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的民间书信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1页
迟子建的民间书信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2页
迟子建的民间书信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3页
迟子建的民间书信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4页
迟子建的民间书信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迟子建的民间书写摘要本文研究的主体是迟子建的民间书写。首先从她的民间立场、来自底层的写作以及浸染在她作品中的民间经验等方面来介绍迟子建的民间情怀;第二部分从作品当中的民间风俗、民间的平凡人生、悠远醇厚的历史记忆等方面来研究迟子建文学作品当中的艺术世界;第三部分从小说中弘扬的民间精神、民间精神的生命力、爱与美的回归等方面来讨论迟子建文学作品当中反映的民间精神;第四部分从小说的视角、塑造的文学世界以及辩证的文学判断三个方面来探讨迟子建书写的体系。关键词:迟子建民间写作民间精神AbstractThemainbodyofthisstudyisChiZijian'sfolkwriting.Firstofallfromherfolkposition,fromthebottomofthewritinganddisseminatedinherworksinthefolkexperienceandotheraspectstointroduceChiZijian'sfolkfeelings;thesecondpartoftheworksfromthefolkcustoms,folkordinarylife,distantmellowhistoryMemoryandsoontostudytheartworldofChiZijian'sliteraryworks.ThethirdpartdiscussesthefolkspiritreflectedinChiZijian'sliteraryworksfromtheaspectsoffolklore,thevitalityoffolkspirit,thereturnofloveandbeauty,ThefourthpartdiscussesthesystemofChiZijian'swritingfromthreeaspects:theperspectiveofthenovel,theliteraryworldandthedialecticalliteraturejudgment.Keywords:ChiZijian;Folkspirit;Folkwriting目录摘要AbstractTOC\o"1-3"\h\u一、迟子建的民间情怀 3(一)迟子建的民间立场 3(二)迟子建的底层写作 5(三)迟子建的民间经验 5二、迟子建的民间风情 6(一)历史悠久的民情风俗 7(二)民间温情下的平凡人生 8(三)悠远醇厚的历史记忆 9三、迟子建的民间精神 10(一)积极的民间精神 10(二)有生命力的民间文化 12(三)美与爱的回归 13四、迟子建民间书写的独特体系 14(一)迟子建独特的书写视角 14(二)迟子建构建的文学世界 15(三)迟子建辩证的文学判断 16五、结语 17六、参考文献 18七、致谢 19前言迟子建踏入文坛三十多年以来,用她的作品构建了一个洋溢着文学情感和有着稳定精神哲学的艺术世界。她深谙神州大地上平民大众凡俗一生,在迟子建的文学作品当中字里行间无不表露她精神上对民间的情感以及价值认可。创作的同时情不自禁的从民间的角度去描绘美丽的乡土世界以及淳朴善良的民间风味。以迟子建作为选题不仅是被其优秀的文学作品所折服,还是阅读她作品时精神上的共鸣。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给人提供反思的精神参照以及敢于追求理想的精神动力。她的作品和她本人一样不受任何政治形态的约束,没有物欲横流的商业规则,更不属于特定的文学派别,始终忠于自己,不忘初心。苏童曾经这样评价过迟子建:“大概也只有迟子建才能够在几十年的创作当中始终如一,容颜不改。有着自己平稳的创作节奏,明确的美学追求,以及坚定的文学品格”,这种明确的美学追求和坚定的文学品格造就了她伴随终生的民间情怀。在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当中她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民间立场,一直关注着自己的乡民以及底层的人民大众,并在自己的文学作品当中表达着自己对乡土对乡民的无限热爱之情。一、迟子建的民间情怀(一)迟子建的民间立场迟子建的文学作品中无不体现她魂牵梦绕的民间立场以及她对民间牵肠挂肚的关注,长期的民间生活使得她的作品当中浸染了丰富的民间经验。从始至终她从未将自己当做立在神坛之上的精英作家,而是通过她的民间经验站在了民间的立场,在精神上和行动上都表现除了她对民间通俗的价值观以及一些精华的的民间文化的认可,在她创作的文学作品当中更是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一种来自民间的亲切感以及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乡土情感。在这一点上,她与同样来自那片黑土地的作家萧红相似,她们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当中,无不弥漫着黑土地厚重广博的气息,字里行间都显露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东北黑土地上的乡间生活。