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明水《资本论》导读课件_第1页
赖明水《资本论》导读课件_第2页
赖明水《资本论》导读课件_第3页
赖明水《资本论》导读课件_第4页
赖明水《资本论》导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本论》导读中共新田县委党校赖明水《资本论》导读中共新田县委党校赖明水1马克思在东德又开始成为时尚

在马克思的雕塑前阅读《资本论》

马克思在东德又开始成为时尚

在马克思的雕塑前阅读《资本论》2《资本论》重新成为读者尤其是青年学者的宠儿,德国柏林的卡尔-迪茨出版社经理许埃特伦普夫在2008年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说,年初以来,他们出版的《资本论》已卖出1500套,是2007年全年销量的3倍,更是1990年销量的100倍。尤德国财长施泰因布吕克成了马克思的粉丝,法国总统萨科齐也在翻阅马克思的著作。许多银行家和经理们开始读《资本论》,就是许多西方普通民众也开始青睐起了《资本论》,他们试图从中弄懂自己多年来所作所为的真实意义。很显然,马克思再度成了时髦人物;英国媒体开玩笑称,如果马克思还在世的话,《资本论》的巨额版税收入会让他轻松进入福布斯富豪榜。《资本论》重新成为读者尤其是青年学者的宠儿,德国柏林3理论价值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一部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一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著作。是认识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世界的理论指导。实践价值对于工人阶级而言是一部是工人阶级的圣经;是分析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指导精髓。理论价值实践价值4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学说最集中地体现在他的伟大著作《资本论》一书中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学说5《资本论》导读一、《资本论》的基本概述二、《资本论》的主要内容三、《资本论》的现实意义《资本论》导读一、《资本论》的基本概述6一、《资本论》的基本概述(一)《资本论》的理论来源(二)《资本论》的产生过程(三)《资本论》的主要框架一、《资本论》的基本概述(一)《资本论》的理论来源7(一)《资本论》的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起源于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发展为一个巨大的整体,完成于大卫·李嘉图。马克思说:“政治经济学在亚当·斯密的著作里,发展为一个巨大的整体,它所占的地域,在某种程度上有了一定的轮廓。马克思说:“政治经济学以李嘉图为代表,无情地作出了自己的最后结论。”(一)《资本论》的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起源于威廉·配第8威廉·配第: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威廉·配第(1623-1687)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统计学家。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威廉·配第: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威廉·配第(1629威廉·配第的主要贡献最先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范畴,他把地租看作是剩余价值的基本形态。配第认为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他还提出了商品的价值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他还提出了“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由此,他认为劳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价值,显然,这种观点和他的劳动价值论是矛盾的,它混淆了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价值的创造。

威廉·配第的主要贡献最先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并在劳10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1723-1790)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1723-1790)经济11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一、分工和交换——亚当·斯密是从分工开始的,国民财富及其增长取决于分工的发展,财富的源泉是劳动。二、货币的起源和意义——货币的产生是由于直接交换所碰到的困难得到解决的结果。三、商品的交换价值——把商品的交换价值从商品的价格中抽象出来。四、收入——把社会收入分为三种,即工资、利润、地租。只有工资是劳动的收入。五、资本——有三个组成部分,即一般资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资本的各种使用场所和各种类型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一、分工和交换——亚当·斯密是从分工开始12亚当·斯密的影响——被当时起着先进的、进步的自由主义者奉为圣经。——是经济方面反封建主义的启蒙运动者。亚当·斯密的影响——被当时起着先进的、进步的自由主义者奉为圣13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完成者,古典学派的最后一名代表,最有影响力的古典经济学家。

1817年《政治经济学和租税原理》(原理)使他成为经济学界第一人。大卫·李嘉图的巨大贡献:他使政治经济学带上社会性。他使政治经济学变成争取发展社会的武器。他没有把分配和生产孤立开。总之,他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完成者14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贡献

把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继而接触到剩余价值问题。局限性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不完善的,它没有考虑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从而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不能把资本主义理解为历史发展中的过渡形式。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把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15(二)《资本论》的产生过程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1818年5月5日诞生于德国莱茵省南部特利尔市一个犹太族律师家庭。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活动,接受了黑格尔哲学。大学毕业时写作哲学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显露了初步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无神论思想,含有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1841年夏,接受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1842年10月,马克思为《莱茵报》主编,著文抨击普鲁士专制政府,开始接触社会经济问题。作者生平(二)《资本论》的产生过程卡尔·马克思(1818.5.5-116(二)《资本论》的产生过程1848年2月,席卷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民击革命爆发,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同盟投入革命洪流。由于革命的失败,马克思及其一家流亡到巴黎,后迁居伦敦。仍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写作《资本论》,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出版。马克思晚年一直致力于《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的写作工作。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积劳成疾,躺在安乐椅上溘然长逝。3月17日,在海格特公墓举行的葬仪上,思格斯发表讲话中指出,这位科学巨匠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是他毕生的使命。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作者生平(二)《资本论》的产生过程1848年2月,席卷欧洲大陆的资产17西方人眼中的马克思1999年英国BBC广播公司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投票,评选“千年伟人”前四名分别是:1.马克思2.爱因斯坦3.牛顿4.达尔文西方人眼中的马克思1999年英国BBC广播公18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似乎早已被习惯公认为第一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

