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和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位于下丘脑中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绝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在大脑的左半球D.跑步时参与调节的各级神经中枢有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2.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不可能呈“S”型增长B.森林群落中各类生物的垂直分层都由阳光条件直接决定C.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D.初生演替过程中,种间竞争可能会导致原有优势种的消失3.真核细胞中具双层膜、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线粒体和溶酶体C.中心体和核糖体 D.线粒体和叶绿体4.下列关于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神经,其活动不受意识支配B.交感神经兴奋时促进胃肠蠕动,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使心跳加快C.交感神经是传出神经,副交感神经是传入神经,均为脊髓发出的神经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相反,不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5.研究人员将猴的胚胎细胞(a)中的细胞核取出,移植人一雌猴的去核卵母细胞(b)中,得到重组细胞(c),经培养获得胚胎并移植到另一雌猴(d)体内进一步发育,最终产出幼猴(e)。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c过程都在体外进行,属于细胞工程范畴B.e的细胞内的全部基因都来自a,而b、d仅提供营养C.该项研究属于胚胎工程,目的是在短时间内能获得大量优质猴D.a必须是雄性猴的胚胎细胞,得到的c相当于受精卵,所以e属于有性生殖的后代6.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③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C.④中可能有微生物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7.如下图为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B.狮子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据三个营养级C.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D.蛇的数量减少,狮子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8.(10分)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无菌操作,现代生物学实验中的许多方面也要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请分析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①不耐高温的液体,可以使用巴氏消毒法②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③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葡萄汁进行灭菌④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⑤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需要灭菌A③⑤ B.②④ C.①③ D.②⑤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甲表示青城山中华蟾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关系,下图乙表示中华蟾蜍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甲分析,青城山中华蟾蜍年龄组成的类型属于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图乙分析,在a~c时间内,青城山中华蟾蜍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型。若在某个时间,蟾蜍种群数量达到K值(环境容纳量),该数值在乙图中对应的时间点是__________,据此推测,在b时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____。(3)研究人员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青城山中华蟾蜍的数量。在某一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中华蟾蜍,第二次捕获30只中华蟾蜍,其中有标记的中华蟾蜍有10只,在该调查范围内中华蟾蜍的种群数量约为__________只。10.(14分)下图是绿色植物体内某细胞代谢过程示意,据图回答。(1)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主要吸收_____色光。(2)图中A所示过程是_____反应阶段,影响该过程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_。(3)图中B所示过程包括_____和_____两个阶段。(4)其中的A阶段为B阶段提供了_____和_____。(5)该过程中能量转换的形式是:光能→ATP活跃的化学能→_____。(6)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_____。11.(14分)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很多城市利用人工湿地,构建了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对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下图1表示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进行废水处理的流程图,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图3表示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部分营养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1)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湿地中由浅水区至深水区生长着不同的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结构。(2)氧化塘后部种植的莲等挺水植物,一方面可以拦截水中的浮游生物,另一方面通过_____________,减少了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经过氧化塘处理后,其后部溶解氧的含量比前部溶解氧的含量____。(3)图2中的甲表示____,图2中有但图3中没有的成分有__(选填甲、乙、丙、丁)。图2中,碳元素以CO2形式传递的过程有____(填数字序号)。(4)图3为某调查小组对该湿地生态系统进行调查统计得到的能量流动图(能量单位是J.m-2.a-1),其中c、d、f为不同鱼种。①图中各生物间能量流动的数据是在____层次上进行研究得到的。能量流动是指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的过程,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②大鱼f排出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____(填“包含”或“不包含”)在中鱼d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中。12.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机体会启动免疫反应对抗该病毒。如图是免疫系统作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它产生的物质甲是__________(填名称)。(2)图中细胞①、细胞②和细胞⑤均由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当新冠病毒再次进入机体时,细胞③可来自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细胞名称)。(3)新冠肺炎康复者半年内一般不会再次感染发病,这与其体内含有的相应抗体和_________细胞等密切相关;当新冠病毒再次侵入人体时,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比初次更___________。(填“快”或“慢”)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A、记忆是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故长时记忆与突触的形态与功能的改变有关,A正确;B、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B错误;C、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在大脑的左半球,C正确;D、跑步过程需要有平衡中枢(小脑)参与、呼吸中枢(脑干)、躯体运动中枢(大脑皮层、脊髓)、血糖调节中枢(下丘脑)、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下丘脑)等参与,D正确。故选B。2、D【解析】1、种群数量变化曲线:S型曲线(自然条件下)和J型曲线(理想条件下)。2、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影响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详解】A、限制社鼠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除了食物以外,还有天敌、生存空间等,因此食物充足时社鼠种群数量可能呈“S”型增长,A错误;B、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由阳光条件直接决定,动物的垂直分层由食物、栖息空间直接决定,B错误;C、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C错误;D、初生演替往往是一个优势种代替另一个优势种的过程,D正确。