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件-第2章 清热药_第1页
《中药学》课件-第2章 清热药_第2页
《中药学》课件-第2章 清热药_第3页
《中药学》课件-第2章 清热药_第4页
《中药学》课件-第2章 清热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清热药

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清热药的概念、作用、适应范围、禁忌及使用注意事项。2.明确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清热生津、清退虚热、清肝明目等概念。3.对所载的清热药,应掌握或了解其功效、应用、性能特点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4.了解寒凉伤阳、苦寒败胃、苦燥伤津、甘寒助湿等药物副作用的含义。

课程内容:

1.清热泻火药:

(1)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

(2)熟悉:芦根天花粉决明子;

(3)了解:竹叶、淡竹叶。

2.清热燥湿药:(1)掌握:黄芩黄连黄柏;

(2)熟悉:龙胆草苦参;

(3)了解:白鲜皮秦皮3.清热解毒药:

(1)掌握: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

(2)熟悉:鱼腥草白头翁山豆根蒲公英、射干青黛土茯苓穿心莲;(3)了解:红藤败酱草贯众蚤休

鸦胆子地丁马齿苋白花蛇色草

4.清热凉血药:

(1)掌握: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

(2)了解:水牛角紫草5.清虚热药

(1)掌握:青蒿地骨皮

(2)了解: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一、定义凡药性寒凉,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清:清泄、清解、清除热:热性症状—里热证清热药里热证发热、或体温不高而见口干、咽喉干燥、面红、目赤、大便干结、小便短赤、五心烦热、舌红、苔黄、脉数“热者寒之”二、功效主治1.功用

清泄里热各种里热证2.分类与主治(1)清热泻火药→温病气分实热

→内科杂病中的脏腑实热(2)清热燥湿药

→多种湿热病证。二、功效主治(3)清热解毒药

→热毒所致的温热病、疮痈疔疖、痢疾、咽喉肿痛以及水火烫伤

、虫蛇咬伤等(4)清热凉血药→温热病热入营血

→内科杂病中的各种血热之证。(5)清虚热药

→温病后期

→虚热证

3.兼有功效:(1)清热泻火药→生津止渴、利尿(2)清热燥湿药→清热泻火、清热解毒(3)清热解毒药→清热泻火、清热凉血(4)清热凉血药→止血、养阴、解毒、活血

(5)清虚热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疏散风热药的适应症风热表证温病初起风热表证和温病初起风寒表证ABCD提交单选题1分三、性能特点1.药性→寒凉2.药味→苦味

兼能养阴生津→甘味兼能活血祛瘀→辛味3.归经→因主治病证不同而互不一致4.升降浮沉→沉降为主。5.毒性→贯众、重楼、鸦胆子有毒(狭义毒性)。

四、配伍应用1配解表药→里热兼有表邪者2.配养阴药→热为阳邪,最易耗阴津3.配益气生津药→温热之邪易伤阴津,也易耗气4.配泻下药→热邪易与积滞结聚于肠道

五、使用注意1.分清热型,辨证用药2.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者禁用3.药性寒凉,易伤脾胃,脾胃虚弱者慎用或禁4.阴虚患者慎用5.不宜久用6.部分药物可以茶水形式应用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概述:气分实热症:大热、大汗、大渴大烦以及脉洪大脏腑实热证:肺热咳嗽,胃热口渴、口臭、心火烦躁、肝火目赤等暑热证近代温病大家郭可明及其团队的“抗瘟(暑瘟即乙脑)梦”引入石膏

以“白虎汤和清瘟败毒饮”为主方,重用石膏的治疗方案,以“清热、解毒、养阴”的方法进行辨证加减。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决定推广郭氏治疗“乙脑”的经验,被定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部级甲等奖。郭可明的技术和观念创新,后来被归入国家治疗乙型脑炎的医药经典和教科书,“清热、解毒、养阴”直至今日还被称为中医治疗乙型脑炎三原则。A石膏---清解—《神农本草经》【性味归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处方用名】生石膏,熟石膏,煅石膏

石膏清透,以内清气分实热,肺胃之火,外解肌肤之热为见长,凡实热炽盛之证,用之无不奏效。

气分实热之证(生)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胃火—疮疡溃后不敛,疮面淋漓、口舌生疮、水火烫伤、湿疹等症

【功用】常与知母相须为用,以加强清热泻火的作用,如白虎汤。清泻肺热,常配伍杏仁等石膏善治胃火上炎、牙龈肿痛,配黄连。煅石膏外用。有敛疮生肌,收湿拔干,止血之功。肺热咳喘(煅)敛疮生肌、收湿盐水或中药口腔护理:一日三次用2%黄柏水或银花甘草液清洗口腔,有口疮时,可用冰硼散或养阴生肌散喷涂。牙龈出血、红肿者可用黄芩或五倍子或地骨皮煎水清洗口腔

若津伤内热消渴,石膏亦可应用,配知母、生地、如玉女煎甘寒清热生津止渴附:合谷、大椎、曲池是临床常用退热处方。用量宜大,15-60克,入汤剂宜打碎、先煎生石膏:长于清热泻火

煅石膏:专用于收敛生肌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使用方法及注意】牛黄解毒丸(片、胶囊、软胶囊)【药物组成】人工牛黄、石膏、黄芩、大黄、雄黄、冰片、桔梗、甘草。【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A知母(蚳母)清润A知母《本经》知母

生用或盐水炙用【处方用名】

知母、知母肉、光知母、毛知母、盐知母。【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知母味苦甘气寒凉,质地柔润,上能清肺润肺以止咳,中能清胃养胃以止渴,下能滋肾阴退虚热。为上中下三焦既有热邪,又有阴虚证的必用之品。【功用】清热泻火热病烦渴+石膏相须使用(苦寒泄热)肺热咳嗽+黄芩、栀子

肺燥咳嗽+贝母滋阴润燥阴虚发热、骨蒸劳热+黄柏、地黄(甘寒养阴)内热消渴+石膏、葛根肠燥便秘+生地、玄参、麦冬【用法用量】煎服,6~12g。【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石膏、知母功效异同点:

气分实热

肺胃热证相须为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石膏知母寒凉性突出,泻火作用强清解的特性敛疮生肌,收湿,止血寒凉性较弱,甘寒滋润清润的特性可泻相火,退虚热石膏、知母应用异同点:石膏知母共:1.甘寒清热泻火,常相须为用治温病气分热证与杂病的脏腑热证.

