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政组织学四、简答题
1.简述组织的构成要素。
2.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性。
3.简述非正式组织及其特点。
4.简述组织的功效与作用。
5.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含有哪些特点?
6.简述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四、简答题1.(1)组织目的;(2)机构设立;(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制度规范;(6)资金设备;()技术;(8)信息沟通;(9)团体意识;(IO)环境。2.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组员含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正式组织的特性有:(1)通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不是自发的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的;(3)组织内部分成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毕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州组织内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当一定的角色;间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
3.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组员由于互相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非正式组织含有的特点是:(1)自发性。(2)内聚性。(3)不稳定性。(4)领袖作用较大。
4.(1)组织能够发明一种新的合力,起着“人力放大”作用;(2)组织能够产生一种协同效应,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3)组织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5.(1)行政组织是唯一能够正当使用暴力的机关;(2)行政组织是一种含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3)行政组织是能够正当行使行政权的组织;(4)行政组织是承当公共责任的组织;(5)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6.O)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2)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统一;(3)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4)权变性和规范性的统一。五、叙述题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
2.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4.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和意义。
1.(1)行政权力不停扩张,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效不停扩充;(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4)组织间的互相依存和协调的加强;(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6)重视社会的目的;(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
2.(1)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2)利益的体现、聚合和转化者;(3)公共政策的制订者和执行者;(4)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
3.(1)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2)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4)宏观经济的调控,确保经济的稳定和效率;(5)社会收人的公平分派。
4.(1)理解和掌握行政组织管理与运行的规律;(2)增进和提高行政组织的效率;(3)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体制;(4)改善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的国际竞争力;(5)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四、简答题
1.简述科学管理学派的组织观。
2.简述法约尔的组织管理原则。
3.简述韦伯抱负型官僚组织的基本特性。
4.简述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四、简答题
1.(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2)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实施刺激性工资制度,实施“差别计件制”,按组织组员的绩效来支付酬劳,激励竞争;(4)将组织的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5)实施职能工长制;(6)实施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2.(1)实施专业分工;(2)权力与责任相一致;(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指导;(6)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7)抱负的工作酬劳;(8)权力集中;(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人员任期稳定;(13)主动性;(14)团体精神。
3.(1)明确的分工;(2)严格的层级节制;(3)严明的组织纪律;(4)规范的录用制度;(5)实施任命制;(6)固定的薪俸制度。
4.(1)组织不仅是一种技术一经济系统,并且是一种社会系统;(2)组织组员不单纯是受经济奖励的激励,并且受不同的社会和心理因素的激励;(3)在正式组织之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对组织效率起着重要影响;(4)考虑到多个社会心理因素,应对传统观念中的以组织正式构造和职能为基础的领导模式作实质性修正;(5)领导不仅需要有有效的技术才干词时应含有有效的人际关系技能。五、叙述题
1.评析古典组织理论的奉献及其局限。
2.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观点。五、叙述题
1.传统的、古典的组织理论比较偏重于对组织静态的研究,即从经济——技术的角度来观察组织。他们的组织理论含有的特点是:(1)组织是一种分工的系统;(2)组织是一种层级节制的系统;(3)组织是一种权责分派的系统;(4)组织是一套法令和规章的体系;(5)组织是有目的的系统。
从上述组织观念出发,他们所强调和追求的组织管理原则为:(1)组织构造的体系化;(2)组织工作的计划化;(3)组织运行的规范化;(4)组织管理的效率化。
古典管理理论所提出的这些观点,建构了当代组织管理理论的基石,提供了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揭示了组织发展最基本的规定和特性。
传统的组织理论,即使有上述奉献,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它们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重要体现在:
(!)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组织的静态方面,无视了组织的动态面。他们只研究构造,研究如何分工、如何建立层级控制、如何订立法律规则,无视了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无视对组织当中人的行为的研究。
(2)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机械的“效率”观念,强调组织的整体需求和利益,把人当成“经济人”来看待,无视了人性、人的尊严、人的情感、人的需要和个体的利益。
(3)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组织法律、制度、规范、规则的作用,强凋对人进行监督和控制,趋向集权式的管理方式,容易压抑人工作的主动性和主动性。
(4)在研究取向上,将组织当作一种封闭系统来看待,未能涉及组织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互相影响,无视了外在环境的不拟定性。
2.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的要点重要有:(1)组织是一种心理。社会系统;(2)组织是一种平衡系统;(3)组织是一种提供合理决策的机构;(4)组织含有非正式的一面;(5)组织是一种影响力系统;(6)组织是一种沟通系统;(7)组织是一种人格整合系统;(8)组织是一种人一机配合的系统。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对于组织问题的研究和管理都是一场革命。在研究取向上,他们面对现实,广泛收集资料,不困于偏见;从静态的研究转向动态的研究,对组织实施行为的研究;从对组织原则的研究转向对组织本质的探讨;从对正式组织的研究转向注意非正式组织,由此发明了极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他们将组织当作是心理系统、影响系统、平衡系统、人格系统、沟通系统等,这些都引发了组织观念的变革。
行为科学的组织理论的奉献还在于它引发了管理哲学的变革。他们促成了组织管理方式由监督制裁走向人性激励,从专断领导走向民主领导,由唯我独尊到意见沟通的转化。
但是,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研究也有其缺失,重要体现在:(1)重视事实真相的研究,只求收集资料,使研究陷于支离破碎;(2)过分偏重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研究,甚至根本否认组织构造与法令的重要性;(3)行为科学家一味追求“客观性”,极力避免“价值判断”,并不符合社会科学的研究精神;(4)行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即使是人,但未能涉及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5)有轻视正式组织作用的倾向。
四、简答题
1.简述行政组织环境的特点。
2.简述影响行政组织运作的外部环境因素。
3.行政组织的具体环境涉及哪几个方面?
4.简述艾德奇有关组织环境维度的重要观点。
五、叙述题1.联系实际,试论组织应对环境不拟定性的内外方略。
四、简答题
1.(1)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3)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别性;(4)行政组织环境的互相作用性。
2.(1)政治环境;(二)经济环境;(3)法律环境;(4)科学技术环境;(5)文化环境。
3.(1)资源的提供者;(二)服务的对象;(3)利益群体;(4)政府组织。
4.艾德奇认为,每个组织的工作环境,可能在下列六个方面发生变化。这六个方面分别是:(1)环境的容纳力;(2)环境的同质性程度;(3)环境的稳定性;(4)环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5)组织领域的一致性程度;(6)环境的混乱程度。五、叙述题
组织应对环境不拟定性的内部方略重要涉及:(1)资源的储藏;(2)平衡方略;(3)预测和计划方略;(4)平抑以及定量配给的方略;(5)构造的调节和改革。
组织应对环境不拟定性的外部方略重要涉及:(1)竞争方略;(2)合作方略;(3)参加管理;(4)公共关系。
四、简答题
1.简述组织构造的特性。
2.简述组织构造的功效与作用。
3.简述组织构造层级化的优缺点。
4.促成组织构造分部化的动因有哪些?
