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六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目录索引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课程标准呈现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通过图文资料,理解土壤及其物质组成。(综合思维)2.通过野外实践活动,掌握土壤剖面。(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3.运用图文资料,掌握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必备知识一、土壤及其物质组成1.概念:位于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物质,由
和____________
组成,具有一定
,且能够生长植物。
2.组成:矿物质、
、水分、空气和土壤生物等。
最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的体积组成:土壤矿物质占45%、土壤有机质占5%、土壤空气占20%~30%、土壤水分占20%~30%。有机物质无机物质肥力有机质二、土壤剖面
反映土壤的发育程度1.有机质层:一般出现在土壤表层,分为
、腐殖质层和
。
2.淋溶层:因淋溶作用而使土壤物质发生迁移和损失的土层。3.淀积层:土壤
积累的地方。
4.母质层和母岩层:土壤形成的
物质基础。
凋落物层泥炭层物质原始三、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1.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
,母质的特性决定了土壤的
,包括土壤的养分与酸碱度等。
2.生物:影响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
和土壤动物,它们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
的因素。
3.气候:影响土壤形成的基本因素。(1)影响土壤的
状况,进而影响土壤形成的
和速度。
(2)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风化强度与温度和降水有关,温度越
,降水量越
,风化作用强度越大。
(3)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
起重要作用。
物质基础性质微生物最活跃水热方向高大分解思考感悟
我国东北黑土是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提示
东北黑土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区,说明是在冷湿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4.地形:对土壤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度、
和坡向上。
5.时间:表明土壤形成发育的历史
过程。
6.人类活动(1)可以通过改变某一种成土因素或各因素间的关系,来改变和控制土壤
和
的方向。
(2)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的影响是
的。
坡度动态发育演化双向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纠错(1)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多是天然土壤。(
)(2)成土母质的特性决定了土壤的性质。(
)(3)南方气候湿热,植被茂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4)生物对土壤肥力影响小。(
)(5)陡峭的山坡不利于土壤的发育形成。(
)×提示
我们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多是耕作土壤。
√×提示
南方气候湿热,植被茂密,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提示
生物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生物对土壤肥力影响大。√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探究影响土壤的形成因素分析情境探究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因黑土层厚度为30~100厘米,人们总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它的肥沃与珍贵。研究表明,东北黑土层的形成过程十分漫长,每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需要400年。由于过度垦殖,近年来黑土出现了肥力退化、土层变薄等问题,拯救东北黑土刻不容缓。结合材料探究:(1)说出东北黑土形成的气候条件。提示
纬度高、气候冷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聚。
(2)尝试探究东北黑土土层变薄的主要成因。(3)针对我国东北黑土地区出现的黑土肥力下降的问题,你能提出哪些保护建议?提示
人类过度垦殖,夏季多暴雨,地表径流冲刷,水土流失严重。
提示
可采取休耕、轮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有效措施。
方法突破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时间等自然要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1)成土母质与土壤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2)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要点笔记不同的植被类型,所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同。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原。(3)气候与土壤气候是影响土壤形成的基本因素。(4)地形与土壤地形通过控制成土母质、气候及生物因素,对土壤的发育和特性产生强烈的间接影响。(5)时间与土壤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6)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活动也是重要的成土因素之一。知识拓展
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故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如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内陆干旱地区,由于矿物质淋失速度慢,形成钙质土。另外,土壤的干湿状况,通过蒸发对空气湿度、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也可通过土壤中生长的植物影响气候。应用体验读甲、乙两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甲地与乙地的土壤相比较(
)A.甲、乙两地的土壤养分来源相同B.甲、乙两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同C.甲地的土壤比乙地肥沃D.甲、乙两地的土壤矿物质含量相同注: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
A2.关于乙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A.全年高温多雨,雨热同期B.年均温较低,土壤有机质丰富C.地表径流丰富,水源充足D.地势平坦,土层较厚B解析