①除烦止渴--温热病气分热证常相须为用如白虎汤,喘热

病烦渴、消渴病等2.功用:清热泻火

②脏腑热证(肺胃--治肺胃实热,发热烦渴等)

除烦止渴为清热泻火的一个效果,本身没有生津的作用,只通过泻火达到止渴目的。个:个:

1.性大寒,重在清解,泻火力较强---善清肺胃实热,故肺热咳喘,胃火上炎、头痛、牙龈肿痛多用(用于肺热引发咳嗽<本身无直接止咳平喘之功>,可配麻黄<用量多倍于麻黄>,如麻杏石甘汤。)1.

甘苦性寒

清肺润肺-肺阴虚咳

滋阴润燥

养胃阴—胃阴虚内热消渴

质润多液润肠燥―治肠燥便秘

清中有润

生津止渴-治阴虚消渴2.(煅)收敛生肌---经煅烧后结晶水失掉,碾末后吸湿性强,用治疮疡久溃不收口,湿疹,水火烫伤等。2.滋阴降火:用治肾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常配黄柏,如知柏地黄丸。3.用量用法:煎服,15,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用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阴虚内热证忌用。3.本品清肺胃之热,虚实皆可,区别石膏由印染文化认识栀子:

隋代以来帝王着黄色一直延续到清朝,栀子可作为黄色染料。天然植物染色不仅在传统文化中传递健康环保的色彩魅力,而且“丝路文化”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天然染色植物染技艺随丝绸一同传播到海外,纺织业因丝绸之路产生深远影响。当下国家积极倡导复兴传统技艺,挖掘中华民族基因中的优秀文化特质,完成创造中转化、创新中发展,提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天然植物染色濒临消亡,传统技艺传承,重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传统植物染技艺传承与创新正是传承“工匠精神”的代表。自古至今染色技艺一脉相承,其中蕴含“工匠精神”的哲学思想与美学追求。在当下社会,弘扬传统手工艺的“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A栀子—清利《本经》A栀子《本经》【处方用名】

栀子、炒栀子、姜栀子、栀子炭、

栀子仁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栀子《本经》

栀子以清利为特点,以清泻三焦火热之邪为见长。清热作用广泛,既可清气分,又可凉血分,无论气分有热,血分热证均可应用。栀子清泻解【功用】

泻火除烦

凉血止血

内服、外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热病心烦:

1.躁扰不宁,失眠,配淡豆豉

2.高热,神昏谵语,配黄连湿热黄疸,清利肝胆湿热常配茵陈、黄柏,如茵陈蒿汤或栀子柏皮汤。清利下焦湿热而通淋血淋涩痛常配伍利尿通淋的车前子、木通、滑石等药物。如《和剂局方》八正散。血热吐衄常配栀子炭,对血热妄行出血证,有标本兼治之效。目赤肿痛,痈肿疮毒本品可清热凉血,消肿止痛。内服清热利湿【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栀子《本经》对比选择石膏辛甘大寒,清三焦之火,尤其长于肺、胃之火知母甘苦寒

清热泻火,虚实两用栀子苦寒,尤其长于清肝火栀子长于清三焦之火,尤其心火ABCD提交石膏和知母都长于清肺胃之火E多选题1分由药名文化了解天花粉:

“天花粉”原称“栝萎根”,始载于汉《神农本草经》,“天花粉”之名始见于宋《本草图经》,至明《本草纲目》前把“天花粉”和“栝萎根”作为两种药物记载;《本草纲目》则认为二者当并为一条;以后的本草著作多以“天花粉”作为本品正名,并一直沿用至今.天花在古代某些文学作品中的意思是雪花。栝楼根,因含淀粉类的成分,将新鲜的栝楼根磨成细粉,性寒色白如同雪花,故命名天花粉.B天花粉—清润消生用或用鲜品

【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处方用名】

天花粉花粉瓜蒌跟B天花粉—清润消

肺热咳嗽

阴虚燥咳【功用】配伍芦根、麦冬配伍葛根、山药配伍贝母、射干配伍知母、贝母1.清热泻火、生津止渴2.清肺润燥

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消渴

痛肿疮疡

脓未成—解毒消肿

脓成不溃—促进排脓【功用】配伍金银花、白芷3.消痈排脓4.终止妊娠—中期妊娠引产本品所含天花粉蛋白为中期引产的主要成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沈阳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曾将复方天花粉用于抗早孕,疗效确切用法用量:煎服10-15g

如意金黄散组成:姜黄、大黄、黄柏、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天南、白芷、天花粉功用:热毒瘀滞肌肤所致疮疖肿痛,症见肌肤红、肿、热、痛,亦可用于跌打损伤应用:痈、疖、急性化脓性淋巴管炎、体表浅表部脓肿、急性蜂窝织炎、多发性转移深部脓肿、软组织损伤、肢体外伤《国风·秦风·蒹葭》:蒹(jiān)葭(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sù)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尚未长穗的芦苇葭:指初生的芦苇。芦根和苇茎:芦根是芦苇的根茎,苇茎是芦苇的嫩茎,共用基本相似,但是芦根长于生津止渴,苇茎长于清透肺热。由诗歌文化认识芦根:B芦根清利芦根,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芦苇的地下茎,其地上部位之嫩茎即苇茎。【处方用名】芦根、苇茎(用时去节)【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经B芦根——清利

芦根——清利

热病伤津肺热咳嗽肺痈2.除烦止呕:胃热呕吐3.利尿透疹:小便短赤、热淋涩痛,疹出不畅【功用】配伍知母、天花粉配伍黄芩、贝母配伍薏苡仁、冬瓜仁配伍生姜、竹茹配伍白茅根、车前子1.清热生津【用量】15~30克,鲜品可达30~60克芦根天花粉共:1.药性:甘寒2.功用:清热、生津――治热病津伤口渴及肺热咳嗽个:个:1.清热力较胜,善清肺热,兼能祛痰排脓,还治肺痈;1.味兼微苦,生津作用胜于芦根,多用于肺胃有热阴津不足及消渴证。天花粉鲜品研碎沉淀所得粉(玉露霜,生津力优,消渴者服食效佳。)2.除烦止呕:用治胃热呕吐。2.清肺润燥――治肺热燥咳。且类瓜蒌,有润燥化痰的作用。3.兼利尿――治热淋(小便短赤,尿道涩痛)3.消肿排脓:用治疮痈肿毒。可促进消散(初起),成脓后可排脓。4.兼透疹――治麻疹透发不畅。4.孕妇忌服(中期引产率高),皮下或肌肉注射天花粉蛋白可引发流产,但口服无报道有人引发过敏,有待进一步研究反乌头(其根是否反乌头,不好下结论,目前不同用)。

