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芜湖市二中高二上学期入学学情评价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芜湖市二中高二上学期入学学情评价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芜湖市二中高二上学期入学学情评价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芜湖市二中高二上学期入学学情评价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芜湖市二中高二上学期入学学情评价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安徽省芜湖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学情评价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用含氮的同位素15N的肥料给生长着的植株施肥,在植株中不能探测到含同位素15N的物质是(

)A.磷脂 B.蛋白质 C.淀粉 D.腺嘌呤【答案】C【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详解】A、磷脂的组成元素为C、H、O、N、P,能够在植株中能探测到含同位素15N,A错误;B、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为C、H、O、N,有的还含有P、S等元素,能够在植株中能探测到含同位素15N,B错误;C、淀粉是糖类组成元素为C、H、O,不含N,不能在植株中能探测到含同位素15N,C正确;D、腺嘌呤组成元素为C、H、O、N、P,能够在植株中能探测到含同位素15N,D错误。故选C。2.下列关于细胞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B.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C.ATP中储存的能量来自吸能反应D.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答案】C【分析】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化学键。【详解】A、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A正确;B、ATP的特殊化学键断裂会释放大量的能量,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B正确;C、ATP的合成与放能反应相联系,因此其中储存的能量来自放能反应,如细胞呼吸,C错误;D、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D正确。故选C。3.叶绿体色素在光合作用中起吸收光能的作用,其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A.红光 B.蓝紫光 C.绿光 D.红光和蓝紫光【答案】B【分析】绿叶中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占3/4,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占1/4,主要吸收蓝紫光。【详解】叶绿体中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B正确,ACD错误;故选B。4.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染色体复制 B.中心体移向两极 C.核膜的解体 D.着丝粒分裂【答案】B【分析】高等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时期的特征有所区别。【详解】A、在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A不符合题意;B、高等植物不含有中心体,B符合题意;C、有丝分裂前期,核膜解体,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C不符合题意;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D不符合题意。故选B。5.衰老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细胞衰老过程中其形态、结构、功能都会发生变化。下列属于细胞衰老特征的是(

)A.物质运输功能增强 B.细胞内色素逐渐减少C.细胞代谢速率减慢 D.多种酶的活性上升【答案】C【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衰老细胞膜运输功能降低,A错误;B、衰老细胞内色素逐渐增加,B错误;C、衰老细胞多数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减慢,C正确;D、衰老细胞多种酶的活性降低,D错误。故选C。6.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A.豌豆自花传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C.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D.假说中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答案】D【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豌花传粉具有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特点,这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B、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这也是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正确;C、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C正确;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发生在雌雄配子结合的受精作用过程中,D错误。故选D。7.如果用纯种红牡丹与纯种白牡丹杂交,F1是粉红色的,有人认为这符合融合遗传理论,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完全显性遗传的结果。为探究上述问题,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纯种红牡丹与纯种白牡丹再杂交一次,观察后代的花色B.让F1进行自交,观察后代的花色C.对F1进行测交,观察测交后代的花色D.让F1与纯种红牡丹杂交,观察后代的花色【答案】A【分析】若发生基因融合现象,则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若基因不融合,粉色是由于F1红色基因只有一个,合成的红色物质少造成的,则F1进行自交或让F1与纯种白牡丹或者红牡丹杂交,后代均会发生性状分离。【详解】A、用纯种红牡丹与纯种白牡丹再杂交一次,其后代仍然是粉红色,无法确定是否发生了融合,A错误;B、让F1进行自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比值为1:2:1,可以证明不是融合遗传,B正确;CD、让F1与纯种白牡丹或者红牡丹杂交,其中一个杂交组合为测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比值为1:1,可以证明不是融合遗传,CD正确。故选A。8.如图是真核细胞的几种细胞器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质中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锚定并支撑着这些细胞器B.直接将细胞放入离心管中进行差速离心可分离上述细胞器C.图中①②③④⑤和细胞膜、核膜都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D.图中只有①是含有核酸的细胞器【答案】A【分析】分析题图:该图是真核细胞的几种细胞器的模式图,其中结构①~⑤依次为线粒体、高尔基体、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详解】A、细胞骨架是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能维持细胞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A正确;B、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先将细胞破坏,再用差速离心法获得各种细胞器,B错误;C、生物膜系统是指细胞内膜结构的统称,包括核膜、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等,图中⑤为核糖体,为无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C错误;D、图中①、③分别为线粒体、叶绿体,都含有DNA和RNA,⑤为核糖体,含有RNA,故图中①③⑤都是含有核酸的细胞器,D错误。故选A。9.“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核膜上有许多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B.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的作用C.蓝细菌的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液泡中含有大量色素,参与植物细胞对光能的吸收【答案】D【分析】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详解】A、核膜上有核孔,核孔一般可以让某些大分子通过,所以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A正确;B、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结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B正确;C、蓝细菌为原核生物,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D、液泡中大量色素,不能吸收光能,D错误。故选D。10.如图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是糖蛋白,与细胞表面识别、胞间信息传递功能密切相关B.②是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是静止的C.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D.不同的细胞膜中,所含①②的种类和比例不同【答案】B【分析】据图分析: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①是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表面识别、胞间信息传递功能密切相关,A正确;B、②是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大部分是可以流动的,B错误;C、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C正确;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不同的细胞膜中,所含①糖蛋白和②蛋白质的种类和比例不同,D正确。故选B。11.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用基因型为Yyrr与yyRr的豌豆进行杂交,后代的表型种类及比例为(

