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实践课作业_第1页
人文实践课作业_第2页
人文实践课作业_第3页
人文实践课作业_第4页
人文实践课作业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名:《巨人传》作者:(法)拉伯雷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书号:9787532742424法国作家拉伯雷的《巨人传》是法国文艺复兴时代反封建神权统治的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作。这是一部讽刺小说,全书共五部,讲述两个巨人国王高康大及其儿子庞大固埃的神奇事迹:高康大不同凡响的出生;庞大固埃在巴黎求学时的奇遇;庞大固埃和高康大对婚姻问题的探讨;庞大固埃远渡重洋,寻访智慧源泉——“神瓶”,并最终如愿以偿。作为一部讽刺小说,《巨人传》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法。作者认为,“笑是人的本质”。因此,书中的笑料俯拾皆是,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本书的语言也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包,从而拥有“最奇特的语言交响乐”之美誉。精彩语录:1.有坚决信心者才能达到目的。(《巨人传》)2.用恩德取得人心里活生生的感戴,比用哑然无声的铭志受风雨浸蚀,和众人嫉妒的凯旋门华表纪念碑,价值高得多。(《巨人传》)3.智慧不属于恶毒的心灵,没有良心的科学只是灵魂的毁灭。(《巨人传》)4.人和人之间,最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巨人传》)——事实上,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往往也是事与愿违,当我们与别人推心置腹的时候,却遭受了不堪重负的打击。所以,我们得此之后更要明白在遇见这种麻烦事之后不应该避而不谈,反而要明白这是人们交流时不可避免的一个存在的规则,为此更应该积极地去化解这样的尴尬,以免影响生活的正常秩序。读后感:我曾经以为《巨人传》是一本讲述名人事迹的文章,但自从我看完这本书以后,我的观念就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巨人传》是一部高扬人性、讴歌人性的人文主义伟大杰作,鞭挞了法国16世纪封建社会,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教会统治发出的呐喊,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人性和人的创造力的肯定。这本书主要讲了巨人国国王格朗古杰、高康大和庞大固埃祖孙三代巨人的活动史。格朗古杰,高康大,庞大固埃这祖孙三代巨人的品德都十分高尚,为人宽厚,将敌人化为朋友,善于与人交往。而且他们都见识丰厚,有勇有谋。这些优秀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在前三部中分别讲述了高康大不同凡响的出生,庞大固埃在巴黎求学的奇遇,以及高康大和庞大固埃父子对婚姻问题的探讨;后两部则集中记录了庞大固埃及其朋友巴纽朱和修士远渡重洋,寻访智慧神瓶的种种奇特经历。因为拉伯雷认为“笑是人的本质”,所以,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笑话,令人捧腹大笑。在这本书中也能读到作者的思想,拉伯雷把对封建神权的严厉批判和对人文主义理想的追求全部都融入到此书的各个情节之中,非常精彩。在《巨人传》中,几乎所有的主要人物都带有理想色彩,惟独巴汝奇是个现实的人,具有从现实生活中概括出来的真实个性,具有真实的长处和弱点。这是个行将在资本主义竞争中大显身手的角色,是费加罗、弗隆坦等典型的前身。尽管这个人物还不够完整,前后性格还不够统一,但毕竟是法国文学中出现的第一个现实主义典型。单单这一贡献,就足以使拉伯雷在文学史上获得不朽的声名了,何况还有他那无与伦比的讽刺艺术和富有魅力的语言风格。最后,我喜欢这本书,这虽然是讽刺小说,但狂欢的行文给予我畅快淋漓的阅读快感。一部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放在今天看来仍然非常超前。书中对政治权贵的贪婪,知识权威的愚蠢,社会制度的光怪陆离进行了令人捧腹的讽刺。看似疯言秽语,却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当今的社会各界人士,依旧可以对号入座,更何况在那个随便说几句话就要上火刑架的时代。