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城乡规划卫生(余日安,孙增荣)_第1页
第11章 城乡规划卫生(余日安,孙增荣)_第2页
第11章 城乡规划卫生(余日安,孙增荣)_第3页
第11章 城乡规划卫生(余日安,孙增荣)_第4页
第11章 城乡规划卫生(余日安,孙增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城乡规划卫生余日安孙增荣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村庄和集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村庄和集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乡土地,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乡村,让生活更幸福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年1月1日颁布施行,对我国城乡科学合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乡规划基本任务城乡规划是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为一体的综合科学;城乡规划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之一,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我国现阶段城乡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持续的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乡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第一节概述

城市和乡村是人类生活的家园;城乡规划的宗旨是在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规划设计适宜于人类居住的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一、人居环境概要人居环境(humansettlementenvironment):是人类聚居、生活的环境,包括城市、村庄和集镇,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居环境五大系统

人类系统:指人在人居环境中与自然相联系,进行社会活动,人创造人居环境,人居环境又对人产生影响。居住系统:指住宅、社区设施、城市中心等。自然系统:指气候、水、土地、植物、动物、地理、资源等,是聚居产生并发挥功能的基础。社会系统:指公共管理和法律、社会关系、人口趋势、文化特征、经济发展、卫生服务和福利等。支撑系统:为人类活动提供支持的、服务于聚落并将聚落联为整体的所有人工和自然的联系系统、技术支持保障系统,如公共服务设施系统、交通通讯系统、物质环境规划等。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

生态原则:正视生态困境,提高生态意识;经济原则: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良性互动;技术原则: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原则:关怀最广大人民群众,重视社会整体利益;文化原则:科学追求与艺术创造相结合。人居环境科学

人居环境科学(Thesciencesofhumansettlement):是以区域、城市、集镇、村庄等人类聚居环境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

人居环境建设目标

充分运用规划手段,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居住环境,使人类达到作为生物的人在生物圈内生存的多种条件的满足,即生态环境的满足,以及作为社会人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多种需求的满足,即人文环境的满足。二、城乡规划卫生

城乡规划卫生是人居环境科学与环境卫生学相互结合的结果。城乡规划卫生(city&villageplanninghealth)是在城乡规划中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利用各种自然环境信息、人口信息、社会文化经济信息,以维持和恢复生态系统为宗旨,以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为目标,建立优良的人居环境,以获得人类生存所需的最佳环境质量。第二节城市规划卫生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人们交往和生活的中心。

一、城市问题与健康城市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和环境利用为特点,以集聚经济效益为目的,集约人口、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是国民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和居民生活等各种成分组成的综合复杂体系。(一)城市问题

城市生态系统

(urban

ecosystem)是在城市区域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某些共性,同时又具有人为性、不完整性、复杂性和脆弱性等独特的个性。稀缺性与聚集性共存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中自然环境因素如其他生物种类、植被、水源、光照、清洁空气、能源、土地等均呈不同程度的稀缺状态。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已从绿色植物转化为人类,消费者也是人类,而分解者组分的稀缺以及部分代替分解者职能的处理设施的不足,使得城市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难以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那样得到有效的分解。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通量大、运转快,又高度开放,人口、文化、信息、建筑、交通等高度密集。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城市规划中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贯彻人居环境科学理念,建设健康城市,是人类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二)健康城市

健康城市(healthcity)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都以健康为中心,营造高质量的自然环境和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保障市民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成为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人类社会发展整体。2010年世界卫生日:城市化与健康健康城市的基本特征

和谐性整体性持续性高效性区域性参与性独特性天安门广场健康城市追求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健康城市是目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全球城市发展的最好选择,是必然趋势和根本出路。二、城市规划卫生的原则和基础资料

健康城市的建设需要通过城市规划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来实现。城市规划卫生的目标就是要建设和发展健康城市。(一)城市规划卫生的基本原则确定城市性质,控制城市规模远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结合,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结合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维护城市文脉,改善景观环境加强安全防患,促进人际交往(二)城市规划卫生的基础资料

自然条件技术经济资料城市建设现状城市环境保护资料公共卫生资料三、自然环境因素在城市规划中的

卫生学意义

城市规划应分析当地的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绿化等自然因素,以便充分利用对健康有益的良好自然因素,创造与自然和谐的有利于居民健康的人居环境。(一)气候

