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学习活动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知识精讲精研】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第四单元学习活动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知识精讲精研】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第四单元学习活动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知识精讲精研】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第四单元学习活动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知识精讲精研】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第四单元学习活动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知识精讲精研】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学习活动课一单元导语“家乡”是一个亲切、温馨的字眼。家乡的文化传统可以反映家乡的历史风貌、文化背景;家乡的风景名胜体现了家乡的自然美;家乡的特色产品或产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也体现着当地的民风民俗,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它们的历史渊源、经济价值、文化底蕴,值得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和探索。这种了解和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必由之路。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没有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民族能够如何得以存在,一个社会能够如何不涣散,一个国家能够如何不崩解。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就从寻访我们家乡的文化传统开始。吸引更多有抱负、有能力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不能仅靠乡愁和情怀,更需要有力度和温度的引才政策。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从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成立创业园、搭建创业平台,到回应返乡创业人员具体诉求,出台各类支持政策;从在项目落地、资金筹措、精细服务、技术护航等方面提供保障,到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导入事实证明,凝聚政策合力,形成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才能让返乡创业青年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内在活力,让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节选自《青年返乡创业,如何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学习活动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第一课学习任务我们居住的家乡有着各类人物、多样景致和独特习俗,承载着我们丰富的记忆和情感。也许某个人物留下了动人的故事,也许某幢建筑有着不朽的价值,也许某个物件有着特殊的来历,这些都值得我们寻访探究,采访有关人物,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并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家乡,是我们熟悉的地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家乡。家乡的人,家乡的景,家乡的历史,家乡的习俗等在我们的记忆里有深深的烙印,为我们的生活融入鲜明的色彩和味道。明确写作风物,查阅相关资料,确定访谈对象,拟写访谈提纲,做好访谈记录。在访谈的基础上撰写“志”,撰写“志”要突出家乡特色。记叙人物,要写清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迹,突出他对家乡的贡献;记叙风物,要写清楚其来源、特点、文化价值等。激活记忆,初步定向目录一、知识点击二、访谈进行时三、写作指津知识点击01访谈“访谈”是“访”与“谈”的结合。“访”有调查、探询之意,访谈强调交流中的探询。访谈是访谈员根据调查的需要以口头形式,向受访人提出有关问题,通过受访人的答复来收集客观事实材料的方法。访谈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根据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访谈的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是由问答组成的。从内容上看,有以下三个特征:针对性由于访谈主要是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鲜明的专题性对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能够突出一定的主题思想典型性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应当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必须具有代表性,要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进行专访访谈录访谈录是访谈员根据调查的需要,以口头形式,向被访者提出生活中需要对新闻人物、商业人物、科研人员等进行采访,以帮助了解情况、获取信息、推广经验等,这样写出的文章叫访谈录。它是新闻体裁的一种,是以访谈形式报道新闻人物的一种体式。志,是记录的意思。“志”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情感的一种文体,所谓风物志,是指对家乡风光景物,风俗物产的介绍,选取反映本地历史、体现本地风土民情,对本地文化生活有重要影响的自然景物,建筑,物产,风俗等。撰写“志”要突出家乡特色。记叙人物,要写清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迹、突出他对家乡的贡献。记叙风物,要写清楚其来源、特点、文化价值等。“志”的表述方式以叙述和说明为主,语言力求准确、平实、简易,在记叙中自然地融入自己对家乡的思考与情感。撰写“志”人物(风物)志人物(风物)志拟写要素访谈进行时02

在大脑中搜寻(或上网搜索)家乡的杰出人物、文化名人、特色建筑、历史建筑、节日习俗、地方服饰、民间工艺、特色饮食、人情世故等,思考:

·哪些人物值得并且可以访谈;

·哪些风物需要保护、发展或弘扬,哪些需要摒弃;

