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_第1页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_第2页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_第3页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_第4页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工混凝土实验规程SD105—82水利电力部文献有关颁发《水工混凝土实验规程》的告知(82)水电技字第23号

以一九六二年水电部颁《水工混凝土实验办法》为基础,补充修订的《水工混凝土实验规程》(编号为SD105—82)已经审查通过,现予颁发,自一九八三年一月起实施。执行中有何意见与问题,可与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直接联系。一九八二年六月十八日编写阐明自一九六二年水利电力部颁发《水工混凝土实验办法》(试行)以来,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发挥了主动作用。二十年来,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水工混凝土的实验研究工作也获得了新的成果,国际上的混凝土实验技术和原则化工作也有较大的发展。一九七七年水利电力部组织成立《水工混凝土实验办法》修订小组,由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共同负责,并协同水电一局、五局、八局、东北勘测设计院、成都勘测设计院,天津勘测设计院、三三○工程局,○○六一九部队,河北省大黑汀水库,广西大化水电工程指挥部,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华东水利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市水利局等,共18个单位,对《水工混凝土实验办法》进行重新修订工作。本《规程》是以一九六二年部颁试行的《水工混凝土实验办法》为基础,总结了国内数年来水工混凝土实验研究的成果,又吸取了国内外同类办法的部分优点,并通过一定的补充、验证而修订的。一九八○年初提出《水工混凝土实验办法》送审稿及《水工混凝土实验办法编写阐明》。发至全国水利水电系统各单位征求意见。同年九月,水利部科技局、电力部科技委共同召开《水工混凝土实验办法》送审稿的审查会议,对该送审稿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定名为《水工混凝土实验规程》,一致同意经修改后报部审批。新编的《水工混凝土实验规程》涉及水泥、混合材、骨料、混凝土拌合物、混凝土、砂浆、水质分析、外加剂等八章。并列有三个附录,共121项。其中92项经长久实践证明,办法比较成熟可靠,正式列为部颁项目;另有17项,办法虽较成熟,但本部门使用经验局限性,列为部颁试行项目,这些项目名称的右方以[试行]标注。尚有12项(涉及附录部分),从办法本身到使用实践,在本部门均不够成熟,但实际工作中尚有需要,因此仍列入本《规程》,但仅作参考。这类项目编号的左上方注有“*”号以示标记。先后参加本《规程》修订工作的有: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关英俊、李金玉、沙慧文,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朱兴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郭飞骐,东北勘测设计院黄立中,天津勘测设计院王足献,水电八局高家训,水电一局王泽民、肖长玉,成都勘测设计院黎尚周,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方定正,交通部科学研究院蔡正咏等同志。《水工混凝土实验规程》内容较多,涉及面较广,本次修订工作只是基于现在的条件和水平进行的,此后还需要不停地补充和完善。为此,请读者提出珍贵意见或建议,并请函寄北京市木樨地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构造材料所。《水工混凝土实验规程》修订小组1982年6月第一章水泥第1.0.1条[101—80]水泥比重测定办法(摘引自GB208—63)一、仪器设备检定水泥比重用的比重瓶。容积为220~250m3,带有长18~20cm、直径约1cm的细颈。细颈上有刻度读数,精确至0.1cm3(见图1.0.1)。测定比重时,须在相似温度下得到两次读数,因此须准备恒温水槽或其它保持恒温的盛水玻璃容器。恒温容器温度应能维持在±0.5℃。二、检定办法1.将无水煤油注入比重瓶中至零点刻线(以弯月液面的下部为准)。将比重瓶放入恒温水槽内,使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水温必须控制在比重瓶刻度时温度),恒温半小时,记下第一次读数。2.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比重瓶。用滤纸将比重瓶内零点以上的没有煤油的部分认真擦净。3.称取在110±5℃温度下干燥1h的,并且是已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的水泥60g,称准至0.01g,用小匙装入比重瓶中。摇动比重瓶,排去其中的空气泡,再放入恒温水槽,在相似温度下恒温半小时。记下第二次读数。三、实验成果解决1.比重按(1.0.1)式计算:(1.0.1)式中——水泥的比重;P——装入比重瓶的水泥重量,g;V——被水泥所排出的液体体积,亦即将第二次读数减去第一次读数,cm3。2.比重须以两次实验成果的平均值拟定,计算精确至0.01。两次实验成果的差不得超出0.02。第1.0.2条[102—80]水泥比表面积测定办法(摘引自GB207—63)一、定义与原理1.水泥的比表面积。以1g水泥所含颗粒的表面积表达,其单位为cm2/g。2.本办法重要根据一定量的空气,通过一定空隙和固定厚度的水泥所受阻力不同而引发流速的变化,来测定水泥的比表面积。即根据测得的空气流速计算而得。二、仪器设备实验仪器采用透气仪:仪器的装置见图1.0.2-1、图1.0.2-2和图1.0.2-3。其构造重要涉及四个部分。(1)圆筒(图1.0.2-4):放置水泥粉末试样用,为一内径25.1±0.1mm的钢质圆筒1,截面相称于5cm2。在圆筒内壁下部有一凸边,上面放有一穿孔圆板2,下面为螺旋底盖3,旋紧在圆筒底部,在穿孔板下列圆筒壁上装有一种通气管4。穿孔板为一钢质薄板,厚2mm,直径25.1±0.1mm,含有90个孔,孔径1.2mm,均匀分布在板面上。(2)捣器(图1.0.2-5):为捣实圆筒内试料至一定体积时用。由圆柱捣体1,支持环2及把手3构成。捣体中心有垂直于底面的通气道。捣体的大小应与圆筒内径相适应,可自由伸入,其与圆筒壁接触的空隙应为0.1mm。支持环与捣器下平面之间的距离应当是:当捣体伸入圆筒内,当支持环与圆筒口相接触时,捣器底面至穿孔板之间的距离正好为15±0.5mm。(3)气压计(图1.0.2-6):由内径5mm高250mm的玻璃管制成。气压计的一端是开口的,含有直径为28mm的整个扩大部分1,另一端连接负压调节器和圆筒,含有直径为26mm的两个扩大部分2。上面的扩大部分用以测定比表面积大的粉末,下面的扩大部分用来测定比表面积小的粉末。两个扩大部分上下的细颈上,均刻有标记(B、C、D),气压计中注入带颜色的水。(4)负压调节器(图1.0.2-7):为高310mm,直径38mm的玻璃容器1。容器内插入固定的排水管3,容器侧面带有一种三通管2,用以连接仪器其它各部分。容器内注入饱和的食盐水,食盐水的量。必须使抽气时气压计中的水位能升至规定的高度A(见图1.0.2-6)。除以上四部分外,还需备有抽气球、中性密度定性滤纸、精确至1℃的温度计、精确至0.5s的秒表。三、仪器的校准1.仪器漏气的检查。进行实验前,必须检查仪器与否漏气,检查的办法是,用胶皮塞塞紧圆筒口,抽气,关闭活塞,在5分钟内液面如未下降,就证明仪器未漏气。否则必须找出漏气处加以密封。2.圆筒中试料层体积的测定。用水银替代法测定料层体积。先在圆筒中穿孔板上填二片滤纸。然后在圆筒中注满水银,用薄玻璃板使水银面与圆筒口平齐。倒出水银称量,精确至0.05g,重复几次测定,使数值不变为止。然后取出一片滤纸,在圆筒中加入适量的试样,再把取出的一片滤纸盖在上面,用捣器压实试料层,压到规定厚度,即支持环与圆筒边接触,再把水银装满圆筒压平,同样倒出水银称量,重复几次测定,至水银重量不变为止,圆筒内试料层体积V(cm3)按(1.0.2-1)式计算式中P1——未装试料时充满圆筒的水银重量,g;P2——装试料后,充满圆筒的水银重量,g;——在实验温度下水银密度,g/cm3,见表1。试料层体积的测定,采用二次相差不超出0.02cm3的平均值,每隔一季度至六个月应当重新校正试料层体积,以避免由于圆筒磨损而造成的实验误差(使用滤纸变化时亦应重新校正)。3.仪器常数的测定。用已知比重、比表面积的原则试样,按下述“四”、“五”条规定的操作办法,分别测定空气流过水泥层而进入气压计上下两个扩大部分所需的时间,然后按下述“六”1条计算公式算出对应的仪器常数K上和K下。仪器常数有下列状况之一时,应当重新校正:(1)圆筒内试料层体积变化时;(2)应用滤纸的种类和质量变化时。仪器常数,最少应采用三次实验的平均值,每次实验成果之间的差别不得超出2%。4.实验前,观察气压计中颜色水静止时的液面,与否保持与测定仪器常数时的液面一致(即图1.0.2-6标记E),否则须予以调节。四、试样的制备1.检查用的水泥试样,必须先在烘干箱中,以110±5℃干燥1小时,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2.装入圆筒中的水泥的重量,应使捣器捣实后,恰能达成所规定的体积,其重量可按(1.0.2-2)式算出:(1.0.2-2)式中P——水泥称量,g;r——水泥比重;V——圆筒中实验用的试料层体积,亦即圆筒的有效体积,cm3。m——水泥层捣实后的空隙率,即圆筒中水泥空隙的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水泥层空隙率规定采用m=0.48±0.02。注:如果按上列公式算出的水泥重量,在圆筒的有效体积中容纳不下。或者经捣实后,未能充满圆筒的有效体积,则允许合适地变更空隙率以减少或增添水泥称量。3.水泥装入圆筒内的办法以下:将穿孔圆板安装于圆筒内,上面铺一张圆形滤纸。将称量好的水泥(精确至0.01g)放入圆筒内,在桌面上以水平方向轻轻摇动圆筒,使水泥层表面平坦,然后在水泥层上再铺一张圆形滤纸,以捣器均匀捣实试料至支持环紧紧的接触到圆筒边并旋转一周为止。然后将捣器抽出。注:滤纸不得重复使用。五、测定办法将圆筒中称量的水泥捣实后,打开仪器阀门。用抽气球抽气,使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图1.0.2-6中刻度A处)。关闭阀门,当液面下降到B处时,开始计时,当液面渐渐下降到C处时,记下液面从B到C所需的时间,及实验时的温度。这样重复测定二次。注:当液面从B到C所需时间不大于35s时,就应采用下面的扩大部分,统计液面从C到D所需的时间。在计算时用下面扩大部分的仪器常数K下下计算。六、计算1.按(1.0.2-3)式计算比表面积:式中S——水泥的比表面积,cm2/g;K——仪器常数,根据已知比重,比表面积的原则试样,对两个扩大部分,分别进行测定,上面扩大部分的仪器常数为K上,下面扩大部分的常数为K下;r——水泥的比重;m——压实后水泥层的空隙率,可由表1.0.2-2查得;T——气压计中液面经扩大部分从B(C)下降至C(D)所需时间,s;——实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P),见表1.0.2-1。表1.0.2-1不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和水银密度值温度(℃)

