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apter04動手架設區域網路-以乙太網路為例本章提要4-1乙太網路簡介4-2以雙絞線架設乙太網路4-3乙太網路的工作原理動手架設區域網路看過了第1~3章之後,相信讀者對於網路的實體層(包括:編碼、調變、傳輸媒介、設備等等)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接下來應該要談鏈結層的技術了。可是在談鏈結層之前,我們先請大家動動手、實際架設一個區域網路,藉此認識先前提到的許多硬體。另一方面,在談到區域網路的工作原理時,比較能明白其中的意義。否則,若只是一味地講理論,往往讓許多初學者望之卻步。動手架設區域網路由於乙太網路是目前最普遍的區域網路技術,因此本章以它為主角,藉由圖片對照和逐步示範,引導您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乙太網路。4-1乙太網路簡介話說從乙太網路誕生迄今,已經有30年的歷史。在日新月異的資訊領域中,如此『高齡』的產品居然還能存活,實在令人驚訝。事實上,乙太網路本身也歷經多次的改良,所以才能維持競爭優勢。因此我們將透過回顧的方式,簡單地介紹乙太網路。4-1-1乙太網路的源起乙太網路(Ethernet)技術於1973年由全錄(Xerox)公司所發展,而後由於DIX聯盟(DEC、Intel、Xerox3家公司共同組成)推動乙太網路成為業界的標準,並將專利權轉移給IEEE(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使得乙太網路不再是專屬於某一家廠商的專利。因此各家廠商願意支持、發展乙太網路的產品,使得它迅速地普及,終於登上龍頭老大的寶座。乙太網路的源起DIX聯盟於1982年推出了EthernetVersion2(簡稱EV2)規格。而後在1983年,IEEE802.3委員會將EV2規格稍加修改,正式公佈了802.3CSMA/CD規格。因此EV2和802.3兩種規格都可以算是乙太網路標準的濫觴。4-1-210Mbps乙太網路無論是遵循EV2或802.3規格的乙太網路,其頻寬皆為10Mbps,傳輸媒介則包含同軸電纜(又區分為粗、細兩種)、雙絞線和光纖,分別有不同的特性,適用於不同的場合,因此分別賦予『10Base5、10Base2、10BaseT和10BaseF』4種名稱。乙太網路的命名規則負責制定乙太網路標準的IEEE802.3委員會,使用一種簡易的命名方法,來表示各種規格的乙太網路。其格式為『XBaseY』,其中『X』表示頻寬,『Y』若為數字則表示最大傳輸距離,若為英文字母則表示傳輸媒介,『Base』表示『基頻』。乙太網路的命名規則例如:10Base5,表示該乙太網路的頻寬為10Mbps,以基頻傳輸,最大傳輸距離為500公尺;而10BaseT表示頻寬為10Mbps,以基頻傳輸,傳輸媒介為雙絞線。10Base5乙太網路10Base5乙太網路為最早出現的產品,因此被稱為標準乙太網路。它使用直徑1公分的RG-11同軸電纜,以匯流排的形式連接。在線路兩端點必須連接50歐姆的終端電阻。每張網路卡以AUI線連接到收發器(Transceiver),再透過收發器連接RG11同軸電纜,如下圖。10Base5乙太網路10Base5乙太網路上圖中,由終端電阻到另一個終端電阻的範圍稱為一個『區段(Segment)』,每一個區段可達500公尺,最多允許連接100個節點。最多可用4個中繼器來串連5個區段,因此10Base5的最大佈線範圍為:500公尺/段×5段=2500公尺。10Base2乙太網路因10Base5乙太網路佈線不易且成本較高,於是3Com公司推出了改良型產品─10Base2乙太網路。