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6讲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6讲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6讲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6讲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隋唐——五代十国阶段二

魏晋至隋唐: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

认识民族融合、区域开发的新成就;一、课标解读1、课标要求(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2)认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3)认识民族融合、区域开发的新成就;2、复习重点(1)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政权分合更迭的历史脉络;(2)唐代和睦的民族关系的表现;(3)隋朝、唐朝前期的繁盛局面出现的原因与表现;(4)隋朝灭亡、唐朝由盛而衰到消亡的原因和经验教训;二、高考考情分析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9北京·4·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天津·2·《木兰诗》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山东·16·经济重心南移2020北京·4·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天津·2·《木兰诗》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山东·16·经济重心南移2021山东·3·经济重心南移

广东·3·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河北·16·唐世家大族2022辽宁·3·唐代瓷窑遗址湖南·3·隋唐世家大族没落北京·16·唐朝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2023浙江·3·唐朝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命题分析:对隋唐至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思想考察的较多,尤其是政治与经济;民族关系的处理措施与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复习的重点。重点关注:民族关系;隋唐盛世;经济重心南移;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三、时空定位与阶段特征时空定位755年618年907年朱温废唐贞观之治武周政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755-763)藩镇割据黄巢起义581年唐朝建立隋朝建立589年完成统一开皇之治初唐盛唐短盛乱960年北宋建立隋唐五代十国581—618618—907907—979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阶段特征总体

封建社会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具体表现政治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续发展,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疆域辽阔,社会稳定;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削弱了唐朝的统治,最终形成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呈现繁荣局面;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对外贸易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土地和赋役制度调整:由魏晋时期的租调制到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思想文化出现三教合流的趋势;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发展、全面繁荣、世界领先、影响深远,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民族、对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贡固和发展;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阶段特征】四、基础知识一、隋朝兴亡(581—618)(一)隋的建立与统一1.隋朝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隋文帝)代北周称帝,改国号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2.文帝统一:589年,文帝派次子杨广率兵灭陈,统一全国,结束南北分裂。(二)隋的建设与发展1、营建东都洛阳;2、广设仓库(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目的:满足京城供给、军事供需、灾荒赈济。3、开通京杭大运河;供应朝廷粮食物资的仓库;备灾赈济乡间的义仓便于对关东和江南地区的控制,巩固统治;以南供北,以北控南,管控关东和江南地区。利:促进南北之间的经济交流及沿岸城市的发展;巩固统一;推动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弊:过度徭役,滥用刑罚,激化矛盾,引发农民起义;【知识拓展1】开皇之治隋文帝励精图治,进行一系列改革国力日强,开创“开皇之治”政治上:改革吏治,确立三省六部制;创立科举,选拔人才;经济上:轻徭薄赋,重新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大索貌阅),抑制豪强;军事上:改革府兵,兵农合一等;法律上:修订法律,创立《开皇律》;北周六官制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实行带有复古色彩的六官制度﹐藉以取得中原地区汉族大地主的拥护和归向。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元和郡县志》隋文帝废除六官,实行三省六部制。六官称谓复杂,执掌不明,效率低下,徒增混乱。隋朝恢复汉魏设官,确立三省六部制,唐朝沿用补充完善。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在长期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剑桥中国隋唐史》【链接·选择性必修1·P61】(1)战争: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4)设机构: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但往往以边疆民族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2)行册封: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各族治理,如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3)联系:加强与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四、基础知识(三)民族关系一、隋朝兴亡(581—618)民族政策:抵御为主,征讨为辅,或款塞归附,或遣使贡献,注重安抚。使各族政权尽可能臣服。2、地方1、中央:礼部: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民族首领礼仪;

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礼仪;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四、基础知识(四)隋的灭亡1.灭亡原因:(1)炀帝暴政:炀帝大兴土木,好大喜功,穷奢极欲,三征高丽;(2)统治根基不稳:生产遭严重破坏,社会矛盾激化,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3)改革激化矛盾:隋改革触犯关陇集团利益,内部斗争激烈。2.灭亡时间: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材料: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及亲征吐谷浑,驻军青海,士卒死者十二三。又三驾东征辽泽,皆举百余万众,吊运者倍之。……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

——摘自【唐】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一、隋朝兴亡(581—618)四、基础知识二、唐朝兴衰(618—907)(一)唐的建立与统一618年炀帝被杀,李渊(唐高祖)在长安称帝建唐。随后唐军逐渐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628年统一全国。(二)政治统治贞观之治(繁荣初现)经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政治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文化尊崇儒学,大兴科举,大办学校武周之治“贞观遗风”(持续发展)继续劝课农桑,开创殿试和武举选拔人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史称“武周之治”。开元盛世(空前繁荣)选贤任能、整顿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治——全盛时期。四、基础知识二、唐朝兴衰(618—907)(三)经济发展1.农业

(1)曲辕犁:长江下游(江东犁),犁评调节深浅,省力,提高效率,传统步犁定型。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2)筒车:借助水力入筒进行灌溉(3)技术:秦汉到隋唐,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2.手工业(1)陶瓷业: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器物底部放置烧制好的黏土块——支钉;瓷窑遍布南北,形成了南青北白体系;工艺成熟(唐三彩);出口频繁,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2)丝织业:缂丝技术(技术高)通经断纬四、基础知识二、唐朝兴衰(618—907)(三)经济发展3.商业