西方人眼中的马克思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19

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名列第二的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为12%,远远落在其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都望尘莫及。西方人眼中的马克思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以27.920写作历史背景是时代的产物是斗争的结果是经验的总结自己内在动因写作历史背景是时代的产物21

工业革命飞速发展资本主义矛盾突出写作历史背景工业革命飞速发展资本主义矛盾22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标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写作历史背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写作历史背景23

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三大重要成果: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写作历史背景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三大重要成果:细胞学说能量24

马克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特别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为写作了《资本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写作历史背景马克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对人类文明成25

一是对农民处境的研究,推动他由纯政治转向经济关系的研究,并走向社会主义。

“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因报》的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写作动因一是对农民处境的研究,推动他由纯政治转向经济关系的研究26

二是批判工人运动中的错误思潮。

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蒲鲁东提出:“财产就是盗窃”“对于蒲的智慧的作品,则不能根据肤浅的、片刻的想象去批判,只有在不断的深入的研究之后才能加以批判”。写作动因二是批判工人运动中的错误思潮。写作动因27

三是解剖“市民社会”——社会经济制度。

“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样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称之市民社会。写作动因三是解剖“市民社会”——社会经济制度。写作动因28写作出版过程《资本论》的写作过程充满了艰辛和坎坷,但马克思始终没有放弃过写作,至此,终于给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资本论》的40年的写作,一个世纪的出版历程。由于马克思领导了工人运动,五六十年代马克思一直过着流亡生活,最后到了伦敦,但全家陷入了财政危机,一家七口住在两个狭窄的小房间里。尽管如此,马克思也没有放弃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研究工作。1850年的12月,马克思领到了一张英国伦敦博物馆的阅览证,从此,阅览室成了他的半个家,回到家里还要整理阅读材料所记录的笔记,他曾对别人说,我为了为工人争得每日8小时的工作时间,我自己就得工作16小时。那么,马克思在伦敦博物馆里都做了些什么呢?写作出版过程《资本论》的写作过程充满了艰辛和坎坷,但马克思始29写作出版过程原来他是在认真写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皇皇巨著《资本论》。他每天所摘录的大量资料,都是在为写作《资本论》做准备的。其实,早在1843年,马克思就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了,据有人统计,在世界一流的伦敦博物馆所藏图书中,马克思阅读过的书籍有1500多种,他所摘的内容和整理的笔记有100余本!为了更好地完成《资本论》,他广泛收集有关各学科资料,如农艺学、工艺学、解剖学,更不用说历史学、经济学、法律学了。总之,只要与《资本论》有关,不管多么艰难,他也要寻找下去,研究下去。甚至连“蓝皮书”他都一本本阅读了。“蓝皮书”是英国议会专门发给议员的报告材料,因其封面为蓝色,所以叫它蓝皮书。写作出版过程原来他是在认真写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皇皇巨著《资本30写作出版过程因为他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本质,所以,这些官方材料是弥足珍贵的。它里面记录着英国每年、每阶段的经济报告及经济政策,因此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第一手资料。马克思非常认真地阅读着,不时地把其中重要的资料摘录下来。马克思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1856年10月,马克思迁居到伦敦西北的肯蒂士镇,离伦敦博物馆更远了。但马克思并未间断工作,他也从未因天气问题而不到博物馆去。写作出版过程因为他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资本主义剥削工人3119世纪40年代开始写作1857年——1858年形成手稿,开始准备分六册发表:即:《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雇佣劳动册》、《国家册》、《对外贸易册》、《世界市场册》。《资本论》是在第一册的基础上完成的。马克思的故居:德国特里尔市布吕肯街10号写作出版过程19世纪40年代开始写作马克思的故居:德国特里尔市布吕肯街132写作出版过程马克思呕心沥血写作《资本论》花费了40年时间,在这期间他留下了浩繁的创作手稿。马克思为构建他那庞大而又深邃的劳动价值学说耗费了毕生精力,生前仅来得及正式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在马克思去世之前《资本论》其余各卷均未能问世,哪怕像手抄本之类也未曾见流传于世间。写作出版过程马克思呕心沥血写作《资本论》花费了40年时间,在33写作出版过程马克思去世以后,恩格斯为完成马克思的夙愿,精心整理马克思的手稿,直到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方能与读者见面,而第三卷延至1894年才得以公诸于世。从第一卷的正式出版到第三卷的公开面世,期间相距27年。至于《资本论》第四卷的问世时间更晚。恩格斯临终之前深知已来不及完成第四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只得托付给考茨基等人。写作出版过程马克思去世以后,恩格斯为完成马克思的夙愿,精心整34写作出版过程1905年至1910年,考茨基终于将第四卷分别整理出版,把它作为一部与《资本论》平行的独立著作,命名为《剩余价值学说史》。考茨基在整理马克思手稿的过程中自作主张地做了许多删改和变动,这个第四卷的版本实际上被否定了。我们现在见到的《资本论》第四卷最早的版本,已是前苏联于1954年至1961年间重新根据马克思手稿整理出版的俄文版本。写作出版过程1905年至1910年,考茨基终于将第四卷分别整35《资本论》

是一部划时代的科学巨著马克思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共四卷,六本,122章,300多万字。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至今仍具有伟大的生命力。《资本论》