然而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两位大作家的世界观和认知观自然也不同,所以她们观察东北民间生活的视角是不一样的,呈现现在读者眼中的民间生活情景以及所表达的对民间的情感也不尽相同。现如今所公认的“民间文化”,经常被等同于对底层人民毒害至深,曾经一度被统治者用来作为神话自己,奴隶人民百姓的传统文化。但是鲁迅先生曾经说过,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要奉行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一杆子打死一大片的做法,确实是有失偏颇。所以本文更注重迟子建独特的眼光视角,也就是站在民间的立场用民间的眼光书写。在她眼中的传统民间习俗,并不是像传统文化糟粕那样十恶不赦,天理不容。在她的笔下对东北民间习俗的描述同样十分入骨,只不过是发现了这些传统习俗的另一方面,我想这也应该就是这些传统习俗之所以能够跨越历史的长河流传至今的原因吧,这就是传统民间习俗当中所寄托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逝者如斯夫的怀念之情。在她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有萨满“跳大神”的描写。与之相似的是,萧红在她《呼兰河传》的第二章也着重写了东北民间跳大神的经过。同样是“跳大神”,萧红通过小团圆媳妇的遭遇,对跳大神习俗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批判,认为这是小团圆媳妇悲惨命运的“催命符”。而迟子建看到的不是它对人民大众的“催命”,而是“救命”,《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尼都萨满每救一个孩子就要牺牲一头自己相依为命的驯鹿,甚至为救助一个汉族孩子而牺牲了自己的孩子。通过“跳大神”这种习俗活动,迟子建追忆到百年之前盛极一时的萨满文化,甚至是追思到整个鄂温克族的文化坚守和文化变迁,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五千年文化长河当中,鄂温克族的文化不过是昙花一现,但就算是这样,迟子建在写作的时候也会在作品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惋惜之情。(二)迟子建的底层写作迟子建是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她来自民间的生活经历使得她的视角都是从民间的立场出发,所以她书写出来的文学作品,也都是来自底层人民的创作。在她的文学作品当中,来自底层群里的老人、妇女、农民工等等人物形象不胜枚举。作者通过描写社会底层这一部分人民的生活,来折射出时代背景下的真实社会场景。迟子建的作品重在表现底层人民生活的不易,《踏着月光的行板》中那对普普通通的农民工夫妻,整日为了生活,不得不在贫困线上拼命挣扎,但也就算是这样,他们还是只能把一分钱当作两分钱来用,尽可能的减少自己的日常开销,终于在听说老板家狗的生活水平都比自己要稳定时,妻子再也忍不住了,无奈的掉下了眼泪。小说的主人公承载了作者本人的精神寄托,小说中的主人公的泪水就是作者本人深深的共鸣。因为来自民间的迟子建,已经将自己的文学作品,甚至是自己整个人都和底层人民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痛他们所痛,乐他们所乐!这种情感已经深深熔铸在了她的整个精神世界,她不是置身度外的悲天悯人,而是切身实地的走进底层人民的生活,以底层人民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以他们的思考方式来创作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时真正的来自底层人民的创作。(三)迟子建的民间经验从始至终,迟子建都是坚定不移的站在民间的角度,从事来自民间底层的创作。由此可见她对底层人民的热爱以及对乡土世界的眷念。这种情感的产生离不开迟子建丰富的来自民间的生活经历,让她能够切身实地的感受底层人民的淳朴善良,感受民间生活的多姿多彩。正如她的作品《会唱歌的火炉》所描写的,这是一篇描述作者少年时代,在大兴安岭度过的时光。它让读者跟随着他们姐弟三人,推着空车上山拉柴火。“那里生长着的鲜树,如落叶松、白桦、樟子松是绝对不能砍伐的,可伐的树,只有枝桠纵横的柞树和青色的水冬瓜树。冬天的时候,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气温,是司空见惯的。”这篇散文以大兴安岭寒冷的冬天为背景,写出了在艰难生活中亲情的温暖。正是这些丰富的民间生活经历,使得迟子建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能够思如泉涌,滔滔不绝。甚至可以这样说,她不是在书写文字,而是在描绘自己所经历的那个让她魂牵梦绕的民间世界,总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来打动读者,将读者慢慢带入到她所描绘的那个世界,这样读者就能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的感受到她所要表达的那种感情,继而在情感上与读者产生共鸣,勾起读者曾经经历过,或者梦中出现过的“老人与海”般的场景。二、迟子建的民间风情成年后,城市当中的迟子建,她的思想,她的灵魂,始终停留在那片黑土之上,在那些山间的密林;在那些潺潺的流水;在那些金黄的田野,流连忘返,不肯归来。