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晚期圆形堡与方座坊的范铸模拟实验_第1页
商晚期圆形堡与方座坊的范铸模拟实验_第2页
商晚期圆形堡与方座坊的范铸模拟实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晚期圆形堡与方座坊的范铸模拟实验

十、泥范的表面修饰粘土模型应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阴干。如果将刚制作好的泥范放在阳光下晒,很快会出现裂缝,关于这一点我们是有教训的。当在封闭的环境中阴干到范的颜色很浅、已经接近干土的颜色时,可以将泥范放在阳光下晒几天。在晒的过程中,还可以对泥范表面的纹饰进行修整。图13是我们制作的150多块泥范中的一部分,是经过了约一个多月的阴干,可看到泥范表面的颜色已经浅了。我们放在外面晒了约一周,并进行了修整。薄范是圈足簋的范,厚范为方座簋的范。泥范阴干过程的主要作用是释放应力,当阴干一至二个月时间后,需要放在倒焰窑中进行焙烧。焙烧时是逐渐升温的,焙烧的温度应超过1100度,焙烧时间应超过40个小时。当在倒焰窑中焙烧好后,打开窑盖,待温度下降到可以取范时,将范及芯全部从窑中取出,放置在干燥处自然冷却。由于需要手工进行合范,热范无法进行操作,冷却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当天是无法合范的,需要到第二天进行合范浇铸。经过了一夜的自然冷却,陶范的温度达到了与当时的气温一致,人的手再进行合范的操作时,就没有问题了。十范包装夹—一、合范与浇铸泥范在阴干的过程中,不但会缩小体积,而且会有所变形。在阴干好了以后,在焙烧之前,我们将泥范及泥芯先进行配套及对合。在对合好了的范底面,每个分型处都画了不同的记号,以便焙烧后好再次对合。图14是圈足簋的合范及浇铸的过程。从上左图中可以看到,先将圈足簋的腹芯安置在一个陶平板上。在腹芯的口沿下有一周竖起的平面为芯头,在簋范的口沿以外设置了芯座,合范时,范的芯座夹着腹芯的芯头,这样就会将腹芯固定在范腔中不容易发生偏心。从上右图中可以看到,四块簋范摆在了腹芯外准备对合,在每个分型处都可以看到画的记号。还可看到,在腹芯的顶上放置了三个铜质垫片。从中左图中可以看到,根据提前做的记号,范逐渐对合严实,在腹芯的上面又有一个圈足芯。这个圈足芯与腹芯之间,就是靠那三个垫片顶着,圈足芯的外面与范的底面平。当范、芯都对合好后,再在上面压一块陶平板,陶平板上也提前开好了浇铸口,浇铸口正对着范与芯之间的缝,就组成了范包待浇铸。将范包埋入湿沙中夯紧实,上面需要压上超过圈足簋体积的重物,就可以浇铸了。中右图是两个人在同时从两边进行浇铸。从下左图中可以看到,浇铸出来的两个圈足簋的毛坯,只取掉了一半范时的情景,完整无缺,披缝规整。只是在鋬外及口沿的芯头外有些多余的披缝。从下右图中可以看到,簋腹底经打磨出来的两个铭文十分清楚。图15是方座簋的合范及浇铸的过程。从上左图中可以看到,合范工艺与圈足簋完全相同。从上右图中可以看到,不同的只是在范的底部增加了方座的范叠压在簋体范上。方座范叠压在两块簋体范的中间,如过去人们盖房垒砖头一样倒茬,这样叠压可以肯定比平行叠压更稳当。所以,这种范铸结构的方座簋,在商周出土的方座簋中占了大多数。由于制作方座范太过简单,本文中没有进行论述。从中左图中可以看到,在鋬的型腔内安置了一个泥芯在试验,看合不合适。当这块范的鋬部试好后,还需要在与之相配的范上去用同一个鋬芯试验。只要将两边都试好了,合范后浇铸才会有保证。否则,可能两块范对合不紧,也可能出现某处透孔。从中右图中可以看到,有一个方形的底芯被安置在簋体范中,其安置的方法,与前述安置圈足芯完全一样,这里不赘述了。当都对合好后,压上平板范、埋入湿沙中等,都与前述相同。从下左图中可以看到刚刚浇铸出来的毛坯,除了有一些披缝外完整无缺。下右图中是同一个方座簋,是将毛刺披缝都去掉后并正在进行清理。两个白色箭头所指之处,分别是两条铸造披缝,也就是分型的部位,可看到两条披缝都与下面的方座不贯通。