空气粘度(P)

水银密度(g/cm3)

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

0.00017490.00017590.00017680.00017780.00017880.00017980.00018080.00018180.00018280.00018370.00018470.00018570.00018670.0001876

75.6475.4175.2175.0074.7974.5874.3774.1673.9673.7873.5873.3873.1973.01

13.5813.5713.5713.5613.5613.5513.5513.5413.5413.5313.5313.5213.5213.51表1.0.2-2水泥层空隙率数值m

m

m

m

0.4500.4510.4520.4530.4540.4550.4560.4570.4580.4590.4600.4610.4620.4630.4640.4650.4660.4670.4680.4690.4700.4710.4720.4730.4740.475

0.5490.5520.5540.5570.5600.5630.5660.5690.5720.5750.5780.5810.5840.5870.5900.5930.5960.5990.6020.6050.6080.6110.6140.6170.6200.624

0.4760.4770.4780.4790.4800.4810.4820.4830.4840.4850.4860.4870.4880.4890.4900.4910.4920.4930.4940.4950.4960.4970.4980.4990.5000.501

0.6270.6300.6330.6360.6390.6430.6460.6490.6520.6560.6590.6620.6660.6690.6720.6760.6790.6830.6870.6900.6930.6970.7000.7040.7070.711

0.5020.5030.5040.5050.5060.5070.5080.5090.5100.5110.5120.5130.5140.5150.5160.5170.5180.5190.5200.5210.5220.5230.5240.5250.5260.527

0.7140.7180.7210.7250.7290.7330.7360.7390.7430.7470.7510.7550.7580.7620.7660.7700.7740.7770.7810.7850.7890.7930.7970.8010.8050.809

0.5280.5290.5300.5310.5320.5330.5340.5350.5360.5370.5380.5390.5400.5410.5420.5430.5440.5450.5460.5470.5480.5490.550