10Base2改用較細的RG58A/U同軸電纜為傳輸介質,電纜的兩端也要接上50歐姆終端電阻,兩終端電阻之間的範圍仍然稱為區段,但是每個區段的最大長度縮減為185公尺,最多可連接30部電腦。雖然網路區段縮小、連接的電腦數目也減少,但是因為施工容易、材料價格低廉,因此逐步淘汰10Base5乙太網路。10Base2乙太網路10BaseT乙太網路由於10Base5和10Base2都具有下列的缺點:網路的任何一處斷線,都會導致整個網路停擺,而且追查斷線點較為困難。若有電腦要移動位置,佈線路徑可能要大幅修改。因此在管理或維護上十分不便,而這也促使了10BaseT乙太網路的誕生。10BaseT乙太網路10BaseT乙太網路採用UTP(UnshieldedTwistedPair,無遮蔽式雙絞線)線為傳輸介質,所有的電腦都透過集線器(Hub)互相連接,電腦到集線器的最大長度為100公尺。10BaseT乙太網路10BaseT乙太網路10BaseT乙太網路具有以下的優點:每部電腦都獨立連接到集線器,如果電腦或線路發生問題,只會影響本身這一段的線路,不會影響其它電腦的運作。從集線器的燈號即可判斷那段線路故障,比較容易維護。移動電腦時,只需改變局部佈線路徑,整體佈線路徑不必更動。10BaseF乙太網路事實上,以光纖傳輸的乙太網路,比使用雙絞線的乙太網路還早被人使用。不過正式規格,卻是在1993年才由IEEE公佈。10BaseF乙太網路可分成3類:10BaseFL10BaseFB10BaseFP10BaseFL10BaseFL中的『L』表示Link(連接)的意思,也就是說,10BaseFL是以光纖連接網路卡、集線器等設備,每區段連接距離最長可達2000公尺。10BaseFB10BaseFB中的『B』表示Backbone(骨幹)的意思,也就是用來當做兩個區域網路連接的通道。10BaseFP10BaseFP中的『P』表示Passive(被動)的意思。這種架構類似星狀網路,是以中央一個不具中繼器功能的光纖集線器,分接到電腦上(最多可接33台)。10BaseF乙太網路上述各種10Mbps乙太網路的規格整理如下表:10BaseF乙太網路上表中的最大延伸範圍是指利用集線器(或中繼器)所延伸的最長距離。通常延伸之後的總長度,會比原先的單一區段要長,如10Base5從500公尺延伸為2500公尺。但是光纖卻是例外,反而從2000公尺縮短為500公尺。這是因為光波傳輸的特性使然,所以雖然延伸出較多的區段,可是總長度卻不如原本單一區段的長度。4-1-3100Mbps乙太網路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大眾對於網路的存取需求也越來越高,這意味著需要更高的傳輸速度,以應付更大量的資料傳輸量,此時增加頻寬就成了最直接的解決辨法。IEEE在1995年發表了3種100Mbps的高速乙太網路(FastEthernet)規格:100BaseTX100BaseT4100BaseFX100BaseTX與10BaseT一樣都是使用雙絞線傳輸。不過由於傳輸訊號的頻率較高,因此需要使用較高品質的雙絞線,也就是要使用Cat5(含)以上等級的線材。100BaseTX是市場上最早推出的100Mbps乙太網路規格,同時也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網路類型。100BaseT4同樣採用雙絞線傳輸,而且可以使用Cat3~Cat6等級的線材作為傳輸媒介,不過因為只有半雙工的傳輸模式,而且推出時間太晚,因此市場上很難見到相關產品。100BaseFX使用光纖來傳輸,傳輸的距離與所使用的光纖類型及連接方式有關。若使用多模光纖,在點對點的連接方式下,可達2公里,而以單模光纖在點對點連接方式傳輸,其距離更可高達10公里。100Mbps乙太網路除了上述3種規格,在1997年100Mbps乙太網路俱樂部又多一個新成員─100BaseT2。