太阳辐射风温度降水与湿度

热岛效应(heatislandeffect),即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二)地形

不同的地形条件,对城市规划布局、道路的走向和线型、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筑群体的布置、城市的形态与形象等,均会产生一定影响。(三)水

江河湖泊等地表水体,不但可作为城市水源,还在水路运输、改善气候、稀释污水以及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在城市规划时,需对水体的流量、流速、水位、水质等水文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规划对策。(四)土壤

地下水位较高以及沼泽地区的湿土壤和不易渗水的土壤,易积水和孳生蚊子,并使建筑物受潮。曾被有机物污染而无机化过程尚未终结的土壤,不能用作居住区用地。特别是曾用于堆置或存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土壤,是卫生上最危险的土壤,不能用作种植粮食蔬菜的用地。

四、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规模(citysize)是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由于用地规模随人口规模而变,所以城市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来表示。(一)城市人口构成

城市人口的状态是不断变化的,可以分析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的性别、年龄、寿命、家庭、婚姻、劳动、职业、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构成情况,反映城市人口的特征。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需要研究的主要有年龄、性别、家庭、劳动、职业等构成情况。(二)城市人口变化

城市人口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主要受到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流动人口数量迅速增加,流动人口已成为城市人口的组成部分。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将流动人口列为影响城市规模的重要因素。(三)城市环境容量

城市环境容量(cityenvironmentalcapacity)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以及人类活动提出的限度,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和安全卫生要求前提下,在满足城市经济、社会等各种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通过城市的自然条件、现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等的共同作用,对城市建设发展规模以及人们在城市中各项活动的状况可承受的容许限度。

五、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功能分区(cityfunctionaldistricts)是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住宅、工厂、公共设施、道路、绿地等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城市规划中将城市用地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使之配置合理,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防止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城市用地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绿化用地特殊用地(一)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

城市一般设居住区、工业区、对外交通运输和仓储区、郊区。居住用地应选择城市中卫生条件最好的地段。工业用地应按当地主导风向配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的下风侧、河流的下游。保证在到达规划期时,各功能分区仍有进一步扩展的余地,并保证城市各部分用地协调发展。为了保证生活居住用地的卫生条件,各功能分区的用地选择应同时进行。(二)城市各功能分区的卫生学要求

居住区工业区对外交通运输和仓储区郊区卫生防护距离(sanitaryprotectivezone)是指产生有害因素车间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六、居住区规划卫生

居住区是组成城市的基础,居住区规划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环境质量。规划时应满足居民对环境的需求,创造交通便捷、居住安全、购物方便、清洁美观、与自然和谐的环境。(一)居住区环境质量评价指标

容积率(plotratio,floorarearatio):容积率是指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这个比值越小,则居住区容纳的建筑总量越少。居住建筑密度居住建筑密度(densityofresidentialbuilding)是居住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人均居住建筑用地面积选定居住建筑密度和人均居住面积定额后,可计算所需的人均居住建筑用地面积,式中平面系数为居住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居住区人口密度

单位居住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称为人口毛密度(residentialdensity)。单位住宅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称为人口净密度(netresidentialdensity)。

(二)居住区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居住区规划布局应遵循下列原则:①自然环境优良,注重自身和周边环境污染影响;②方便居民生活,有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使用和社会化服务;③合理组织人流、车流,有利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④留有发展余地,构思新颖,体现特色。

居住区规划主要方式

(1)集中布置:城市规模不大,有足够的用地且在用地范围内无自然或人为障碍,可以成片紧凑地组织用地时,可集中布置;(2)分散布置:当城市用地受到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或因城市的产业分布和道路交通设施的影响,居住区可采取分散布置;(3)轴向布置:当城市用地以中心地区为核心,沿着多条由中心向外围放射的交通干线发展时,居住区可依托交通干线进行轴向布置。七、城市绿化城市绿化(urbanafforestation)是在城市中栽种植物和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一)城市绿化的卫生学意义

调节和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降低噪声改善城市景观,益于身心健康绿化的其他卫生学作用(二)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

(urbangreen

belt,urbangreenspace)是指以自然和人工植被为地表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城市绿地系统(urbangreenspacesystem)是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城市绿地系统分类

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三)绿地布置

整体原则均匀分布原则自然原则地方性原则居住区绿地分级

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公园组团绿地宅间绿地(四)构建生态基础设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