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各古语中的生物学道理与植物激素的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A.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要术》)B.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C.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D.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广志》)2.如图为绿叶中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得到的滤纸条色素带的位置,则说法正确的是()A.a位置为叶绿素aB.若用衰老的黄叶,则c、d条带不明显C.若研磨时不加入碳酸钙,可使色素带的颜色加深D.层析时,应让层析液达到d色素带的高度3.某地区因长期使用杀虫剂消灭害虫,造成该昆虫种群在某时刻Rr、rr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则此刻R基因的频率为()A.95% B.96% C.97% D.98%4.下图表示科学家波森•詹森利用明胶和云母处理幼苗进行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注: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却不能透过云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明胶片处理组在光下进行,云母片处理组在黑暗中进行B本实验证明了明胶和云母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本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由苗顶端向下传递D.该实验的结果支持达尔文的推测——有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下面5.用14C标记CO2,可用于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的()A.光反应的条件 B.暗反应的条件C.由CO2合成糖的过程 D.能量的传递过程6.在一段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t1~t2,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乙种群B.t2时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比t3时大C.t2~t4,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t4之后乙种群的数量仍能无限增长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3)题。舌苔是指舌头上覆盖的由食物残渣、微生物、舌苔上皮角质细胞组成的物质。根据舌苔的厚度、颜色等苔质情况来鉴别病人的健康与疾病状况,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主要依据之一。采集19−25岁本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薄白舌苔样本,筛选薄白舌苔11个,黄腻舌苔12个。黄腻舌苔苔厚、色黄、有异味;而薄白舌苔苔薄、舌苔白、无异味。用刮舌板刮取舌苔表面,获得舌苔样品进行总DNA提取并测序。结果发现:黄腻和薄白舌苔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在门水平上,Patescibacteria门和蓝细菌门细菌在黄腻舌苔上明显比薄白舌苔多;在属和种水平上,黄腻舌苔中放线菌含量明显高于薄白舌苔;而薄白舌苔中的卟啉单胞菌属和莫拉氏菌属的含量明显高于黄腻舌苔。Patescibacteria菌群是造成黄腻舌苔异味的主要原因之一,蓝细菌是一类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蓝细菌由于具有叶绿素,所以一般都能产生颜色,这是黄腻舌苔形成的部分原因。有些放线菌感染后常合并细菌感染,健康人出现黄腻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体内潜在的炎性预警。莫拉氏菌属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口腔常见菌群,如亚特兰大莫拉氏菌是一种对人无致病性的口腔、呼吸道寄居菌。卟啉单胞菌属细菌是一种小型厌氧革兰氏阴性球菌,作为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存在于人类的口咽部。这两种正常菌群在维护正常口气和舌苔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本研究中对舌苔苔质的形成有关的微生物菌群的最小研究单位是______,如亚特兰大莫拉氏菌,研究该单位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2)运用文中信息推测导致不同舌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支持此结论的证据有______。(3)本研究表明,两种舌苔中,______舌苔反应人健康欠佳,理由是______。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新冠疫苗——战胜新冠肺炎的“终极武器”?由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在世界持续蔓延,人们期盼通过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来遏制这场大流行。研发新冠疫苗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认识这位新敌人。疫情暴发后,我国科学家迅速完成了毒株分离、结构分析、基因测序等工作,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是一种带包膜的RNA病毒,其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膜表面主要由3种结构蛋白组成:刺突蛋白(S)、包膜蛋白(E)和膜蛋白(M),病毒膜内是由核衣壳蛋白(N)包裹的RNA。这些研究为疫苗研发打下坚实基础。新冠病毒通过S蛋白与细胞膜表面受体ACE2结合,进而将RNA注入宿主细胞,因此S蛋白与ACE2结合是新冠病毒增殖的开始,在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S蛋白也被作为疫苗的关键靶标。我国研究人员利用S蛋白的部分结构构建出重组蛋白疫苗,将该疫苗对恒河猴进行接种后,其体内诱导出了有效抗体。