它使用Cat3雙絞線即可達到100Mbps的頻寬,而且能以全雙工模式傳輸資料,兼具100BaseTX和100BaseT4的優點,理論上應可擊敗其它競爭對手才是。不過由於它的傳輸電路較難設計,成本相對較高,而且推出時間晚,已經失去先機,因此投入生產的廠商並不多,消費者也就不易買到100BaseT2的產品。100Mbps乙太網路100Mbps的乙太網路與原先10Mbps乙太網路最大的不同,在於頻寬及線材品質的提升,我們將規格整理如下表:4-1-41000Mbps(1Gigabit)乙太網路追求速度感是人之常情,因此100Mbps乙太網路出現後,仍有許多人持續投入研發更高速的傳輸技術,於是在1998年IEEE再度公佈了3種超高速乙太網路(GigabitEthernet)標準─802.3z:1000BaseSX1000BaseLX1000BaseCX1000BaseT1000BaseSX短波長(850nm,1nm=10-9m)光纖乙太網路,只能使用多模光纖做為傳輸媒介。若採用軸芯直徑為62.5微米的多模光纖,在全雙工模式下,最長傳輸距離為275公尺;若是使用軸芯直徑為50微米的多模光纖,在全雙工模式下,最長的傳輸距離為550公尺。1000BaseLX長波長(1300nm)光纖乙太網路,可採用單模或多模光纖來傳輸。使用多模光纖時,在全雙工模式下,最長傳輸距離為550公尺;若是採用單模光纖,在全雙工模式下,傳輸距離則高達5000公尺。1000BaseCX使用特殊的同軸電纜為傳輸媒介,最長的傳輸距離僅有25公尺,因此並不適合拿來架設網路,比較適合用來連接鄰近的設備。1000BaseTIEEE於1999年所發表的1000BaseT規格─802.3ab,也受到眾人的矚目。1000BaseT的特色,在於可以使用Cat5的雙絞線傳輸,最長傳輸距離為100公尺,也就是可以完全相容於目前最普遍的100BaseTX網路。不過因為線路品質影響傳輸速率極大,因此若要能真正達到1000Mbps的效能,通常要採用Cat5e或者Cat6的線材才行,而且市場上相關產品尚屬少數,價格也偏高,因此目前還不普及。1000Mbps(1Gigabit)乙太網路1000Mbps乙太網路使用許多新的技術,以克服乙太網路在高頻寬下,傳輸距離愈來愈短的問題。不過在價格尚未下降之前,仍難以取代100Mbps乙太網路。但是可預知的是,1000Mbps的頻寬,絕對有機會成為未來的主流。1000Mbps(1Gigabit)乙太網路4-1-510Gigabit乙太網路正當許多使用者還在猶豫是否該將100Mbps乙太網路升級為1Gbps乙太網路時,市場上卻出現了10Gbps乙太網路產品,實在讓人感慨網路技術的進步真是一日千里、永不停息!10GbE的特色IEEE協會已於2002年6月通過802.3ae10GbE(10GigabitEthernet,10Gbps乙太網路)的標準規格,其特色包括以下4點:以光纖為傳輸介質實體層規格區分為LANPHY和WANPHY兩種沿用10/100Base乙太網路的封包長度和格式只支援全雙工(FullDuplex)傳輸模式以光纖為傳輸介質為了達到每秒10Gigabit的傳輸速率,而且傳輸距離又能長達數十公里,因此在擬議規格時,決定採用光纖為傳輸介質。若使用單模光纖,最大傳輸距離可達40公里;若使用多模光纖,則最大傳輸距離僅有300公尺。實體層規格區分為LANPHY和WANPHY兩種LANPHY適用於區域網路;而WANPHY適用於廣域網路。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WANPHY多定義了WIS(WANInterfaceSublayer,廣域網路介面子層),可提供與SONET(詳見第7章)技術相容的能力。實體層規格區分為LANPHY和WANPHY兩種在LANPHY規格裡,相當令人矚目的是採用WWDM(Wide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分波長多工)技術,在一條光纖內以4束不同波長的雷射光同時傳輸資料,每束光的傳輸速率為2.5Gbps,因此累計得到10Gbps的傳輸速率。