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红岭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红岭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红岭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红岭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红岭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红岭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 B.食物腐烂 C.水冻成冰 D.分离液态空气2.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加入锌粒

C.称量氢氧化钠 D.清洗试管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以下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A.农作物的秸秆就地焚烧 B.社会公共场所严禁吸烟

C.积极开展绿化国土行动 D.逐步实现化工企业零排放4.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氧气、氮气、空气中的一种,用一燃烧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火焰更旺,则可推断所盛气体依次是(

)A.氧气、氮气、空气 B.氮气、空气、氧气 C.空气、氧气、氮气 D.氮气、氧气、空气5.规范的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B.固体药品都可以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C.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

D.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自己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准确的是(

)A.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7.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底部应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

)A.木炭 B.硫粉 C.铁丝 D.红磷8.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9.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纷纷 D.冬季,雪花飘飘10.下列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B.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的存在

C.煤作燃料 D.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正立在桌面上1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操作有:①加热;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向试管中装入药品;④当有连续气泡时用排水法收集;⑤实验完毕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⑥熄灭酒精灯;⑦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正确顺序是(

)A.③②①⑦④⑤⑥ B.②③⑦①④⑥⑤ C.②③⑦①④⑤⑥ D.①③②④⑦⑤⑥1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红磷的量越多,实验结果越精确

B.火焰熄灭后应立即打开止水夹,观察体积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C.该实验可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13.小军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1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为(

)A.大于7mL B.小于7mL C.等于7mL D.无法确定14.一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3.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这时他应该(

)A.增加药品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移动游码 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1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B.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C.矿泉水,河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6.写出相应的元素符号或名称。

①Ca______;

②氧______;

③Al______;

④磷______;

⑤镁______;

⑥C______。17.①氧气②木炭完全燃烧的产物③氮气④稀有气体⑤红磷⑥镁条⑦硫粉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_(2)淡黄色粉末的是______

(3)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______(4)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是______

(5)通电时,各种电光管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是______

(6)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的是______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18.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④______;⑤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需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原因是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为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为了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以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7.0分)19.如图有关探究氧气实验,请回答:

【探究一】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降温、加压就会发生状态的改变:氧气(无色)→①101kPa,−183℃液态氧(淡蓝色)→②101kPa,−218℃固态氧(淡蓝色)。过程中①、②中发生的变化都是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______。

【探究二】探究氧气的制取。

二氧化锰粉末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了另一种黑色粉末氧化铜,也想进行一番探究。

【提出问题】氧化铜能否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进行实验】

①如图连接装置,加入20毫升10%过氧化氢溶液,收集氧气。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加入10%的过氧化氢,观察现象并记录相关数据如表。

③步骤物质质量/g10%过氧化氢体积/mL集满一瓶氧气所用时间/s①//20630②二氧化锰0.52025③氧化铜—2038(1)步骤①中a所示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2)步骤③中所加氧化铜的质量是______g。

(3)【得出结论】根据上述实验步骤______和______(填序号,下同)比较得出氧化铜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根据上述实验步骤______和______比较得出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更好。

(4)写出步骤③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

(5)小徐同学分析了小明的实验过程后,认为还需要补做几个实验步骤,才能证明氧化铜在该反应

中起催化作用。步骤继续设计如下:

④将反应结束后剩余氧化铜固体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并______(填写操作名称),证明氧化铜在反应前后质量未发生变化。

⑤将上一步所得固体加入少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木条复燃,证明氧化铜的______在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

答案和解析1.【答案】B

【解析】解:A、矿石粉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食物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水冻成冰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分离液态空气只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答案】D

【解析】解:A、酒精灯的点燃方法: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A错;

B、锌粒的取用方法: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锌粒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竖起,故B错;

C、天平的使用方法:左物右码,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C错;

D、试管的清洗方法:用试管刷刷洗,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考虑;

B、根据锌粒的取用方法考虑;

C、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考虑;

D、根据试管的清洗方法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3.【答案】A

【解析】解:A、直接焚烧秸秆,会污染空气,不符合主题;

B、吸烟能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符合主题;

C、绿化国土可以净化空气,符合主题;

D、逐步实现化工企业零排放会减少污染,符合主题。

故选:A。

A、农作物的秸秆就地焚烧,会污染空气;

B、从吸烟的危害解答;

C、绿化国土可以净化空气;