正是这种灵魂的留恋,让她身处繁华的城市,却不为身边的喧嚣所干扰,始终能够保持心中的宁静,通过自己的作品,架起一座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桥梁,用乡间微凉的清风抚慰世人浮躁的心灵。(一)历史悠久的民情风俗一说到东北,首先浮现在大家脑海当中的肯定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但是后首历史的长河,我们可以发现,在东北黑土地上所反腾起的浪花,依然是非常的灿烂,这片黑土地曾经孕育过,蒙古、女真、朝鲜、鄂温克等许多个优秀灿烂的文明。这些文明有的消逝在了历史长河当中,有的却一直流传到了今天。迟子建在很多的都提到东北地区独特的传统习俗。其中“过年”是出现最频繁的节日习俗之一,在她的作品当中,细致入微的描写了过年的热闹景象,不管男女老少,过年前一个月也就是腊月,就要开始忙碌起来了,准备腊八粥,蒸面食。除夕的时候,大家都换上了新衣服,在门口挂上火红火红的灯笼,家里的女主人忙前忙后的准备着祭祖要中的供品,村里的小孩是最开心的,这里一群,那里一堆。你追我赶,好一幅黄发垂髫,怡然自得的民间生活图。再往后的元宵节,大街小巷到处花花绿绿的灯笼,灯笼下与之呼应的秧歌舞队伍,使得节日的喜悦,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就连空气都在跳动着。还有端午节,二月二龙抬头,等等这些传统的民间习俗,都反应出了民间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除了节日的风俗,一些细微的,生活中的琐事,也作为一种东北特色风情,写入了她的作品中。上文提到的《会唱歌的火炉》中写道:“在山里呆得时间久了,我和弟弟都觉得手脚发凉。父亲就会划拉一堆枝桠,为我们笼一堆火。洁白的雪地上,跳跃着一簇橘黄的火焰,那画面格外地美。我和弟弟就凑上去烤火。因为有了这团火,我和弟弟开始用棉花包裹着几个土豆藏到怀里,带到山里来,待父亲点起火后,我们就悄悄把土豆放到火中,当火熄灭后,土豆也熟了,我们就站在寒风中吃热腾腾、香喷喷的土豆。”也许正是因为小时候有这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时光,迟子建的笔底便有了东北风景的苍茫与壮美。(二)民间温情下的平凡人生在迟子建的小说当中,没有拯救万民于水火的绝世大侠,没有力挽狂澜的超级英雄,有的都是些我们普通生活当中普通人,他们整日为了生活而奔波,有的人甚至穷极一生也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有的明明很努力的生活,却怎么也出不了头;有的人老实巴交与世无争却也难逃厄运。他们的生活经历,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展现的淋漓尽致。正是这种内涵的赋予,就算是一些普普通通的生活琐事,在迟子建的笔下仿佛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使人能够可以真实的感受到它们的存在。迟子建笔下的普通人虽然身处社会底层,但是他们的身上也能够折射出不平凡的人性光辉。在迟子建的《亲亲土豆》当中,妻子为了瞒住丈夫的病情,忍着巨大的悲痛在丈夫秦山面前强颜欢笑,而秦山为了不拖累家里人,拖着病重的身体,悄悄从医院跑回了家。对秦山来说,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再也见不到妻子美丽的容颜,是让妻子独自一人扛起了所有的重担。带着对生活的眷念和对妻子的极度不舍,秦山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但迟子建之后通过几个土豆,就仿佛是在告诉我们所有人,这对普普通通的夫妻之间的那种爱情是不普通不平凡,他们能够跨越生与死的界限,因为人间的李爱杰一直在思念丈夫,而天堂里的秦山也还是深深爱着妻子。获得第三届“冰心散文奖”的散文作品《光明在低头的一瞬》,写她在俄罗斯一座教堂的经历。在教堂里,她看到了喜爱的画家鲁勃廖夫的壁画,然而当她从画上收回目光低下头来的一瞬,却看到了一位正在安静地打扫祭坛烛油的老妇人。她细写了老妇人的外形动作和对清扫烛油职责的虔敬,感慨道:“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雾月牛栏》里有一个细节,宝坠摸着怀孕母牛的鼻子说:“今天你要慢点走,外面下雾了,你要是摔倒了,肚子里的牛犊会跟着疼。”这些故事看起来很可爱又平凡,但在作者如画的笔触中,这些平凡的人生折射出了不平凡的光彩,引人深思。(三)悠远醇厚的历史记忆迟子建书写的作品当中,她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眼前,总是能够贯古今串未来。她可以在自己塑造的一个小人物的平凡一生中,悄无声息的将历史上的经典融入其中,在历史的渲染下,平凡小人物的一生也变的不普通,使得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在简单看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的就进去到那个主人公的生平,在感受小说中人起起落落的跌宕起伏之后,然后结合历史的背景,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将自己同民族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个体升华到集体。一个人或许是微不足道,但是将当把个人与历史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不饿不得引人深思。