是一部划时代的科学巨著马克思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36三部经济学经典著作18世纪亚当•斯密《国富论》

20世纪凯恩斯《通论》

19世纪马克思《资本论》三部经济学经典著作18世纪亚当•斯密《国富论》20世纪凯恩37(三)《资本论》的主要框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结构(三)《资本论》的主要框架研究对象38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研究这个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和没落,就是马克思的经济学的内容。”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我要在本39研究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叙述方法:从抽象到具体资本主义的现象和本质表面现象:资本家获得的是利润深刻本质:资本家的一切生产都来源于剩余价值因此,《资本论》是从包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细胞——商品开始写起研究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叙述方法:从抽象到具体资本主义的现象和40分析方法最基本的方法:唯物辩证法另一个鲜明的特点:抽象法

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即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两个过程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

—马克思《全集》23卷、8、7

分析方法最基本的方法:唯物辩证法分析经济形式4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遍、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关系:商品交换。这一分析从最简单的现象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往后的叙述向我们表明这些矛盾和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和各个部分的总和中,从这个社会的开始到终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42

第一分册第二分册第三分册

理论部分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生产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剩余价值实现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剩余价值分配史论部分第四卷剩余价值学说发展的历史基本结构《资本论》全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共四卷。理论部分第一卷,资本的43《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心剩余价值的生产。共有七篇,25章,分为三大理论。1、劳动价值论,第一篇,第1—3章。2、剩余价值论,第二——六篇,第4—20章。3、资本积累论,第七篇,第21—25章。《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心剩余价值的生产。44《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中心剩余价值的实现。共有三篇,21章,分为三大理论。1、资本循环论,第一篇,第1—6章。2、资本周转论,第二篇,第7—17章。3、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论,第三篇,第18—21章。

《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中心剩余价值的实现。45《资本论》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中心是剩余价值的分配。共有七篇,52章,分为五大理论。1、产业利润论,第一——三篇,第1—15章。2、商业利润论,第四篇,第16—20章。3、利息论,第五篇,第21——36章。4、地租论,第六篇,第37——47章。5、总论,第七篇,第48——52章。《资本论》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中心是剩余价值的分配。46

《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与雇佣劳动对立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三个过程十大理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一个中心:剩余价值一个结论:资本主义灭亡一个基础:劳动价值论三大支点《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47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生产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剩余价值实现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剩余价值分配

三个过程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生产48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Addyourtext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论Addyourtext剩余价值实现过程单个资本再生产论(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论Addyourtext剩余价值分配过程产业利润论商业利润论利息论地租论收入源泉论中心突出结构严谨逻辑性强体系完整博大精深

十大理论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Addyourtext剩余价值生产过程49《资本论》的主要内容二《资本论》的主要内容二50《资本论》第一卷解读内容(一)劳动价值论对揭示资本家剥削奠定基础(二)剩余价值论使《资本论》成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三)资本积累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规律《资本论》第一卷解读内容(一)劳动价值论对揭示资本家剥削奠定51(一)劳动价值论对揭示资本家剥削奠定基础主要内容主要争议(一)劳动价值论对揭示资本家剥削奠定基础主要内容52主要内容使用价值与价值马克思从分析商品二因素入手分析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内在联系,指出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人的具体劳动和物质资料是形成使用价值财富的源泉;人类的抽象劳动则是形成价值财富的唯一源泉,劳动者的一定体力和脑力的凝结则是构成价值的实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劳动价值论主要内容劳动价值论53主要内容价值源泉人的生产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劳动是指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非体力劳动。而各种生产资料不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但却是价值创造和形成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劳动价值论主要内容劳动价值论54主要内容价值源泉

创造价值的劳动即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以及科技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概念是一个整体工人的总劳动;资本家的管理也是一种劳动;劳动既有简单劳动也有复杂劳动。劳动价值论主要内容劳动价值论55主要内容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价值论主要内容劳动价值论56主要内容价值转化为价格价值的创造是在生产过程进行的,商品的价值转化为商品的价格则必须要依靠市场,在流通过程中得于实现,从而使商品的本质形态转化为现象形态。因此,就出现了价格与价值、现象与本质的不一致,甚至出现现象掩盖本质的假象。价值的本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人和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劳动价值论主要内容劳动价值论57劳动的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有益成分:威廉·配第——两类劳动价值说亚当·斯密——支配劳动价值说大卫·李嘉图——修正劳动价值说但是,他们都不知道抽象劳动决定价值劳动的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58马克思说:“商品中包含的劳动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868.1.8马克思在与恩格斯的通信中说,他的研究中有三个崭新因素,其中劳动二重性就是其中的一个。劳动的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马克思说:“商品中包含的劳动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59主要纷争

自从劳动价值论诞生以来,对劳动价值论的思考和讨论就从未停息。关于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构成理论的争论中,主要有这样的几种观点。

一是知识创造价值观点。认为知识经济在当今社会经济运行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种知识型产品的应用非常广泛。因此,知识是价值的来源。知识已经取代劳动成为了价值的新的主要的来源。劳动价值论主要纷争劳动价值论60主要纷争

二是物化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它和活劳动一样是价值的来源。这是因为现代的大规模生产中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高新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而劳动力则显得发挥着越来越小的作用。那么既然如此这么昂贵的庞大的机器不创造价值,那么一点轻松的几个安按钮的动作创造价值就受到怀疑和反思了。