這種技術不但在先前的乙太網路未曾使用,即使在大多數的區域網路也是罕見,堪稱是一大突破。沿用10/100Base乙太網路的封包長度和格式為了與先前版本的乙太網路相容,所以保留原本的封包長度與格式,不予改變。只支援全雙工(FullDuplex)傳輸模式半雙工傳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高速傳輸的需求,所以10GbE只支援全雙工傳輸。也因為如此,所用的光纖都是成雙成對,使得兩端的節點可以同時發送與接收資料。只支援全雙工(FullDuplex)傳輸模式10GbE的現況與發展由於當初制訂802.3ae規格時,採用光纖作為傳輸介質,但是光纖的施工與相關設備都所費不貲,不易為大眾接收。於是有多家廠商致力於開發用Cat5e或Cat6雙絞線為介質的技術,也就是10GBaseT,在IEEE的編號為802.3an,預計在2006年6月會通過正式版本。不過目前已有消息傳出Cat5e確定出局,未來應該是採用Cat6雙絞線。10GbE的現況與發展此外,3Com、Cisco、Nortel、Intel等等國際知名大廠共同成立了10GEA(10GigabitEthernetAlliance)聯盟,致力於開發與推廣10GbE產品,但是目前推出的產品都是應用在廣域網路(WAN)與都會網路(MAN),客戶層則是鎖定在電信業者,一般用戶幾乎沒機會使用這類產品。因此市場人士預料,在最近一兩年內會受到10GbE影響的技術應該是ATM,而非用戶端常見的100BaseTX。4-2以雙絞線架設乙太網路聊了這麼多乙太網路的類型,從本節開始,筆者將一步步帶您實作一個100BaseTX的乙太網路。為什麼要選用100BaseTX呢?因為100BaseTX是目前最普遍的乙太網路類型,而且就算未來1000BaseT成為主流,有了架設100BaseTX網路的經驗之後,再要架設1000BaseT網路的困難度會低很多,因此以100BaseTX當做架設網路的第一步,是最好的選擇。4-2-1安裝網路卡插上網路卡在WindowsXP安裝網路卡驅動程式插上網路卡安插網路卡其實與安插其它的介面卡(如VGA卡、音效卡)沒什麼差異,只要膽大心細,依照以下的步驟「按圖施工」,保證一定成功。插上網路卡插上網路卡插上網路卡插上網路卡插上網路卡5.鎖回擋板固定螺絲,裝回側板、鎖上螺絲,並接回所有先前拆下的接線。6.打開電源,如果能執行到載入作業系統階段,表示網路卡已經插妥了。如果無法開機呢?如果裝入網路卡後發現電腦竟然無法開機,或開機後聽到不尋常的嗶聲(嗶聲的次數及長短,視BIOS廠牌及版本而異,請自行參閱相關資料),通常是因為網路卡沒有插好導致接觸不良;或是安裝時不慎碰觸到其它介面卡、排線,致使它們鬆脫。無論是何種情況,均應迅速關閉電源,重新拆開機殼並仔細檢查,改正鬆脫與接觸不良現象,確定無誤後再重新開機測試一次。如果無法開機呢?如果仍然不能開機,那代誌可能就大條了!建議先將網路卡拔下,然後試試看電腦能否正常開機,假使能正常開機,那麼換一片網路卡或許就能解決問題;萬一電腦就此『破功』,再也開不了機,那最好找個熟悉硬體的專家來協助您吧。在WindowsXP安裝網路卡驅動程式重新開機進入WindowsXP之後,系統會通知您"找到新硬體",並自動找到適用的驅動程式安裝好,一點都不需多費心。4-2-2認識網路接頭與網路線認識RJ-45接頭選購雙絞線認識RJ-45接頭RJ-45接頭前端有8個凹槽,簡稱『8P(Position)』﹔凹槽內的金屬接點共有8個,簡稱“8C(Contact)”,因此標示為『8P8C』。而電話線使用的RJ-11接頭,外觀和RJ-45很相似,但RJ11只有6個槽(Position),且僅有2或4個金屬接點(Contact),因此在一般電料行中,常可看到標著『6P2C』或『6P4C』的接頭。