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比单纯的历史讲解更加震撼人心。迟子建的成名作《北极村童话》以文革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一位苏联老奶在遭受了众叛亲离之后和年少的我成了忘年之交,并且我们之间的感情迅速升华为亲情,但是在家人阻拦之下,我不能够再去老奶奶的家里,直到去世,老奶奶都哈还等着我去看她?作者通过年少无知的我的眼睛来看那个特殊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通过我的童言无忌,来对那个时代发出质问,这种发自人性,直逼灵魂的质问,让没有经历那个时代的我们在如今听着作者的讲述也能够不寒而栗。但是另一方面苏联老奶奶的关爱,以及姥姥在得知苏联老奶奶到死都没有闭上眼睛,而让我去为老奶奶合上眼睛的行为,又向读者表达了,即使在那样一段疯狂的时期,人性深处的善良与美好依然没有泯灭,无论什么时候我们仍然应该对生活充满希望。三、迟子建的民间精神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长河当中,民间文化一直不被重视。但是随着近现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部分知识分子,在经历长期的思想混乱之后,开始把目光转向乡村世界,希望田野之上找到诗和远方作为自己灵魂的归宿。迟子建,用她的笔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之上攫取她的养分,最终找到了属于她的来自民间的精神财富和时代意义。(一)积极的民间精神前文已经说到,在迟子建的小说当中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波澜壮举,也没有万民敬仰的大英雄,有的只是社会底层普通的大众角色。他们没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图大志,只是想独善其身的简单生活。他们没有想过要改变世界,对于生活当中的坎坷也只是逆来顺受。整日或是为了那一亩三分地,或是为了一口饭吃,就可以挥汗如雨,任劳任怨。虽然他们一直都在遭受压迫和剥削,但是他们对于生活的满足,却让他们生活得很快乐。虽然生活在乡村,或者是城市的社会最底层,但是他们的生活却并不乏味。反而是多姿多彩,劳累一天的男人,晚上回到家里看着小孩膝前环绕,喝一杯妻子酿的小酒。我相信不管是谁,不管人在何地、身处何职,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让自己身边我爱的和爱我的人能够生活的幸福快乐,当一切浮华褪去,迟暮之年,再也没有力气去追求的时候,天伦之乐便成了最可贵的东西。乐活派的代表应该是非驼背老人王金堂莫属了,即使身处日本侵略者的矿场,他也从未放弃心中的希望,他知道自己的老伴儿还在家里等着他。所以他并没有原则和日本人正面冲突,而是以大丈夫能屈能伸方式,一面讨好敌人保护自己,一面暗中打击敌人。这样稳扎稳打,既保全了自己,也没有让侵略者占到便宜最终活着走出了集中营的大门,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到了自己妻子的面前。我相信迟子建所传达给读者的这种知足常乐的精神,并不是说在生活当中我们都要逆来顺受,整日麻木不仁的活着。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种活着却已经死了的人一样活着。迟子建所要表达的应该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就算是身在逆境,我们仍然可以从身边的人和事上面去发现美好,找到生活的乐趣。民间百姓那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特别是当那些小人物在遭受生活的逆境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乐观和坦然,才应该是迟子建所推崇的人生精神。(二)有生命力的民间文化在迟子建的小说当中,有一个依然保持原始游牧生活的民族,那就是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这两个民族的百姓,远离现代文明隐居在山林之间,策马奔腾蓝天白云之下,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作为生活的主旋律。或许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我们看来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愚昧落后的代名词,但是我们总是能听到身边的朋友抱怨生活的不满意,向往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迟子建文学作品当中所展现的这种古老部落的生活方式,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当中是这样描述鄂温克人的生活方式的,他们住在使用木材搭建的帐篷里,他们将猎手打回来的战利品,全部集中在一起。部落里面所有人都可以从那里获得食物,部落里的族人人平等,有人受伤或者生病时,部落里的其他人都会在一起为他祈祷。他们还有自己的节日,并且有自己独特的庆祝节日的方式,他们相信神灵的存在,并且相信时间所有生灵都是平等的,在捕获到猎物过后,他们也会为被猎杀的猎物举行仪式,在人去世之后,不会进行掩埋,而是以风葬的形式让人的灵魂回归自然等等,作者将这些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形式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使那些身处城市的人们也能感受到来自远古的神秘。