三是服务创造价值的观点。认为所有的服务业都是价值的来源,创造使用价值并且凝结着人类劳动的服务也是价值的源泉。劳动价值论主要纷争劳动价值论61主要争议

一百多年来,西方经济学者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沿袭了《资本论》一、三卷是否“矛盾”———“转形问题”能否求解———劳动价值论是否“必要”这种由表及里的推进思路,论争的实质在于抛弃、还是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百年论争中重新审视中外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才能更加坚定地捍卫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主要争议劳动价值论62(二)剩余价值论使《资本论》成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资本论》在大陆上常常被称为‘无产阶级的圣经’”。“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得到。”(二)剩余价值论使《资本论》成为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63剩余价值论主要地位主要内容主要争议剩余价值论主要地位64剩余价值理论

主要地位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劳资之间对抗的阶级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在《资本论》中处于核心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地位65剩余价值理论

主要内容《资本论》第一卷第二至第六篇为剩余价值理论部分。马克思从分析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出发,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起点研究货币向资本的转化的。马克思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即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及增殖过程,彻底消除了剩余价值生产的神秘性。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内容66资本流通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货币在运动中产生了价值增值,正是这种价值增殖,使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流通公式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一般运动,因而是资本运动的总公式。从形式上看,资本运动总公式和价值规律是对立的:即似乎资本在流通中发生了价值增殖。这就是资本运动的总公式。资本流通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货币在运动中产生了价值增值,正是这种67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货币身上,而一定发生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就是说,货币所有者必须在市场上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的使用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商品。这种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和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货币转化为资本,商品生产的内部矛盾就转化为雇佣劳动与资本的矛盾。劳动力虽也被假定为按价值出售,但它的使用却可以生产剩余价值,矛盾就是这样解决的。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货币身上,而一定发生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就68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商品的秘密: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它具有生产新的商品和价值的能力,一般商品消费了,其价值就逐渐消失,而劳动力的使用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却能够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69生产过程的二重性GWA…

PW,…

G,直接生产过程生产过程的二重性GWA…PW,…G,直接生产过程70赖明水《资本论》导读课件71(2)价值增殖过程资本家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价值;不仅要生产价值,还要生产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商品生产过程就是劳动二重性创造商品二重性的过程,即一方面是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形成过程是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过程和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2)价值增殖过程资本家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价值;72剩余价值理论

主要内容

马克思还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并且阐明了二者的相互关系。马克思还专篇论述了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主要包括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等形式。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内容73剩余价值理论

主要内容

第一卷第二篇即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首先分析了资本运动的特点和形式;接着提出了资本运动中的矛盾,即既要带来剩余价值又不能违背等价交换原则的矛盾;然后阐明了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上述矛盾的关键。马克思在该章奠定了揭露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实质和阐明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内容74剩余价值理论

主要内容

第一卷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包括第五章至第九章,研究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秘密,分析了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第五章通过对“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阐明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露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第六章通过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分析,说明剩余价值只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即是由雇佣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以上两章是从质的方面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内容75价值增殖过程资本家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价值;不仅要生产价值,还要生产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商品生产过程就是劳动二重性创造商品二重性的过程,即一方面是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形成过程是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过程和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殖过程资本家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价值;不仅要76劳动过程价值增殖过程创造使用价值旧价a值转移具体劳动形成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剩余价值资本的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价值增殖过程创造使用价值旧价a值转移具体77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内容

第七章分析“剩余价值率”,说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第九章说明剩余价值量决定于可变资本的量和剩余价值率。以上两章是从量的方面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八章“工作日”,直接分析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把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作为剩余价值生产的一种特殊形式来研究。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内容78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内容

第一卷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包括第十章至第十三章,分析资本家怎样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人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致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不断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加剧。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内容79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内容

第十章“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是全篇的理论基础和重点,从理论上分析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这个范畴,阐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内容80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内容第十一、十二、十三章,依次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生产力发展的三个阶段,考察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种具体方法即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以历史的方法具体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生产力如何变成为资本的生产力,由劳动生产力提高所得到的成果如何落入资本家的腰包。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内容81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内容第一卷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由第十四章至第十六章组成。马克思在本篇分析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联系和区别,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剩余价值生产作了考察,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的含义以及资本产生的自然历史前提等新提出的问题。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内容82剩余价值理论

主要内容

第十四章“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主要分析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联系和区别。第十五章“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分析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量的矛盾运动。第十六章“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通过对剩余价值率的各种计算公式的分析,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歪曲资本主义生产性质的各种错误公式。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内容83剩余价值理论

主要内容

第一卷第六篇“工资”,包括第十七章至第二十章。研究了资本主义的工资及其形式,阐明了工资的本质。工资实际上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价值,工资问题是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七章“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论证了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内容84剩余价值理论

主要内容

第十八章“计时工资”指出计时工资是一种基本工资形式,就是按一定的时间单位来支付的工资,论证了计时工资是资本家加强剥削的一种手段。第十九章“计件工资”说明计件工资是是一种基本工资形式,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是最适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工资形式。第二十章“工资的国民差异”论述如何观察各国工资水平的差异,同时还提出了关于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原理。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内容85本理论内容的总结