这些现象说明,其范铸结构与图2中第一种方座簋的范铸结构完全相同。同时说明,我们采用的范铸工艺,很可能就是商周时期先民采用的范铸工艺。十范铸工艺与青铜器的关系从上述的图中可以看到,从穿夏装到穿冬装,铸造圈足簋及方座簋的范铸模拟实验,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通过这次的模拟实验我们认识到,铸造方座簋,只是在圆形簋的基础上,增加了方座的模,分别制范后叠压起来浇铸,就成为方座簋。这种分型叠铸的工艺,也并非西周发明,仍是商代就已经成熟了的工艺技术。将方座与簋体分开制作模具,这样的工艺设计,本来就符合商周时期范铸工艺中的分型制模工艺思想。这种工艺思想体现在操作上的机动性,即可以铸造圆形簋又可以铸造方座簋,还可以轻松自由地实现两种或多种簋体结构的互换。从商早期的圈足簋发展到商晚期的方座簋,这之间约经历了500年之久。其实增加一周方座范就可以铸出方座簋,本是十分简单的工艺,但在商早期及商中期却都没有实现。除了社会对形制变化上的需求外,最大的原因,还应需要工艺思想上的进步以及技术上的支持。由此可知,商周时期一项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是十分缓慢的,需要有许多成熟技术借鉴,不可能凭空发明新技术。这里需要强调提出的,是浇铸时的范温问题。过去许多学者提到陶范需要预热浇铸,而我一再提出陶范应凉范浇铸,这次范铸模拟实验的体会尤为深刻。由于我们的范铸模拟实验时间较长,有高气温浇铸有低气温浇铸。2009年6月3日浇铸时,由于当天气温约30度,浇铸的铸件竟无一件完好。凡气温接近零度时,浇铸的铸件质量就明显高。我们通过长期大量的范铸模拟实验证明,使用范铸工艺浇铸,天气越冷浇铸的质量越好。关于这一问题,从出土商晚期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看,凡铭文中有铸造日期的青铜器,多记载的是“正月初吉”。正月初,等同于今天的春节期间,商代的历法有润十三月,说明正常年实际的正月初吉应早于今天的春节。如果商周青铜器上记载的日期大致准确的话,就可以说明,商周的先民多是在一年当中最冷的天气里进行浇铸的。做范铸模拟实验的目的,是为研究商周时期范铸工艺技术中的各个环节,理清工艺设计思想、制模原理、制范、制芯及合范等工艺技术,理清各时期范铸工艺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并非只是为复制出一件或几种青铜器。由此看来,对古代青铜器范铸工艺技术的研究与论证,应注重对由模范关系产生的铸造范痕、范铸逻辑等方面的研究与论证,而不应只看铸造青铜器的成功与否。在我们参与模拟实验的人中,没有一人具有雕塑技能。之所以能够铸造出与出土商周簋完全一样范铸结构的簋,从制模工艺的角度看,这是由于制模时泥料的造型操作属于机械式操作,正常人都能胜任,而不属于现代雕塑概念的操作。再从纹饰制作的工艺看,由于夯出的范面都有凹纹缺陷,需要在范面进行修补,这就注定了纹饰需要在范面制作,而无法从模面带到范面(不包括春秋以后的青铜器)。这就说明,如果在模上制作纹饰,就需要制作出阳纹,先不谈商周的先民做不到,我们也做不到,即使制作出来,也不可能夯出合格的范。而这些客观因素,正好适合商周时期不具有雕塑技能的人们铸造青铜器。这不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是采用了那种很小面积的单元纹饰模夯制的单元纹饰范。商至西周时期的范,面积相对大,纹饰相对高,在范面进行纹饰制作时,凡青铜器上凸起的纹饰,在范面都是凹的;凡青铜器上凹陷的纹饰,在范面都是凸起的,这与现代雕塑的操作完全是相反的,这种操作与雕塑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认为,不应该把现代雕塑的概念强加到商周先民的头上。经过长期的范铸模拟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