)A.4种,3∶1∶3∶1 B.3种,1∶2∶1C.2种,1∶1 D.4种,1∶1∶1∶1【答案】D【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基因型为Yyrr与yyRr的豌豆进行杂交,可以转换成Yy×yy、rr×Rr,则两个杂交组合产生的基因型种类依次为2,2,表型比依次为黄色:绿色=1:1、圆粒皱粒=1:1,则基因型为Yyrr与yyRr的豌豆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代的基因型种类为2×2=4种,表型比为(1黄色:1绿色)×(1圆粒:1粒)=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粒:绿色粒=1:1:1:1,ABC错误,D正确。故选D。12.下列关于科学方法与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进行测交实验并统计结果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推理”B.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C.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答案】A【分析】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详解】A、孟德尔进行测交实验并统计结果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演绎推理是指孟德尔根据假说内容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期结果,A错误;B、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证明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的白眼的基因遗传属于伴X隐性遗传,B正确;C、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C正确;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沃森和克里克依据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图谱提出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D正确。故选A。13.如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②③都属于生物膜系统B.④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C.⑤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⑥是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RNA等)进出的通道,不具有选择性【答案】D【分析】分析图可知,图中②表示内质网,③表示核膜,④表示染色质,⑤表示核仁,⑥表示核孔,据此答题即可。【详解】A、分析图可知,图中②表示内质网,③表示核膜,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和核膜、细胞器膜等结构,所以②③都属于生物膜系统,A正确;B、④表示染色质,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B正确;C、⑤表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D、⑥表示核孔,具有选择性,是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RNA等)进出的通道,D错误。故选D。14.通道蛋白是一类横跨细胞膜,能使适宜大小的分子及带电荷的分子从细胞膜的一侧转运到另一侧的蛋白质,包括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下列关于通道蛋白的运输,错误的是(

)A.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B.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与通道蛋白相结合C.K+通过通道蛋白流出细胞时需要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D.Na+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时,细胞外的Na+浓度会影响其跨膜运输速率【答案】C【分析】1.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脂肪,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氨基酸,核苷酸,特例...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3.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详解】A、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A正确;B、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与通道蛋白相结合,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C、K+通过通道蛋白流出细胞时不需要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C错误;D、Na+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时,属于协助扩散,细胞外的Na+浓度会影响其跨膜运输速率,D正确。故选C。15.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如果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中,它们产生CO2的比为2:1,那么它在这两种过程中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A.1:2 B.2:1 C.3:2 D.2:3【答案】D【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详解】试题分析:假设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分别为2mol、1mol,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1

6

61/3mol

2mol

2mol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1

21/2mol

1mol由此可见,这两种过程中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3):(1/2)=2:3。故选D。16.有关转运RNA(t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是相关基因表达的产物B.tRNA分子中含有氢键C.tRNA分子中含有磷酸二酯键D.一种tRNA可以转运不同的氨基酸【答案】D【分析】RNA是核糖核酸的简称,有多种功能:①有少数酶是RNA,即某些RNA有催化功能;②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③rRNA是核糖体的构成成分;④mRNA携带着从DNA转录来的遗传信息;⑤tRNA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中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详解】A、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tRNA是相关基因转录的产物,A正确;B、tRNA分子中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因此tRNA分子中含有氢键,B正确;C、tRNA分子中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因此其中一定含有磷酸二酯键,C正确;D、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D错误。故选D。17.如图所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请问5号与6号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是多少?(