马克思在这一卷中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透彻剖析告诉我们,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被资本无偿占有的剩余劳动,资本家垫付货币,购买机器、原料,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获取剩余价值,资本、机器、原料的价值靠工人的双手转移到商品中,是形成使用价值的中介,并不创造价值,只有劳动才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剩余价值理论本理论内容的总结剩余价值理论86本理论内容的总结

资本主义是靠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来生存和运转的,资本与雇佣工人的关系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资本与雇佣工人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家为了追求剩余价值,会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剩余价值率,扩大剥削范围。资本主义存在一天,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就会存在一天,资本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抗性矛盾也不会改变。剩余价值理论本理论内容的总结剩余价值理论87主要争议

现在有人说,剩余价值不是工人创造的,而是资本、资源与工人共同创造的,资本不再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而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生产力,资本也创造价值,资本不再有剥削,而是与工人共同协作的条件,还有人重弹资本家养活工人的老调,把资本积累说成是资本节欲的一种高尚行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这种谬论早就作了彻底的揭露和驳斥。剩余价值理论主要争议剩余价值理论88主要内容

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一个运动过程来考察,提出了资本积累理论。资本积累是一个客观经济范畴,是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规律决定的。资本主义积累的本质是剩余价值资本化,资本是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表现为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和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资本积累理论主要内容资本积累理论89资本的运动是无限的,实际上的运动是:G—W…P…W…G/·G—W…P…W/——G/…这种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就是再生产过程。资本的运动是无限的,实际上的运动是:G—W…P…W…G/·90主要内容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资本积累的过程”,马克思采用抽象的方法集中地考察了资本积累,分析了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资本,研究了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发展规律。资本积累理论主要内容资本积累理论91主要内容

第二十一章“简单再生产”,从简单再生产角度论证了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资本价值的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正是工人创造了全部价值和资本,工人养活着资本家。资本家将剩余价值全部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上继续进行,就是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资本积累理论主要内容资本积累理论92主要内容

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分析扩大再生产,说明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资本。资本家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实现资本积累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继续进行,就是扩大再生产。马克思分析了决定资本积累的因素,说明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和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实质,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论点的荒谬性。资本积累理论主要内容资本积累理论93主要内容

第二十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提出了资本有机构成的原理,阐明了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资本积累如何引起工人失业和贫困。资本积累有两种形式: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通过积累而扩大。资本集中是现有多个资本合并的过程,其手段是竞争和信用。资本积累理论主要内容资本积累理论94主要内容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资本有机构成就会提高,这样就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而贫困则日益集中在广大工人身上。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之间的这种必然联系,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积累理论主要内容资本积累理论95主要内容

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在弄清资本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第二十五章“现代殖民理论”通过揭露资产阶级代言人的近代殖民学说,进一步批判了资本拜物教,再次明确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生产关系,以此作为全卷的总结。

资本积累理论主要内容资本积累理论96

“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全集》23、831-832“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97主要分歧

一些现代资产阶级学者竭力否定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特别是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这是没有根据的,是站不住脚的。资本积累理论主要分歧资本积累理论98《资本论》第二卷解读内容资本循环理论资本周转理论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资本论》第二卷解读内容资本循环理论99主要内容

第二卷第一篇共六章。第一至四章,主要是分析资本的形态变化。马克思从资本的一切形式及其循环的统一性出发,正确地研究了资本在运动中所经过的各种不同阶段和在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不同形式。资本循环理论主要内容资本循环理论100以货币资本为出发点和复归点的循环特点G—W…P…W´—G´货币资本的循环G—G/是产业资本循环的最典型的形式:动机是价值增殖,即赚钱和积累。特殊形式、一般形式G…G/毕竟是产业资本的最片面的形式。主要内容第二卷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资本循环理论以货币资本为出发点和复归点的循环特点G—W…P…101主要内容

购买阶段,资本家用货币资本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商品。生产阶段,被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过程表现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它们结合起来生产出商品资本。这些产品一部分用于补偿资本,余下的便是剩余产品。销售阶段,商品产品必须全部卖掉,才能既补偿资本价值,又实现剩余价值。资本循环理论主要内容资本循环理论102资本循环全过程可用公式表示:GWPmA…PW´…G´

购买阶段(G资本发挥职能作用)

生产阶段(P资本发挥职能作用)

售卖阶段(W资本发挥职能作用)资本循环全过程可用公式表示:GWPmA…PW´…G´购买103主要内容

第二卷第二章生产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是P…W′一G′.G—W…P。第二卷第三章商品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W′—G′.G—W…P…W′。这个公式的起点、通过点和终点都是商品。

资本循环理论主要内容资本循环理论104P…W´—G´•G—W…P(P/)生产资本的循环以生产资本为出发点和复归点的循环

表明,货币的增殖并不来自流通,货币形式的剩余价值g不过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剩余产品的实现形式。但是,P…P也有片面性,它掩盖了资本生产的目的,从P到P,仿佛生产不是为价值增殖,而是为生产而生产。特点P…W´—G´•G—W…P(P/)105商品资本的循环以商品资本为起点和回归点的运动

W´—G´•G—W…P…W´特点:揭示了流通过程对于资本循环的重要性,但掩盖了资本所有者追求m的真实动机商品资本的循环以商品资本为起点和回归点的运动W´—G´106主要内容