5.简述组织构造分部化应遵照的原则。
6.影响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7.简析组织构造整合或一体化的途径与手段。
8.简述行政组织设计的程序与环节。
五、叙述题
1.试论集权式组织构造与分权式组织构造的优缺点。
2.试论行政组织构造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3.试论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的原则。四、简答题
1.(1)组织构造的稳定性;(2)组织构造的层级性;(3)组织构造的相对性;(4)组织构造的开放性及变异性。
2.(1)整合功效;功效率功效;(3)控制功效利沟通功效;(5)心理需求功效。
3.行政组织构造层级化的优点是:(1)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晰,有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2)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附属关系清晰,有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3)在层级化下,组织目的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组织构造的层级化是公共管理效率化的有力确保。
层级化的缺点体现为:(1)过多的层级构造,容易带来沟通和协调上的困难;(2)层级构造的存在形成了组员间身份与地位的高低,这种差别容易加大互相间的行政距离,造成沟通上的障碍,这种差距亦是形成“官本位”的一种本源。
4.(1)组织活动的日趋复杂和组织规模的扩张,促使组织必须将组织工作予以分析、划分和分类,以适应专业分工和事业发展的需要;(2)通过分部化,可使各部门皆含有明确的分工与职责范畴,使各部门能够专司其职并有效益和有效率地推行各自的职能;(3)通过分部化,能够使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地拟定下属人员的工作范畴,避免因工作划分不当造成的困难;(4)分部化符合专业化的需要,能够适才合用,专才专用,利于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5)组织协调与控制的需要。
5.(1)职掌明确,机能一致;(2)单一指挥;(3)附属关系明确;(4)合理竞争;(5)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相配合。
6.(1)下级的教育、训练和技能;(二)工作性质与计划程度;(3)管理技术与工艺水平;(4)权力模式和授权的程度;(5)组织环境和组织状况。
7.(1)目的手段;(2)政策手段;(3)组织手段;(4)信息沟通手段。
8.(互)明确组织目的;(二)决定达成目的所需的计划与配备单位;(3)决定实施计划的作业与配备职位;(4)权责辨别;(5)制订组织规程和规章制度。五、叙述题
1.集权式组织构造就是指在一种组织构造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解决,不设立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构造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解决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构造体系。普通来讲,其优点在于:(正)政令统一,不会出现政出多门、分歧互异现象;功效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效能;③组织上下形成一种层级控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彻执行。
弊病在于:(1)组织目的、规划与决策偏重整体划一,容易无视下层利益,刻板,缺少弹性,不能收因地制宜之功效;初下级机关没有决策权,一切秉承上级的意志而行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例行公事、消极处事之工作作风,容易缺少主动创新精神;③上下控制严密,易形成公文旅行、推倭责任础误时机、缺少效率的流弊;川在集权制下,重内轻外,“能密不能疏”,“知控制而不知纵舍”,首先容易造成个人专断、独裁、滥用权力,压制民主的弊端;首先则会造成庸愚无能、分崩破碎、分裂割据等问题。
分权式组织构造是指在一种组织构造体系之中,为了完毕一定的任务或使命i将设立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畴内独立自主地解决事务,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解决其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构造体系。
分权式组织构造在精神方面是符合民主规定的,它的好处在于:(1)分工合作、分权制衡,能够避免和避免上层专断和个人独裁;(2)分级治事,分层负责,富于弹性;(3)尊重各层利益,收因地制宜的功效;(4)可调动员工主动性,培养独立、自主、创新的工作作风。从管理上看,分权式组织构造也有其固有的弊病,重要体现在:(1)单纯强调分权,无视适宜的集权,这会损害统一,甚至会造成分裂;(2)过份分权容易造成各自为政,政出多门,不易达成组织目的;(3)过份分权致使各机关彼此独立,无上级的监控,可能引发互相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互相制肘与摩擦。
2.(1)组织的环境;(2)组织战略;(3)组织的技术;(4)组织规模;(5)组织组员的因素。
3.(1)统一指挥,统一目的;(2)分层管理,分权治事;(3)职掌明确,权责一致;(4)以人为本,人性管理;(5)经济效能,讲求效率;(6)适应环境,保持弹性;()顾及平衡,协调发展。四、简答题
1.简述国务院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
2.简述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其地位的具体体现。
3.简述国务院的职权内容。
4.简述省级政府职权的重要内容。
5.简述民族区域自治政府的设立原则。
6.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重要职权有哪些?
五、叙述题
1.试述国务院的法律地位。
四、简答题
1.(1)国务院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2)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3)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1)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2)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国务院有权变化或者撤销下属机构公布的不适宜的命令、批示和规章。(3)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国务院有权变化或者撤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宜的决定和命令,以确保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和畅通。(4)国务院制订的行政法规、公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含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
3.(1)行政立法权;(2)行政提案权;(3)行政领导与管理权;(4)行政监督权;(5)人事行政权。
4.(1)行政立法权;(2)行政领导与管理权;(3)地方行政立法权与制令权;(4)行政监督权;(5)人事行政权;(6)行政保护权。
5.(1)坚持以民族聚居原则为基础;(2)参酌现实条件和历史状况;(3)以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发展为目的;(4)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
6.(1)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2)负责执行基本法和根据基本法合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其它法律;(3)签订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订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政府备案;(4)决定政府政策,公布行政命令;(5)提名并报请中央政府任命各司司长、各局局长、各到处长等重要官员;(6)根据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7)根据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8)执行中央政府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9)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解决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它事务;(10)同意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人或支出动议;(11)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它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与否向立法会作证或提供证据;(12)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l3)解决请愿、申诉事项。五、叙述题
1.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明确界定了国务院在国家机关中的法律地位:即在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在附属和被监督的地位;在与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在国家行政系统的最高地位。
(1)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务院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①国务院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②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③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使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在最高地位。它体现为:①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②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国务院有权变化或者撤销下属机构公布的不适宜的命令、批示和规章。③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国务院有权变化或者撤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宜的决定和命令,以确保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和畅通。④国务院制订的行政法规,公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含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
总之,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委、局、行、署、办等构成机关、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负责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它确保了国家行政权力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四、简答题1.组织管理心理研究的重要性重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盼望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3.管理者应如何重视挫折与管理的关系?