迟子建书写民间文化,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向读者介绍神秘的传统习俗,迟子建通过描写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并将这种敬畏同现代人对自然的践踏,形成鲜明的对比,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样一比,平日里高呼万物灵长的人类,似乎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没变得更加智慧,而是变得更加狂妄,妄图凌驾于自然之上,奴隶整个自然界。但是事实证明,人类不过是只是自然界当中的一环,就像是灿烂的古代文明,他们也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存在,到头来只不过是黄土一抔。所以人类应该从历史当中吸取教训,与自然和谐共处。(三)美与爱的回归迟子建和三毛一样,可能同是女性的原因吧,所以对女性的关注度非常高。在她小说当中经常可以看到女性的美和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她对女权问题也有她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认为,女性的美,不一定是如水一般的温柔,也可以如花木兰一样的铿锵玫瑰同样魅力十足。《起舞》当中的主人公齐如云,在意外怀孕的时候,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选择了一个人独自面对,即使在爱情的低谷,她也依然笑颜如花,一次又一次,升华自己人生的意义。迟子建所书写的女性,除了具有一般女性温柔的特性,还有拿得起放得下如同男儿般的魄力和洒脱,她们敢爱敢恨,忠于爱情,懂得聆听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声音,活得收放自如,不随波逐流,更不为世俗所困扰。《旧时代的磨坊》当中,四太太觉得老爷是爱她的,为了和老爷之间的爱情,情愿守着自己心中念想独守空房。《零作坊》里的女主人公,勇敢的抛弃了自己不幸的婚姻,摆脱思想上的枷锁,奋不顾身的追求自己的心目当中的爱情。迟子建对女性别样的美和爱情的书写,虽然主人公都是些小人物,但是她们身上所闪现的都是人性深处的耀眼光辉。并且在爱情的面前,人人平等,不论身份高低贵贱,都有追求自己爱情,追求自己人生幸福的权力。四、迟子建民间书写的独特体系迟子建的书写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对迟子建小说的研究,已经建立完善的体系,并且朝着更深层次以及更加多元化的方面发展,在本部分浅谈一下几方面。(一)迟子建独特的书写视角迟子建的作品的人物形象多是来自民间,但是她表达思想感情的视角却来自很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将人物形象书写得更加丰满。在迟子建选用的视角当中,有很多是不同寻常的。比如说在迟子建的作品《越过云层的晴朗》当中,迟子建所塑造的形象并不是人,而是一条狗,她通过书写一条狗眼睛里的人类世界,给我们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让我们也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身边的世界。迟子建还善于从儿童的视角来书写作品,人之初性本善,在儿童的眼里,世界是那么的清澈。没有世俗功利的污染,也没有尔虞我诈的阴险,他们的思想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在他们的眼里世界,是如此的美好。迟子建的一部作品获得鲁迅文学奖的《清水洗尘》,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迟子建用儿童纯真眼里的清泉洗涤了世俗的尘埃,在儿童的眼里可以看到与平常眼里不同的世界,比如说过年,一般人听到这个词首先想到的是热闹非凡普天同庆的画面,但是在孩子天灶的眼里,他看却是父母为了在为过年而准备过程当中的劳累,就连简单的洗澡,他都能够联想到屠夫在杀完猪之后用开水脱毛的场景,但这些并不是说明天灶不喜欢过年,因为他也有自己小小的期待,他一直在等除夕的到来,等到自己可以去点燃那盏象征吉祥的灯笼。作为一个孩子的他,的思想就是那么的简单,他只是希望那盏灯笼会给自己的家人带来好运。此时的天灶在迟子建的眼里,已经不仅仅是个孩子了,而是民间底层人的代表,忙忙碌碌的一年,他们虽然得到的不多,但是因为他们要求更少,只要一家人能够平平安安,简简单单的在一起就好,所以他们非常容易满足,这种孩子般简单的思想,再次将民间底层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表现得淋漓尽致。(二)迟子建构建的文学世界文字是人类语言的载体,再好的文学作品都是通过作者书写的文字,表达出来的。由于迟子建所书写的对象是来自民间的劳动人民,所以书写的词藻,没必要过于华丽,就像是她所描写对象一般朴实无华。迟子建小说的语言虽然短小精悍,可读者细细品味起来,却也意味深长。并且她所书写的语言,还加入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读者读到这种方言的时候,就像是身临其境,实实在在的同一个农村大婶面对面的交流。她书写的语言的魅力,同样是通过一些日常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