第二卷第四章产业资本的循环是三种循环的统一。这一章是前三章的综合。它首先指出以上三种循环的共同点——它们都是经过三个阶段(购、产、销),只是顺序不同;因而它们都包含二个过程(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并且只为了一个目的:价值增殖——占有剩余价值并进行积累。资本循环理论主要内容资本循环理论107

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循环的统一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G—W…P…W´—G´•G—W…P…W´—G´•G–商品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循环的统一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G—108主要内容然后集中论述资本循环运动是以上三种循环统一在一起的循环;这种统一不仅是随着时间推移的循环运动,而且是资本必须同时分割为三种形态,这三种在空间上并列的形态同时进行运转和循环。

资本循环理论主要内容资本循环理论109

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就是说,全部资本必须按一定比例分成三个部分,分别同时存在于三种职能形式上。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就是说,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上述两个条件是相互联系和互为条件的。空间性上的并存性是时间上相继转化的前提,并存性又是由相继转化引起的。这表明,产业资本的正常循环,不仅要使产业资本同时处于三种循环形式上,并且要同时进行三种形式的循环。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110主要内容

第二卷第五章流通时间,分析了流通时间及其构成,即流通时间和生产时间,将生产时间又划分为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生产力两因素(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的时间,因而是生产力发挥作用的时间。它是循环的时间中最重要的时间;非劳动时间是生产资料已进入生产领域,但没有和劳动力结合的时间。资本循环理论主要内容资本循环理论111主要内容

在流通领域中,资本是作为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存在的。流通时间又划分为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其中,购买时间实际是资本处于货币资本G形态的时间,售卖时间实际是资本处于商品资本W′形态的时间。资本循环理论主要内容资本循环理论112主要内容

第二卷第六章流通费用分析了三类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用(买卖时间、簿记、货币);保管费用;运输费用。马克思认为纯粹流通费用是非生产费用,不创造价值。运输属于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运输费用是生产费用。保管费用,一方面,对社会来说,它是生产上的非生产费用;另一方面,它能保存使用价值,是单个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源泉。资本循环理论主要内容资本循环理论113主要内容

第二篇研究资本周转。资本周转所考察的范围,是资本不断地由出发点又回到出发点这一反复的循环过程。反复不断进行的资本循环,就是资本的周转。第二篇研究的是周转方式与周转时间及其影响。资本周转理论主要内容资本周转理论114主要内容

主要考察了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怎样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完成各种形式的循环;另一方面又研究了决定劳动期间和流通期间长短不同的各种情况。还指出了循环期间及其组成部分的不同比例,对生产过程本身的范围和年剩余价值率有怎样的影响。

资本周转理论主要内容资本周转理论115主要内容:本篇共十一章,即第七至第十七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七章,主要是资本周定义和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作了概括说明。所谓资本周转,资本是指预付资本,周转是指反复的循环。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速度问题,周转速度既可用周转时间也可用年周转次数来表示。资本周转越快,资本的预付量(或占用量)越少,单位资本的使用效率也就越高。所以,资本周转速度实质是资本的效率问题。

资本周转理论主要内容:本篇共十一章,即第七至第十七章,可分为三部分。资本116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包括第八至十一章,主要阐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问题。第八章和第九章论述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标志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即总周转。第十章和第十一章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

资本周转理论主要内容:资本周转理论117主要内容: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依据:根据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划分的。固定资本是指它们的价值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流动资本是指价值一次随之转移到新产品中的资本叫做流动资本。资本周转理论主要内容:资本周转理论118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包括第二卷第十二至十七章,前两章主要阐述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最后三章主要论述资本周转速度所产生的影响。

决定流动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劳动期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销售时间和购买时间)等。缩短生产时间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固定资本的周转时间是由固定资本的损耗决定的。这个损耗又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资本周转理论主要内容:资本周转理论119主要内容第十五章阐明资本周转速度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它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具体说来就是:年平均周转次数=年周转价值÷预付资本总量或:平均周转时间(年)=预付资本总量÷年周转价值。资本周转理论主要内容资本周转理论120主要内容第十六章阐明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同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通过年剩余价值率来表示的。所谓年剩余价值率(M’)就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M)同预付的可变资本(V)之比。而现实的剩余价值率(m’)则是m对同期实际使用的v之比。

资本周转理论主要内容资本周转理论121主要内容第十七章阐明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流通的影响。资本周转的速度愈快,剩余价值流通的速度也愈快,同时也意味着资本家有可能不断进行资本积累,实现扩大再生产。资本周转理论主要内容资本周转理论122主要内容

这一篇是在前两篇从个别资本的角度分析资本循环和周转的基础上,从社会总资本的角度来考察资本在流通中的形式变换和物质变换,也就是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问题。这一篇共由四章组成,即第十八至二十一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主要内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123主要内容

第十八章主要说明了本篇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在导言中,马克思还说明了货币资本的两点作用:第一,货币是资本运动过程的第一推动力;第二,预付资本任何时候都有一部分保持货币形式。第十九章是对资产阶级经济学有关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评论,先是扼要地评介了重农学派的观点,接着重点批判了“斯密的教条”。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主要内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124主要内容