A.1/6 B.1/3 C.1/4 D.1/8【答案】B【分析】据图分析:图中1号和2号不患病,但5号患病,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其中5号女儿患病,但2号父亲不患病,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故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详解】图中1号和2号不患病,但5号患病,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其中5号女儿患病,但2号父亲不患病,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故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假设用A、a这一对基因来表示,则5号基因型为aa;3号和4号生有患病的7号,所以3号和4号基因型都为Aa,故6号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5号与6号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是:2/31/2=1/3,B正确,ACD错误。故选B。18.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类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B.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C.研究先天性耳聋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研究D.不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不会患遗传病【答案】D【分析】人类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详解】A、人类遗传病的定义为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A正确;B、猫叫综合征是由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正确;C、研究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研究,C正确;D、不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会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错误。故选D。19.大熊猫体型与熊相似,但在分布地区和喜食竹子方面又与小熊猫相似。科学家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测定三者DNA片段之间核苷酸的差异,并由此判断亲缘关系的远近,这属于进化的(

)A.胚胎学证据 B.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C.比较解剖学证据 D.古生物化石证据【答案】B【分析】地球上的生物,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都有共同祖先,其证据包括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细胞生物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等。【详解】科学家测定了大熊猫、熊和小熊猫三者的DNA片段之间核苷酸的差异,测定该基因序列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水平上的证据,这是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故选B。20.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60%,则A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55%、45% B.70%、30% C.85%、15% D.60%、40%【答案】A【分析】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详解】由题意知,种群中AA=25%,Aa=60%,则aa=15%。由此计算:A基因频率=25%+60%÷2=55%,a基因频率=1-55%=45%,即A正确。故选A。21.某DNA分子片段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碱基A占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DNA片段中碱基对之间含有2600个氢键B.该DNA片段复制2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900个C.该片段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A+T):(C+G)为3:2D.DNA分子中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体现了DNA分子的多样性【答案】A【分析】该DNA分子片段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即2000个碱基,其中碱基A占20%,则A=200020%=400个,由于A=T,故T=400个,A+T=800个;C+G=2000-800=1200个,所以C=G=600个。【详解】A、该DNA分子片段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即2000个碱基,其中碱基A占20%,则A=200020%=400个,由于A=T,故T=400个,A+T=800个;C+G=2000-800=1200个,所以C=G=600个;A和T之间形成2个氢键,C和G之间形成3个氢键,故该DNA片段中碱基对之间含有:4002+6003=2600个氢键,A正确;B、该DNA片段复制2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600(22-1)=1800个,B错误;C、该片段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A+T):(C+G)与DNA双链中(A+T):(C+G)相等,故该片段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A+T):(C+G)=(400+400):(600+600)=2:3,C错误;D、DNA分子中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体现了DNA分子的特异性,D错误。故选A。22.下图中甲、乙表示某细胞内的两条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存在于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经过荧光标记技术的处理,其中A和a显示黄色荧光,B和b显示红色荧光(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和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甲、乙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B.基因A和a的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C.图中基因A与B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在减数分裂I后期,细胞内显示4个黄色荧光、4个红色荧光【答案】D【分析】甲和乙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甲和乙均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图中甲、乙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A错误;B、A和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A和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B错误;C、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A、a与基因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遗传时不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A和a显示黄色荧光,B和b显示红色荧光,在减数分裂I后期,细胞内显示4个黄色荧光、4个红色荧光,D正确。