·访谈时重点要询问哪方面的问题等。列访谈提纲(1)您觉得咱们家乡最出色(最让你难忘)的人是谁?您可以具体谈谈他(她)的情况吗?(2)您觉得在您记忆中咱们家乡最重大的事件是什么?您可以具体谈谈吗?(3)您觉得咱们家乡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什么?您可以具体谈谈它的历史和特点吗?(4)您觉得咱们家乡最有特色的习俗是什么?您可以具体谈谈吗?(5)您觉得咱们家乡近年修建的新建筑中哪一座可以作为标志性建筑?您可以谈谈您的看法吗?(6)您觉得咱们家乡最有特色的传统技艺是什么?您可以具体介绍一下吗?(7)您觉得咱们家乡最有代表性的风味小吃是什么?您可以具体介绍一下吗?(8)您觉得最能代表咱们家乡的土特产是什么?您可以具体介绍一下它的特色吗?组织实施,做好记录(参见课本第72页)展示成果,交流分享通过这次访谈,你一定对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请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800字左右;或根据访谈成果制作视频,展现家乡人物或风物,在班级内交流。写作指津03(一)写前准备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72页的相关内容,解“志”的知识和撰写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资源中的《访谈法》(王思斌),并借助网络,了解“访谈”的含义与类型,明确访谈的准备与技巧。推荐学生观看《朗读者》《锵锵三人行》《鲁豫有约》等访谈类节目,在访谈节目中,引导学生学习主持人提问的技巧与把控话题的能力,学会设计访谈提纲。推荐阅读北京大学漆永祥教授的《依稀识得故乡痕》,直观感受“家乡风物志”的特点,学习其写作方法。自主阅读学习资源中的《节日与文化》,加深对家乡文化生活的理性认知。联系现实生活经验,独立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文化,初步确定具体风物。设计访谈方案,确定访谈对象,整理访谈记录,整合访谈内容。(二)志的写作原则以说明性文字为主。语言力求简洁。写作内容要考虑不熟悉本地区人的阅读需要结尾要有对被访谈者的感谢可以附相关图片(三)人物志写作方法

人物志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应。人物志的特征有两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1.真实性必须全面搜集,占有丰富详实的资料,一般包括: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人物的生卒年月。人物的贡献功绩,突出他对家乡的贡献和影响。【微练笔】走上街头观察并采访家乡的一位民间艺人,介绍家乡的一种民间工艺。怀着对故土深切的眷念和一份永不言败的坚持,勤劳的临渭人让草编制品开成了一朵丰盛的花。“这些生活用品和工艺品,都是我们用当地玉米皮、小麦秸秆等原料,通过结、编、捻、搓、掐、拧、盘等手法编制而成。”临渭草编非遗项目传承人陈春苗介绍。在品类上早期多以帽子、杯垫、盒子等家庭常用物品为主。到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品的需求和形式的改变,才出现了挂件、摆件等工艺品草编。虽然产品在变化,但草编在题材、造型和色彩上的特征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1)叙述生动,注重人物的细节刻画。把人物写活,赋予人物栩栩如生的血肉之躯。(2)有详有略,选材典型。在撰写人物志时,与历史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可能会非常多,我们不能面面俱到,而应该从各种素材中加工。提炼,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来写。(3)评价客观。大量的历史人物功过参合,瑕瑜互现。有的功大于过,有的过大于功。因此,我们对历史人物要全面研究,具体分析,一分为二地看人物的好与坏,功与过。2.文学性【微练笔】选择你崇拜的一位家乡名人(古今均可),选用典型事件来表现他的性格或贡献。洛川女孩屈姣姣,取得了“世界上最快速度连续登顶两座8000米高峰的女性”和“中国第一个连攀洛子峰及珠穆朗玛峰的女性”的辉煌成就。出生于黄土高原农民家庭的她,从小就养成了独立自主的性格。她思维活跃、敢想敢干,虽不善言谈,但骨子里有股韧劲。工作后,她艰苦创业,创造了一项项国内民用核心技术产业的奇迹,她曾说:“我的生活分为三极,一极是在东部一线城市,那是我事业奋斗的起点和归宿;另一极是在中部我的家乡陕西,那是我的根和魂,又一极是在喜马拉雅大山里,那里是我心灵的归属地。”(四)风物志写作方法