第二十章分析简单再生产。分析社会再生产应从简单再生产开始,是扩大再生产的现实要素和物质基础。马克思考察社会再生产有两个前提:第一,从使用价值看,分为生产资料Pm和消费资料Km,相对应分为第I部类和第Ⅱ部类。第二,从价值看,总产品价值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c+v+m。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主要内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125主要内容

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公式(1)I(v+m)=II­c(2)I(c+v+m)=Ic+II­c (3)II(c+v+m)=I(v+m)+II(v+m)

第一步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必须满足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第二部类提供的消费资料必须满足两个部类对于消费资料的需求。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主要内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126主要内容

第二十一章是分析扩大再生产。说明了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含义、扩大再生产需要相应的货币积累条件和实物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条件、货币积累的来源等问题,重要的是从质上和量上以大量的具体数字分析了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平衡条件。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与简单再生产的相应条件是类似的。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主要内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127《资本论》第三卷解读内容利润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生息资本和利息理论地租理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神秘性的总揭露《资本论》第三卷解读内容利润理论128利润理论主要内容第一篇共七章(第一至七章)主要研究剩余价值怎样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怎样转化为利润率,以及这种转化怎样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真相,还分析了影响利润率水平的各种因素,构成了利润理论。利润理论主要内容129利润理论主要内容第一、二两章主要分析了剩余价值是怎样转化为利润的。第一章分析了生产费用,说明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出发点。第二章具体分析剩余价值率如何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相比,剩余价值率就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也转化为利润。利润与剩余价值是一个东西,不过剩余价值是本质,利润是它的现象形态。利润理论主要内容130利润理论主要内容

第三至六章,具体分析了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各种因素,第三章分析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以及利润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的关系;第四章分析资本周转速度对利润率的影响;第五章分析不变资本的节约对利润率的影响;第六章分析商品价格变动对利润率的影响。第七章通过对各种错误观点的批判对全篇作一简单的概括和小结。利润理论主要内容131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主要内容

第二篇共五章(第八至十二章)研究的对象是利润率的平均化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马克思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说明了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成功地解决了所谓劳动价值理论和平均利润率之间的矛盾。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主要内容132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主要内容

第八章说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由于有机构成不同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利润率,并且提出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似乎与价值规律相矛盾的问题。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主要内容13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主要内容

第九章分析了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问题,并且论证了生产价格和价值的一致性。第十章阐明了平均利润率是怎样形成的,专门分析了竞争,还研究了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问题。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主要内容134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主要内容

第十一章论述工资的变动对生产价格的影响,说明不仅仅是个别资本家剥削个别工人,而且是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个工人阶级,二者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第十二章很简短,是个补充说明(引起价格变化的原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主要内容135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主要内容

第三篇共三章(第十三至十五章)研究的是平均利润率发展的趋势,即利润率趋向下降。第十三章论证了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本身,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会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会引起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平均利润率下降,是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经济所特有的经济规律。利润率下降和利润量增加同时并存,是资本积累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主要内容136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主要内容

第十四章,分析了同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作用相反的各种因素,说利润率只是具有下降的倾向。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平均利润率不断下降;与此同时,又有一些其它原因阻碍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如由于劳动剥削程度的提高,工资被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不变资本各要素变得便宜,相对过剩人口,对外贸易,股份资本的增加等等,都会起着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作用。不能因此否定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存在。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主要内容137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主要内容

第十五章阐明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内在矛盾的展开。还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必然性。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是一个深刻的揭露,在全卷具有重要地位。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内在矛盾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资本家的资本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对工人的剥削越来越重。进而引起资本过剩、人口过剩、生产过剩,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历史局限性、暂时性和过渡性。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主要内容138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现实价值

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一种趋势,不可能存在暴力的行业,所以必须守法经营。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只要资本主义积累的矛盾不解决就不可能缓解经济危机。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现实价值139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主要内容

第十七章考察作为剩余价值一种特殊形式的商业利润,既考察了它的质的方面,也考察了它的量的方面,并且研究了商业劳动的被剥削性质。商业利润是来源于产业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所剥削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这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商业利润,关键在于商业资本参加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主要内容140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主要内容

第十八章考察商业资本的周转和商业价格的形成。由于商业资本参加了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平均利润就是由总生产资本加总商业资本和总利润相比来决定;实际生产价格,就是由成本加产业利润、再加商业利润来决定。商业价格,既由生产价格和商业平均利润决定,又受商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归根到底,还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主要内容141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主要内容

第十九章研究商业资本中的另一个种类即货币经营资本,论述这种资本的职能以及它和商品经营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关系。第二十章,通过对商业资本进行历史考察阐明前资本主义的商业资本和资本主义的商业资本的区别。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主要内容142生息资本和利息理论

主要内容

第五篇共十六章(第二十一至三十六章)研究的是借贷资本的形成和随之而来的利润分解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以及资本主义的信用问题。21—24章论述生息资本的特点,它同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关系,以及利息如何从利润中分割出来。利息不过是由职能资本家付给生息资本家的平均利润中的一部分。在生息资本和利息理论的基础上,还进一步论证了银行资本、虚拟资本、资本主义信用,以及货币流通等问题。生息资本和利息理论主要内容143生息资本和利息理论