故选D。23.在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有关经典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断出S型菌体内含有转化因子B.艾弗里利用减法原理提出DNA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C.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在细菌细胞中合成【答案】C【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A正确;B、艾弗里的实验运用“减法原理”,即通过逐步加入不同的酶去除不同物质的作用,证明DNA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B正确;C、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错误;D、噬菌体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侵染细菌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在细菌细胞中合成,D正确。故选C。24.当新生RNA与模板D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杂合链时,另外一条非模板DNA链将处于单链状态,由此形成的三链核酸结构称为R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R环结构出现在基因的转录过程中B.双链杂合区存在3种碱基配对方式C.酶X为解旋酶,催化氢键的断裂D.富含G的DNA片段容易形成R环结构【答案】C【分析】转录: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详解】A、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因此R环结构出现在基因的转录过程中,A正确;B、双链杂合区存在3种碱基配对方式,即A与U配对,C与G配对,T与A配对,B正确;C、酶X为RNA聚合酶,催化氢键的断裂,C错误;D、富含G的DNA片段模板链与RNA之间形成的氢键比例高,RNA不易脱离模板链,容易形成R环,D正确。故选C。25.玉米是雌雄同株单性花、异花授粉二倍体植物,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玉米做杂交实验时,对母本不需要做去雄的操作B.玉米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10条染色体C.玉米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中染色体形态相同D.不同品种的玉米之间存在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答案】D【分析】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详解】A、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其花为单性花,即玉米雄蕊和雌蕊是分开生长的,故利用玉米进行杂交实验时,不需对母本进行去雄,A正确;BC、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不含性染色体,玉米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10条染色体,玉米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中染色体形态相同,BC正确;D、不同品种的玉米属于同一物种,不能体现物种多样性,D错误。故选D。26.如图是某动物的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及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丙可发生在同一个细胞分裂过程中B.甲、乙、丙所处时期分别对应图丁中Ⅱ、Ⅳ、ⅠC.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Ⅲ→Ⅳ过程中D.与乙同时产生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为【答案】D【分析】甲细胞的同源染色体排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丁图中b有时为0,为染色单体,a为染色体,c为核DNA分子。【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乙、丙不可能发生在同一个细胞分裂过程中,A错误;B、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量暂时加倍,即数量应为2n,不可能处于Ⅳ时期,B错误;C、在Ⅲ→Ⅳ过程中,染色单体消失,核DNA数量减半,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D、所示图中染色体与乙图中为同源染色体,推测由同一初级性母细胞产生,D正确。故选D。27.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现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亲代F1表现型F1自由交配所得F2表现型及比例一黄色×褐色全为黄色黄色:褐色=13:3二黄色×褐色全为褐色黄色:褐色=1:3A.第二组中F2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第一组中黄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DD,第二组中黄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DdC.第一组F1的基因型为AaDd,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第一组F2中,黄色的基因型有7种,黄色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3【答案】C【分析】已知该种哺乳动物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故可推知,褐色的基因型为A_dd,黄色的基因型是A_D_,aa__。【详解】A、第二组中黄色和褐色杂交后代全是褐色,且F1自由交配,F2黄色:褐色=1:3,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add×AAdd,F1的基因型是Aadd,则F2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分离的结果,A错误;B、第一组中F1的黄色的基因型是AaDd,亲本的基因型是aaDD×AAdd,即黄色亲本的基因型是aaDD,组合二中黄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dd,B错误;C、第一组F1自由交配后代表现性及比例为13:3,是9:3:3:1的变形,则F1的基因型为AaDd,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D、第一组F2中,黄色的基因型有AADD:AaDD:AADd:AaDd:aaDD:aaDd:aadd=1:2:2:4:1:2:1,共有7种基因型,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13,D错误。故选C。28.下图为某同学在学习DNA的结构后画的含有两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其中“○”代表磷酸),下列为几位同学对此图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