0.8130.8170.8210.8250.8290.8330.8370.8420.8450.8500.8540.8580.8630.8670.8710.8750.8800.8840.8890.8930.8980.9020.9062.如果水泥比表面积实验中,采用的空隙率与测定仪器常数时所用原则试样的空隙率一致,并且温度相差在±2℃范畴内时,则计算公式可简化以下:(1.0.2-4)式中Ss——原则水泥样的比表面积,cm2/g;——原则水泥试样的比重;Ts——原则水泥样测定时,气压计中液面由B(C)下降至C(D)所需的时间,s。3.水泥比表面积由二次实验成果的平均值拟定,计算应精确至10cm2/g,10cm2/g下列的数值按四舍五入计。每次实验成果与所得平均值的相差不得超出±2%。否则应进行第三次实验,以误差在2%以内的二次实验成果的平均值来拟定。第1.0.3条[103—80]水泥细度检查办法(筛析法)(摘引自GB1345—77)本办法涉及水筛法及干筛法,合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办法的其它品种水泥。一、水筛法1.仪器:(1)筛子:是采用方孔边长0.080mm的铜丝网筛布,筛框有效直径125mm、高80mm。筛布应紧绷在筛框上,接缝必须严密。(2)筛坐:是用于支撑筛子,并能带动筛子转动,转速约50r/min。(3)喷头:直径55mm,面上均匀分布90个孔,孔径0.5~0.7mm。安装高度以离筛布50mm为宜。2.检查办法:(1)水泥试样应充足拌匀,通过0.9mm方孔筛,并统计筛余物。(2)称取试样50g,倒入筛内立刻用干净水冲洗至大部分细粉通过,再将筛子置于筛座上,用水压0.3~0.8kgf/cm2的喷头持续冲洗3min。(3)筛毕取下,将筛余物冲到一边,用少量水把筛余物全部移至蒸发皿(或烘样盘)中。沉淀后,将水倾出、烘干、称重,称准至0.1g。以其克数乘2即为筛余百分数。(4)筛子应保持干净,定时检查校正,喷头应避免孔眼堵塞。注:惯用的筛子可浸于净水中保存,普通在使用20~30次后就须用0.3~0.5N的乙酸或食醋进行清洗。二、干筛法1.筛子。采用方孔边长0.080mm的铜丝网筛布。筛框有效直径150mm、高50mm,筛布应紧绷在筛框上,接缝必须严密,并附有筛盖。2.检查办法。水泥试样应充足拌匀,通过0.9mm方孔筛,并统计筛余物,实验前须烘干。称取烘干试样50g倒入筛内,用人工或机械筛动,但将近筛完时,必须一手执筛往复摇动,一手拍打。摇动速度每分钟约120次。其间,筛子应向一定方向旋转多次,使试样分散在筛布上,直至每分钟通过不超出0.05g时为止。称量筛余物,称准至0.1g,以其克数乘2即为筛余百分数。筛子必须经常保持干燥、干净,定时检查、校正。三、实验成果解决1.水筛法和干筛法均以一次检查测定值作为鉴定成果。2.水筛法和干筛法的鉴定成果如发生争议时,以水筛法为准。第1.0.4条[104—80]水泥原则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查办法(摘引自GB1346—77)本办法合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办法的其它品种水泥。一、仪器设备1.水泥净浆原则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图1.0.4-1)。是由铁座1与能够自由滑动的金属圆棒2构成;松紧螺丝3用以调节金属棒的高低。金属棒上附有指针4,运用量程0~75mm的标尺5批示金属棒下降距离。测定原则稠度时,棒下装一金属空心试锥,锥底直径40mm,高50mm。装净浆用的锥模,上口内径60mm,锥高75mm(图1.0.4-2)。测定凝结时间时,取下试锥,换上试针(图1.0.4-3)。试针直径1.1±0.04mm,长50mm,必须用硬钢丝制成,不得弯曲。装净浆用的圆模,上部内径65mm,下部内径75mm,高40mm(图1.0.4-4)。原则稠度及凝结时间测定仪的滑动部分的总重量为300±2g。2.净浆搅拌机。是由搅拌翅和平底搅拌锅构成。搅拌翅转速每分钟90转,其形式和尺寸如图1.0.4-5所示。锅的内径130mm,深95mm,搅拌翅与锅壁锅底的间隙0.2~0.5mm。3.人工拌和搅拌锅用球形钵(图1.0.4-6),口径400mm,深100mm。拌和铲(图1.0.4-7)直径100mm,均由薄钢板制成4.沸煮试饼用的沸煮箱,内设篦板,篦板与箱底受热部位的距离,不得不大于20mm,箱壁最佳装有阀门,用以均匀地补充水量(图1.0.4-8)。二、试样及用水1.水泥试样应充足拌匀,通过0.9mm方孔筛,并统计筛余物。2.实验用水必须是干净的淡水。三、温、湿度实验室温度为17~25℃,相对湿度不不大于50%。养护箱温度20±3℃,相对湿度不不大于90%。水泥试样及拌和水温度应与室温相似。四、原则稠度用水量的测定1.原则稠度用水量可用调节水量和固定水量两种办法中的任一种测定。如发生争议时以前者为准。.实验前须检查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试锥降至锥模顶面位置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搅拌机应运转正常。3.水泥净浆可用机械拌和,也可用人工拌和。拌和用品先用湿布擦过,将称好的400g水泥试样,倒入搅拌锅内。拌和水量采用调节水量办法时按经验找水;采用固定水量办法时用114mL。机械拌和时,将锅放到搅拌机上,放下搅拌翅,开动机器,同时渐渐加入拌和水,水量精确至0.5mL。从开动机器起,拌和5min。人工拌和时,用拌和铲在水泥上划一小坑,将拌和水一次倒入坑内,水量精确至0.5mL。用水泥将坑盖没,先轻轻拌和,然后在不同方向翻动挤压均匀拌和。从加水起拌和5min。4.拌和完毕,立刻将净浆一次装入锥模内,用小刀插捣,振动多次,刮去多出净浆,抹平后快速放到试锥下面固定位置上。将试锥降至净浆表面,拧紧螺丝,然后忽然放松,让试锥自由沉入净浆中,到30s时,统计试锥下沉深度。5.用调节水量办法测定时。以试锥下沉深度28±2mm时拌和水量为原则稠度用水量(P)。以水泥重量百分数计。如超出范畴,须另称试样,调节水量,重行实验,直至达成28±2mm时为止。6.用固定水量办法测定时,根据测得的试锥下沉深度Smm可按下面经验式计算原则稠度用水量P,%:P=33.4-0.185S(1.0.4)注:当试锥下沉深度不大于13mm时。应用调节水量办法测定。五、凝结时间的测定1.测定前,将圆模放在玻璃板上,并调节仪器使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标尺零点。2.以原则稠度用水量,按“四”3条的实验环节制成水泥净浆立刻一次装入圆模,振动多次后刮平,然后放入养护箱内。3.测定时,从养护箱取出圆模放到试针下,使试针与净浆面接触,拧紧螺丝,然后忽然放松,试针自由沉入净浆,观察指针读数。最初测定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棒,使其渐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初凝时间仍必须以自由降落测得的成果为准。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每次测定不得让试针落入原针孔内,每次测定完毕,须将圆模放回养护箱,并将试针擦净。测定过程中,圆模应不受振动。4.由加水时起,至试针沉入净浆中距底板0.5~1.0mm时,所需时间为初凝时间;至试针沉入净浆中不超出1.0mm时,所需时间为终凝时间。六、安定性的检查1.以原则稠度用水量按“四”3条的实验环节制成的净浆中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份,使呈球形,放在涂油的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沿向饼的中央抹动,做成直径70~80mm,中心厚约10mm,边沿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接着将试饼放入养护箱内,自成型时起,养护24±3h。2.由玻璃板上取下试饼,置于沸煮箱内水中的篦板上,加热至沸,再持续沸煮4h。在整个沸煮过程中,使水面高出试饼30mm以上。煮毕将水放出,待箱内温度冷却至室温时,取出检查。3.煮后试饼经肉眼观察未发现裂纹,用直尺检查没有弯曲,称为体积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第1.0.5条[105—80]水泥胶砂强度检查办法(摘引自GB177—77)本办法合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以及粉煤灰水泥的抗折与抗压强度检查。凡指定采用本办法的其它品种水泥经实验拟定水灰比后,亦可合用。一、仪器设备1.胶砂搅拌机:(1)胶砂搅拌机为双转叶片式,搅拌叶和搅拌锅(图1.0.5-1)作相反方向转动。锅的内径195mm,深度150mm。叶片和锅应由耐磨的金属材料制成。叶片轴心与锅中心的偏心距为锅内径的1/6。(2)叶片和锅底、锅壁的间隙均为1.5±0.5mm。(3)搅拌锅的转速每分钟65转。搅拌叶的转速每分钟137转。2.胶砂振动台;(1)胶砂振动台(图1.0.5-2)由装有两个对称偏重轮的0.25kW电动机产生振动,其频率为每分钟2800~3000次,台面放上空试模时中心振幅为0.85±0.05mm。振动部分(涉及电动机、台面、卡具和拉杆)的总重量为32±0.5kg。(2)振动台台面面积约为360×360mm。台面上装有卡具能把试模和下料漏斗紧紧夹住。振动台应固定于混凝土基座上。(3)振动台装有制动器,能使电动机在停车后5s内停止转动。3.试模及下料漏斗:(1)试模为可装卸的三联模(图1.0.5-3):由隔板、端板、底座构成,隔板和端板应有编号。组装后内壁各接触面应互相垂直,其有效尺寸如表1.0.5-1。隔板与端板应由硬质钢材制造;底座可用铸钢或铸铁制造。隔板与端板表面及底座上表面必须磨平。(2)下料漏斗(图1.0.5-4):由漏斗和模套构成。漏斗用0.5mm白铁皮制做,下料口宽度普通为4~5mm。模套高度为25mm,用金属材料制做。试模和下料漏斗的总重量为8.5±0.5kg。4.抗折实验机:(1)抗折实验机普通采用双杠杆式的。也可采用性能符合规定的其它实验机。抗折夹具尺寸如表1.0.5-2。表1.0.5-1实验有效尺寸表符号