主要内容

第二十五至二十九章,说明信用的产生和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以及银行资本如何成为虚拟资本活动的中心。在第二十六章和第二十八章里还批判了资产阶级的通货学派和银行学派。第三十章至三十二章,论述表现为借贷资本的货币资本同表现为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现实资本的关系。生息资本和利息理论主要内容144利息论中有关信用理论股份经济:生产力:筹集资本的重要途径和杠杆。生产关系:提高了资本社会化的程度。管理:有利于管理的科学化、社会化。虚拟资本: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定期给它的所有者带来收入。虚拟资本是实际资本的“纸制复本”。它们的运动往往不一致,产生“泡沫经济”。利息论中有关信用理论股份经济:虚拟资本:145生息资本和利息理论

主要内容第三十三章至三十五章,阐述信用和货币流通的关系,同时也就是借贷资本和货币资本的关系问题,这一研究涉及到资本主义的整个信用即货币制度。马克思的货币学说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第三十六章,对生息资本进行了历史的考察,论述了高利贷资本的特征及其向资本主义借贷资本的转化,指出了生息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根本区别。生息资本和利息理论主要内容146地租理论主要内容第六篇研究的是利润的另一个转化形式,即资本主义地租。包括十一章(第三十七至四十七章)可分为四部分。第三十七章,是本篇的导论,主要说明研究地租问题的前提,以及资本主义地租的实质。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经济形式。一切形式的地租都是以土地所有权存在为前提。土地所有权正是通过人对土地的占有而表现着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地租理论主要内容147地租理论主要内容第三十八至四十四章,主要论述级差地租问题。第三十八章,以工厂利用瀑布为例,说明了级差地租的实质及其形成的原因和自然基础。资本主义地租有两种形式: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级差地租本身又有两种形式:由于土地的肥力和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称为级差地租的第一形式,即级差地租I;由于连续投资于同一块土地上而产生的不同生产率所形成的级差地租,是级差地租的第二形式,即级差地租Ⅱ。地租理论主要内容148地租理论主要内容第三十九章,分析级差地租的第一形式;以等量资本投在面积相同的土地上,但由于土地的自然肥力不同,位置远近不同,使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产生超额利润,转化成为级差地租I。地租理论主要内容149地租理论主要内容第四十至四十四章,分析级差地租的第二形式,并且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所谓土地收益递减规律。级差地租Ⅱ是各个资本投入同一块土地上从而具有不同生产率的结果。级差地租的实质都是由于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产生超额利润而转化为级差地租的。关于级差地租量的规定性,要弄清楚地租总额、平均地租、地租率和平均地租率的问题。地租理论主要内容150地租理论主要内容第四十五和四十六章,主要阐述绝对地租问题。第四十七章,从历史发展的过程分析了资本主义地租的产生,并且对小土地占有制的生命力、局限性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被消灭的必然性作了精辟的论述。马克思在坚持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论证了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形成、来源和实质及其发展趋势等。绝对地租作为超额利润,留在农业部门之内,绝对地租的来源,只能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地租理论主要内容151一二三四《资本论》是一部“资本主义灭亡论”《资本论》是一部“科学社会主义论”《资本论》是一部“市场经济基础论”《资本论》是一部“科学思维方法论”三、《资本论》的现实意义一二三四《资本论》是一部“资本主义灭亡论”《资本论》是一部“152一《资本论》是一部“资本主义灭亡论”一《资本论》是一部“资本主义灭亡论”153(1)资本的本质、目的是为了价值增殖。(2)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通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而自发调整。(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始终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4)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资本论》一些基本原理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仍然适应(1)资本的本质、目的是为了价值增殖。(2)资本主义再生产过154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上层建筑社会管理conceptConceptConcept生产关系生产力阶级状况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上层社会conceptConceptCo155剩余价值理论

现实意义

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剥削本质和劳资关系。在历史上它曾批驳了种种为资本剥削作辩护的谬论,在现代它又成为正确分析判断掩盖资本剥削各种新现象的理论武器。运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我们可以透过二战后出现的所谓“管理民主化”、“人民资本主义”等的现象,清楚地看出它的本质不过是维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种手段而已。剩余价值理论现实意义156从资本主义来看:一是反对垄断,鼓励和保护竞争,从而使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二是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通过体制改革来缓解制度危机。从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一是要全面地看问题: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不仅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有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是要发展地看问题:人类社会总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这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从资本主义来看:从我们看问题的角度:157

“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P83“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种158“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三个解放”“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那些不合159《资本论》是一部“科学社会主义论”二《资本论》是一部“科学社会主义论”二160Inserttexthere

采用对比手法,预见了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特征,揭示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规律。Inserttexthere采用对比手法,预见了161理想目标

对未来社会预测在三个方面物质基础制度特征理想对未来社会预测在三个方面物质162(1)未来社会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2)未来社会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3)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发展了的人的需要。(4)社会主义通过教育和训练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人的个体需要的全面满足;人的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升;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

未来社会的理想目标(1)未来社会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的个体需要的全面满足;163(1)未来社会主义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2)公有制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3)社会主义生产仍然存在剩余劳动。(4)社会主义生产仍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生产。(5)公有制经济更需要管理和簿记,加强经济核算。

未来社会的物质基础(1)未来社会主义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164(1)社会主义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2)社会主义劳动者成为社会生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