)A.甲说:“该图有三处错误,其中核糖应改为脱氧核糖”B.乙说:“该图有一处错误,就是U应改为T”C.丙说:“该图没有什么物质和结构上的错误”D.丁说:“如果说他画的是RNA双链则该图就是正确的”【答案】A【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详解】ABC、图中有三处错误:①五碳糖应为脱氧核糖,而不是核糖;②DNA不含碱基U,与碱基A互补配对的是碱基T;③两个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不正确,应是一个核苷酸的脱氧核糖与另一个核苷酸的磷酸基团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A正确,BC错误;D、如果他画的是双链RNA分子,则该图有一处错误:两个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不正确,D错误。故选A。29.DNA甲基化修饰是在甲基转移酶(DMT)的催化作用下将甲基转移到正常碱基上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DNA甲基化不改变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B.DNA的甲基化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表观遗传C.DNA的甲基化会抑制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生物的表型D.在无DMT的条件下,甲基化的DNA可通过多次复制实现去甲基化【答案】B【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解】A、DNA甲基化不改变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A正确;B、DNA的甲基化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属于表观遗传,B错误;C、DNA甲基化通过影响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生物的表型,C正确;D、在无DMT的条件下,随着DNA分子的多次半保留复制,含有甲基的DNA逐渐减少,从而实现去甲基化,D正确。故选B。30.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内的细菌出现抗药性,下列有关细菌抗药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抗生素的使用会引起细菌发生抗药性变异B.细菌本身就存在抗药性,抗生素对细菌具有选择作用C.长期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抗药性基因频率降低D.抗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细菌发生进化,产生新物种【答案】B【分析】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一种具有抗药性的“超级细菌”。【详解】A、抗药性变异本身就存在,不是使用抗生素引起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A错误;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抗生素只是对细菌起了选择作用,B正确;C、抗生素的滥用导致抗药性细菌被优选出来,不抗药的个体被淘汰,故长期使用会导致“抗药性”的基因频率上升,C错误;D、抗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细菌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31.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物质依次是、、、,图中的[H]产生于有氧呼吸第阶段。(2)突然停止光照,B过程中的C3的含量将会(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图中B代表反应过程,若C代表细胞质基质,则D代表的场所是,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填“B和C”“C和D”或“B和D”)。(3)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答案】(1)O2NADP+ADP+PiC5一、二(2)增加暗(或卡尔文循环)线粒体C和D(3)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其中A表示光反应阶段,B表示暗反应阶段,C可代表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D可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图中①是O2,②为NADP+,③为ADP+Pi,④为C5。【详解】(1)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水光解形成NADPH、ATP和氧气,NADPH和ATP用于暗反应过程中C3还原,因此,图中①是O2,②应为NADP+,③应为ADP+Pi,暗反应过程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为二氧化碳和C5结合形成C3,因此④表示C5。图中的[H]产生于有氧呼吸第第一、二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产生的[H]最多。(2)突然停止光照,则A光反应过程受到影响,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B过程,即暗反应过程中C3还原量减少,而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还在正常进行,因此,C3的含量将会增加,若C代表细胞质基质,该部位发生了图中的C过程,D部位发生了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因而代表的场所是线粒体,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即光反应过程中,还发生在有氧呼吸的整个过程中,即图中的C和D。(3)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即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过程中产生了酒精和二氧化碳,可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引起的。32.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基因型A_bbA_BbA_BB、aa__表现型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A基因与a基因在结构上的区别是,A与a互为_基因,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定律。(2)白色植物一共有种基因型;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该杂交亲本中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可能是。(3)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交叉互换)。实验预测及结论:①若子代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②若子代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③若子代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答案】(1)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等位分离(2)5AABB或aaBB(3)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6:7淡紫色:白色=1:1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分析】根据题意可知: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结合表格,深紫色为A_bb,淡紫色为A_Bb,白色为A_BB和aa_。【详解】(1)A与a为等位基因,两者在结构上的区别在于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A与a控制相对性状,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白色基因型为A_BB、aa__,故白色基因型共有2+3=5种;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三种,纯合深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而淡紫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所以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或aaBB×AAbb。(3)要探究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还是两对同源条染色体上,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①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b自交,子代表现型深紫色(A_bb)∶淡紫色(A_Bb)∶白色(A_BB+aa_)=3∶6∶(3+4)=3∶6∶7。②若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A、B在一条染色体上时,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种类与比例为AB:ab=1:1,则AaBb自交,后代基因型AABB:AaBb:aabb=1:2:1,因此子代表现型淡紫色(AaBb)∶白色(AABB+aabb)=2∶2=1∶1。③若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A、b在一条染色体上时,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种类与比例为Ab:aB=1:1,则AaBb自交,后代基因型AAbb:AaBb:aaBB=1:2:1,则子代表现型深紫色(AAbb)∶淡紫色(AaBb)∶白色(aaBB)=1∶2∶1。【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的应用,设计实验确定基因的位置关系,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设计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获取实验结论的能力。33.下图是真核细胞遗传信息表达中某过程的示意图。某些氨基酸的部分密码子(5′→3')是丝氨酸UCU;亮氨酸UUA、CUA;异亮氨酸AUC、AUU;精氨酸AGA。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示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中的过程,该过程的直接模板是。(2)图中①为(填氨基酸名称),与①相连的是tRNA分子的(填“-OH”或“-P”)端。(3)结构②表示核糖体,其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填“5'→3'”或“3'→5'”);该过程中存在的碱基配对方式有。(4)该过程中需要tRNA、mRNA和rRNA的参与,其中tRNA的功能是。【答案】(1)翻译mRNA(2)异亮氨酸-OH(3)5'→3'A与U、C与G(4)识别密码子和氨基酸,并运载氨基酸【分析】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图示为翻译过程,图中①为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②为核糖体。【详解】(1)图示为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作翻译;该过程以mRNA为模板。(2)图中①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UAA,与mRNA上的AUU碱基互补配对,mRNA上的AUU决定的氨基酸是异亮氨酸;RNA链经过折叠,看上去像三叶草的叶形,其一端(-OH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相邻的碱基,叫作反密码子。(3)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5'→3';该过程中存在的碱基配对方式有:A与U、U与A、C与G、G与C。(4)翻译过程中tRNA的功能是识别密码子和氨基酸,并运载氨基酸。34.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伴X隐性遗传病。甲、乙家系中两患者的外祖父均表现正常,家系乙Ⅱ-2还患有红绿色盲。两家系部分成员DMD基因测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