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社会中的自我社会思维:自我的信念、思维、态度……社会影响:基因、从众、说服、群体影响……社会关系:偏见、攻击、吸引、亲密、利他……一、 自我概念:我是谁我们:世界的中心人类是一种自我的动物,我们常常将自己看成是世界的中心,常常过于关注自我,并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2、 决定自我的社会因素我们扮演的社会角色当我们扮演某一个角色时,这个角色会逐渐被我们的自我感觉所接受。B社会同一性自我概念不仅包括个人身份,也包括社会身份。对于你是谁的社会定义,暗含你不是谁的定义。C,社会比较社会比较影响我们对自我的判断。生活中的大部分围绕比较来进行D・成功或失败自我概念也取决于我们日常生活成败的经验其他人的评价公认的成就能增强个体的自我概念。因为我们看到了别人对自己的积极评价。「・周围的文化个人主义文化一一爱自己集体主义文化一一相互依赖型自我二、 自我服务偏见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不同解释人们倾向于一边轻易为自己的失败开脱,一边欣然接受成功的荣耀,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把自己看得比别人要好。每个人都高于平均水平,可能吗当人们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的时候,也会出现自我服务的偏见。在多数主观和社会赞许性方面,大部分人都觉的自己比平均水平更高。伦理道德、工作能力、优点、驾驶技术、聪明才智、赡养父母、健康、洞察力、摆脱偏见……盲目乐观过度的乐观会会增强我们的脆弱性。由于相信自己总会幸免于难,我们往往不去采取明智的预防措施。虚假普遍性在观点方面,我们过高低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三、 自我展示虚伪的谦虚人们之所以表现谦虚,是为了安抚内心、战术需要及让别人对自己有一个好的看法。自我妨碍由于害怕失败,人们通过设置障碍物来阻扰自己获得成功,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第二章社会信念与判断归因理论(attributiontheory)人们通常试图将个体的行为或者归结为内部原因(个人性格等),或者归结为外部原因(社会情境等)。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attributionerror)当我们解释他人的行为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低估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高估个人特质和态度所造成的影响。我们为什么会犯归因错误?观察角度的不同当观察他人和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时,我们的观点是有所不同的。文化差异西方:侧重个人因素;东方:侧重情境因素。二、对事物的感知和回忆先入为主(事前判断)人类的知觉、既有观念与价值观影响着他们对现实事物的认识与判断。构建我们的记忆(事后判断)在我们将信息储存在大脑的同时,也就构建了记忆。记忆往往会加入许多事后的推理。A・重构我们过去的态度;重构我们过去的行为。四、新闻制作中的认知偏见先入之见影响解释寻找能确证自己先入之见的被访者用逸闻趣事取代统计信息给偶然发生的事件强行建立相关性第三讲:态度和行为一、 态度决定行为吗?过去的看法:我们的个人信念和感情决定着我们的公众行为。深入的研究:通过人们表现的态度,很难预测他们的各种行为。二、 行为何时决定态度?角色扮演(roleplay)社会角色规定的行为,铸造了角色扮演者的态度。语言内化为信念我们倾向于根据自己的听众来调整我们的讲话内容,并且在说过之后,也会相信这个经过我们美化过的信息。登门槛现象:foot-in-the-doorphenomenon对微小行为的承诺,会让人们往往更愿意做一件大事。积极行为与好感度一个人对他人的积极行为,往往能带来人与人之间的好感与亲密群体仪式与态度人们在一个政治仪式中,常常尝试通过有意识地强迫自己相信自己所说的话来平衡心态。三、为什么行为会影响态度?自我展示:印象管理人们为了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常常适当调整自己的态度,以使之看起来与行为一致。自我辩解:认知不协调当我们的行为与态度相反时,我们会感到紧张。为了降低这种情绪,我们会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理由不充分当我们做一件事的理由并不充分时,认知不协调产生。我们很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态度,以适应我们的行为。