书名:《撒哈拉的故事》作者:三毛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书号:9787530211113《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文集中最轻快最幽默的文学小品文,描写了三毛与爱人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美丽生活。文章情感丰富,内容精彩细腻。那一幕幕神采飞扬的异国小品。回味起来依旧深刻感性舒畅。精彩语录:1.几只洋葱,几片肉,一炒变出一个菜来,我很欣赏这种艺术。(沙漠中的饭店·《撒哈拉的故事》)2.荷西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任何三毛所做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疯狂的行为,在他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跟他在一起也是很愉快的事。(结婚记·《撒哈拉的故事》)3.我在想,我正疯狂的爱上了一个英俊的跛足军官,我正跟他在这高原上散步,四周长满了美丽的石南花,风吹着我的乱发,他正热烈的注视着我——浪漫而痛苦的日子啊。(素人渔夫·《撒哈拉的故事》)4.人,真是奇怪,没有外人来证明你,就往往看不出自己的价值。(白手成家·《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常常听人说起三毛,听说她的随性与洒脱,听说她的偏执与执着。如今第一次捧起她的书,第一次从她的故事中感受到这样一个特立独行亦是平凡真实的女子。人们常说,文字如人,三毛的文字,向来都是质朴,感人。阅读她的书,仿佛你是在跟她交谈,而不是在读她的书,就像别后的友人在向你诉说着她远行的故事,不加任何修饰。看的时候舒服,放下时却是如此的感动。看完了撒哈拉的故事,令我感受真的很多,书字里行间反映着大沙漠独有的地形地貌与风土人情,犹如走进一幅充溢着一种浪漫、浓情的异域情调风情的画卷。她让我了解了沙漠的新奇、生活的乐趣,千疮百孔的大帐篷、铁皮做的小屋、单峰骆驼和成群的山羊。浓情穿梭在三毛清新、细腻而风致的文字里,一种情愫在萦绕,一种爱意在流淌,一种震撼心灵的人性美开始浸润。不知道三毛是如何在交通不便,物质贫乏的沙漠如何度过艰难的生活的。她始终在努力地生活,给沙漠里的人治病,教他们读书写字,也结交了很多朋友。她保持着一种乐观的积极地生活状态。她教会了我热爱生活,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美好的,只要你认真地去体验生活,生活也会赠予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礼物。三毛笔下的《撒哈拉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只要善于发现,善于创新,生活处处有精彩。在撒哈拉沙漠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三毛依旧活的这样精彩,还有什么困难我们面对不了呢?在她的故事里,看到的是她恒久不变的爱,她爱每一个人每一个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尽管撒哈拉威人是那么不可理喻,连吃饭的餐具都要借她的,小孩都跟她要钱……爱总是可以让人体味到温暖的,爱总是可以消融一切,爱一切,都会是圆满的。回首一路走来,我们在不停的喜泣忧伤,酸甜苦辣让生活充满味道,其中的过程是那么的刻骨铭心。像三毛说的:“我想,一个人的过去就想圣经上雅格的天梯一样,踏上一步绝不能上升到天国去。而人的过程,也是要一格一格耙梯子,才能到了某种高度。在那个高度上,满江风月,尽入眼前。这种境界与踏上第一步梯子而不知道上面是什么情形的迷惘惶惑是很不同的。”人的成长是个很艰难地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想要让生活精彩,体验幸福,就要一步一步爬越天梯,笑对生活,超越自我。人活着,就应该有理想与抱负。我们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让平淡的生活注入爱的情愫,让爱滋润生命的心田。书名:《艺术的去人性化》作者:(西)加塞特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书号:9787544712064《艺术的去人性化》内容简介:奥尔特加·伊·加塞特不仅仅是一位理论家,他还是一位将理论提升到艺术层面的思想家。因此,他的这部关于艺术、美学的经典之作本身便是一件艺术品。文中闪烁的真知灼见,由奥尔特加用诚恳、谦逊而略带戏谑的口吻娓娓道来,没有故作高深的辗转呻吟,只显出了兼容并蓄的大家风度、入木三分的见识、眼力,以及客观、缜密的逻辑推理。文中清晰地梳理了现代艺术史上最重要的思潮,为读者指明了一条品味艺术实质之路,并对现代人类的境况和未来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时至今日,“艺术的去人性化”仍是现代艺术批评史上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源头。