比较

天花粉—生津力强、润肺、清泄肺胃消肿排脓、引产生津止渴芦根—清热力胜、清肺排脓清胃止呕、利尿

由药食同源认识夏枯草:

夏枯草数百年来都作食用,以夏枯草等为原料的凉茶,在广东地区存在了一百多年,其中“王老吉”的历史最为悠久,已经有170多年历史。

2006年,以王老吉为代表的广东凉茶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B夏枯草《本经》

夏枯草清散夏枯草清散【处方用名】夏枯草,枯草穗。【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经。夏枯草《本经》

本品辛苦气寒凉,入肝胆,既泻肝胆实火,又散肝胆郁结,清肝明目。故为肝胆实火的要药。总以清肝散结为功。夏枯草清散1.清热泻火----目赤肿痛2.散结消肿----瘿瘤,瘰疬,疮痈。清泻肝火而明目(1)肝火目赤肿痛眩晕+菊花、决明子同用(2)肝阴不足,目痛夜甚+香附、甘草清热散结消肿(1)肝火痰凝瘰疬+玄参、浙贝、香附(2)瘿瘤+昆布、玄参如夏枯草膏(3)乳痈肿痛+蒲公英鱼腥草【功用】夏枯草《本经》【用法用量】

煎服,9~15g。或熬膏服。【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者慎用。

唐.杜甫《秋雨叹》: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B决明子——《神农本草经》清明润【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处方用名】决明子草决明生用或微炒用

决明子清明润肝经风热,目赤羞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清热明目目疾肝肾阴亏,目暗不明

头痛眩晕润肠通便:肠燥便秘【功用】本品清肝火,益肾阴,为明目佳品,虚实目疾均宜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菊花制成菊明降压片(1)风热目赤,羞明多泪+菊花、青葙子、茺蔚子如决明子丸(2)热毒赤翳,目珠肿痛+芩、赤芍、木贼(3)肝肾阴虚,昏花不明+山萸、生地、蔓荆大便秘结+火麻仁、瓜蒌仁【用法用量】

煎服,9~15g。【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者慎用。

C淡竹叶C竹叶清热泻火药功效比较表

石膏:内清肺胃之火,外解肌肤之热。煅生肌收敛。知母:性偏清润,滋阴润燥,退骨蒸。芦根:除烦止呕,利尿,排脓,透疹天花粉:解毒,消肿排脓。疗疮痈肿毒。栀子:清利湿热,凉血止血,主三焦火热证。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疗瘿瘤,瘰疬。决明子:润肠通便,主内热肠燥便秘。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药性】多苦寒,主入肝、胆、胃、大肠、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个别药有退虚热、祛风杀虫、利尿等作用)

湿热证概述肺卫湿热——上焦湿热脾胃湿热——中焦湿热肝胆湿热大肠湿热下焦湿热膀胱湿热湿热下注皮肤湿热脾胃虚寒、阴伤津亏慎用

【主治】

主治湿热证、(兼)火热证。主要分为:1.肝胆湿热:胁肋部胀痛灼热,或有痞块,厌食、腹胀、口苦泛恶、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寒热往来,或身目发黄、或阴囊湿疹,瘙痒难忍,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等。(湿热黄疸;黄带;睾丸炎;阴道炎;宫颈糜烂)

4.肌肤湿热:湿热毒邪,浸淫肌肤或关节造成的湿疹、湿疮、关节红肿疼痛等症

5.湿温或暑温夹湿:身热不扬,胸脘痞闷,小便短赤,苔黄腻。2.大肠湿热:腹痛、下利赤白粘冻、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泄,色黄而臭。伴见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口渴或有恶寒发热,但热不寒等症。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湿热泄泻:痢疾)

3.膀胱湿热: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尿频黄赤短少,小腹胀闷或伴有发热腰痛,或尿血、或尿有砂石、舌红苔黄腻脉数。(淋证)黄芩、黄连、黄柏这三味药,它的药材都是明显的黄色,在临床常相须为用,性能相同,都是苦寒之品,功效相近,都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统称叫做”三黄”。以下,我们对比讲解三黄的性能、功效和主治。由故事认识黄芩: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回忆:他在26岁时,感冒咳嗽,久咳不止,发热,火燎皮肤,痰每日碗许,口渴多饮,寝食几疲。其父是当时名医李言闻,用柴胡、荆芥、竹沥、麦冬之类均无效,病逐日加剧。李言闻查遍医书,偶然发现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治肺病如火燎的论述,恍然大悟,原来烦躁引饮而盛者属气分之热,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气分之火。遂取黄芩片一两,水两钟,煎成一钟,给李时珍服。次日即身热尽退,痰咳皆愈。事后,李时珍颇有感叹:“药中肯綮(qǐ),如鼓应桴(fú),医中之妙,有如此哉!”

据分析,李时珍所患可能是大叶性肺炎、肺脓疡之类,属中医肺热实火之证。因黄芩苦寒,以泻实火除肺热见长,从而挽救了这位大药物学家,才使《本草纲目》能问世,而造福人类。A黄芩黄芩

黄芩分枯芩与子芩。

枯芩:为生长年久的宿根,中空而枯,体

轻主浮,善清上焦肺热,主治肺热咳嗽痰黄;

子芩:为生长年少的子根,体实而坚,质

重主降,善泻大肠湿热,主治湿热泻痢腹痛。【鉴别用药】谚语、歇后语认识黄连: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大锹刨黄连---挖苦。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黄连树下弹琴----苦中求乐。黄连树下弹琴---苦中求乐。A黄连

鸡爪连雅连云连由诗词认识黄柏:宋.陆游《剑南诗篇·客愁》:苍颜白发入衰境,黄卷青灯空苦心。元.叶颙(yóng)《书舍寒灯》青灯黄卷伴更长,花落银缸午夜香。异日长檠珠翠里,苦心寒燄莫相忘。青灯黄卷:光线青荧的油灯和纸张泛黄的书卷。借指清苦的攻读生活。古书本来抄写或刻印在白色宣纸上,常遭虫咬而损坏,古人为了防止虫蛀,常以中药黄檗汁浸染纸张,然后用以抄书或印书。以黄檗汁染纸的工艺称“入黄”(又作“入潢”“染黄”),贾思勰《齐民要术》详细叙述了用黄檗汁染书的方法。入黄后纸张颜色发黄,称“黄纸”,以之抄写的书称“黄卷”。自唐高宗以來,“一切诏书,敕用黄纸”。A黄柏关黄柏川黄柏黄芩、黄连、黄柏这三味药,它的药材都是明显的黄色,在临床常相须为用,性能相同,都是苦寒之品,功效相近,都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统称叫做”三黄”。以下,我们对比讲解三黄的性能、功效和主治。黄芩【处方用名】

