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受牛与子贡赎人_第1页
子路受牛与子贡赎人_第2页
子路受牛与子贡赎人_第3页
子路受牛与子贡赎人_第4页
子路受牛与子贡赎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材料作文“孔子的赞扬与批评”多维解读【文题】\o"孔子"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上来。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o"孔子"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o"孔子"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赞他品格高尚。\o"孔子"孔子却严厉地\o"批评"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在外国沦为奴隶的人被赎回来。因为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o"孔子"孔子的学生,所以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要求:全面理解\o"材料"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o"材料"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简析】这段文字叙述了两件类似的事情,“救人受牛”和“赎人不报账”,涉及了\o"孔子"孔子、学生一、小孩、小孩的父亲、大家、学生二、鲁国奴隶、鲁国政府等可谓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对这类\o"材料"材料的解读,可以从“人物角色”出发,连线现实逆向思考出新意。【想之“初”】将\o"材料"材料中出现的人物进行分类,通过对人物的解读开启思维。1.关于子路与子贡(做事者):根据《吕氏春秋·察微》记载:“救人”的学生为子路,“赎人”的学生为子贡。原文如下: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o"孔子"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o"孔子"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相关资料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小\o"孔子"孔子9岁。\o"孔子"孔子的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o"孔子"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o"孔子"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初仕鲁,后事卫。《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豚,陵暴\o"孔子"孔子。这段记载说出了子路的三个特征:性格粗鄙,直率,喜欢勇力。\o"孔子"孔子的学生子贡,姓端木,名赐,子贡是字。卫国人,小\o"孔子"孔子31岁。善于经商,为\o"孔子"孔子弟子中首富。子贡利口巧辞,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o"孔子"孔子在《论语·先进》中评价子贡:“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意思是说子贡他不听我的话,跑去做生意,结果他总能赚钱。●探究思考:思考一:子路救人的动机。网络上一篇题为《素食培训收费乎?免费乎?》的文章里写道:有人掉进河里,亲人在岸上喊,如果能救上他,就送一头牛作为报酬,子路听了马上跳下水救起那个人,高兴地接受了报酬。这段文字似乎让我们感觉子路是为了那头牛才去救人的。思考二:子路的性格对他救人以及接受奖赏的影响。根据资料,可知子路是勇敢的,直率的。他救人可能不是为了得到那头牛,他接受那头牛时可能也没想到别人的评价,只是率性而为。这才是真实的子路。思考三:子贡“赎人”而不去报账的背后。《素食培训收费乎?免费乎?》中引用了另一个故事:子贡到国外去,碰到一个鲁国人在那里做奴隶,就掏钱赎回了他。回国以后他既没有张扬,也没去报销所垫付的赎金。那个被赎回的人把情况讲给众人,人们都称赞子贡仗义,人格高尚。一时间,街头巷尾都把这件事当做美谈。思考四:子贡的性格和个人经济状况对其做事的影响。和子路比较起来,子贡更注重“礼”。他不会像子路那样鲁莽,也没有子路的直率,他懂得内敛和谦虚,做了好事不但不会去宣传,甚至会隐瞒。所以,从动机上看,他并没有想利用这件事得到人们赞扬的意图。再从经济情况看,他是\o"孔子"孔子弟子中的首富,他根本不会在乎赎回奴隶的钱。2.关于\o"孔子"孔子与人们(评价者):思考五:寻找\o"孔子"孔子对子路和子贡评价的相同点。点拨一:\o"孔子"孔子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o"孔子"孔子预想这种做法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肯定子路,因为他的行为可以鼓励人们向善;\o"批评"批评子贡的行为,因为他为鲁国人们树立了太高的道德标准,导致人们因权衡利弊不做或少做善事。点拨二:\o"孔子"孔子认为评价好事的标准应是于己于人都有好处。只有于己于人都有好处,才能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良性循环。就子路的事情来看,它告诉人们只要做了好事就可以接受奖赏,在“利他”的同时完全可以“利己”。这样做的意义更在于社会对“做好事”的认可。点拨三:\o"孔子"孔子认为,“高尚”的标准必须让人人都能达到。\o"孔子"孔子\o"批评"批评子贡,原因是继子贡之后,鲁国人再去救奴隶,“报账”和“不报账”都是错误的。“报账”就损失了“名声”;“不报帐”就损失了“金钱”。做了好事而受到损失与谴责,当然就不会有人去做了。思考六:寻找“人们”对子路和子贡评价的相同点。点拨一:以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就事论事。子路接受一头牛的奖赏是“贪心”,子贡不去报账是“品格高尚”。其思想核心是“利”与“德”的关系。点拨二: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认为子贡不去“报账”是“品格高尚”,子路不该接受“那头牛”,否则就是“贪心”。由此“人们”就会认为,以后做好事也必须拒绝别人的奖励,这样做才合乎“高尚”的标准。3.关于小孩的父亲和鲁国政府(相关人物):思考七:鲁国社会的经济状况。袁了凡先生在《了凡四训》第三篇中谈到鲁国的社会现实说:“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依据记载,鲁国在经历战乱之后,国内经济状况不好且国内人口数量大减。