城市:市坊分区,政府管理严格(时空限制);货币:开元通宝;金融: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飞钱”;出现了邸店、柜坊、“质库”;信贷:契约应用广泛;城市:商业都会兴起,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扬一益二”;夜市、草市发展;外贸:海陆丝绸之路繁荣(广州设市舶使)。东市西市唐长安城示意图隋唐商业繁盛的原因: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交通:大运河开通和水陆便利政策:抑商有所松动,商人地位相对提高;对外贸易开放。四、基础知识二、唐朝兴衰(618—907)(三)经济发展5.其他

(1)交通: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西域商路畅通;海路活跃.(2)疫病防治:重视公共卫生与疫病防治。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掩埋尸体,发放药物;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4.经济格局

自唐朝中叶以来(唐安史之乱后),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唐朝国内和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安史之乱后人口迁徙图永嘉之乱后人口迁徙图管理机构——中央:礼部鸿胪寺;地方: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①东突厥:武力征服贞观初年,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②西突厥:武力征服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③西域:设立机构唐朝中央政府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④回纥:册封首领唐玄宗时期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后回纥助唐平定安史之乱⑤吐蕃:和亲会盟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唐蕃会盟⑥靺鞨:册封首领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政策开明,恩威并施;措施灵活;方式多样;因俗而治;注重教化。

结合所学分析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作用?有利于推动民族交融;有利于促进边疆开发;加强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边疆的稳定;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推动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四、基础知识二、唐朝兴衰(618—907)【知识拓展3】隋唐盛世形成的原因1.前提条件: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2.经济繁荣:魏晋南北朝时区域经济开发奠基;隋唐轻徭薄赋,发展生产;3.政治清明:完成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改革吏治,完善制度;4.文化开明:开创并发展科举制;兴学重教;人心思定;5.民族交融:实行民族平等的开明政策,促进民族交融;6.军事节制:改革兵制、节制用兵。四、基础知识三、唐末五代概况(一)安史之乱(755—763/唐玄宗后期)背景过程影响①边疆危机: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②军事失当:节度使专权;外重内轻③政治腐败:唐玄宗沉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趋于腐败755年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历时8年。763年被平定,史称“安史之乱”①经济:迫使大量北方人口南迁,破坏北方经济,促进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②政治:唐军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形成藩镇割据局面;边防空虚,吐蕃趁机占领河西陇右地区③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特点:①政治上:拥有自主权,

可任免官吏,职位可以世袭;②经济上:不向中央交税,

拥有财政权;③军事上:拥有武装,军队不听

中央调动,独霸一方。影响: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中央集权,影响唐朝统治,加速唐朝灭亡;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原因:唐玄宗时在边境设置藩镇,节度使势力膨胀【知识拓展】藩镇割据四、基础知识三、唐末五代概况(二)唐朝灭亡的原因1、宦官专权唐玄宗后期宦官逐步参政,唐肃宗时宦官李林甫参与机要,统领禁军,任免宰相。后宦官把持朝政,甚至废立皇帝,统治异常黑暗,甚于东汉2、牛李党争唐后期朝廷高官,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牛李党争”长达40多年严重后果:政治黑暗争权夺利,削弱唐统治,加速唐朝衰落3、黄巢起义原因: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灾荒逼税概况: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特点:历时最久,波及范围广,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影响:转战近半唐朝江山,沉重打击唐统治国力大衰4、朱温废唐朱温907年称帝,国号梁——唐朝灭亡,进入五代十国四、基础知识三、唐末五代:盛世危局,衰败始末(三)五代十国(907—960)五代: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称“五代”;十国: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等九个政权,再加上割据太原的北汉,称“十国”。史学界把907年后梁建立到960年北宋代后周这一段历史称为“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限的延续。特点:开国君主皆为掌握兵权的武将四、基础知识三、唐末五代:盛世危局,衰败始末(三)五代十国(907—960)后周世宗柴荣改革政治严明法纪,惩治贪官,抑制藩镇,强化中央政权经济招抚流民,垦种荒田,核定田亩,均定租赋,减免苛敛军事整顿军队,严肃军纪。世宗虽未完成统一,但为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本课总结: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公元581年——960年)

中国古代社会形态转折期政治:结束分裂重归统一、政局稳定、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封建经济持续发展、开放包容、民族融合、胡汉结合。文化:科技文化世界领先、科举完善、三教并行、对外开放。门阀政治均田制、租庸调制精英们的宫廷文化……平民阶层崛起土地私有、两税法大众的通俗娱乐文化……五、真题演练1.(2023·北京高考·3)“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是对唐代两个重要时期的赞誉。一般认为,“贞观之治”更强调政治开明、社会安定;“开元盛世”更强调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以下诗文能够直接反映“贞观之治”特点的是()①“君臣相得”“乐闻直谏”②“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③“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④“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C2.(2023·全国乙卷·2)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