4.简述群体功效的重要内容。
5.简述群体意识涉及的重要内容。
6.简述群体凝聚力的重要作用。五、叙述题
1.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解。
2.叙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性及其管理手段。四、简答题
l.(1)适应了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2)适应当代管理实践的规定;(3)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
2.(1)理性的人的前提与否含有普遍性;(2)盼望概率比较难把握;(3)没有考虑负目的价值的影响。
3.(1)注意挫折教育;(2)学会关心与宽容;(3)避免挫折;(4)心理宣泄与心理治疗。
4.(1)完毕组织所赋予的任务;(2)满足群体组员的需求;(3)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
5.(1)群体的归属意识;()群体的认同意识;(3)群体的增进意识。
6.(1)群体凝聚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两者之间有着亲密的关系,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如果与组织目的是一致的,那么群体凝聚力能够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如果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与整个组织目的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那么群体凝聚力不仅不能提高工作绩效,反而会减少群体的工作绩效。
(2)群体凝聚力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普通来说群体凝聚力会提高满意程度,但满意程度高最后对整个群体的工作终究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要具体状况具体分析。由于满意程度高能够令群体组员对群体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但也可能使群体组员安干现状,维护既得利益,产生惰性,回绝改革。
(3)群体凝聚力与员工个人成长的关系。群体凝聚力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也是一件利弊参半的事情。从有助于员工成长的一面来说,群体凝聚力强的群体使人产生安全感,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容易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协助。从不利于员工成长的一面来说,凝聚力强的群体中的员工有时会有较强的依赖性,缺少独立性和发明性。五、叙述题
1.需要层次论的基本特性是将人类需要理解为一种复杂的、等级式的系统,故称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自低向高的需要层次。
对的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应特别注意两点:首先是需要的满足是人类行为最基本的原则;另首先是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
在管理学界,对需要层次论的争论非常多,这些大都以批评为主,但需要层次理论在人类行为规律及其激励研究方面是有着重要奉献的。这重要体现在:(1)它揭示了需要在人类行为中的根本性作用和层次构造;(2)它探讨了各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八3)简朴实用。
同时,需要层次论也对我们有启示:首先要善于运用有针对性的激励方法,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激励方法只有“投其所需”才有激励作用。另首先是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特别是非物质的激励方法。人的需要原来就是多层次的,满足需要的手段固然也就是多个多样的,高层次的需要特别如此。
2.普通能够将群体发展依次分为形成、磨合、成长和成熟等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群体的工作中心不同,管理办法也不同。
(1)形成阶段。群体建立之初,其基本的工作任务应在于拟定方向、目的以及实现目的的办法,使群体组员之间互相熟悉、互相接纳。明确关系,消除陌生感,初步形成互相信任、互相依赖。因此群体形成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重要是拟定目的和实现目的的工作计划;明确群体内部的责权关系,分工设岗;发明群体组员互相熟悉和靠近的机会;初步建立基本的规章制度和信息沟通网络。
(2)磨合阶段。随着工作的逐步展开,组员间的接触日益频繁,群体内部会出现大量组员间工作关系、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因此群体磨合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重要是进一步补充、细化和明确多个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各岗位的责权关系;激励合理化建议;完善沟通网络,激励和倡导将矛盾摆到桌面上来,反对回避矛盾,反对放任自流;适宜调节机构和人员。
(3)成长阶段。通过磨合期后,群体内部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逐步协调,合作意识得到强化,制度基本健全合理,内耗大幅度减少,群体进人成长壮大阶段。在成长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集中到了工作任务上,要注意充足发挥组员的潜力和群体的整体优势;特别重视效率和决策优化;进一步完善沟通网络,特别注意沟通网络中的反馈系统,加强沟通,特别是上下级的沟通;注意研究组员的需要构造,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4)成熟阶段。通过成长阶段,群体的各项规章制度已经基本完善,每个组员已经找到了合乎自己能力和爱好的位置,组员的互相配合日益纯熟,群体已经进人成熟阶段。在成熟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重要是形成并稳定群体的工作方式与风格;注意组员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和组员个人的成长;强化评定机制;谋求新的兴奋点。、简答题
1.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
2.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基本职能。
3.领导影响力的作用品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领导素养的重要内容。
5.简述领导艺术的特点。
6.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重要有哪些?
五、叙述题
l.结合实际叙述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养。
2.叙述领导艺术的重要内容。
3.叙述对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四、简答题
1.(1)时代性;(2)权威性;(3)综合性;(4)执行性。
2.(1)决策职能;(2)组织职能;(3)用人职能;(4)协调职能;(5)监督职能;(6)教育职能。
3.(1)领导影响力是整个领导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2)领导影响力影响着组织群体的凝聚力与团结;(3)领导影响力能够变化和影响组织组员的行为。
4.(1)政治素养;(2)道德素养;(3)能力素养;(4)知识素养;(5)心理素养。
5.(1)随机性;(2)发明性;(3)多样性;(4)科学性。
6.(1)扬长避短原则;(2)量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3)诚信不疑原则;(4)明责授权原则;(5)用养并重原则。五、叙述题
1.(1)教育;(2)实践锻炼;(3)修持。
2.(l)“弹钢琴”艺术;(2)善于用人艺术;(3)运用时间艺术。
3.(1)胸有全球化战略(2)在工作中善于保持平衡;(3)建立学习型组织;(4)以人为本,善待下属。四、简答题
l.简述行政组织决策的特性。
2简述常见的行政组织决策的重要类型。
3.拟定方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决策方案选择和优化时,应坚持的原则重要有哪些?5.组织决策的理论模型的重要创始人是哪几位?五、叙述题
1.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科学化?
2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民主化?