该试验结果已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目前多种新冠疫苗处于不同的开发阶段,除了重组蛋白疫苗外,新冠疫苗还包括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疫苗是否可以获准上市,对公众进行接种,还要看临床试验的结果,以此评估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然而,新冠病毒变异率较高,这给现阶段正在进行的新冠疫苗研发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和新的挑战。新冠疫苗能否成为战胜病毒的“终极武器”?期盼科研工作者加快科研攻关,力争早日取得惠及全人类的突破性成果。(1)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人体内的______能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病毒暴露出来,可被________细胞产生的______特异性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2)从免疫学角度讲,疫苗相当于_________。在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S蛋白被作为疫苗关键靶标,原因是_____。(3)疫苗的临床试验采取双盲试验法来评估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具体方法是将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种疫苗和安慰剂,一段时间后,试验操作者观察两组受试者的_______情况并检测抗体水平。试验过程中,除了试验设计者外,受试者和试验操作者均不知晓________。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受试者和试验操作者的_______对试验的影响。(4)你认为新冠疫苗能否成为战胜新冠病毒的“终极武器”,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5)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果断采取了全面、严格、彻底的防控举措,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请列举一项我国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有效的具体措施:________。9.(10分)紫罗兰花是两性花,其单瓣花和重瓣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研究人员用一株单瓣紫罗兰进行遗传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_____为显性性状,判断的依据是_____。(2)单瓣紫罗兰自交,F1、F2都出现单瓣和重瓣,且比例均为1∶1,对此现象的解释,同学们做出了不同的假设:①甲同学认为: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杂合子致死导致的。你认同这种说法吗?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②乙同学认为: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但带有A基因的花粉致死。于是他设计了两组实验验证假设,其中第一组以单瓣紫罗兰为母本,重瓣紫罗兰为父本进行杂交,第二组以_____为母本,_____为父本进行杂交,并预期实验结果:若第一组子代出现单瓣花和重瓣花,且比例为1∶1,第二组子代_____则证明乙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10.(10分)甲图为真核细胞结构及细胞内物质转运的示意图,①~④代表细胞中的结构,A表示正在合成的肽链。乙图为溶酶体的“消化”功能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甲图中箭头和序号描述人体某细胞产生分泌蛋白的过程:_____;若细胞合成的蛋白质为呼吸作用相关的酶,推测该酶可能被转运到图中_____(填序号)发挥作用;从甲图可以看出,细胞内合成的某些蛋白质可以经_____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2)甲图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结合,引起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的功能。(3)乙图中溶酶体与B、C融合的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的特点。11.(15分)“天下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新疆棉田是我国最优质的棉花生产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在种植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制约因子,如棉铃虫就是较难防治的害虫。棉铃虫—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时期,冬季蛹于地下越冬,通常在5至6月羽化为成虫。为比较生态防治和喷洒高效农药防治棉铃虫的效果,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类型棉铃虫密度(只/百株)棉铃虫主要捕食性天敌数(只/百株)龟纹瓢虫中华草蛉蜘蛛食虫蝽合计生态防治田329140237351287喷洒高效农药田32782174521165(1)棉铃虫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该种群的_______。科研人员常用样方法调查棉铃虫幼虫的种群密度,其原因是_______。(2)利用棉铃虫成虫的趋光性,在棉田中安装黑光灯、高压泵灯等诱捕成虫:坚持冬季翻晒灌溉土壤,降低羽化率等措施,都有利于改变棉铃虫种群的_______,从而降低其种群密度。(3)据表分析,在生态防治田,棉铃虫天敌中的优势物种是_______。天敌中各种群的数量变化与棉铃虫种群的数量变化具有相关性,都会呈现_______的波动。(4)由表中数据可知_______田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高,原因是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1、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在生活中可以促进香蕉、柿子、凤型等果实成熟。2、顶端优势是由于生长素在顶芽产生后,向下运输到侧芽处,使得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增高,从而抑制侧芽的成长,打顶后,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作用解除,侧芽开始生长。