黄芩、炒黄芩、黄芩炭、酒黄芩【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胆、脾胃、大、小肠。

肺胃湿热

大肠湿热肝胆湿热膀胱湿热

【功效】1.湿温、暑湿证——配茯苓皮、白豆蔻、滑石。如黄芩滑石汤。2.湿热中阻——配黄连、半夏、干姜。如半夏泻心汤。湿热泻痢——配芍药、黄连、木香。如芍药汤。湿热黄疸——配茵陈、大黄、栀子等。湿热淋证——配木通、生地。如《本事方》火府丹。

1.清热燥湿黄芩黄连【处方用名】

黄连、川连、姜黄连、酒黄连、吴萸连【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黄连

中焦湿热1.清热燥湿

大肠湿热

皮肤湿热【功效】呕吐。对湿热中阻、实火犯胃的呕吐较为适宜。(本品可抑制胃液分泌)1.湿热中阻脘腹痞满——黄芩、半夏2.胃热炽盛——石膏,如石连散3.肝火犯胃——吴茱萸,如左金丸4.脾胃虚寒——白术、干姜,如连理汤黄连最擅长清泻大肠湿热泻痢—常配伍木香,如香连丸。或配伍黄芩、葛根,如葛根芩连汤。黄连对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黄柏【处方用名】

黄柏、盐黄柏、酒黄柏。【性味归经】

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湿热黄疸湿热热淋1.清热燥湿——下焦湿热湿热带下湿热疮疹湿热脚气

【功效】黄疸—配栀子。如栀子柏皮汤。热淋涩痛—配车前子、萆解。如萆解分清饮。

带下—配车前子、芡实。如易黄汤脚气—配苍术、牛膝。如三妙散。黄柏黄芩

清气分热 肺热

少阳寒热往来

【功效】本品对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肺热咳嗽,咯痰黄稠,咽喉肿痛,如《丹溪心法》清金丸。少阳证寒热往来——柴胡、半夏药理研究:本品有解热作用。热病壮热烦渴—黄连、栀子2.清热泻火

黄连

泻火除烦---心经实火

2.清热泻火

泻肝和胃—肝火犯胃

【功效】1.热病高热神昏——石膏、玄参2.心火亢盛、烦躁+朱砂、生地3.心肾不交——肉桂如交泰丸1.消谷善饥——可配伍生地、天花粉等2.胃热呕吐,+竹茹、半夏+吴茱萸泻胃止呕—胃热呕吐黄柏

:泻(肾)相火、退虚热【功效】阴虚火旺,潮热盗汗——泻相火,除骨蒸。可配知母、生地黄。如知柏地黄丸。2.清热泻火黄芩、黄连、黄柏

【功效】3.清热解毒1.湿疮——黄柏、枯矾2.疔毒——栀子、连翘3.牙痛——石膏、升麻等4.目赤肿痛——夏枯草三药当中,黄连的力量最强。因为前人认为热毒疮疡与心经的热毒炽盛有关,《内经》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所以一般认为广义的讲疮疡的肿痛与心经的热毒有关,黄连长于入心经的。所以清热解毒,治疮疡、痈疽疔疖的作用比黄芩和黄柏要强一些,相对较多用。黄芩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清热安胎:胎热胎动不安【兼有功效】血热妄行吐血、衄血,配伍大黄、栀子等。血热胎动不安,常配伍白术同用炮制方法1.酒炒,三黄都可,以降低苦寒之性2.姜汁炒,黄连可,以降低清胃热止呕吐的作用3.盐炒,咸味入肾,长于泻相火,退虚热黄芩【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黄连【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黄柏【用法用量】煎服,3~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黄芩黄连黄柏共:1.苦、寒2.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相须为用,治湿热、火毒之证个:个:1.黄芩善清上焦湿热及肺火,---湿温、暑温及肺热咳嗽之要药1.善清中焦湿热及心火---(1)治湿热泻痢、胃热呕吐之要药;(2)治热盛火炽、高热烦躁之良品1.善清下焦湿热---湿热下注之带下、淋浊、黄疸及足膝肿痛等证之良药2.清泻少阳胆经热邪---主寒热往来2.泻火解毒疗疮---痈疽疔毒诸证2.善泻相火、清虚热---阴虚火旺,骨蒸潮热。3.泻火止血---血热出血;3.善治疗湿疹湿疮。4.清热安胎---胎热胎动不安以下清热药能虚实两清的是黄芩栀子黄连知母ABCD提交黄柏E多选题1分

比较(简)

黄芩—善治上焦,长于清肺热泻清热燥湿肝火,又凉血止血、安胎(湿热)黄连—善治中焦,善泻心泻火解毒胃之火,力强。(热毒)黄柏—治下焦,长于泻相火,退虚热由龙胆泻肝丸事件说中药安全:1998年,张伯礼等人向国家药典委员会建议,在2000年药典修改中增加关木通损害肾脏的内容,意见被采纳。沸沸扬扬的“龙胆泻肝丸”导致永久性肾损害--马兜铃酸肾病!国家有关部门日前将“关木通”从《中国药典》中剔除,换为“木通”,而画上了一个算是圆满的句号。该事件警示:中医药要提倡科学精神B龙胆草龙胆草【处方用名】

龙胆、苦龙胆【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经。龙胆草

本品为肝胆湿热实火的要药,凡肝火内盛,湿热内蕴之证,均为必用之品。

龙胆草

1.清热燥湿—肝胆湿热、下焦湿热肝经实火2.清泻肝火肝火上炎肝热生风【功效】龙胆苦甙有保肝作用⑴黄疸——栀子、大黄。如龙胆散。⑵湿疹阴痒,带下黄臭——常配伍车前子、泽泻、黄柏。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配伍栀子、黄芩等,如龙胆泻肝汤。龙胆碱有镇静作用惊风抽搐常配伍牛黄、青黛、黄连、钩藤等,如凉惊散。龙胆草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用,阴虚津伤者慎用。【用法用量】煎服,3~6g。脾虚者服之泻,胃虚者服之呕龙胆泻肝丸(颗粒、口服液)【药物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炒)、车前子(盐炒)、泽泻、川木通、当归(酒炒)、地黄、柴胡、炙甘草。【功能与主治】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C苦参

