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绿色防控协同减量控害推广_第1页
小麦病虫绿色防控协同减量控害推广_第2页
小麦病虫绿色防控协同减量控害推广_第3页
小麦病虫绿色防控协同减量控害推广_第4页
小麦病虫绿色防控协同减量控害推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麦病虫绿色防控协同减量控害推广

应用主推技术针对塔城市小麦病虫发生特点,重点推广昆虫性诱智能监测技术、理化诱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生态控制、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集成一批以生态区域为单元的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降低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融合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综合防治、可持续治理,促进农药减量化和绿色发展。提升小麦优势品种的产量品质,使小麦病虫害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一、技术模式播前深松旋耕+精选优种+药剂拌种+春季防治病虫害(昆虫性诱智能监测技术和理化诱控技术为主)+孕穗期“一喷三防”(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二、绿色防控与科学用药技术(一)绿色防控技术1.采取“绿色防控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策略,重点推广抗病品种和适期晚播、深翻、生态调控、保护及利用天敌等技术,提高药剂拌种或者种子包衣比例。1.1农业防控技术统一实行秸秆还田、机械耕深20-25厘米,耙细整实;整地前亩施有机肥50公斤,科学使用配方肥,自购高质量尿素、二铵及钾肥,配成有效含量50%左右的复合肥(N27、P13、K10),亩曾施1公斤微肥;适时冬灌及早春浇水、返青拔节期看苗青追施尿素7-8公斤。1.2推广抗(耐)病虫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抗(耐)雪腐雪霉病、锈病、白粉病、蚜虫等主要病虫害的品种,如:新冬18号、新冬53号、新春37号、新春44号、新春26号等。1.3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技术

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技术,有效降低小麦苗期蚜虫的发生程度,基本控制小麦苗蚜为害,推迟小麦雪腐雪霉病、黑穗病、小麦锈病和白粉病始见期,减轻病害的病情;2019年-2022年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技术,可使小麦黑穗病、锈病和白粉病为害盛期病指下降12-24.8。2.生态控制和物理防治相结合技术

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推广生态控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技术。保护和利用麦田害虫的各种天敌,发挥天敌自然控害作用,同时每60亩麦田设置一台昆虫性诱智能监测设备,诱杀麦田各种夜蛾类害虫,降低害虫虫口基数,使害虫的密度和落卵量大幅度降低,从而减轻对农作物的直接危害或传播病害。是不用少用化学农药生产出质量安全的农产品,对农业生物进行物理保护的植保机械,是一款实现了绿色防控病虫害的技术。各种病虫害都有一定的防治标准,当病虫指数在防治标准以下则无需用农药防治。既能降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带来的生产投入和农产品污染,使一些特色农产品真正变成无毒无害的有机或绿色食品;又能不需用电,节约能源,有利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能保护大量天敌,维护生态平衡,有利人类生存。2.1采用黄板加强对小麦穗期蚜虫的监测黄板诱蚜杀虫技术是利用蚜虫的趋黄性诱杀农业害虫的一种物理防治技术。全年应用可大大减少用药次数。采用黄色板上涂粘虫胶的方法诱杀害虫,有效减少虫口密度。2.2采用蓝板加强对小麦皮蓟马的监测使用蓝板可以有效防治蓟马,减少农药使用量,节省成本,而且粘虫板属于物理防控技术,无毒无公害,是当前一种生产绿色农产品的防治方法。2.3采用飞蛾诱捕器+性诱剂对草地螟等飞蛾进行实时监测性诱剂诱杀害虫技术是近年国家倡导的绿色防控技术,其原理是通过人工合成雌蛾在性成熟后释放出一些称为性信息素的化学成分,吸引田间同种寻求交配的雄蛾,将其诱杀在诱捕器中,使雌虫失去交配的机会,不能有效地繁殖后代,减低后代种群数量而达到防治的目的。2.3.1用性诱剂的优势①选择性高,每一种昆虫需要独特的配方和浓度,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对其他昆虫种则没有引诱作用;②无抗药性问题;③对环境安全,不产生污染,与其他防治技术有兼容性;④显着提高农产品质量。2.3.2性诱剂应用策略①在害虫发生早期,虫口密度比较低时就开始使用(即在草地螟等大田害虫越冬代成虫始盛期开始使用);②处理面积应该大于害虫的移动范围,以减少成熟雌虫再侵入而降低防治效果;③多与其他防治方法合用,发挥综合防治的效果。3.条锈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虫绿色防控技术3.1坚持“综合防治”的策略