B・决策后的不协调当做出重要决定之后,我们常常会过高地评价自己的选择,贬低放弃的选择,以此来减少不协调。人们常常通过观察他们自己的行为及其所处的环境,来推断自己的态度。第四讲:基因、文化与性别一、 自然天性与文化关于人类异同性考察的两种角度:自然天性(先天)与文化(后天)基因、进化与行为:人类共性进化论的观点:自然会选择那些最适合在某种环境下生存和繁衍的物种,因此人类是相似的。文化与行为:人类的差异性文化多样性人类共有的学习和适应的能力,使我们具有了文化上的多样性。规范:社会所期待的行为人们必须遵守其所处社会之下既有的规则与行为举止。不同文化的规范不同。一即是多,多既是一在统一性之中,观察人类的多样性;在多样性之中,寻找人类的统一性。二、 性别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独立性与联系性:男性前者强,女性后者强社会支配性几乎在所有社会中,都是男性处于统治地位,更具有社会支配性。攻击性即那些想要给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男性更具有攻击性。三、进化与文化对性别的影响进化与性别两性在行为上的差异,主要是由进化所导致的。两性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约会、婚配和繁殖行为等方面。文化与性别不同的性别角色不同文化与不同时代之下,性别角色不同。电视的影响梅洛维茨的媒介情境论:电视混合了过去泾渭分明的不同的情境,导致人们的态度与行为发生变化。电视出现之后,男性和女性观看相同的节目,这两种气质出现了混合。第五讲:从众一、 什么是从众从众(conformity)指的是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从众的三种形式:顺从、服从和接纳二、 经典的从众研究谢里夫的规范形成研究我们的判断往往是你受到受到群体中他者或者群体文化所暗示的结果。阿施的群体压力研究三、 什么样的因素可以预测从众群体规模一致性凝聚力地位公开的反应无事前承诺四、 谁会从众个性在个体特征与社会行为(例如从众)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十分微弱的联系。文化与个人主义的国家相比,集体主义国家的人们更容易受到人的影响而做出反应。五、 如何抵制从众的压力逆反逆反(reactance)指的就是人们采取行动以保护他们自己的自由感。坚持独立性千人一面令人无法忍受。因此,我们常常以那种坚持自己独特性和个性的方式来行事。第六讲:说服说服有利有弊。信息背后的目的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决定了我们对好和坏的判断。灌输:强制性为主。不好的说服。教育:以事实为主。好的说服。一、 说服的途径有哪些经典的说服研究:霍夫兰的说服与态度改变研究(1940S-1950S)中心途径:全面系统地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与判断。外周途径:关注令人不假思索就接受的外部线索,而不考虑论据是否充分。研究者的发现:中心途径能引起人们更加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变化,而外围途径的影响要短暂和表浅得多。二、 说服的要素有哪些谁在发言A・可信度: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它的说服效果就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就越小。可知觉的专家性以传达听众赞同的观点开始自己的论题;以在某一专业内的学识渊博者身份被介绍;自信的表达方式;可知觉的信赖性当一个演讲者站在一个出人意料的立场上时,我们更倾向于将它们的论点归因于客观事实,并且认为它们是具有说服力的。吸引力和偏好我们倾向于相信那些有吸引力以及与我们相似的人的意见。说了些什么理智对情感索福克勒斯:“事实胜于雄辩。”斯宾塞:“对意见最终其决定作用的是心情,而不是智慧。”受过更好教育或者善于分析思维的人,比不善于分析性思维的人,更容易接受理性的说服。好心情效应当信息与好心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们就会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唤起恐惧效应人们的恐惧程度越高,其回应就越多。当恐惧心理和一个令人愉快的行为有关时,可能不会引发行为的改变。在人们意识到威胁的严重性的同时,告诉其解决之道,才会奏效。单方面说服与双方面说服受众反对传者观点时,进行双方面说服。受众赞同传者观点时,进行单方面说服。教育程度高的受众,进行双方面说服。教育程度低的受众,进行单方面说服。首因与近因一般情况下,首先出现的观点更有说服力。