C苦参

1.清热燥湿:下焦湿热2.杀虫止痒:皮肤湿热3.利尿通淋:热淋【功效】C苦参

1.清热燥湿——湿热证。治湿热泄痢,功似黄连;治湿热带下、阴肿阴痒、黄疸,功似黄柏、龙胆草。2.〔杀虫〕止痒——为治疗皮肤病之要药,可用于多种皮肤病。如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3.〔清热〕利尿——小便不利、灼热涩痛。※反藜芦。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功效主治】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用,阴虚津伤者慎用。【用法用量】煎服,4.5~9g。脾虚者服之泻,胃虚者服之呕康妇消炎栓组成:苦参、穿心莲、紫草、败酱草、蒲公英、地丁、芦荟、猪胆粉。主治: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症见下腹胀痛或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阴部瘙痒,或有低热,神疲乏力,便干或溏而不爽,小便黄龙胆草苦参共:1.苦寒,都味极苦,脾胃虚寒者慎用。不宜多服久服

2.功用:

清热燥湿—用治下焦湿热黄疸、带下、阴肿阴痒,湿疹等。个:个:1.主入肝胆,长于清泻肝胆实火---无论肝胆有热之目赤耳聋;肝经热盛,热极生风之高热、手足抽搐;肝火之头痛眩晕均有良效。1.长于祛风杀虫止痒---擅治疥癣、湿疮、脓疱疮、妇女阴痒。

2.清肝胆湿热---黄疸、带下2.利尿--小便不利。

C白鲜皮

C白鲜皮

白鲜皮

1.清热燥湿:皮肤湿热、肝胆湿热止痒——皮肤瘙痒2.祛风除痹——湿热痹痛【功效】C白鲜皮

1.清热燥湿——湿热黄疸,风湿热痹。2.祛风解毒〔止痒〕——湿热疮毒、湿疹,疥癣。【主治】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用。【用法用量】煎服,5~10g。第三节清热解毒药【药性】苦、寒【功效】清热解毒【主治】肌肤热毒:疮痈肿毒咽喉热毒:咽喉肿痛大肠热毒:泻痢脓血营血热毒:斑疹脏腑热毒:肺痈、肠痈其他:毒蛇咬伤、癌症、梅毒以下为主要用于温热病的清热解毒药以“连花清瘟胶囊”了解金银花和连翘:

连花清瘟胶囊是在我国非典时期研发的中药专利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中,连花清瘟胶囊作为推荐的中成药之一,用于乏力伴发热者。我们在中药剂型改革、中药用药安全等方面应多多思考,胸怀“做好药,为中国”。A金银花《新修本草》金银花《新修本草》金银花《新修本草》【处方用名】

金银花、二花、忍冬花、二花炭。【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心、胃经。金银花《新修本草》【功效】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本品味甘,甘可解毒,寒凉可清热,甘寒相合,故可清热解毒;质轻升浮,芳香走窜而行散,入肺经,故可疏散肌表的风热之邪。为治疗一切阳证疮痈的要药,无论内痈或外痈均可应用。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外感风热,温病初起常配连翘、薄荷、牛蒡子。如银翘散。痈肿疔疮

单用银花酒,五味消毒饮咽喉肿痛

火毒

桔梗甘草,加味甘桔汤。肠痈腹痛

为患

地榆薏苡仁,如清肠饮。肺痈吐脓

鱼腥草、桃仁、芦根。

二花对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高热中药灌肠银花15克,连翘15克,板蓝根15克,大青叶10克,生石膏(先下)15克,竹叶5克,柴胡10克,青蒿10克,水煎服20分钟,取汁入瓶备用灌肠(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保留药液20-30分钟。金银花《新修本草》【用法用量】煎服,6~15g。【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银黄口服液(颗粒)【药物组成】

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功能与主治】

清热疏风,利咽解毒。用于外感风热、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干、咽痛、喉核肿大、口渴、发热;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A连翘《本经》连翘《本经》连翘《本经》

【处方用名】

连翘、青翘、连翘心、连翘壳【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连翘《本经》青翘——清热解毒;老翘——透热达表,疏散风热;连翘心(籽实)——清心泻火除烦。【鉴别用药】连翘

热毒疮痈(疔疮)1.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瘰疬痰核2.疏散风热: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热入心包之烦躁神昏3.清心除烦、利尿通淋热淋涩痛【功效】疮家圣药痈肿疮毒——蒲公英、野菊花瘰疬痰核——浙贝母、玄参、牡蛎疏散风热,本品有透热转气之功。(引邪由营分出气分)风热外感,温病初起常配伍金银花、薄荷、牛蒡子的等,如银翘散。本品兼有清心利尿之功。可与白茅根、车前子、木通等药同用。连翘《本经》【用法用量】煎服,6~15g。【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用。清热解毒,消散痈肿。治痈疽、疔疮、乳痈,及一切无名肿毒,初期憎寒壮热,头痛拘急者。金银花连翘共:1.性味:性寒,性能功效相似,常相须为用

2.功用:(1)清热解毒---痈肿疔疮,常用治风热表证。两者都可用于温病各个阶段(2)疏散风热---温病初起,如银翘散

有广谱抗细菌、病毒、抗炎等作用个:个:1.(甘寒)清热解毒偏于清解表热,为治疗一切疮痈阳证的要药---内外痈均可用,如肠痈、肺痈等,单用煎服,或外敷,配伍用,均有效果1.(苦寒),清热解毒偏于清泄里热,善消痈散结,有“疮家圣药”之称---治疮、瘰疬、痰核等。因入心经,疮痈与心经的热毒炽盛相关,前人以清心解毒治疮,比银花常用。2.治疗温热病的各个阶段,(即:感染性疾病)A卫分:既是清热解毒药又是疏散风热药,如银翘散B气分:既是清热解毒药又是清热泻火药,如银翘白虎汤C营血分:既是清热解毒药又是清热凉血药如清营汤2.治疗温热病的各个阶段,(尤连翘心)热入心包,尤其在心火炽盛时,但用于热入营血分,没有银花明显的清热凉血作用3.凉血止痢-治热毒血痢。单煎浓服,或配白头翁等。3.疏散风热---一般的风热感冒,不如花类质轻的金银花常用4.用于暑热证---银花露-清热解暑。4.(兼)清心利尿——治热淋涩痛5.兼略有利咽喉的作用6.单做发散风热药,可配伍荆芥、薄荷对比银花与连翘

1甘寒,偏清解表热,发热有汗用之

2

治疗痈疮偏解毒

3兼有凉血止痢之功,主热毒血痢。

1苦寒,清解胸膈里热,发热无汗用之

2治疗痈疮偏散结消肿

3

兼有利尿通淋之功,主热淋涩痛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疮疡肿毒外感风热二花

连翘比较

银花凉血止痢—热毒血痢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散肿结—瘰疬痰核连翘清心除烦—心经热邪