制造尺寸(mm)

磨损后允许尺寸(mm)

ABC

16040-0.140+0.140+0.240-0.2表1.0.5.2抗折夹具尺寸符号

制造尺寸(mm)

磨损后允许尺寸(mm)

加荷与支撑圆柱直径两个支撑圆柱中心间距

10+0.1100±0.2

10-0.2(2)加荷与支撑圆柱必须用硬质钢材制造。圆柱应可调节和更换。两个支撑圆柱必须在同一水平面上,并确保实验时与试体长度方向垂直。加荷圆柱应处在两个支撑圆柱的中央,并与其平行。(3)杠杆式抗折实验机的加荷铅弹直径为2~3mm。5.抗压实验机和抗压夹具:(1)抗压实验机吨位以20~30t为宜,误差不得超出±2.0%。(2)抗压夹具由硬质钢材制成,加压板长62.5±0.1mm,宽不不大于40mm。加压面必须磨平。加荷时上下压板应互相对准。6.刮平刀。断面为正三角形,边长26mm。涉及两个手柄的总长度约为32cm。二、材料1.水泥试样应充足拌匀,通过0.9mm方孔筛并统计筛余物。2.原则砂应符合GB178—77《水泥强度实验用原则砂》的质量规定。3.实验用水必须是干净的淡水。三、温、湿度1.实验室温度为17~25℃,相对湿度不不大于50%。水泥试样、原则砂、拌和水及试模等的温度应与室温相似。2.养护箱温度20±3℃,相对湿度不不大于90%。养护水的温度20±2℃。四、试体成型1.成型前将试模擦净,四周的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上应涂黄干油,紧密装配,避免漏浆。内壁均匀刷一薄层机油。2.水泥与原则砂的重量比为1∶2.5。水灰比按同品种水泥固定。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为0.44;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为0.46。3.每成型三条试体需称量的材料及用量见表1.0.5-3。表1.0.5-3砂浆材料用量表材料

用量

水泥(g)

540

原则砂(g)

1350

拌和水(mL)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2382382382482484.胶砂搅拌时先将称好的水泥与原则砂倒入搅拌锅内,开动搅拌机。拌和5s后渐渐加水,30s内加完,自开动机器起搅拌3min停车。将粘在叶片上的胶砂刮下,取下搅拌锅。5.在搅拌胶砂的同时将试模及下料漏斗卡紧在振动台台面中心。将搅拌好的全部胶砂均匀地装入下料漏斗中,开动振动后,胶砂通过漏斗流入试模的下料时间应为20~40s(下料时间以漏斗三格中的两格出现空洞时为准)。振动两分钟后停车。注:下料时间如在20~40s以外。须调节漏斗下料口宽度或用小刀划动胶砂加速下料。6.振动完毕,取下试模,用刮平刀轻轻刮去高出试模的胶砂并抹平。接着在试体上编号,编号时应将试模中的三条试体分在二个以上的龄期内。7.实验前或更换水泥品种时,搅拌锅、叶片和下料漏斗等须用湿布抹擦干净。五、养护1.编号后,将试模放入养护箱养护。养护箱内篦板必须水平。24±3h后取出,脱模,脱模时应避免试体损伤。硬化较慢的水泥允许延期脱模,但须统计脱模时间。2.试体脱模后即放入水槽中养护,试体之间应有间隙,水面最少高出试体2cm。养护水每两周更换一次。六、强度实验1.各龄期的试体必须在下列时间内进行强度实验:龄期

