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10日沙兰河流域降水过程分析_第1页
2005年6月10日沙兰河流域降水过程分析_第2页
2005年6月10日沙兰河流域降水过程分析_第3页
2005年6月10日沙兰河流域降水过程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5年6月10日沙兰河流域降水过程分析

1暴雨分布及调查方法沙兰河流域现有雨棚雨水观测站,是人工降雨观测站。流域外附近有一个桦树站,该站是一个自动的降雨估算站。本次根据暴雨笼罩范围,和盛水库以下至沙兰镇区间,共调查了沙兰镇、王家村、鸡蛋石沟村、和盛屯、西沟5个点雨量,暴雨分布图见图1。调查方法采用村民走访、暴雨量容器的方法。由于即时采访,村民对暴雨过程表述清晰、一致,村民的水桶、水缸、鱼缸等盛水容器为调查雨量可靠性提供了保证。1.1下游私家车屯降雨时间上游降雨时间早、历时长,西沟村降雨时间从6月10日11时20分—15时30分,降雨历时4h10min,下游王家屯降雨时间从13时—14时45分,降雨历时1h45min。1.2降水量计算根据流域内现有及调查雨量点的雨量,采用算术平均计算,流域内平均降雨强度为41.0mm/h,点最大降雨强度120mm/h(王家屯)。各站降雨强度见表1。1.3平均总降水量综合分析流域内外现有及调查雨量点的点雨量,采用算术平均计算,暴雨区雨量平均值为123.2mm。1.4雨量站资料沙兰河流域没有长系列的降雨资料,本次分析选择沙兰河流域外有长系列降水量资料的尔站、团山站、石头站、七峰站、长汀子站、石河站、金坑站和宁安站共8处雨量站资料。根据暴雨系列资料排频,理论适线计算3h(P=1%、0.5%、0.33%)的设计雨量值,再点绘3h设计暴雨频率等值线图,从计算结果看,沙兰河流域“6.10”暴雨值位于3h(P=0.5%)设计的暴雨等值线区间内,因此,确定这次暴雨重现期为200a一遇。3h(P=0.5%)暴雨等值线图见图2。1.5沙兰镇背风坡沿面云团形成时代6月10日10时~17时,沙兰镇附近有对流云团生成和发展,并由西向东方向移动,云团中心移动路径示意见图3。对流云团于10时在沙兰镇以西的张广才岭的背风坡上生成,11时~13时期间经过沙兰镇上空,该地区出现了强度为20mm/h的1h雨量中心。由此可推断云团为对流性强的降水云团,暴雨走向从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雨量从上游向下游递增,与洪水传播方向相同,使洪峰流量在向下游传播过程中不断增高。1.6暴雨强度分析综上所述沙兰河流域暴雨降雨强度为41.0mm/h,根据降水量分级表(表2)本次暴雨属于特大暴雨级别。其特点为降雨历时短、强度高、降水总量大(面平均降水量为123.2mm,是本流域多年平均6月份降雨总量的1.34倍),暴雨走向与径流形成走向一致,加大洪峰流量。2洪水流量估算本次洪峰流量计算采用了两种方法:1)推理公式法估算。2)根据洪水调查资料采用面积流速法计算。2.1推理公式法根据黑龙江省短历时暴雨特性,最大雨强和降水量基本集中在汇流时段之内,采用的推理公式基本形式为:式中:Qm为洪峰流量,m3/s;φ为洪峰径流系数;S为汇流时段内的最大降水量,mm;τ为流域平均汇流时间,h;n为暴雨递减指数;F为流域面积,km2;推理公式中各参数取值见表3。将上述数值代入推理公式法:Q=863m3/s。水库下泄流量为6m3/s,相加后洪峰流量为869m3/s。2.2计算结果比较本次洪水调查在沙兰河上共实测了西沟村、鸡蛋石沟村、沙兰镇3个过水断面。其中西沟村集水面积为20.8km2,和盛水库至鸡蛋石沟村集水面积为46km2,和盛水库至沙兰镇集水面积为70km2。本次以沙兰镇上游控制断面为本次洪峰流量计算依据。西沟村、鸡蛋石沟村计算的流量作为暴雨和峰量对应关系,以及洪峰流量沿程变化规律分析依据。计算结果见表4。两种方法计算平均值为854.5m3/s,与第一次洪峰流量估算成果850m3/s一致。牡丹江水利勘测设计院对沙兰镇河段进行了洪水调查,推算的洪峰流量为862m3/s,与黑龙江省水文局推算的成果非常接近,进一步验证了洪峰流量计算的准确性。2.3洪水总量的估计洪水总量的估算采用了两种方法:1)推理公式法。2)概化三角形法估算。2.3.1降水量mm式中:φ为降雨径流参数(取0.90);F为区间面积,km2(取70);为区间平均降水量,mm(取123.2)。代入公式(2)计算的区间洪水总量为776×104m3,考虑了水库对本次洪水调蓄的水量100×104m3,合计为876×104m3。2.3.2洪水时h式中:W为洪水总量,104m3;Q为洪峰流量,m3/s;t为洪水历时,h。洪峰流量取855m3/s,洪水历时6h,计算洪水总量为923×104m3,二种计算结果平均900×104m3,与推理公式法一致。2.4产流性能主要包括2个方面:2.4.1泥石流发生源区产流特点为:1)本次山洪灾害以山溪性洪水为主,伴随有稀性泥石流发生。产流形式为超渗产流。2)区间内地貌单元属于山区和丘陵,流域坡度大,基本己开垦成耕地,无截流和填洼水量损失。3)区域内有基岩裸露,表层土壤薄,下渗水量小。2.4.2汇流和洪水作用汇流可分为坡面汇流和河道汇流两部分,其主要特点如下:1)超渗产流体现在洪水过程线上非常尖瘦,陡涨陡落,表明汇流速度快,来水非常集中,消退也快。2)由于区域内坡地几乎都开垦成了耕地,下垫面条件的改变使植被截流和地面植物海绵层不复存在,流域蓄水能力减弱,一下雨即产流,导致洪水过程尖瘦,洪峰流量加大。3)区间内汇流条件好,流域坡度大,坡面径流以顺垅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