3.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四、简答题
1.(1)行政组织决策主体的特殊性;(2)行政组织决策内容的特殊性;(3)行政组织决策根据的特殊性;(4)行政组织决策作用方式的特殊性;(5)行政组织决策后果的特殊性。
2.(1)根据决策主体决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2)根据决策目的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3)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状况不同,可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4)根据决策所含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拟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拟定型决策。
3.(1)方案本身要有可行性;(2)方案要有多样性;(3)方案要有完备性;(4)方案要有突破性;(5)方案要尽量定量化。
4.(1)方案的选择要以目的为准绳;(2)方案的选择要坚持整体利益的原则;(3)方案的选择要符合客观实际状况;(4)方案的选择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5.(1)古力衰;(2)巴纳德八3)斯坦恩;(4)西蒙。五、叙述题
1.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它参加者充足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知识及办法特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办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
要实现决策科学化:(l)建立健全组织决策系统;(2)遵照科学决策的原则;(3)提高决策者和参加者的素质。
2.决策民主化是指必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多个社会团体以及决策研究组织能够充足参加组织决策的过程,在决策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规定,并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及氛围。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目的民主化和决策过程民主化的统一。
要实现决策民主化:(1)把民主机制引人决策系统,营造良好的决策氛围;(2)重视发挥参谋咨询人员在决策中的作用;(3)提高政治生活透明度,实现决策目的的民主化。
3.决策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组织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组织领导者的决策权力受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决策法制化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一种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确保。
要实现决策法制化:O)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2)决策程序法制化;(3)充足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四、简答题1.简述冲突定义的要点。2.简述冲突的主动功效。3.简述冲突的消极功效。4.简述冲突解决的模式。5.基本的冲突解决方略重要有哪几个?五、叙述题1.试分析引发群体产生冲突的因素。2.结合实际叙述如何减少冲突。3.结合实际叙述如何引发冲突。四、简答题
1.(1)冲突可能发生于个人之间,也可能发生于群体之间;(2)冲突是在目的和利益不一致的状况下发生的,如果目的和利益完全一致,则不可能发生冲突;(3)冲突是一种动态的互相作用过程,只有单方面的态度或行为,即使十分激烈和极端,也构不成冲突。
2.(1)主动冲突对组织组员心理的影响是,使坚强者从幻觉中苏醒,从陶醉中震惊,从不能战胜对方中看到自己的弱点所在,发愤图强;(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不打不成交”,使人加强对对方的注意,一旦发现对方的力量、智慧等令人敬畏的品质,就会增强互相之间的吸引力,团体间的冲突增进各团体内组员一致对外,克制内部冲突,增强凝聚力;(3)对组织组员工作动机的影响是,使组员发现与对方之间的不平衡,激起竞争、优胜、获得平衡的工作动机,振奋创新精神,发挥发明力;(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使人注意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不协调,发现对方的存在价值和需要,采用有助于各方的政策,加以协调,使有助于组织的各项工作均得以开展;(5)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反映出认识的不对的、方案的不完善,规定人全方面地考虑问题,使决策更为周密;(6)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在于,冲突本身是利益分派不平衡的体现,它迫使人通过互相妥协让步和互相制约监督,调节利益关系,使各方面在可能的条件下均得到满足,维持内部的相对平衡,使组织在新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3.(1)对组织组员的心理影响是,带来损害,引发紧张、焦虑,使人消沉痛苦;(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排斥、对立、威胁、攻击,使组织松散,削弱凝聚力;(3)对工作动机的影响是,使组员情绪消极,心不在焉,不肯服从与之冲突的领导的指挥,不肯与相冲突的同事配合,破坏团结愉快的心理氛围,削弱工作动机;(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造成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互不配合,互相封锁,互相拆台,破坏组织的协调统一和工作效率;(5)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互相扯皮,互相攻击,转移对工作的注意力,政出多门,减少决策和工作效率,互相间争夺人、财、物,造成积压、浪费;(6)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是,冲突达成一定程度后,双方互不关心对方的整体利益,有可能使组织在内乱中濒临解体。
4.(1)回避型;(二)争斗型;(3)克制型;(4)妥协型;(5)协作型。
5.(1)回避方略;(2)缓和方略;(3)正视方略。五、叙述题
1.(1)目的因素;(2)资源因素;()责权因素;(4)信息沟通因素;(5)构造因素。
2.(1)谈判;(2)设立超级目的;(3)第三方介人;(4)构造调节。
3.(1)造成一定阶段、一定范畴的目的差别;(2)选派开明的领导者;(3)开辟多个信息渠道;(4)构造调节。四、简答题
1.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构成要素。
2.简述组织沟通的特性。
3.简述非正式沟通及其优缺点。
4.比较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优缺点。5.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原则。五、叙述题
1.试论组织沟通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功效与作用。
2.试论组织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3.论有效组织沟通的办法与方略。四、简答题
1.(1)发讯者;(2)编码;(3)信息;(4)渠道或媒介;(5)受讯者;(6)译码;(7)受讯者的反映;(8)反馈。
2.(1)沟通的动态性;(2)沟通的互动性;(3)沟通的不可逆性;(4)沟通的环境制约性。
3.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与正式沟通相比,非正式沟通含有快速、灵活、程序简便的特点,并且往往能够提供大量的、通过正式渠道难以获得的信息;非正式沟通的信息往往反映了组织中组员较真实的思想、态度、动机。其缺点是难以控制,信息易于失真,意见易被歪曲,多个小道消息及流言蜚语易于传输,容易造成小集团意识,如不加以有效的诱导和控制,则可能影响人际关系,崩溃组织的内聚力。
4.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各有利弊,具体体现在:(1)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速度快、快速;双向沟通需要不停听取反馈意见,故信息传递的速度比较缓慢。(2)单向沟通的效果较差,而双向沟通比较精确,沟通效果较好。(3)单向沟通比较严肃、呆板,由于往往采用下命令的方式,因此,在受讯者不乐意接受意见时,易产生抗拒心理,影响沟通效果;双向沟通比较灵活、自由,受讯者有反馈意见的机会,使受讯者有参加感,能增强其自信心,有助于建立和巩固双方的情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5.(1)明确性原则;(2)精确性原则;(3)需要原则;(4)计划原则;(5)反馈原则;(6)在战略上使用非正式沟通原则。五、叙述题
1.(1)组织沟通是实现科学决策和有效计划的前提条件;(2)组织沟通是实施有效组织协调的根据和手段;(3)组织沟通是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必要途径;(4)组织沟通是变化组织组员心理和行为的重要途径;(5)组织沟通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组织效率。
2.(1)组织沟通的主观心理性障碍:①从主观心理因素来看,个体的性格、气质、态度、情绪、需要、品质的差别都会成为沟通的障碍;②从知识和经验方面来看,由于沟通双方在经验、知识水平上差距过大,就会产生沟通障碍;③记忆能力不佳所造成的障碍;④需要和态度不同造成的障碍;⑤知觉选择性。
(2)组织沟通的客观性障碍:①空间距离(地区因素)所引发的障碍;②组织机构引发的障碍;③信息过量引发的障碍。
(3)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发的障碍:①语言障碍;②选择沟通方式不当引发的障碍。
3.(1)提高组织信息沟通的心理水平;(2)对的运用语言文字;(3)学会有效聆听的办法;(4)学会有效沟通的办法。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组织学习的定义?
2如何理解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区别?