精彩语录:1.艺术回归纯艺术本质,其直接结果便是:艺术不再深沉、动人。生活的凝重、沉郁在过去那种承载着过多“人性”的艺术中挥之不去。艺术,曾是一件很严肃、近乎神圣的事情。有时候,艺术甚至是以拯救全人类为己任的——比如,叔本华和瓦格纳的作品。但是,若要仔细观察,不难惊异地发现,新艺术却总是滑稽、可笑的,无一例外。新艺术都有这同一个调调。虽然搞笑的风格可以或粗鲁或温和,方式也可以从明显的“丢丑卖乖”到若有若无的讽刺口吻不等,但是,滑稽是无处不在的。2.过去与现代之间的豁然断裂是我们这个时代无法挽回的事实,它引发了或多或少有些暧昧的怀疑心态,这一怀疑心态给当代生活带来了不安;我们感到自己突然被遗弃在这个星球上,茫然无助;逝去的人不但在形体上离我们而去,而去在精神上也杳然无迹,他们不再给我们任何帮助;传统精神的鲁殿灵光也已消失殆尽,残留的规范、模式、标准对我们而言已经全然无用;失去了历史的助力与合作,我们所面临的一切问题,无论是艺术的、科学的,还是政治的,都必须独自解决。读后感:《艺术的去人性化》主要讲了两点,其中重点是第一点,后一点只是一笔带过。1.现代艺术让一部分人完全不懂的原因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关注对象完全不同。现代艺术不再像传统艺术(20世纪以前)关乎人性,不再来自生活最后又回到生活中去。艺术发展到这一时期已经不堪重负,难以发展,所以现代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做出了重大剧变,只关注艺术创作本身:空间、色彩,概念、比喻,讽刺,表现的手法......,现代艺术品不再承受传统艺术品的美育德育的重任,现代艺术是艺术家们自己的自娱自乐的游戏,艺术对大众来说已无关紧要。2.变化后的结果“现代艺术作品就像一股社会力量,将芸芸众生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群”。理解的人和不理解的人,而作者把能懂的人看着是精英分子,“有些人具有另一些人没有的理解官能”“他们不一定比别人更优秀,但是他们显然是与众不同的人”。当然,作者没有看到后现代发力的部分,不过他的很多观点还是很有启发。例如下面这段:“人们对事物的兴趣爱好就像一系列的同心圆,圆心是我们的生活,我们最深层的渴望都起源于此,其半径则代表着事物与圆心的动态距离。各类事物——现实中的或是好文化上的——都在离情感核心或近或远的不同轨道上运行。可以说,以前的艺术,就像科学和政治一样,很靠近情感核心——这个核心即是我们人性的基础;如今的艺术却已滑向了边缘。艺术的自身特征并没有改变,它只是被拉远了,变得次要了,也变得轻松了。”而后面部分的《两个世界的艺术》《蒙娜丽莎》《论艺术中的视角》《真理并不简单》这几篇也非常有启发性。设计与艺术学院“人文华彩”读书日调查问卷分析调查数据统计表倾向于的读书方式?2.感兴趣的阅读内容?3.书籍对您的作用?4.举办读书日通过什么方式才有意义?5.通过什么渠道获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答卷人职业纸本书籍60%哲学60%精神粮食40%集体组织20%报纸0%、杂志20%、图书80%学生20%电子书0%经济40%奢侈品0%小范围组织02%广播40%、电视40%网络40%公务员0%网络阅读40%历史20%仅增加知识所需100%规定时间长期组织0%展览0%市民20%其他20%小说20%打发时间0%不定期组织80%讲座20%、培训0%企业从业人员40%艺术0%向专家咨询20%、向亲朋好友了0%教育工作者0%其他20%其他20%其他20%以上数据显示得出结论:大部分人倾向于纸本书籍的阅读方式,少数倾向于网络阅读的阅读方式。占多数人对哲学书籍感兴趣,少数是经济类书籍。100%人认为书籍是仅增加所需,有少数人认为是精神粮食。大多数认为不规定组织举行读书日比较合适。通过图书获取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知识的人数高达80%,广播、电视、网络占40%,讲座、杂志、其他只占20%。本调查问卷是在文华书城进行的,被调查答卷人中,占40%是企业从业人员,学生、市民、其他占20%,这数据说明了企业从业人员比其他职业人员更喜爱阅读。读书建议:读书的好处时显而易见的。现代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要想获得发展或在职位上获得提升,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要想获得高工资,必须要有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除了在工作岗位上磨练以外,更需要读书,依靠读书在提高专业性、权威性以及不可替代性。同时长期的阅读可以完善知识结构、形成气质、修炼秉性、提升魅力以及塑造人格从而提高在职场里的影响力。知识更新非常快,要求我们不间断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