时间

3d7d28d

3d±2h7d±3h28d±3h试体从水中取出后,在强度实验前应用湿布覆盖。2.抗折强度实验:(1)每龄期取出三条试体先做抗折强度实验,实验前须擦去试体表面的水分和砂粒,去除夹具上圆柱表面粘着的杂物。试体放入抗折夹具内,应使侧面与圆柱接触。(2)采用杠杆式抗折实验:实验时,试体放入前,应使杠杆在不挂铅弹桶的状况下成平衡状态。试体放入后调节夹具,使杠杆在试体折断时尽量地靠近平衡位置。(3)抗折实验机实验时加荷速度为每秒5±0.5kg。采用1∶50杠杆式抗折实验机时,铅弹流速为每秒100±10g。铅弹及桶称量时应精确至10g。(4)抗折强度按(1.0.5-1)式计算:(1.0.5-1)式中Rf——抗折强度,kgf/cm2;P——破坏荷重,kg;L——支撑圆柱中心距即10cm;b、h——试体断面宽及高均为4cm。抗折强度计算至0.1kgf/cm2。注:采用杠杆比1∶50实验时,0.234须乘以50,即为11.7。(5)抗折强度成果以三块试体平均并取整数。当三个强度值中有一种超出平均值的±10%时,应予剔除,以其它两个数值平均作为抗折强度实验成果。如有两个超出平均值的±10%时,应重做实验。3.抗压强度实验:(1)抗折实验后的二个断块应立刻进行抗压实验。抗压实验须用抗压夹具进行,试体受压面为4×6.25cm。实验前应去除试体受压面与加压板间的砂粒或杂物。实验时以试体的侧面作为受压面,并使夹具对准压力机压板中心。(2)压力机加荷速度为每秒500kg,在靠近破坏时应严格控制。(3)抗压强度按(1.0.5-2)式计算:(1.0.5-2)式中Rc——抗压强度,kgf/cm2;P——破坏荷重,kg;S——受压面积即4×6.25,cm2。抗压强度计算至1kgf/cm2。(4)六个抗压强度成果中剔除最大、最小两个数值,以剩余四个平均均作为抗压强度实验成果。如局限性六个时,取平均值。局限性四个时,应重做实验。第1.0.6条[106—80]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办法一、目的及合用范畴测定水泥胶砂流动度,拟定水泥胶砂需水量。二、仪器设备1.胶砂搅拌机与本规程105—80“水泥胶砂强度检查办法”相似。2.跳桌如图1.0.6所示,重要技术规定是,跳桌圆盘直径300±1mm;跳动部分总重量3.45±0.02kg;圆盘跳动落距10±0.1mm。3.试模为截锥圆柱,上口内径70±0.5mm,下口内径100±0.5mm,高60±0.5mm,截锥圆模上有套模,套模下口须与圆模上口配合。4.捣棒直径20mm,长约200mm的金属棒。5.卡尺:量程200~300mm。三、实验环节1.材料准备:水泥样品应充足拌合均匀,过0.9mm方孔筛。原则砂应符合GB178—77“水泥强度实验用原则砂”规定。2.胶砂制备每次实验用水泥300g,原则砂750g,按预定水灰比计算用水量。搅拌按本规程105—80“水泥胶砂强度检查办法”中的“四”第4条规定进行。3.用湿布擦湿跳桌台面、捣棒、截锥圆模及套模,将截锥圆模套上套模,置于跳桌中心。4.用手扶持圆模不动,将拌好的砂浆分两层装入模内。第一层装至模高的三分之二,用捣棒自边沿至中心均匀插捣15次,第二层装至高出圆模约2cm,用捣棒自边沿至中心均匀插捣10次,插捣深度至第一层胶砂的表面为止。5.捣实后取下套模,用刮刀将高出圆模的砂浆刮去并抹平,去除掉落在跳桌上的砂浆。6.将圆模垂直向上轻轻提起,然后以每秒一次的速度转动跳桌手轮30次。7.用卡尺测量砂浆底部的扩散直径,以互相垂直的两直径平均值为该胶砂流动度的测定值,用mm表达。四、实验成果解决测定成果如不符合规定的胶砂流动度,应重新调节水灰比,按上述操作环节2、3、4、5、6、7条重新进行测试,直至胶砂流动度符合规定为止。此时的水灰比计算出的需水量。即为所求的需水量。第1.0.7条[107(1)—80]水泥水化热实验办法(直接法)(摘引自GB—80)一、目的及合用范畴在热量计周边温度不变的条件下,直接测定热量计内水泥胶砂温度的变化,计算热量计内积蓄和散失热量的总和,从而求得多种水泥水化热。本办法合用于七天内的水泥水化热测定。二、仪器设备1.热量计:(1)保温瓶:可采用备有软木塞的五磅广口保温瓶,内深约220mm,内径为85mm;(2)截锥形圆筒:用厚约0.5mm的黄铜(或白铁皮)制成,高170mm,上口径75mm,底径65mm,带盖,盖的中心有一种直径为8mm的小孔;(3)长尾温度计:0~50℃,刻度精确至0.1℃,温度计水银球至0℃的间距约150mm;(4)温度计套管:可用直径较温度计水银球大2mm,长约120mm的玻璃管或同尺寸的铜管。2.恒温水槽。容积大小可根据安放热量计的数量,以及温度易于控制的原则来拟定。水槽内水的温度应精确控制在20±0.1℃,水槽内应装有下列附件:(1)搅拌器;(2)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可采用低压电热丝及电子继电器等自动控制;(3)温度计:精确度为±0.1℃;(4)固定热量计的支架与夹具。3.其它:拌合锅、拌合铲、电炉、封口用的胶泥(或石蜡、火漆)、塑料薄膜等。三、实验环节1.准备工作:(1)温度计须在15、20、25、30、35℃及40℃范畴内与原则温度计进行校正,绘出校正曲线。(2)软木塞:为避免软木塞透水或吸水,应用石蜡涂封,软木中如有较大孔洞可先用胶泥堵封后再涂石蜡。在封蜡前先将软木塞中心钻一小孔(插温度计用),并称重,封蜡后再称重以求得蜡重。然后在小孔中插入长尾温度计,使温度计水银球离软木塞底面约12cm,最后再用腊封严软木塞与温度计之间的空隙。(3)保温瓶、软木塞、截锥形圆筒、温度计等均需编号并称重,每套仪器部件不适宜交换。否则需重新计算热量计的平均热容量。2.热量计的平均热容量按(1.0.7-1)式计算:(1.0.7-1)式中C——不装水泥胶砂时热量计的平均热容量,cal/℃;g——保温瓶重,g,0.2为玻璃的比热;g1——软木塞重,g,0.45为软木的比热;g2——套管重,g,0.2为玻璃的比热,如铜管则为0.095;g3——截锥形圆筒重,g,0.095为铜的比热,如用白铁皮制比热为0.11;g4——软木塞底面的蜡重,g,0.79为蜡的比热;g5——塑料薄膜重,g,0.4为塑料薄膜的比热;V——温度计伸入热量计的体积,cm3,0.46为玻璃的容积比热,cal/(cm3·℃)。3.热量计散热常数的测定:(1)实验前热量计各部件和实验用品应预先在20±2℃下恒温24h。(2)在截锥圆筒上面盖一块16×16cm,中心带有圆孔的塑料薄膜,边沿向下摺折,用橡皮筋箍紧,然后放置于热量计中,并固定避免摇动。用漏斗向圆筒内注入550mL约45℃的温水,再将备好插有温度计(带玻璃套管或铜套管)的软木塞盖紧,并在保温瓶与软木塞之间用蜡或胶泥密封,避免透水,然后将热量计垂直固定于恒温水槽的量热器支架上夹好。(3)恒温水槽内的水温应始终保持20±0.1℃,实验开始经6h测定第一次温度T1(普通为35℃左右),经44小时测定第二次温度T2(普通为21℃左右)。(4)热量计的散热常数按(1.0.7-2)式计算:(1.0.7-2)式中K——散热常数,ca1/(h·℃);W——水的热容量(cal/℃),为550g×1cal/(℃·g);C——热量计的平均热容量,cal/℃;ΔT1——实验开始6h后热量计与恒温水槽的温度差,℃;ΔT2——实验经44h后热量计与恒温水槽的温度差,℃;Δt——自T1至T2时所通过的时间,h。注:此公式是根据测定过程中,热量计散失的热量Q与该测定过程中的平均温度差ΔT和时间间隔Δt成正比推算,其比例常数为散热常数K。即:

式中Q=(C+W)(T1-T1)热量计散热常数应测定2次,取其平均值;二次成果差值应不大于1cal/(h·℃)。每年必须测定一次。K值应不大于40cal/(h·℃),否则阐明保温瓶质量不佳,应另换。4.水泥胶砂水化热的测定:(1)为了确保热量计中温度均匀,采用胶砂进行实验。砂子采用本规程105—80“水泥胶砂强度检查办法”用的原则砂,水泥与砂子配比根据水泥种类和标号拟定,配比的选择可参考表1.0.7-1。胶砂在实验过程中,温度最高值应在30~38℃范畴内(即比恒温水槽的温度高10~18℃),实验中胶砂温度最大上升值不大于10℃或不不大于18℃时,则需变化配比,重新进行实验。表1.0.7-1配合比选择参考表水泥品种