3.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特点。
4.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功效。
5.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五、叙述四
1.叙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障碍及其改善方式。四、简答题
1.组织学习是指组织组员不停获取知识、改善本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停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这一定义涉及三个方面的含义:(1)组织学习的内容涉及三个方面的变化:组织组员认知的变化、行为的变化、组织体系的变化;(2)组织学习的目的涉及两个方面: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健康和谐的发展;(3)组织学习体现了系统与持续的精神理念。
2.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是两个意义不同的概念、从理论上说,对组织学习的研究要早于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在概念的使用上,学习型组织与组织学习经常被混为一谈,这与现在有关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的尝试直接有关。马魁特认为,当讨论学习型组织时,应将焦点放在“Whin”,描述犹如一种共同体般学习与生产的组织所含有的系统、规则及特性。而组织学习的焦点则是放在“MW”,即组织建立并且运用知识的技能与过程。这样,组织学习能够指称组织通过共享信息、知识和
精神模式实现组织的团体学习,以促使组织组员对知识和技能的不停更新,从而实现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学习以获取发明能力和提高组织核心竟争能力的过程。因此,组织学习应当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一种核心理念。
3.(1)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集体学习;(2)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系统化、持续的过程;(3)行政组织学习是应对环境变化、提高行政组织治理能力的学习过程;(4)行政组织学习能够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多方面改善;(5)行政组织学习有助于增进组织体系的不停完善。
4.(1)提高行政组织组员素质;(二)增进学习型政府建设八3)顺应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对行政组织环境的置换;(4)有助于发明面对民众、公务员和世界的“生态政府”;(5)增进行政组织系统开放化和行为的社会整合能力。
5.(1)组织培训;(2)实验;(3)系统解决问题与经验学习;(4)外部咨询。五、叙述题
1.行政组织学习的重要障碍:(回)组织构造缺点;(2)盲目;(3)舍本逐末;(4)辅助设施局限性;(5)缺少合作;(6)传输失效;(7)反馈失误;(8)组织记忆丧失。
行政组织学习的改善:门)创新理念,推动行政组织学习,主动构造学习型政府的共同愿景;(2)突破官僚制,创新行政组织构造;(3)增进行政组织学习,建立有助于学习的机制;(4)建立完善的技术系统和有效的信息系统;(5)增进行政组织组员的自主管理;(6)建立学习型的组织文化;()领导者的新角色;(8)强调知识管理。四、简答题
1.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和功效有哪些?
2.简析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走向。
3.简析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内涵。
4.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当遵照哪些原则,选用如何的途径?五、叙述题
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服务质量,应当构建如何的组织文化来适应当今转型的中国社会?四、简答题
1.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1)民族性;(2)无形性和潜在性;(3)稳定性和变革性;(4)软约束性和强制性的统一;(5)观念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行政组织文化的功效:门)目的导向功效;(2)凝聚功效人3)激励功效;(4)控制功效;(5)阻抑功效。
2.(1)由封闭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开放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2)由人治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3)由集权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参加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4)由全能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分化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5)由管制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
3.(1)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2)以“便宜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八3)以“公民导向”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4)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
4.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当遵照的原则有:(1)目的原则;(2)价值原则八3)创新原则几4)参加原则;(5)以人为中心原则。
构建行政组织文化的途径:(1)加强行政组织人员道德建设,强化责任意识;(2)培养含有核心文化素质的领导,发挥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有压力感的组织文化氛围;(4)开展团体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5)发明文明的办公环境。五、叙述题
l.(1)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2)以“便宜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人3)以“公民导向”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4)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四、简答题
1.绩效管理有哪些重要活动?
2.绩效评定的普通性指标有哪些?
3.行政组织绩效评定的障碍有哪些?五、叙述题
1.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定的意义。
2.结合实际,试述我国行政组织绩效如何改善。四、简答题
1.(1)计划绩效;(2)监控绩效;(3)评价绩效;(4)反馈绩效。
2.(1)经济;(2)效率;(3)效果;(4)公平。
3.(1)行政组织目的性质的妨碍;(2)行政文化的妨碍;(3)行政制度供应局限性。五、叙述题
1.(1)绩效评定对绩效管理含有基础性作用;(2)绩效评定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机制。
2.(1)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2)明确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定位和价值取向;(3)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绩效评定体制;(4)引人公民参加机制;(5)主动运用当代管理办法和技术,提高行政组织绩效。、简答题
1.简述组织变革的基本特性。
2.简析组织的内部变革的征兆。
3.简述李皮特的“有计划的变革模式”。
4.简述格雷纳组织变革模式。
5.简述组织发展的特点。
6.简述组织诊疗的环节与办法。
7.何谓斯坎隆制度?斯坎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主张是什么?
8.简述敏感性训练的目的。五、叙述题
1.试论有效组织变革的程序和环节。
2.试论组织变革的途径和方略。
3.试论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消除。四、简答题1.(1)组织变革是故意识的变革;(2)组织变革是一种持续循环与发展的过程;(3)组织变革是一种有计划的变革过程;(4)组织变革是一种克服阻力的过程。2.(1)决策的形成过于缓慢,以致无法把握良好的机会,或者时常造成错误的决策;(2)沟通不良;(3)组织的机能不能得到正常发挥,效率低下;(4)缺少创新精神,开发不出新产品,无法开拓新市场,组织发展处在停滞状态。
3.李皮特、瓦特森、威斯特于1958年提出的一种组织变革的模式。此模式将组织变革的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1)变革需要的产生;(2)关系确实立;(3)问题诊疗;(4)目的和计划的建立;(5)行动;(6)变革的普及与稳进;(7)终止关系。
4.哈佛大学专家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普通组织的权力分派状况可分成三种:独权、分权和授权。这三种权力分派能够有七种不同的变革方式。格雷纳变革模式的侧重点在变革的权力方式方面。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成功方式是采用分权式的变革,而不是独权方式或授权方式。