認識RJ-45接頭認識RJ-45接頭從側面觀察RJ-45,可見到平行排列的金屬片,仔細數數,一共有八片,在尚未被工具壓下之前(詳見後文),金屬片略微突出於塑膠方塊,這些突出部分也就是前面提過的8個接點。依金屬片的形狀來區分,又有『雙叉式RJ-45』和『三叉式RJ-45』之別。認識RJ-45接頭認識RJ-45接頭雙叉式的金屬片只有兩隻鍘刀、三叉式的金屬片則有三隻﹔金屬片前端會有一小部份穿出RJ-45塑膠殼,形成和RJ-45插槽接觸的金屬接腳。金屬片的鍘刀在壓接纜線的過程中,必須刺入雙絞線的芯線、並與芯線中的銅質內芯接觸,以構成整個網路線的連通。通常叉數愈多,接觸面越大,導通的效果較好,因此三叉式接頭較雙叉式的更適合高速網路。認識RJ-45接頭至於金屬片的品質,通常含銅純度愈高,通訊品質愈好、鍍金層愈厚,愈能抗氧化。不過並非所有的接頭都有這麼清楚的標示,而且即使標有這項數據,一般使用者也無從查證,購買時只能全憑商家的推薦了!雖然RJ-45的8隻接腳長相都一樣,不過它們可都各有自己的名稱,為了便於『指認』,依規定一律都以數字來稱呼。認識RJ-45接頭RJ-45接頭的一側帶有一條具彈性的卡榫,用來固定在RJ-45插槽上﹔翻過相對的一面,則可看到八隻金屬接腳。將接腳面對自己,最左邊的就是第1腳,然後往右依序為2、3...至第8腳。認識RJ-45接頭選購雙絞線前面我們已經就100BaseTX網路佈線所需的器材做過一番巡禮,在心動之餘,您會怎樣行動呢?當然是動手買材料了!一般的雙絞線,一公尺約10~20元,價錢依下列的考量而異:1.進口或國產:一般個人使用時,因電腦少且距離短,買常見的國產品就可以了。假使您真的很挑牌子,像AT&T或Belden之流的名牌都可以考慮,至於效果嘛...筆者個人是覺得外國月亮不一定比較圓。選購雙絞線2.UTP或STP:STP雖然有比較好的抗干擾性、並能達到300公尺的傳輸距離,但一般個人應該不太需要用到STP(即使企業用的也很少),因為UTP的品質在正常環境下應已足矣。4-2-3製作與連接網路線準備基本工具與材料動手壓接RJ-45接頭連接集線器與電腦準備基本工具與材料壓接RJ-45接頭時需要以下幾樣工具:斜口鉗:用來剪線,一般家庭DIY幾乎都少不了它。假使手邊真的找不到,先用大一點、利一點的剪刀也可以。準備基本工具與材料剝線器:用來剝除雙絞線的外皮。雖然你也可以用斜口鉗代替,但是使用時要特別小心,別傷了裡面的芯線。準備基本工具與材料壓線鉗:最基本的功能是將RJ-45接頭和雙絞線咬合夾緊用的,從便宜的數百元一隻到數千元一隻都有。功能較完整的,一把即可壓接RJ-45、RJ-11及其它類似接頭,有的甚至可以用來剪線或剝線。這是製作UTP和STP網路線時必備的工具。準備基本工具與材料準備基本工具與材料雙絞線:若只有您個人使用,買段長度正好夠用的線就好﹔假使是大量或經常使用,可考慮一次買一箱,通常每箱有1000呎(約305公尺)。有些電子材料店會賣現成的線,買回來可以直接使用,不過長度的選擇性較有限。若要特殊規格、又不想自己做,那麼找店家做也是一種方法(一般賣線材的電料行多可代工)。準備基本工具與材料RJ-45接頭:有三叉式和雙叉式,三叉式的接觸較好,一個十元左右﹔另外接腳鍍金層厚度也有差別哦!希望您買到的是三叉式、鍍金層較厚的接頭。護套:用來防止接頭遭到壓迫時,正好壓到卡榫而脫離插槽,造成斷線。準備基本工具與材料動手壓接RJ-45接頭材料、工具都準備妥當,接下來重頭戲就要正式上演了。我們先製作電腦到集線器間的雙絞線,為了保持最佳的相容性,此處將採用最普遍的EIA/TIA568B標準來製作,而這也是目前公認為10BaseT及100BaseTX雙絞線的製作標準。完整的步驟如下,請確實跟好我們的每一步。動手壓接RJ-45接頭1.