青黛大青叶板蓝根由国学文化认识大青叶、板蓝根和青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荀子的《劝学》,荀子用靛青比喻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后起之秀,而用蓝草比喻他们的老师或前辈,其成语出自于中药大青叶和青黛之间的关系。以植物蓼蓝中分解提炼出的靛青为染料,民间也称为蓝染和蓝印靛蓝,成品为蓝印花布。“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通也被命名为----蓝印花布之乡,在蓝印花布领域不断研究,坚持将传统传承下来。南通蓝印马蓝A大青叶《名医别录》大青叶《名医别录》【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菘蓝大青叶《名医别录》鉴别用药:大青叶为十字花科菘蓝的叶;板蓝根为菘蓝或(马蓝)的根;青黛为菘蓝、马蓝或蓼蓝的茎叶加工品;同出一源大青叶《名医别录》

大青叶味苦气寒凉,善清心胃二经实火热毒,为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要药。故凡急性热性病高热头痛,热入营血神昏谵语,发斑,咽痛喉痹,口舌赤烂,丹毒等均可应用。

近年来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病毒感染性疾患,如流脑、乙脑、腮腺炎、病毒性肺炎、乙型肝炎等。【功效】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大青叶《名医别录》药理研究:本品有解热作用治疗气血两燔证(温热病中气分证与血分证的表现同时存在)1.温热病热入营血高热发斑,栀子、玄参等药。如犀角大青汤。2.大青叶配紫草治疗外感高热1.喉痹口疮+升麻、生地、大黄2.瘟毒痄腮+金银花、大黄3.丹毒红肿+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青叶《名医别录》喉痹:急、慢性咽炎丹毒=流火:网状淋巴管炎,当致病菌通过皮肤的破损,如疖肿、足癣、刺伤、虫螫伤等侵入皮肤引起皮肤网状淋已管和皮肤全层发炎,常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局限性红肿热痛,好发于颜面及下肢,可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前常有活动期足癣、鼻、口腔内感染病灶及皮肤外伤史,皮损出现前常有恶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婴儿有时可发生惊厥,潜伏期一般为2~5天。抗生素治疗

首选青霉素,可静脉或肌肉注射,体温恢复正常后仍要坚持治疗2周左右。磺胺类药物或其他抗生素也可应用大青叶《名医别录》【用法用量】

煎服,9~15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A板蓝根《本草纲目》板蓝根——《本草纲目》【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板蓝根《本草纲目》【功效】

清热解毒

凉血利咽本品有类似于大青叶的清热解毒凉血之功,而更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玄参、牛蒡子等(1)时行瘟毒,发热头痛,单用如板蓝根冲剂《药典》(2)热入营血,高热谵厥+犀角、生地、连翘如抗热镇痉丸《中国药物大全》。(3)治大头瘟疫,头面红肿、咽喉不利等证+玄参、连翘、牛蒡子等(4)痄腮肿痛+薄公英、地丁如复方板蓝根冲剂附:1度肿大不超过咽腭弓;三度肿大达到或超过咽后壁(或悬雍垂)中线;二度介于两者之间。【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板蓝根颗粒(茶)【药物组成】

板蓝根。【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B青黛《药性论》蓼蓝青黛药材【性味归经】咸,寒。归肝、肺经靛蓝马蓝菘蓝青黛《药性论》【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本品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效,寒能清热,咸能入血,故又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效(1)热毒炽盛,咽喉肿痛+黄柏甘草(2)湿疹瘙痒+煅蛤粉煅石膏、黄柏(3)温毒发斑+生地、石膏升麻(4)血热吐衄,单用或+生地、白茅根(5)肝火犯肺,咳嗽痰血+海蛤粉如黛蛤散本品咸寒,善清肝火,清热息风止痉(1)小儿惊风抽搐+牛黄钩藤黄连如凉惊丸(2)暑热惊痫+滑石、甘草(3)肝火惊悸+龙胆、芦荟黄连如当归龙荟丸【用法用量】

丸散剂,1.5~3g。

【使用注意】胃寒者慎用。复方青黛丸(胶囊)【药物组成】

青黛、紫草、土茯苓、萆薢、蒲公英、马齿苋、贯众、丹参、白鲜皮、白芷、乌梅、五味子(酒)、建曲、山楂(焦)。【功能与主治】

清热凉血,解毒消斑。用于血热所致的白疕、血风疮,症见皮疹色鲜红、筛状出血明显、鳞屑多、瘙痒明显,或皮疹为圆形、椭圆形红斑,上附糠粃状鳞屑,有母斑;银屑病进行期、玫瑰糠疹见上述证候者。板蓝根大青叶青黛共:清热解毒、凉血---治痄腮丹毒热毒疮疡热毒发斑肺热咳嗽个:个:1.苦、寒1.味苦、大寒1.咸、寒2.温病--温热病的各个阶段A清热解毒----温热病卫分阶段(及风热感冒):常出现咽喉不利,本品善清利咽喉,与牛蒡子协同作用(但本品本身无银翘的疏散风热作用,治感冒和温病都通过清热解毒来实现)B消斑--温热病热入营血:本品能凉血消斑,与清热凉血药也起协同作用,消除淤血斑块2.温病消斑--温热病,用于热入血分,凉血消斑,强于板蓝根2.温病A清热解毒--没有前两者的退热作用,所以不用于温病的卫分气分阶段(退热:大青叶>板蓝根>青黛)B消斑--用于营血分,本品比板蓝根具有更强的凉血消斑作用在清热解毒中尤善治痄腮、热毒痈疮

3.有解热退烧作用3.大寒,解热退烧优于另二,适宜于温热病发热3.解热退烧基本不用4.临床抗病毒作用A痄腮:病毒,腮部红肿B丹毒:链球菌引起皮肤局部红色,如朱砂C大头瘟:风热时毒,头面肿痛(颜面丹毒)

4.经提取,成分更集中,实现清肝泻火定惊的作用A小儿肝火旺引发的热急惊风(针对病因,不针对止痉)B由肝火盛引发的头痛、眩晕、耳鸣

5.略有清肺热作用,如黛蛤散(青黛+海蛤粉)清肺热化痰。尤其宜于因肝火旺而影响到肺,即所谓“木火刑金”,本品即清肝火又清肺热,如咳血方,清肝泻肺,用于咳嗽痰血

7.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本意指从大青叶中加工提取青黛的工艺过程,古代作染料使用。因从水中析出,不溶于水,不做汤剂大青叶、板蓝根、青黛清热解毒热毒疮痈、丹毒凉血咽痛、痄腮热毒斑疹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善治温毒斑疹。且表里双清,又能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板蓝根:长于解毒利咽,善治咽喉热毒肿痛青黛:长于凉血消斑、凉血止血,善治温毒斑疹及血热出血。且清泻肝火,善治肝热惊痫及肝火犯肺之咳嗽痰血