5.(1)组织发展是一种持续不停的过程;(2)组织发展重视行为科学理论的应用;(3)组织发展是通过有计划的再教育手段来实现组织变革的方略;(4)组织发展是一种动态的系统;(5)组织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6)组织发展必须以事实为根据。
6.组织诊疗的环节:O)组织构造层面;(2)组织程序层面;(3)信息与控制层面;(4)组织行为层面。
组织诊疗的办法有:(1)组织问卷;(2)职位阐明;(3)组织图;(4)组织手册;(5)调查研究法。
7.斯坎隆制度是以它的创始人斯坎隆命名的一种管理制度。斯坎隆原是拉帕因梯钢铁厂的工会负责人(后任麻省理工学院专家),1938年该厂濒于破产。在斯坎隆的创议下,制订出劳资合作的管理方法,推行民主化的组织变革。他所提出的管理制度被许多工厂效仿,成为西方一种“民主化”的管理制度。
斯坎隆制的核心内容是职工参加、集体奖励,这一制度建立过程涉及下列几个方面:(1)分析问题;(2)重新研究管理思想;(3)计算奖金比例;(4)教育与邀请;(5)建立委员会。
8.(1)使受训者能更理解到本身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别人的影响;(2)使受训者更能理解和感受到别人行为的含义;(3)使受训者更理解,更能知觉到群体内与群体之间的种种程序。这些过程或程序经常对群体的运作产生正或负的效果;(4)培养受训者对群体内及群体之间种种问题的诊疗能力;(5)提高受训者学习转移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行为技巧移转到真实的工作情境上去;(6)使受训者更有能力来分析本身的人际行为,并能够借这种能力来改善本身与同事们之间的人际关系,使之达成更令人满意的水平。五、叙述题
1.(1)组织诊疗;(2)变革方案的制订;(3)组织变革的实施;(4)组织变革的评定。
2.(1)以组织构造为中心的组织变革;(2)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变革;(3)以组织组员为中心的组织变革;(4)通过调节和控制外部环境实现组织变革;(5)以系统为中心的组织变革。
3.组织变革的阻力:(1)心理上的抵制;(2)因经济因素引发的抵制;(3)组织本身的阻力;(4)社会的因素。
组织变革阻力的消除:(1)采用参加变革的方略;(2)则强对变革的认同;(3)运用群体的动力;(4)力场分析。、简答题
1.与传统的经济相比,知识经济含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2.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
3.简述新型组织构造的特点。二、叙述题
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试论行政组织管理将来的发展趋势。参考答案一、简答题
1.(1)知识是组织根本的生产要素;(1)符号商品增加;(3)生产的去密集化与协作;(4)虚拟工作场合;(5)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6)即时性与变革的加速;()知识工作者的兴起。
2.(1)民主有助于避免独裁者暴虐、邪恶的统治;(2)民主确保公民享有许多基本的权利,这是非民主制度不会去做也不可能做到的;(3)民主较其它可行的选择,能够确保公民拥有更广泛的自由;(4)民主有助于人们维护本身的根本利益;(5)只有民主政府才干够为个人提供最大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运用自我决定的自由,也就是在自己选定的规则下生活;(6)只有民主的政府才为推行道德责任提供了最大的机会;(7)民主较之其它可能的选择,能够使人性获得更充足的发展机会;(8)只有民主政治才干造就相对较高程度的政治平等;(9)当代代议制民主国家彼此没有战争;(I0)民主的国家,普通会比非民主的国家更为繁华。3.(1)对环境保持更大的开放性,能够接受环境的影响和对付不稳定性;(二)权力构造更加分散化,而非集中化和等级化;(3)权力的来源更依赖于知识,而不仅仅是专门的职位;(4)更加重视横向之间的联系;(5)更加强调信息和知识的共享,而非控制;(6)更加强调知识决策的自主性,政策制订是分权的并且分散于整个组织;(7)即使重视规则,但更加重视创新与变化,关注规则的适应性;(8)对个人需要和渴望的关注;(9)对内在的激励因素的重视,如信息、参加、承诺的重视等;(10)强调持续的变革和创新。二、叙述题
1.(1)知识经济;(2)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社会;(3)民主的发展;(4)全球化的发展。
2.(1)行政组织的环境将更为动乱和复杂;(2)知识管理的兴起与发展;(3)战略性管理的重要;(4)运用信息科技,创新服务型态与治理型态;(5)更为弹性、有机式的组织构造。二、简答题
1.推动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因素。
首先是经济的不停发展,二战结束,各国都把重要精力放到发展经济上,各国的经济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样各国就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财富,为民间组织的发展莫定了经济基础。
另首先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推动。上世纪中叶后来,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府机构进行了改革.职能发生了变化。政府把某些不该管或不需要管的事,转移给社会,贯彻到民间组织身上。这样,民间组织有了业务和职能,自然就有了发展。如果政府包揽一切.民间组织就很难有发展空间。
最后是新的社会问题不停出现。随着人类文明向前推动,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如贫困问题、环保问题、艾滋病防治问题等等。人类必须不停解决这些问题才干获得可持续发展。
2.影响政府雇员制发展的制约因素。
(1)观念因素。由于政府雇员不再是终身制,这让许多人感觉到不稳定;又由于无明确职权,更无升迁机会,人们理所固然地会产生顾虑。
(2)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持。政府雇员制在国内的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中央至今尚未对政府雇员的正当性作过表态。作为一项制度,必须含有一套系统的法律支撑,否则就很容易流于形式。
(3)资金因素。由于政府雇员的薪水要比公务员高出许多,而这额外的财政规定如何解决,将直接影响着政府雇员制的实施。
(4)雇员人选欠科学。在政府雇员雇用过程中无科学化、专业化的审核程序,政府雇员制将沦为变相扩大行政编制、粉饰地方政府形象的工具。政府雇员制又会成为滋生腐败的一种新温床。
(5)政府雇员无职权。政府雇员与政府之间完全是一种雇用关系、契约关系,作为政府中的“打工者”,政府雇员对有关工作即使有一定的建议权.但最后的决策者还是政府部门及其负责人。
3.审查行政处分决定与否正当的重要根据。
第一,行政主体与否含有行政处分的主体资格。
第二,行政处分与否超越权限。
第三,行政处分决定的内容与否正当与适宜。
第四,行政处分程序与否正当。
4.行政复议中被申请人的类别。
(l)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涉及作为和不作为的行政机关;(2)共同行政机关,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则它们是共同被申请人;(3)被授权组织,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不服申清复议,该被授权组织是被申请人;(4)委托的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5)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派出机关以自己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该派出机关是被申请人;(6)政府工作部门的派出机构.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根据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自己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该派出机构是被申请人;(7)继续行使职权的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5.鉴别行政处分决定的内容与否正当与适宜的重要根据。
(1)该处分决定认定事实与否清晰,证据与否确凿充足。
(2)该处分决定合使用方法律与否对的。
(3)该处分决定与否适宜,即与否合理
6.“政务超市”的特点。
(l)公开性。办公方式、办公程序对外开放,是现在政务公开的最佳选择。
(2)可选择性。把政务服务项目的选择权交给服务对象,类似商品超级市场。将来还要打破区域界限,把对“政务超市”甚至工作人员的选择权都交给服务对象。
(3)便民性。由于实施了“前厅后室”式的办公模式,简化了工作流程,服务对象办事更加方便了。
(4)丰富性。以政务服务为主,也提供党务、人大、政协等方面工作的服务。基层“政务超市”甚至提供一切与服务对象有关的免费服务和部分家政服务。
7.“政务超市”的创新意义。
首先,“政务超市”是实现“善治”的重要尝试。“善治”规定有关的管理机构和管理者最大程度地协调公民之间、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多个利益矛盾,以使公共管理活动获得公民最大程度的同意和承认。“政务超市”实施“一门式”办公方式,集中在一种大厅以服务,大大方便了群众,同时以此为契机,全方面贯彻“以民为本”的思想,遵照“立刻办、限时办、联合办、转报办、解答办、劝慰办”的服务原则。这些方法无疑都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支持和理解,扩大了政府的正当性基础。
另首先,“政务超市”有助于建立服务型政府,有助于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增进控制导向的政府管理向服务导向的政府管理转变。
8.公共选择理论的重要内容。
(1)公共选择是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亦即政府选择。公共选择理沦是经济学办法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具体运用。其宗旨是把市场制度中的人类行为与政治制度中的人类行为纳人同一分析轨道,以“理性经济人”的模式分析政治人的行为。
