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课堂教学培育法治素养 论文_第1页
借力课堂教学培育法治素养 论文_第2页
借力课堂教学培育法治素养 论文_第3页
借力课堂教学培育法治素养 论文_第4页
借力课堂教学培育法治素养 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借力课堂教学,培育法治素养摘要:拥有与时俱进的法治素养是当今中学生应具备的品质之一,也符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明确法治认知,涵养法治情怀,坚定法治信念,践行法治担当,从而助推法治素养落地生根。关键词:课堂教学,法治素养,道德与法治引言:为完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培育学生法治素养是其中重要环节之一。在初中阶段,与其他课程相比,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其独特的学科特色和学科思想,彰显新时代法治教育内容。统编道德法治教材打破理论说教的枷锁,将法治与国家发展、社会舆情、个人生活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意在通过课堂教学,达成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目的。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是培育学生法治素养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蕴含着法治智慧,法治方略植根于生活逻辑,教师应立足课堂教学培育学生法治素养。知、情、意、行四个环节在培育和践行法治素养中相互承接,四个方面是一个逐层递进,不断优化组合的过程。教师可借力课堂教学,培育法治素养,使学生的法治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借力课堂教学,明确法治认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知”意在使学生知晓基本的概念和掌握相应的技能知识,明确法治认知。对于法治的认知和认同是人们的观念和法律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达成对法治有基本的认知之后才能升华为认同,对于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必须以正确的法治认知为前提和基础。教师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认知需要以大量的社会事实作为基底,增强说理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事实的铺陈和支撑并不是以明确基本知识概念为目的,局囿于基本知识概念的反复解释会分化课堂焦点,弱化学生对于法治的认知,不利于法治素养的培育。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的应是借助基本概念的讲解和社会事实为支撑,主抓学生中心,增强学生对法治的认知,进而明确道德与法治学科法治意识的正确导向作用。学生中心可以从概念、问题、或意义探讨入手,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才能走出教材,有更高的立意角度,更广阔的视野,更突出教学的主题,增强教材的使用价值。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可以从“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两个角度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借此明确法治认知。在教授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公民权利》和第四课《公民义务》时,最初担忧于学生缺乏法律常识,面面俱到地详细讲解法律概念相关知识,结果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会感到枯燥乏味,容易分散注意力,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设目标。后面看到核心素养链接才明确,第三课的基本逻辑是明确公民基本权利—如何依法行使权利。第四课的基本逻辑是明确公民基本义务—如何依法履行义务。我们可以围绕讲述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结合公民生活中实际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情况,侧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注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案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增强权利意识与履行义务意识,同时也会明确学生对于法治的认知。二、借力课堂教学,涵养法治情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情”意在使学生拥有符合社会要求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涵养法治情怀。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中大多以情境设置、设问探究以及知识点相关链接为切入点,进而归纳出相应理论知识。教材中所选法律事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本校学生大部分来自乡镇,对于教材中的事例缺乏切实感受,难以达成身临其境并产生情感共鸣的效果。故此教师要对教材事例做好“取”与“舍”进行整合改编,立足本土文化和学生生活环境,融合理论与现实,以可视化的视角增加教学的感染力、说服力和趣味性。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教学情境中积淀情感、产生共鸣,增强法治建设的信心,涵养法治情怀。在讲授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中“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时,教师选取本地在抗击疫情中部分公民不遵守防疫规定,受到法律制裁的实际案例作为情境素材,同时精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关于“对号入座”的相关规定:旅客应当按照有效客票记载的时间、班次和座位号乘坐。基于上述材料,教师设计两个问题:1.在我县抗击疫情过程中部分公民不遵守相关防疫规定有什么危害?2.法律的制定与生活的关系?首先,以视频播放方式呈现相关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感受不守法带来的危害和在生活情境中具备法治素养的关键作用,不具备法治素养不仅对自身有妨害,违反法律需承担法律责任,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其次,将视角转换至民法典关于“对号入座”的实例中,引导学生置身于霸坐的真实情境中,体会法律对社会关系中的矛盾与纠纷的调解调整作用,知道法律是应生活的实际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法律权威的实现需要每个公民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尊崇,同时从实际行动中维护法律权威,两则事例的选择既有源于当时生活的实际情况,也有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故此学生对于该部分法律知识的接受十分自然而然,自此法治情怀的涵养水到渠成。三、借力课堂教学,坚定法治信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意”旨在使学生形成坚定的法治信心和意志。探索法治发展的历程,我国法治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法治建设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以及依法治国方略的制定。如何引导学生坚定法治信念并投身于法治中国的建设的伟大进程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面对的一大难点。讲述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时不仅是一种事实的呈现,更是对法治信念一种无形、无声的传递。因此,教师可以以时间为轴,以成就为纵,实现横向联合,纵向贯通,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法治信念。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中的“法治的脚步”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以时间为切入点,导出法治建设成就。通过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坚定学生的法治信念。具体如图1所示:图1法治中国建设成就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以及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会发现,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会有缺憾,会有阻碍,但是这并不能阻挡我国朝着法治建设迈进的坚定步伐。用法治建设成就鼓舞斗志,用建设中的感人事迹激励人心,对学生法治信念的教育就会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地生成。四、借力课堂教学,践行法治担当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行”是以“知”、“情”、“意”为基础,从而促进学生行为的生成。对于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成果的评价不应拘泥于单一形式,应该既注重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也关注学生行为的发展变化。所以教师在法治素养培育的过程中除了明确法治认知、涵养法治情怀、坚定法治信念,也要将学生的法治素养熔铸于行为之中。学生的行为表现需要以活动为载体,因此教师借助教学活动使学生践行法治担当。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二框《我们与法律同行》为例,围绕“如何依法维护个人信息安全”这一议题,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学信息安全知识—讲信息安全故事—悟信息保护方法—传信息安全意识。前三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明确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知识,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关于信息安全真实案件,并以这两个环节为基础总结出防范个人信息泄露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对个人信息安全防护重要性的认同感。一般情况下,所有教学环节可以到此结束,亦算完成教学任务,但本着理论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原则,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使所学知识不仅对自己有指导作用,对社会法治发展也有启示作用。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一项有效作业,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出易于大众接受的宣传信息安全重要性的途径。活动结束之后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这一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承担起宣传个人信息安全重要性的重任。根据学生汇报展示大致总结如下:通过社区宣传栏进行宣传、拍摄抖音短视频进行宣传、制作手抄报进行宣传、通过本地网络热线进行宣传,还有学生通过编制快板进行宣传。通过同学互评,教师终评,选出优秀个人奖和优秀团队奖并给予奖励,最后挑选出一部分较好建议分享给当地社区和政府。学生在此次活动的过程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深化了对法治素养更深层次的理解,又为家乡的法治建设践行了法治担当。图2是学生部分活动成果展示:图2宣传方式展示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悉心的教育。学生法治素养培育是基于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实际发展程度的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用正确的法治认知、法治情怀、法治信念等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系统化教育,以期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