从产地、药名文化认识穿心莲(一见喜):穿心莲最初发源于南亚的一种植物,是印度的一味传统草药。掺杂在其他贡品中随着异域使者的交流和佛教传承人引入,而到我国两广地区,又或许只是边陲子民们交换、混种的农业文化交流下产生的结果。穿心莲性寒,味苦。这种苦在舌尖上的作用效果与莲心无异,不少人品尝过后皱起的眉头就令他们理解了“苦到穿心”。“一见喜”,穿心莲在解毒方面能力出众,见到它就是见到了救命稻草一样,自然欣喜。由于其性寒味苦,故而有清热解毒尤其有以解蛇毒见长的功效,蛇的戏说便是“龙”,“斩龙剑”的由来B穿心莲(一见喜)《岭南采药录》B穿心莲(一见喜)《岭南采药录》【功用】1、清热解毒-----(1)外感风热,温病初期,发热头痛。可配伍金银花、连翘等。或单用。(2)肺痈吐脓——鱼腥草、桔梗、冬瓜仁(3)肺热咳喘——黄芩、桑白皮、地骨皮(4)痈肿疮毒——野菊花、金银花、蚤休等;蛇虫咬伤可与墨旱莲同用。B穿心莲《岭南采药录》本品对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增强人体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有抗炎、抗蛇毒的作用。2.清热燥湿----湿热泻痢——苦参、木香等热淋涩痛——车前子、黄柏白茅根湿疹瘙痒——为末,甘油调涂患处

对痢疾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B穿心莲《岭南采药录》3、清热凉血(消肿)-----咽喉肿痛,玄参、牛蒡子、板蓝根

B穿心莲《岭南采药录》【用法用量】煎服,6~9g。【使用注意】不宜久服;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穿心莲主要有效成分是穿心莲内酯,早在70年代,北京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曾将穿心莲、雪莲提取物应用于引产,并取得一定效果。B穿心莲《岭南采药录》穿心莲片、胶囊【药物组成】

穿心莲。【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邪毒内盛,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炎喜平注射液主要成份: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1.呼吸科: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细菌性肺炎、流感(甲流)、急慢性支气管炎、。

2.消化科:急性肠胃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黄疸型肝炎、腹泻;

3.儿科:小儿病毒性肺炎、小儿支气管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小儿风疹、小儿秋季腹泻、小儿疱疹性咽炎

4.泌尿外科: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泌尿系统感染。

5.眼科:结膜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6.耳鼻喉科: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咽炎、化脓性扁桃体炎、单纯性中耳炎。

7.妇科: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

8.外科:术后感染

9.皮肤科:风疹、牛皮癣用于治疗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如病毒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乙型脑膜炎,婴幼儿肺炎所引起的高烧、神志不清、四肢抽搐等症。从药名文化认识贯众:

《本草纲目》云:“此草茎叶如凤尾,其根一本,而众枝贯之,故草名凤尾,根名贯众。

C贯众

贯众【功用】

清热解毒流感发热瘟疫初期痄腮肿痛疮疡肿毒杀虫多种肠道寄生虫病凉血止血斑疹、吐血、便血、崩漏【用法用量】煎服,4.5~9g。【使用注意】有小毒,不可过量。以下为主要用于热毒疮痈的清热解毒药《蒲公英》:长空飘悦絮作蝉,镜花对月意澜珊。二十四桥玉箫起,清辉流云在人间。《思佳客蒲公英》:弃落荒坡依旧发,无缘名分胜名花。休言无用低俗贱,宴款高朋色味佳。飘似羽,逸如纱,秋来飞絮赴天涯。献身喜作医人药,无意芳名遍万家。B蒲公英《新修本草》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蒲公英《新修本草》【处方用名】蒲公英、黄花地丁、公英蒲公英《新修本草》【功效】

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利湿通淋药理研究:具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蒲公英为治疗乳痈的要药。乳痈:全瓜蒌、金银花、牛蒡子肠痈:配大黄、牡丹皮、桃仁等肺痈:鱼腥草、冬瓜仁、芦根等疔毒:野菊花、地丁、金银花等药理研究:有利胆、利尿作用。1.热淋涩痛——金钱草、车前子等

2.湿热黄疸——栀子、大黄、茵陈等蒲公英《新修本草》【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比较蒲公英善治乳痈利湿通淋。鱼腥草善治肺痈

利尿通淋。败酱草善治肠痈

祛瘀止痛。

清热解毒消散痈肿C紫花地丁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热毒痈肿疔疮乳痈、肠痈毒蛇咬伤【功用】【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C野菊花野菊花野菊花

清热解毒----痈疽疔疖

泻火平肝----肝热----风热目赤【功用】疖【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由饮食文化了解鱼腥草:

鱼腥草的食用习惯从苗族地区、川东丘陵、湖南农村等地区向区域内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带扩展,在频发饥荒、战乱以及沉重赋税的近代让苍生百姓活下去。“猪鼻孔”一类的名称至迟在明代已经出现,起源于四川成都平原及其周围地区。“侧耳根”一类的记载则出现在清代中期。

B鱼腥草《名医别录》【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鱼腥草《名医别录》【功效】

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

利尿通淋以清解肺热为见长,为治疗肺痈的要药.用于肺痈吐脓,肺热咳嗽。热毒疮痈,单用鲜品捣烂外敷又可清泻膀胱湿热,用于湿热淋证鱼腥草《名医别录》【用法用量】

煎服,15~25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

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主要用来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咽喉疼痛;急性咽炎、扁桃腺炎有风热证候者C败酱草《本经》黄花败酱草C败酱草《本经》【处方用名】