利用斜口鉗剪取所需要的雙絞線長度(每條線不得超過100公尺),剪下後先將雙絞線穿過護套:動手壓接RJ-45接頭2.利用剝線器將雙絞線外皮剝去至少2公分,並將四對線成扇狀撥開、順時鐘由左到右依次為“白橙/橙”、“白藍/藍”、“白綠/綠”、“白棕/棕",如下圖:動手壓接RJ-45接頭動手壓接RJ-45接頭3.再將每一對線分開排齊,注意調整第2、3對線的位置,使8條芯線依"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的順序,順時針方向排列:動手壓接RJ-45接頭動手壓接RJ-45接頭雙絞線順序的記法可以純色線為準:由左至右依次為“橙”、“藍”、“綠”、“棕”四字,每對線撥開後的白線在左、純顏色的線放右,再將"白綠"、"白藍"兩線對調即可。熟記絞線順序的口訣動手壓接RJ-45接頭4.將八條線併攏後用斜口鉗剪齊,並留下約14mm的長度:動手壓接RJ-45接頭若平行的部份太長,芯線間的相互干擾就會增強,在高速傳輸下容易影響效率;假使剪太短,接頭的金屬閘刀無法全部接觸到芯線,則會因接觸不好而使線路不穩。這兩個問題常是網路效率不彰的禍首,壓線時絕對不能馬虎。動手壓接RJ-45接頭5.將併攏的雙絞線插入RJ-45接頭中,注意“白橙”線要插入RJ-45的第一隻腳:動手壓接RJ-45接頭6.將RJ-45接頭放入壓線器中的壓接槽,一面將線往接頭前端頂住、一方面用力將壓線鉗夾緊。壓緊接頭後將壓線鉗鬆開、並取出RJ-45接頭即可:動手壓接RJ-45接頭動手壓接RJ-45接頭注意壓過的RJ-45接頭,其8隻金屬腳一定會比未壓過的低,這樣才能順利嵌入芯線中。有些比較好(當然也比較貴)的壓線器甚至必須在接腳完全壓入後,才能鬆開握柄、取出RJ-45接頭,否則接頭會卡在壓接槽中無法取出。動手壓接RJ-45接頭7.抽出接頭後,再把護套推往接頭方向,套住接頭,就算完成單邊接頭的壓接:接著重複步驟1~7,壓好另一端的RJ-45接頭後,這條雙絞線就可以使用了。漏掉護套有沒有關係?好不容易做好纜線,猛然發現忘了將護套套到線上了,到底有沒有必要剪掉做好的接頭,重做一個呢?其實這就看個人了!基本上,我們是覺得有護套在,對網路會多一份保障;但是沒有這玩意兒,倒也不會直接影響到您的連線。漏掉護套有沒有關係?假使您覺得心裡面會不安,那麼多壓一次接頭當作練習,其實也無傷大雅,反正RJ-45接頭一個才10塊;要不然您也可以將完好的護套剪開,然後再套到纜線上(接下來要不要再將護套剪開處黏貼起來就看您嘍)不過若要筆者自己來選擇,算了吧!下次小心點就是!連接集線器與電腦完成接頭的製作後,幾乎就快大功告成了!臨門一腳就是要用網路線連接集線器和電腦。爾後,其他電腦要加入該網路,只要再以上述步驟製作一條條雙絞線,將電腦和集線器連接起來,即可成為網路的一員(當然囉,網路卡要先設定OK),實在是簡單又方便。連接集線器與電腦4-3乙太網路的工作原理我們在前2節已介紹各種乙太網路的規格,以及100Base-TX的架設方式,本節將說明乙太網路的基本原理。4-3-1訊號的廣播乙太網路最大的特性在於訊號是以廣播的方式傳輸。意思就是說,在網路上任一部電腦送出的訊號,其他相連的電腦都會收到。讓我們考慮一個簡單的區域網路如下圖所示。訊號的廣播訊號的廣播當A要傳資料給B時,其送出的訊號並不會只是流向B。正確的情形應該如下圖,當A要傳資料給B時,其送出的訊號會傳經由媒介傳到B、C、D三部電腦。訊號的廣播訊號的廣播那麼,在這種情形下,A傳資料給B時,豈不是所有的電腦都得接收資料?這時候就需要使用定址(Addressing)方法,來判斷誰應該收下並處裡這份資料。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定址的作法吧!4-3-2MAC位址與定址傳輸資料前,必需決定資料由誰接收,就好像在大庭廣眾之下,要跟某人講話會先叫他的名字。當然網路上的裝置也都有它用來識別的名字,稱為位址。