有精神奖励,没有物质奖励”反映最强烈,分别占到37.08%和21.35%。5.服务对象局限化,活动内容缺乏新鲜感且较单一通过文献研究我们了解到,目前很多志愿服务对象依然局限在社区孤寡老人、贫困学生等群体,志愿服务创新度不够。这与大学生追求新奇,追求独特的心理状态是不相符合的,这也是造成部分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吸引力有所减弱的原因之一。目前开展的大部分志愿服务专业和技术含量低,没有将志愿服务与大学生专业特长以及日后职业特点相结合。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较少或者根本没有用到,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没有得到应有发挥。通过中外对比可以发现,我国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目前主要集中在扶贫济困、帮老助幼、帮残助弱、环境保护、社区服务、支教助学、大型社会活动等方面,而国外的志愿者活动已扩展到社会福利之外的其他领域,如保护妇女、移民难民安置、民权、社区开发、文化和艺术、卫生和医院等等。相比较而言,目前我们的志愿服务尚欠丰富。6.志愿服务培训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志愿者通常是不求物质报酬,出于自由意愿,付出时间及精力,为了推动社会和谐与发展,主动承担社会公益责任而服务社会及他人的人员。志愿者不仅需要有关志愿服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还需要有关个人成才、意志养成、合作精神培养等众多方面的培训。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大学生最有吸引力且效果最好的培训项目是志愿服务岗位技能培训和团队文化培训或素质拓展,相对欠缺的是相关法律常识以及健康保健知识的培训,而对志愿者意志养成、人生发展等方面的培训则较为少见。很多志愿服务培训缺乏系统性和预见性,只是在活动开展前对志愿者进行集中培训,而没有建立一种长效的持续性的培训机制,这样对志愿者而言,只是在短时间接受某种技能和知识强化培训,而并没有形成一种持久性行为选择,这会对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7.志愿者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在对南通大学志愿服务组织、南通市部分志愿服务组织的调查和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中,我们发现有7.87%的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利益侵害。这种利益侵害主要来自于外部,例如在服务过程中服务时间太长,健康受到损害,甚至造成人身伤害等。当这些侵害发生时,只有23.81%的志愿者表示会诉诸法律解决,而71.42%的被访者认为只要没有造成太大伤害,他们会选择沉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志愿者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同时,志愿者组织内部也没有建立其相应的保障制度,这些都使得完善志愿者保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第五部分:反思与建议1.完善招募机制,加大志愿服务宣传力度借鉴调研结果,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招募过程中,应拓宽志愿者的招募渠道,针对具体项目的特定任务和志愿者的个人意向灵活调控招募标准,综合运用多种招募方式,认真对招募对象进行筛选,合理对志愿者进行安置。务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所。在志愿服务宣传工作方面,首先要拓宽志愿服务宣传途径,鉴于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利用好海报展板宣传栏等常规宣传模式的同时,应加强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打造地域性特色的志愿服务网站,提高其在学生群体中的知名度和利用率,从而利用这个平台向学生传达相关信息。2.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志愿服务理念教育借鉴调研结果,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培训过程中,应努力将培训的中心转移至志愿者本身,将目的定位在为志愿者未来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同时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结合我国自身的传统文化资源,在高校进一步加强思想与道德教育,自然地引导青年去思索志愿服务理念的真谛,为明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方向、原则、路径提供参考,以便从思想上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同时加大志愿服务的课程建设、网站建设、会议建设,为志愿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供平台,增强培训过程的实效性。在志愿服务理念教育方面,我们的宣传不能仅仅停留在“突击性”志愿服务信息的提供上,而应该以一种常态方式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着一方面在大学课程中增设有关志愿服务的选修或通修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包括志愿服务理念、志愿服务相关历史沿革、志愿服务相关法律条文、基本技能等等)和实践(主要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们从事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技能。另一方面在完善原有志愿服务手册等宣传品的基础上,编写符合地区特色并具有一定推广性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教材和普及读本,以此来促进大学生积极的志愿服务精神和过硬的基本志愿服务技能的培养。3.完善评价和保障机制,加强对志愿服务组织的引导和扶持借鉴调研成果,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在评价过程中,应提升评价的现实指向性,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阶段性,针对每一阶段对志愿者展开评价,以使此阶段的评价为下阶段的志愿服务提供借鉴。在对评价标准的制定上坚持能力评价与成果评价并重,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并适当采取奖惩措施,以发挥评价应有的激励或鞭策作用。在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评价过程中,需尽快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的立法建设,积极出台各项政策,对志愿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保障,通过政策引导节省志愿服务经费开支并将社会资金吸引到志愿服务项目中来,培育志愿服务组织的社会参与度,通过政府扶持增强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效性。努力促成志愿者自觉地投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二手房买卖含贷款细节协议范本
- 2024年度企业广告宣传及赞助合同2篇
- 2024年度冷冻商品物流配送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买卖交易协议违约赔偿明细规定版B版
- 个人装修协议协议书
- 2023房屋租赁合同协议书十篇
- 关于打架调解协议
- 2024年成都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关于股份协议范本
- 2024年客户合同和保密协议管理一体化操作规程
- 2024春期国开电大专科《液压与气压传动》在线形考(形考任务+实验报告)试题及答案
- 《电工电子技术》课件-电力电子技术在煤矿电气中的应用
- 心脏瓣膜病查房
- 人用生物制品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指南(征求意见稿)
- 中国镥-177(Lu-177)市场发展现状和未来五年前景分析
- 《浙江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导则》
- 围挡施工技术方案
- 区市监局期间市场监督管理工作总结
- 突尼斯沙漠国度
- 一标三实培训课件
- 《幼儿文学》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