因此,小孩的父亲奖给子路一头牛,奖品有点大,才招致了人们的抱怨;今后如果有人家里出了事需要大家帮助,大家对能够帮助别人的心理预期就是能够得到一头牛这样的报酬,如果得不到就有可能大家都不去帮助人了(具体例子现今社会中随处可见,比如打捞尸体漫天要价等),反而导致有难者不能无力承担报酬而得不到帮助;另一方面,子贡本应接受的是政府的奖赏,这一点的设计原本是很好的,因为政府出资无需担心刚才的问题,既能鼓励人们乐于助人,又能减轻受助者的经济负担,这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子贡破坏了它,所以被批评。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也让我们有资格去劝勉更多的人施援向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你的无私放弃而不去履行自己的责任。【习作展示一】从人们的评价谈起\o"孔子"孔子有个学生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一个落水的小孩,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他高兴地接受了。可是大家却认为他太贪心。而\o"孔子"孔子另一个学生到国外去旅行的时候赎回了一个做奴隶的鲁国人,没有按照鲁国政府的规定去报账,人们却夸他品格高尚。同样是做了好事,却因为对待物质与金钱的态度不同而得到了人们不同的评价。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在人们的心中,中国一向是礼仪之邦,只有谦虚和无私奉献才是好人。子路就没有做到这一点。一头牛,在兵戈相见的春秋时期,算是很贵重的礼物了,而子路就那么轻易地接受了;看看人家子贡,花自己的钱为公家做贡献,不计较不抱怨,那才是真正的有义之人啊!利与义,犹如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受“利”而无“义”;得“义”而失“利”,这就是人们的价值观。这种观念统治中国2000多年,“做好事不留姓名”几乎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觉的行为,直到现在,我们在做了好事之后,不但不敢不会不想接受别人的奖赏,甚至在被别人夸赞的时候还会脸红。这真的是正常的吗?看过中国青年杨立在德国的一段经历以后,深深被克里斯托小镇镇长的话所感动。把捡到的装有钱和信用卡的皮夹交到市政厅,这在中国实在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事情了,可是克里斯托小镇的镇长为了让杨立领回一枚奖章和500欧元的奖金,竟然发动了百余名警察进行寻找。克里斯托小镇的镇长还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在了解了杨立想法以后,严肃地说:“施恩不图报,并不是你们中国人眼中简单的个人问题,可以说,你拒绝我们的请求,已经相当于在破坏我们的价值规则。那些奖励你可以不在乎,但你必须接受,因为那不仅仅是对你个人的认可,也是整个社会对每个善举的尊重;对善举的尊重,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也让我们有资格去劝勉更多的人施援向善,所以我们才不能因为你的无私放弃而不去履行自己的责任。”一个小镇的镇长,把对善举的尊重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严格执行奖励制度,这种精神,这种执著,这种信念,令我深思:我们的传统观念到底还能走多远?“义”和“利”真的不能兼得吗?【点评】此文围绕人们对子路和子贡的认识来挖掘“义与利”的关系,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与德国克里斯托小镇人的观念进行对比,最终得出全社会都应该尊重善举的结论;这种尊重不应仅是精神层面上的肯定,也应是物质层面上的奖励。【习作展示二】赞孔子\o"孔子"孔子是我心目中的圣人,对于\o"孔子"孔子我一直以来只能仰望,读完“子路救人受牛”和“子贡赎人不报账”的故事以后,我才真切体会到\o"孔子"孔子的思想高就高在他的与众不同上。\o"孔子"孔子与众不同的第一点是他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子路救人接受了一头牛的奖赏而被人们骂为“贪心”,\o"孔子"孔子却表扬他,说他做得对,因为他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做了好事,得到奖赏是应该的,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试问,几千年以来有多少人鼓励过做好事的人接受奖赏呢?特别是接受较贵重的奖赏。\o"孔子"孔子就不一样。他不看问题本身,而是以发展的眼光进行审视。他觉得只有鼓励人们“向善”的行为才是真正值得夸赞的。子路“冒着生命的危险”救人,得到了“奖励”是对民众的一种鼓舞,让民众认识到“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我国篮球明星姚明在为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少年捐献造血干细胞以后说:“我希望大家改变观念,就是做好事应该留名。每个人都应该告诉大家,这件事我做了,希望你也来做,要带动身边的人都来做。”姚明的思想对于中国的“做好事不留姓名”的传统观念是猛烈的冲击,引人深思。他的这种思想和2500年以前的\o"孔子"孔子的思想一致,且同时作为一种舆论导向而被人认可。\o"孔子"孔子与众不同的第二点是他认识问题的高度。当人们\o"批评"批评子路而赞扬子贡,将目光着眼于“就事论事,就人论人”的时候,着眼于“做好事与利益无缘”的时候,\o"孔子"孔子早已站到了超越世俗的高度。他不回避金钱,不回避奖赏,将“好事”的性质阐述得一针见血。他严厉地\o"批评"批评子贡,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o"孔子"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有看见。看看聪明的犹太人吧。他们在帮助落难的同胞时,不是把吃的喝的送到落难者的碗里,而是采用“自助”的方式帮助人。据说,假若是一个鞋商,他会先借钱让落难者在自己生意的“盲区”开设分店,并提供货源,等打开局面有了盈利再银货两讫。靠这种方式,全球2600多万犹太人创造了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也无法创造的“奇迹”:虽然不个个是富翁,但是在世界任何地方至少不会见到以乞讨为生的犹太人。再来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他们的物权法规定,对拾获他人丢失物品并归还者,失主应该给予10%的酬谢。更让我们惊奇的是德国人。他们为了把“500欧元奖金和一枚荣誉市民奖章”送到拾金不昧的中国青年杨立的手中,居然发动上百名警察寻找,并严肃地\o"批评"批评杨立:“你拒绝我们的请求,已经相当于在破坏我们的价值规则,那些奖励你可以不在乎,但你必须接受,因为那不仅仅是对你个人的认可,也是整个社会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