以乙太網路為例,如下圖。MAC位址與定址MAC位址與定址上圖中的0000E8977381是乙太網路卡的MAC位址,每張乙太網路卡都會有一個MAC位址,其前3Bytes為廠商代號,是由硬體製造商向IEEE統一註冊登記而來;後3Bytes則是由製造商自行賦予的流水號。如此可使每個MAC位址保持全球獨一無二。當A要傳資料給B,會註明資料的目的端為B的MAC位址,因此其他MAC位址不同的電腦對此資料都不予理會。MAC位址與定址在傳送的資料中記錄目的端與來源端的位址,以決定資料的接收及回應對象,這就是所謂的定址(Addressing)。其實資料在傳輸到媒介之前,還會劃分為特定大小的資料單元,稱為訊框(Frame)。在訊框中除了要傳輸的資料外,還加入一些控制用的資料,以提供管理的功能,例如:目的端與來源端的位址。MAC位址與定址這就像寄信一樣,傳輸的資料相當於信件的內容,而控制用的資料相當於信封上的姓名、住址、郵票、郵遞區號等資料。4-3-3碰撞定址雖然能解決在訊號廣播之下,由誰來接收資料的問題,但是如果A傳資料給B的同時,C也將資料傳給D,如下圖:碰撞此時兩個訊號交會在一起,破壞了彼此原有的電氣特性,這就是所謂的碰撞(Collision)。當傳送訊框的電腦偵測到發生碰撞,便會立即停止傳送,改為送出一個特殊的訊號,該訊號稱為『壅塞訊號』(JamSignal)或『碰撞訊號』(CollisionSignal),以通知其它電腦:『目前發生碰撞了!請大家暫停一下再嘗試傳送。』這個壅塞訊號所能到達的範圍便稱為碰撞領域(CollisionDomain)。使用橋接器可以分割碰撞領域橋接器收到壅塞訊號時,會丟棄該訊號,不會將它傳到另一邊的網路,所以即使這一邊的網路發生碰撞,不會導致另一邊的網路也必須暫停。橋接器兩邊的網路可以各自有一部電腦在傳送訊框,而不發生碰撞。也就是說,橋接器可以將一個碰撞領域切割成兩個,當網路發生太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商务平台运营销售合作协议
- 股份制企业合同文书范例与解析
- 网络直播行业版权使用许可协议
- 教育信息化产品采购安装协议
- 经典个人手车转让合同
- 海洋资源开发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 电子发票开具专项协议
-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学设计: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 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 2025年冷拔钢项目合作计划书
- ct增强检查留置针护理
- 殡仪服务员考试:殡仪服务员考试考试卷及答案
- 2024运动明星营销市场与趋势观察
- 往年面试 (军队文职)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中智集团招聘重要岗位(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DL-T+5442-2020输电线路杆塔制图和构造规定
-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 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优化策略
- 六年级上册口算题1000道(打印版)
-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 T-CAME 59-202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