但如果观点之间存在着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那么较早呈现出来的信息作用会减小,近因效应出现。怎么说?传播渠道一对多的传播:单向性;受众一对一的传播:双向的交流;参与者一对多:被动接受一对一的传播在说服性上比一对多的传播要强。一对多传播的最大优势在于其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一般而言,媒体越贴近生活与人们的日常现实,其信息就越具有说服力。如果一条信息难于理解,那么用文字表达说服效果最佳。个人与传媒的影响两级传播:信息由大众传媒到意见领袖,再到受众的过程。人际传播与大众传媒相结合,说服效果最佳。对谁说?受众年龄生活时代解释:人们年纪大时持有的态度,和他们年轻时基本相同;也正由于此,代沟产生。选择性心理机制选择性注意人们一般接触与自己观点相吻合的信息,同时尽量避开与自己既有观点相抵触的信息。选择性理解受众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及思维方式对接触到的信息作出独特的个人解释,使之同其固有的认识相协调。选择性记忆人们根据各自需求,在已被接受和理解的信息中挑选出对自己有用、有利、有价值的信息,并储存在大脑之中。三、邪教如何进行精神灌输态度依从行为:登门槛现象邪教组织的征募策略往往都利用了登门槛的技巧。有说服力的因素传播者成功的邪教团体都有一个具有超凡魅力的领导者,可以吸引和指挥其成员们。信息生动,感性的信息以及团体给那些孤独和犹豫的人所带来的温暖与包容的感觉。受众邪教组织新成员通常都十分年轻,处在思想性对开放的时期,其态度和价值观都还不十分稳定。团体"社会闭塞”:外部联系逐渐减弱,直到团体完全承担内向的社会性作用,每一个人都只和组织内其他成员发生联系。第七讲:群体影响一、 什么是群体?肖:两个或更多互动并相互影响的人。特纳:群体成员把自己群体中的人看作是我们,而不是他们。二、 社会助长作用纯粹他人在场在场的他人实际上只是作为一个被动的观众或共事者存在,并不具有竞争性,也不实施奖励或惩罚。由于他人在场能引发唤起状态,观察者或共事者在场,会提高简单任务的作业成绩;但会降低复杂困难任务的作业成绩。为什么我们会因他人在场而被唤起?A・评价顾忌如果人们认为自己正在受在场的人的评价,那么他们的所受到的影响表现的最为明显。分心注意他人与注意任务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得人的认知系统负荷太重,于是就引起了唤起。纯粹在场即使在没有评价顾忌或没有分心的情况下,他人的纯粹在场也会引发一定程度的唤起。二、 社会懈怠团结是否真的就是力量?人多好办事在个人的努力无法被单独评价的任务之中,个人的责任被群体所分散,个人往往会懈怠下来,或者偷懒。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懈怠平均分配使得付出单位劳动所得报酬多的人搭了集体的便车(free-ride)。方便搭便车的社会是寄生虫的天堂。当任务具有挑战性与吸引力时,群体成员的懈怠程度减弱。集体主义文化下人们的社会懈怠不如个体主义文化下强烈。三、 去个体化做单独一个人时不会做的事群体使人们失去自我意识与道德约束。群体规模如果人群规模比较庞大,或者夜幕赋予人们匿名性的身份,那么人们更容易失去自我意识。身体匿名性匿名性让群体中成员更加肆无忌惮,减少抑制性。唤起与分心活动集体喊叫、高歌、鼓掌、跳舞既可以令人们热情似火又能减少其自我意识。弱化自我意识具有较强自我察觉能力与理性控制能力,以及认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更难受去个体化的影响。四、 群体极化两个情境言情小说家海伦打算写一部严肃小说。如果成功她将提升自己的地位;如果失败她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群体会强化我们的观点吗?A.概念群体极化(grouppolarization):讨论通常可以强化群体成员的平均倾向,使他们的初始观点得到加强。8・日常生活中的群体极化学校中的群体极化:优等生成绩越来越好,劣等生成绩越来越差社群中的群体极化:不良少年与不良少年的扎堆,使得他们的反社会化倾向更明显。互联网上的群体极化。人们在互联网上得到的是窄化的信息,不同类人的交流被切断,社会趋于分裂。五、 群体思维“群体极化”、“自我服务偏见”等社会心理现象,是否也会发生复杂与高端的群体之中呢?群体思维(groupthink):在群体决策中,人们为了维护群体和睦而压制异议。最有可能在发生在凝聚力强的群体中。群体思维的症状表现:A・高估群体的力量和权利:无懈可击的直觉、对群体道义无可质疑B.在想法上越来越近接:决策合理化、对对手的刻板印象C・会受制于一致性的压力从众压力、自我审查的压力、一致同意的错觉、心理防御六、 少数派影响艾默生:所有的历史,都是关于少数派力量的写照,以及只由一个人组成的少数派的写照。一致性比起摇摆不定的少数派,那些坚持自己立场的少数派更具有影响力。自信少数派表达自信的任何行为,都会使多数派产生自我怀疑。