3、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A、“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其作用是利用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栽种后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氮元素,从而肥田,与植物激素没有直接关系,A正确;B、“新摘未成熟的红柿,每篮放木瓜二、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其中的“气”是指乙烯,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在生活中可以促进香蕉、柿子、凤型等果实成熟,因此与植物激素直接有关,B错误;C、适时打顶去心,可降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发育成侧枝,从而促进棉株开花结实,与生长素有关,C错误;D、“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描述的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多种植物激素有关,D错误。故选A。2、B【解析】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左到右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解】A、a位置扩散距离最远,说明溶解度最大,表示胡萝卜素,A错误;B、若用衰老的黄叶,叶绿素含量较少,则c、d显现不明显,B正确;C、若研磨时不加入碳酸钙,可使色素带的颜色加浅,C错误;D、层析时,应让层析液达到a色素带的高度,D错误。故选B。3、C【解析】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详解】该昆虫种群在某时刻Rr、rr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则RR的基因型频率为95%,此刻R基因的频率=RR的基因型频率+1/2Rr的基因型频率=95%+2%=97%。故选C。4、D【解析】示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插入幼苗尖端部位的是明胶片还是云母片,因变量是幼苗的生长状况,两组幼苗的生长条件是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且适宜,所以明胶片处理组和云母片处理组均应在光下进行,A错误;BC、明胶片处理组的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幼苗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在向背光一侧运输的同时,透过明胶片向下运输,导致背光侧某种化学物质的含量高于向光侧,云母片处理组的幼苗直立,是因为幼苗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不能透过云母片向下运输,可见,本实验证明了明胶和云母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但不能证明由苗顶端向下传递的“某种化学物质”就是生长素,BC错误;D、综上分析,该实验的结果支持达尔文的推测——有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下面,D正确。5、C【解析】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参与暗反应阶段,首先一分子的CO2和一分子的五碳化合物合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在酶的催化下和ATP与([H]的协助下,一部分逐渐生成五碳化合物,另一部分生成糖类等有机物。用14C标记CO2可以探究光合作用中C的流动途径。【详解】A、光反应必须需要光照、酶和色素参与,但不需要CO2,A错误;B、暗反应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但需要能量、酶、ATP等条件,CO2只是原料,B错误;C、暗反应中CO2先被固定在三碳化合物中,之后转移到糖类等有机物中,可以用14C标记的14CO2探究光合作用中CO2合成糖的过程,了解C的转移途径,C正确;D、光反应中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中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与CO2无关,D错误。故选C。6、C【解析】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详解】A、该图为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和乙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因此无法比较二者的增长速率大小,A错误;B、t2和t3时,甲种群的环境条件并未发生改变,故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B错误;C、t2~t4,甲种群的增长速率>0,种群数量在增多,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正确;D、由于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数量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故t4之后乙种群的数量不能无限增长,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题图两条曲线的含义不同:甲种群表示的为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为数量变化。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种群(2).种群密度(3).微生物菌群的组成不同(4).在门水平上,Patescibacteria门和蓝细菌门细菌在黄腻舌苔上明显比薄白舌苔多。在属和种水平上,黄腻舌苔中放线菌含量明显高于薄白舌苔,而薄白舌苔中的卟啉单胞菌属和莫拉氏菌属的含量明显高于黄腻舌苔(5).黄腻(6).黄腻舌苔苔厚、色黄、有异味,是放线菌含量过高导致。有些放线菌可以导致疾病【解析】分析文字有用的信息“黄腻苔中Patescibacteria门和蓝细菌门细菌较多,放线菌多,而白舌苔这些相对少些”“莫拉氏菌属和卟啉单胞菌属细菌在维护正常口气和舌苔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进行答题。【详解】(1)根据文章内容,本研究研究了“黄腻和薄白舌苔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明显差异”,“属和种水平”等内容,最小的研究单位是种群,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2)根据文章内容“在门水平上,Patescibacteria门和蓝细菌门细菌在黄腻舌苔上明显比薄白舌苔多;在属和种水平上,黄腻舌苔中放线菌含量明显高于薄白舌苔;而薄白舌苔中的卟啉单胞菌属和莫拉氏菌属的含量明显高于黄腻舌苔”,可以推测造成不同舌苔的原因是微生物菌群的组成不同。