3、D【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都是由双层膜构成的,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成塉,主要进行呼吸作用,叶绿体内膜光滑,基质中含有基粒,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详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可将有机物中的稳定化学能转变成活跃化学能和热能;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可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D正确。故选D。4、A【解析】1、奔跑等身体运动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它明显受到意识的支配;而由惊恐所引起的心跳与呼吸的变化是由内脏运动神经控制的,是不随意的。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2、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详解】A、心跳与呼吸的变化是由内脏运动神经控制的,是不随意的,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A正确;B、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B错误;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自主性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C错误;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作用通常相反,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D错误。故选A。5、A【解析】根据试题分析,该克隆猴e的细胞质基因来自b,细胞核基因来自a,故该克隆猴的大部分性状和e相同,小部分性状和b相同,据此答题。【详解】A、a、b、c过程都在体外进行,属于细胞工程范畴,A正确;B、克隆猴e的细胞质基因来自b,细胞核基因来自a,b、d还能提供营养,B错误;C、项研究属于细胞工程,目的是在短时间内能获得大量优质猴,C错误;D、a可是雌性或雄性猴的胚胎细胞,得到的c是重组细胞,e属于无性生殖的后代,D错误。故选A。6、A【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详解】试题分析:由图分析可知①是生态系统的结构,故A错误。②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③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故B正确。④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故C正确。生态系统的功能还包括信息传递,故D正确。7、A【解析】知,图中只有5条食物链,A错误;狮子在食物网中占据第三、第四、第五共三个营养级,B正确;野狗和狮子都能以羚羊和斑马为食,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野狗又能成为狮子的食物,两者之间又存在着捕食关系,C正确;由于狮子的食物来源较广泛,蛇的数量减少不会明显影响到狮子数量的变化,D正确。8、A【解析】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详解】①不耐高温的液体,可以使用巴氏消毒法,可以杀死部分微生物,同时不改变其营养成分,①正确;②酒精灯火焰附近存在一个无菌区,为了无菌操作,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②正确;③家庭制作葡萄酒时所利用的微生物是葡萄皮表面的酵母菌,故不能对葡萄汁进行灭菌,③错误;④培养基灭菌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④正确;⑤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也混有微生物,故加入培养基前需灭菌,⑤错误。综上分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非选择题9、①.增长型②.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增大③.S④.c⑤.K/2⑥.120【解析】据图甲可知,中华蟾蜍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该种群数量不断增多,因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据图乙可知,a~b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加快;b时,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b~c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c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因此该图反映的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增长。【详解】(1)由甲图可知,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不断增大,故年龄组成的类型属于增长型。(2)根据图乙分析,图乙代表的种群在在a~c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增长。种群的K值即环境容纳量,K值的含义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在乙图中对应的时间点c时为K值,据此推测,在b时种群的增长K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约为K/2。(3)根据标志重捕法,在一定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中华蟾蜍,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该种群密度是(4030)/10=120只。【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及其特点,把握S型曲线的变化趋势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特点,理解K值的含义,能够正确识图分析,判断图中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以及增长曲线的类型。掌握标志重捕法的操作过程和计算方法。10、(1)①.类囊体薄膜②.红色和蓝紫(2)①.光②.光照强度、温度(3)①.二氧化碳的固定##CO2的固定②.三碳化合物的还原##C3的还原(4)①.ATP②.[H]##NADPH(5)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6)水##H2O【解析】据图分析可知,A表示光反应,B表示暗反应。光反应主要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小问1详解】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主要吸收红色光和蓝紫色光。【小问2详解】A表示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光反应阶段,该过程需要在光照下进行,影响光反应阶段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小问3详解】图中B表示暗反应阶段,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小问4详解】A阶段为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和[H],B阶段为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消耗ATP和[H],因此A阶段为B阶段提供了ATP和[H]。【小问5详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光反应阶段将光能转变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后转变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小问6详解】氧气由水光解产生,所以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于水。【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11、(1).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2).水平(3).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4).多(5).生产者(6).丙丁(7).①②⑤⑥(8).种群(9).输入、传递和转化(10).19.8%(11).包含【解析】根据图2分析: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非生物成分(大气中的CO2).①是光合作用,②⑤⑥是呼吸作用,③是乙捕食甲,④⑦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据图3分析,第一营养级是浮游植物,第二营养级是浮游动物a和浮游动物b,流经第一营养级总能量是40000J•m-2•a-1,流经浮游动物a和浮游动物b的能量分别为3700J•m-2•a-1和4200J•m-2•a-1;中鱼d和小鱼c都捕食浮游动物a,同时中鱼d也捕食小鱼,两者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某营养级摄入能量=某营养级同化量+粪便中的能量,其中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而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去向包括: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因此能量流动表现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详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湿地中由浅水区至深水区生长着不同的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2)挺水植物一方面可以拦截水中的浮游生物,另一方面通过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减少了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高,主要来源于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3)通过分析可知,图2中的甲表示生产者,图3表示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传递,食物链中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故图2中有但图3中没有的成分有丙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