D、根据化工企业零排放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各种污染源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解题,并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环境。4.【答案】B

【解析】解:燃着的木条在氮气中会熄灭,因为氮气不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会继续燃烧,没有明显变化,因为空气中含有一定量氧气;燃着的木条在氧气中会燃烧更旺,因为氧气有助燃性。根据现象,可判断气体依次是氮气、空气、氧气;

故选:B。

根据各种气体的性质不同判断:氧气具有助燃性,空气中有一定量的氧气,空气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氮气不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

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助燃性和氮气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要求同学们牢固把握课本基础知识.5.【答案】A

【解析】解:A、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仪器已洗干净,故选项说法正确。

B、固体药品不是都可以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如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以防止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以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加热后的试管洗涤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答案】C

【解析】解: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7.【答案】C

【解析】解: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下了使集气瓶底炸裂,因此试验之前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

故选:C。

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试验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进行化学实验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认真去做,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8.【答案】B

【解析】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大约分别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由图可知,a占的体积分数最大,是氮气。

故选:B。

本题很简单,熟练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即可轻松正确解答本题。9.【答案】B

【解析】解:A、柳絮飞扬是由于柳絮较轻,飘浮在空气中,随空气流动而运动。不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A错;

B、夏天,荷花飘香是具有香味的物质的分子不断运动,使周围空气扩散着该物质的分子。属于分子运动的结果,故B正确;

C、秋天,落叶纷纷,不属于分子运动的结果,分子是用肉眼看不到的,叶子不属于分子,故C错;

D、雪花飘飘,空气中水遇冷凝结成似花的冰粒从天而降,受到空气的阻力而飘飘。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D错。

故选:B。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微粒很小,肉眼是看不到的,并且在做永不停息地运动.生活中的扩散、挥发等现象都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分析现象时,注意分析是由物质的小颗粒形成的现象,还是由构成物质的微粒形成的现象,虽然现象相似,但形成现象的本质是很大不同的.10.【答案】D

【解析】解:A、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是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的,是由氧气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故A错误;

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的存在,是由氧气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故B错误;

C、煤作燃料,是利用了煤的可燃性,是由煤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故C错误;

D、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正立在桌面上。是由氧气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故D正确。

故选:D。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表现为颜色、密度、气味、状态等,而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熟练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11.【答案】C

【解析】解: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③⑦①④⑤⑥。

故选:C。

根据加热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答案】C

【解析】解:A、不是红磷的量越多,实验结果越精确,红磷消耗完氧气,就不再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火焰熄灭后不能立即打开止水夹,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错误。

C、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且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水不再继续进入,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本实验可以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不能证明空气含有N2、CO2和稀有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13.【答案】A

【解析】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开始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则实际液体体积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1mL,俯视读数偏大,则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小于11mL,则倒出液体的体积大于18mL−11mL=7mL。

故选:A。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请注意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14.【答案】A

【解析】解:用托盘天平称量3.5g药品,步骤应该是:调节天平平衡,先向右边托盘添加3g砝码,再向右移动0.5g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若指针偏右,说明物体质量小于砝码质量,应增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

故选:A。

根据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指针偏右,说明物体质量小于砝码质量,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较小,了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步骤是解答的关键。15.【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

【解答】

A、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

B、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C、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河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D、净化后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受污染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污染物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A。16.【答案】钙

O

P

Mg

【解析】解:①Ca的元素名称为钙;

②氧的元素符号为O;

③Al的元素名称为铝;

④磷的元素符号为P;

⑤镁的元素符号为Mg;

⑥C的元素名称为碳。

故答案为:①C钙;

②O;

③铝;

④P;

⑤Mg;

⑥碳。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的使用,元素符号是需要学生记忆并使用的,所以学生要不断回顾,加强记忆。17.【答案】②

【解析】解:(1)木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硫粉是淡黄色粉末;

(3)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氮气;

(4)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是氧气;

(5)通电时,各种电光管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是稀有气体;

(6)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的镁。

故答为:(1)②;(2)⑦;(3)③;(4)①;(5)④;(6)⑥。

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燃烧的现象及生成物的性质等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知识,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燃烧的现象及生成物的性质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18.【答案】锥形瓶

水槽

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分解

B

E或F【解析】解:(1)由图可知,仪器④的名称是锥形瓶,仪器⑤的名称是水槽;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了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固体粉末进入导管,需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