1.选择缘由本地可能有不少著名的自然景区、建筑、物产、风俗等,可选择自己熟悉或喜欢的一处,选择之物或可以作为本地标志,或具有历史积淀,或能反映本地最新变化。【微练笔】请为家乡的一处自然风景名胜写一段宣传语,体现你推介的理由。商洛的山秀丽壮观,听的最多的便是龟山了,山脚下是来来往往的车辆。走进山中,你会看到中央有一个大大的石龟卧在那里,一动不动,好像在注视着城市一举一动的变化,每到天气暖和时,便有很多人在此游玩。除此之外,还有著名的丹江之水,它源自于秦岭山脉,径流四百多公里,惠及五地三省。几十年前,它的两岸没有修建护栏,周围也没有娱乐设施,一片杂乱无章。如今,它的环境吸引了许多人们,人们可以在闲暇时光散散步,吹吹风,有时候还可以看到音乐喷泉,还可以去修建的娱乐场所玩耍,还有打篮球等多项娱乐项目满足人们。这里的一山一水,我对它的不只有喜爱,还有深深的情感,如果你来到商洛,相信你一定会感同身受。2.风物渊源考察本风物的起源时间、相关人物或历史传说,渊源要富有文化内涵,不能体现迷信色彩。【微练笔】请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民间艺术,突出它的渊源。蹩鼓是洛川塬上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种类。由于蹩鼓的舞蹈动作在蹦跳中产生,洛川方言谓蹦跳为“蹩”,于是得名“蹩鼓”。洛川蹩鼓萌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初成于汉,发展于唐,成就于宋。刚开始时是用于军士操练,击鼓报警,欢庆胜利等。在军队中形成,并逐渐与祭祀活动结合,流传至今。洛川蹩鼓的表演者一律为男性,均为土卒样打扮,头包战巾,背插战旗,腰系战裙,腿扎裹带,道具以直径约50厘米的扁圆鼓为主,表演时鼓,锣,铙,钹同时起舞,边击鼓,边蹦跳。表演时,在两个头戴瓜皮帽,身穿蓝布长袍,左手持一蓝布伞,右手持一蝇甩的伞头的带领下,由八名鼓手,六名镲手,四名锣手组成一个蹩鼓队(也有的按四鼓四镲四锣人数组成),便也会让一个村子瞬间沸腾起来。3.特色风貌根据自己的实地考察,在参考当地文化旅游部门的宣传资料,考虑未来过此地的外地人的阅读需要,详细生动的介绍此风物。【微练笔】请介绍家乡的一道风味小吃,重点突出它的特色。擀面皮是陕西岐山的一道特色小吃,又名“粉皮”“凉皮”“酿皮”,是西北较有民族风味的食品之一,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岐山擀面皮选用西府优质小麦粉,经揉、洗、过、淀、清、发、搀、擀、抹、蒸、凉、摞等十二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吃时切细切宽均可,调拌时根据个人口味调适量盐,水,醋,辣子油。一份美味的擀面皮,不仅在面皮,更在于调料。食盐要化成盐水,辣子面用熟油烧过后,加入五香粉、芝麻等佐料,醋要用自酿的大曲陈酿。如今,擀面皮这种特色小吃已不局限于现吃现做,开始了网上售卖,走出陕西,走向全国,同时也富裕了岐山乡亲。4.文化价值风物承载着家乡的历史、文化,寄托着人们对家乡的情思,通过前期的访谈和查阅资料,我们已初步了解了这些风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结尾挖掘风物的文化价值,过去、现在、未来均可体现。【微练笔】请介绍家乡的一种文物或一处古老建筑,特别体现它的文化价值。周礼用它独有的魅力绚烂了一个时代,用青铜器彰显着不朽的文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是周文化的发源地,在时代发展中,却从未丢失血脉中的薪火相传。刻有已知最多的近五百字铭文的毛公鼎,便代表了古城岐山厚重的文化内涵。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高53.8厘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