第1题,甲地与乙地的土壤相比较,甲、乙两地的土壤养分来源相同,都来自岩石风化,A对。根据箭头粗细表示的含义不同可知,甲、乙两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B错。甲地的淋溶作用损失养分多,甲地比乙地土壤肥力差,C错。受供给、释出、淋溶作用不同,甲、乙两地的土壤矿物质含量不同,D错。第2题,乙地淋溶作用弱,说明水热条件差,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是年均温较低,土壤有机质丰富,B对。全年高温多雨的环境,淋溶作用强,A错。地表径流带走物质少,说明径流量小,C错。岩石风化强度小,说明土层较薄,D错。[2023山东济南第三中学期末]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下图为我国土壤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第3~5题。3.关于甲地土壤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由于气候冷湿,本区土壤腐殖质层较薄B.本区植被茂密,为土壤提供较多矿物质C.本区地形大部分是平原,土壤含水量较高,淋溶作用较强D.本区冬季严寒,土壤冻结时间长,有利于水分和养分保持D4.乙地区土壤呈青色,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气候②地形③生物活动④成土母质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5.丙地几乎没有发育成熟的土壤,主要原因是(
)A.枯枝落叶层厚B.地形坡度大C.人类破坏严重D.气候寒冷干燥BD解析
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为我国东北平原地区,以黑土为主,由于该地纬度位置较高,气温较低,微生物活动较弱,则土壤有机质较厚,A错误;植被不能给土壤提供矿物质,B错误;该区域纬度位置较高,气温较低,地下冻土发育,不利于土壤淋溶作用,C错误;本区纬度位置较高,冬季严寒漫长,土壤冻结时间长,有利于水分和养分保持,D正确。故选D。第4题,青色土壤主要在我国东部雨水较多且地势低平排水不良或长期被淹的环境中形成,土壤中的铁多以氧化亚铁形式存在,土壤呈青灰色,①②④正确;生物活动对青色土壤的形成影响较小,③错误。故选B。第5题,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岩石风化速度慢,生物活动不活跃,土壤形成较慢,D正确;该地气候寒冷干燥,生物量较少,枯枝落叶较少,A错误;丙地并非所有的地区坡度都较大,B错误;区域人口分布较少,且人类破坏不是导致该地土壤欠发育的主要因素,C错误。故选D。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123456781.下列成土因素中,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的是(
)A.地形
B.气候C.生物
D.成土母质A12345678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据此完成第2~3题。2.增施肥料增产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A.土层薄 B.降水变率大C.坡度大 D.植被覆盖率低3.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A.调节大气温度 B.提高土壤肥力C.增大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CB解析
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推测,山坡地坡度大是增施肥料增产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故选C。第3题,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可以减少地表的水土流失,从而提高土壤肥力。故选B。1234567812345678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1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2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5题。图1图2123456784.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生物
B.地形C.降水
D.成土母质5.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A.甲与Ⅰ B.甲与ⅡC.乙与Ⅱ D.丙与ⅠAD解析
第4题,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腐烂形成腐殖质,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生物死亡后的残体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土壤肥力的高低密切相关。第5题,由材料可知,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因此湿润地区的淋溶层最厚,半干旱地区次之,干旱地区淋溶层最薄,因此图中丙的淋溶层居中,属于半干旱地区,其对应的植被为草原。草原地区植物大多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淋溶作用相对森林较弱,因此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分布较为均匀,对应图2中的Ⅰ。1234567812345678[2023山东省实验中学期末]甲地区(图1)多山地、丘陵,土壤瘠薄。当地人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将土改良成表层沙土、中间层有机肥、下层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图2),引水灌溉,后成为“欧洲蔬菜之都”。据此完成第6~7题。图1图2123456786.甲地代表性天然植被的生态特征是(
)A.常绿耐旱,叶片坚硬 B.常见茎花、板根现象C.叶片宽阔,春发秋落 D.树叶针状,抗寒抗旱7.“三明治”结构的土壤(
)①沙土有利于水分下渗,增加水分蒸发②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③黏土减少水分和养分流失,抑制盐分上升④沙土和黏土层可以互换,有利于保持水肥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AC解析
第6题,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地区位于地中海沿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代表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由于该气候夏季高温少雨,为了减小水分的蒸发,叶片坚硬,A正确;茎花、板根是热带季雨林和热带雨林的典型植被特征,B错误;叶片宽阔,春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车辆买卖合同范本
- 加盟造价公司合同范本
- 内部房屋转让合同范本
- 公司赞助会议合同范本
- 公交广告合同范本
- 农村房屋确权合同范本
- 维修电机合同范本模板
- 企业流程咨询合同范本
- 中介学车合同范本
- 上班带薪化妆合同范本
- 公务员录用审批表
- 重庆市住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 废橡胶处理协议书范本
-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各册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汇总一览表合集单元目标能力点
-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一册全部课件(共16课)
- 幼儿园食品安全教育培训ppt课件模板
- 《离骚》PPT课堂大赛一等奖
- 洁净厂房监理实施细则
- 初三九年级下册部编人教版历史考试必背资料(2020最新版)
- 观赏树木的园林特性课件
- 当代教育心理学(范围)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