水泥与砂子配比

325#

425#

525#以上

硅酸盐大坝水泥、普通硅酸盐大坝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水泥

1∶2.0

1∶2.5

1∶3.0

矿渣硅酸盐大坝水泥、粉煤灰大坝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1∶1.0

1∶1.5

1∶2.0(2)胶砂的加水量:以水泥净浆的原则稠度(%)加系数B(%)作为水泥用水量(%)。B值根据胶砂配比不同,见表1.0.7-2。胶砂的加水量为胶砂配比中水泥的重量乘以水泥用水量(%)。表1.0.7-2B值表胶砂比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B(%)

0

0.5

1.0

3.0

5.0

6.0(3)实验前水泥、砂子、水等材料和热量计各部件均应预先在20±2℃下恒温。实验时水泥与砂子干混合物总重量为800g,按选择的胶砂配比,计算水泥与原则砂用量。分别称量后,倒入拌和锅内干拌1min,然后移入已用湿布擦过的拌和锅内,按环节4(2)条计算的胶砂加水量加水,湿拌3min后,将胶砂快速装入内壁已衬有牛皮纸的截锥圆筒内(牛皮纸的热容量可忽视不计),粘在锅和勺上的胶砂,用小块棉花擦净,一起放入截锥圆筒中,并在胶砂中心钻一孔深约12cm,放入玻璃套管或铜套管,以备插入温度计,然后盖上中心有一圆孔的塑料薄膜,并用橡皮筋箍紧,置于热量计中,再将插有温度计的软木塞盖紧。从加水时起,至软木塞盖紧应在5min内完毕。自加水起7min时统计初始温度t0及时间,然后在软木塞与热量计接缝之间涂蜡或胶泥密封,封好后即将热量计放入恒温水槽的支架上夹好。水槽内水面应高出软木塞顶面约2cm。(4)热量计放入恒温水槽后,温度上升过程中,每小时统计温度一次,温度下降过程中,每2h统计温度一次,当温度变化不大时,可改为4h或8h统计一次。实验从读初温时起进行168h(即7昼夜)。四、实验成果解决1.根据所统计各时间与水泥胶砂对应的温度,以时间为横坐标(1cm=5h),温度为纵坐标(1cm=1℃),在坐标纸上作图,并画出20℃水槽恒温线。恒温线与胶砂温度曲线间的总面积(恒温线以上的面积为正面积,恒温线下列的面积为负面积)∑F0-x(h,℃),可按下列计算办法求得:(1)用求积仪求得。(2)把恒温线与胶砂温度曲线间的面积按几何形状划分为较小的三角形、抛物线、梯形面积F1、F2、F3……(h·℃)等,分别计算,然后将其相加,由于1cm2等于5h·℃,因此总面积乘5即得∑F0-x(h·℃)。(3)近似矩形法:在水泥水化热曲线图横坐标上,以每5h(1cm)作为一种计算单位,并作为矩形的宽度。矩形的长度(温度值)是通过面积赔偿拟定。如图1.0.7所示。在矩形底边t1t2处分别作两根平行于纵坐标的直线,与曲线相交于A和B两点,在曲线段AB间选一点P,通过P点作横坐标的平行线,此线与t2B线交于B′,与t1A线的延长线交于A′。此时如曲线下方画斜线的面积PBB′与曲线上方空白面积PAA′相等时,则此时P点的高度(℃)即可作为矩形的长度,长宽相乘即得矩形的面积,以这类推,将划分的各矩形面积相加则得曲线下方的面积,再乘以5,即得∑F0-x(h·℃)的数值,如PBB′与PAA′面积不相等则按上述办法重找P点,直至面积相等为止。(4)用电子仪器自动统计计算。(5)其它办法。2.根据水泥、砂、水的重量及热量计平均热容量按(1.0.7-3)式计算装入水泥胶砂后热量计的热容量:(1.0.7-3)式中Cp——装水泥胶砂后热量计的热容量,cal/℃;GB——水泥重量,g,0.2为水泥的比热;GS——砂的重量,g,0.2为砂的比热;GW——水的重量,1.0为水的比热;C——热量计的平均热容量,cal/℃。3.实验经一定龄期x小时,所用水泥发放出的总热量,为热量计中积蓄热量加散失热量的总和。按(1.0.7-4)式计算:(1.0.7-4)式中Qx——水泥经x小时龄期的总发热量,cal;Cp——装水泥胶砂后热量计的热容量,cal/℃;tx——水泥胶砂经x小时龄期的温度,℃;t0——水泥胶砂的初始温度,℃;K——热量计的散热常数,cal/(h·℃);∑F0-x——在0至x小时间恒温水槽温度直线与胶砂温度曲线间的面积,h·℃。4.在一定龄期x时水泥水化热按(1.0.7-5)式计算:(1.0.7-5)式中qx——一定龄期x时,水泥水化热,cal/g;Qi——龄期为x时水泥放出的总热量,cal;GB——水泥的重量,g。5.水泥水化热实验必须测定二次,取其平均值,二次成果差值应不大于3cal/g。第1.0.8条[107(2)—80]水泥水化热实验办法(溶解热法)一、目的及合用范畴1.测定未水化水泥及水化反映了一定龄期的水泥石在硝酸及氢氟酸混合液中的溶解热,两个溶解热的差数即为水泥在该龄期的水化热。2.重要用于硅酸盐水泥,也可用于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二、仪器设备及试剂1.仪器设备:(1)恒温室:温度应能控制在20±1℃。(2)热量计(见图1.0.8):由下列部件构成:①恒温水槽高350mm、长510mm,宽360mm,容量30L。外壳装有隔热层,内部断面为椭圆形的金属筒。并装有控制水位的溢流管。水槽上装有搅拌装置,用于搅拌水槽中的水和保温瓶中的酸液。②内筒为筒口带法兰的不锈钢圆筒,内径150mm,深230mm。筒内衬有软木层和泡沫塑料底垫,用以保护广口保温瓶,筒盖内镰嵌有橡胶圈以防漏水。盖上有三个孔,中孔安装酸液搅拌器,两侧的孔分别安装加料漏斗和贝克曼示差温度计。