(2)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领域中的官员和市场中的人其有同样的行为动机。政府并非是按照公众规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机器,而是由自利人选出并由白利人构成的群体.政府产出的非市场性特性使得政府行为低效甚至无效。官僚追求预算最大化,从而造成政府规模扩张,并进一步引发政府行为扩张,造成政府对市场的过分干预,滋生权力寻租等腐败行为。
(3)公共选择理论认为,要改善官僚制的运转效率,消除政府失灵,就必须杜绝任何形式的“公共垄断”现象,在公共部门中恢复竞争,打破政府机构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应以及生产成本信息的垄断;要重构公共部门的激励构造,激励官僚采用最小化成本方略,而非预算最大化方略,以效率逻辑取代扩张逻辑;将私人办法运用到公共服务的生产中,采用签约外包方式提高效率。
(4)公共选择理论还倡导分权化,力求建立一种精简、高效的公共组织,予以公民“用脚投票”的机会。个人通过在生产公共物品的不同“俱乐部”之间作出选择来增进公共部门之间的竞争,激励他们提高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
9.交易成本理论的重要内容。
(1)交易成本理论假定委托人和代理人交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都会设法谋求本身的利益最大化。而双方能否达成目的则取决于一系列的构造条件和环境因索,涉及不拟定程度,信息失衡状况,与否存在有限理性制约,在某一领域与否存在少数人议价的状况(即潜在的买方或卖方极少,造成讨价还价时缺少竞争)。
(2)某些西方学者以交易成本理论来探讨政府管制、官僚体系与预算、公共服务、私营部门与政府公营部门的选择,分析和解释当代政府有效运行所必需的核心制度特性,以此提示改革者,哪些公共服务能够运用市场机制,而哪些领域的公共服务由传统的、等级制的官僚机构生产更加好。
(3)具体来说,当提供服务者行为的不拟定性低、所需物品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易于平衡、潜在的供应商数量多时,将公共服务承包出去最佳,如垃圾回收、卫生清扫之类的事务;而若条件相反,特别是当保持所供物品或服务的质量特别重要时,由政府内部机构承当会更加好,如国防、外交、治安等领域的事务。
10.委托代理理论的重要内容。
(1)委托代理理论发端于法学,在法律上,当A授权B代表A从事某种活动时,委托代理关系就发生了。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都是自利的,以追求本身利益最大化行事的。由于代理人与委托人的信息不完备和非对称现象大量存在,两者之间的利益往往容易产生冲突。代理人可能会采用机会主义的行为。信息的不对称可能造成双方欺诈行为的发生。而委托人预期效用的实现,依赖丁代理人的行动,同时也取决于委托人在契约中的制度供应,以及彼此之间的承诺、互相信任、激励与监督机制的安排。因此,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解决代理人的选择,以及代理人的激励与监控问题。
(2)某些学者把委托代理理论运用于公共行政领域,把更宽泛意义上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理解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委托代理行为,以此解释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在公共领域,选民和政治家、政治家和官僚构成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公共生产的非市场性质、利润激励的缺少和官僚机构的实际垄断地位,政府机构存在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官僚的信息优势造成其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加大,以及政治家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成本提高。在立法机关和政府组织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政府体系含有明显的自主性,政府机构及其官员个体存在运用信息优势为本身谋利益的趋势。
11.弹性化政府模式的重要内容。
(1)弹性化政府模式认为,公共行政是一种动态的生态系统。它所面临的环境的、治理的问题,以及所要达成的月标都处在弹性变化之中。
(2)弹性化政府强调政府的应变和回应能力,即政府机构和人员有能力根据行政环境的变化制订对应的政策,而不是以固定的方式回应新的挑战。因此,在政府内部采用可选择的构造机制,以取代那些自认为拥有政策领域永久权利的传统部门和机构,不停变革和调节现有政府组织,以避免因组织僵化造成的困扰,使政府含有较大的弹性,能够对不停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状况作出反映。
(3)弹性模式认为,运用非部门机关和半政府组织开展工作,既保持弹性又能够提供服务,同时也可减少财政支出的压力。在人事管理方面也应强调弹性化,倡导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临时性的机构,招募临时性的管理人员,使政府能够有效面对危机或对快速增加的服务需求快速作出反映。
12.解制型政府模式的重要内容。
解制型政府模式认为,传统公共行政下的官僚体系过分强调层级节制,过分依赖非人格化的规章制度,造成公共管理者缺少足够的自由空间以有效地开展工作。解制刑政府模式强调所谓的“规制缓和”,就是通过解除公共部门过多的束缚公共管理者开展工作以及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规章制度,变化官僚体制下官员严格按章办事、循规蹈矩、因循守旧、机械呆板的传统工作方式,相信并依靠公务员的责任心和能力来从事发明性的工作,提高办事效率,扩大社会的产出效益。解制将有助于废除内部人事控制的许多机制,发挥管理者的发明能力。一、简答题1、组织管理心理研究的重要性重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简述盼望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重要问题。3、管理者应如何重视挫折与管理的关系?4、简述群体功效的重要内容。5、简述群体意识涉及的重要内容。6、简述群体凝聚力的重要作用。二、叙述题1、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解。2、叙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性及其管理手段。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1)适应了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2)适应当代管理实践的规定;(3)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2、(1)理性的人的前提与否含有普遍性;(2)盼望概率比较难把握;(3)没有考虑负目的价值的影响。3、(1)注意挫折教育;(2)学会关心与宽容;(3)避免挫折;(4)心理宣泄与心理治疗。4、(1)完毕组织所赋予的任务;(2)满足群体组员的需求;(3)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5、(1)群体的归属意识;(2)群体的认同意识;(3)群体的增进意识。6、(1)群体凝聚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两者之间有着亲密的关系,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如果与组织目的是一致的,那么群体凝聚力能够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如果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与整个组织目的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那么群体凝聚力不仅不能提高工作绩效,反而会减少群体的工作绩效。(2)群体凝聚力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普通来说群体凝聚力会提高满意程度,但满意程度高最后对整个群体的工作终究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要具体状况具体分析。由于满意程度高能够令群体组员对群体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但也可能使群体组员安于现状,维护既得利益,产生惰性,回绝改革。(3)群体凝聚力与员工个人成长的关系。群体凝聚力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也是一件利弊参半的事情。从有助于员工成长的一面来说,群体凝聚力强的群体使人产生安全感,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容易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协助。从不利于员工成长的一面来说,凝聚力强的群体中的员工有时会有较强的依赖性,缺少独立性和发明性。二、叙述题1、需要层次论的基本特性是将人类需要理解为一种复杂的、等级式的系统,故称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自低向高的需要层次。对的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应特别注意两点:首先是需要的满足是人类行为最基本的原则;另首先是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在管理学界,对需要层次论的争论非常多,这些大都以批评为主,但需要层次理论在人类行为规律及其激励研究方面是有着重要奉献的。这重要体现在:(1)它揭示了需要在人类行为中的根本性作用和层次构造;(2)它探讨了各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3)简朴实用。