(3)根据题干信息“Patescibacteria菌群是造成黄腻舌苔异味的主要原因之一,蓝细菌是一类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蓝细菌由于具有叶绿素,所以一般都能产生颜色,这是黄腻舌苔形成的部分原因。有些放线菌感染后常合并细菌感染,健康人出现黄腻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体内潜在的炎性预警”,说明黄腻舌苔苔厚、色黄、有异味,是放线菌含量过高导致。有些放线菌可以导致疾病,因此黄腻舌苔反应人的健康欠佳。【点睛】本文分析了舌苔形成的原因及危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文章中找到信息,结合信息作答。8、①.细胞毒性T细胞②.浆③.抗体④.抗原⑤.将S蛋白作为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结合S蛋白的抗体,从而阻止新冠病毒侵染宿主细胞⑥.不良反应⑦.试验分组情况(每组受试者接种的是疫苗还是安慰剂)⑧.主观因素⑨.能,接种疫苗后,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不能,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变异率较高,现有疫苗引发的特异性免疫难以发挥保护作用⑩.公共场所及时消毒、单位及学校体温上报、出入小区严格登记测温等【解析】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一种带包膜的RNA病毒,其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膜表面主要由3种结构蛋白组成:刺突蛋白(S)、包膜蛋白(E)和膜蛋白(M),病毒膜内是由核衣壳蛋白(N)包裹的RNA。新冠病毒通过S蛋白与细胞膜表面受体ACE2结合,进而将RNA注入宿主细胞,因此S蛋白与ACE2结合是新冠病毒增殖的开始。在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时,可根据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原理进行药物阻断。【详解】(1)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人体内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病毒暴露出来,可被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特异性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后分解。(2)从免疫学角度讲,疫苗相当于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将S蛋白作为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结合S蛋白的抗体,从而阻止新冠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所以在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S蛋白被作为疫苗关键靶标。(3)疫苗的临床试验采取双盲试验法来评估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具体方法是将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种疫苗和安慰剂,一段时间后,试验操作者可根据两组受试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判断疫苗的安全性,根据抗体水平判断疫苗的有效性。试验过程中,除了试验设计者外,受试者和试验操作者均不知晓试验分组情况(每组受试者接种的是疫苗还是安慰剂),以排除受试者和试验操作者的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由于接种疫苗后,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所以新冠疫苗能成为战胜新冠病毒的“终极武器”。(或答:不能,原因是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变异率较高,现有疫苗引发的特异性免疫难以发挥保护作用)。(5)公共场所及时消毒、单位及学校体温上报、出入小区严格登记测温等,都属于我国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有效的具体措施。【点睛】本题考查新冠病毒的增殖以及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1)①单瓣花②.单瓣紫罗兰自交发生了性状分离(2)①.不认同②.若杂合子致死成立,则单瓣紫罗兰均为纯合子,其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③.重瓣紫罗兰④.单瓣紫罗兰⑤.表现型全为重瓣紫罗兰【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小问1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F1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2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单瓣为显性性状。【小问2详解】单瓣紫罗兰自交,F1、F2都出现单瓣紫罗兰和重瓣紫罗兰且比例为1:1,该现象不可能是杂合子致死引起的。若杂合子致死成立,则单瓣紫罗兰均为纯合子,其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故不认同甲同学的说法。实验中F1重瓣紫罗兰的基因型为Aa,若要证明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但带有A基因的花粉致死,则可设计正反交实验进行验证。若单瓣紫罗兰(Aa)为母本,重瓣紫罗兰(aa)为父本进行杂交为正交,若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但带有A基因的花粉致死,则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若以单瓣紫罗兰为父本(Aa),重瓣紫罗兰(aa)为母本进行杂交为反交,若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但带有A基因的花粉致死,则父亲只能产生a的雄配子,故后代表现型全为重瓣紫罗兰。【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10、(1)①.①→②→③②.④③.核孔(2)①.受体②.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一定的流动性(流动性)【解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2、分析题图甲:①为核糖体,②为内质网,③为高尔基体,④为线粒体。【小问1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