从多数派中叛离当少数派对多数派的判断力提出质疑后,多数派的成员往往能更加自由地表达他们自己的顾虑,甚至会倒向少数派的立场。第八讲:偏见:不喜欢他人一、 偏见(prejudice)的本质偏见:对一个群体及其个体成员的负性的预先判断。偏见是一种态度,是感情、行为倾向、信念的混合体。刻板印象(stereotype):为简化世界所做出的高度的概括。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二、 两种主要的偏见种族偏见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白人优越论。种族偏见正在消失吗?种族偏见历史悠久,但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明显的种族偏见正在逐渐变少。偏见的危害性还在于它会带来被偏见者对自己的不满与歧视。种族偏见的微妙形式隐形的偏见:种族偏见通常以微妙的形式表现在我们对那些熟悉、相似以及感觉舒适的事物的偏好上。性别偏见在男权社会之中,性别偏见历史悠久,根深蒂固。并且被歧视的女性往往也接受这种对她们的刻板印象。社会制度的支持学校、政府与媒体等的社会机构也在助长着偏见。四、偏见具有哪些动机根源挫折与攻击:替罪羊理论挫折滋生敌意,人们有时将敌意发泄到替罪羊身上,形成更大的偏见。社会同一性理论:感觉比他人优越我们归类、认同、比较。并普遍认为自己和自己所属的群体比其他群体优秀。第九讲:攻击行为一、 什么是攻击行为攻击行为(aggression):意图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者言语行为。敌意性攻击行为:由愤怒引起以伤害为目的。如大多数恐怖活动。工具性攻击行为:只是把伤害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一种手段。如大多数谋杀。二、 攻击行为的理论攻击行为的生物学理论人性善论:孟子,卢梭等;人性恶论:荀子,霍布斯等A・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死本能:人类的攻击行为根源于一种自我破坏的冲动。表现为攻击、破坏和毁灭。本我、自我、超我:文明社会的压制,本我的爆发。神经系统的影响脑区的神经机制由于被刺激而产生敌意;对于有暴力倾向的人来说,脑部结构的异常是促发暴力行为的一个因素。基因的影响在灵长类动物和人类中,攻击性天然有着较大的多样性,我们的气质部分是与生俱来的。生物化学因素酒精可以降低人们的自我知觉和考虑后果的能力,进而增加暴力行为发生的可能。攻击行为的挫折一攻击理论A.概念frustration-aggressiontheory挫折产生了愤怒和敌意,它们可能激起攻击的行为。B/心理上的落差造成挫折感期望值与实际所得之间的差距会产生挫折感。电视节目和广告中所描绘的富裕生活也是造成心理落差的重要原因。攻击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像很多社会行为一样,当看到别人表现攻击行为并没有受到惩罚时,我们会习得攻击行为。家庭的影响身体富于攻击性的儿童往往有惯用体罚的父母;单亲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更具有攻击性。文化的影响对男子气概的崇尚、经济不发达,贫富严重不均,尚武且参与过战争的非民主文化的人,会倾向于支持和参与攻击行为。三、 其他的诱因疼痛躯体的疼痛可以激起情绪爆发,从而提高人类的攻击性。炎热酷热的日子使人更加急躁不安,是发生更多的暴力犯罪的诱因。攻击线索看到武器这样一种线索,就会导致人们更多的攻击行为。四、 色情信息与性暴力色情业与性暴力场景色情产业的发展状况:中国:非法,禁止讯息传播;西方:合法,规模庞大。美国色情业基本状况:每年用于色情业的投资达100亿;包括:工业电缆和卫星网络的架设、剧院、收费电视、酒店室内电影、色情杂志、性服务电话色情网站等等。色情作品对性的描写的基本模式:女性由反抗到半推半就到最后的顺从。对性现实的歪曲理解对色情讯息的过量消费往往强化人们的强暴谬论(女性欢迎性骚扰)的偏见。对女性的攻击证据表明,色情讯息往往导致男性对女性的实际攻击行为。五、 电视与暴力1.被过量表现的暴力1945年:盖洛普测验:"你知道什么是电视吗?”21世纪:电视的普及率超过电话。1990年代美国国家电视暴力研究中心的统计:10个电视节目中有6个包含暴力内容。有73%的暴力场景中,攻击者没有收到惩罚。58%的受害者没有表现出疼痛。5%的暴力场景显示其有长期的后果;2/3只是拿暴力描写取乐。A・实地考察观众常常模仿电视中的暴力榜样的行为;与没有观看多少暴力的孩子相比,看了大量暴力节目的儿童表现出更强的暴力倾向。B・实验室研究观看暴力节目导致了暴力的增加。当一个有魅力的人因正当理由而实施了适度的暴力,而这种暴力未受惩罚的时候,观看暴力节目的效果是最为显著的。电视暴力对行为的影响脱敏作用当犯罪与暴力的讯息成为社会的常态之后,人们逐渐变得对它们越来越适应,从最初的震惊演变为最后的麻痹。