③广口保温瓶容积为600mL,保温规定为当盛满比室温高1℃的水,静置30min时,其冷却速度每分钟不得超出0.001℃。保温瓶内壁必须用石蜡或其它耐氢氟酸的涂料涂复。④贝克曼示差温度计(下列简称贝氏温度计)精度为0.01℃,测温范畴约6℃。温度计插入酸液部分须涂以石蜡或其它耐氢氟酸的涂料。⑤搅拌器用玻璃或尼龙制成,直径6.0~6.5mm,总长280mm,下端有两叶片,插入酸液部分必须涂以石蜡或其它耐氢氟酸涂料。⑥漏斗为曲颈玻璃漏斗(漏斗口与漏斗管的中轴线夹角约30°)一只。口径70mm,深100mm、漏斗管的外径7.5mm,长95mm,供装试样用。(3)天平:称量200g、感量0.001g和称量500g、感量0.1g各一台。(4)高温炉:最高温度1000℃。(5)筛:孔径0.16mm和0.63mm各一只。(6)铂坩埚:容量为30mL,供测烧失量用。(7)研钵:为捣碎部分水化水泥石试样用。(8)电冰箱:用于减少硝酸溶液温度用。(9)带塞玻璃试管:容积约15mL,为盛放水泥浆用。(10)其它:磨口称量瓶6只;精度0.1℃温度计2支;时钟、秒表、干燥器、当量瓶、吸液管及石蜡等。2.试剂及配制:(1)氧化锌:为测定仪器热容量用,将分析纯氧化锌盛于坩锅中置高温炉内,在900~950℃温度下灼烧1h,放于干燥器中冷却后磨细,并通过0.16mm筛,贮存于干燥器内备用。(2)氢氟酸:分析纯,浓度48%。(3)硝酸:分析纯,浓度为2N。三、实验环节1.率定热量计热容量:(1)在实验前8h将热量计在20±1℃的恒温室内安装好。将保温瓶放入内筒中,酸液搅拌器放入保温瓶内,盖紧内筒盖,放入恒温水槽中的环形套内。再移动搅拌器悬臂夹头,使其对准内筒中心孔,并将酸液搅拌器夹紧。在恒温水槽内加水,水面应高出内筒盖(可由溢流管控制高度)。开动恒温水槽搅拌器,同时用冷、热水管把水温调至20±1℃,然后关闭搅拌器备用。(2)拟定2N硝酸溶液的用量:将48%浓度氢氟酸8mL加入已知重量的量杯内,然后再加入约低于室温5.5℃的2N硝酸(约400mL左右),称其重量,使两种混合物总重量为425±0.1g,此时所加入的2N硝酸总mL数,即为实验时所需的2N硝酸溶液的用量(普通约393mL)。(3)开始实验:开始实验前,将贝氏温度计的零度调为14.5℃左右的摄氏温度(P)。再开动恒温水槽内的搅拌器,将水温调到20±0.1℃。(4)从安放贝氏温度计孔内插入加酸液用的漏斗,向保温瓶内先注入48%浓度氢氟酸8mL,再加入经拟定用量的约低于室温5.5℃的2N硝酸溶液,加酸后取出漏斗,插入贝氏温度计(半途不许拔出,以免影响精度),开动恒温水槽搅拌器,接通冷却循环水,在5min后观察水槽温度,调节到20±0.1℃。从水槽搅拌器开动算起,持续搅拌15min。(5)开动保温瓶中的酸液搅拌器,持续搅拌20min,在贝氏温度计上读出酸液温度,隔5min后再读一次酸液温度,以求得平均每分钟酸液温度差值。后来每隔1min读一次酸液温度,直至持续5min内,每分钟上升温度差值相等时,读出并统计最后一次酸液温度,即为初读数(Q0),初测期结束。(6)立刻将已称量好的7±0.001g氧化锌通过加料漏斗渐渐加入保温瓶酸液中(酸液搅拌器继续搅拌),加料过程需在2min内完毕,漏斗和毛刷上均不得残留氧化锌试样。注:氧化锌应在热容量率定前,取备好的样品再在900~950℃下灼烧5min,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备用。(7)从初测读数(Q0)时开始算起,经20、40、60、80、90、120min准时测读贝氏温度计的温度,记为Q20、Q40、Q60、Q80、Q90、Q120。这一过程为溶解期。(8)热量计在各时间区间内的热容量按(1.0.8-1)式计算(准至0.1ca1/℃)。(1.0.8-1)式中C——热量计热容量,cal/℃;Gz——氧化锌重量,g;T——氧化锌加入热量计时的室温,℃;ta——溶解期的第一次测读数(Qa)加贝氏温度计0℃时对应的摄氏温度P,℃;R——经校正的温度上升值,℃。R值按(1.0.8-2)式计算:(1.0.8-2)式中Q0——初测期结束时(即开始加氧化锌时)的贝氏温度计温度,度;Qa——溶解期的第一次测读的贝氏温度计的温度,度;Qb——溶解期结束时测读的贝氏温度计的温度,度;a、b——分别为测读(Qa)或(Qb)时距离测初读数(Q0)时所通过的时间,min。(9)热量计热容量的率定需重复两次,以两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测定成果。如两次测值相差不不大于1cal/℃时,须重新率定。(10)在下列状况下,热容量也需重新率定:①重新调节贝氏温度计时;②更换新的保温瓶、温度计或搅拌器时;③重新在温度计、保温瓶、搅拌器上涂复耐酸涂料时;④改用新配制的酸液时;⑤实验人员对测定成果有怀疑时。2.未水化水泥溶解热的测定:(1)按照率定热量计热容量实验环节(1)~(5)条进行准备工作和初测期实验,并统计初测温度(Q′0)。(2)读出初测温度(Q′0)后,立刻将预先称好的3±0.001g未水化水泥试样,由加料漏斗渐渐加入热量计内,在2min内装完。漏斗、称量瓶及毛刷上均不得残留试样。然后按不同水泥品种所规定的测试时间,准时读记贝氏温度计读数(Q′a)和(Q′b)。各品种水泥测读温度的时间,如表1.0.8-1。注:另取3±0.001g水泥试样一份置于900~950℃下灼烧90min,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其重量(G1),供计算时用。表1.0.8-1各品种水泥测读温度的时间水泥品种