同时,需要层次论也对我们有启示:首先要善于运用有针对性的激励方法,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激励方法只有“投其所需”才有激励作用。另首先是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特别是非物质的激励方法。人的需要原来就是多层次的,满足需要的手段固然也就是多个多样的,高层次的需要特别如此。2、普通能够将群体发展依次分为形成、磨合、成长和成熟等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群体的工作中心不同,管理办法也不同。(1)形成阶段。群体建立之初,其基本的工作任务应在于拟定方向、目的以及实现目的的办法,使群体组员之间互相熟悉、互相接纳、明确关系,消除陌生感,初步形成互相信任、互相依赖。因此群体形成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重要是拟定目的和实现目的的工作计划;明确群体内部的责权关系,分工设岗;发明群体组员互相熟悉和靠近的机会;初步建立基本的规章制度和信息沟通网络。(2)磨合阶段。随着工作的逐步展开,组员间的接触日益频繁,群体内部会出现大量组员间工作关系、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因此群体磨合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重要是进一步补充、细化和明确多个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各岗位的责权关系;激励合理化建议;完善沟通网络,激励和倡导将矛盾摆到桌面上来,反对回避矛盾,反对放任自流;适宜调节机构和人员。(3)成长阶段。通过磨合期后,群体内部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逐步协调,合作意识得到强化,制度基本健全合理,内耗大幅度减少,群体进入成长壮大阶段。在成长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集中到了工作任务上,要注意充足发挥组员的潜力和群体的整体优势;特别重视效率和决策优化;进一步完善沟通网络,特别注意沟通网络中的反馈系统,加强沟通,特别是上下级的沟通;注意研究组员的需要构造,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4)成熟阶段。通过成长阶段,群体的各项规章制度已经基本完善,每个组员已经找到了合乎自己能力和爱好的位置,组员的互相配合日益纯熟,群体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在成熟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重要是形成并稳定群体的工作方式与风格;注意组员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和组员个人的成长;强化评定机制;谋求新的兴奋点。第七章行政组织中的领导一、简答题1、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2、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基本职能。3、领导影响力的作用品体体现在哪些方面?4、简述领导素养的重要内容。5、简述领导艺术的特点。6、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重要有哪些?二、叙述题1、
结合实际叙述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养。2、
叙述领导艺术的重要内容。3、
叙述21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1)时代性;(2)权威性;(3)综合性;(4)执行性。2、(1)决策职能;(2)组织职能;(3)用人职能;(4)协调职能;(5)监督职能;(6)教育职能。3、(1)领导影响力是整个领导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2)领导影响力影响着组织群体的凝聚力与团结;(3)领导影响力能够变化和影响组织组员的行为。4、(1)政治素养;(2)道德素养;(3)能力素养;(4)知识素养;(5)心理素养。5、(1)随机性;(2)发明性;(3)多样性;(4)科学性。6、(1)扬长避短原则;(2)量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3)诚信不疑原则;(4)明责授权原则;(5)用养并重原则。二、叙述题1、(1)教育;(2)实践锻炼;(3)修持。2、(1)“弹钢琴”艺术;(2)善于用人艺术;(3)运用时间艺术。3、(1)胸有全球化战略;(2)在工作中善于保持平衡;(3)建立学习型组织;(4)以人为本,善待下属。第八章行政组织中的决策一、简答题1、简述行政组织决策的特性。2、简述常见的行政组织决策的重要类型。3、拟定方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决策方案选择和优化时,应坚持的原则重要有哪些?5、组织决策的理论模型的重要创始人是哪几位?二、叙述题1、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科学化?2、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民主化?3、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1)行政组织决策主体的特殊性;(2)行政组织决策内容的特殊性;(3)行政组织决策根据的特殊性;(4)行政组织决策作用方式的特殊性;(5)行政组织决策后果的特殊性。2、(1)根据决策主体决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2)根据决策目的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3)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状况不同,可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4)根据决策所含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拟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拟定型决策。3(1)方案本身要有可行性;(2)方案要有多样性;(3)方案要有完备性;(4)方案要有突破性;(5)方案要尽量定量化。4、(1)方案的选择要以目的为准绳;(2)方案的选择要坚持整体利益的原则;(3)方案的选择要符合客观实际状况;(4)方案的选择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5、(1)西蒙;(2)伊斯顿;(3)林德布洛姆;(4)杜鲁门。二、叙述题1、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它参加者充足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知识及办法特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办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要实现决策科学化:(1)建立健全组织决策系统;(2)遵照科学决策的原则;(3)提高决策者和参加者的素质。2、决策民主化是指必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多个社会团体以及决策研究组织能够充足参加组织决策的过程,在决策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规定,并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及氛围。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目的民主化和决策过程民主化的统一。要实现决策民主化:(1)把民主机制引入决策系统,营造良好的决策氛围;(2)重视发挥参谋咨询人员在决策中的作用;(3)提高政治生活透明度,实现决策目的的民主化。3、决策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组织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组织领导者的决策权力受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决策法制化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一种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确保。要实现决策法制化:(1)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债务共同承担离婚合同案例版B版
- 2024内蒙古自治区肉牛买卖合同
- 2024年再婚离婚配偶赡养费合同版B版
- 2024年专项供应链融资中介服务协议范本版
- 2024事业单位正式劳动合同书范文
- 2024年人身损害事故致伤赔偿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度动物医院兽医师岗位协议版B版
- 2024年定制式月子护理服务协议版B版
- 2024年定制系统接入服务与支持合同一
- 2024年度农田粮食作物种植承包合同2篇
- 2024版国开电大法学本科《国际私法》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汇编
- 监外执行申请书
- 《共圆中国梦》名师课件
- 《眼睛的屈光》课件
- 系统运维岗位技能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 感知觉障碍完整版本
-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 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含答案)
- 北京市西城区五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含答案)
- (完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答辩题
- 3.1.2种子植物(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