认知错觉培养理论:电视中所呈现的世界与现实世界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人们往往将媒介现实误认为现实世界本身。暴力世界恐惧症:重度电视观众容易将世界看成是危险的,不安全的世界,更害怕遭受人身攻击。电子游戏与暴力电子游戏产业发展史电子游戏产业发展史与暴力的表现紧密相连,暴力场景变得越来越逼真。电子游戏对儿童的影响认同暴力任务的身份并进行角色扮演;积极地演练暴力行为,而不是被动地观看;参与扮演暴力活动的全过程;不断地重复暴力行为;从有效攻击中获得奖赏。第十讲:大众传播中的心理效应A,黯淡效应dimmingeffect在光线比较暗淡的地方,交往双方因为彼此看不清对方的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的心理现象。在新闻采访中,可以适当借助暗淡效应来减少采访对象的戒备心理。B・标签效应lebeleffect又叫越轨者效应,指对被贴上标签的个人所造成的种种后果或影响。标签会影响个人的自我评价。媒体工作者要善于对自己“贴标签”,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积极评价,学会放大自己对成功的感受,从而建立自信心。菜肴名称效应cookedfoodnameeffect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如果将新闻和栏目内容类比为菜肴,则新闻标题和栏目名称就是菜肴名称。读者首先对那些能够吸引读者眼球的新闻标题和栏目名称予以关注,然后才去阅读相关内容。对于网络新闻传播而言,新闻标题尤为重要。词频效应wordfrequencyeffect人们对高频词的识别快于对低频词的识别。对于广播电视这种线性媒体来说,有声语言要求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尽量采用高频词,以方便受众的识别和理解。登门槛效应foot-the-step-dooreffect向他人由小到大逐步提出较高的要求而获得成功的现象。原因在于人们一旦接受一个小要求,就参与了某类事并觉得自己对这类事情负有责任,这就消除了以后从事类似活动的对抗心理。记者在采访时有时需要采用这种技巧。F犯错误效应pratfalleffect过于完美的人反而会让人敬而远之,可敬但不可亲;倘若有点小错误,反而会增加其魅力,更容易使人产生好感。在新闻报道中,切忌把报道对象无限拔高和神话,避免出现高大全式的典型人物,而应把对象人性化,本色话。冯•雷斯托夫效应vonrestorffeffect指一系列刺激项目中的某一个因与众不同或有特别之处,而比系列中的其他项目更容易记住的现象。高空跳远效应effectoflongjumponhigh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就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当被试目睹自己处于高空状态时,根据经验会评估这是一个危险的境地,于是产生了恐惧的情绪反应。蝴蝶效应butterflyeffect初始条件下的微小变化,可以带动系统中长期的巨大连锁反应。在全球化的信息传播系统中,任何一个肇事于某个节点的微小的初始信息,通过媒介的传播迅速繁殖,可能引发始料未及的社会风暴,造成足以震撼全球的影响。J.禁果效应forbiddenfruiteffect信息传播过程中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常德c1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内容
- 儿童桌子采购合同范本
- 乡镇饭店转让合同范本
- 公司房租转租合同范本
- 仓库装修合同范本版
- 上海厂房出售合同范本
- 茶器定制合同范本
- 中标咨询合同范本
- 农村订购混泥土合同范本
- 代理代工合同范本
- 《医学影像学总论》课件
- 第一章 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 课件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 心脏起搏器植入指南
- 物理学科中的跨学科应用
- 《按频率范围划分》课件
- 专题07 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问题(复习讲义)(原卷版)-二轮要点归纳与典例解析
-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汇总
-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大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初三化学学情分析
- 高中英语北师大版全七册单词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