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男女服饰饮食变迁居室建筑习俗风尚(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1840-1949年)男装:女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向称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旗袍(旧式、新式)(2)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1949-1978年)男装:列宁装、中山装(干部装)、中式便装女装:列宁装、连衣裙、中式便装(3)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服饰由最基本的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中国近现代以来服饰的发展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男女服饰的变化一张几乎包含所有当时男装款式的清末照片
中山装
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服装。中山装五个扣代表中国五大民族,袖口三个扣代表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上衣四个兜代表东南西北全国的统一。中山装以特有的政治含义很快被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接受并迅速推广开来。宽松肥大的旗袍清朝满族贵妇着装改良旗袍民国初年穿旗袍的妇女中西合璧,体现了女性的曲线美1、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仍然流行。知识梳理:长袍马褂20世纪上半叶2、西装在后传入中国,成立后流行开来。鸦片战争民国3、革命后,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此后几十年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辛亥孙中山中山装4、近代接触西式服装后,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女性服装开始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方向发展,是这方面的典范。之后,人们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对它进行了多次改革与创新,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旗袍20世纪20年代列宁装
列宁装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广大解放区流行列宁装、解放装。文革时期的服装,以军装和蓝、黑、灰、黄的单色调为主流,这种抹杀个性的政治化服装时尚被推向了极至。一时间,中国人的着装被外国人讥称为千篇一律的“蓝蚂蚁”
“灰蚂蚁”。
列宁装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成为革命“时装”。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干练又英姿飒爽。所以它具有中西合璧的鲜明特点,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还包括中山装和旗袍。连衣裙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知识梳理:1、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和以、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2、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众服饰的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和盛行,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军装干部服蓝、绿、黑、白3、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港台、欧美等文化的影响,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改革开放饮食变迁1.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四大菜系代表区域
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山东广州、潮州等四川扬州、南京、镇江等鲁菜:以其味咸、鲜、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古书云:“东方之域,天地之所生也。”齐鲁大地就是依山傍海,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的美好疆域,为烹饪文化的发展、山东菜系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九转大肠油闷大虾醋酥鲫鱼粤菜广东菜也叫“粤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粤菜的特点是,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美。而且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浓郁,追求色、香、味、型。食味讲究清、鲜、嫩、爽、滑、香;调味遍及酸、甜、苦、辣、咸;此即所谓五滋六味。
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的。
葱油鸡松仁粉丝扬州炒饭川菜天府之国”的四川以其得天独厚的物产形成和发展了我国的主要菜系之一——川菜。特点:(1)注重调味其一,调味品复杂多样,有特点,讲究川料川味。调味品多用辣椒、花椒、胡椒、香糟、豆瓣酱、葱、姜、蒜等。其二,以多层次、递增式调味方法为见长.其三,味型多.(2)烹调手法上擅长小炒、小煎、干烧、干煸。此外,川菜讲究汤的制作及使用。
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手撕鸡宫保鸡丁麻婆豆腐淮扬菜淮扬菜以沿江、沿淮、微洲三地区的地方菜为代表构成。其特点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工,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麻香小象贝荠菜春笋熏樱桃.麻香小象贝荠菜春笋熏樱桃.2、西餐文化的流入(1)、时间:(2)、影响:①西餐常用原料进入餐桌②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动脑筋中西餐饮食文化的区别有哪些?19世纪40年代起从传统上看: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以高蛋白、高脂肪、主热量的肉食为主;而中国则主要从谷物中摄取热量。在烹饪方式上,西方要求营养、方便、快捷;而中国则注重细火慢炖,把菜肴做得精细,以香诱食欲为特征。在饮食环境和服务方式上,西餐注意整洁卫生,以其崭新的设计、幽雅的环境、明快的格调,赢得广大顾客的欢迎;中餐则借助餐具和用餐环境的文化色彩显示其独特性,在服务方式上则不及西餐细致周到。区别:【居室建筑的演进】
1.中国传统住宅的样式北方的四合院2、西式住房的传入: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3、西式居住文化的扩展
20世纪30年代前后,在北京天津等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一般称为“新村”、“花园”、“别墅”、“公寓”等;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特点,在天津、上海、厦门等沿海城市,都出现了许多既保留原住宅特色又体现西式建筑风貌的毗连式房屋,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的特征;西式的家具陈设,如沙发、茶几、写字台、穿衣镜、座钟、挂表等也受到人们的欢迎。花园洋房中西合璧现代家居【习俗风尚的变革】1.习俗风尚变革的原因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社会习俗和风尚随之发生变化2.变化的表现:婚姻包办——婚姻自由旧式丧礼——新式丧礼男子留辫——剪辫易服女子裹足——迫令放足迷信活动——破除迷信清末民初的传统婚礼革命者刑场上的婚礼上个世纪80年代,照相馆里在假背景下的婚礼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从“衣”来说,由清末的笨拙的旗人服装转变为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从“食”来说,引进了西餐,而且更多的考虑到膳食结构和营养配餐;从“住”来说,以传统的平房为主转变为整洁宽敞的楼房为主;从社会风俗来说,传统的陈规陋俗转变为简约文明的习俗。课堂总结:结合所学的知识,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讨论:内因:国内的历史剧变外因:外来文化的影响政治(环境、形势)经济(生产力的提高)文化(思想观念的变化)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变化中的男女服饰近代服饰现代服饰男子:长跑马褂、西服、中山装女子:旗袍新中国成立后至60年代中期:列宁装和连衣裙受青睐文化大革命时期:军装和干部服盛行改革开放后:款式新颖,由封闭走向开放并行于世的中西餐中国饮食文化:发达,四大菜系影响大西方饮食传入:传入:19世纪40年代起传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方政府与电力公司新能源充电桩共建合作框架协议
- Brand KPIs for sauces condiments in Brazil-外文版培训课件(2025.2)
- 路政联合执法协议书
- 黄石食堂承包协议书
- 仓库登高梯租用协议书
- 资产整体转让协议书
- 公司建合同框架协议书
- 餐饮法人变更协议书
- 解除劳务外包协议书
- 食堂污水清掏协议书
- 货物居间协议合同协议
- 三年级美术下册《认识图形标志》课件
- 2025年内蒙古赤峰新正电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蚊蝇消杀合同协议
- 2025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英语二模试卷
- 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试题(附答案)
- 2024北京西城区四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及答案
- 喷涂作业安全专项培训
- 厂区围堰管理制度
- 电气工程创新项目总结范文
- 心脏射频消融术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