协调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生长发育的环境,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从而减少化学防治的次数和农药用量。如选用种植耐条锈病和赤霉病等小麦品种,可以有效的减轻条锈病和赤霉病的发生。适期播种、健康栽培,培育壮苗越冬,合理肥水运筹,增强苗期、分蘖期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等可以降低条锈病的发生。

3.2坚持“主动出击”的策略

对可防不可治的赤霉病等,要坚持主动出击,积极预防的策略,在抽穗扬花时主动喷药防病,第一次用药后5-7天再用药一次。如果不及时喷药预防,等见到病穗后防治,那将无济于事。3.2.1小麦赤霉病。在推广种植耐病品种、加强健身栽培的基础上,把握小麦抽穗扬花这一关键时期,主动用药预防,遏制病害流行。一是加强栽培管理,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控制中后期小麦群体数量,并做到田间沟渠通畅,创造不利于病害流行的环境。二是主动用药预防,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2天以上,应于小麦扬花初期主动喷药预防,要做到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对高感品种,首次施药时间提前至破口抽穗期。药剂品种可选用氰烯菌酯、烯肟・多菌灵、戊唑醇、咪鲜胺、多菌灵等,要用足药量,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如遇病害流行,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需隔5~7天防治第二次,确保控制流行危害。赤霉病偶发区,可结合其它病虫防治,在抽穗扬花期实行兼治。3.2.2

小麦条锈病。麦区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预防措施,将病情控制在萌芽状态,减轻晚熟冬麦及春麦区流行风险。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治,并且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已唑醇、腈菌唑、丙环唑等。3.2.3小麦麦茎蜂。

把大量成虫消灭在产卵蛀茎之前是目前麦茎蜂防治关键。在成虫出土高峰期(小麦抽穗前-孕穗期),选用触杀和内吸性比较强的杀虫剂,在晴天10:30--19:00进行叶面喷雾,喷雾要求均匀周到,连续防治2次,间隔期为5-7天左右。防治时期正值小麦孕穗末期到抽穗期,建议配施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充分起到“一喷三防”的作用。

(二)穗期“一喷三防”技术。小麦抽穗至灌浆期可选用高效对路的杀菌剂、杀虫剂、微肥科学混用,综合施药,防病虫防早衰,达到一喷多效。防治时期在4月下旬到6月下旬,小麦返青期到灌浆期。重点防治对象为: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根腐病、小麦麦茎蜂及小麦蚜虫等。采用:3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用量1000倍液+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2.5克+0.01%芸苔素内酯水剂4000倍液+99%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30-35公斤/亩,混合均匀后喷雾,防治时采用“统防统治”的防治办法,可有效防治以上主要小麦病虫害。1.坚持“一喷三防”的策略对小麦后期(穗期)的病虫,坚持肥药混喷、杀虫剂杀菌剂混用的方法,增强小麦抗逆能力、抗倒能力,做到病虫兼治,减少防治用工。

2.坚持“统防统治”的策略

统防统治具有提高药效、减少用工、减少药量的效果,已被广大农民所接受。要大力组织专业化服务组织,使用高效机械,积极开展社会化统防统治,解决病虫防治人工不够、技术掌握不到位、防治不及时等矛盾,提高防治质量和防治效果。(三)科学用药技术要实现农药减量控害,达到既减少农药用量,又能控制病虫草危害的目的,坚持科学的防治策略是关键。选用三证齐全、质量合格的对路药剂,做到打准时期、用足药量、科学混配、交替用药,并注意保护蜜蜂等非靶标生物;推广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无人机等先进施药机械喷雾防治,尽可能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添加相应的功能助剂,保证适宜的雾滴大小和药液均匀展布,确保防治效果;植保无人机施药,每亩用水量不低于1.5升,并添加沉降剂。三、效益分析1.病虫害防治效果明显,危害损失明显减少通过播前深松、药剂拌种技术、早春防控(昆虫性诱智能监测技术和理化诱控技术为主)、病虫害“一喷三防”等技术综合应用,病虫害发生程度明显减轻。绿色防控主推技术到位率达85%以上,综合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减少农药施用量50%以上,亩防治成本平均降低10%,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2.生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