败酱,败酱草【性味归经】

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败酱草《本经》【主治】1、肠痈腹痛

肺痈吐脓

痈肿疮毒治肠痈腹痛的要药肠痈脓成者配薏苡仁、附子。如薏苡附子败酱散配鱼腥草、桔梗、芦根等。鲜品捣烂外用败酱草《本经》2、少腹刺痛。

取其行散瘀滞,通经止痛之功。单用,水煎服。

桃红四物汤加败酱、山楂治疗卵巢囊肿疗效突出。败酱草《本经》【用法用量】

6~15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食少泄泻者忌用。C红藤(大血藤)红藤

肠痈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疮痈瘀血阻滞病证【功用】唐宋之际,土茯苓已作为药用植物,借由丝绸之路流播波斯、印度等地。土茯苓还因它的药用功能——明代是医治梅毒的特效药。土茯苓海外流播史这一案例,较为完整地反映出近代早期区域性物种进入全球视野,而后成为重要国际商品的历史进程。而其作为生丝、瓷器之外又一种东西方贸易中的中国商品。C土茯苓

《本草纲目》土茯苓《本草纲目》土茯苓

(曾)梅毒专药清热解毒除湿关节拘挛通利关节热淋、带下、湿疹、热毒

【功用】【用法用量】

15~60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肝肾阴虚者慎用C熊胆C漏芦乳痈之良药C金荞麦肺痈良药C四季青水火烫伤,湿疹,疮疡C白蔹疮痈肿毒,瘰疬痰核、水火烫伤,手足皲裂C半边莲《本草纲目》半边莲《本草纲目》疮痈肿毒,蛇虫咬伤【用法用量】

9~15g,外用适量。药名诗中的重楼:

2012年震惊世界的议川大地震发生后不久,杨璞先生以药名为诗《汶川抗震救灾有感》:重楼续断脊,巴蜀半夏凉。灾民连翘首,旋覆盼救亡中华龙骨傲,

路远志更强。拭去珍珠泪,明天更辉煌C重楼重楼重楼又名:

蚤休、重楼、七叶一枝花《纲目》:蛇虫之毒,得此即休,故有蚤体其花叶形态层层相叠,如同楼百亭阁,故名重楼其植物形态叶有七片,花有一枝,故名七叶一枝花为治痈肿疔毒,毒蛇咬伤的常用药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研末,每次1~3g。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使用注意: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体虚、无实热火毒者、孕妇及阴证疮疡者忌用。C白花蛇色草白花蛇色草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雪药肺热咳嗽、痈肿瘰疬,烧烫伤由药名文化认识红景天:

古人观察到其“性喜高显”,故常植置于檐屋上,以顺其性,其名亦由此而来(“景”有“仰”义)。景天有清火解毒止血之功,主治大热火疮,火热动血之症。故又有“慎火”、“戒火”、“火丹草”之名。清火解毒止血之功,主治大热火疮,火热动血之症。红景天绿豆疮痈肿毒、药食中毒、暑热以下为主要用于咽喉肿痛的清热解毒药古诗词中的射干:《荀子·劝学》,在“蒙鸠与射干”的故事中也提到射干“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魏晋诗人阮籍:修竹隐山阴,射干临层城

射干作为一种颇具君子风范的奇花异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确实与居高望远的意象有着切实的联系。宋玉的《高唐赋》:“秋兰茝蕙,江离载青。青荃射干,揭车苞并。”射干以香草的身份出现。

射干《本经》【处方用名】射干【性味归经】苦,寒。归肺经。

B射干《本经》鸢尾射干《本经》1、清热解毒----

咽喉肿痛可单用,亦可配伍升麻、甘草同用;若外感风热咽痛音哑,可配伍荆芥、连翘、牛蒡子等同用。清泻肺热,利咽消肿治疗咽喉肿痛之要药【功用】射干《本经》2.消痰----痰盛咳喘寒痰咳喘

肺热咳喘配麻黄、细辛、生姜、半夏配桑白皮、马兜铃、桔梗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射干《本经》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孕妇忌用。由新闻案例认识药物毒性:人民日报:2018年1月,文文放学后因为口渴,一口气喝下了妈妈泡的一碗山豆根水(约50克山豆根),随后出现口角紧闭、头晕、呕吐等症状,后被医院诊断为中毒性脑病。医生表示正常人饮用含有6克以上的山豆根水就会出现中毒的症状。病前山豆根中毒病中山豆根《开宝本草》【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胃经。山豆根《开宝本草》【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咽喉肿痛善清泻肺火,利咽消肿为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牙龈肿痛苦寒,入胃经,清胃火配石膏、黄连、升麻山豆根《开宝本草》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本品有毒,过量服用已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寒者慎用。山豆根《开宝本草》[药理研究]1、有抗癌作用。2、抗溃疡作用。能抑制胃酸分泌。3、对白色念珠菌及钩端螺旋体均有抑制作用。4、有升高白细胞作用。抗炎作用。5、抗心律失常作用。药食两用说马勃:成熟的马勃一般比成人的拳头略小。因形状、颜色酷似马粪而俗称为“马粪包”。牛溲马勃:比喻虽然微贱但是有用的东西。牛溲是牛尿,马勃是一种菌类,都可做药用。马勃是一种具有较高开发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的珍稀食药用菌,目前不能实现人工栽培,因此,需要加强野生菌资源保育技术宣传、发展林下生态资源保育;加强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争取早日实现人工技术栽培

C马勃马勃菌“爆炸”的“黑烟”是马勃菌用来繁殖的“粉孢子”。当人或野兽把它碰破时,这些粉孢子四散纷飞,马勃菌繁殖后代的目的。清热解毒利咽

咽喉肿痛咳嗽失音止血血热吐衄

马勃【功用】本品有机械性止血作用,对口腔出血有明显的止血作用,疗效不亚于淀粉海绵或明胶海绵,其缺点是不被组织吸收,故不宜作组织内留存止血或死腔填塞用。

[用法用量]

煎服,2~6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风寒伏肺咳嗽失音者禁服。

C木蝴蝶以下为主要用于痢疾的清热解毒药白头翁的典故:

诗人杜甫困守京华之际,生活艰辛,往往是:“残杯不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一日早晨,杜甫喝下一碗两天前的剩粥,不久便呕吐不止,腹部剧痛难耐。但他蜗居茅屋,身无分文,无钱求医问药。这时,一人同情杜甫,采摘了一把长着白色柔毛的野草,将其煎汤让杜甫服下。杜甫服完之后,病痛慢慢消除了,数日后痊愈。因“自怜白头无人问,怜人乃为白头翁”,杜甫就将此草起名为“白头翁”,以表达对那位白发老翁的感激之情。药名对:白头翁------对一中药名?何首乌B白头翁《本经》【处方用名】白头翁白头翁《本经》【性味归经】苦,寒。归胃、大肠经。白头翁《本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临床常治疗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药理作用:煎剂并有明显的抗阿米巴原虫作用对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治疗热毒血痢之良药热毒血痢常配黄连、黄柏、秦皮同用,如白头翁汤。疮痈肿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