距初测期温度Q′0的相隔时间

Q′a(min)

Q′b(min)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2020406080

40406090120(3)未水化水泥的溶解热按(1.0.8-3)式计算(准至0.1cal/g):(1.0.8-3)式中q1——未水化水泥的溶解热,cal/g;C——热量计热容量,cal/℃;G1——3±0.001g未水化水泥试样灼烧后的重量,g;T′——未水化水泥试样装入热量计的室温,℃;t′a——溶解期第一次贝氏温度计读数换算成普通温度计的度数,℃;R1——经校正的温度上升值,℃。R1按(1.0.8-4)式计算:(1.0.8-4)式中Q′0、Q′a、Q′b——分别为初测期结束时的贝氏温度计读数及溶解期第一次和第二次所读的贝氏温度计读数,度;a′、b′——分别为溶解期第一次读数(Q′a)与第二次读数(Q′a)相距初读数(Q′0)的时间,min。(4)实验应重复两次,以两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测定成果。如两次测值相差不不大于2cal/g时,须重做实验。3.部分水化水泥溶解热的测定:(1)在测定未水化水泥试样溶解热的同时,制备水泥浆试样,用100g干水泥加40mL蒸馏水,充足搅拌3min后,分成三等分,分别装入三个玻璃试管中,加盖后涂以石蜡密封(如用软木塞需预先置于石蜡中煮过),试管置于20±1℃的水中养护。(2)按照率定热量计热容量实验环节(1)~(5)条进行准备工作。(3)将达成实验龄期的试管从养护水中取出,打破试管,取出试样,快速用研钵将硬化后的水泥石捣碎,并全部通过0.63mm筛,然后混合均匀,放入磨口称量瓶中(从开始捣碎至放入称量瓶中的全部时间不得超出10min),并称出试样4.2±0.001g。注:另取4.2±0.001g试样一份,置于900~950℃下灼烧,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其重量(G2),供计算时用。灼烧的时间。随水泥品种的不同而不同:硅酸盐水泥(涉及硅酸盐大坝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灼烧18h;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灼烧90min。(4)测读初测期结束时的贝氏温度计读数(Q″B),并立刻将称量好的4.2±0.001g试样由加料漏斗渐渐加入热量计内,应在2min内装完,漏斗、称量瓶及毛刷上均不得残留试样,然后按不同水泥品种所规定的测试时间,准时读记贝氏温度计读数(Q″a)和(Q″b)。(5)按(1.0.8-5)式计算经水化某一龄期后水泥石的溶解热(精确至0.1cal/g):(1.0.8-5)式中q2——经水化某一龄期后水泥石的溶解热,cal/g;C——热量计热容量,cal/℃;G2——经水化某一龄期的水泥石试样4.2±0.001g,经灼烧后的重量,g;T″——经水化某一龄期的水泥试样装入热量计时的室温,℃;t″a——经水化某一龄期的水泥石试样在溶解期第一次贝氏温度计读数换算成普通温度计的温度,℃;t′a——未水化水泥试样在溶解期第一次贝氏温度计读数换算成普通温度计的温度,℃;Ra——经校正的温度上升值,℃。R2按(1.0.8-6)式计算:(1.0.8-6)式中Q″0、Q″a、Q″b——分别为初测期结束时的贝氏温度计读数及溶解期第一次和第二次贝氏温度计读数,度;a″、b″——分别为溶解期第一次读数(Q″a)和第二次读数(Q″b)相距初测期读数(Q″0)的时间,min。(6)实验应重复两次;以两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测定成果。如两次测值相差不不大于2cal/g时,须重做实验。4.每次实验结束后,将保温瓶取出,倒出瓶内废液,用清水将保温瓶、搅拌器及贝氏温度计冲洗干净,并用干净纱布抹去水份,供下次实验备用。涂蜡部分如有损伤,如松裂、脱落现象应重新解决。四、实验成果解决某一龄期的水泥水化热按(1.0.8-7)式计算(准至0.1cal/g):(1.0.8-7)式中q——某一水化龄期的水泥水化热,cal/g;q1——未水化水泥的溶解热,cal/g;q2——经水化某一龄期后水泥石的溶解热,cal/g;t′——未水化水泥试样在溶解期的第一次贝氏温度计读数换算成普通温度计的温度,℃。实验统计格式如表1.0.8-2。表1.0.8-2水泥水化热(溶解热法)实验统计实验编号:8004-2制样日期:1980.10.8实验日期:1980.10.15水泥类别:巢湖普通硅酸盐混合材名称及掺量:0水化龄期:7d试样重量:4.2g

经900~950℃灼烧后重量3.036g

贝克曼温度计0度等于摄氏温度计的温度(P)

14.387℃

室温

20.0℃

水槽温度

20.0℃

初测期温度

(贝氏)

9时5分

9时45分

9时50分

9时51分

9时52分

0.276度

0.308度

0.313度

0.318度

9时53分

9时54分

时分

0.323度

0.329度

溶解期温度

(贝氏)

Q0装入试样时贝克曼温度计读数

9时55分0.335度

Qa装入试样后20分钟贝克曼温度计读数

10时15分4.433度

Qb装入试样后40分钟贝克曼温度计读数

10时35分4.473度

试验结果计算

ta=Qa+P

18.820℃(411.18)cal/℃4.058℃(611.56)cal/g548.89cal/g62.75cal/g

备注

从率定热量计热容量C值为411.18cal/℃,从未水化水泥测定q1值为611.56cal/g

实验计算校核第1.0.9条[108—80]水泥胶砂强度快速检查办法[试行]一、目的及合用范畴在较短的时间内测定水泥胶砂的强度。其原理是先建立快速养护与原则养护的强度关系,求出回归方程,然后以快速养护强度推算28d强度,供配合比设计和现场质量控制用。本办法重要合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用于矿渣硅酸盐水泥及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等。二、仪器设备1.重要成型设备与本规程105—80“水泥胶砂强度检查办法”相似。2.预养箱:体积普通为500×500×500mm,箱盖为拱形或锥形。距箱底约300mm处,设有带孔的屉板(孔径3~5mm,孔距15~20mm),屉板下部盛水,用自控装置控制温度,能使箱内温度保持在35±1℃,相对湿度为90%以上。3.恒温水槽:体积普通为500×500×500mm,可控制温度在10~70℃,控制精度±1℃。三、实验环节1.成型前将试模擦净,四周的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上涂以黄油,紧密装配,避免漏浆。内壁均匀刷一层机油。2.按表1.0.9规定称取每组3个试件的材料用量。表1.0.9材料用量表材料名称

用量

水泥

900g

原则砂

900g

拌合用水:

硅酸盐水泥

243mL

普通硅酸盐水泥

243mL

矿渣硅酸盐水泥

243mL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252mL3.将称好的水泥与原则砂倒入搅拌锅内,开动搅拌机,干拌5s,然后渐渐加水,30s内加完。自开动搅拌机起搅拌3min。将粘在叶片上的胶砂刮下,取下搅拌锅。4.在搅拌胶砂的同时将试模及下料斗卡紧在振动台中心,将搅拌好的胶砂均匀地装入下料漏斗中,开动振动台,振动2min,胶砂通过漏斗流入试模的下料时间为40~60s,取下试模,用刮刀轻轻刮去高出试模的胶砂并抹平。5.将抹面后的试件放入预养箱内养护4.5h,然后取出拆模并编号。6.将编号后的试件,立刻放入预先调好水温为60±1℃的恒温水槽内(水面应高出试件表面约1~2cm)养护6.5h。然后取出,放入30±5℃的温水中浸泡15min。7.将试件逐个从温水中取出擦干,按本规程105—80“水泥胶砂强度检查办法”中的“六”第2、3规定进行强度实验。8.对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水泥,按上述办法和本规程105—80“水泥胶砂强度检查办法”(原则检查办法)各最少进行20组强度对比实验。注:①成型中如更换水泥品种时,搅拌锅、叶片和下料漏斗等,须用湿布擦净;②由于快速检查的时间较短,各项操作必须持续进行,以确保实验质量。四、实验成果解决。1.试样强度的计算和取舍原则与本规程105—80“水泥胶砂强度检查办法”规定相似。2.根据20组以上快速检查和原则检查的强度实验成果以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回归方程,规定有关系数不不大于信度5%的临界值,剩余原则差(S)不适宜超出20kgf/cm2。注:在正常状况下,回归方程应每年检查一次,在水泥成分发生变化时应及时重新检查。3.以快速法检查的强度测定值通过建立的回归方程,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